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脱口秀 > 列表页

周立波脱口秀节目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11  分类: 脱口秀 手机版

篇一:浅析《壹周立波秀》_节目特色及发展空间

作为新起的娱乐脱口秀,《壹周立波秀》一开播就吸引了广大观众,赢得了不俗的高收视率。在娱乐脱口秀节目大潮中,其高收视缘由成了电视谈话节目制作人和研究者关注和探讨的话题。该档节目的高收视缘由和节目存在的问题即话题不够真实可靠、没有切中要害,话题转换生涩,与嘉宾访谈内容过于平淡等,最终指出了该节目的创新发展空间即在解决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坚持特色发展并承担起作为媒体人的责任,最后完善节目的机制化运作。《壹周立波秀》在节目播出中把娱乐与新闻时事融在一起,开创了“拿时事开涮”的先河,既满足了观众对时事的消费心理又满足了他们的信息需求。作为媒体人,该节目很好地做到了把信息告知观众,把观点诉之观众的责任,让观众感受到快乐的同时能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使观众对社会事件拥有知情权并能够参与到社会事件中,从而促使社会和谐发展,帮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幸福观

《壹周立波秀》这档娱乐脱口秀节目,自2010年春节播出以来备受关注,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该档节目的新闻信息和娱乐感很强,且连结在一起,人们在了解社会典型、重大的事件同时也能够获得娱乐放松身心。

在众多的脱口秀节目中,《壹周立波秀》首开了“拿时事开涮”的先河,类似一档“政治脱口秀”,是节目高收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关于电视谈话节目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产生发展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电视谈话节目也称电视脱口秀,是指持人与访谈对象就特定的话题在演播现场进行讨论,并可以接受场内外受众参与的一种节目类型。它是将人际间的口语传播引入屏幕,并将这种传播方式本身直接作为节目的内容和形式的节目形态。它最早诞生于美国,发展至今,是电视节目中的一个庞大分支,各个国家的全国性和地方性的频道都大量播放着谈话节目。1954年全国广播公司(NBC)推出第一档电视脱口秀节目《今夜》后,及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在西方国家,电视谈话节目占整个电视节目总量的60%~70%。

早期的电视谈话节目是从广播脱口秀节目演变发展而成的,是一种以新闻评论为主的表达舆论的节目,主要是针对社会热点进行讨论和评价,是40

年代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到后来,出现了娱乐类谈话节目,节目中不谈政治,只是轻松聊天,是商业电视蓬勃发展时代的特定产物。

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起步较晚,脱胎于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同时借鉴国外优秀电视谈话节目的样式。1992年上海东方卫视开播《东方直播室》标志着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诞生,此后,各地不同类型的电视谈话节目纷纷涌现,形成浪潮。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出现是社会转型时期发展的产物,相对于国外轻松、随意、不回避的谈话节目,它强调参与性和传播优秀文化、教育民众的功能,即在话题选择上强调教育性、指导性;在嘉宾选择上注重权威性和专业性;而在嘉宾和观众的现场反应上,则尽量回避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强调的是困惑的解决和心态的调适。因此,我国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谈话节目还需各方面的努力。

(一)《壹周立波秀》的节目本质

《壹周立波秀》是一档另类的电视谈话节目,它从内容尺度到形式拷贝都尽量在国内电视审查制度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还原美国深夜脱口秀节目的特色,它真正认识到了美国深夜谈话节目的特质并成功地进行了本土化的移植,是唯一一个充分做起了脱口秀主持人概念的娱乐脱口秀节目。

在节目中,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和其独具个性的舞台表演使得该节目的主体由传统的谈话交流转变为演说表演,也使得该脱口秀最大限度地娱乐化。此外,该节目样式的设置、谈话内容的趣味解读也明显表现出了娱乐性和喜剧性的特征。

(二)《壹周立波秀》高收视缘由

《壹周立波秀》是对传统电视谈话节目进行一次全方位改革的一个栏目,也是对我国谈话节目样式进行探索的一个栏目。该栏目独具特性的重要组成元素让它迅速蹿红,获取了惊人的高收视率。

