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诗句 > 列表页

武夷山,中秋的诗句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06  分类: 诗句 手机版

篇一:2015届高三第二十一周语文周练详版

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十一周语文周练试卷详解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这种‘优美的心灵’对于人生的真正有价值的道德方面的旨趣是 ▲ 的,他只孤坐默想,像蜘蛛吐丝一样,从自己的肚子里织出他的主观的宗教和道德的幻想,一点 ▲ 的事情就可以使这种人的心情陷于极端绝望的境界。这就产生了永无止境的忧伤抑郁,愤愤不平,悲观失望。?这段话对于资产阶级没落时期颓废主义文艺的病根是 ▲ 的。

A.置若罔闻 不足为奇 一针见血 B.漠不关心 微不足道 一针见血 C.置若罔闻 微不足道 一语中的 D.漠不关心 不足为奇 一语中的

答案:B。

置若罔闻:置,放;若,好像;罔,没有;闻,听见。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漠不关心:漠:冷漠,冷淡。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

不足为奇: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指数量、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一语中的:一句话就能说中关键(的,箭靶,比喻关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杜绝楼市调控不遭遇尴尬的局面,地方政府须继续“给力”限购政策,还须切实扩大楼市供应量,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供应的力度。

B.因钓鱼岛事件,一些游行、抗议示威的群众的激进行为显然已经完全不是合理抗议的表现,出现了侵犯他人财产、破坏公共财物、打砸抢烧。

C.在胡雪岩故居修复后,成了一处“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人文景观,为杭州的文化旅游业增添了活力;然而大部分免费开放的名人故居却少人问津。

D.人生就像是一匹用善与恶两种纱线交错织成的布:要不是有过失的鞭挞,我们要得意忘形了;要不是有善行的庇护,我们又要完全绝望了。

答案: D(A项否定不当,B项并列不当且缺乏宾语中心词“的现象”,C项成分残缺,删除“在”。)

3、在下面一段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桥真是奇妙的东西。 ▲ 。于是你超然世外,不为物拘,简直是以桥为鞍,骑在一匹河的背上。河乃时间之隐喻,不舍昼夜,又为逝者之别名。然而逝去的是水,不是河。

①但是人上了桥,却不急于赶赴对岸,反而耽赏风景起来

②让重吨的魁梧把你凌空托在波上,背后的岸追不到你,前面的岸也捉你不着 ③不但可以仰天俯水,纵览两岸,还可以看看停停,从容漫步

④它架在两岸,原为过渡而设

⑤原来是道路,却变成了看台

⑥爱桥的人没有一个不恨其短的,最好是永远走不到头

A、④①⑤③⑥②B、⑤④⑥②③① C、⑤③①④②⑥ D、④①⑥②③

答案:A

4.下面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值张老师的令郎结婚之际,我们办公室全体人员集体制作了一段视频,向他全家表达了诚挚的祝福。

B.淮海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让利促销,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C.刚刚接到出版社寄来的论著样书,我匆匆打开,看到扉页上印着几位编者的姓名,我的名字也忝列其中。

D.李教授出院了,小王在电话里对他说:“欣闻您康复出院,特表示衷心祝贺,不知您何时来上班?”

答案:C (A “令郎”用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不能用于第三方;B “垂询”,敬辞,不能用于自身;D应该用口头语。)

5.将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首宋词——晁补之《水龙吟》,衔接最恰当的一组(3分) ()

①春恨十常八九,忍轻孤、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

②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

③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④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

⑤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

⑥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

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⑥③⑤②④ C. ②⑥③①⑤④ D. ②⑤⑥①③④

答案:C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武夷精舍记

(宋)韩元吉

武夷在闽粤直北,其山势雄深磅礴。自汉以来,见于祀事。闽之诸山皆后出也。其峰之最大者丰上而敛下,岿然若巨人之戴弁①。缘隙磴道,可望而不可登,世传避秦而仙者蜕骨在焉。溪出其下,绝壁高峻,皆数十丈。岸侧巨石林立,磊落奇秀。好事者一日不能尽,则卧小舟抗溪而上,号为九曲,以左右顾视。至其地,或平衍,景物环.

