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列表页

台湾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19  分类: 考察报告 手机版

篇一:浙江中职团 台湾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台湾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考察团

(2012年5月6日)

在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启动之际,2012年4月18日至25日,应台湾中华知识产学合作交流协会的邀请,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考察团一行8人,赴台湾进行了考察与交流活动。

为了切实达到考察预期的效果,考察团认真地进行了相关准备工作。一是召开考察团全体成员教育会,明确考察目的,宣布考察纪律,通报注意事项。二是认真学习了刘希平厅长、鲍学军副厅长去年分别率团赴台考察的报告,对台湾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了初步认识。三是编撰介绍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和我省3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简介的《浙江中等职业教育考察团交流手册》。四是围绕“提升中职教育内涵建设”的主题,确定本次考察重点为台湾职业教育的网络资源利用、职业通用能力培养、初中与中职教育有效衔接,以及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 考察团此行参访了台湾庄敬高级工业家事职业学校、新竹高级工业职业学校、龙华科技大学、南台科技大学,并看望了我省在台湾学习的交流生。考察活动结束前,考察团召开了交流总结会,团员们畅谈收获,感慨良多,并就我省中

等职业教育以及各校自身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现报告如下。

职教体系完善 教育资源优化

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分为高级技职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高级中学的职业课程),二年制和五年制专科学校(专科教育),二年制和四年制技术学院(本科教育),硕士班和博士班5个层次,上下衔接,自成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齐头并进。不同的学制,既有利于不同层次教育的衔接,也有利于满足学生接受不同层次教育的需求。现行台湾学制简图如下:

在整个教育结构层面上,据台湾2010学年的教育统计,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达到134万余人,相当于高中段在校学生人数总和的1.76倍;台湾高中段教育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普职比为1:0.90,加上初中毕业升入“五专”的学生,后2年计入大专院校数据,普职比可达到1:1。

在职业教育结构层面上,据台湾2009学年的教育统计,各类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总数为921425人,其中制造业学生

数占48.5%,服务业占47.5%,涉农专业占4%。中职生数占16.8%,高职生占8.2%,职教本科生占61%,硕士生占11.3%,博士生占2.7%。可见,台湾职业教育制造业、服务业比例相当,职业教育的本科层次培养已经占较高比例,教育立交桥畅通。

台湾教育行政部门用4年时间(2009—2012年)实施《振兴经济扩大公共建设投资、资讯服务业扩大公共建设计划——建臵中小学优质化均等数位教育环境计划》,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和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台湾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六大学习网”,包括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生命教育、人文艺术、科学教育、健康医学,网站链接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例如在网络上通过:“课程服务——台北市——台北市数位学习网——高职课程——高一机械——机械制造——轮系”,就会有网络课程出现。网络课程分为课程大纲、课程内容、学习单元、延伸活动和参考资料5个部分,在课程内容中共有57堂课,第一堂课视频长度51分。在这个视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的指导过程,讲解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在新竹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等都有“数位学习平台”(数位即数码的意思),龙华科技大学设有开放式课程系统,可以在网上自由点课。

台湾职校普遍推进了信息化、数字化的学校管理平台建设,如在南台科技大学,数字化的资源管理还应用于学生学业指导。学校建立“南台人学习档案”,通过数字化的管理,

使每个学生每一学科成绩自动反馈给教师,学生成绩下降时“爱心”符号会闪烁,教师就会关注与帮助学生提高。

适应经济转型 促进终身发展

台湾新竹高工黄维贤校长在交流中提出了一个议题:“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他认为,在台湾经济的快速增长期,中职学校升学与就业学生数之比达到了3:7,而后逐步到5:5,现在是7:3左右,这就是“台湾经济发展现状造成的教育目标迁移”。目前,这所工科为主的学校,90%以上的学生是以升学为学习目标。而庄敬工家以烹饪、服装、美容、表演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学校以就业创业为培养目标。上述充分验证了国际职业教育的一个命题:工业化进程的初中期是以中等技术人才为最大需求,而后工业化时代是以受过高等教育的技术人才为主要需求。又正如黄维贤校长解答考察团关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议题时说:“我们已经没有合作订单了,因为制造业企业都到大陆投资了”。而庄敬高工的培养目标正是反映了台湾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这就解答了“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需求”,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满足企业产业的转型升级的需求,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为了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台湾十分重视学生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通用能力是指撇开具体职业特性的、现代职业人都需要具备的、在各种职业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能力。台湾教育行政部门建有“全国通识网”,作为“全国通