首先是该栏目的谈话内容即话题的选择。传播学中有一个“休眠效应”现象,指传播者的可信度和权威度带来的效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流逝,高可信度信源的传播效果会出现衰减,而低可信度信源的传播

效果则会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个现象表明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信源可信性的影响趋于减弱,而传播内容的作用开始真正的发挥出来,即受众对传播者的印象会随着时间逐渐淡化,保留在记忆中的只有传播内容本身。

在变化迅速,压力日趋沉重,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了解一些重大、焦点的社会事件的缘由和其他人对这些事件的见解,越来越成为许多人观望社会环境、把握现实世界进而作出决策的重要参照。此外,一些典型的民间事件的趣味解说更是成为人们选择释放压力的首选之一,而《壹周立波秀》恰好满足了人们的在这些方面的信息需求。

《壹周立波秀》这档节目中所谈的时政热点话题都选自近一年来在社会上发生并引起人们热议的大事件,如、奥巴马访华、躲猫猫事件、人口普查与贪污腐败、高房价、富二代等,这些具新闻价值性的大事件的解说让人们对事件发生的缘由和事态的发展有了大致了解,也让人们知道了国内外正在发生的事情及其国家领导人在这些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这对为谋生活而终日忙碌的人们了解社会和适应社会提供了某种有效的参考,使人们在自己忙碌的世界中不与社会脱轨,并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在他们了解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使他们为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做出理性选择。

除了时政热点话题,周立波在节目中还会谈一些趣事,这些事件都是发生在当前社会中的典型事例,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因为小学生学习雷锋事件而导致上街打酱油的老太太反复被这些学生扶着穿过马路,时间之长,事情之无奈使人在发笑的同时深思原因。还有一些反映我国特有文化的事件,如汉语热,说老外学汉语有这样一道测试题目:

小王给他的局长送红包。

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

小王: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局长: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小王:小意思。

局长

周立波脱口秀节目

:你这人真有意思。

小王: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局长: 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王:是我不好意思。

请问:这些意思是什么意思?

这个事件反映了我国文化博大精深之外,还特别指出了我国存在一些腐败现象,侧面批评了某些官员不为民办事却为己谋利的不良的歪曲的作风。虽然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听说这些事情,但经过周立波的趣味解说,及其与其他观众的共鸣,能够达到一种“众乐乐”的境界,能有效缓解精神压力。

在对这些社会的重大、焦点事件进行解说的时候,虽然周立波是用讽刺、调侃的方式,但他的解说与主流媒体相一致,并没有格调低俗、没有内涵地对当事人嬉笑怒骂和竭尽地讽刺和挖苦,这也使得这档节目在主媒体潮流中让人耳目一新,得以关注的重要原因。周立波就是以这样一种出其不意的全新的角度来使受众获得了共鸣,在帮助人们解压的同时有效引导舆论。

其次是该栏目的主持人周立波。脱口秀是一档彰显主持人个性魅力的栏目。

周立波是表演者也是笑星,他会说做唱,拥有敏锐的对人和事物的洞察力,又有幽默的天赋,说出的话通俗不低俗,有腔调。

主持《壹周立波秀》之前,周立波是上个世纪80年代红遍上海滩的滑稽戏演员,被称为“上海活宝”,具有深厚的表演功底和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在历经上海滑稽界的大起大落和上海沉浮之后,他重返舞台,其沧桑的人生阅历使他看问题有独特的视角。经过幕后推手关栋天的包装炒作,及其主持《笑侃三十年》和《笑侃大上海》中获得的高度关注,周立波成了众多媒体的座上宾和热门话题人物。《壹周立波秀》播出后,很多对周立波久闻其名,未见其人的人们得到了满足,也因此造就了该档节目高收视长虹。