会,必为之停舟,曳杖徙倚而不忍去。山故多王孙②,鸟则白鹇、

武夷山 中秋的诗句

鹧鸪,闻人声或磔磔集崖上,散漫飞走而无惊惧之态。水流有声,竹柏丛蔚,草木四时敷华。道士即溪之六曲,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

吾友朱元晦居于五夫里,去武夷山一舍,而近若其后圃,暇则游焉。与其门生弟子挟书而诵,取古诗三百篇及楚人之词,哦而歌之,潇洒啸咏,留必数日。盖山中之乐,悉为元晦之私也,予每愧焉。

淳熙十年,元晦既辞使节于江东,遂赋祠官之禄③,则又曰:?吾今营其地,果尽有山中之乐矣。?盖其游益数,而于其溪之五折,负大石屏,规之以为精舍,取道士之庐犹半也。诛锄茅草,仅得数亩。面势幽清,奇石佳林,拱揖映带。使弟子辈具畚锸,集瓦竹,相率成之。元晦躬画其处,中以为堂,旁以为斋,高以为亭,密以为室。讲.

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予闻之,恍然如寐而醒,醒而后,隐隐犹记其地之美也。且曰:?其为我记。? 夫元晦,儒者也。方以学行其乡,善其徒。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然秦汉以来,道之不明久矣。吾夫子所谓志于道,亦何事哉?夫子,圣人也,其步与趋莫不有则。至于登泰山之巅而诵言于舞雩之下,未常不游,胸中盖自有地。而一时弟子鼓瑟锵然,?春服既成?之咏④,乃独为圣人所予。古之君子息焉者,岂以是拘拘乎?

元晦既有以识之,试以教夫来学者,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俾或自得其视幔亭之风...⑤,抑以为何如也。

是岁八年,颍川韩元吉记。(有删节)

【注】 ①弁:帽子。②王孙:猴的别称。③赋祠官之禄:宋代优待官吏,官吏脱离实际职务,可以挂名掌管某祠,享受俸禄。④“春服既成”之咏:语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与弟子谈志向,曾皙鼓瑟,咏唱“春服既成”,其思想得到了孔子的赞同。⑤幔亭之风:相传秦始皇时仙人武夷君,中秋节在武夷山设幔亭一座,宴请山下的乡人。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⑴则卧小舟抗溪而上 ▲⑵元晦躬画其处▲ ..

⑶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 ▲⑷俾或自得其视幔亭之风 ▲ ...

答案:抗:逆; 画:规划; 酬酢:饮酒唱和; 俾:使,让。

7.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 岿然若巨人之戴弁B. 散漫飞走而无惊惧之态 ..

C. 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 D. 然秦汉以来,道之不明久矣 ..

答案:B (B项结构助词,的;其余三项均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8.文中对“武夷精舍”的环境与布置有着细致的描写,请概括其特点。(3分)

答案:①面溪背石,占地数亩 ②石木相映,环境清幽 ③功能齐全,布局合理。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3分)

(游人)常常喝酒还没喝到一半,(天色)已经接近黄昏,不能再停留了。(补全成分1分;迫,接近,1分;曛莫,黄昏,同义复词,“莫”同“暮”,1分)

(2)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3分)

(先生)讲学、门人弟子学习课业、弹琴唱歌、饮酒赋诗,没有不在这里举行的。(肄,学习。 每句1分)

(3)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3分)

不像那些奇人隐士,藏于深山,练气功,吃灵芝,仰慕道家一类的人。(畸人,奇人,1分;茹,吃,食;句意完整流畅1分)

参考译文:武夷山位于福建省的正北部,山势雄伟幽深曲折。自汉代以来,武夷山的名字就出现在祭祀的大事中。福建的其他山峰,都是后来才见于记载的。武夷山最大的一座山峰,上大下小,高高地耸立,就像一个巨人戴着帽子。沿着缝隙中的石阶可以看见顶峰却不能攀登,世间传说逃避秦朝乱世而登入仙界的人就是在这里留下尸骨。有一道溪水从山峰下流出,悬崖绝壁高大、险峻,都在几十丈深。悬崖两侧巨石林立,宏伟壮观奇特秀丽。喜好游览的人也不能在一天中走完,于是就躺在小舟上沿着溪水逆流而上,称为?九曲?,环顾两岸。到达有的地面平坦、景物环绕、集中的

