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清明 > 列表页

把清明改为五言诗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09  分类: 清明 手机版

篇一:清明的诗句

关于清明诗句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 (南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百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天有霓裳》清明诗 (当代)刘小烽(刘周)

其一:憔悴坟头土,见之如亲人;千古仿徨事,此物最伤情

( 注:丙子,1996年丙子年。评析:凡读过此诗而到亲人坟前者,必能忆起此诗)。其二:丙子清明:桃花粉红杏花白,雨打花枝树树开;行人面上悄悄下,几家坟头哭声哀(评析:此诗落笔写景,以景寓情。先写娇嫩艳丽的桃花杏花。次写风雨扑打着花枝.花儿静静的盛开。再写雨珠或者还夹着泪珠,从行人的脸上悄悄滑落,此时忽又从不远的几处坟头传出凄惋的哭声。这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清明上坟场景,淡淡的哀怨中透着微微的温馨,使人于此觊见生活的平淡与人类繁衍不息的伟大。)

(二)

风萧萧

雨绵绵

人终惶惶而又凄凄

我默默站在

堆堆乱岗坟前

凭吊每颗游荡的孤魂

我听到了

你们在鬼嚎 你们在狂笑

所有声音 和着风声,呜咽

(三)

不知是堆堆黄土

还是坟头孤伶摇摆的狗尾巴草

还有被风雪涤涤后的斑驳碑文字迹

像把把锋励的剑

刺向我的眼睛

剖开我的泪腺

于是

毫无意义的泪滴

润湿了我的唇齿——苦涩

(四)

他们都跪拜在那里

尽管路是泥泞

崭新的裤子上满是黄泥

他们依然如雕像般 久久不愿离去

香烛袅袅

鞭炮轰鸣

是为那些亡死的灵魂追悼魂灵吗?

我不想

我只想用我的双指

挖开每一座坟墓

让那些魂灵能透一透气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日-- 【唐】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湖寺清明夜遣怀 -【唐】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前有感--【唐】温廷筠

万物鲜华雨乍晴,春寒寂历近清明。 残芳荏苒双飞蝶,晓睡朦胧百转莺。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篇二: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把清明改为五言诗)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之一的欧阳修,也为后人留下了描写的著名诗句: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篇三:文学传统——汪涌豪

备考题目 汪涌豪大师的

一、根据唐五代诗人张荐回文诗《和潘孟阳春日雪回文绝句》:“迟迟日气暖,漫漫雪天 春。知君欲醉饮,思见此交亲。”写出另一种回文也成立的诗。(10’)

回文,也写作“回文”、“回纹”、“回环”。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 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 甲乙丙丁丙乙甲

回文:千万愁成诗万千,世人留得锦来传。

传来锦得留人世,天下飞仙飞上天。

将四句中每两句回环读之,又成二首:

其一

天上飞仙飞下天,世人留得锦来传。

传来锦得留人世,天下飞仙飞上天。

二、 将下列的诗标点:“雪雪花片玉屑结阴风凝暮节高岭虚晶平原广洁初从云外飘还向空 中噎千门万户皆静兽炭皮裘自热此时双舞洛阳人谁悟郢中歌断绝”,标点完后并简要说明 如此标点的理由。(15’)

断句抓音韵

宝塔诗,顾名思义,是宝塔形状的诗,底大顶细,由唐代的“一七体”发展而来。“一七体” ,即诗的第一句为诗题一字,以下逐句递增字数,由二、二,三、三至七、七。以唐代诗 人元缜的《茶》为例子: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前黄蕊色,婉转曲尘花

