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理学论文 > 列表页

动物伦理学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1-29  分类: 理学论文 手机版

篇一:生物伦理学论文

标题:浅谈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与伦理问题

学号:M00914313

专业年级:09级工商管理类

姓名:秦子生

摘要:虽然学习生物伦理时间不长,但是这门课的有些东西很实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现在我根据本学期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常识肤浅的谈谈我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与伦理问题的认识。着重讨论了转基因食品的前景,同时涉及“生物伦理”的问题。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生物伦理、安全性

正文:经过一个学期对生物伦理这门功课的浅学习,我对转基因食品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记得谢老师说过一句话,大致意思是这样的:在前几年,各大超市、商场的有些商品明显的表明本产品为转基因食品,因为那时候转基因食品卖得很贵;但是现在呢,那些商品标识为非转基因生产,放心使用。现在的转基因食品有其双面的效果,我觉得转基因食品对我们大家既有好处,也有不利的一面。 接下来我分析的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我在图书馆以及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搜集了相关的内容,经过我自己的整合,我了解到转基因食品得以开发并在市场流通,是因为它为转基因食品的生产者及消费者带来实在的利益。也就是说它可将其转变为一种价格更低、利益更大(在耐久性或营养价值方面)或二者兼备的产品。

所谓的转基因,通俗的说,就是一种生物体内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或同种生物的不同品种中的过程。一般来说转基因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来实现的。例如,植物的花粉 (含有雄配子)通过不同的媒介由一个植物“跑”到另一种植物,或“跑”到同一种植物的另一个品种花朵里边的雌蕊(含有雌配子)上并与其杂交,这种杂交的过程就产生了基因的转移。同样,例如在猫这种动物中,不同品种和类型的猫进行交配后产生了与父母都不—样的仔代,就是由于产生了基因的转移。因此,转基因是大自然中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只不过在自然界中,基因转移没有目标性,好的和坏的基因都可以一块转移到不同的生物个体。同时,通过自然杂交进行的转基因是严格控制在同一物种内(特别是在动物中),或是亲缘关系很近的植物种类之间。

人类为了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和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抗逆的能力,常常采用人工杂交、远缘杂交等方法来育种,希望将不同品种,甚至是野生近缘种中间的有益基因,转移到推广品种中间去。这种以人工杂交的方式进行转基因,增大了目的性,也培育出了成千上万的优良品种供人类食用。但是人工杂交的方法 ——转基因仍有许多局限,例如:不能在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之间转移基因,已转移的基因中仍有大量不需要的基因甚至是有害的基因,转基因的效率较慢等等。

现在人们对转基因食品还是有一定的担心,具体表现在: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是否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毒性物质和过敏性物质等;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是否会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威胁,如基因水平转移的可能性和未预料的基因多效性等;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引起伦理和宗教问题,如转基因动物生产人催乳素、人溶酶或其他人自身基因的产物或转基因动物本身供人类自己食用而产生的伦理问题,用不同动物基因培育的转基因动物而引发的宗教问题等。

我个人觉得转基因食品还是利大于弊的,我们可以放心使用。转基因食品是食

品领域的一场革命,按照目前世界粮食生产状况,我们只能养活80亿人口,2020年之后,世界人口将增至75亿,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届时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将会使人类陷入生存的危机。转基因食品的出现无疑像一道划破天际的曙光,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希望。

那么,作为21世纪新型食品的转基因食品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目前,转基因延熟耐贮番茄已经商品化,它使我们可以在严寒的冬季享受美味可口的番茄;比普通水稻能产生更多维生素A的转基因水稻正在进行安全性评价,预计不久就会商品化,到时我们可以在吃饭时就得到更多的维生素,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抗虫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物食品使我们免除了农药污染而造成的身体损害;能产生人体疫苗的转基因植物食品能使我们在食用美味的香蕉、苹果等水果的同时,增加我们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那些能产生在人免疫活性物质的牛乳,也可以使我们在饮用牛乳时增加我们的抵抗力。

因此,如何正确地对待转基因食品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科学家们不仅有责任发展健康的转基因食品生物技术,而且也有义务向普通消费者传播转基因食品的基本知识,让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转基因食品,从而推动转基因食品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谈谈转基因与生物伦理问题,我对这个方面了解的也不是很多,但是根据课堂上讲的,转基因的确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克隆人等。

