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理学论文 > 列表页

近代物理学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07  分类: 理学论文 手机版

篇一:近代物理论文

等离子体的应用

测控121班 120301028于李婷

【摘要】 目前,等离子体技术已在材料、微电子、化工、机械及环保等众多学科领域中得到较广泛地应用,并已初步形成一个崭新的工业-等离子体工业。本文就等离子的特性,等离子体在冶炼、喷涂及焊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

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特性;等离子体技术;等离子体的应用。

【正文】

No.1 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的概念是1928年郎谬尔早采用的,更早可追溯到1879年不列颠协会的威廉.克鲁克斯。他在做气体导电试验时确认放电管中存在物质第四态(等离子体)。 处于如此高温之下的物质,不仅分子之间和原子之间的运动非常剧烈,而且他们彼此之间已经难以束缚。原子中的电子具有相当大的动能,它摆脱了原子核对它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同时原子失去电子成为带正电的离子。这样,物质就变成了一团有自由电子、离子和中性粒子组成的体系。它既不同于固体和液体,又跟普通气体的性质有本质上的区别。故它是物质的另一种全新的聚集态,即物质的第四态(等离子体)。

No.2 等离子体特性 通常称等离子体是“物质的第四态”,它是由许多可流动的带电粒子组成的体系。通常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接触到等离子体,其原因是在正常情况下物质是以固态、液态及气态形式存在的。实际上,在自然界中99%的物质是以等离子体状态存在的。

我们的地球就是被一弱电离的等离子体(即电离层)所包围。在太空中的一些星体及星系就是由等离子体构成的,如太阳就是一氢等离子体球。当然,人们也可以在实验室中采用不同的气体放电方法来产生等离子体。用于材料表面改性或合成新材料的等离子体,一般都是由低气压放电产生的。

No.3 等离子体的应用

3.1 等离子体冶炼 冶炼普通方法难于冶炼的材料,例如高熔点的锆(Zr)、钛(Ti)、铌(Nb)、钒(V)、钨(W)等金属;还用于简化工艺过程,例如直接从ZrCl、MoS、TaO和TiCl中分别等离子体获得Zr、Mo、Ta和Ti;用等离子体熔化快速固化法可开发硬的高熔点粉末,例如碳化钨-钴、Mo-Co等粉末等离子体冶炼其产品成分及微结构的一致性好。

1

3.2 等离子体喷涂为了使许多设备的部件能耐磨

耐腐蚀、抗高温,需要在其表面喷涂

一层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用等离子

体沉积快速固化法可将特种材料粉末

喷入热等离子体中熔化,并喷涂到部

件上,使之迅速冷却、固化,形成接

近网状结构的表层,大大提高喷涂质

量。近期深圳市研创精密设备有限公

司推出了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机,它由

等离子发生器,气体输送管路及等离

子喷头等部分组成,等离子发生器产

生高压高频能量在喷嘴钢管中被激活

和被控制的辉光放电中产生低温等离

子体,等离子体中粒子的能量一般约

为几个至几十电子伏特,大于聚合物材料的结合键能,完全可以破裂有机图 1 大分子的化学键而形成新键;但远低

于高能放射性射线,只涉及材料表面,不影响基体的性能。

3.3 等离子体焊接

可用以焊接钢、铝、铜、钛等及其合金,其特点是焊缝平整,可以再加工没有氧化物杂质,使焊接速度加快。也用于切割钢、铝及其合金。等离子粉末堆焊是以等离子弧作为热源,应用等离子弧产生的高温将合金粉末与基体表面迅速加热并一起熔化、混合、扩散、凝固,形成一层高性能的合金层,从而实现零件表面的强化与硬化的堆焊工艺,由于等离子弧具有电弧温度高、传热率大、稳定性好,熔深可控性强,通过调节相关的堆焊参数,可对堆焊层的厚度、宽度、硬度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整。等离子粉末堆焊后基体材料和堆焊材料之间形成融合界面,结合强度高;堆焊层组织致密,耐蚀及耐磨性好;基体材料与堆焊材料的稀释减少,材料特性变化小;利用粉末作为堆焊材料可提高合金设计的选择性,特别是能够顺利堆焊难熔材料,提高工件的耐磨、耐高温、耐腐蚀。

【参考文献】

i. 马腾才,胡希伟,陈银华.等离子体物理原理.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

社,1988.55

苗利湘,等离子体喷涂高温润滑涂层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金属材料与冶炼

工程,2008.36(6),6-28 ii.