地方,一定要为其而停船上岸,拄着拐杖走走停停(流连忘返),不忍离去。山中本来有许多猴子,鸟大多是白鹇、鹧鸪,听到人的声音,有的就磔磔地怪叫栖止于山崖上,然后无拘无束地慢悠悠地飞走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水流潺潺有声,竹柏茂盛蔚为大观,草木四季都有花开。有位道士在溪水的六曲处尽头只造了一间房舍,来供游人吃东西休息。游人常常喝酒还没喝到一半,天色已经接近黄昏,不能再停留了。

我的朋友朱元晦住在五夫里,五夫里在距离武夷山不到三十里的地方,近得好像是武夷山外园,有空的时候就到武夷山游玩。朱元晦和他的门生弟子带着书前来诵读,选取的是《诗经》和《楚辞》,(朱元晦)和他的门生弟子吟哦高歌,饮酒长啸,一定要停留数日才离开。大概山中所有的乐趣,都是朱元晦的私人拥有,与他相比,我常常觉得很惭愧。

淳熙十年,元晦辞去江东使节一职,享受祠官俸禄,又说:?如今我管理此地,终于能尽享山中之乐了。?因为他游览的次数多了,就在溪水的第五个转折处,背靠巨石的地方,规划精舍,采取道庐一半大小的规模。锄去茅草,只得到将近几亩大的地方。这里环境清幽,奇石佳木,拱立于屋子的周围,互相映衬。元晦叫弟子们准备簸箕、铁锹,采集青瓦,栽种竹子,弟子们相继完成了这些工作。元晦亲自规划了精舍的布局,中间的做厅堂,旁边的做书房,高的做亭,间架多的做内室。先生讲学、门人弟子学习课业、弹琴唱歌、饮酒赋诗,没有不在这里举行的。我听到这件事,恍然像刚从睡梦中醒来,醒来后,还隐隐约约记得这个地方的美景。而且元晦对我说:?请你记述一下吧!?

元晦,是一介儒生。当时正用他的学问在这一带讲学,教育门生弟子。不像那些奇人隐士,藏于深山,练气功,吃灵芝,仰慕道家一类的人。秦汉以来,儒家的学说得不到阐明已经很久了。孔子所说的有志于道,指的是什么呢?孔子,是圣人啊,他慢步或快走都有一定的道理。至于他登上泰山之顶,在舞雩台下吟诗唱歌,没有什么他不游历的,原来是因为他的胸中自有广阔的天地。因而当时有弟子(曾皙)弹奏琴瑟,铿地一声停下,咏唱?春服既成?,竟然只有他为圣人所赞同。古代的君子对于游玩休息,哪里是拘拘束束的呢?

元晦既然已经明白这些道理,就尝试着用这些道理教导那些来向他求学的人,并和他们一起在精舍饮酒畅谈。古时那些神仙般的人物,(求学者)都能享受这仙人般的山水乐趣,那又如何呢?

淳熙八年,颍川韩元吉记载。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钟山晚步

王安石

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

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

晚步西园

范成大

料峭轻寒结晚阴,飞花院落怨春深。

吹开红紫还吹落,一种东风两样心。

(1)简要分析诗句“细红如雪点平沙”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细红”代指楝花的色彩,“如雪”喻指楝花在轻风中轻盈飘飞的姿态,“点

平沙”生动描写楝花坠落平地的美态。(3分。每点1分)

(2)“料峭轻寒结晚阴”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 描写了暮晚时分春寒料峭、阴霾满天的情景,点明题中“晚”字,为全诗定下了幽怨清凉的抒情基调。(3分。每点1分)

(3)两诗中“晚步”而生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王诗是闲适之情,“时见”一词显得悠闲,“晚步”赏景见情趣;范诗表达的是一种“怨”情,怨春风吹开红紫花朵又吹落,有情也无情,“晚步”赏景见情趣、理趣。(4分。每诗的情感与分析各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蒹葭萋萋, ▲ 。(《诗经·蒹葭》)

(3)扈江离与辟芷兮, ▲ 。(屈原《离骚》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5) ▲,此时无声胜有声。(自居易《琵琶行》)