识活动汇流平台”。如龙华科技大学早在2004年就建立“通识教育中心”,开设《管理科学概论》、《生命科学概论》、《自然科学概论》等通识课程。该校的通识教育以“知识”与“态度”并重为全人教育目标,把通识教育课程分为核心课程与博雅通识,其中博雅通识课程为校订选修课程,内容包括人文、应用社会、艺术、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生命科学、职业伦理等七大领域,以符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需要。

台湾教育行政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了统筹规划,建立了“一纲多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在新竹高工的考察交流中,我们发现,该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入了课程,有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读本、教师用书、学生练习册等。当一群阳光男生排成两列拍着手、唱着歌在校门口迎接来宾的时候;当学生们对自己就业创业、升学提高充满信心的时候;当礼貌地问候、微笑着服务、投入地训练的场景深深感染我们的时候,我们不难体会到,这种致力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能力培养”、“通识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就是台湾中职学生充满自信和展示阳光风采的内在原因。

初中职校衔接 学校资源开放

在台湾庄敬高工的烹饪实训基地,我们看到了一群正在观摩教师“包馄饨”的初中学生,原来这是台湾职业高中面向初中学校开放的职业教育课程。为了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

篇二:台湾私立技职教育考察报告

台湾私立高等技职教育考察报告

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宫波

台湾的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始于40年代初,1945年台湾光复,国民党政府接管了日本建立的5所大专学校,对其进行改组。为迎合台湾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国民政府于1954年修订了《私立学校章程》,简化私立学校申请设立手续,鼓励私人办学。20世纪五十年代,台湾陆续新设复办了一批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到20世纪七十年代台湾地区私立学校已近70所,学校的迅猛发展,致使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严重下降。为此,当局相续出台了相关法律。经过十年的整顿,台湾私立高等教育的法规逐渐完备,办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1987年台湾地区“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民主化进程逐步高涨;政府也逐步减少了对私立高校的控制,为私立高校自主办学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自1994年启动教育改革以来,短短十年里台湾的私立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截止2011年台湾共有普通高校163所,其中私立学校109所,在校生91.5万人,私立学校占台湾大学院校比例的66%,其中90%以上为技职教育。1

一、台湾技职教育与其办学形式

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简称,兴起于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主要包括研究生院校、科技大学、技术学院、专科学校、高级职业学校和综合高中,其中科技大学、技术学院是高等技职教育的主体。技职教育主要是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为生产第一线培养优质适用的技术人才。技职教学上以职场为核心,侧重于技能训练。课程设计基于职场需要开发模块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更多的传承于德国的学徒制教育模式,学生边学边做,有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制造产品,台湾大叶科技大学和育达科技大学等就具有鲜明的技职特色。

在办学层次和学制上,高级职业学校是培养基层技术人才的,修业年限一般为三年,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相当于祖国大陆的中等职业学校。1 陈艳:《台湾私立高等教育与大陆民办高等教育管理机制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3年 第13页。

专科学校重在培养应用科学与技术型实用专业人才,按不同入学资格分设二年制、三年制和五年制;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是培养应用科学及技术型高级实用技术人才的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修业年限分为二年制和四年制。台湾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形成典型的“立交桥”结构。

台湾的职业技术教育贡献巨大 ,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方面更尤为突出。据 2006 ─2007 年台湾的教育统计 ,台湾地区目前有公立和私立高职院校共 92 所 ,学生数共计 664441 人,专任教师共计 22076 人,职员数共计19408 人。其中 ,私立高职院校共计62所 ,占高职院校总数的67. 4 % ,学生数共计543996 人,占全体高职院校学生总数的81. 9 % ,专任教师共计18012人。多渠道办学的教育理念 使以私立技职学校为主的多元化高等教育格局在台湾得以蓬勃发展2。