2

篇二:近现代物理结课论文

原子能的利用及发展

1.原子能的战争利用

20世纪前半期是一个战争频繁的年代,两次世界大战毁坏了此前历史上所有战争损失的综合;而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20世纪前半期又是一个创新变革的年代,科学技术发生了一系列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性变化。 军事上的需要,使交战各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发展相应的科学技术,制造克敌制胜的武器。例如,坦克和V-2火箭导弹的发明。而以下我们要讨论的可以说是这一时期出现的真正改变人类历史的原子能。它改变了战争,迅速结束了战争,值得一提的是,原子能的发现就是战争促成的。

一.30年代,原子物理学发展迅速。1932年中子的发现开辟了核物理学的新纪元。这一年,Frederic Joliot-curie(1900-1958) and Irene Joliot-Curie(1897-1956)用Po的α粒子轰击铝,人工制造出放射性同位素。人工放射性的发现赋予原子核构造理论以新的意义。1934年10月,意大利物理学家Eica Fermi(1901-1954)发现用中子轰击重元素铀,可造成铀的核裂变,产生新的“超元素铀”。至此欧洲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人工获得原子能的途径。

获得原子能的理论准备虽然是在欧洲完成的,但在技术上获得和利用原子能确实在美国首先实现的。30年代法西斯主义猖獗,战争阴云密布。法西斯实施的种族主义和文化专制政策迫使许多欧洲科学家、特别是欧洲犹太人科学家流亡国外。1933年,爱因斯坦举家赴美;1938年,Eica Fermi也因为妻子有犹太血统而携全家赴美。据统计,仅德奥两国就约有2000名科学家流亡国外,其中大部分来到美国,当时,英国的科技力量虽属世界一流,但由于财政困难,致使许多科研工作难以进行。美国遂利用这一点,通过1940年的租借法案,与英方进行军事技术合作,利用英国的尖端技术成果和人才。

二.根据1943年美、英、加在北美建立原子工业的协议,美国吸收了75名英国优秀的科学家为其原子能计划工作。总之,战前欧洲大批优秀科学家移居美国,这是世界科技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来到美国的科学家出于反法西斯的正义感和科学家的责任心而积极工作。当他们得知纳粹德国正在加紧进行链式反应的研究后,为了赶在德国前面造出原子弹,爱因斯坦在许多科学家的倡议和支持下,于1939年8月2日致函罗斯福总统,说:“??我预料到在不久的将来,铀元素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新能源。这一情况的某一些方面似乎需要加以密切注意,如有必要,政府方面还应迅速行动。”美国政府接受了他的建议,于1941年12月6日,即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前一天,通过了一项大量拨款制造原子武器的决议。1942年9月,成立了由3名军政官员和两名科学家组成的军事政策委员会,领导制造原子武器的工程计划,代号为“曼哈顿工程区”。1942年12月2日,在Fermi领导下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并成功地进行了人工控制地核链式反应。1943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J. Robert Oppenheimer(1904-1967)领导下,在新墨西哥州建立了一个大规模地实验室。

三.1945年7月16日,在该州的一片荒漠上成功的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这是一颗铀弹,其威力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在半径1600米范围内的一切动植物全部死亡。这时,法西斯德国已经崩溃,日本的投降也已成定局,军事上使用原子弹已没有必要,然而,美国政府为了战后争夺世界霸权,不顾当初参加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们的多次上书反对,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分别投掷了一枚铀弹和Pu弹,炸死295 956人。

在核裂变发现后短短的六年时间里,美国就爆炸了原子弹。如果没有最迫切的军事需要,这是办不到的。随着原子弹的试制成功,才有后来的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人类从此进入了核时代。原子能的释放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从此人类获得了又一个重要的新能源。它本应该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光明和幸福,然而,不幸的是,它却被超级大国用作争夺世界的武器。

2.原子能的发电技术

一、核电产生及利用现状

1951年美国首次在爱达荷国家反应堆试验中心进行了核反应堆发电的尝试,发出了100千瓦的核能电力,为人类和平利用核能迈出了第一步.此后不久,1954年6月,原苏联在莫斯科近郊粤布宁斯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向工业电网送电的核电站,但功率只有