(6)舞幽壑之潜蛟, ▲ 。(苏轼《赤壁赋》)

(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 。(《中庸》)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孟子》)

答案:(1)怅寥廓(2)白露未晞(3)纫秋兰以为佩(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别有幽愁暗恨生(6)泣孤舟之嫠妇(7)知耻近乎勇(8)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空1分,有错字该处不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陶纯

(1)那是一座面积不大的街心公园,栽种着一些随处可见的树木和花草,园子中间矗立着一尊大理石雕塑,是一个手擎和平鸽的女人,有几张石凳散臵在树下和甬道边。

(2)二十年前,这里并没有这个街心公园。刘汉泰清清楚楚地记得,二十年前,这里是一片杂乱的居民区,道路狭窄,污水四溢,路灯很少有亮的时候。二十年后,这里却大变样了,周围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宽阔的道路中间,这座绿意盎然的街心公园十分醒目。

(3)刘汉泰每天都路过这里。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他常常见到那张熟悉的面孔。起初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终于辨别出来了,那个久久枯坐在一张石凳上闭目养神的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差点臵他于死地的刑警老马。

(4)二十年前,刘汉泰是个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人物,他既偷且抢,屡屡得手,本地好几桩有名的案子都与他有关。相当长的时间里,公安局拿他毫无办法。即便是黑道中人十分惧怕的刑警老马,也是奈何他不得,他像一条狡猾的章鱼,数次从老马的枪口下滑脱。

(5)但最终,他还是栽在了老马手里。

(6)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他席卷了一家小商店,快速逃离,逃到这片杂乱无章的地方来。他正陶醉在又一次得手的喜悦中时,老马却从一条小巷子斜刺里杀出来,挡住了他的去路,他心说?不好?,扭头就跑,老马跑得比他还快,不一会儿就追上了他。

篇二:经典诗词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曹操 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水调歌头】(苏轼 北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

毛泽东诗词

七古 咏蛙

一九一零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虞美人 赠杨开慧

一九二零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

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恁

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贺新郎 赠杨开慧

一九二三年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已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菩萨蛮 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 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诚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清平乐 蒋桂战争

一九二九年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梦令 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 清流 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 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蝶恋花 从汀州向长沙

一九三零年七月

六月天兵征腐恶 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 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 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 狂飙为我从天落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菩萨蛮 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春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清平乐 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

其一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

其二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七律 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念奴娇 昆仑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清平乐 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篇三:武夷山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武夷山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摘要:武夷山拥有“碧水丹山”、“奇秀甲天下”的自然风景区和世界同一纬度不

可多得的自然保护区。还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中原文化入闽的走廊,素有“道南理窟”、“理学名邦”等雅称。1999年,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批准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字:武夷山 文化遗迹 宗教 历史名人 民俗 饮食

一、历史遗迹与人文景观

武夷山是一处被保存了12个多世纪的景观,其境内文化遗产众多,地下地上的不可移动文物有一千多处,新石器时代和商周青铜时代的城址、居址、墓葬、窑址等都很有典型代表性,地面遗存的各类古建筑也是自具特色。其文化遗产主要如下:

(一)古越闽文化与其遗迹

闽越是族称,系我国古代南方百越族群的一支;闽越也是国名,通常指西汉初年中央王朝在秦闽中故地对先秦延续下来的闽越政权正式册封的异姓诸侯国,历92年(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10年)。

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桥板"以及占地48万m2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1. "架壑船棺"、"虹桥板"

在武夷山东部绝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桥板是古先民丧葬遗存,距今3000多年。棺中的棉布残片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棉纺织品实物。武夷架壑船棺是现今国内发现年代最久远、形制最古朴的悬棺。因而,武夷山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悬棺葬俗的发祥地,其实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和已消逝的古闽族文化的极为珍贵资料。

2. 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汉代闽越王城遗址占地48万m2,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它是中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址,在创建选址、建筑手法和风格上独具一格,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已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许多位居全国同类文物的前列,如全国最大的花纹空心砖,全国最长的铁矛头,有全国最重的铁犁,有全国最重的铁门臼、户枢,有全国最早的铁鱼叉、顺形陶水管道、宫中豪华浴池;同时期仅见的铁五齿耙,它们分别代表当时先进的生产力,体现了中国文明的最高水平,为研究汉代闽越族盛衰及江南经济文化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博大精深的山摩崖石刻