二、台湾私立高等教育的法律保障

台湾一贯重视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1977 年,台湾行政院颁布了《私立学校奖助办法》,为私立大专院校教学设施、设备的改进提供了一定的保证。1980年,台湾公布了《私立学校教职员保险条例》,对保障私立学校教职员工的福利 ,促进私立学校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994 年台湾对《大学法》进行了修订,强调学 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精神,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学教育的运作形态。政府对大学发展的管制逐步放松,大学的组织、人事、课程、招生、师资聘任等权力都回归学校,由各大学自主运作。1999 年 6 月,台湾公布《教育基本法》,规定人 民是教育的主体 , 教育权由“中央”下放至地方 , 鼓励私人兴学 ,并规定公立学校可以委托私人办理。除台湾的宪法外,就台湾的私立高等教育法的立法部门而言,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五部分。

首先是《教育基本法》。由于原《宪法》在教育方面囊括了教育目标、教育机会、教育经费、监督、奖励直至教育工作者的保障等主要问题,涉猎教育事务的比较多,因此台湾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宪法基本主导着台湾的高等教育。 2 林若红:《台湾技职高等教育体制对大陆高职教育的启示》,《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6期。

其次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立法,如《大学法》、《私立学校法》、《学位授予法》等。这些法律对教育事业的基本

台湾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制度、组织机构、基本任务、实施原则、教育经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等问题均作了原则性规定 。此外教育行政部门还制定了重要的单项性条例,实施细则、办法、标准、规则、纲要等,如《大学规程》、《专科学校规定》、《捐资兴学褒奖条例》、《大学法实施细则》、《大学及分部设立标准》、《夜间部转型注意事项》、《公私立大学校院组织规程审核原则》、《大学聘任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教育办法》等。

最后是地方性的法规,由市、县 (市 ) 、乡(镇市 )的立法机构制定、颁布、实施。

与技职教育相关的法规还有有《专科学校法》《建教合作实施方案》、《职业训练法》和《加强教育与延揽高级科技人才方案》。私立学校方面的法规有:《私立学校法》、《私立学校法施行细则》、《私立学校奖助办法》、《私立学校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财团法人私立学校兴学基金会组织及运作办法》、《私立学校建立会计制度实施办法》、《私立学校 分校分部设立标准程序及管理办法》、《各级各类私 立学校设立标准》、《私立学校咨询委员会委员遴聘 及集会办法》、《私立学校教职员工退休抚恤基金拨 缴、收支、保管及运用办法》等。3这些法规中与私立高等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大学法》、《大学法实施细则》、《私立学校法》和 《私立学校施行细则》。《大学法》分总则、设立及类别、组织及会议、教师分级及聘用、学生资格、修业年限及学位、附则等六章 ,对大学的宗旨、大学的设立、大学的内部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教师的分级与聘用、招生、修业年限及学位、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大学法实施细则》于 1994 年8月颁布,其后又进行了数次修订。《私立学校法》由台湾政府于 1974 年11月颁布。

三、台湾技职教育的职业证照和师资力量。

台湾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要求取得毕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证照。职业证照分三级,即丙级、乙级、甲级是通过统一的职业证照鉴定考试取得的。台湾还建立了多元文凭体系,规定持有职业证照的人士,如有若干年的工作经验,可以取3 聂琳燕:《我国台湾私立高等教育法规研究》,《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得相应的同等学历资格。从而建立起职业证照和毕业文凭之间的等值互换关系。职业证照制度、多元文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学生的升学、就业和晋升,有助于在社会上树立“学力比学历更重要”的观念。台湾的职业教育曾被视为“二流的教育、次等的选择”,而现在随着职业证照制度、多元文凭体系的落实,这种情况已得以彻底改变,甚至部分普教体系的本科毕业生还要求回头报考二专,以求获得一张职业证照,习得一技之长。

