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商
当前位置:首页 > 合同范文 > 房地产商 > 列表页

印度房地产商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8  分类: 房地产商 手机版

篇一:20080804_麦肯锡专访印度最大开发商

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社会背景条件下的民众,总是会对政府的政策指指点点,提出自己的诸多议论。正如此文,在麦肯锡的高层专谈印度最大的开发商辛格时,辛格花了很长的时间、很长的篇幅在描述,印度政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识、执行推动方面,是怎样的落后和跟不上印度经济、城市的发展,是怎样制约房地产的开发,它还在当中多次提到了中国,对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表示出了高度的赞扬。但身处中国的我们,以郎咸平为首的学者们等,却总是在指责政府的政绩工程,指责政府的GDP经济发展模式(其中的重要部分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投资拉动GDP的增长),指责政府对于民生的漠视。 一国的政府、一国的政策,总是看起来就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身处其中环境的,总是会指责其中的弊端,而总是在称赞别国的长处,现实就是这么回事。当我们在多方的对比中,或许可以更为全面地看待政策导向、经济发展模式等等的相对特点及其正、负的影响,及其与国家、国情的相对适用性。

专访印度最大开发商

2007年11月

作为印度最大的开发商,DLF公司在这个国家持续的经济发展中有着很清楚的利害关系。如今,它已经建成了超过2,500万平方英尺的住宅、办公楼和零售商铺,还有超过4,500万平方英尺的建筑正在施工。但是,DLF的董事局副主席拉吉夫?辛格担心,印度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还不够快,难以使广大工人、购物者和居民们有效地从经济发展中受益。 DLF的命运总是与印度的成功联系在一起: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辛格的父亲在德里郊外一条尘土飞扬的路上碰巧遇见了后来的总理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并就城市发展问题进行了一番交谈之后,DLF公司再借东风。辛格坚信,国家的持续经济发展将对他的项目保持很高的需求。这种认知在今年6月DLF公司的股票首次公开上市时得到了证实——DLF股票募集的资金达到24亿美元,成为印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股票首次公募(IPO)。

辛格是DLF公司获得成功的主要推动者。在最近麦肯锡孟买分公司前资深董事Ranjit Pandit对他的专访中,辛格谈到了印度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以及他对DLF公司的抱负与期望。

《麦肯锡季刊》(以下简称《季刊》): 最近印度经济增长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拉吉夫?辛格:真正需要理解的是,这种增长是在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以及其他因素限制下实现的。增长的种子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即已播下。但我认为,为了找到克服由各种条条框框和压抑约束形成的惯性的方式,我们大家确实花了很长时间。如果基础设施得不到相应的改善,我们是否能够保持这种增长速度就值得怀疑。考虑到商业领域中的机遇和人民的参与热情,可以保持7%~8%的增长率,但9%以上的增长就是一种令人惊喜的意外了。 当一个人去中国,他就会对印度与中国在基础设施硬件上的差距感到震惊。老实说,如果我们有中国那样的基础设施,以我们表现出来的那种努力和独创性,我们将有可能达到两位数的增长。世界上很少有总人口如此多的国家在我们这种基础设施条件下能够获得成功。如果能解决基础设施硬件问题,增长将会加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有一个临界点,在达到该点之前,你的成就可以延续下去;但达到该点之后,增长将会减缓。

拉吉夫?辛格

个人情况

1959年5月8日生于新德里

已婚,有两个孩子

教育背景

1980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机械工程学位

工作经历

DLF公司

?

? 董事局副主席(1993年-至今) 董事(1984年-1992年)

《季刊》:为什么印度在解决其基础设施问题上如此迟缓?

