考察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列表页

酒庄旅游考察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22  分类: 考察报告 手机版

篇一:台湾乡村旅游学习考察报告

台湾乡村旅游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台湾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经验,应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的邀请,组织“乡游台湾”交流团21人,于9月26日至10月3日,赴台湾考察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台湾发达而成熟的乡村旅游经验,对促进我市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一、台湾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

在台湾,乡村旅游一般称为观光农业或休闲农业。目前,台湾乡村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共开放乡村旅游点(休闲农场)3700余处,其中,有休闲农场1244家、民宿1856家、休闲农渔园区超过300处、观光果园385处,台湾近几年乡村旅游年接待量达4000多万人次,既丰富了市民的生活,也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得台湾农村的土地大幅度增值,因为有很多游客往来,农产品完全可以地产地销。随着大陆游客赴台个人游的开放,台湾的休闲农场也吸引了众多个人游游客前往参观、体验。据介绍,台湾的休闲农场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游客的动手体验,游客可以亲手去农场里采摘蔬菜、水果,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本次交流团重点考察了头城农场、池上米乡休闲农业区、石棹民宿、阿里山茶区和大湖酒庄等景点,这些景点基本反映了目前台湾乡村旅游现状。

二、台湾乡村旅游发展背景

台湾早期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以农业为基础,依靠农业的积累支持工业发展并带动其他产业腾飞。随着岛内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台湾农业至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出现明显的停滞、萎缩状态,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迅速减少,并面临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规模过小、农民收入偏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为了使农业走出困境,提高农民所得,台湾加快推进农业的产业升级、转型,于是以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为主要特征的乡村旅游在台湾逐步兴起。

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开始出现通过开放成熟期的果园,使之成为既可让游客观赏美景,又能让游客采摘、品尝、购买新鲜水果的观光农园。随后,其他类型的农园如茶园、花园、牧场、渔场相继向游客开放。80年代后期,观光农园向内容更丰富的休闲农业发展。90年代初,由农户提供土地供市民参与耕种的市民农园开始在台北出现。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大地震,对乡村民居破坏极大,台湾结合灾后重建工程,采取资金补贴方式,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旅游,这也是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分水岭。为了引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1983年台湾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1999年出台《休闲农业发展办法》,2001年出台《民宿旅游管理办法》,使乡村旅游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和程序化。

三、台湾乡村旅游景点种类

目前台湾乡村旅游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农业公园。指按照共同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农场、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的公园。如大湖酒庄,将草莓园景观的观赏,草莓的采摘、制品如草莓酒、草莓果汁、草莓冰淇淋、草莓大餐等,与草莓有关的品评、写作、绘画、摄影、体验、竞赛以及与季节、庆典等活动融为一体,形成以草莓为主体的系列旅游产品,不仅提高了景区综合竞争力,还成为吸引客源的一大亮点。

二是教育农场。是农业多元化发展后衍生出来的体系之一,是兼顾农业生产与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如埔里台一生态教育休闲农园,面积50公顷,园内有庞大的蝴蝶园、昆虫生态园、水上花园餐厅、花屋、光合广场、仙人掌生态区、押花生活馆等休闲观光区、生态区、体验区、民宿区,可供游客在休闲观光、体验中学习了解花卉、苗木、昆虫等相关知识。同时,园区内还配套建设有民宿屋以及大、中、小型会议室,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是商务、休闲、度假的好场所。

三是休闲农场。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种植区。农场内提供的休闲活动内容,一般包括田园风景观赏、农业体验、童玩活动、自然生态解说、垂钓等。如头城农场。头城农场位于宜兰县头城镇更新路,倚山面海,面积约100公顷,其中约有50余公顷是桂竹林,另外还种有马拉巴栗、茶花、龙柏、枫香、山樱等林木,农场内有平溪、桃子林溪以及当地人俗称的“大溪”等三条溪流,农场内以农舍为主体民宅活动区则是农场的大本营,提供住宿餐饮,露营区和鱼池也供游客野营、野炊及垂钓。

四是民宿农庄。民宿是台湾住宿业中的一种,我们内地称为“农家乐”。台湾民宿有独特的性质,比如独特的建设造型和气质、主人的亲和力和精致舒适的房间布置,以及纯粹田园式的居住环境,乡村美味餐点,使其成为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指标。到台湾住民宿,是为了纯粹体验民宿而不是到该地区专门观光。台湾民宿为游客提供了与大自然对话的窗口,使久居都市的人们能够在这里接受大自然环境的洗礼、观察自然景象、倾听蛙鸣鸟唱。