台湾强大的师资力量为职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台湾的职业院校的教学人员绝大部分来自企业,具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例如,台湾大叶科技大学聘请日本雕刻师担任教师。育达科技大学餐旅技术学院更是直接高薪聘请名厨、名调酒师、高级旅游管理人员担任教学和管理工作。这些教师不但学历层次高,而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广泛的社会关系,对于企业的人才需求了如指掌,是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有力的保障。

四、启示解决中国大陆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借鉴台湾私立技职教育已取得的成功经验,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以下几方面我们可以借鉴

1.构建多层次职业教育体系,拓展高职人才的发展空间。为了真正满足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职业人才的需求,需要我们从根本上打破目前终结性职业教育的局面,逐步建立包括中专、大专、本科直至研究生在内的多层次的职业教育直通车体系。这种体系是一个与普通教育相互衔接,内部相对完整,与终身教育有机统一的、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既能顺应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满足公民个人现时接受教育的需要,又能满足职业人才继续深造的需要。同时也解决了我省民办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的尴尬局面。

2.制定国家政策法规,营造双赢局面,促进校企共建。为了促使企业全力支持高职教育,可以借鉴台湾的一些做法,政府出面干预,使产学合作制度化,使学校和企业相互支援、共同受益。一方面,企业可以按给予学校的财力支援比例来分享教育成果,另一方面,学校应该通过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来接受企业的资金援助。同时,政府可以设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对企业和学校双方进

行控制和监督,对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偿,对不依靠大学培养人才的企业可以增加一定的税金。

3.规范并强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多元文凭等值互换体系。(1)在国家劳动部门颁布的职业资格准入行业,采取持“双证”的毕业生优先聘用的原则,以开通高职院校学生进入人才市场的绿色通道。 (2)进一步规范并强化资格证书等级制,成立一个机构来规范职业教育的管理,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多层次的、权威的资格证书体系,同时,力争与国际接轨,和其他国家签署互相承认资格证书的协议,使我国的资格认证全球化、国际化。 (3)建立多元文凭等值互换体系,规定持有职业资格证的人士,在有若干年的工作经验之后,可以取得相应的同等学历资格,通过相应的考试者允许进入更高层次的院校继续深造。

4.多管齐下,切实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1)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民办高职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民办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改善民办高职教师的待遇,增强民办高职院校的人才吸引力。(2)加强对现有“单师型”教师的培训。对于来自普通高校、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应经常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其去企业实习,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对于来自企业、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可以采取到普通高校进修、教学经验交流等渠道,提高其教学水平。(3)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帮助民办高职院校合理解决教职员工的历史遗留问题,以便学校有足够的编制招聘“双师型”教师;学校也可以从社会招聘一定数量的兼职“双师型”教师,以缓解燃眉之急;(4)短期应对,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在有关高校建设若干高职师资培训基地,有计划地培养“双师型”教师;长期规划,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师范大学相对应,创建专门培养高职教育师资的大学,或从研究生层次的高职院校中招聘师资。

篇三:台湾科学教育考察报告

台湾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考察团

(2012年5月6日)

在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启动之际,2012年4月18日至25日,应台湾中华知识产学合作交流协会的邀请,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考察团一行8人,赴台湾进行了考察与交流活动。

等职业教育以及各校自身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现报告如下。 职教体系完善 教育资源优化

在整个教育结构层面上,据台湾2010学年的教育统计,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达到134万余人,相当于高中段在校学生人数总和的1.76倍;台湾高中段教育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普职比为1:0.90,加上初中毕业升入“五专”的学生,后2年计入大专院校数据,普职比可达到1:1。

在职业教育结构层面上,据台湾2009学年的教育统计,各类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总数为921425人,其中制造业学生

台湾教育行政部门用4年时间(2009—2012年)实施《振兴经济扩大公共建设投资、资讯服务业扩大公共建设计划——建臵中小学优质化均等数位教育环境计划》,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和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台湾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六大学习网”,包括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生命教育、人文艺术、科学教育、健康医学,网站链接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例如在网络上通过:“课程服务——台北市——台北市数位学习网——高职课程——高一机械——机械制造——轮系”,就会有网络课程出现。网络课程分为课程大纲、课程内容、学习单元、延伸活动和参考资料5个部分,在课程内容中共有57堂课,第一堂课视频长度51分。在这个视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的指导过程,讲解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在新竹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等都有“数位学习平台”(数位即数码的意思),龙华科技大学设有开放式课程系统,可以在网上自由点课。

