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清明 > 列表页

可点的清明上河图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18  分类: 清明 手机版

篇一:清明上河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描述画面的部分。

2.基本读懂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及其在我国绘画史和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感悟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才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正确读写下列生字词。

汴梁、萌动、阡陌纵横、古柳参差、吆喝、握篙盘索、鳞次栉比、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戛然而止、鸟瞰、惟妙惟肖

2.指读课文

读前设问:课文都描绘了哪些地方的景象?

( 板书:市郊、田野、汴河、两岸、街市)

(三)自读课文,领悟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读前设问:这幅画都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读后明确:

①市郊、田野:薄雾、树林、农舍、农田、赶集的人们,运货的骡马、大船。景物清新,富有活力。

②汴河两岸:画了屋宇、古柳、茶肆、船只、拱桥、车马、行人及船工。一派繁忙喧闹景象。

③街市:酒楼茶肆、宅第店铺、货物、市招、士农工商。一派繁荣昌盛景象。

3.设问:“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什么?

4.朗读练习。

5.图画中画了这么多内容,它究竟是什么样呢?读第5自然段,了解图的整体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这充分表现了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绘画技艺的高超”?交流:(以鸟瞰方式构图,图长且窄;人和物众多;笔笔精到,惟妙惟肖。)

朗读本段。

(四)领悟画的重要地位

自读首尾两自然段,谈《清明上河图》的地位。(绘画史上的价值,历史价值;在世界艺术长廊中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五)总结

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片段。

附: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情朗读,感受《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美。通过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感情朗读,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历史地位和图画对北宋风俗世情的表现;理解重点句“百家艺技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体会图画表现出来的美。

篇二:浅析《清明上河图》的构图特点

浅析《清明上河图》的构图特点

摘要:《清明上河图》的整体风格朴实但又劲健,它和其它很多宫廷作品不同。《清明上河图》的构图方式采用鸟瞰式来表现全景,这样比较集中地展现了当时汴京城内汴河上下一片繁华的真实景象。在整个画面之中,画家张择端将长卷的风俗画进行了完美的表现,并且将全幅画的结构体现了中心,符合了画题的主旨需求。本文主要对于《清明上河图》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并且从构图的含义和构图的形式两个方面对其构图的艺术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进一步研究了《清明上河图》长卷与立轴的比较以及和西方框式构图比较,最后分析了手卷式的构图方式对于《清明上河图》的影响,力求为《清明上河图》的研究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历史背景,构图艺术,构图形式

Abstract: "painting" the overall style simple but Jin Jian, it works, and many other different court. "Painting" with composition and use to represent a panoramic bird's-eye view, this is more focused to show the time Bianjing city near the river and down a bustling real scene. Among the entire screen, the scroll painters zhangzeduan gee paintings were perfect performance, and the whole structure of the painting reflects the center, in line with the thrust of the question needs painting. In this paper,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painting" created and produced the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and was some discussion patterned art form from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eaning and composition of both, and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Qingming River Figure "Compare and vertical scroll box and western-style composition comparison, the final analysis of the type of hand-rolled patterned way for" painting "effect, and strive to" provide some basis for a reference value of the painting "research.

Key words: the "painting", historical background, artistic composition, composition form

目录

1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的概况 .................................................................... 1

1.1张择端简介...................................................................................................... 1

1.2《清明上河图》的概况........................................................................... 1

1.2.1《清明上河图》产生的历史背景................................................ 1

1.2.2《清明上河图》产生的条件........................................................ 2

2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构图艺术................................................................. 3

2.1构图的含义.............................................................................................. 3

2.2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构图形式.............................................................. 3

2.2.1手卷式........................................................................................... 3

2.2.2《清明上河图》画面的节奏感.................................................... 5

2.2.3《清明上河图》的完整性............................................................ 6

3《清明上河图》长卷与立轴的比较以及和西方框式构图比较...................... 6

3.1长卷式与立轴式构图的比较.......................................................................... 6

3.2《清明上河图》构图形式在中国油画中的运用................................... 7

4分析比较之后,手卷式产生的影响................................................................. 7

5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1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的概况

1.1张择端简介

公元1186年,金人张著写了一篇十分短小的跋文,就是这篇跋文使得中国古代画坛上的一位杰出绘画大师得以留名千古,这对于中国甚至世界的绘画史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刻,他就是著名作品《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

张择端,字正道,汉族人,祖籍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东武,秦朝时期是琅邪郡,汉朝初期设立东武县山东诸城,北魏是叫做东武郡,隋朝又改名密州,后来又改称诸城,唐宋时期一直如此。诸城名早已更改,张择端还被称作东武人其实是古代文人的一种习惯,他们喜欢称别人籍贯时叫古时候的郡名,作为此处地名的别称。因此,诸城便以东武代替。