前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兮

荡翠 飘红

忽南北 忽西东

春开柳叶 秋谢梧桐

凉入朱门内 寒添陋巷中

似鼓声摇陆地 如雷振响晴空

乾坤收拾尘埃净 现日移阴却有功

落早 开赊

对酒客 兴诗家

能回游陭 每驻行车

宛宛清风起 茸茸丽日斜

且愿相留欢合 唯愁虚弃光华

明年攀折知不远 对此谁能更叹嗟

花片 玉屑

结阴风 凝暮节

高岭虚晶 平原广洁

初从云外飘 还向空中噎

千门万户皆静 兽炭皮裘自热

此时双舞洛阳人 谁悟郢中歌断绝

三、将杜牧的《清明》一诗改写成一首三言、五言或七言的诗,或词或小令均可。并说明 改易字的理由。(25’)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改成三言诗:

清明节

雨纷纷

路上人

欲断魂

问酒家

何处有

牧童指

杏花村

改成五言诗(据说纪晓岚就这样改过,将主语省略):

时节雨纷纷

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

遥指杏花村

改为一首词:

清明时节雨,

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

杏花村。

四、就具体的文学作品(一首或多首诗及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来谈谈中国文学传 统的某一特点。(50’)

抹不去的束缚 恒久的时间意识 以时间为序,结合西方比较(西方好用哲学精确论述时间 探究中国历代文学的时间观,我们不能发现他们作品中所折射的一个共同印记:恒久的时 间意识,这意识就像抹不掉的枷锁一样长久存在着。西方文学惯用哲学来精确的论述时间 ,充分体现在钟表这种时间的体验,带有极强的机械性、物理性,而国人的文学常常将人 生的有限时间与永恒的时间比较起来,列为自己思索的范畴。

由于时间最终带来的是死亡,敬畏与恐惧感便产生。由于恐惧的存在,在现实的欢愉中总 不能尽兴,甚至伴着阴影。中国历代文人也常常强调时间的一去不复返。下面我有选择的 以作品的时间顺序,并结合西方文学,来阐释中国文学传统的恒久的时间意识这一特点。 早在春秋战国,《论语》就发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或许正是这句恐吓,犹 如警钟一般鞭策着历代文人一辈子皓首穷经,或为功名,或为独善其身。

汉末曹操可谓“不舍昼夜”的典型。由于对时间的恐惧,演绎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及 时行乐和积极建功立业。曹操显然属于后者。短歌行虽然开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 朝露,去日苦多。透露出一种苦楚感,但结尾立即高亢起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 吐哺,天下归心”

东晋的陶渊明,应该算得上个雅兴极高的诗人,号称不为五斗米折腰。但他同样对时间抱

着一种不舍的态度,《归去来兮辞》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到了诗歌繁荣的唐代,文人对时间的意识更是有增无减。这里以及时行乐的李白为代表, 其中《将进酒》最为有名,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彻彻底底地坦露了李白的时间意 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再来看清代小说。由于的一直对时间流失保持警剔,造成了人在现实的欢愉中总不能尽兴 ,总是有阴影。正如《红楼梦》中曹所推崇的贾宝玉,一旦发现,那些姐妹最后都将嫁人 ,最后都会随时间离别而去,心里便产生了阴影,就开始发起呆了,无论如何玩的不如以 前那么开心了。

西方文学像塞万提斯《唐吉柯德》或凯鲁雅克《在路上》也有时间的感悟,但不是惶恐, 反而展示是一种长时漂泊的快感。同样,海明威《老人与海》《哀钟为谁而名》无论游历 非洲,还是辗转各大战场都是粗狂美,始终没有时间的畏惧,直至他本人自杀也没有。

从当代西方电影中折射出的影视文学,常常充斥着强烈的时间概念,比如分秒必争的激烈 场面,又如炸弹倒计时的展现,通常都是对精确的、机械时间的感悟,与中国文人的人生 时间感悟大为不同。

中国文人在快乐时,忘不掉时间飞逝的阴影。当高潮退却,即陷入到无边的深渊。在高潮 体验时,由于思考下次可能没有更高的体验,由此生悲。恒久的时间意识也成就了中国文 学传统的一大亮点。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