说到周立波,就不得不说海派清口。海派清口由周立波创立,从上海本地的单口滑稽、北京单口相声和香港“栋笃笑”等曲艺表演形式中汲取精华发展而成,是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演说,融评书、小品的特色,又增进脱口秀、独角戏即兴活口的特征,带有浓郁的海派特色,且融会了南北两种表演方式之长。它以上海方言为主、普通话为辅,在保留和传承滑稽说、学、做、唱风格的前提下,以一种清新智慧的表现形式,传播快乐的思维方式和幽默的人生态度。它主要以幽默盘点时事为主,其表演内容涉及社会的热点、焦点,具有时效性、新闻性和社会性。海派清口舞台表演道具简单,一个人,一个提示夹,一小块白毛巾和一杯水,演员凭借深厚的功底和人生阅历即兴表演,用丰富的知识结构和诙谐幽默的语言修养调动现场气氛,完成对主要内容的解读。作为海派文化的一种表演样式,它既有传统风格又融入创新意

识,它通过怀旧的言说方式勾起了大众的大上海情结,赢得了上海观众的认可;而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其表演者周立波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和捕捉当下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用一种娱乐的,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以轻松诙谐的表达和犀利睿智的语言迎合了大众的消费口味,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周立波和他的海派清口是节目保持蓬勃生机的重要保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周立波在节目中对新闻信息进行娱乐化解读,迎合了电视观众对时事的娱乐消费,满足了他们对更深层次新闻信息的需求。在节目播出中,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和其对人物及事件的滑稽模仿很容易吸引观众,其用特有方式对新闻事件和新闻现象进行的讥讽和调侃则让观众开怀发笑,既“解气”又“解闷”。比如,在词说郭美美事件时,他先抑后扬,对于她开时髦跑车、挎名牌包包等炫富行为,他呼吁现场观众给与她热烈的掌声,因为她终于出名了,言语间充满了讽刺意味。但他又从该事件中找反方面的教益,说郭美美也终于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些贡献。因为郭美美注明是中国红十字商会的总经理,在她炫富的同时,红十字会的捐款却迟迟没有到达灾区。这件事造成了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自这件事后,很多人不再向红十字会捐款,红十字会几乎没有筹款。而为了应对此次危机,红十字会选择了对筹款的公开透明化,即在网上公布了捐款人捐款的时间、数目及款项去向等详细信息。可是此措施公布后,一些细心的网友又发现有问题了。比如,有一些明星为四川地震捐款的时间竟然比地震发生时间要早,于是,周立波调侃到应该把我国的地震监测局解散了,然后再去询问明星地震发生的时间。在这次事件解说中,周立波不仅让观众了解到了该事件发生的缘由,还进一步延伸了该事件引发的其他事件,可谓具有深度,并且在解说过程中,他并不是一本正经地诉说,搞笑的表情,滑稽的动作无不让观众的心情得到了放松。

第二,周立波在节目中常运用后现代思维,在新闻背景有据可考的情况下,解构新闻的真实性,颠倒文化的原有定义和传统标准文化的各种创作原则,提倡娱乐性、游戏性的生存态度。

在立波梦话板块中,周立波常以新闻播报的方式对大众普遍关注或是不满的事件进行臆想性的虚构和调侃,实质是以一种较为隐晦的方式针砭时弊。例如在一期节目中,有这样一条梦话:今年是9.11十周年纪念,奥巴马表示防恐怖袭击仍是美国本土防御的重点。据称,他已经从中国找到了先

篇二:电视节目观摩报告

《壹周立波秀》观摩报告

《壹周立波秀》是2010年凤凰卫视和东方卫视在春节期间推出的节目,由上海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主持。每集播放45分钟,以美国著名脱口秀明星节目《深夜秀》为范本,由脱口秀表演及嘉宾现场访谈两部分组成,其中的脱口秀部分,是以周立波特有的方式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趣谈盘点。

《壹周立波秀》由其独特的表现方式笑侃时事,明星,揭露现实,在春节播放期间掀起了收视热潮和广泛的讨论。热点事实话题的另类点评,焦点人物的幽默调侃,名人访谈,从不同角度对人生的的感悟和事物的观点,深入民生,关注现代人的生活状况。这种创新性的节目,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节目总长是45分钟,开头有开场秀,然后开始脱口秀表演。脱口秀是对近期发生的一些热点以一种诙谐夸张的表现方式来点评,像时事评论或者诙谐新闻点评。其内容也是包罗万象。主持人周立波是海派清口的创始人,他以调侃讽刺的方式去点评热点时事,敢于说真话,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夸张的肢体动作,丰富的表情,加上现场的配音,让原本应该很严肃的话题变得让人忍笑不禁。这也是《壹周立波秀》会受到众人追捧的原因之