克隆及改变基因在伦理上是否能够为人们接受现在争论还没有定论。克隆在很多方面类似于试管受精:那些没有生殖能力的人应该有权做这样的选择。批评家则认为,大量的克隆人将会削弱人类作为一个种族的实力;不过,如果能威胁到一个已经有60亿数量的种族,至少也需要上百万的克隆人。此外,大多数的夫妇也不大会选择用克隆来取代传统的生殖方式。目前,父母已经可以选择在体内植入特别的胚胎,同样也可以通过超生波检测出特别的疾病。从长远看来,改变胚胎有助于优生,哪个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染上毛病呢?只要这些改变是关涉医学的,那就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改变基因是出于其他的考虑,比如审美、身高、智商等,就令人不那么舒服了。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与伦理问题还在一直被大家讨论着,但是总的来说利还是大于弊的。科学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方法,将我们所需要的基因进行定位,分离克隆,然后再将这个目的基因,通过载体转移到我们的目标生物品种中去。这种以生物技术的手段来转移基因的过程就是我们现在常常提到的转基因。它与自然的和传统通过人工杂交转移的基因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这种用生物技术来进行转基因有很强的目的性——只转移需要的基因,而将不需要和有害的基因统统拒之门外,这就大大地提高了转基因的效率和加快了品种改良的进程。同时,现代的转墓因技术还可以从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中的基因,甚至是人工合成的基因转移到我们需要的品种中,扩大了可利用的种质资源。

经过这个学期对生物伦理学的了解,以上就是我个人的想法以及搜集资料整合出来的,虽然不太完美,有的地方可能观点也不对,但是我还会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更加完善自己的知识,希望老师能够认可,谢谢。

篇二:生物伦理学期末论文

浅谈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

2011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丁贤兵(Z01114155)

摘要:转基因技术是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化也是最具争议的技术之一。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科学思考转基因植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力图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食品安全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在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希望能够引起读者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更为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食品安全;生态风险;基因漂移;生物多样性

Abstract: Transgenic technology is ever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technology, this technology and its industrialization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technology. Its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ay lead to food safety problems, causing the wide attention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hinking of the influence of transgenic plants for food safety scientificall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uman survival health.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follow the thought of “ask questions - analysis problem - solve problem”,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ood safet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iscusse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ransgenic food safety effectively on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cause readers’ deeper thinking on transgenic food safety .

Key words:transgenic technology ; the safety of food; ecological risk; gene flow; biodiversity

近年来,无论是科技界还是一般公众,对转基因这个词都很熟悉,且关注的程度在不断提高,这是因为转基因生物已经和大家日常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作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时候,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转基因的生物到底安全不安全?我觉得有必要了解相关的一些生物知识,才能对此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所谓转基因生物是指在生物自身基因组中带有用转基因技术插入或整合入的外源基因,生物个体能将它遗传给后代,并表达出该基因的生物活性物质,从而使受体生物获得新的性状。转基因过程按照途径可分为人工转基因和自然转基因,按照对象可分为植物转基因技术、动物转基因技术和微生物基因重组技术。转基因基本过程分为五步:(1)提取目的基因 从生物有机体复杂的基因组中,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或者人工合成目的基因,或从基因文库中提取相应的基因片段和PCR技术进行目的基因的增殖。(2)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在细胞外, 将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通过剪切、粘合连接到能够自我复制并具有多个选择性标记的运输载体分子(通常有质粒、T4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上, 形成重组DNA分子。(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将重组DNA分子注入到受体细胞(亦称宿主细

1

[1]

胞或寄主细胞) 。将带有重组体的细胞扩增,获得大量的细胞繁殖体。(4)目的基因的筛选 从大量的细胞繁殖群体中,通过相应的试剂筛选出具有重组DNA分子的重组细胞。(5)目的基因的表达 将得到的重组细胞,进行大量的增殖,得到相应表达的功能蛋白,表现出预想的特性,达到人们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转基因技术的过程中,要在原有生物的DNA中随机插入新的外源性目的基因,这是一个非自然过程,原有生物的DNA片段可能被打乱重新编排或者直接被删除。在转基因生物中可发现插入基因的多重复制或额外片断。外源基因的插入会破坏生物原有的生物化学途径与新陈代谢反应,它还会受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诱发异化现象或效应。这些基因修改结果显然引起诸多哲学和社会经济学问题,它超出了传统的物种演变范围。当前,此项技术已在转基因动物、基因工程药物和转基因农作物等方面有所应用。