? 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分布广泛,遍布于九曲溪两岸和山北的悬崖峭壁之上,据不完全统计多达460余方,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

? 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它们不仅富含历代人政客留下的人生哲理、格言警句、山川赞词、游记文赋、楹联诗刻、以及护山卫水和惠民惩奸的官府文告刻词等,更是武夷山璀璨的理学文化、道学文化、佛学文化及其独特的茶文化的具体体现。

摩崖石刻不仅是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许多摩崖石刻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题,书法精美,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同时,这些不同年代、不同民族文字的摩崖石刻,或富于天然之意趣,或体量巨大、气势恢弘,或为名家手笔,为秀美的自然风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三)茶文化与其遗迹

名山产名茶,名茶耀名山。武夷山作为天下名山,所产之茶源远流长,以滋味醇厚,香气浓郁而驰名天下,深得世人喜爱。早在南北朝时,武夷岩茶就以“晚甘候”之祖而闻名。明万历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以澳门收购武夷岩茶,运往西欧,此后欧洲人称中国茶为“武夷”。 武夷岩茶具有“岩骨花香”之令人神往的岩韵。武夷岩茶品种繁多,如大红袍、肉桂茶、铁罗汉、素心兰、白鸡冠、雀舌等珍贵岩茶皆各具风韵其中以“大红袍”最为名贵,乃岩茶之王,堪称“国宝”。武夷山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上独一无二的精湛制作工艺,令武夷岩茶赢得世人钟爱。北宋范仲淹有歌曰: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

? 武夷山茶文化现存以下遗迹

1. 御茶园:

御茶园位于武夷山九曲溪的四曲溪畔,是元、明两代官府督制贡茶的地方。武夷茶的入贡,给武夷山的茶农带来深重的灾难。封建统治者对茶农进行残酷的敲诈勒索最终使茶农不堪其苦,被迫逃亡,造成茶园荒芜,茶树枯萎。到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官府不得不停办茶场。此后,这个有着二百五十多年历史的御茶园被废弃了。只留下一口水味清甜的通仙井。

御茶园在中国乌龙茶制作工艺变革中,做出了卓越贡献。如今遗址尚在,并树有一碑,正面书“御茶园遗址”,以示纪念。

2. 摩崖石刻

极具特色的摩崖石刻中生动记录了武夷茶文化,丰富主要有:“茶洞”、“晚甘侯”、“大红袍”、“不可思议”、“不见天”、“应接不暇”、“严禁买茶短价告示” 、“茶灶”、“庞公吃茶处”等。

3. 宋代遇林亭窑址:

遇林亭窑址,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窑址之一。位于武夷山景区北侧偏西,分布面积近6万平方米。 宋代古窑所制的,正是"建窑"系列的以黑釉瓷茶具为主的产品,其作为“贡御”的贡品,也成了全天下都珍视的宝物。据出土的文物显示,当时的茶碗、茶盏产品即有不少是"兔毫"类的"上品",甚至还发现了被誉为"举世奇珍"的金银彩瓷碗的残片。

1999年12月武夷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遇林亭窑址”就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可以说“遇林亭窑址”已是世界级的古窑址了。

4. 水帘洞茶馆

在水帘洞的崖壁上有“活源”两字,源于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茶馆在水帘洞之后,滴水不沾。茶馆早先为“三贤词”(朱熹等三贤)、“三敬堂”(孔子儒教、老子道教、释迦牟尼佛教)旧址。现为清初所建,全部木质结构,不用钉子、不施片瓦,却风雨不侵。用一根粗大的麻绳,从崖顶端泉中饮水注入门前石池,供沏茶用。

二、宗教文化

(一)道教文化

武夷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并且在武夷山三教中占主导地位。先秦时期,原始的道家信仰和神仙传说已在武夷山盛行,如“武夷君”“十三仙”等。随着道家信仰和神仙传说的盛行, 自秦起,历代前往武夷山修道的人士连连不断,宫观、道士活动等繁多,并荣列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武夷君”也是历代朝廷祭祀的神灵之一。北宋时期,崇道的帝王们与神灵联系的重要枢纽,武夷君等神灵则成了帝王们求福祉吉祥、祈国泰民安的偶像。从此,武夷山道教保持较长时期的繁盛。清中叶,道教开始衰退,至民国间几近消失。20世纪80年代后,道教活动有所恢复。