四、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经验

一是政策大力支持。台湾为规范发展休闲农业,专门制定了《休闲农业辅导办法》,经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受优惠政策。

二是布局规划合理。休闲农业是综合利用当地资源,由农业延伸至服务业的新产业。台湾的农业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如彰化、云林、台南、高雄、屏东等。台湾在发展休闲农业方面,一般由当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从而能够更好地发展区域经济。台湾主要规划推动“一乡镇一休闲农业区”的发展模式,并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筹建步行道,与民宿、观光农园结合,进一步推进了农业产业转型旅游业。

三是创新经营管理。首先,由协会或农会统一建设相关网站,方便游客获取信息。台湾的休闲农业网站,主要内容有:新闻发布、景点介绍、游区地图、旅游线路推荐、住宿餐饮服务、留言系统,乃至网上订房、订门票服务等内容。通过这些信息,游客真是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了如指掌”。其次,重视分工合作,强调同一地方的联合。台湾游相当一部分休闲农业已经实现了企业化,或是不同服务领域的分工合作,实现了观光、休闲、体验、教育、住宿、餐饮和娱乐的综合发展。这比起许多所谓的乡村旅游中的小而全,家家户户开展雷同的服务活动,有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第三,产品经营多样化,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相结合。休闲农业能够提供的产品,除了实物的产品,还有奇观、氛围、风景和主题等“情景消费”的产品,这也是休闲农业吸引众多游客眼球之处。

五、几点启示

一是与生态结合,顺势发展。在台湾考察1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几乎没有发现一处豪华建筑,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较多的都利用现存的农业生产用房、棚舍等相关设施。设施配置兼顾农业生产和旅游需要双重功能,人为造景较少,但却都经过精心设计,给人一种自然、朴质、整洁、卫生、花钱不多的感觉。游人在景点就会产生一种置身于清新、安静、优美环境之中的感受,体会到原生态的乡村环境的震慑力和吸引力,这是乡村旅游生命力的真正所在。我市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应借鉴台湾的发展模式,避免过多的人为造作景观。 二是与农户结合,引导发展。台湾乡村旅游项目一般都有当地农民自己出资建设,很少有外来企业介入。但农民出资建设景点,一般都通过协会、农会及农民合作社组织进行。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拓展农业功能,争取农业叠加效益,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理事长、暨南大学休闲管理系主任郑建雄教授认为,无论是乡村体验,还是生态体验,都是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主题,但核心是为农业增收、为农民增收服务。下步,我市应深入挖掘农村旅游资源,结合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搞好城乡一体规划,资源共享发展乡村旅游,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与农会结合,扶持发展。台湾农民组织,一般以乡镇为单位设置,内部设有生产经营辅导、技术推广和农民合作信用社等服务机构,并对乡村旅游景点建设和经营提供全方位

服务,包括金融支持、人才培训等等。经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有优惠政策,由当地拨出专项经费支持开发休闲农业。经费一般用于修建从主路到农场的支路、水利工程、教育农园的补助等,以及统一包装、组织推介、宣传品设计印刷等费用。

四是与特色农业结合,聚集发展。这次考察的10多处乡村旅游景点,几乎都有鲜明特色。台北比较注重结合当地发达的花卉生产,经营发展乡村观光游。目前台北拥有几个主要花卉观光农园,总面积已超过300多公顷。台中的茶叶、桃李、草莓、龙眼更具优势,果林观光旅游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台中的渔业海洋捕捞发达,所以渔港观光和鱼品市场休闲购物也有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市发展乡村旅游,如何充分利用当地特色乡村旅游资源,规划打造乡村旅游景区,开发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台湾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六、对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1、编制实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大力发展以城市结合部为主要区域的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带,加快全市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在扶持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一定潜力、财政存在困难的乡镇,给予适当补助。围绕本地特色资源和市场需求,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加强资源普查和开发统筹工作,组织搞好规划论证,协调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农业资源的最大效用,促进乡村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引导乡村旅游向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建立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同推进的发展机制。把重点乡村旅游资源纳入全市旅游业“三区四馆五湖十园”总体发展布局予以重点开发建设。避免出现盲目开发、重复建设、生态破坏、经营紊乱、竞争无序等问题。

2、扎实推进旅游强乡镇、特色村建设。进一步按照《山东省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山东省旅游强乡镇评定标准》以及《山东省旅游特色村评点标准》,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引导,实施复核制度,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一定要撤掉称号,以奖优罚劣。同时,积极引导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农家乐、渔家乐、乡村人家等各类乡村旅游新形态的有益探索和创建推广。