一。脱口秀结束后,以一首经典的老歌,词变曲不变,把所讲过的时事关键词都串在一起,然后唱出来。在春节期间的《壹周立波秀》还邀请了名人红人来做客讲谈他们的生活,其中包括了李宇春,韩寒,姚晨,姚明,王石。

一档节目火了之后,也就会伴随着批判的声音,主持人周立波是上海海派清口的创始人,节目的主战地也是在上海,节目中会穿插一些上海话,有地域鄙夷的倾向。有人评论说《壹周立波秀》是快餐文化,算不上是一种艺术形式,只能算是用表演的方式说时尚话题。而且,脱口秀中,主持人是拿着稿子的,算不上是完全的脱口秀,其中的很多段子也是摘自网络,抄袭,炒冷饭,不是原创,很多人评论说《壹周立波秀》就是在哗众取宠,没有实质的思想内容。但,无论是不是文化快餐,节目反映的实质问题和在社会上的效应是不可否认的。

对比《锵锵三人行》

《锵锵三人行》是凤凰卫视出品的谈话类节目,由主持人窦文涛与两岸三地传媒界之精英名嘴,一起针对每日热门新闻事件进行研究,并各抒己见,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以个性化的表达,关注时事资讯,传递民间话语,交流自由观点,呈现生活体验,不掩真实性情,分享聊天趣味。《锵锵三人行》也是一场面向观众的谈话,但道具和形式可能是最简单的:三把椅子、三个人,围着一张只能放三个杯子的圆桌讨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锵锵三人行》的脱口秀形式显然和《壹周立波秀》有很大的不同。《壹周立波秀》更具有娱乐节目的性质,而且是单人的脱口秀,其表达形式也比《锵锵三人行》多,如肢体动作,表情,唱歌跳舞类的。而《锵锵三人行》是3个人的脱口秀,一个人是主导,很多话题是即兴的,只能靠三张嘴去吸引观众,但从节目播出的反响来看,无疑是成功的。《锵锵三人行》面对的是广大的受众,不像《壹周立波秀》有较强的地域文化,也不存在地域文化歧视的纷争。《锵锵三人行》在谈论一些时事的深度上也比《壹周立波秀》强,分析的更加深入。

篇三:我最关注的电视节目

我最关注的电视节目————《壹周立波秀》

我已记不清楚是从何时开始接触《壹周立波秀》这个电视节目,但从那时起,我就深深被这节目吸引了。作为一个女生,我对军事、政治等社会问题并无多大的兴趣,平时更不会多加关注。但这并不妨碍我成为《壹周立波秀》的粉丝,甚至还觉得这个节目为我恶补了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让我没有被迅速推进的社会浪潮淘汰呢。

《壹周立波秀》应该属于脱口秀类节目。而脱口秀是从英语词组Talk Show(口才展示)中音意同译的精彩典范,“脱口秀”是形容主讲人的口才很好,说出的话非常有吸引力,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而且内容有一定深度,能给人以启示,博得众人的喝彩。而《壹周立波秀》开播后,一路收视长虹,是什么让这个节目如此红火呢?从这对脱口秀的定义,我们就可以来分析下《壹周立波秀》的成功之道。

一、周立波的个人魅力

其实我对周立波有好感但又不是像喜欢电影明星的那种感觉,觉得他挺有个性,有自己的思想,敢说敢为,但又有一点觉得他不靠谱。也许人就是这样,总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去围观那些与众不同的人,有点羡慕他们新进的思想和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个性,但是羡慕归羡慕,我们还是只站在自己默默小老百姓的安定生活中远远观望着······

但这想法并不阻碍我发掘周立波的精彩语录。他揶揄中国足球:“他们长期对自己进行严酷的噪音训练,长期战斗在卡拉OK、歌舞厅、酒吧及夜店。中国球员在这样的环境下面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他话说房价:“按揭,就是把你按在地上,一层一层地揭皮”;他调侃收购潮:“人生痛苦的事情在于刚买的沃尔沃变吉利了,人生幸福的事情在于刚买的吉利变沃尔沃了”······