道教文化在武夷山的主要遗迹如下

1. 武夷宫

武夷宫又名冲佑观,位于九曲溪一曲溪北,大王峰下。始建于唐朝,称“天宝殿”,用以祭祀武夷君,自唐宋以来,历代朝廷、士宦赐赠的田产累计共有11000余亩,并多次被当朝帝王赐以匾额等。武夷宫在北宋被列为当时全国的九大名观之一。

2. 桃源洞

桃源洞位于武夷山六曲畔内,因其环境极像陶渊明所描述“世外桃源”而得名。洞内道观创建于唐朝,是时武夷山仙灵之说吸引大批高士来此隐居修炼。此后桃源洞道观几经扩建,并因其特有环境,来此修炼的隐士络绎不绝。至明朝,桃源道观已远近闻名,是中国主要道观之一。道观经过「文革」破坏,只剩下中间一座殿堂空壳。

桃源洞道观重修面积占地约为六千多平方米,其内所建道观十分完善齐全,有道教徒开展道务和修真之殿房,也有培养道教人才和宣传道教文化之场所。1995年桃源道观建起了世界目前最大老君岩雕。

(二)佛教文化

1. 天心永乐禅寺

始建于唐代贞元(公元790年)年间,古称“山心庵”,是武夷山最大的佛教寺院,佛教“华胄八名山”之一。禅寺周边古木深崖,移步见奇,涉目成趣。天心永乐禅寺不但坐拥“千叶莲心”、“五象朝圣”之美景,而且高僧倍出,名流荟萃,屡被朝封,佛教文化积淀悠远绵长,还精制出国宝级的名茶“大红袍”,是武夷山茶文化的造就者。名山、名寺、名僧、名流、名茶交相辉映,共同成就了这座千年古刹、华胄名山。

2. 天心寺与扣冰古佛

扣冰和尚,又称“辟支扣冰古佛”,唐武宗时期武夷山人,是我国古代参悟到禅学真谛的大师之一,曾被宋朝皇帝封为“灵感法威慈济普照大师”。

相传874年(唐乾符元年)藻光和尚受辟支古佛显化指点到山心庵挂单修行,这年中秋之夜,月圆天心,藻光望月而豁然启悟,感叹道:“欲会千江明月,只在天心一轮光处,何用捕形捉影于千岩万壑?以踏破芒履为耶?”这就是“天心明月”典故的由来。后人为纪念扣冰古佛便把山心庵改名为天心寺。

3. 朱熹和大慧禅师的天心问禅

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熹拜访时居天心寺的道谦禅师,恰逢大慧宗杲禅师应道谦之请到天心寺说禅,适然省悟,并以诗《天心问禅》记之,盛赞大慧禅师的禅学境界和天心庵得天独厚的禅境。”

“天心问禅”使朱熹一朝启悟,为他日后创立融儒、释、道之大成的朱子学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他所耽迷的禅宗的禅悟、华严宗的思辩,后来都被他加以儒家思想的改造,融化在自己的理学体系之中。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主流哲学和思想,朱子理学具有丰富的佛学精髓。武夷山佛教通过朱熹的理学,进而对中国文化的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4. 明成祖敕封“大红袍”和“天心永乐禅寺”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以寻访张三丰为名派大将胡潆踏遍名山大川寻找建文帝的踪迹。时张三丰正归隐武夷,胡潆抵达武夷山却无果而终,却将天心寺的禅茶“大红袍”带回进贡皇上使龙颜大悦,天心禅寺禅茶遂被赐封为“大红袍”,同时敕封天心寺为“天心永乐禅寺”,扩充构体,极一方盛概。现两块圣旨碑和两尊石龙犹保留在禅寺旧楼内,而天心禅茶“大红袍”也渐渐成为武夷岩茶的代名词,名扬天下。