3、加大宣传力度,将特色牌打响。我市位于黄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带,内控黄河、外濒渤海,是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具有较强的旅游区位优势,黄河文化和海洋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发展乡村旅游更能将我市区位与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出来。为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需要我们在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营销上多下功夫,可以整合策划推出“寻找儿时的记忆”、“体验真实的黄河岸边人家”、“赶海拾贝,亲近大海”等乡村旅游产品,并纳入市场营销计(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 网:酒庄旅游考察报告)划在工作中予以积极推广。另外,可以做点小特色的文章。外地游客来到我市,有的对我市的棉花感到好奇,有的对制盐业感到好奇。其实这些我们熟视无睹的东西,恰恰是我们和其他地市相比的小特色。不要熟悉处无风景,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有创意的产业。

4、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工作。适应乡村旅游快速发展需要,围绕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重点,以乡村干部、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带头人、乡村旅游能工巧匠传承人、乡村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经营业主及服务人员为对象,着力打造一支服务乡村旅游事业发展、数量充足的乡村旅游实用人才队伍。利用乡村旅游经营淡旺季明显的特征,采取“淡季集中培训,旺季分类培训”的方式,选派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旅游专业教师通过送教上门、集中授课、结对帮扶、技能巡演、以赛促训等形式,对从业人员开展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知识、乡村旅游服务和政务接待礼仪、农家乐餐饮服务与管理和客房服务与管理、食品卫生安全、消防安全等培训。

5、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乡村旅游因经营主体的弱势性及资源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乡村旅游的行业管理应重在扶持与服务。着力开辟乡村旅游发展的“绿色通道”;加大导向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使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积极提供信息支持,开阔发展视野,使乡村旅游目的地在竞争中抢占先

机,把握主动;组织乡村旅游目的地整体对外宣传,进一步扩大乡村旅游目的地知名度。结合我市实际,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镇、村等给予一定奖励,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6、提高行业服务质量。服务是旅游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要通过行业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经营者守法经营,不断改进经营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营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社会环境。

7、尽快形成一条乡村旅游路线。我市推出了一日游、二日游的旅游路线,没有乡村旅游专线。究其原因,一是我市的乡村旅游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二是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呈现出小而散的状态,没有形成成熟的乡村旅游路线。将各个乡村旅游点的特色充分发挥出来,打造一条特色乡村旅游路线,将东营乡村旅游品牌打出去。

8、将温泉和乡村旅游相结合。我市位于北部黄河入海口三角洲区域,属于地热异常区,地下热水储量丰富、热值高,是仅次于油气资源的第二大能源矿产。我市地热水水质独特,水温较高,具有极高的医疗养生价值。全市共有温泉井25口,温泉旅游项目12个,天鹅湖温泉度假村、揽翠湖温泉度假中心、孙武湖温泉度假酒店集群等大型温泉旅游项目进展顺利。借鉴吉林市集温泉、博物馆、观光采摘园和度假村于一体的神农庄园成功经验,利用好我市丰富的温泉资源优势,将温泉和乡村旅游相结合,让温泉走入乡村,以乡村旅游推进温泉旅游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篇二:乡村旅游学习考察报告

台湾乡村旅游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台湾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经验,应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的邀请,组织“乡游台湾”交流团21人,于9月26日至10月3日,赴台湾考察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台湾发达而成熟的乡村旅游经验,对促进我市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一、台湾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

在台湾,乡村旅游一般称为观光农业或休闲农业。目前,台湾乡村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共开放乡村旅游点(休闲农场)3700余处,其中,有休闲农场1244家、民宿1856家、休闲农渔园区超过300处、观光果园385处,台湾近几年乡村旅游年接待量达4000多万人次,既丰富了市民的生活,也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得台湾农村的土地大幅度增值,因为有很多游客往来,农产品完全可以地产地销。随着大陆游客赴台个人游的开放,台湾的休闲农场也吸引了众多个人游游客前往参观、体验。据介绍,台湾的休闲农场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游客的动手体验,游客可以亲手去农场里采摘蔬菜、水果,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本次交流团重点考察了头城农场、池上米乡休闲农业区、石棹民宿、阿里山茶区和大湖酒庄等景点,这些景点基本反映了目前台湾乡村旅游现状。

二、台湾乡村旅游发展背景

台湾早期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以农业为基础,依靠农业的积累支持工业发展并带动其他产业腾飞。随着岛内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台湾农业至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出现明显的停滞、萎缩状态,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迅速减少,并面临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规模过小、农民收入偏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为了使农业走出困境,提高农民所得,台湾加快推进农业的产业升级、转型,于是以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为主要特征的乡村旅游在台湾逐步兴起。