在基因工程药物方面,它有着十分诱人的前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基因制药是21世纪生物技术的龙头产业。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的重要进展,极大地促进了基因制药业的发展,到2001年该项研究已经为人类提供了3000多个可用于制药的基因。在基因制药的激烈竞争中,由于美国在生命科学基础理论方面投资最多,产生的原创性成果多,所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投入资金相对不足,基因药物以仿制为主。据统计,全国有生产基因药物和免疫能力的公司60余家,2000年底上市的品种有21种,其中重组α—1b干扰素、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重组链激酶三种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临床试验品种30余种,年产值30亿元人民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基因药物和疫苗的年销量增长速度也在30%以上,达到世界增幅平均值。

至于转基因农作物的发展,则更加迅猛而富有活力。自从1983年在世界上诞生了第一株转基因植物之后,转基因植物培育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目前,全球至少已经获得120种转基因植物,所涉及改良的性状包括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抗旱、抗盐渍,以及品质改良和生长发育得到调控等。这些改良性状的基因往往是被联合转入农作物,于是就出现了诸如抗虫和抗除草剂基因联合转移的转基因农作物,现在这类农作物种植的面积增长最为显著。自从1994年美国批准了第一种转基因农作物—延熟西红柿上市以来,至少已有51种转基因植物或农作物被批准上市。现在,全球种植转基因农作物面积还在进一步扩大,据统计,全球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国家至少已达13个,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前四个国家分别是美国、阿根廷、加拿大和中国。在中国,获准进行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植物有西红柿、棉花、甜椒和矮牵牛四种、30余项内容。其中抗虫棉有12个品种,至2001年已累计推广面积约140万公顷,少用农药30%~70%,增产皮棉1亿公斤,创经济效益50亿元人民币,成绩尤为突出。

任何一种科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转基因技术也不例外。诚然,转基因农作物在解决人类饥饿问题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袁隆平教授发明的杂交水稻,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都作出了重要保障。但是,日益增长的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争论,也

2

[3][2]

不得不让我们深思。转基因的技术在具体应用中,确实存在了一系列的问题,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我在翻阅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的书籍时,大致总结了转基因生物的三类危害:一是由于转基因生物的“基因污染”造成的生态问题;二是由于转基因食品导致的人类健康问题;三是由于转基因作物的不可预测效应带来的潜在风险问题。下面我就这方面的问题分别加以简单的阐述。

转基因植物是人为地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某种目标基因(外源基因)转入而获得的。这些外源性目标基因可能来自细菌、病毒、或者其他的植物或动物。如果这些外源基因由于“基因漂流”效应而非人为地被转入到其他有机体,就造成了自然界基因库的混杂或污染,可称为“基因污染”。 “基因污染”会造成生态问题。早在1998年,加拿大西部的Alberta省就发现一种Canola油菜,它由于“基因污染”而含有由抗草甘膦、抗固杀草、抗咪唑啉类除草剂等三种转基因堆积而成的“广谱抗除草剂基因”。草甘膦和固杀草都是广谱性除草剂,对包括普通作物在内的大多数植物都有害。1999年加拿大又有11块野外试验地中发现含有HT基因的作物和野生油菜杂草。1998年在英国也发现野生油菜中含有HT基因。据2001年8月报道,在加拿大主要的转基因作物是耐除草剂的GM油菜,这种作物通过“基因漂流”正在变成多种杂草,有些甚至是多抗性“超级杂草”。上述的“基因污染”,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侵袭和伤害,会从根本上破坏物种遗传多样性,损害天然基因库,还会产生新的病毒,加速靶标生物的抗性进化。

转基因生物不但动摇了人类通过几千年自身实践所选择的的并已相对固定的农业生物种类这一基础,还给人类自身的健康甚至生存带来了一定的威胁。近几年来世界上发生了几次食品恐慌事件,如“O157”、“疯牛病”、“二噁英”事件等。1998年8月英国科学家发现老鼠食用转基因马铃薯后,引起免疫系统破坏。该消息使正如日中天的转基因生物热潮蒙上了阴影,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引人关注。2000年9月发现美国市场的玉米面饼等300多种产品中含有微量“星联玉米”,引发大风波。为回收被“星联”污染的玉米食品,安万特公司花费了约10亿美元。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包括毒性问题、过敏性反应问题、抗药性问题等。严重的甚至破坏人类免疫系统,使人类免疫力下降。