5000kW.1961年7月,美国建成了第一座商用核电站——杨基核电站.该核电站功率近300MW,发电成本降至9.2美厘/度,显示出核电站强大生命力.今天,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与能源洪应的矛盾日趋突出,同时,传统的能源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及温室效应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因此,不仅缺乏常规能源的国家如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发展核电站,而且常规能源煤、石油、水电等非常丰富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也在大力发展核电站.截止1995年全世界运转的核电站总数达438座.其中美国运转的核电站总数达109座,核发电量创下6730亿千瓦小时的最高记录,在美国电力生产中核电比例达22.5%.法国核发电量比前年增长4.9%,达3580亿千瓦小时,运行中的56座核电站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76%,而且去年出口核电达700亿千瓦小时.核电已成为法国第六大出口产品.日本,由于其常规能源资源短缺,对核电的开发大为重视,目前运转中的51座核电站,供应全国28%的电力总需求,而且日本有关部门计划到2000年将核电量提高33%.

二、核电的优越性

核电迅速发展,是由核电自身的优越性决定的.

核电是浓集、清洁、安全和经济的能源.首先,核能是高度浓集的能源,核电站可建立在最需要用电的地方,不受燃料运输的限制.l公斤铀裂变产生的热量相当于1公斤标准煤燃烧后产生热量的270万倍.因此,核电站特别适合于缺乏常规能源而又急需用电的地区,如我国的东南、华南地区.核能是后备储量最丰富的能源,铀在地球上的储量相当丰富,等于有机燃料储量的20倍.

核能是清洁的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目前,世界上80%的电力来自烧煤或烧油的火力发电站,燃烧后的烟气排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环境.相同规模的火电站释放出的放射性比核电站大几倍.煤燃烧后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和苯并芘,容易形成酸性雨,使土壤酸化,水源酸度上升,对植物及水产资源造成有害影响,破坏生态平衡,苯并芘还是一种强致癌物质.一个成年人每天要呼吸约14公斤的空气,火电站污染造成的死亡几率是相同规模核电

站的400倍.同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还导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另外,煤和石油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大量烧掉十分不利于化学工业的发展,是十分可惜的浪费.

核能又是安全的能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核电站已成为最安全的部门之一.我国核工业30多年的安全记录就是良好的佐证.一座反应堆运行一年称为一堆年,三里岛事故之前,全世界商用核电站已运行了1400堆年.三里岛事故后到1986年又安全运行2000堆年以上.三里岛事故是鉴于设计、管理、操作与设备的缺陷交织在一起而造成的十分罕见的事故,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得到排除,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后果.事故后果也没有舆论宣传的那样严重,事故中主要安全系统全都自动投入,有专家认为这从反面证实了核电站的安全性.1986年4月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又出现了重大事故,专家们认为原苏联核电站特别是早期的,安全设施较差,没有安全壳.而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在进行某一试验时违反操作规程,导致信号指示和控制系统没有起作用.如今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各国的国家安全部门都建立了一系列的安全法规和准则,对核电站的安全进行了严格的管理.

特别指出的是,我国1989年11月建成的由清华大学核研院设计的5兆瓦低温核供热反应堆,是世界上第一座投入运行的核供热堆,也是世界上第一堆采用新型水力驱动燃料控制棒系统的核反应堆.这种反应堆设计有压力壳和安全壳.具有双重安全屏障、安全可靠,已运行5个冬季,未发现任何事故.据监测,5兆瓦低温堆向大气中排放出的放射性物质所造成的危害,只相当于吸一支香烟所造成的危害的1/400,放射性污染是极其微小的.

核能也是经济的能源.世界上已运行核电站的经验证明,尽管它的造价比火电站高30—50%,但由于燃料费和运输费较低,它的发电成本仍比火电约低30%,而且随着核电站的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成本还将继续降低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预测,至2010年日本的核电成本为8.9日元/千瓦小时,而煤电和油电成本分别为10.45日元/千瓦小时和13.06日元/千瓦小时因此,有专家们预计,在未来的城市集中供热工程中,逐步采用低温核供热技术是必然趋势。

三、核反应堆与核电站

能维持可控自持核裂变链式反应的装置称为核反应堆.

原子能工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当时全力制造核武器以满足军事需要.50年代以来,原子能用于和平事业有了飞速发展,所以核反应堆类型和数量增多.按照核反应堆的用途分类,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类:

(1)生产堆.主要用于生产易裂变材料和其他材料,或用于工业规模的辐照,称为生产堆.50年代建成的第一批石墨水冷堆和天然重水堆,都是生产军用239Pu,也就是使天然铀中大量的238U在堆内吸收中子转化成239Pu.239Pu是一种易裂变物质,可用作核武器原料,此外,还可把Li放在堆内受中子辐照而产生氚(H),氚是氢弹的重要原料.

