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元宵节 > 列表页

南宁元宵节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08  分类: 元宵节 手机版

篇一:南宁学院2014-2015学年度 校历

南宁学院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校历

注:12、13级学生9月9日、10日注册,9月11日上课;14级新生9月12日、13日注册。

南宁学院

2014年5月30日

南宁学院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校历

南宁学院

2014年5月30日

篇二:【广西习俗】

广西习俗

一.地方习俗

1.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民族:壮族

内容:三月三是壮族传统歌节,又叫“歌圩节”、“歌婆节”,分日歌圩和夜歌圩。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已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壮族歌节,正逐渐发展成“三月三”文化艺术节。

2.苗年 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卯日(兔日)、丑日(牛日)或亥日(猪日) 民族:苗族

内容:苗年是苗族传统节日。节日当天早晨放鞭炮,连放3炮,以示吉庆。节日期间,人们走亲访友,互致祝贺。有些地方伴随举行盛大的斗牛、赛马活动。其中芦笙踩堂活动最为精彩,届时,小伙子芦笙嘹亮,悦耳动听,姑娘们身着节日盛装,头戴龙凤银角、银簪、银梳,踏着笙歌节拍,翩翩起舞。通过踩堂,男女青年可以自由选择情侣。

时间:苗年的时间各地不一样,基本都是在秋收结束以后。

3.花炮节 民族:侗族

内容:这一天要放花炮,第一炮表示人丁兴旺,第二炮是恭喜发财,第三炮是五谷丰登。花炮活动结束后,男女青年聚在一起奏芦笙、跳舞。入夜,点燃篝火,有唱侗戏的,有自由对歌的,一片欢声笑语。花炮节的日期在各个地方都不一样,从正月到十月都有,三江侗族自治县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林溪是十月二十六,

4.禁风节 农历正月二十日

内容:桂林市临桂县庙坪圩传统节日。传说远古时,风神发怒,村寨受灾。有神仙指点众人,正月二十日禁声禁风,祭祀风神,果然灵验,这一天便成了禁风节。节前,人们用稻草扎些十字架,压在田头屋角,挂上屋檐。节日期间,禁止一切声音,连晾衣服也只能铺在草地上,为了避免人来人往弄出声响,全寨人都离家到庙坪圩去过节。节日活动多姿多彩,敲锣打鼓,舞狮唱戏,夜幕降临时,对唱山歌。这个原是禁声禁风的日子,变成庙坪圩一次欢乐的盛会。

5.七月半河灯歌节 农历七月半河灯歌节(七月十三日—十五日)

地点:资源县城

内容:农历七月半河灯歌节,历史悠久,是当地民间一年一度民族风俗传统节日。每到七月半,以唱歌放灯寄托缅怀先人,消灾避祸的情思。人们自发携灯,沿河漂放,夜幕下灯光辉煌,形成“万盏河灯漂资江”壮景。节庆期间,地方特产、民间小吃琳琅满目,经贸洽谈,形势多样,有顶竹竿、舞狮、舞龙、大象拔河、斗鸡、斗羊、羊鸟等古朴的民间体育、娱乐活动。“七月半”莅临资源县城可饱览桂北山区的乡土民情。

6.龙胜红衣节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或四月初八

地点:龙胜县泗水乡

民族:红瑶

内容:最初的一年一度的红衣节是泗水乡红瑶同胞的会期,举行于寨纳(泗水乡),或举行于龙脊山下。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红衣节已成为龙胜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一个窗口,并发展成为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红衣节是龙胜红瑶同胞所特有的民族节庆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元朝期

间,红瑶同胞在每年农历3月15这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肩担自己生产的土特产品,成群结对来到泪水街举行节日盛会。节日当天,未婚青年则在这一天借机唱山歌、吹木叶,以优雅动听的情歌来相约幽会意中人。还会有,跳长鼓舞,体育比赛,比长发,评寨花等传统节目和顶竹杠、拉山拔河,打旗公等民间体育活动。

7.牛魂节 农历四月初八

民族:壮族

内容:又称脱轭节,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传说这天是牛王诞辰。要给牛脱轭,刷洗身子,放牧到水草丰美的地方。牛栏要打扫干净,铺上干爽稻草。不准役使,更不准鞭打,还要给牛唱山歌,喂乌米饭。过节这天,要杀猪祭祀,村民们在庙里聚餐。牛魂节表现了壮族人民对耕牛的爱护和对农业丰收的期望。

8. 恭城桃花节:每年三月

举办地:恭城县

活动介绍:每当三月,在桃花盛开的地方恭城县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桃花节”。桃花节期间,村民们载歌载舞,以舞会友,以花传情,“赏恭城桃花,住生态家园,吃绿色食品,做快活神仙”,是游客踏青观花,领略春的浓烈气息的绝佳去处。