张择端幼年就十分爱学、饱读诗书。后来到汴京游学,学习绘画。他本来一直研习界画,这是一种沿袭自唐朝时期的画派,在宋元时期还进入了绘画的十三科之一。界画作画时使用界尺,有着浓厚的工匠气。后来,有着文人气质的张择端脱离界画,开始嗜好绘制舟车、市桥郭径等,他的作品自成风格,独立一派。他的作品《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等被称作神品。

张择端对当时的社会十分熟悉,对普通民众和底层劳动者的刻画十分的细致入微,他的绘画富有感情、形象表达十分鲜明。他的创作态度也是很认真严肃。这么恢宏壮阔的一幅作品在他的笔下表现的十分完美,这份能力在画家中是鲜有的。《清明上河图》的整体风格朴实但又劲健,它和其它很多宫廷作品不同。张择端很多作品如今都失传了,但是仅仅《清明上河图》这一作品,就足够让他在中国乃至世界美术史上大放光彩。

1.2《清明上河图》的概况

1.2.1《清明上河图》产生的历史背景

自赵匡胤黄袍加身、陈桥兵变之后,中国历史进入新的时期。他建立新朝,国号为宋,结束了唐朝末年以来的潘镇割据和社会动乱。赵匡胤在位时即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来统治全国,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唐朝末年的局面。这种政策成了宋朝的基本政策,使得武官不能独占兵权、拥兵自重,对君主的中央集权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同时,它也使得武官的兵权受到很大的压制,经常出现将领临战时才开

始督军、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十分低下,又收到周边各方势力的牵制,于是宋朝一直处于一种长期被动挨打的局面。北宋时期的将领在开战前就注定无法取得胜利,他们只能屡战屡败,很少去的胜利。北面受辽欺压,西面被西夏所限制,后来又受金欺辱,最终被元灭亡。这种不当的重文抑武导致了它的灭亡,但它崇文却使得宋朝以来科举隆昌、经济自由,北宋得以休养生息、社会安定。这给了中国古代文化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机,造就了文化和艺术的辉煌。宋代时期,郁郁为文。唐宋八大家宋代独占其六。词的发展成为进入鼎盛。程朱理学、沈括的《梦溪笔谈》,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在这个时期内出现。宫廷内设立了翰林书画院等,山水、花鸟和各种风俗画等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些大大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1.2.2《清明上河图》产生的条件

(1)宋代社会生活的平民化是《清明上河图》产生的文化土壤。

《清明上河图》产生宋代,距今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在古代绘画史上,无论汉唐还是元明清,都没有能够像宋朝这样产生各式种类繁多的以卷轴册页为形式的风俗画。宋代到底有什么样独特的社会与历史文化环境使得可以孕育出如此多伟大作品呢。这么多伟大作品的诞生有着其必然原因,有着特定的思想基础、文化土壤和社会环境。

从思想方面进行分析。中国古代,绘画受到传统哲学的影响。唐朝以前创作的人物画作品,大多都在宣传封建伦理。到了宋代,绘画的内容和题材变得广阔起来,内容得到极大的扩展。宗教画开始日渐衰退。宋代时期的风俗画受到了儒家入世思想的熏陶,开始反映底层的现实生活。于是,各种反映平民耕作、渔猎、村医、货郎等的作品陆续出现,这些都成了风俗画的常见题材。在这种思想环境和文化土壤的背景下,张择端创作了传世佳作《清明上河图》。

(2)绘画技法的成熟为《清明上河图》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

中国的绘画艺术,经过唐、五代以来的发展,在两宋时期进入鼎盛阶段。在这段时期内,绘画的发展和变化之始料不及的。皇家花园的成立和致画学的兴起,都是这段时期特殊的艺术现象。各派画家都在提高自己技术,致力于将事物描绘的更真实和形似。绘画的题材也变的十分广阔,创作手法和表现技巧变得多样而成熟,绘画风格变得多种多样。这段时期,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等各种绘画

理论发展成熟。中国姑嗲绘画发展到张择端这个时期,人物、动物鸟兽、山水等的绘画技法和成熟的理论为《清明上河图》的诞生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条件。因此,这段时期产生伟大作品,是必然的现象。

