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句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上一句 > 列表页

见到黄山不看山上一句怎么说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5-11  分类: 上一句 手机版

篇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宋不看岳。”此句出自( )。 A.苏轼B.李白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谁说黄山归来不看岳

谁说黄山归来不看岳

[案例]

导游带客人爬山,可能最不想碰到的天气就是雨天了,出于安全考虑,十之八九都会更改行程,可是小马却带游客雨中游览了以“险”著称的西岳华山,回忆起那次行程,小马至今印象深刻:“那次我带的团队20人,全是山西各大学的团委书记,都很年轻。从来的第一天起,就问我关于爬华山的事,没想到去华山前一天早上,西安突降大雨,还好那天的行程都是室内游览并无太大的影响。我查询天气预报,第二天华山是阴有小雨,我和全陪商量能否取消华山之行,改换其他景点,雨中登华山万一出现危险,后果会很严重。没想到全体团员都不同意,而且坚持说哪怕不爬华山,就算坐索道到北峰照张照片留个纪念也好。因为后两天是延安之行,酒店已订好,而且是旅游旺季,推迟延安之行可能订不上房间。于是,我给经理打电话请社里与组团社沟通。最后,旅行社和客人协商如果雨下得大就改行程,如果不下雨或下小雨,就按原计划去爬华山,但要根据山上情况由地陪安排爬几个山峰。第二天早晨,我和华山脚下订餐的李经理联系,他告诉我天还有些阴,但是雨比前两天小多了,下着很小的毛毛雨。我把情况与全陪和团长一商量,大家决定还是去爬华山。一路上,我每20分钟就和李经理短信联系一次询问华山的天气情况,雨越来越小了。终于到了华山,我叮嘱大家换好运动鞋,山下有卖手套和雨衣的,可以买上一套换上。我又和全陪商量,我们坐索道到北峰后看山上道路情况怎样,然后和山上的工作人员沟通后,再决定爬几个峰,团员们也表示既然冒雨来到华山,就听从我的安排,我爬到哪个峰他们就跟到哪儿。也许是我们的诚意感动了上天,当我们坐上索道,眼前的景色让我们惊呆了。十分钟的索道行程,我们仿佛由地上飞到了天上,周围全是云海,不亚于黄山的云海。更让我们雀跃的是当我们坐索道到达北峰时,太阳出来了,天气开始好转了。大家一起欢呼“万岁”,喊叫着“我们一定要爬完东西南北中五峰”。我带头,全陪压阵,我们喊着号子,唱着歌爬完了五个峰。虽然全体团员最后累得腰酸背痛,但都觉得很值。晚餐时,我代表旅行社给每桌加两个菜,两瓶酒,大家都很高兴,团长总结性发言:“今天我们要感谢小马,在他的细致工作下,我们才有幸看到了华山别样的美,‘谁说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将是我们终生难忘的回忆!”

[分析]

本案例中导游小马为了满足游客的心愿,凭借和全陪、司机、全体团员的合作,带领游客不畏风雨,终于登上了华山,欣赏到了华山别样的美。在小马身上我们看到了他锲而不舍、知难而进的精神,他一心为游客着想,在困难面前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尽一切努力解决问题。

作为导游,知难而进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当然导游的知难而进必须是脚踏实地地前进,把解决问题和量力而行结合在一起。知难而进与鲁莽行事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之所以说小马不是“冒险”、“莽撞”,是因为他做了大量的、充分的、细致的工作,并有了几套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小马有勇有谋,胆大心细,在征得旅行社、全陪、游客全体团

员的同意后,在可能的情况下带领大家爬山。他主动联系,关注天气变化,不断做好各种提醒,表现出导游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最后在天气状况转好的情况下,才带领大家爬山,而且领略到了晴日无法看到的云海,有了一份终生难忘的回忆。

篇三:感受黄山心中无山

感受黄山心中无山

安徽六安余晖

对于黄山,心怡已久。徐霞客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评价也是耳熟能详,对黄山自然也多了几分崇敬和向往。虽然曾在十年前登过一次黄山,但那次是乘索道上山的,没有体会到爬上黄山的感受,如今能再次有幸走近黄山,一定要亲自爬上去,再次领略黄山的诱人魅力。

早上六点我们从所住宾馆出发,换乘进山专用大巴。天气不错,东方布满朝霞。进入黄山,车在盘山道上绕行,不时转过弯度很大的山路,引起车上人的阵阵惊呼,我也不由得赞叹这些司机们的艺高人胆大。

六点五十分,我们一行21人,除8人乘索道上山外,剩下的13人开始登山,我们这13人中,有七十多岁的老爷子,也有几个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我们的目的地是黄山迎客松。

登山开始了,我把女儿的包背在身上,内装几瓶矿泉水和零食,手拿着拐杖,兴致勃勃地向山上冲去。开始大家兴致很高,没过一会,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再过一段时间,只能是爬爬停停,气喘吁吁。 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已经是大汗淋漓了,每遇到一个平台,都要歇息一会儿,队伍变得零散了。女儿开始说饿了,不停地吃东西,不停地喝水,我感觉她的脸色也有点泛白,就停了下来。

前面七十多岁的老爷子早就把我们远远地甩在身后,我们不由得

感叹:姜还是老的辣啊!

