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义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含义 > 列表页

童话的含义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21  分类: 含义 手机版

篇一:初中生阅读童话的特殊意义

初中生阅读童话的特殊意义

[摘要]以重读童话为切入口,开辟初中生读书的新途径,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初中生的心理和思想特点决定阅读童话很有价值,既能培养学生想象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还能使学生树立美好人格,学会诗意地生活。

[关键词]初中生;阅读;童话

在今天这个物质文明相当丰富,信息纷繁复杂的时代,初中生也拥有越来越宽松的阅读条件,但与之相反的是他们却失去了沉静阅读的氛围,甚至远离了经典文学作品。一个不曾拥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一个极少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的孩子,他的情感世界将是枯涩无味的,他的精神世界也将是极其荒芜和可怕的。如果一个孩子自小就丢失了对崇高事物的敬仰和追求,这些孩子长大了,又有谁会拥有一颗善良纯洁的心灵?又有谁能真正懂得爱的含义?又有谁

会具有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而全社会又在呼吁“善读书,读好书,营造浓郁书香氛围”,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不爱读书不善读书却又必须读书必须读好书的的初中生,将何去何从?笔者认为选择童话来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因为童话作为一种纯文学形式的文体,它本身即意味着“浪漫”、“天真”和“善良”,它所讲述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是初中生喜爱的,它所描绘的美丽纯洁的世界是初中生向往的,它所传达的善良、真诚、正义、坚强等高尚的精神是每个初中生内心深处崇尚的。所以,对于正在初步形成思想人格的初中生来说,阅读童话便具有了一定的拯救意义,

篇二:童话

教 案 首 页

第10次课 授课时间: 2013 年 10月29 日

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教 学 内 容 和 时 间 安 排

【导入新课】

同学们所知道的童话及作家都有哪些呢?不能说童话是童年的唯一,但至少拥有童话的童年是美丽的,即使现在回想小时侯的我们,那些记忆犹新的童话故事是不是还会时常浮现在眼前呢?虽然过了每天晚上听一个童话故事才能入睡的年纪,不过随着不同年龄不同经验而呈现不同面貌的童话也有着自己的生命,他不像刻板的硬要塞给你一个道理,而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进行启发,这或许也是童话老少皆宜、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那今天,我们就走进童话的内心世界吧!

童话【授课内容】

一、童话的含义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体裁之一,是一种符合儿童想象方式的、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奇妙故事。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象征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是儿童最乐于接受的文学样式。

一般认为,汉语中“童话”一词是清代末年从日本引进的,其标志是1909年(宣统元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孙毓修主编的《童话》丛书。从此“童话”一词开始使用。从该丛书刊载的作品范围来看,孙毓修所界定的童话体现了日文的原意,所涵盖的范围也十分广泛,既有翻译过来的外国幻想童话,又有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寓言、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等。随着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发展,“童话”一词逐渐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一般指符合儿童想象方式的、富有幻想性的奇妙故事。这样就缩小了原有的体裁范围,童话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与喜爱。

对童话的普遍定义是: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幻想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个定义也可以说是童话一词在中国独特的内涵和外延。因为在西方,并没有完全相对应的童话概念,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也只能找到关于童话的两个词条,一是英文的fairytale,还有一个是德文的Marchen,有兴趣可以课后去查一下这两个词的意思,从这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儿童文学理论中的童话是被缩小了范围,赋予了特定的含义的。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童话的起源与发展。首先是起源,其实它的起源很简单明了,我们只需通过一个图示就可了解。

神话—传说—民间童话———儿童精神世界

(问:前两个空是什么呢?)

童话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传统童话和现代童话。

传统童话是纯粹在民间产生并流传的童话作品,也包括经过作家采录、复述、加工而成的作品。现代童话是成人自觉的为儿童创造的作品,跨越了纯粹的魔幻世界,巧妙的将现实与想象世界融为一体,表现出时代主题,现代意识和深厚的艺术意蕴。

问:大家能不能举几个传统童话的例子

(生:灰姑娘、鹅妈妈的故事、白雪公主)

其实我们小时候看得较多的王子和公主,小仙女和巫婆,等等诸如此类的基本都是传统童话的代表作,现代童话的代表作,比如国内比较热门的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

除了可以分辨出哪些是传统童话,哪些是现代童话,大家还需要了解的一个知识点是传统童话向现代童话过渡的标志:安徒生童话,因为他在沿袭民间童话创作模式基础上进行个人创造,为后人提供了童话文体的现代范本。

问:大家先来说一说童话都有哪些特征呢?