在提到转基因生物安全的问题时,“实质等同”经常给消费者以误导。“实质等同”是非科学或反科学的概念,造成了消费者的错觉,可能引发更多的疾病。严格来说,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是一个尚未定论的问题。生物技术在宣传上将转基因作物的处理方法描述为“谨慎的”和“精确的”,在某种程度上暗示着比常规育种方法更受控制或更可预测。然而,这些说法或程序可能并不真实,甚至是误导,实际上常常出现出乎意料之外的糟糕情况,其不可预测效应频频发生。纽约城市大学的生物学家Barry Commoner说:“转基因作物代表着一次巨大的不受控制的试验,其结果根本不可预见”。正由于这种“实质等同”,导致一连串的不愉快的隐患变为现实灾难。“实质等同”的反科学概念导致了荒谬地抛弃动物

3

[7][6][5][4]

试验,使本来应该在预评估阶段就可发现的可预测性副作用都被掩盖,而变成了“不可预测的副作用”,终至酿成灾难性后果。这也是不重视预防原则和嘲弄“预警准则”而得到的回报。

鉴于上述转基因生物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同时蕴藏的安全性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转基因农作物。由于现在对基因结构、基因间相互作用以及基因的调节机制了解得还相当有限,再加上转入的基因虽说是功能已知的基因,但不少却是异种生物的基因,因此有时候就出现了人们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虽然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评价仍然是遵循“冒险—获益”伦理原则,但是又要注意到任何科学研究必须为社会所接受。而科学家严谨的科学验证,又是解除公众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疑虑的最好办法。总体的原则应是:安全性评价和监管权力归国家。中国对转基因农作物管理有法可依,如《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生物基因工程管理实施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等。但是同时也要维护公众的选择权和知情权,并给转基因生物活体以专利保护。

不论是其他领域的科学工作者还是公众,都有必要获得更多的科学交流机会和全面、客观、准确的科技信息。而科学传播、科学普及宣传工作也应该长期的、有系统、有步骤的开展。

转基因生物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只是从比较浅显的方面对此进行分析,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更为深入的思考。 [8]

参考文献

[1]《生物伦理学十五讲》高崇明 张爱琴 著P66

[2]《生物伦理学十五讲》高崇明 张爱琴 著P41

[3]《生物伦理学十五讲》高崇明 张爱琴 著P75

[4]《转基因生物安全》曾北危 主编 P43

[5]《转基因生物安全》曾北危 主编P33

[6]《转基因生物安全》曾北危 主编P46

[7]《转基因生物安全》曾北危 主编P56

[8]《转基因植物与食品安全》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编P97

4

篇三:生物伦理论文

学号:A01214075

专业年级:数学科学学院,数学类,大一

姓名:王书玲

论对实验动物的伦理关怀

摘要:在实验室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可爱的动物——小白鼠,但不幸的是,他们被命名为实验鼠。由此引发一个问题:人类是否应该拿动物做实验?比如活熊取胆,就一直饱受争议。那我们拿小白鼠做实验,难道就不用管小白鼠的感受吗?谁能证明它们是开心、自愿地被实验的,试管还是烧杯?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完全不做实验,那么这个社会又该怎样发展下去呢?

Abstract: In the lab, we can often see a cute animal - mice, but unfortunately, they were named as mice who used to do experiment. Which raise a question: whether human beings should take experiment animals do? Such as live bear bile, has been controversial all the time. But when we take experiment by using mice, don't you need not take care of the mice feeling? Who can prove that they are happy, volunteered to test, test tube or a beaker? However, change a point of view, if we don't do experiments, then how to develop the society?

