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检查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文档 > 自我检查 > 列表页

316例急死的法医学分析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20-02-20  分类: 自我检查 手机版
【摘 要】 对重庆地区316例急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多于女性,中青年及小于lO岁的婴幼儿居多,第Z@-度
增多.呼吸系统疾病居首位,其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场所是医院占多数。
【关键词】急死;
法医尸检;
法医学
【中图分类号】D919.1;
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297(2005)01—0045—03
A analysis of 316 autopsy cases on sudden unexpected natural death. LI Jian-bo,TA NG Ren—kuan,LI Yong-guo,et .De—
Partment ofForensic Medicine,Chongqing University ofMedicine Sciense,Chongqing 400016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 of sudden unexpected death(SD)in Chongqing.It i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male on SD was more than that of female.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redominance of manhood group, and secondly newborn and
infant group.It was the most in the third season.SD mostly resulted from respiratory disease(30.38%)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20.57%)and occu~ed in hospita1.
【Key words】sudden unexpected death medicolegal autopsy forensic medicine
急死(Sudden unexpected death)是指貌似健康的
人因潜在疾病而发生的急速(24小时内)意外死亡。
属于非暴力性死亡.但其死亡常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急速或无目击者,常被怀疑为自杀、他杀或医疗事故,
故需进行法医学尸检,以明确死因。现将我室收集的
316例急死案例分析如下。
资料分析

、资料来源
收集本教研室从1986年1月至2003年1月共
316例急死的尸检报告资料。
案例选择:病情看似轻微,未经治疗或虽经治疗,
但病情经过异常,24小时内死亡;
睡眠中死亡;
死亡
时无现场目击者。每例均有完整的案情介绍、系统尸
体解剖、病理检查、毒化分析。
二、性别
男性187例,女性99例,男女之比为1.45:1。
三、年龄
年龄分布从刚出生的新生儿至92岁的老人,
年龄构成见表1。
四、各季节死亡例数(见表2)
五、各系统疾病死亡例数分布
见表3。
六、死亡场所(见表4)
表1 各年龄组死亡例数
Tabl Cases of death in diferent age teams
表2 各季节死亡例数
Tab2 Case$ofdeathin difere nt seasons
表4 死亡场所例数分布
Tab4 Cases ofdea th in diferent place
· 46·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12卷(第1期)
表3 各系统疾病死亡例数
Tab3 Cases of death in diferent systemic diseases
讨 论
男性与女性之比为1.45,显示明显性别差异,与
其他报道基本一致。[rl从年龄分布来看,19~64岁死亡
例数最多,尤以19~44岁为甚,这可能与中青年社会
活动和社会交往多、丁作负担重、不良嗜好多(饮酒、
暴饮暴食、吸毒等)有关,且易患多种急性疾病.容易
发生急死或诊疗措施不当致其死亡,其死亡原因容易
引起人们的怀疑 故尸检率相应较高。另一急死高峰
年龄段是小于1O岁的新生儿和婴幼儿,新生儿急死
多系母体疾病或胎盘病变所致,婴幼儿对外界抵抗力
低,容易并发问质性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多数年轻夫妇缺乏医学知识,不了解婴儿病情变化快
等特点,把婴儿生理、病理变化等同于成人,延误治
疗、抢救最佳时机
根据统计资料,第 季度死亡人数97例(占
30.70%),第四季度死亡例数63(占19.94%),显示明
显的季节差异,与国内其他资料报道不尽一致.1 2l这可
能与重庆夏季气候炎热 容易诱发多种疾病或使原有
疾病恶化致死。
根据原始资料.死者多数患有多种疾病.或患有
某种基础疾病后并发其他严重急性疾病而导致死亡,
或某种疾病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存死 分
类时按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归类。
表3显示呼吸系统疾病共96例,占30.38%.居
各系统疾病之首,呼吸系统疾病又以问质性肺炎、支