台湾职校普遍推进了信息化、数字化的学校管理平台建设,如在南台科技大学,数字化的资源管理还应用于学生学业指导。学校建立“南台人学习档案”,通过数字化的管理, 使每个学生每一学科成绩自动反馈给教师,学生成绩下降时“爱心”符号会闪烁,教师就会关注与帮助学生提高。

适应经济转型 促进终身发展

台湾新竹高工黄维贤校长在交流中提出了一个议题:“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他认为,在台湾经济的快速增长期,中职学校升学与就业学生数之比达到了3:7,而后逐步到5:5,现在是7:3左右,这就是“台湾经济发展现状造成的教育目标迁移”。目前,这所工科为主的学校,90%以上的学生是以升学为学习目标。而庄敬工家以烹饪、服装、美容、表演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学校以就业创业为培养目标。上述充分验证了国际职业教育的一个命题:工业化进程的初中期是以中等技术人才为最大需求,而后工业化时代是以受过高等教育的技术人才为主要需求。又正如黄维贤校长解答考察团关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议题时说:“我们已经没有合作订单了,因为制造业企业都到大陆投资了”。而庄敬高工的培养目标正是反映了台湾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这就解答了“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需求”,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满足企业产业的转型升级的需求,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为了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台湾十分重视学生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通用能力是指撇开具体职业特性的、现代职业人都需要具备的、在各种职业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能力。台湾教育行政部门建有“全国通识网”,作为“全国通

台湾教育行政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了统筹规划,建立了“一

纲多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在新竹高工的考察交流中,我们发现,该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入了课程,有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读本、教师用书、学生练习册等。当一群阳光男生排成两列拍着手、唱着歌在校门口迎接来宾的时候;当学生们对自己就业创业、升学提高充满信心的时候;当礼貌地问候、微笑着服务、投入地训练的场景深深感染我们的时候,我们不难体会到,这种致力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能力培养”、“通识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就是台湾中职学生充满自信和展示阳光风采的内在原因。

初中职校衔接 学校资源开放

在台湾庄敬高工的烹饪实训基地,我们看到了一群正在观摩教师“包馄饨”的初中学生,原来这是台湾职业高中面向初中学校开放的职业教育课程。为了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篇二:他山之石可攻玉-台湾教育考察报告

他山之石可攻玉

——台湾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厦门市同安区西柯中心小学 吕志评

三、重视学生品德教育,特别是传统道德教育

台湾的中小学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是很重视的。举三个例子:

例1:学务处的工作人员比较多。我们访问的5所学校都有10人左右。其职责和我们的政教处差不多,学务处下设四个组:训育组、卫生组、生活组、体育组,每组设一名组长二名组员,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由辅导室负责处理,辅导室设主任一名,组员若干名,较严重的则转交社会的专门机构处理。同时每个班级配备一位导师(大陆称班主任)、一位辅导员、一位军事教员,语、数、外教师做班级导师的任教两个班级满工作量,语、数、外教师不做班级导师的要任教三至四个班级(主要学科每周15-16节为满工作量)。

例2:学务处工作的计划具体翔实。我们访问的学校的学期德育工作计划都非常具体,每一周就有一个主题教育活动,他们称之为“德目”,内容以传统道德教育为主。每周有周会时间为十分钟。

例3:班级的命名具有育人意义。有的学校班级的命名也充分体现了德育,他们不是以“几年级几班”的数字方式命名,而是用“忠、孝、仁、爱、信、义”等来命名,如“资二仁班”表示信息技术二年级仁班。

四、重视军事教育

我们在访问中了解到,台湾的高级中学配有台湾“教育部”派驻的军事教员。军事教员的主要职责是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和协助学务处工作。军事教员是从现役军人中经过考试选拔出来的。军事知识教育课作为一门正式科目排入课表。台湾的高中生人人要参加军训,男女生军训的内容有所区别,女生主要学习战场救护等。