拉吉夫?辛格:首先,我们在开始时拥有相当不错的基础设施。而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时实际上拆毁了它的基础设施,并有一个赶超的时期。或许正是因为他们是从一无所有开始,因此他们能够做得更好。由于我们开始时已经有了某些系统,因此我们的基础设施保持在一种落后状态。我们曾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我们缺乏足够的道路,因为我们过去不允许制造或购买足够的汽车。但如今允许人们购买汽车和乘飞机旅行,基础设施的制约作用就开始显现出来。以前这种需求受到控制,因此供给似乎并不是一个问题。现在需求已被释放出来,供应短缺在经济的每一个部分都变得显而易见。

另一个原因是,我并不认为有任何人曾经自觉地思考过应该做这件事还是不做这件事。过去并不认为基础设施问题有多重要,因为在15或16年以前,你在白天的这个时间在德里周围开车时,完全可以打瞌睡而不会撞到任何人。这个问题变得一天比一天严重。基础设施的增长率与汽车的增长率及产量、乘飞机旅行的增长率相比完全不匹配。事情就是如此简单。 《季刊》:目前政府正在做出足够的努力吗?

拉吉夫?辛格:我不愿意用“政府”这个词。有时政府可能会宣布一项举措,然后该举措会被法院搁置,或者被否决。我不想将政府或法院分离开来,更准确地说,它只是一个不允许某

些事情发生的体系。这个完整体系过去没有、现在仍然没有调整到能够迅速提供基础设施。这个社会存在太多的政治自由、太多的合法权利、太多的新闻媒体。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我最近在上海时,有一天曾经过公路边的一排棚屋;第二天,这些棚屋都被拆除了;第三天,就有一群人在地上铺了草皮并种上了树;到了第四天,他们就开辟出了一个公园。

在印度,他们首先要对每件事情都进行辩论。辩论并不一定是件坏事,但在这里,对每件事情的辩论都变得没完没了。时间都花在辩论上了,并且为了达成至少能被接受的解决方案,最终的创意变得平淡无奇。接着,不幸的是,某些人受到了影响,这些人会游说议员改变计划或延缓其执行。如果计划被改变,其他一些人又受到了影响,游说活动又再次开始。最后,事情闹到法院,法院很快就会发布禁令中止这项工作。

在所有这些流程中,新闻媒体也会卷进来。政府官员或其他提出创意的人会在舆论上受到批评,包括指控他可能并不完全正直诚实。他会感到困惑不解,为何自己要承受如此烦扰,于是决定不再介入。一般的解决方式是让法院来裁定,并且我们会尊重法院的裁决。到此时,这一流程才会结束,可以开始执行项目了,不过你已经丧失了大约两年或三年的时间。 现在又会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经过几年时间后,项目的成本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需要回头找政府重新审批,整个流程又要再多花一年或两年时间。这样你就会丧失五年时间。我们规划的远景是今后的3~5年,而不是未来20年或30年,当我们的基础设施项目终于开始建设的时候,它已经过时了;到它竣工完成的时候,它将成为一种灾难。

《季刊》: 如何才能建立这种体系?

拉吉夫?辛格:那是非常困难的,你必须要有耐心。我们大家都必须找到在缺少足够基础设施的条件下开展工作和实现目标的方法。当基础设施建成以后,事情将会有极大的改观。除此以外,我们并不奢望拥有高质量的基础设施。

但是,也有一些抱有很高期望的人(例如对于德里地铁),我们已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方案。我们表示将帮助承担费用,修建一条通向电脑城(Cyber City)和印度商城(Mall of India)的地铁(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文 网:印度房地产商)支线。这笔花费将非常昂贵,但如果没有这条支线,大约30万人将无法方便顺畅地上下班,那将是一种灾难。我们最近提交了这一方案,地铁公司对这一提案审理进展很快。 《季刊》: 需要建设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什么?

拉吉夫?辛格:每个人都会从不同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从印度人民需要什么的观点来考虑,那是一个问题。使每个人都能获得清洁饮用水是基础设施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它在削弱我们的增长吗?没有。如果我们是在讨论为了继续实现经济增长需要改善哪些基础设施,那就是另一个不同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港口、机场、道路等等)以及充足的电力供应,经济增长就将受到严重的制约。如果在今后2~3年内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出现严重的短缺。

《季刊》:在基础设施建设中DLF公司将扮演什么角色?