(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情节曲折神奇、反映生活、寄托某种美好的愿望)

1.幻想丰富奇特,夸张强烈动人;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提到这篇经久不衰的名作,我们脑子里就会浮现出“小女孩却孤单、凄惨的抓着一把火柴被冻死的画面”,文中小女孩五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想其实就是作者的创造想象。童话世界里,牛羊能说话、木偶能旅行、人能死而复生、桌布可生出山珍海味,因为这些符合了孩子们的幻想心理,让他们觉得新奇有趣;皇帝的新装,赤裸裸的自以为是的皇帝本身就是一个夸张的形象,孩子们之所以相信这个故事,是因为现实生活中还是有这些骗子的。所以,幻想不等于胡思乱想,它有一定的现实依据,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具有一定象征意义)

2.情节完整曲折,形象生动鲜明;

(牛郎织女的故事,描写他与织女相识、结合、生儿育女,最后天各一方,整个故事情节既完整清楚,又曲折动人;神笔马良,一个穷苦孩子,凭着自身的顽强努力得到神笔后帮助大众,智斗地主,马良的形象对孩子们来说是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的。)

3. 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

既然是儿童文学作品,语言上自然有特殊的要求,而童话这种特定体裁又有其独特性。基本要把握四个要素,即简洁、活、准确、朴素;从语言的表现效果上来看,它多用拟人、对照、反复等表现方法。还有童话里一些情节的设置,景物的反复叙述,都形成了一系列有节奏的反

复。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让人物性格更加突出,情节曲折生动。

知道了童话的概念和特点,显然是不够的,如果我们自己创作童话应该怎样增添他的艺术表达效果呢?这就涉及到了童话表现手法的运用。

归结起来主要有拟人、夸张、象征。

1. 拟人

拟人是一种传统的、最为常用的艺术手法,它十分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惯和精神气质。如果猫儿狗儿不会说话,那儿童可能就会失去兴趣。尤其对幼儿而言更是如此。这种表现手法的代表作有英国米尔恩的《小熊温尼-菩》、德国米切尔-恩德的《毛毛—一个时间窃贼的故事》、我国作家张之路《我和我的影子》。

拟人手法运用的优点:间接创造童话情景,是儿童读者获得阅读兴趣;超越简单意义的人格化运用,丰富对象内涵。

2. 夸张童话的夸张是极度、强烈的夸张,它出奇大胆的夸张正是为了表现那种虚构的幻想境界。它可以突破现实关系的限制,往往在注重内在逻辑性的基础上,通过一种无规则的、强烈的、极度的夸张加上荒诞的想象力来揭示真实。比如安徒生的《豌豆公主》、《天才的杂技演员》,还有童话大王郑渊洁《哭鼻子比赛》。

形象的刻画、情节的构思、细节的安排、环境的营造都是童话夸张可运用的对象,大家可以课后去读一葛翠琳的《野葡萄》,看看她是如何全方位的夸张来赞美白鹅女的善良、美丽与聪慧的。

运用夸张手法的好处是:更好的揭示生活,具有反映生活的本质意义,如《皮皮鲁全传》,作者夸张荒诞的表现了对现在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的忧虑;强烈的夸张造就浓烈的童话氛围,比如张天翼的《不动脑筋的故事》,主人公既不像哈利波特一样拥有超人气魔法,也没有居住在一个奇异的地方,但作者就是靠把它不动脑筋的毛病夸张千万倍来吸引读者的。

可以说童话的夸张是极其言以造其假,着意去表现让读者叹服的奇异大胆的幻想所造就的绝非真实的子虚乌有。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独特的童话形象与童话意境,构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3. 象征

作为曲折反映现实生活的童话,常常采用象征手法。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某种相似或联系,使被象征的内容得到强烈集中而又含蓄形象的表现。

(1)象征是童话创造典型的独特手法,是童话创作把现实与幻想融合起来的重要方式; 大家比较熟悉的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还有比利时莱伯伦克的《青鸟》。贴切的象征使童话获得更高的审美价值,象征形象以它鲜明的寓意、独特的形象和格调表现着一种更为深远

的意蕴,童话蕴蓄的内涵更为丰富,与现实的关系也更为密切。

(2)象征是通过形象或情节的全部内容来体现的。

童话的象征意义是建立在幻想世界与现实生活某一特征的相似之上,但两者并不是任何意义上都贴切相符的。童话中的象征形象只能概括某一特征,并不包含被象征者的全部。像林格伦《小飞人三部曲》中的卡尔松,他好吃贪玩、爱吹牛、喜欢恶作剧,但象征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儿童内心世界对生活自由的渴望。所以在欣赏童话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象征的运用,着眼于童话内容的整体去审视其象征意义。

除了以上几种最为常见的表现手法外,童话还有一些其他表现手法。

神化,如《七色

童话的含义

花》中的小珍妮,获得七片不同颜色透明花瓣的花朵,就能随心所欲实现自己的愿望;变形,如《木偶奇遇记》中的皮诺桥说了谎话,鼻子就会变长,还有《格林童话》中的青蛙王子也是因为中了魔法而变成青蛙;怪诞,它的代表作是英国特莱维斯的《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对比,用来强化童话表达效果的;误会与巧合,两者都是用来制造情趣,开展情节的,像《小蝌蚪找妈妈》、《猪八戒吃西瓜》;反复,特别是在给低幼儿阅读童话使用频率更高。