(三)理学文化

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700余年间被钦定为正统思想的理学思想在武夷山孕育、形成、发展。朱子理学融儒、释、道之大成于一体,代表具有普遍意义的传统民族精神,影响远及东亚和欧美诸国,成为东亚文明的体现。至今,国外还保留着日本朱子学、朝鲜朱子学等,吸引着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致力于理学思想的研究。

三、历史名人

(一)朱熹及其理学思想对闽北的影响

朱熹是继孔子之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形成儒学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朱子理学。武夷山与朱子理学有首不可分割的联系。朱熹从14岁到武夷山,直到71岁去逝,在武夷山从学、著述、授徒、生活50余年。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成熟、传播。朱熹在武夷山创办的武夷精舍等书院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书院,培养了许多著名著名理学家,形成有影响的理学学派。在朱熹的影响下,历代理学家纷纷以传道为已任,仅宋元间在武夷山创立书院的著名学者就有43位,使武夷山成为理学名山。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教授赞誉:"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朱熹及其门人、后人在武夷山的活动,为武夷山留下极其珍贵的文化文化遗存,如书院遗址武夷精舍、有朱熹等理学家富有哲理的题刻, “逝者发斯”、“修身为本”、“智动仁静”等、有现存朱熹撰并书字数最多的“武夷神道碑” 、还有朱熹创办的社仓等等。这些文化遗存,对研究朱子理学和儒学的兴衰演变以及中国哲学理想史都是非常珍贵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2005年10月,“宋明理学中心”于在武夷山武夷学院成立。每年举办一次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以推动海内外朱子理学的研究。

(二)三大文学名人与武夷山

1. 柳永

柳永,崇安(今武夷山)人,是武夷山妇孺皆知的一位历史文化名人。他的词自成一格,标志着宋词的重大变化,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2年,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创建了柳永纪念馆,还有一尊2米高的青铜柳永像。2002年4月,中国首届柳永学术研讨会在武夷山举行。

2. 辛弃疾

辛弃疾,著名爱国志士、文学泰斗。他先后四次任武夷山冲佑观提举。写了《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等30多首诗词。这些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成为福建文化、武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死后葬于离武夷山极近的江西铅山县。

2004年4月12日至15日,辛弃疾学术研讨会在福建武夷山市举行。

3. 陆游

陆游,南宋著名诗人,在66岁告老还乡之前,曾经三次坐过武夷山冲佑观提举、,这段经历对他生命自然心性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风光秀丽的武夷山让他“未到名山梦已新”了,使他得以暂时搁下心中的金戈铁马,而纵情于山水之间,开始了素食和品茶的晚年心境。在他一生留下的9300首诗中,有320首写茶、200多首与吃有关。

2007年12月陆游学术研讨会在武夷市举行。

四、民俗文化

(一)主要节庆集会活动

1. 拔烛桥

拔烛桥源于武夷山枫坡村,是当地重要的传统节日活动之一。一百多年来,它以其宏大的表演阵容、丰富的形体动作、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农村民俗活动这个百花草园的一朵奇葩,深为村民所喜爱。2007年公布为武夷山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公布为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传,受往来商贾的影响,枫坡村村民染上了赌博的恶习,不思耕作,以至田园荒芜;同时又连遭妖火瘴气,苦不堪言。当地乡贤邱振焰为了重振枫坡村,便称当地奶娘庙的菩萨托梦给他,让村民在正月里赶制百盏花灯、百个可插蜡烛的木架,在十四至十六日三天绕村游行,与妖火斗法,然后把花灯堆放燃烧,将赌具投入火中烧毁,便可清除瘴气,消除灾难。乡民们遵此办法焚烧了赌具,从此安心生产,第二年枫坡村果然重新出现风调雨顺、六畜兴旺的繁荣景象。此后拔烛桥便被作为乡规传承了下来。

今天的拔烛桥已从当年的除妖降魔、消灾降福的功能演变成为人们对村闾息讼纷争、和睦邻里的追求,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盼。

拔烛桥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各界新闻媒体的关注,世界举重冠军陈晓敏、危启声,羽毛球冠军关宇红都十分喜爱拔烛桥运动,参加了拔烛桥表演,近年来,通过艺术加工搬上将拔烛桥搬上舞台,频频演出,并在央视五套《奥运城市行》栏目中播出,拔烛桥走出了乡村,走向了全国。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