拉吉夫?辛格:我们从完善的基础设施中受益,因为如果有了完善的基础设施,我们的定位就是建设质量更好、密度更高的开发项目。反之,当基础设施不充足和不可用时,我们是最大的受害者。我们在这里的角色就是与政府共同努力,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实际上是独立运作和自行开发。

我们还认识到,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迄今为止,我们从事基础设施建设是为了支持我们的房地产开发;但今后我们这样做则可能是为房地产创造机遇。我们正在将基础设施建设看作是为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增加吸引力的一种方式。例如,我们已经与Fraport公司联手合作,在全国实施一系列机场建设工程。我们准备对所有的政府询价作出回应,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在不久的将来努力创造4~5个机场建设机会。这些机场也许不是大型国际机场,但今后也可能会逐渐扩大。

《季刊》:现在谈谈你们的核心业务(居民住宅、办公楼和零售商铺),印度现在已经能够满足市场对这些面积的需求了吗?

拉吉夫?辛格:对于你所提到的这些细分市场(居民住宅、办公楼和零售商铺),目前还存在严重的短缺现象。我们正通过混用建筑物的方式来应付这种短缺,如有些人可能会在学校的教学楼里开设办公室,或在居民住宅楼里开办小商店。但现在的市场正变得越来越有条理,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对建筑面积的需求正在爆炸式增长。我预计,这三个细分市场每年的增长可能将会达到25%或更高,并且该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以努力满足这种需求。该行业受到监管问题的制约,但尽管如此,供给仍然在快速增长。我认为,如果在10年以内需求与供给能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我们的努力就见成效了。

《季刊》:土地政策是如何影响你们的业务的?

拉吉夫?辛格:T过去的土地使用法规总的说来是武断的,相当不切合实际。在印度,我们都在抱怨地价太高,而且我们还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土地。法规不允许开发密集建筑群或高层楼宇,理由是这些建筑会加剧拥挤程度,并且基础设施也不能承受。政府觉得,建筑群最好是铺开几十公里。而我认为,应该允许建筑群有较高的密度并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但是,我还看不到法规有改变的迹象。

土地限制法规也有问题。在农村地区,印度独立后,他们希望土地掌握在农民手中,并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当你实施大规模的土地成片开发时,你不得不使用许多个体农民的土地,而且必须获得政府的专门批准。虽然会有一些争议,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在城市地区,土地限制法规是最近才实施的,并且留出了大片的冻结土地(必须经过法院批准才能开发)。孟买的城市灾难可以部分归咎于土地冻结,这些土地不允许被用于任何类型的生产性用途。 这些都是难题,但你在房地产行业看不到在电信行业或航空运输业能看到的各种政府举措。房地产是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它在政府决策时被归入重要性非常低的部门。 《季刊》:在印度,经济特区(SEZ)(与中国的经济特区类似)也是一个争议不断的话题。 “你在房地产行业看不到在电信行业或航空运输业能看到的各种政府举措”

拉吉夫?辛格:有关经济特区的整个争议被夸大了,并且令人困惑,因为其中的两个问题被混淆成了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经济特区政策好还是不好,是否应该允许其实施?我的回答是:这是一个好政策,应该允许其实施。另一个问题是有关创建经济特区需要征用土地的问题:政府应该强制收购个人的土地吗?补偿价格完全不切合实际吗?采用如此荒唐可笑的一种补偿机制,以至于一个人不得不将一生花在法庭上去努力伸张自己的权利——我不是指他的合法权利,而是指他的合法权利的一部分——是正确的吗?我对此的回答是:这是完全错误的。

收购土地的方式被完全曲解了。当我们公司从农民手中买地时,是完全按市场价格付款。你不能容许政府走出去以人为决定的补偿价格收购土地。私人部门必须以公平的市场价格收购经济特区计划占用的大部分土地,然后政府应该插手帮忙,从少数不愿卖地的农民手里买下