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开始出现通过开放成熟期的果园,使之成为既可让游客观赏美景,又能让游客采摘、品尝、购买新鲜水果的观光农园。随后,其他类型的农园如茶园、花园、牧场、渔场相继向游客开放。80年代后期,观光农园向内容更丰富的休闲农业发展。90年代初,由农户提供土地供市民参与耕种的市民农园开始在台北出现。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大地震,对乡村民居破坏极大,台湾结合灾后重建工程,采取资金补贴方式,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旅游,这也是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分水岭。为了引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1983年台湾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1999年出台《休闲农业发展办法》,2001年出台《民宿旅游管理办法》,使乡村旅游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和程序化。

三、台湾乡村旅游景点种类

目前台湾乡村旅游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农业公园。指按照共同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农场、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的公园。如大湖酒庄,将草莓园景观的观赏,草莓的采摘、制品如草莓酒、草莓果汁、草莓冰淇淋、草莓大餐等,与草莓有关的品评、写作、绘画、摄影、体验、竞赛以及与季节、庆典等活动融为一体,形成以草莓为主体的系列旅游产品,不仅提高了景区综合竞争力,还成为吸引客源的一大亮点。

二是教育农场。是农业多元化发展后衍生出来的体系之一,是兼顾农业生产与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如埔里台一生态教育休闲农园,面积50公顷,园内有庞大的蝴蝶园、昆虫生态园、水上花园餐厅、花屋、光合广场、仙人掌生态区、押花生活馆等休闲观光区、生态区、体验区、民宿区,可供游客在休闲观光、体验中学习了解花卉、苗木、昆虫等相关知识。同时,园区内还配套建设有民宿屋以及大、中、小型会议室,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是商务、休闲、度假的好场所。

三是休闲农场。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种植区。农场内提供的休闲活动内容,一般包括田园风景观赏、农业体验、童玩活动、自然生态解说、垂钓等。如头城农场。头城农场

位于宜兰县头城镇更新路,倚山面海,面积约100公顷,其中约有50余公顷是桂竹林,另外还种有马拉巴栗、茶花、龙柏、枫香、山樱等林木,农场内有平溪、桃子林溪以及当地人俗称的“大溪”等三条溪流,农场内以农舍为主体民宅活动区则是农场的大本营,提供住宿餐饮,露营区和鱼池也供游客野营、野炊及垂钓。

四是民宿农庄。民宿是台湾住宿业中的一种,我们内地称为“农家乐”。台湾民宿有独特的性质,比如独特的建设造型和气质、主人的亲和力和精致舒适的房间布置,以及纯粹田园式的居住环境,乡村美味餐点,使其成为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指标。到台湾住民宿,是为了纯粹体验民宿而不是到该地区专门观光。台湾民宿为游客提供了与大自然对话的窗口,使久居都市的人们能够在这里接受大自然环境的洗礼、观察自然景象、倾听蛙鸣鸟唱。

四、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经验

一是政策大力支持。台湾为规范发展休闲农业,专门制定了《休闲农业辅导办法》,经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受优惠政策。

二是布局规划合理。休闲农业是综合利用当地资源,由农业延伸至服务业的新产业。台湾的农业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如彰化、云林、台南、高雄、屏东等。台湾在发展休闲农业方面,一般由当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从而能够更好地发展区域经济。台湾主要规划推动“一乡镇一休闲农业区”的发展模式,并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筹建步行道,与民宿、观光农园结合,进一步推进了农业产业转型旅游业。

三是创新经营管理。首先,由协会或农会统一建设相关网站,方便游客获取信息。台湾的休闲农业网站,主要内容有:新闻发布、景点介绍、游区地图、旅游线路推荐、住宿餐饮服务、留言系统,乃至网上订房、订门票服务等内容。通过这些信息,游客真是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了如指掌”。其次,重视分工合作,强调同一地方的联合。台湾游相当一部分休闲农业已经实现了企业化,或是不同服务领域的分工合作,实现了观光、休闲、体验、教育、住宿、餐饮和娱乐的综合发展。这比起许多所谓的乡村旅游中的小而全,家家户户开展雷同的服务活动,有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第三,产品经营多样化,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相结合。休闲农业能够提供的产品,除了实物的产品,还有奇观、氛围、风景和主题等“情景消费”的产品,这也是休闲农业吸引众多游客眼球之处。