气管肺炎最为多见、问质性肺炎多见于婴幼儿及儿
童.15例(占15/316),青壮年的问质性肺炎则多为脱
屑性肺炎,14例(占14/316),支气管肺炎则多见于青
壮年.32例(32/3 16),COPD多发生于中老年人,9例
(9/316).且几乎均有吸烟及从事粉尘T作史,而临床
诊断又多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这应引
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临床医生加强病理知识学习,有助
于提高诊断、治疗水平。呼吸系统疾病为首位死凶可能
与重庆地区空气污染较重、空气湿度大及日照相对较
少等地理气候条件有关。另一个值得重视的病是肺结
核.有逐年增多、死灰复燃的趋势:
国内其他资料报道,急死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占首
位.[31作者的资料与其有明显差异。因心血管系统疾
病多为慢性病,病程长,死者亲属对疾病的严重性多
有认识,患者死亡后不易引起纠纷,故尸检率相对较
低有关。循环系统疾病以心肌炎占首位,2l例(21/
316),其次是心肌病和冠心病,各17例(17/316)一 肌
炎及心肌病和冠心病分别占循环系统疾病第一位和第
二、三位,心肌炎及心肌病患者既往多无明显症状、体
征,往往在轻微诱因作用下或睡眠中死亡。冠心病多发
于中老年患者,14例(14/316),且大多因情绪激动(如
玩扑克或下棋等);
其中诱发主动脉破裂6例,诱发心
肌梗死8例,因多断肌桥形成而致缺血、缺氧1例,有
2例在冠心病基础上并发心肌炎致死。莫景贵等 报道
循环系统疾病所致急死占43.52%.冠状动脉不同程度
硬化约占50%,且女性极为少见,而心肌病及心肌炎相
对少见,这与本统计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消化系统致死疾病中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占
首位死因,22例(22/316),其次是肝硬化6例(6/
316),胃、十二指肠穿孔4例(4/316),肝癌4例(4/
316),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死者生前多有暴饮暴食
等诱因。胃、十二指肠穿孑L多有溃疡病史,且有辛辣食
物史,病理所见多为腹膜炎,肝硬化者多为粗糙食物
致食道静脉下血管破裂、失血性休克致死,阑尾炎多
是因穿孔致腹膜炎死亡。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先天性脑血管畸形l1例
(11/316)、化脓性脑膜炎6例(6/316)、高血压性脑出血
4例(4/316)等常见,上述疾病易产生占位效应 引起脑
水肿、小脑扁桃体疝,导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统计发现,育龄期妇女以羊水栓塞和宫外孕最为
多见,各7例(7/316),子宫破裂各3例(3/316),且均
无明显诱因。
此外,过敏性休克15例,占4.90%,包括青霉素、
普鲁卡因、破伤风抗毒素、林霉素、洁霉素、病毒唑等
药物,此类案例多发生于非法行医、基层医院或个体
诊所。部分行医者不按诊疗常规操作.未作皮试,或将
皮试液误注射于皮下致阳性反应未被发现,发生过敏
反应后又无相应抢救设备、药品,延误了最佳抢救时
机.这提示医疗卫生部门应加强其管理,增强对基层医
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非法行医者未取得行医资格。
缺乏基本医学知识,不具备基本医疗条件,非法对患
者进行医疗行为而导致患者死亡的,理应受到法律的
严惩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12卷(第1期)
从死亡场所来看,死于医院249例,占78.90%,多
数案例为住院病人或出现意外后急送医院抢救无效
死亡,这类案例极易构成医疗纠纷,虽经法医学鉴定
后,多数不属医疗事故,而是目前医疗技术水平不能解
决的技术难题或医护人员态度欠佳所造成的。但此类
案例易干扰医院正常秩序,损害医院形象,影响社会安
定团结,这就要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更多财力、物力,
改善医疗设备,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及服务水平,尽
量避免此类事件发生。死于家中共46例,其中睡眠中
死亡18人,主要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原发性扩
张型心肌病等,死前多无明显症状,容易怀疑为他杀。
在监狱中死亡9人,且均为青壮年,这与监狱生活条件
差或死者生前吸毒等原因引起抵抗力下降,在原有疾
病基础上易发生呼吸系统感染死亡。其他死亡场所如
· 47 ·
野外、工厂、游泳池及学校等均相对少见。
尸体解剖数量有逐年增多趋势,这反映社会的进
步,人们的法制观念、意识逐渐增强,移风易俗逐渐深
入人心,多数死者家属要求查清事实,依法处理,这就
需要进行系统解剖,法医病理学检查,以明确死因
参考文献
[1】林少影,谢富生.102例急死尸检死因分析【JJ.海南医学,1994.5(2):
77~78
[2】黄朝旭.3130例法医尸柃资料分析【JJ.法医学杂志,1998,14(1):22~
24
[3】 李山,蒋一强,潘红波,等.中青年急死1268例尸检分析【J J_广西医
学.2000,22(3):458~460
[4】莫景贵,肖冬珍,万友华,等.不明原因猝死108例死因分析【JJ.临床
与试验病理学杂志,1994.10(3):218-220
(收稿:2OO4一O3—29;
修回:2004—08—23)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