土地,但应该支付相同的市场价格。我认为,这是今后应该采取的指导方针。只要农民得到了合理的补偿,这种方法在法院通常不会有麻烦。所有的争议和其他每一件事的根源都在于一个简单的原因:我们没有付够钱。否则,每一个人都会十分愿意卖地。种地完全不是一种有利可图的营生,撇开感情因素不谈,大多数人都宁愿把他们的土地换成钱,然后开始从事某些其他经济活动。

《季刊》:腐败是一个问题吗?

拉吉夫?辛格:腐败仍然是一个问题,主要在那些存在专断决策和缺乏问责的领域。这些年来,从曾经有一段时期腐败成为普遍现象,到如今腐败仅存在于那些需要特殊关照和审批的领域,情况已大有改观。作为一个组织,我们通过戒除贪念来抵御诱惑。我们既耐心又守规矩,我们不会面临那种困境。不过我确信,那些为我们工作的人在管理他们的日常业务时必然会面临某些困难的部分。

《季刊》:你是围绕独立的业务单元来组织你的业务,而没有采用一种更为综合的方法。你是如何权衡取舍的?

拉吉夫?辛格:当我们决定向全国发展后,我们感到需要更加专注。我们将自己的业务主要分为三个不同的细分业务:居民住宅、办公楼和零售商铺或商城。对每一个细分业务我们都进行了重组,以形成完整的独立资源。坦率地说,我们分享某些共同的人员、某些共同的技能和一份共同的资产负债表。但除此之外,每一个业务都是独立的。每一个细分业务都有独立的领导层。他们都遵循一个共同的方向,但他们每一个都有自己从A点到B点的路径。 主要的风险在于我们可能会重复配置资源。我们可能还会损失某些规模效益或者失去从所犯的错误和所取得的成功中学习的好处。但另一方面,业务已经变得如此之大和如此复杂,以至于我们受到以本地水平管理业务的能力和以高级水平融会贯通所有信息的能力的制约。它允许进行更大的授权。我们的员工并不觉得他们只是一台大机器上的小齿轮,而认为他们是对业务活动或项目中清楚而独特的各个部分负责。在增长的环境中,分离业务和提供比较大的关注范围是有效的。而在衰退和机会较少的环境中,这种决策可能就是错误的。 《季刊》:你将如何解决城市新生和重新安置贫民窟的问题?

拉吉夫?辛格:一般来说,现在人们都公认,我们的城市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而解决方案是在主要城市以外兴建新的城市。当考虑修建城市基础设施时通常会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政府不愿意或无能力有效征收财产税的部分原因是还有许多人非法居住在城市里。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在德里、孟买和其他城市有大量贫民窟居民。政府一直不愿面对这一问题,因为这些贫民窟居民显然是大规模的选民群体。

这些城市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本地政府体系。在孟买和其他城市,缺少一个由代表城市市民的独立主体进行征税的系统。例如,孟买被认为是马哈拉斯特拉邦的摇钱树,它带来财政收入,而这些收入被分配到了这个邦的其他一些地方,因为在孟买以外还生活着很多人,这是需要在政治体制中考虑的问题。如果有一个对孟买具有更多管理职责的政府部门,这个城市就有可能从更多的再投资和税收系统的合理化中获益。

至于贫民窟的重新安置,要做的主要事情是贯彻执行所制定的无论哪一种政策,然后,评判其是否有效,并确定哪些部分需要修改。但是,很快又有人提出批评,我们不得不修改政策,而不是去执行哪些90%正确、10%不正确的政策。否则,在更好的政策出台之前,每一件事情都处于不稳定的过渡状态。孟买的贫民窟改造计划构思相当不错。如果该计划能得到公正执行,就不会留下多少问题:80%的结果将会非常不错,其余10%或20%将存在某