五、几点启示

一是与生态结合,顺势发展。在台湾考察1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几乎没有发现一处豪华建筑,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较多的都利用现存的农业生产用房、棚舍等相关设施。设施配置兼顾农业生产和旅游需要双重功能,人为造景较少,但却都经过精心设计,给人一种自然、朴质、整洁、卫生、花钱不多的感觉。游人在景点就会产生一种置身于清新、安静、优美环境之中的感受,体会到原生态的乡村环境的震慑力和吸引力,这是乡村旅游生命力的真正所在。我市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应借鉴台湾的发展模式,避免过多的人为造作景观。 二是与农户结合,引导发展。台湾乡村旅游项目一般都有当地农民自己出资建设,很少有外来企业介入。但农民出资建设景点,一般都通过协会、农会及农民合作社组织进行。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拓展农业功能,争取农业叠加效益,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理事长、暨南大学休闲管理系主任郑建雄教授认为,无论是乡村体验,还是生态体验,都是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主题,但核心是为农业增收、为农民增收服务。下步,我市应深入挖掘农村旅游资源,结合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搞好城乡一体规划,资源共享发展乡村旅游,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与农会结合,扶持发展。台湾农民组织,一般以乡镇为单位设置,内部设有生产经营辅导、技术推广和农民合作信用社等服务机构,并对乡村旅游景点建设和经营提供全方位 服务,包括金融支持、人才培训等等。经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有优惠政策,由当地拨出专项经费支持开发休闲农业。经费一般用于修建从主路到农场的支路、水利工程、

教育农园的补助等,以及统一包装、组织推介、宣传品设计印刷等费用。

四是与特色农业结合,聚集发展。这次考察的10多处乡村旅游景点,几乎都有鲜明特色。台北比较注重结合当地发达的花卉生产,经营发展乡村观光游。目前台北拥有几个主要花卉观光农园,总面积已超过300多公顷。台中的茶叶、桃李、草莓、龙眼更具优势,果林观光旅游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台中的渔业海洋捕捞发达,所以渔港观光和鱼品市场休闲购物也有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市发展乡村旅游,如何充分利用当地特色乡村旅游资源,规划打造乡村旅游景区,开发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台湾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六、对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1、编制实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大力发展以城市结合部为主要区域的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带,加快全市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在扶持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一定潜力、财政存在困难的乡镇,给予适当补助。围绕本地特色资源和市场需求,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加强资源普查和开发统筹工作,组织搞好规划论证,协调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农业资源的最大效用,促进乡村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引导乡村旅游向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建立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同推进的发展机制。把重点乡村旅游资源纳入全市旅游业“三区四馆五湖十园”总体发展布局予以重点开发建设。避免出现盲目开发、重复建设、生态破坏、经营紊乱、竞争无序等问题。

2、扎实推进旅游强乡镇、特色村建设。进一步按照《山东省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山东省旅游强乡镇评定标准》以及《山东省旅游特色村评点标准》,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引导,实施复核制度,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一定要撤掉称号,以奖优罚劣。同时,积极引导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农家乐、渔家乐、乡村人家等各类乡村旅游新形态的有益探索和创建推广。

3、加大宣传力度,将特色牌打响。我市位于黄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带,内控黄河、外濒渤海,是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具有较强的旅游区位优势,黄河文化和海洋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发展乡村旅游更能将我市区位与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出来。为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需要我们在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营销上多下功夫,可以整合策划推出“寻找儿时的记忆”、“体验真实的黄河岸边人家”、“赶海拾贝,亲近大海”等乡村旅游产品,并纳入市场营销计划在工作中予以积极推广。另外,可以做点小特色的文章。外地游客来到我市,有的对我市的棉花感到好奇,有的对制盐业感到好奇。其实这些我们熟视无睹的东西,恰恰是我们和其他地市相比的小特色。不要熟悉处无风景,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有创意的产业。

4、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工作。适应乡村旅游快速发展需要,围绕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重点,以乡村干部、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带头人、乡村旅游能工巧匠传承人、乡村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经营业主及服务人员为对象,着力打造一支服务乡村旅游事业发展、数量充足的乡村旅游实用人才队伍。利用乡村旅游经营淡旺季明显的特征,采取“淡季集中培训,旺季分类培训”的方式,选派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旅游专业教师通过送教上门、集中授课、结对帮扶、技能巡演、以赛促训等形式,对从业人员开展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知识、乡村旅游服务和政务接待礼仪、农家乐餐饮服务与管理和客房服务与管理、食品卫生安全、消防安全等培训。