五、家长会是学校的鼎力后援

在台湾,学校的行政组织、教师会(类似于我们大陆的教育工会)、家长会(我们大陆称家长委员会)是学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彼此加强沟通联系,使学校能认真推动校务行政,教师会能积极维护学术地位及教育自主权,家长会基于对学生的投资及前途关心,切实监督学校运作,并提供必要的人力及经费支援。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台湾中小学的行政机构精简(设一位校长、一位教务主任、一位学务主任、一位总务主任、一位辅导室主任、一位人事财务主任),家长会是学校的得力助手。家长会在学校的地位很高,学校很倚重家长会。家长会由选举产生,会长大都是经济界较有实力的人物或社会名流。家长会在学校设有专门的办公室,会长每个月都要抽出专门时间在此办公,参与学校管理。家长会对学校帮助很大,学校的很多基础设施,都是家长会提供的。家长会不仅在经费上给予学校支持,而且把学生家长组织起来,为学校做义工。各学校的家长会一般成立有服务团,家长十分踊跃加入服务团,成为志工爸爸、志工妈妈,参加爱心行动,义务为学校做事。例如:到学校义教,到校门附

近义务维持交通秩序,到图书馆义务工作等等。这些志工爸爸、志工妈妈把参加爱心活动完全当作自己的已任,自觉自愿,尽心尽力来做好,对学校的教育工作确有很大帮助

六、教师难找工作

据了解,台湾各级学校师生比为:小学1:18.96,中学1:15.60,高中1:19.69。中小学教师一般是师范本科毕业,非师范本科毕业者必须选修心理教育且学分合格,很多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在台湾,教师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社会地位和收入较高。但教师职业也是一个难以谋求的职业,我们在屏北高中了解到今年该校招收17名教师却有1700多人报考, 据说,目前台湾有3万“流浪教师”找不到工作,所以在台湾的教师能够敬业爱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台湾的中小学校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据介绍,一方面出生率下降,生源相对减少;另一方面,家长希望孩子得到优质教育,也存在择校读书的情况。这样一来,有的学校招不到学生,学校就会关闭。

据了解,台湾嘉兴市兴嘉小学创建于1994年,现有在校学生1680人,在嘉义市是一所新兴、优质的小学。校长陈火川表示,嘉兴小学以从小扩充学生国际化视野为理念,此番选择漳州正兴学校访问交流,正是希望可以开启两校互访交流的第一步。【出录音:看是否以后缔结姐妹校,促进两校的交流,以后可以更进一步的话,两校学生的互访,体验彼此的一个学习方式的不同、文化的不同,做家庭接待的一个方式,让孩子多一个学习的不同的体验。】正兴学校副校长杨王玲也表示,希望两校之间能够展开更深层次的交流,两岸两校优势互补,不断探索教育的新方式。【出录音:很有共同的课题可做,特别是两岸的教育界的方面怎么样切磋我们的课程,切磋我们的教学改革,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以后的互动工作还会继续开展下去。】

能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表示关心,让我感到了台湾人的善良和友好。7月3日那天,因上阿里山盘山公路的折腾,我食欲全无。趁大家在饭馆吃中餐,我照例拿着我的塑料瓶到冲开水处泡茶。这时有个台湾妇女走过来,说:“你好,你知道吗?水温超过70摄氏度,再好的塑料都会融化的,你不要用塑料杯泡茶。”一番话,让我的心情骤然好了几倍。温暖,当时我脑海中浮现的就是这两个字。因台湾的人,让我感觉这里的天、景更加的美丽。 台湾,是个好地方噢!