篇二:印度市场分析

印度市场分析

1.政府效率不佳,企业经营隐性成本高

印度到 1991年才逐渐对外开放,朝向自由化及国际化方向努力,但因教育程度低,加上人口众多,无法确实选贤与能,且政党政治运作并不稳定,导致虽有民主,但政治并不清明,官僚体系严重,行政效率低落,基础建设落后,公路、港口、铁路、通讯、电力等设施成长缓慢,商业运作因此受到箝制,企业亦被迫分担政府的责任,各项隐性成本极高,商业税负规定繁杂、红包文化及电话、水电、公司登记等相关申请耗时困难,与其它国家商业环境差距极大,导致外来投资者怯步。不过,近年渐有改善,国外直接投资金额近来有增加的趋势,2003年约达40亿美元左右。

2.除软件外,许多产业偏重劳力密集及消耗自然资源

由于印度在开放后仍维持高关税政策,直到最近才逐渐降低,各产业因长期受保护,缺少竞争,效率低落,缺乏研发、行销及市场竞争的观念,许多传统出口产业因此多局限在劳力密集及具自然资源优势的产业,如纺织、宝石、大理石、皮革制品等。

3.文化差异大,商业习惯不同

比较而言,印度人一般轻诺且不守时,商业交往注重建立人际交情,不重效率,与西方商业习惯有相当差异。初与印度商业往来的国外人士难以适应,必须经过一段时日,才能逐渐习惯。另一方面,印度金融信息落后,并无全国性个人或公司征信系统,仅能通过往来银行或征信公司做重点式调查,一般跳票及倒闭厂商资料难以查得,外商在印度经营多自行小心选择客户及严格控管收付款条件,以降低风险。

4.传统小店铺多,专业量贩店尚在发展中

印度百货销售渠道正在稳定增加中,并逐渐有类似欧美Mall的综合卖场出现,其中含有饮食、成衣、百货、游乐厂及超市等。不过,专业产品如计算机、电子及通讯等3C产品的量贩店尚未出现。此外,近年有一些著名的连锁百货公司出现,例如Shoppers Stop、Pantloon等,是值得外商切入的销路合作对象。

5.中央及地方政府政策有时不完全一致

印度是联邦国家,中央政府主管国防、外交、金融等全国性事务,地方政府则对贸易、财务等保有相当管辖权力,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政策偶有抵触时,如无明文规定,中央有时也难有置喙余地,增加外来企业困扰。以2005年4月1日新施行的附加税(Value Added Tax,VAT)制度为例,全印29个州中,反对党BJP所主政的5个州至今仍不愿配合实行,产生许多不一致及纷扰,也影响商

业运作。

6.关税继续调降,鼓励外来投资

根据印度2005年的经贸政策草案,一般产品的关税税率将从以往最高20%降至15%,并将调降许多产品税率。如此一来,将加速国外产品进入印度。另为鼓励国外投资,以往限制外商与印度厂商合资后,不得随意变更合作对象的规定,已有所调整,已给予外商较大变更合作对象的选择空间,同时许多行业的外资比例上限也予提高。例如电信业由49%提高到74%,航空业由40%提高到49%,这些新措施将有助于外资持续进入印度,预估印度市场将更开放,竞争亦将加剧。

7.货品贸易呈现逆差,服务业赚近大笔外汇

印度因人口众多,市场需求大,且许多产品当地无法产制,需自国外进口,历年来货品进口金额多半大于出口金额,产生贸易赤字。但近年来,因为信息软件代工服务业出口增长非常快速,赚进不少外汇,同时因为外资加快投资印度,以及印度股市看好,汇入金额攀升,使得卢比近二年呈升值状态。