2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构图艺术

2.1构图的含义

《清明上河图》的构图方式采用鸟瞰式来表现全景,这样比较集中地展现了当时汴京城内汴河上下一片繁华的真实景象。张择端使用传统的卷轴模式,这样使得画面很长但却不显得冗杂,繁而不乱,布局紧凑而严密,绘画一气呵成。画中的景物描写,从寂静的原野、涛涛的河流、高耸的城墙,小如舟船上的人物、摊贩上的摆卖货物、招牌上的文字,这些都表现得细致入微,丝毫不乱。这种有着各种人物的画面之中,还有着各种情节,在构图上也有疏有密,富有节奏感和韵律般的变化。整图布局紧凑而和谐,就如作者本人走在画中一般,他或步行,或借助脚力,或登车舟,往返于汴河两岸和原野之间,停驻在桥头之上,饱览在繁华集市的热闹景象,居高临下,将这市井之貌表现得一览无余、淋漓尽致。作者胸有成竹,将画中各种实体排布得当,使的道路、河流、城乡、人物、店铺、舟车、房屋等各得其所,错落有致而不显得凌乱,绵长紧凑、波澜起伏。如此长卷的风俗画还表现的如此完美,画家张择端真可谓神来之笔,将全幅画结构体现了中心,符合了画题的主旨需求。

2.2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构图形式

2.2.1手卷式

(1)手卷的概念

所谓手卷式的构图,它的主要的特点是画面的幅式非常的长,而在中国的卷轴画以及壁画之中,大多数的都是采用手卷式的构图。手卷式的构图中可以表现出来的内容十分的丰富,整体的场面也显得非常的巨大,甚至有的时候能够对于图中展现的整个的故事情节者或“行观’壁画整体的表现出来。另外,由于手卷式的构图所表现的内容繁多,因此常常需要设置四五个或者是更多个的构图的中心,这样才能满足人们的视觉的需要。

(2)手卷的绘制形式和展现方式

篇三:《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宋朝人张择端所画。 是一幅举世闻名的绘画杰作。这幅画作自问世以来,曾5次进入宫廷,4次被从宫中盗走。辗转流传,曲折离奇、多灾多难,但至今完好。

据图后明朝鉴赏家李东阳的题跋考证,该图前面应当还有一段,描写的是远郊的山,并且还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体的“清明上河图”5字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证明此图不但是北宋末年的作品,而且确实曾经北宋宫廷收藏。然而此部分今天已不复存在,这有两种可能,一是作品流传太久,经常被人玩赏,慢慢地开头部分就坏掉,后人重新装裱时就干脆把这一段破损处裁割掉;另是有人有意地裁截下来,单做一幅画另卖钱,这种事在历史上累见不鲜。

在《清明上河图》题跋当中,今天能见到最早的是金人张著,以后便是元朝人,而无南宋人的题跋和任何收藏印记,证明该图未曾到南宋而仍然留在北方,怎么回事呢?这牵涉到一桩特大的窃夺案。 北宋王朝的建立,始终不能解决与北方辽、金、西夏等政权纷争问题。先是与辽,后与金连年不断地发生战争,割地赔款,屈膝求和。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下,直抵汴京。金兵破城以后,杀人放火,

搜刮财物,把宋徽宗、钦宗、后妃、公主、宗室、大臣3000馀人,以及各种文物、图书、档案、天文仪器和技艺工匠等全部掳掠而走。

在这一次窃夺中就包括《清明上河图》。但奇的是,《清明上河图》却没有归入金朝皇宫,而是流传在民间。现卷后贉纸最早的是题跋,是张著、张公药、郦权、王磵、张世积等,都是北宋灭亡后留下的遗民。他们展视此图,缅怀故国,昔日繁华今成瓦砾,感慨系之,题诗以咏。但是此图为何人所有,他们在何处观看,谁都没有说明,以致今日难以查考。想当时金兵入城,一片混乱,有人趁火打劫,将宫中财宝藏匿据为己有,是情理中的事情,《清明上河图》可能就是这样从皇宫中偷盗出来,第一次流入到民间。

二次出宫多辗转

蒙古人灭金吞宋,建立元朝之后,统治者到处搜刮财宝,《清明上河图》再次进入宫廷,为皇家所有。到元代后期的至正年间,宫内有一个装裱匠看准了它,趁装裱这件作品的时候,用了一个调包计,用一个临摹本把真本偷换出宫,悄悄地卖给了某贵官。贵官后来被派到真定(今河北省正定)驻守,负责保管这幅画的人,又偷偷把它卖给了杭州人陈某。陈某保存了数年,因为家里窘迫,想得到一笔钱用,并且又听说某贵官快要从真定回来了,害怕事情败露连累到自己,因此急急忙忙要找一个买主,秘密卖掉。恰好这时寓居北京的江西泰和人杨准,是个博雅好古之士,在京搜访古名家笔迹,得到这个消息,尽囊中所有,以重价买了下来。