(2)试验堆.主要是为取得设计或研制一座反应堆或一种堆型所需的堆物理或堆工程数据而运行的反应堆.例如用于核物理、放射化学、生物、医学研究和放射性同位素生产等,也可以用于反应堆元件、结构材料考验以及各种新型反应堆自身的静、动态特性研究等等.

(3)用于生产动力(发电、推进、供热)的反应堆称为动力堆,如核电站、核供热、核潜艇等所用的反应堆就是这种类型.目前常用的动力堆型分为四大类:

a.石墨气冷堆——包括最早的镁诺克斯堆,改进型气冷堆及高温气冷堆.该反应堆是以石墨为慢化剂,气体作冷却剂的堆型.镁诺克斯(Magnox)堆以天然铀为燃料,燃料包壳是镁诺克斯镁合金,用二氧化碳冷却.镁诺克斯进一步发展为高温气冷堆(HTGR).它以氦为冷却剂避免了CO2对石墨的腐蚀作用,取消了用金属材料制成的燃料包壳,其燃料是碳化钠及碳化针混合物的颗粒(100—400μm),燃料颗粒弥散在石墨中,制成燃料元件,装入石墨

砌块的燃料孔道中.由于以上措施,大大提高了中子的经济利用及运行温度,致使高温气冷堆热效率提高40%以上.此外高温气冷堆燃料中的钍是增殖原料,它可使反应堆获得较高的转换比目前我国清华大学核研院对高温气冷堆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b.轻水堆 轻水堆有两种类型,一是沸水堆,一是压水堆.两者均用轻水作慢化剂兼冷却剂;用低富集度二氧化铀制成芯块,装入锆合金包壳中作燃料,沸水堆不需另设蒸汽发生器、但由于蒸汽带有一定的放射性,对汽轮机的厂房要屏蔽,同时对检修增加了困难.据统计,当今核电站的80%为压水堆.我国秦山一期和大亚湾核电站均属此类.“九五”期间秦山二期工程、广东核电站以及辽宁核电站也将采用压水堆.

c.重水堆 重水堆是以天然铀作燃料,以重水堆作慢化剂的堆型.它是加拿大重点发展的堆型,以坎都(CANQL)型为代表.由于它用数百根压力管代替整体的压力容器,压力管可以成批生产,易于保证质量,在扩大堆容量时只须多加压力管数,有利于标准化.压力管内,可以实现不停堆装卸料.这样可控制各燃料棒束达到均匀的燃耗深度,有利于充分利用燃料,减少停堆时间,提高反应堆的有效利用率.而且重水堆采用天然铀为燃料,无需设立浓缩铀工厂,对分离能力不足的国家,发展此种堆型特别有利.我国“九五”期间,秦山核电三期工程将引进加拿大的重水堆.重水堆所用重水价格昂贵,防止泄漏及回收泄漏出的重水是一个特别棘手的问题.

d.钢冷快堆钠冷快堆就是钠冷却快中子堆在核能发电问题上,必须考虑增殖问题,否则对核燃料资源的利用是极为不利的.增殖堆的采用,可以将核燃料资源矿大数百倍快堆是利用中子实现核裂变及增殖.而前述石墨气冷堆,轻水堆和重水堆,都是热中子堆.对每次裂变而言,快堆的中子产额高于热中子堆,且所有结构材料对快中子的吸收截面小于热中子的吸收截面这就是实现增殖的原因.

钠冷快堆用金属钠作冷却剂.钠在98℃时熔化;883℃时沸腾,具有高于大多数金属的比热和良好的导热性能,而且价格较低,适合用作反应堆的冷却剂.

国际快堆的发展已有较长的历史,据报道,1995年8目29日,日本文殊28万千瓦快堆以5%的额定功率——l.4万千瓦并入电网.我国开发快堆技术始于60年代中后期,已取得丰硕成果.1987年底已将快堆纳入“863”高技术研究计划,计划2015年建成并推广单推功率100—150兆瓦的模块式快堆电站到2025年建成和推广增殖性能的1000—1500兆瓦的大型快堆.