印度市场如何开拓

印度市场如何开拓

印度人口超过10亿,自1998年以来,每年的经济增长率均超过

6.5%,进口总额更是每年增长。在许多外商眼中,印度市场是仅次于中国的新兴市常不过,印度民众有其特殊的消费者偏好、销售渠道及交易特性,如果不加仔细分析,将可能导致拓销工作事倍功半。对于有意打入印度消费市场的我国公司而言,应在行动之前较深入地了解印度的销售渠道情况、直销市场情况、消费者消费习性及选择经销商方面的策略。

市场流通体系

印度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国土南北距离超过3000公里,东西宽约2900公里。海岸线全长有6000公里,大城市间相距遥远。因此,如果要在印度全国设立销售网,势必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例如,一家制造化妆品及美容用品的知名外商,号称在印度有2.5亿名顾客,其零售点则高达10万个。

与其它亚洲发展中国家相比,印度都市化的程度相当低,70%的民众居住在农村。对许多消费品销售来讲,乡村市场是销售的主力,约占总销售额的 70%。近几年来乡村市场的增长尤其迅速,许多消费品在乡村市场的销售增长率,是都市地区增长率的4倍。在印度被归类为最富有的消费群,有15%

居住于乡村。

在印度,多数的消费品销售可分成三个层级,分别是经销商(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如果希望针对整个印度市场作销售,大约需要透过400至 2300家批发商,以及25万家至75万家零售商。公司雇用联系这些批发商、零售商的业务人员,则平均需要75至500人。通常,印度经销商要求的毛利为 4%-5%,批发商为3%-4%,零售商则为10%-15%。部分批发商则跨入经销或零售的业务。印度全国有超过500万家零售商,多数是家族经营。在都市地区,有部分零售商颇具经营头脑,还附带信用贷款、送货到家等业务。

销售渠道

根据印度工商联(FICCI)的分析,印度所有零售业市场容量约为1800亿美元。最近的市场调查指出,印度规模零售业(相对于传统小市场而言)在今后几年年均增长速度为30%-50%,到2005年规模零售业总值将达到93.8亿美元。虽然小型杂货店仍是消费市场的主力,但大型购物商场仍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印度的消费市场必将发生极大的转变。

在印度很多大城市,尽管还没有形成全国性的连锁店和特大型卖场,但百货公司、超市和专卖店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多数的城市,在市区内都有颇具规模的商业特区,其中的店铺多数为本地人所开设。在主要的都市以外,乡村地区的商品销售就较不方便。由于道路状况不佳,许多乡村地区根本无法运送商品。

在印度,商品的销售有一般卖场及黑市两类渠道。有许多走私商品,诸如计算机零件、手机、家用电器以及其它的消费品,经常由黑市销售。黑市的商品售价通常较卖场的售价低10%以上。

传统的小型杂货店依旧是印度主要的零售渠道。不过在意识到印度零售业的发展潜力后,好几家印度的大型财团已决定跨入零售业的经营,其中部分财团还计划与国外的知名零售业者共同合作。

不过,现阶段在印度设立大型卖场,获利不易。大型零售业在印度的发展,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如下:1.小型杂货店的竞争。小型杂货店不但邻近住宅区,营业时间长,还提供宅配到家的服务。杂货店营运成本低,不追求高利润,商品定价与大型零售店相比差别不太大。虽然印度的杂货店摆设凌乱,甚至有些脏乱,但是由于印度富裕家庭日用品采购都由佣人代劳,因此杂货店的客源丰富,生意良好。2.房地产价格。印度主要城市的商业区,不论是租用或是购买,房地产价格都不便宜,要开设分店,成本不低。3.商品采购和物流问题。印度道路状况较差,官方对于货物采购限制较多,冷冻食品的保鲜及运输设备昂贵,这都严重影响到大型购物店的货源供给。另外,由于印度对于消费品的进口限制仍较多,关税较高,进口替代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目前印度不允许外商设立零售业独资公司,外商前来印度投资

零售业是采取个案审查。但将来对零售业投资的审查有可能更为宽松。此外,印度消费品进口税已不断下调,这也给在印度投资零售业的外商极大的操作空间。当然印度在审核外商的零售业投资案时会要求外商扩大在当地的采购比例。