生物实验动物争议性

正文

近年来,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满足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动物被放到了实验台上,比如在SARS疫苗的研制工作中就使用了实验猴;在对眼科研究方面就使用了实验兔,当然在实验中使用最多的动物就是小白鼠了。更多的动物被用来去试验和研究一项新的生物技术,有时我们可以看见它们面目狰狞的样子;有时我们可以看见笼中的它们对自由的向往;甚至有时我们看见它们对生活无力的反抗??但这一切的责任,都得归咎于研究者一人身上吗?或是反对做这些研究吗?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不用动物去做这些实验,那么当流感、SARS这些病毒来袭的时候,我们该怎样研制这些药物呢?或许有人认为研究者应该拿自己做实验,就像神农氏和李时珍一样。但研究的样本需要具有代表性才能说明问题,仅靠一些研究者是不行的。

就像一句古语:“子非鱼,安知鱼之(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动物伦理学论文)乐?”在中国,动物保护的话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话题,或许是因为更多的动物被用来实验;或许是因为现在实验的手段更加多样,也就是更加残酷,才引发了人们对动物实验更多的争议。前不久的北医大“实验猫事件”在国内的科学和实验动物产业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当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与常世伦理发生碰撞,此类矛盾在欧美国家已经发生无数先例。作为理性、科学、具有人道关怀的现代人,我们没法阻止矛盾的发生,但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减少误解,避免非理性行为的出现,尽量增加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在尊重生命的基础上,用立法的方式完善产业发展和实验室操作规则。

但是在做科学研究中我们能不用动物做实验吗?相信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自人类文明起始,人类就一直在与疾病做斗争。人类历史中充满了各种致命疾病,霍乱、天花、脊髓灰质炎、流感爆发,都夺取了成百上千的人的生命。14世纪爆发的瘟疫,曾经让欧洲、中东、中国和北非25%到50%的人死亡。但自从医学发展之后,科学家们为何用动物来认识人类疾病呢?这是因为,很多人生的病,在动物身上同样会发生。事实上,在狗身上出现的传染疾病有65种和人类似,牛有50种,羊有46种,猪有42种,马有35种,另外还有26种类似人类疾病在禽类身上出现。人类与动物共存了几千年,自然地,有很多寄生病毒和细菌同时存在人和动物身上,有的甚至会互相传染,最典型的比如狂犬病和疟疾,哪怕是一些慢性或非传染性的疾病如癫痫也会影响其他物种。而且我们今天所说的“实验动物研究”很早就出现在科学史上。说是研究实验动物,其实是通过动物的生理学和行为学来研究人。纵观生命科学和医学等学科的发展,动物实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科学部主任郑振辉说的,“绝大多数有所成就的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即造福于人类或者其他动物的成就,都有实验动物的贡献。” 在科学家用试管、细胞和组织模型来研究分子、细胞等功能时,有的问题,比如消化系统如何与心血管系统互动,或者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器官等等,只能通过动物实验来完成。在很多科研中,动物实验十分重要,因此甚至被称为“活的试剂”。

在动物实验中,大鼠和小鼠是用的最多的,因为它们与人具有基因同源性。大量的研究需要大鼠和小鼠,比如各种药物的毒性实验,微生物和寄生虫病学研究,肿瘤学研究,代谢性疾病研究等等。动物因其各自生物学特性可成为不同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豚鼠对病毒敏感,因此用于很多传染病研究,家兔会产生抗体,常用于免疫学研究,兔子的眼球很大,较敏感,也常用于眼科研究。狗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很发达,多用于基础医学实验中,猫的反射机能与人近似,循环、神经系统发达,因此适合做观察各种反应如呕吐反应的实验,猫还曾用于炭疽病的诊断和阿米巴痢疾的研究。最高级的属于非人灵长类动物如猴子和大猿。正是在实验用猴子的帮助下,人类才有了脊髓灰质炎疫苗。

其实对“拿动物做实验”这件事上,就像一把双刃剑,就算再善良的人来应用科学技术,也不会只有阳光。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应用是一个探索过程,技术的负面效应往往是在探索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的。但就像美国前总统林肯所说“我对人权和动物权益一样重视,这也是全人类应有的共识”。你处理的得当,没有违背道德伦理和法律,做出来的研究成果对社会有益,并且是在必要的动物实验上,已经考虑到尽量少用动物,能用非动物实验方法替代的绝不使用动物来做实验,实在不能替代的就尽量用低等动物替代高等动物,尽可能的减轻动物的痛苦,给予良好的福利的情况下,那么拿动物做实验我个人认为就是合理的了。然而有些人为了谋取利益,失去了人性,忘记了儿时就常伴在我们耳边的一句话“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想就像一句

话所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动物虽然没有人类这么高的智慧,但它也是一个生命体,是地球上的一个成员。我们人类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善待地球上的一切,也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尽管现在生物技术已快速发展,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引起了许多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去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完善并合理的使用科学技术,应用科学知识尽力将其引导到好的方面发展,为人类谋更多的福利。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