5、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乡村旅游因经营主体的弱势性及资源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乡村旅游的行业管理应重在扶持与服务。着力开辟乡村旅游发展的“绿色通道”;加大导向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使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积极提供信息支持,开阔发展视野,使乡村旅游目的地在竞争中抢占先 机,把握主动;组织乡村旅游目的地整体对外宣传,进一步扩大乡村旅游目的地知名度。结合我市实际,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镇、村等给予一定奖励,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6、提高行业服务质量。服务是旅游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要通过行业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经营者守法经营,不断改进经营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营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社会环境。

7、尽快形成一条乡村旅游路线。我市推出了一日游、二日游的旅游路线,没有乡村旅游专线。究其原因,一是我市的乡村旅游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二是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呈现出小而散的状态,没有形成成熟的乡村旅游路线。将各个乡村旅游点的特色充分发挥出来,打造一条特色乡村旅游路线,将东营乡村旅游品牌打出去。

赴浙江省长兴县学习乡村旅游发展报告

为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营造大旅游优势,加大桠溪生态之旅开发建设力度的精神,10月28日,县政府宗仁副县长率县旅游局、桠溪镇相关负责人赴浙江省长兴县考察学习乡村旅游的发展经验。通过边听边看,见闻了该县乡村旅游的一个又一个颇具吸引力的亮点和健康迅猛发展的势头,感受到长兴县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高度重视,并把其作为社会主义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惠民富民的重要工作来抓,走出了一条旅游活县、以旅富农的新路子,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长兴县乡村旅游的基本情况

1、农家乐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内容

全县已有各类农家乐250多家,床位数7000多张,餐位数10200多个,从业人员1700多人,其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农家乐特色示范村3个,省五星级农家乐3家,省四星级农家乐7家,省三星级农家乐14家。2007年、2008年度农家乐考核连续获得浙江省一等奖,今年1—9月全县共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1.76亿元。

2、休闲农业观光园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平台

全县建成城山沟桃源山庄、渚山杨梅休闲农业观光园等一批休闲农业观光园,这些观光园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一产和三产的融合发展,有力促进了 该县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3、农业节庆活动是乡村旅游的有效载体

近年来,该县成功举办了如梅花李、樱桃节、采桃节、杨梅节、桃花节、葡萄节等农业节庆活动。通过这些农业节庆活动的举办,极大地提升了农业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长兴县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做法

1、出台政策,扶持发展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农家乐发展的若干意见》、《长兴县农家乐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系列政策,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用于农家乐的扶持和补助。继而又出台了《关于举办农业观光节庆活动和建设休闲农业观光园有关事项协调会议纪要》,对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园和举办农业节庆活动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为该县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科学规划,引导发展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和谐发展”的原则,2006年完成了《长兴县“新乡村游”(农家乐)发展战略总体规划》,确定了富有特色的农家乐发展重点、次重点、一般区域以及限制区域,引导了农家乐的区域化发展,为实现农家乐的规范管理和有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建立组织,保障发展

该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

领导为成员的“县农家乐发展综合协调小组”作为全县农家乐的统筹领导机构。明确了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成立了县农家乐行业协会,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健全的组织体系为农家乐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4、制定标准,规范发展

制定并出台了《长兴县农家乐管理暂行办法》、长兴县地方标准《农家乐服务质量通用要求》、《长兴县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申报农家乐认定及新申办农家乐的要求和程序》等标准,要求各乡镇按照申报条件和程序给予初步审批,并由农家乐发展综合协调小组办公室给予认定。2007年,在农家乐精品改造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又制定出台了《长兴县特色精品农家乐规范标准(试行)》,促进了农家乐规范的进一步提升。

5、打造精品,示范发展

近年来,在全县农家乐中广泛实施了规范提升工程和特色精品工程,从建筑外观设计到内部装饰,从民俗氛围营造到农事参与项目设臵等进行指导和帮助,特别在文化体验和乡土特色上下功夫,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全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6、引导合作,促进发展

根据乡村旅游发展态势和需求,进一步加强了对农家乐服务组织化体系的建设工作。建设了第一个服务农家乐的规模化土特产销售中心;成立了具有营运资质的农家乐旅

游车队;实行农家乐餐器具和床上用品的集中洗涤服务;引导农家乐经营户为游客购买旅游意外险;建立农家乐协会和农家乐网站;强化农家乐设立过程中污水处理等设施的统一标准化建设要求,确实保障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7、加强指导,服务发展