印度的直销市场

90年代印度经济体系大幅对外开放,直销突然成为印度相当风行的销售方式,全球著名的直销商,包括安丽、雅芳、Oriflame、 Tupperware,也纷纷来到印度开疆辟土。目前多数直销的企业仍处于亏损,仅有少数公司损益平衡。但估计直销在未来的印度市场仍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在印度发展直销业会面临以下的障碍:1.印度消费者对于价钱斤斤计较。2.直销从业人员拓销不够积极。3.货源取得的问题。印度政府在批准外商前来印度拓展直销业务时,即设下条件,要求这些外商的销售产品需在印度国内采购。印度政府的用意是要扶植本国产业,减少进口。4.官方对直销的疑虑犹存。 1999年,印度政府曾颁布规定,在审议外商在印度从事直销业务的投资案,将严格审查投资内容。5.基础建设的问题。印度幅员广大,但是运输及通信设施并不完善。

代理商及经销商的选择

印度有传统的阶级和种姓制度,士农工商各司其职,代代相传。虽然种姓制度已废,但是印度的商界仍主要由这些家族所把持。因此,与印度人作生意,对于传统印度财团的姓氏,如Ambani、Tata、Birla、Bajaj、Shiriam等,一定不会感觉到陌生。

对于有意打入印度市场的我国公司而言,要在印度找到产品的代理或经销商,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产品确实适合印度市场,随时会有许多印商抢着要作代理。寻找合适的代理也是最重要的步骤。寻找印度市场的代理宜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确定代理商的实力。先衡量这些代理商在业界及客户间的人脉。2.衡量代理商的冲劲。要确认印度代理商会不遗余力的推销你的产品。3.从多层面衡量代理商能力。可从与该公司往来的律师、会计师、银行、商会、客户甚至其竞争者那里打探。

定价策略

打入印度市场,在拟订价格策略时,必须要记住,印度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即使是较富裕的消费者,购买必需品占总支出的比例也较高。因此,仅考虑印度中产阶级人数,并无太大的意义。对于大多数商品而言,印度民众的平均消费量很低,大约仅是发达国家的5%至25%。印度大多数的消费者在下决定购买商品时,价格会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大多数消费者对于价格特别敏感,大多数的消费者仍然会因为价格较便宜而牺牲品质。因此,把价格尽量压低的商家的商品,很显然比价格较

贵但有品牌的商品好卖。因此,即使目前已进入数字时代,在印度黑白电视机的销售量仍是彩色电视机的两倍。汽车是另外一个典型,前些年在印度卖得最好的Maruti汽车除了4个车轮、车体外几乎没有其它配备。另一方面,则有大量的闻名全球的福特及通用汽车卖不出去,堆在库房积滞灰尘。目前不论是在欧美或亚太地区,激光打印机及喷墨式打印机早已取代针式打印机和打字机,但是在印度仍有不少政府部门和公司仍使用它们。

同样一件商品,在乡村地区的售价可能较城市地区贵上5%-10%,因为货品运到乡村地区的运输成本高,且商品从制造商运送到消费者手上,会经过更多中间商。

要在印度市场生存,就必需削价竞争,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但是外商为了避免价格战的惨烈厮杀,正逐渐灌输印度消费者便宜无好货的概念,似乎对印度民众特别是中产阶级起了一些作用。

●背景资料

印度的消费族群背景

印度庞大的人口和潜在的巨大消费潜力是吸引外商最主要的原因。印度的人口已超过10亿,据说印度有3亿的中产阶级人口。印度官方的国家应用经济研究院估计,有5.4亿印度人买得起消费品,另外有1.68亿印度人则买得起耐用消费品。但是外商则有不同见解。有3家名列财富全球500强的外商认为印度只有100万至1000万户家庭,买得起较高级的电冰箱、摩托车、化妆品等消费品,他们的消费习惯与美国中低收入的中产阶级差不多。基本上这些消费者集中于都市及近郊,占印度全国人口不到1/10。不论印度的中产阶级数量在计算上是否夸张,但都市民众的消费能力不断上升确是个不争的事实。