? 据悉,敦化小学是台北市闻名的明星小学,拥有109个教学班,是台北市学生人数最多、班级数最多的小学,以音乐艺术教育为办学特色,在教育管理和依托社区力量办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这次结盟,将促进两校在专业学术、地方文化、艺术人文、校务经营等方面展开交流与合作,届时双方将安排师生互访活动,增进师生对彼此地方文化特色的了解与认识。

其实早在7年前,金尚小学校长陈春梅就认识了敦化小学校长吴慧琳,双方彼此仰慕。敦化小学以音乐艺术教育、乒乓球体育教育见长,而金尚小学在纸艺、集邮等方面特色突出,双方结盟将取长补短,将就地方艺术与人文发展特色,相互推广纸艺、集邮、乒乓球等特色课程项目,彼此互相学习和提升。

高雄市立福山国民中学(英文:kaohsiung municipal fwu-shan junior high school),简称福山国中,是一所位于高雄市左营区的公立国民中学。1999年8月首任校长黄权松奉高雄市政府命令,筹办高雄市立福山国民中学。正式成立于2001年7月1日,但因工程营造商倒闭,导致校舍无法预期完工,而借用三所学校供学生就学。2002年11月20日校舍正式完工。

应台湾“民雄文教基金会”的邀请,在市教育基金会的精心组织下,我市教育考察团23名优秀德育工作者赴台进行教育交流考察。2009年12月15至22日,在张旭红秘书长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7天的访问、考察。期间分别走访了民雄国民小学、嘉义女中、国立嘉义高级中学、协志工商等四所中小学。

深切感触一:传承文明,凸现人文

浸润在这种凸现人文情怀传统文化中的台湾基础教育,自然处处都展现着“以人为本,弘扬传统”的印痕。

深切感触二:相得益彰,互补双赢

考察中,台湾学校与社区的亲密程度,对社区的开放度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就当局层面而言,台湾教育理念中所涵定的对象是全民的、内容是生活的、场所是广阔的、方式是多元的、活动是多样的、参与是免费的、服务是志愿的(即“义工”或“志工”),倡导“学校社区化、社区学校化”。就学校层面而言,台湾学校的设施都积极向社区和居民开放:学校的操场、体育馆、图书馆不时可以看到社区居民锻炼、学习的身影,有的学校甚至还开放地下停车场,缓解社区停车困难等。就社区层面而言,城区建设统一施行“环境影响评估机制”,绵延几公里的“中央绿廊”和繁星点缀的户外体闲运动场所,在落实人性化理念的同时创造了教育无时、无处不在的实效;而在各种文化场所,均设计了适合青少年需求和活动的教育内容和与场境设施,科技含量和人文知识相当高。我们在民雄国小旁的社区参观书画展,还参观了社区专门提供的让孩子使用的阅览室(因为小学一二年级下午不用上学,很多孩子就在此呆上一个下午),到民雄乡表演艺术中心欣赏了一场协志工商与嘉义县表演艺术中心合办 的由胡乃元与taiwan connection的音乐会。有的社区专门设置专责单位、编制专任员额,规划、推展地方的家庭教育工作,举办专题讲座、亲子活动、咨询辅导等活动,为父母提供有关家庭问题的咨询、教育与解答在促进与建立社会和谐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据我们与参访学校的老师交谈得知,学校的很多基础设施,如校宣传栏、实验大楼等都是家长会出钱捐建的。家长会不仅在经费上给予学校支持,而且还组织家长们为学校做义工。如:早上学生上学、下午学生放学时,家长义务在校门周围做安全爸爸、安全妈妈,帮助学校维持交通秩序;学校的图书馆内书籍的整理、新书的介绍、出借等都有学生家长来为学校义务完成。

一系列的教育理念在学校、家庭、社会完善的德育网络中,有效地得到贯彻与实施。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化,两岸教育在很多方面具有共性,特别是台湾学校德育与社区教育的相得益彰更值得我们借鉴。对比两岸教育,我们有了更深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攻玉:学校德育工作社区化

从大陆学校德育现状看,尽管近几年在德育领域实行了多方面变革,但相比之下,大陆学校争取社会的支持可能更多的仅仅停留在召开家长会、到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参观,争取社区各界财力上的支持等。社会生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借鉴台湾教育,我们应确立“社区德育”思想,提出学校德育应走到社区生活中去,应充分释放儿童的生命潜能,激活儿童的创造精神,努力践行“活动中育德,社区中育人”,突出“社区”与“渗透”,强调“实践”与“体验”,形成学校与社会的互动。