根据发展需求,农家乐发展综合协调小组办公室加强日常动态监管。对乡村旅游重点区域每月开展1次集中整治;旅游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定期对农家乐从业人员开展各种教育培训,保证服务品质的提升;连续举办两届“农家乐特色菜肴”技能大赛,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研制农家菜肴的热潮。

8、强化宣传,加快发展

通过电台、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介及大型推介活动等载体大范围、全方位、多形式开展对乡村旅游宣传。设计制作各种精美的宣传册,建立“长兴农家乐旅游网站”。尤其是07至09年三年相继组织全县挂牌的农家乐业主在上海繁华路段和公园举行了“金猪旺旺,农家过年”、“金鼠闹春,农家过年”及“长兴游、一起牛”为主题的“长兴乡村旅游推介展示活动”,吸引了众多上海人来长兴农家乐过年。2008年春节,一个村一个晚上就有7000多上海人前来过大年。一系列声势浩大的“走出去、请进来”专题推介活动及农业节庆活动,有效拓展了长兴县的客源市场,加快了乡村旅游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长兴县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经验

1、提升了旅游接待能力,丰富了旅游内容。乡村旅游已成为该县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提升了全县的旅游接待能力,积聚了人气,为营造全县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

2、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农村产业的分工。乡村旅游把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一产和三产的交叉融合。农家乐的创办使农户之间形成了新型的产业分工:一部分农户经营农家乐,一部分农户则发展加工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为农家乐提供优质的农产品,促进了相互发展。

3、促进了特色农产品销售,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发展农家乐、举办农业观光采摘节庆活动,极大地带动了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4、培养了农民的市场意识,拓宽了发展的思路。农家乐的发展为当地村民走出小农经济的束缚起到了示范和引导作用,拓宽了农民致富的渠道,改变了农民对旅游的认识,提高了农民的文明素质,调动了农民兴办旅游的积极性,促进了城乡和谐和城市化发展。

四、对我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几点启示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生态县建设规划、村镇建设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

篇三:关于赴山东、河北考察酿酒葡萄(酒庄、酒堡)产业的考察报告

关于赴山东、河北考察酿酒葡萄(酒庄、酒堡)产业

的考察报告

根据党委安排,2012年*月*日至*日,党委常委***、党委副秘书长***带队,组织**市、**、林业局有关人员赴山东、河北考察酿酒葡萄(酒庄、酒堡)产业。考察组先后考察了北京张裕爱斐堡酒庄,河北昌黎郎格斯酒庄、玛蒂尼酒庄、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山东南王山君顶酒庄、烟台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国家葡萄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龙山酒葡萄产业基地和蓬莱葡萄酒局,并与中国葡萄酒协会进行了座谈。考察组每到一地都与当地政府和企业进行座谈和讨论,在对当地葡萄酒庄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特点进行了深入思考,现将考察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山东产区

山东产区是我国酿酒葡萄栽种与基地建设的主要区域之一,主栽品种为赤霞珠、蛇龙珠、美乐、霞多丽、雷司令等。山东酿酒葡萄主要集中在胶东半岛地区的烟台、蓬莱、威海等地,约占全省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90%以上。其中,烟台酿酒葡萄面积达30.3万亩,蓬莱酿酒葡萄种植面积16万亩。

烟台是经国际葡萄·葡萄酒组织命名的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是我国近代葡萄酒工业的发祥地。截止2011

年底,全市葡萄酒共有葡萄酒生产企业153家,年产葡萄酒36.02万千升,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27.4亿元、利润35亿元。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的2009年中国葡萄酒制造业十强名单中,烟台市独占六席。全市葡萄酒企业拥有“张裕”、“长城”、“威龙”等3个中国名牌产品、8个省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和12个省著名商标。

蓬莱市于2006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认定为“中国葡萄酒名城”,先后获得“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最具竞争力葡萄酒产业之都”等称号。截止2011年底,全市已有葡萄酒生产企业72家,年产葡萄酒1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利税5.7亿元。全市葡萄酒企业拥有1个中国名牌产品、5个省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和6个省著名商标。

(二)河北产区

河北产区是我国主要的葡萄产区之一,主栽品种为赤霞珠、梅鹿辄、赛美蓉、霞多丽、雷司令、琼瑶浆等。河北酿酒葡萄主要集中在怀来县、昌黎县,是国内著名的葡萄产地。其中,怀来县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25万亩,昌黎县酿酒葡萄种植面积5万亩。

怀来县于1976年被定为国家葡萄酒原料基地,是改革开发以来,我国高档葡萄酒的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葡萄酒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全县葡萄原酒生产能力达20万吨,年销售成品酒近1亿瓶,年创产值5近40亿元。在龙头企业——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的带