市场专家研究印度的全国人口的数据后得到以下结论:印度的消费族群,是依据消费支出来区分,而非依据所得区分。在金字塔的最顶端,有100万最富裕的消费者。中产阶级则再细分为两部分,消费耐用品的潜在客户有2800万个印度家庭,非耐用品消费潜在客户有9000万个家庭。

●背景资料

印度人传统的消费习性

印度家庭以节俭为美德,是传统形成的价值观,也与印度人均收入偏低有关。印度家庭年平均收入仅有480美元。但是平均储蓄率达到24%。即使是最富裕的印度人,也常不自觉地节俭过日。但目前印度精品及奢侈品市场也逐渐看好。虽然印度人传统大家庭制及节俭观念,深深影响其采购习性,但无可否认,在国民生活水准逐渐提高,以及西方强势媒体、流行文化的推波助澜下,印度都市消费者的价值体系也逐渐改变。

篇三:外媒分析指印度房地产市场即将暴跌

外媒分析指印度房地产市场即将暴跌

北京时间9月12日凌晨消息,周三媒体报道称,被称为大圆环,占据一整个街区并包括了至少26层的高档公寓、大量底层商铺和为居民以及购物者车辆提供的宽阔停车场的这个项目原本应该是印度房地产市场中的一颗明珠,而现在它已经成为了房地产开发商和这个曾经前程似锦的新兴经济体衰败命运的一个象征。

大圆环的建设进度在公寓的第十层完全停滞,工地上的起重机几乎没有再有过动作,建造商的贷款已经违约。还在这个工地上等待的14名建设者之一,名为阿拉姆-谢赫(Alam Sheikh)的电工说,“目前已经没有什么真正的工作进度了。只有最少量的工人进场做一些小工作。”

随着印度经济增长的放缓,国内多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也在萎缩。卢比对兑美元的汇率从5月初以来已经下跌了接近20%,很多外国投资者都闻风而逃。

印度中央银行在7月中旬的时候宣布将针对商业银行的关键短期借款利率提高两个百分点到10.25%,试图以此防止卢比汇率的进一步下跌。为了阻止资本从这个国家的向外流出,央行在上个月又宣布了一项规定,禁止印度人向海外汇款进行房地产购置交易。

由于通常规模庞大而且腐败不堪的监管机构,印度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一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建设,这也使得融资成本的提高对开发商显得尤其痛苦。在印度,上市的房地产投资集团通常都负债累累,利率的提高使得它们需要千方百计兑现利息的支付,不太有可能继续推动项目的建设。

这种组合使得印度的住宅、商用和工业用房地产价格几乎有完全一致的短期下跌前景。世界最大的私有商业房地产公司库什曼-韦克菲尔德的南亚业务执行董事经理桑贾伊-杜特(Sanjay Dutt)预测,印度大城市的房价会下跌10%,而有很多投机型地产项目的巨型城市郊区的房价会下跌15%。他说,“考虑到普遍的市场情绪,

从现在到古迪帕德瓦节之间,房价会有一个非常大幅度的修正。”古迪帕德瓦节是每年3月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印度,这也被视作购买物业的一个吉利时间。 印度房价能够坚挺至今,而且可能会避免出现桑贾伊-杜特所预期的严重下跌走势的原因之一将是开发商维持越来越多未售出公司,店铺和办公室库存,而不进行价格折扣处理的意愿。由于开发商担心引发市场溃败而不愿给出折扣价格,印度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量已经严重下跌。

成立于2005年的国际性房地产投资企业Xander集团的联合创始人斯德哈什-由格(SiddharthYog)指出,“如果他们降价,投资者将会恐慌,这将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2005年也是印度允许外国机构投资者进入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起点。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