不同类型的核反应堆,相应的核电站的系统和设备有较大的差异.以压水堆为例,核电站是由核反应堆、一回路系统、二回路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组成.核反应堆是核电站动力装置的重要设备,同时,由于反应堆内进行的是裂变反应.因此它又是放射性的发源地.一回路系统由反应堆、主循环泵、稳压器、蒸汽发生器和相应的管道、阀门及其他辅助设备所组成,它形成一个密闭的循环回路,将核裂变所释放的热量以水蒸汽形式带出.二回路系统是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并在停机或事故情况下,保证核蒸汽系统的冷却.辅助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反应堆和回路系统能正常运行,为一些重大事故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及防止放射性物质扩散的措施.

我国的原子能科学技术,虽然起步晚,但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具有雄厚的基础.60年代以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和研制成核潜艇.至今,原子能开发利用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它为核电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1年12月15日,我国自行设计的秦山核电站一期工程30万千瓦压水堆机组并网发电成功.1993年底,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已经成功运行.1995年,秦山核电站发电22亿千瓦时(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近代物理学论文),大亚湾核电站已超额完成了100亿千瓦时的发电任务,这样,我国在1995年核发电已达到122亿千瓦时

四、压水堆棒形核燃料元件

核反应堆堆芯结构是反应堆的核心构件,在这里实现核裂变反应,核能转化为热能;同时它又是强放射源.堆芯由核燃料组件、控制棒组件等组成.现代压水反应堆的燃料是采用低浓铀(铀—235的浓缩度约为2一4%)作核燃料.

核燃料元件制造的第一大工艺过程是在比工车间里生产为满足一定性能要求的二氧化铀粉末.我国目前采用技术上较成熟的ADU(重铀酸铵)法制取二氧化铀粉末.主要过程是将六氟化铀汽化,经水解生产成氟化铀铣(UO2F2),在通有氨水的沉淀槽转化为ADU粉末.经氢气还原为二氧化铀第二大工艺过程是将二氧化铀粉末压制成粗块,经烧结、磨削成一定性能要求、一定尺寸和规格的圆柱形二氧化铀芯块.在经装配车间把二氧化铀芯块和长棒形空锆管装配成核燃料元件棒,并且棒内充入一定量的氦气,两端密封;然后,按一定的排列方式排列成正方形或六角形的栅阵,中间用几层弹簧夹型的定位格架将元件棒夹紧,上下两端固定骨架构件上下管座,构成棒束型的燃料元件.

我国具有核元件的自行设计和制造能力,1994年,我国核工业总公司国营八一二厂成功地从法国杰马公司引进了大型核燃料元件生产线秦山的首炉燃料、首炉换料和大亚湾核电站的首炉换料大部分由该厂生产.从它们运行的数据来看,国产元件质量是可靠的.

五、新科技及前景展望

人们对核电站使用的担心集中在核安全问题上,如:核燃料的放射性,运行中的核事故,以及核废料处理等1979美国的三里岛核事故与1986年原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导致一些人对核电的恐惧心理,给和平利用核能蒙上阴影,经专家事后分析,三里岛事故和切尔诺贝利事故都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核能技术发展至今,已进入成熟阶段,尤其采用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既可提高核电站的安全系数,又较少产生核废料,而且所产生核废料较容易处理此外,这种反应堆还可少量处置老式反应堆产生的核废料,在燃烧过程中销毁老式反应堆产生核废料中放射性的钚及锕系元素.有关专家认为.此种反应堆具有很高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并是目前销毁部分核废料的最佳方法.目前,国际核能界正致力发展快中子增殖堆(简称快堆).此种反应堆运行时,一方面消耗核燃料,产生热能而发电,另一方面产生新的核燃料钚,并且产出大于消耗、这样,天然铀的单位消耗降低到原来的1/5—1/10.并保持核能的经济性;同时最主要是依靠核燃料、冷却剂、放射性废物及核工艺的其他组份所固有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能和规律来消除事故,这将是人类“第二个核时代”的主要内涵. 目前世界上尚有14个国家在修建38座核电站.这一事实表明,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加剧,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利用清洁、安全的核能将是人类不可回避的课题

篇三:近代物理发展史论文

近代物理进展作业

物理学发展永无止境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物理学发展永无止境

摘要:

经典力学,经典电动力学,经典热力学形成物理世界三大支柱。它们紧紧结合在一块,构建起一座华丽而雄伟的殿堂。物理学家甚至相信:这个世界的基本原理都已被发现,物理学已尽善尽美,已经走到了尽头,再也不可能有任何突破性的进展,如果说还有什么要做的事,那就是在一些细节上进行补充与修正。新的物理结论代替旧的物理结论也是必然,没有一种理论可以说绝对完美,即使我们提出的理论在完美,也终会有受局限的一天,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提出十分完美,别人永远攻不破的理论,我们要做的只是使物理大厦更加完善,所以我们要做只是努力向前看!