恭城桃花节历经四届。主会场一般设在大岭山桃园。这时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齐聚恭城,赏西岭桃花、品桃花美酒、唱桃花歌曲、跳瑶族傩舞、尝瑶乡美食。(如去参观盛况,交通参考大岭山桃园之交通)

9. 桂林山水旅游节:每年十----十二月

举办地:桂林市

活动介绍:桂林市人民政府为提高桂林旅游知名度、增强桂林旅游、吸引游客、为了在每年旅游淡季(十---十二月)举办年度性国际旅游节活动。1992年开始举办山水旅游节,旅游节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生活,也加深了桂林旅游的文化内涵,促进了桂林旅游的发展。

节庆期间,举行展示桂林风采的文艺晚会;开展山水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各种旅游新线路的推介和考察以及各种文化、艺术、娱乐等活动;举办各类展销会、博览会、洽谈会和交易会等。

二.文化习俗

1.桂林喝酒习俗

自古桂林有好酒,三花酒名扬天下。早先在桂林老百姓喝酒要尽兴,就一定要猜拳、喊码。平民百姓的猜拳、喊码与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的行酒令不同。虽然行酒令也是因酒而起,酒以令行、佐酒助兴的游戏活动,但过于文雅,诗情画意,老百姓不感兴趣。桂林老百姓在酒席上助兴的,最为流行的就是土生土长的桂林码,性格豪爽的人,不管你是大老板还是打工仔,也不管你是当官的,还是当兵的,也不管你是有文化的,还是没读过书的,都喜欢这份热闹。大家舞拳弄指,高声呼喊,兴奋不已,就是隔着三五家都听得到。热衷此道的人都说划拳、喊码比喝酒还要过瘾。

桂林码虽然简单易行,但也很有讲究,坐姿、站式、眼神、挥臂、运腕、指法都有严格要求。俗话讲坐有坐姿,站有站像,不能乱来。划拳双方喊码时,一边喊自己要赢的数,一边应声立即伸手指,双方所伸的手指加在一起,与数字相符者则为赢家。自己出空拳,猜定对方也是空拳的就喊“拳对”,输家罚饮酒。罚酒多少由双方事先约定,可每次罚一杯,也可半杯或者双杯,以双方酒量大小而定。猜拳喊码当中,反应要灵敏,要懂得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同时也要有压倒对方的气势,还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社会经验,喊出的码来令辞切题、有趣。听人喊码不仅是来看热闹,也是一种享受。

令辞有一般常规:如“一叩首、哥俩好、三结义、四进士、五魁手、六六顺、七个巧、八匹马、九连灯、十会到”,“一品高中、双龙戏珠、三元及第、四季发财、五子登科、六六大顺、七七天合、八仙过海、九长万代、满堂生辉”等,也有用桂林地方俗语、桂剧戏名、民间传说、街巷地名等作为令辞的。如以地名为令辞猜拳喊码的有“驿门前、二我轩、三里店、四会路、五里圩、六合路、七里店、八角井、九娘庙、十字街”等,那些喝了一些酒,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下,头脑还清醒,思维还敏捷的人,会受到大家的称颂。在日常生活和喜事佳节中,饮酒猜拳喊码虽然俗气一点,但却使酒宴上充满热闹和欢乐的气氛,给人带来一种市井文化的享受。

2.桂林人结婚习俗

农村青年结婚都要大办特办,你办得好,我要比你还办得好,有攀比现象,不攀比不行,如果婚宴办得差,村民说你小气,对不起村民,在村里抬不起头来。现在办一次婚宴,少则一两万,多则三五万。

农村青年结婚办婚宴,至少要杀两、三头大肥猪,大家门的全体成员要吃三天,全村的村民要来祝贺,要打一个几十块钱的封包,一家一户来一人参加婚宴,吃一天。村民大都能吃,一餐吃一两斤猪肉的不算什么,几乎个个都能,吃两三斤的才叫厉害。一桌男女老少搭配8人,十几斤肉,全部吃完,还要喝酒、抽烟。本次婚宴,杀了两头大肥猪,每头猪三百多斤,两头加起来有七百来斤,可还不够,又到县城、桂林买了几千块钱的肉。自己烧了六锅米酒,还买了一车啤酒、十几瓶高档桂林三花酒和其他品牌酒,几千块钱的香烟

婚礼这天最尊贵的客人是舅舅。做舅舅的可不容易,要置办许多的东西,外孙身上的东西起码要买两样以上,还要送镜子。以前参加一般亲戚的婚礼也是要送镜子的,现在不送了,只打封包,但舅舅则必须送镜子,这镜子要挂在堂屋最显眼的地方,舅舅还要送糕点,祝外孙高升了一步。舅舅是最尊贵的客人,要坐上席。这天,所有的亲戚都要回来祝贺。如果是嫁女,要送上一件上衣或一条裤子的布匹(现在也不送了,也只是打一个封包),如果是取媳妇,则要送上一些礼品(现在什么都不送了,也只打封包)。接亲。男方参加接亲的人数为单数,一般为9人,或7人。同时还要带上一只大公鸡,女方家不能把大公鸡留下,而是要赔上一只母鸡,最好是没有生过蛋的母鸡,公鸡要带回一只母鸡。其意是什么,大家自然明白。