以上我们讲了传统童话和现代童话的共性,因童话自身发展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传统童话和现代童话这两个彼此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体系在文学特征的表现上也就存在着一些差异。

(二)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

传统童话的内容和形式简洁朴素,它在主题设置和语言叙述上形成了自己的模式,显得程式化、公式化、便于记忆和复述,并在流传过程中加入了民众的再创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国外的研究者认为,传统童话之所以拥有着亘古不衰的魅力,是因为它存留在人类文化记忆之中,它所讲述的故事,能够解释我们所共有的生活状况和经验。如果我们把这样的解释与文学的视角相结合,可以在传统童话的艺术特性上发现更加独特、深刻的形式与内涵。

1、相对固定的叙事模式

传统童话的内容和形式是简朴的,在叙述上有相对固定的模式,首先体现在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从前??”是传统童话固定的开始,这样的开头虽然千篇一律,但这种时间上的疏离所带来的陌生感却能够制造出惊人的阅读效果。这两个字为我们创造了童话和现实的距离,向小读者发出了进入童话世界的邀请,告诉孩子这是一个过去了的世界,也是一个远离现实的世界。与此对应,“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是童话主人公大团圆的结局,又将儿童从童话世界带回到现实之中,善良的童话主人公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样的故事结局

篇三:童话阅读对一个孩子的深远意义

[转] 童话阅读对一个孩子的深远意义

我们都知道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它们里面所表现的东西,往往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不一样。比如说儿童文学更接近于诗人,儿童文学里面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儿童文学看生活的时候,表现生活的时候往往更善良、温暖。同样表现苦难,一般文学可能很血腥,拿一把刺刀,遍地都是血。儿童文学不是这样,儿童文学里的战争、苦难不是这样写的,儿童文学不是无视苦难,不是无视死亡,不是无视战争的,它不无视,可是它有它的角度,让你知道苦难,知道战争,可是你不怕它。儿童文学里面很多写死亡的,你写了以后觉得死亡是生命过程到后来的一个结果,你只要是生命都会碰到的,作为一个完整的东西,没有说当它落幕的时候你悲哀、恐惧,像一个戏一样,当红颜色大幕落下来的时候就哭,没有理由,这跟戏一样。按道理你有没有很平静、微笑对待自己的结束,道理上讲应该是这样,儿童文学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儿童文学写的东西很多,你属于读儿童文学多的人,我相信我们现在童年总的觉得,中国孩子的童年,儿童文学的面是比较少的、欠缺,或者说严重欠缺,在有的地区似乎于零,什么是儿童文学这样的东西很多人不认识,很多人认为童年读的书是儿童文学,还有很多孩子,包括城市里的,你童年读过什么儿童文学:趣味数学。这种回答都是表明我们阅读馈缺了,很多没有阅读,影响童年,影响长大,影响整个中国人的素质。

一个很少阅读童话的民族,他的审美,整个民族的一种诗意的状态,造房子,设计桥梁都会有问题。不是说我们搞儿童文学的人夸大童话作用。我自己这样认为,儿童文学在西方诞生以后,儿童文学是一种非常的丰富和繁荣的。童话对整个欧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一代代人审美我觉得都是有一种作用。

儿童文学从普遍的爱,一直从小到大读过很多儿童文学的人,他的心肯定更接近于善良,以前你读的东西肯定这方面更多,一个经常在读很善良那种书的人,很温暖的那种书的人,怎么可能很凶狠呢?你一直在读着肆意洋溢故事的人,怎么可能会无趣、冷冰冰呢?

我有时候会这样说,如果你能够理解我的意思你会同意,如果我们孩子小的时候都读过很多童话、优美的童话,读过很多有趣好玩童话书长大的孩子,我不相信说读了这种作品长大的人,长大以后会到处吐痰、穿着睡裤走上街头很难,不可能的。童话给你一种诗意,给你一种自己和他人,自己和世界怎么相处,把这样一种都给了你,慢慢见证了你从小的阅读,它让你整个的精神,见证在这个里面,变成你的一个部分。

就是像惠特曼写的诗,你最初读到什么是东西,你最初看到的东西,看到的东西就会变成你的东西。他非常了不起,美国十九世纪伟大诗人,这个书写童年成长道理,一个孩子每天长大,最初看到是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就会变成他后来一种。你从童年的时候从来不看优美、有趣童话和小的时候读着童话长大孩子,后来生命里很多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从小看着乱哄哄的茅草和小的时候经常看到美丽的花是一样的吗?一个是丰富的、温柔的,而一个可能是很野蛮的、很荒漠的,不一样的。书籍的意义其实也就在这里。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