物理学的开端源溯深远,但若说物理学真正意义上的征服世界还是在19世纪末,他的力量控制着一切人们所未知的现象。古老的牛顿力学城堡历经岁月磨砺风雨吹打依旧屹立不倒,反而更凸显他的伟大与坚固。从天上的行星到地上的石头,万物皆毕恭毕敬的遵循它的规律。1846年海王星的发现更是它取得的伟大胜利之一。光学方面,波动论统一天下,神奇的麦式方程完美的诠释了这个理论并将其扩大到整个电磁领域。热学方面,热力学三大定律已基本建立,而在克劳修斯,范德瓦尔斯的努力下,分子动理论和统计热力学成功建立。

当然,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一切似乎都彼此包含,形成了以经典物理联盟。经典力学,经典电动力学,经典热力学形成物理世界三大支柱。它们紧紧结合在一块,构建起一座华丽而雄伟的殿堂。

那当然是一段伟大而光荣的日子,是经典物理的黄金时代。科学的力量从这一时期开始才真正变得如此强大,如此令人神往。我们认为自己已掌握了上帝造物的奥秘,在没有遗漏,我们所熟知的一切物理现象几乎都可以从现成的物理理论里得到解释。力,热,声,光,电等等一切的一切,似乎都被同一种手法控制。物理学家甚至相信:这个世界的基本原理都已被发现,物理学已尽善尽美,已经走到了尽头,再也不可能有任何突破性的进展,如果说还有什么要做的事,那就是在一些细节上进行补充与修正。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说:“物理学的未来,将在小数点第六位后面去寻找.。”而普朗克的导师甚至劝他不要浪费时间去研究这个已经高度成熟的体系。

但历史再次体现了他惊人的不确定性,致使19世纪物理世界所闪烁的金色光芒注定只是昙花一现,而那喧嚣一时的 空前繁盛的经典物理终究要像泡沫那样破败凋零!

其实,今天回头来看,赫兹1887年的电磁波实验的意义远比实际得出的结论复杂而深远。它一方面彻底的建立了电磁理论,为经典物理的繁荣添加了浓重的一笔;另一方面,它又埋下了促使经典自身毁灭的武器,孕育了革命的种子。当赫兹在卡尔斯鲁厄大学的那件实验室里通过铜环接收器的缺口爆发的电火花证明电磁波存在时,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有光照射到这个缺口上时,似乎火花出现

的更容易一些。

显然赫兹是伟大的,他甚至为这个现象写了专门的论文,但不幸的是这并没有一起太多人的注意,更没有人会想到这样一篇论文的真正意义。或许甚至连赫兹自己都不知道,量子存在的证据就在他眼前,几乎触手可得!不过,或许是量子的概念太过爆炸性,太过革命性,命运冥冥之中将它安排在新世纪出现。只可惜赫兹走得太早,没能亲眼看到它的诞生,也没能目睹它究竟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

但该来的终究会来,在经典物理还没来得及多多体味一下自己的盛世前,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连续发生,仿佛是一个不祥的预兆:

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

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铀元素的放射现象。

、 1897年,居里夫妇研究了放射性并发现了更多的放射性元素如钋,镭。

1898年,汤姆逊研究了阴极射线后认为它是一种带负电的电子流。

1899年,卢瑟福发现了元素的嬗变现象。

如此多的新现象的涌现,令人眼花缭乱的同时,让人开始觉得不安。虽然经典物理的大厦依然耸立,依然那么雄伟,一眼看起来牢不可摧。但天边这小小的乌云,虽然不起眼,却给人一场暴风雨将至的感觉。事实上这种感觉十分准确,随着乌云的扩大,量子力学与相

对论相继诞生,经典力学的大厦就此轰然倒塌。有人说物理学学到最后清一色是在学哲学,那么以哲学观点: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一种必然!新的物理结论代替旧的物理结论也是必然,没有一种理论可以说绝对完美,即使我们提出的理论在完美,也终会有受局限的一天,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提出十分完美,别人永远攻不破的理论,我们要做的只是使物理大厦更加完善,所以我们要做只是努力向前看!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