我喜欢周立波,喜欢《壹周立波秀》的笑意朦胧。喜欢海派清口那稍稍带有点上海味的风趣,喜欢那种内容的现实直接,讽刺得地道,一针见血,让人无力回击;波波那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肢体动作好像是在讲一个笑话,却是那么贴近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社会不良风气不公现象,让观众不由得发出会心又无奈的微笑。

二、节目内容的热点性

《壹周立波秀》选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壹周立波秀》主要有这几个板块构成:“词说”、“立波梦话”、“话题秀”和结束的“经典歌曲改编秀”。

我最喜欢的是“词说”与“话题秀”板块。它与《新闻联播》式的与新闻时事紧密结合有着较大的不同,《壹周立波秀》毕竟是一个娱乐节目而不是一个新闻报道,它不可能以“时效性”新闻事件的深入述评来拉近与社会现场的距离,所以周立波巧妙地以“词说”和“话题”的方式对一段时间内的社会热点议题进行遴选,不求从对“事件”的解读中树立自己评说的威权,而是借助话题对事件的灵活粘合力进行纵横捭阖嬉笑怒骂,给社会转型期面临的种种矛盾的民众以情绪宣泄和精神抚慰。《壹周立波秀》的题秀“词说”环节通常有3到4个主题词,中间有一些热点事件的趣说,如躲猫猫、楼脆脆事件、“非遗”传承、裸婚时代、郭美美、动车事故、校车事故等。而且《壹周立波秀》善于抓住老百姓感兴趣的与公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直接利益息息相关的话题,不在时间上抢“近”,而是突出与观众心理的贴“近”,且在述评间又多以感同身受的百姓立场,戏谑而又态度鲜明地代民众立言,社会学家们所说的“社会焦虑”在嬉笑中某种程度得以缓释,这使得“话题秀”环节这一特点就更明显了。

而且周立波擅长把某个社会热点还原成或表现成富有喜剧色彩的具体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把一串看似不相关的故事、段子串在一起形成对话题的述评,这其中述评的推动往往不是论证的逻辑,而是利用密集的用讽刺、嘲笑、反讽达成情绪的积累与最终的释放。这其中对

于网络流行语言的巧妙运用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加上内容围绕在当前的尖锐问题,当然还有很多社会深层次问题,可以说抓住了大多数人心结,和大家一起说一起分析,更多的是开放式引导,让大家去思考去做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用设计好的一切去疏导给观众,是互动而不是引导,给了他人更多的空间也给了自己更多活力。

三、社会上对《壹周立波秀》的评价

正如09年刘谦在春晚带火了魔术节目一样, 《壹周立波秀》的突然火爆也让不少人充满了希望:周立波能否让国内的电视脱口秀节目进入一个新的春天。但有人抛鲜花就有人扔鸡蛋,也有很多媒体批评《壹周立波秀》淡漠了“电视观众”与“剧场观众”在文化背景与观看心态上的显著差异,对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应该承担的社会教育责任估计不足。以社会情绪宣导为主要手段的“笑骂”距离真正的“批判”无论在深度和力度上都还是有很大距离的。由此说《壹周立波秀》乃至海派清口在文化和思想上还是比较肤浅的。

但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同意上述批判《壹周立波秀》观点。我觉得我们不应该给这个节目那么大的压力和如此沉重的社会角色。毕竟它还是一个主要以收视率为目的的娱乐节目,而不是承担社会教育使命的新闻类节目。而对我们这些被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得喘不过气来又难以反抗的平民大众来说,也许需要的更多是像周立波那样用“幽默的力量”来排解心中的压抑。如果在繁忙工作、紧张学习之余看看《壹周立波秀》,能让我们发出会心舒心的微笑,嬉笑怒骂中能暂时卸下心中的包袱、生活的烦恼,我觉得这个节目的作用也就达到了。

总的来说,《壹周立波秀》是很成功的,最后也希望他不要被汹涌而来的名利冲昏头脑而变得浮躁,因为如果只是时装化的创新,那只是昙花一现的美丽,很难长存下去并成为具有长期社会影响力的魅力体。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