杨准得到《清明上河图》是在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不久即回到老家,画也随他到了南方。他得到这一作品,喜不自胜,第二年在家乡,就把得到这一名作的经过详详细细地记录在图后的尾纸上。《清明上河图》第二次从皇宫里偷盗出来的细节,就这样清晰地被记载下来。同年秋,江西新喻(今新馀县)人刘汉在杨准家见到这一作品,他是行家,对作者高超的技艺钦佩得五体投地,在杨准之后也写了一个跋,称这一作品为“希世玩”,要杨氏子孙永远“珍袭”。可是,仅仅只隔13年,即元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清明上河图》已经到了静山周氏的家里了。究竟是杨准自己卖掉的,还是在他死后子孙卖掉的,就不得而知了。

根据图后李祁、吴宽、李东阳、陆完等人题跋,以及有关文献记载,《清明上河图》在静山周氏之后,曾经为蓝氏、吴氏收藏,到明弘治年间,则为大理寺卿朱文徽所有,吴宽见到此图,和李东阳30年后再见此图所写的跋,都是在朱的家里。其后就到了徐溥的手里。徐溥,江苏宜兴人,景泰时中进士,累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在他临终前,说是李东阳的叔祖李祁的字迹在上面,就命他的孙子中书舍人文灿把这一名作赠送给李东阳。李是湖南茶陵人,天顺时中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他是一名书法家,也是鉴赏收藏家,他的长诗和长跋,对《清明上河图》推崇备至,评价极高。李氏之后,则转到长洲人陆完的手里,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陆完在图后也写了题跋。

陆完,成化年间中进士,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名重一时。曾经接受宁王朱宸濠的巨额贿赂,为其在朝廷说话。后来因朱宸濠谋反作乱被抄家时,发现有与陆完往来信件而被捕入狱,本当处以死刑,因念及他镇压河北刘六、刘七的农民起义有功,改判为谪戍福建靖海卫,最后死在卫所。据文嘉《钤山堂书画记》记载,陆完死后,他的儿子急着要用钱花,就将《清明上河图》卖给了昆山顾鼎臣家。明嘉靖年间,奸相严嵩柄国,权倾朝野,得知《清明上河图》为无上神品,就派人搜寻。一班阿谀奉承、巴结权势的,四处寻求钟鼎彝器、法书名画、奇珍异宝,巧夺豪取,拿去敬献。顾氏将《

可点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没有保存多久,就落到严嵩、严世蕃父子手里去了。

云笼雾罩三出宫

后来严氏父子获罪,据查抄严嵩、严世蕃家财产登记账中,确实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一卷,在隆庆时没收到了宫廷,这是《清明上河图》第三次进入皇宫。

《清明上河图》第三次入宫以后不久,社会上又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当年严嵩的家产被查抄,图书字画都送入皇宫。隆庆皇帝不大喜欢这些玩艺儿,而成国公朱希忠却特别嗜好,想得到这批书画,谋于内廷,当事人奏请皇帝,皇帝指示估成高价,算是抵他的薪水。当价估好以后这批书画快要发给朱希忠时,有一个小太监知道《清明上河图》估价最高,就私自打开箱子将画偷窃到手,正要往宫外走时,管事的人来了,小太监一急,就把画藏在水沟的石罅中。恰好当天晚

上下大雨。水涨将石罅淹没了。这大雨一连下了两三天,等到雨停云散后,小太监去沟里取时,画已腐烂得再也收十不起来了。

故事被明人詹景凤记录在他著作的《东图玄览编》一书中,绘声绘色,有鼻子有眼,其实这个故事是完全捏造出来的,因为一个简单的事实,即《清明上河图》今天安然无恙地保存了下来,而且没有任何泡水的痕迹。按故事说法,它应当不复存在,即使存在,那也是破烂不堪、污迹斑斑的。那么,人们为什么要造出这样一个故事来呢?它也不是空穴来风,这中间又包含一个大的阴谋盗窃案。

今考《清明上河图》后贉纸在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陆完题跋后,紧接着就是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太监冯保的题跋。两跋相距54年。在这54年中,《清明上河图》已五易其主,即从陆完家到顾鼎臣家,再到严嵩家而入内府,然后落到冯保手里。冯保的题跋全文是:“馀侍御之暇,尝阅图籍,见宋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观其人物界画之精,树木舟车之妙,市桥村郭,迥出神品,俨真景之在目也,不觉心思爽然,虽隋珠和璧,不足云贵,诚希世之珍欤!宜珍藏之。”从冯保跋中再一次证实,《清明上河图》确实进入到了明朝内宫,并且还经皇帝亲自过目。但是,冯保的题跋有一个最大的疑问,即这件名画如何从皇帝那里转到他的手中来的呢?如果是皇帝的赏赐,他能不大书特书吗?因为这是他最荣耀的啊!然而他没有这样写,那么只有另一种可能,即偷盗!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