(一)“红绿灯”闪起来,创建社会实践基地,用教育筑起安全长城

社会实践是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有机会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锻炼、亲身感悟个体社会化的时代特点与第一手的感性材料,从而提高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比我们在校内说教几百遍要有价值得多。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有基地做为载体,如果没有这种载体,社会实践就是空中楼阁。如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政治观念,学校可以聘请综治篇三:台湾私立技职教育考察报告

台湾私立高等技职教育考察报告

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宫波

台湾的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始于40年代初,1945年台湾光复,国民党政府接管了日本建立的5所大专学校,对其进行改组。为迎合台湾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国民政府于1954年修订了《私立学校章程》,简化私立学校申请设立手续,鼓励私人办学。20世纪五十年代,

台湾陆续新设复办了一批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到20世纪七十年代台湾地区私立学校已近70所,学校的迅猛发展,致使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严重下降。为此,当局相续出台了相关法律。经过十年的整顿,台湾私立高等教育的法规逐渐完备,办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1987年台湾地区“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民主化进程逐步高涨;政府也逐步减少了对私立高校的控制,为私立高校自主办学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自1994年启动教育改革以来,短短十年里台湾的私立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截止2011年台湾共有普通高校163所,其中私立学校109所,在校生91.5万人,私立学校占台湾大学院校比例的66%,其中90%以上为技职教育。1

一、台湾技职教育与其办学形式

台湾的高等技职教育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简称,兴起于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主要包括研究生院校、科技大学、技术学院、专科学校、高级职业学校和综合高中,其中科技大学、技术学院是高等技职教育的主体。技职教育主要是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为生产第一线培养优质适用的技术人才。技职教学上以职场为核心,侧重于技能训练。课程设计基于职场需要开发模块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更多的传承于德国的学徒制教育模式,学生边学边做,有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制造产品,台湾大叶科技大学和育达科技大学等就具有鲜明的技职特色。

在办学层次和学制上,高级职业学校是培养基层技术人才的,修业年限一般为三年,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相当于祖国大陆的中等职业学校。1 陈艳:《台湾私立高等教育与大陆民办高等教育管理机制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3年 第13页。

专科学校重在培养应用科学与技术型实用专业人才,按不同入学资格分设二年制、三年制和五年制;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是培养应用科学及技术型高级实用技术人才的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修业年限分为二年制和四年制。台湾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形成典型的“立交桥”结构。

台湾的职业技术教育贡献巨大 ,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方面更尤为突出。据 2006 ─2007 年台湾的教育统计 ,台湾地区目前有公立和私立高职院校共 92 所 ,学生数共计 664441 人,专任教师共计 22076 人,职员数共计19408 人。其中 ,私立高职院校共计62所 ,占高职院校总数的67. 4 % ,学生数共计543996 人,占全体高职院校学生总数的81. 9 % ,专任教师共计18012人。多渠道办学的教育理念 使以私立技职学校为主的多元化高等教育格局在台湾得以蓬勃发展2。

二、台湾私立高等教育的法律保障

台湾一贯重视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1977 年,台湾行政院颁布了《私立学校奖助办法》,为私立大专院校教学设施、设备的改进提供了一定的保证。1980年,台湾公布了《私立学校教职员保险条例》,对保障私立学校教职员工的福利 ,促进私立学校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994 年台湾对《大学法》进行了修订,强调学 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精神,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学教育的运作形态。政府对大学发展的管制逐步放松,大学的组织、人事、课程、招生、师资聘任等权力都回归学校,由各大学自主运作。1999 年 6 月,台湾公布《教育基本法》,规定人 民是教育的主体 , 教育权由“中央”下放至地方 , 鼓励私人兴学 ,并规定公立学校可以委托私人办理。除台湾的宪法外,就台湾的私立高等教育法的立法部门而言,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五部分。

首先是《教育基本法》。由于原《宪法》在教育方面囊括了教育目标、教育机会、教育经费、监督、奖励直至教育工作者的保障等主要问题,涉猎教育事务的比较多,因此台湾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宪法基本主导着台湾的高等教育。 2 林若红:《台湾技职高等教育体制对大陆高职教育的启示》,《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6期。

其次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立法,如《大学法》、《私立学校法》、《学位授予法》等。这些法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