休息了一会,我们继续赶路。山路越来越陡,这时候,我才感觉到手中拐杖的重要了,每向上登一个台阶,都离不开手中的拐杖了,就差趴在台阶上手脚并用了。我和女儿互相鼓励,不气馁,不言弃,坚持就是胜利!

陆陆续续遇到从山上走下来的游客,我们不停地询问到迎客松还有多远。有个人说不远了,20分钟,我们欢呼。不一会又有下来的人说还有一个多小时,哇!简直快崩溃了。

我们就这样走走停停,沿路欣赏山景,不时拍照留念,慢慢把急躁的心情平复下来。

登山的人很少,让人惊诧的仍然是那些挑山工,望着他们负重前行的背影,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那些女挑山工。

心情平静了下来,感觉轻松很多,不知不觉我们到了天都峰脚下。朋友中有人提议我们先爬天都峰,再到迎客松处会合,我说还是留点体力上山观景吧。天都峰的路程,从这里到峰顶,有1.5公里的石级,而其陡峭程度大约有七八十度。

十年前那次我们曾专程爬天都峰,刚上山时还是人山人海,可到了要登顶时,游人就已经寥寥无几。沿石阶而上,就得手脚并用了,真是名符其实的“爬山”。每爬一段,就要停下来喘口气、放松一下,同时也尽情欣赏一下身边的风景。尽管山势越来越险峻,也越爬越困难,但我们还是在互相鼓励中一级级地爬上去。在快到顶峰时,有一段“鲤鱼背”的石级甚为惊险。在宽不到一米的石级上行走,尽管两边

有软绳为扶手,但那种左右两边都是茫茫云海、下面就是万丈深渊,让人内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恐惧,有恐高症的人是万不能到这里来的,如果脚下一滑,跌落深渊,必然是要粉身碎骨,真的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了”!当然,也只有在这里才真正感受到“莲花峰最高,天都峰最险”的真正涵义了。

放弃爬天都峰,我们继续前行,加快了步伐,突然感觉力气陡增。因为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我们感觉:迎客松在向我们招手,胜利就在前面。

穿过山洞,爬上平台,我第三个爬了上来,第一名还是我们尊敬的老爷子,用时两个半小时。

随着摩肩接踵的人流,相隔十年,我再次来到了黄山著名奇松--迎客松前。迎客松,闻名于世。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尤其是对这棵迎客松在画中、在图片中也多次欣赏过。如今我再次徒步爬山来到迎客松前,真是感到格外激动和喜悦。来到黄山,有谁不想一睹黄山迎客松的雄姿和热情呢?迎客松前人头攒动,纷纷在迎客松下拍照留念。我们也急切地找到有利地形,拍下与黄山迎客松的合影,留下这难忘的记忆。

今天的天气真好!阳光明媚,天高云淡,正是登山的好日子!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游览了黄山很多的景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百步云梯,飞来石等。

当我们站在峰顶,俯视群山深谷,欣赏奇松怪石,身边的茫茫云海也让人真正体会到了身处绝顶的惊险和激动,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

鬼斧神工!

人与自然相比,真的是太渺小了!

立于峰顶,脚下云雾环绕,仿佛置于人间仙境,内心顿生豪迈之情!那种“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气慨就真的发乎于内心了!我们在山顶拍照留念,尽情享受险峰之上的风光美景,真的就感觉天高地阔,心旷神怡。

下山的时候,感觉省力多了。虽然人们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在我的感觉来说,下山要比上山轻松很多,速度也比上山时快了许多。登顶的兴奋让我们忘记了疲劳,精神振奋,神清气爽,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休息的时候

见到黄山不看山上一句怎么说

,同行的女同胞居然还跳起了广场舞《小苹果》。

站在高高的飞来石边,展开双臂,看对面刀削般直立的山崖以及雄壮葱郁的黄山松,还有那飘在半山腰间轻盈的白云。虚实相间,黑白分明,就真的如同欣赏一幅秀美大气的风景画。直到这时,我才对黄山“奇石、怪松、云海”绝妙之景有了切身的感受。

坐着索道大缆车下山,同样感受到惊心动魄,缆车的几次沉降,让我几乎有失重的感觉。缆车里几十名游客的尖叫声,让人顿生不安。我默默地站在边上,用相机录下了我们掠过群山峻岭的十分钟,结束了黄山之行。

感受黄山,心中无山。这虽然是一句广告语,但也并非言过其实。黄山之奇、之险、之秀、之媚、之韵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登黄山,也是对我们意志力的考验和体力的检验。其实人生历程中,在我们的

身边也有许多“高峰”,但只要我们有顽强的毅力,有永远不放弃的态度和信心,那么我们就会登顶成功,就一定会欣赏到更多更美的风景!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