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诗句 > 列表页

7月诗句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5-13  分类: 诗句 手机版

篇一:写给七月的诗章三首

那里的夜色已经苍老 如同枯叶招摇秋天 黑色的穹窿像一件斗篷 将被曙色抛到山的那边 怎么能甘心呢 病入膏肓的夜 拼死也要挣脱皱纹成堆的 上气不接下气的哀叹 庇护着魑魅魍魉 鱼肉着百姓的血汗 夜啊,将亡的夜 恨透了年轻的曙色 搅动死水 妄图泼灭黎明的火焰 夜啊,已不成为夜 它生前的表情,被 星星之火了却了容颜 船 烟雨苍茫的湖面 放牧着一只大胆的乌篷船 船舱装满了反叛 也装满了开天辟地 共产党人的誓言 铁锤镰刀要握起一个世界 创造如画的江山 南湖啊南湖,你知道吗 有多少湖都比你大 为什么你掀起了滔天的波澜 为什么独有你 从梦的窗口接生出 一面旗帜闹翻了黑夜的天 啊,那只船起航在你的怀抱 她喊出的口号 在那支铜号里飞过 南昌井冈遵义延安 而今啊,而今 仍回响在耳边 西柏坡 河北一个小山村 流淌出一支歌 一支改朝换代的歌 品味那涓涓细雨

历史的脚步咚咚走过冬天 我不能不想起西柏坡 看去那是些矮小的土屋 却高过天上的楼阁 领袖们在这里导演了 战争与和平最高的智谋 铁军踏平了邪恶 历史证明了笑到最后者 西柏坡啊,西柏坡 你熨平了千年的古道 铲除了故国最后的沉疴 划开了共和国的胎膜 那一刻啊,那一刻 笑声泼湿了所有的角落 笑容栖息在日常的生活 如今,满大街的的士 一圈又一圈把辉煌雕刻 一片又一片林立高楼 公开着富饶和拥挤的传说 不过,我还是忘不了 当年那个河北小山村的土屋 那个扭转了乾坤的西柏坡

篇二:7月27日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经典

背记古诗的6 种方法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经典,背诵古诗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在此告诉大家背记古诗的6 种方法 1. 理解记忆法 一首古诗词,要理解这首诗词的内容,了解诗词的思想。这些内容都有一定的逻辑性,你将诗中的意思背记下来,到用的时候,再还原成诗词的语言,这样就比较好记了。

例如:“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希”这句诗,如果你不理解它的意思,是很难记住的。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中,只有伸长颈子远望寄意。

2. 情景想象法

所谓的情景想象法,就是发挥想象力,来想象下诗词中描述的景色或人物的原貌,这样帮助记忆。

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记这首诗的时候,你可以想象有一位衣着褴褛,但悠然自得的老人,在一排竹篱旁欣赏并采摘着菊花,他身后是轮廓清晰的南山。脑海想象出这样的一幅图画,那么这首诗在你脑海里就有不可磨灭的印象。

3. 韵脚记忆法

古诗都有严格的韵律,这是古诗对美学的一种回归。在背记古诗的过程中,可以重读韵脚。

例如:“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句诗的韵脚是韵母“an”,因此在记忆的时

7月诗句

候,可以记住韵脚的字,从这个字来扩散到这句诗,加深记忆。

4. 诵读记忆法

在电视中看见过古代的读书人读书时,摇头晃脑,将诵读内容音调拉得很长的样子,很多人都忍俊不禁,不过这的确有助于记忆。因此大家背记诗词的时候,可以适当放慢速度,尽情体味诗中的意向加深记忆。

5. 分析记忆法

分析可以加深记忆,平滑而独立的事物是很难在人的大脑里留下持久地印象的。如果适当的使记忆的东西和过去的记忆,价值观建立联系,那么就对记忆这件事物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大诗人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的一句。看完这首诗,不妨分析下。诗人为什么说四月的时候山外的花儿都开尽了,山上的桃花却刚刚盛开。因为山下和山上的气温不一样,因此桃花开的时节也不同。如果稍用地理知识分析,就知道,这是自然带分布中的垂直自然带,对这句诗的记忆肯定深刻。