动下,全县共兴建33家葡萄酒生产加工企业,涌现出“长城”、“容辰”、“中法庄园”等一批知名品牌。

昌黎县早在80年代初就被国家轻工业部定点为引种国际优质干红葡萄并研制开发高档干红葡萄酒基地。2002年8月,“昌黎葡萄酒”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原产地域保护的葡萄酒产品。全县葡萄酒年生产能力18万吨,年销售葡萄酒3.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2.7亿元。目前,全县葡萄酿酒企业总数已达58家,涌现出 “华夏”、“地王”、“越千年”、“朗格斯”等一批知名品牌。

二、主要做法

(一)政府大力扶持

两大产区当地政府十分重视葡萄酒产业发展,把葡萄酒作为当地重点发展的特色产品集群之一,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产业规划等,从从土地、种植补贴、基础设施补贴等方面给予扶持。烟台市起草了《关于加快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意见》,政府每年拿出一定面积的建设用地用于发展葡萄酒庄、酒堡,财政上对每个酒庄补贴资金30万元;蓬莱市编制了《蓬莱葡萄酒庄聚集区总体规划》,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划分不同功能的酒庄聚集区,优化产业布局;昌黎县制定了《河北昌黎干红葡萄酒产业聚集区昌黎县葡萄酒产业园发展规划(2009—2020)》,财政上对酒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40%的补贴。

(二)加强监督管理

为了加强政府监管力度,烟台、蓬莱、怀来、昌黎分别

成立了葡萄与葡萄酒管理局,列入当地政府直属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并专门从财政列支设立葡萄酒产业专项资金。烟台市协调成立了国家葡萄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昌黎县成立了林业总公司,为葡萄酒产业规范运营和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葡萄酒产业发展,河北昌黎县质监局负责研究制定实施了《葡萄酒庄通用技术条件》,为国内首个葡萄酒庄“省标”。烟台市也起草了《庄园葡萄酒》、《葡萄酒庄园规范》山东省地方标准并通过审定。

(三)招商引资,鼓励企业参与

围绕葡萄酒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利用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不断拓展市场和业务范围。积极支持当地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促成与外国企业进行合资合作,使葡萄酒产业突破常规,实现跨越式发展。近年来,烟台、蓬莱不断优化招商环境,重点做好推动重点项目进展、加强项目调度、做好招商服务,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英国苏各兰酒庄、澳大利亚沃族酒庄、加拿大文成酒堡、美国泰威等酒庄、酒堡等陆续建成,一个颇具规模的酒庄群已经初步形成。

(四)推进种植基地建设与开发

一是倡导种植模式标准化,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二是倡导苗木选择优质化,强调使用优质脱毒嫁接苗;三是倡导管理模式多样化,合作社模式、订单模式等多种模式共存、优势互补;四是倡导基地配套企业化,鼓励企业建

设自有基地,企业与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将土地折算入股,既保护种了植户的利益,也保证企业得到稳定优质原料;五是倡导基地服务规范化,按照酿酒葡萄种植规范标准、无公害和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种植、管理、采摘,保证原料品质。

(五)注重品牌建设

政府积极引导葡萄酒生产加工企业培育葡萄酒品牌和地域品牌,通过制定一系列鼓励争创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的措施,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努力实现由“做酒”到“创牌”的转变,协调各企业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统一产区标志、统一对外宣传、统一组团参展等措施,大力推介产区品牌和酒庄品牌整体形象。积极申报国家原产地域产品,“烟台葡萄酒”、“蓬莱葡萄酒”、“昌黎葡萄酒”和怀来县的“沙城葡萄酒”均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称号。两大产区通过主动树立地域品牌,变地域优势为经济优势,有力地促进了葡萄酒产业全面、持续、协调发展。

(六)弘扬葡萄酒产业文化

积极推动葡萄酒庄与文化、旅游结合,科学规划葡萄酒庄旅游线路,引导市民和游客积极参与葡萄酒庄文化旅游项目.不断提升葡萄酒庄内涵与形象,着力打造并形成“有特色、有品位、有市场”的葡萄酒庄集群。烟台市在其出台的《全市旅游业十二五规划》对其葡萄酒文化旅游业发展专门指出,“十二五”期间,烟台将重点建设葡萄酒旅游项目集群,加快推进葡萄酒庄、葡萄园、葡萄酒街、葡萄酒俱乐部建设,做大做强烟台作为国际葡萄酒城的品牌。蓬莱市重点打造滨海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