3.桂林春节习俗

狮子拜年是桂林人喜爱的传统项目,因此每到春节前夕,狮子队都将狮子装扮一新,苦练狮子舞的传统套路。春节一到,狮子抖擞精神舞上街头,到预先约好

的人家或商店拜年。狮子走一路舞一路,蹦、闯、凛、吼、踏、蹿等表演得生气勃勃。耍狮的大头和尚、大头娃娃一步三扭,逗狮的猴子猴劲十足,狮于队的锣鼓声,给桂林增添了喜气,带来融融春意。

桂林的狮子拜年还有猴子采春、采高青、吃地青等多种形式。有些狮子队的狮子,能够舞上6米多高的高台,13条板凳叠起的高山,并能在上面运动自如,逗趣逗乐!舞罢,狮子还从从容容地缘凳而下,神态依然那么自然。当然,吃地青的狮子与采高青的狮子相比,其技巧略低一筹。主人把封包和青菜放在板凳上,前面还放上一盆水,狮子在“吃青”前要喝水,“吃青”后也要漱口,这些极富动物情趣而又拟人的动作,令人忍俊不止。

昔日桂林的元宵节,从正月十三起就有龙灯出游。龙灯走街过巷,连游三个晚上,所到之处,家家燃放鞭炮,焚香点烛,祈求龙灯带来吉祥如意。龙灯出游时还有各种笙萧鼓乐,高跷、牌灯、锣鼓棚等一起涌上街头,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龙灯游行队伍,景况十分壮观。节日的夜晚,万家灯火彻夜长明,它和飞舞的龙灯一道把桂林城点缀成一座不夜城。

现在,桂林的元宵夜仍保留着燃灯的习俗。每逢元宵之夜,登高远望万家灯火,令人心旷神恰。闪烁的灯光汇成一条灯的河,犹如天上银河落几间。那灯光或宁静、或流动,闪跃在高大的建筑物上,开放在绿叶丛中,使桂林的夜空灿烂辉煌。此时家家的厅堂、房间,所有的灯都闪闪发亮,阖家坐在灯下吃着桂花糖心元宵、花生芝麻元宵??那甜丝丝、香喷喷的传统食品,使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除夕的火、十五的灯”,这是桂林民间流传的一句谚语。除夕的火盆红红火火,而这十五的灯呢,想必也与“火”紧密相关,同样是对新年寄予一种希望吧。

4.南宁春节习俗

每当春节来临之际,南宁市民便会准备许多过年食品,其中,年糕、粽子、粉利是南宁人过春节必备的传统食品,民间俗称春节食品“三件头”。据祖父辈相传,在民间,年糕、粽子、粉利这“三件头

南宁元宵节

”食品寓有好兆头。年糕与粽子寓意“年年高(糕)中(粽)”;而粉利则与春节期间摆设在门户两边的盆桔组合成“岁岁吉(桔)利”之意。而盆桔摆设在大门两边又寓含新年“开门大吉(桔)”的好彩头。

不少人为了喜庆,在年糕蒸熟后,还用雕刻有十二生肖动物的木印章醮上食用颜料盖印在糕面上,呈现出栩栩如生的鸡、猪、牛、羊等十二生肖的形象,以此渲染年节气氛,诱人食欲。而南宁人春节食用的粽子往往比平常食用的要大些,一般重250克,被称为“大粽”,也有的重达几公斤甚至十几公斤,称“枕头粽”。还有的大如猪仔,俗称“猪仔粽”。 食用时切成片,配以各种肉类制成“炒粉利”“粉利汤”,或下火锅“烫粉利”,粉韧爽口,味道鲜美,是过年时家人聚餐的美味食品。过去,南宁人春节拜年有“初一仔、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舅娘”的习俗,即初一小辈给长辈拜年,初二新女婿给岳父母拜年,初三后则是出嫁女携儿偕夫回娘家拜年。拜年时,除了要拎只大阉鸡,还必须送上年糕、粽子、粉利“三件头”,意图将好兆头馈赠亲友。在一些壮乡,还有“定亲粽”的风俗。

篇三:IQ大挑战--南宁高中九十四年元宵节灯谜擂台大赛游戏挑战书

IQ大挑戰--南寧高中九十四年元宵節燈謎擂台大賽遊戲挑戰書

班級: 座號:挑戰者姓名:答對題數:

第 1 頁 (加油!背面還有謎題喲!)

IQ大挑戰--南寧高中九十四年元宵節燈謎擂台大賽遊戲挑戰書

第 2 頁 (真是太棒了!終於猜完了!)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