6. 对仗记忆法

很多古诗,尤其是律诗是非常讲究对仗的,对仗是这些诗歌的一种规律。在记忆时,你可以两句对比着记,这样可以克服记忆单句的困难。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对仗比较工整。两个对一行,黄对白,青对翠等,这样可以对比着记忆,很容易记住。

篇三:诗经、七月

——《诗经·豳风·七月》赏析

[文学品味] 稼穑即为王道: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诗经·豳风·七月》赏析

爱情是一生的故事,可以随同生命,自由生长,也许在每个日子里都会长出新的枝叶。当然,在人生中还有许多事情是伴随着生命的年轮共同进退的。来听一首古老的歌谣: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箨。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茶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诗歌大意如下:

七月火星向西落,妇女们在九月的时候就开始缝制冬衣。因为十一二月时寒风彻骨,没有冬衣怎能抵御冬季的寒冷呢?而冬天一过,便要开始修理农具,准备二月的下地耕种,吃饭时,妻儿会把饭送到田边。田官看到农民这样的劳动场景非常高兴。

年轻的姑娘在春日黄鹂的婉转啼鸣声中,沿着小道采摘桑叶。暮春来临,姑娘们采摘白蒿,她们的心里一片忧伤,恐怕遇到国君之子,被那些公子强行带走。

随着桑枝被修剪,到了八月开始收取萑苇,取了斧子,砍伐旁出的桑枝。七月伯劳鸟鸣叫,八月开始把麻制成纱线,用来织布。姑娘们把布染成黑红色或黄色,而有一位姑娘染成的大红色分外鲜亮,这时要给公子做衣裳。

当四月的植物抽穗开花,五月知了声声时,人们就为八月的收获做着准备。待到十月树叶飘零,十一月就上山打猎,猎取的动物皮毛送给贵人取暖。到十二月,猎人们依然忙着操练,获取猎物,如果是猎到小猪就留给自己,如果是大猪就要献给王公们。

五月蚱蜢开始骚动,六月纺织娘振动着羽翅。蟋蟀在七月便随处可见,九月又来到屋门口,十月就钻到人们的床底。人们找到鼠穴堵上,又用烟熏的办法吧老鼠赶出去。堵塞了朝北的窗户,用泥涂抹门缝,以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这样就算是过年了,住进破旧的房屋内暂求安稳。

六月人们吃李子和葡萄,七月忙着煮葵花籽,八月开始打红枣,十月收获稻谷,酿酒以庆祝主人长寿。同时收获各种葫芦豆类,收拾秋麻子,采摘苦菜并砍柴,自己享用。

九月还要夯土打谷场,十月将谷物收入粮仓,还要给主人修缮房屋,夜晚要搓麻绳。在一年的最后时刻要忙祭祀的种种琐事,献上先前冷冻在冰窖里的韭菜和羊羔,分发美酒给宾客,与众人一起举杯为主人祝福,高呼万寿无疆。

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刘时代的周之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七月》反映了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描绘出一幅风俗画,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无所不包。由此可知稼穑之艰难,也是王业所自始。

[艺术视窗] 《诗经》与《楚辞》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春秋末期的文人从周室采风得来的三千多首歌谣中精选成“诗三百”的集子,孔子曾以它做音乐教材向弟子们传授。分三类:

1、风 包括15国民歌,范围大约在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湖北的北部和四川的东部,是《诗经》的精华所在。

2、雅 大多是贵族文人模仿民歌所作,有不少反映现实,同情人民,暴露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作品。

3、颂 是贵族和统治者在祭祀和大射等重大典礼上所用的歌曲,大多是歌功颂德的内容。《诗经》没有曲调保存下来,但从内容上看,有劳动歌曲、山歌、抒情歌曲等,从歌词结构上看,有分节歌,有主歌加副歌以及换头换尾的形式。

《楚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二部歌词集。西汉刘向辑,收录有屈原、宋玉、王褒、贾谊、严忌等人及刘向自己的作品《九叹》,共十六篇,后东汉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楚地的民间音乐结构很复杂,在歌曲结尾用到“乱“的很多,并出现带有“少歌”、“倡”和“乱”三部分组成的歌曲。屈原的诗歌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离骚》、《九章》、《九歌》和《天问》等都是很好的歌曲。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