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列表页

小学师德教育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7  分类: 教育论文 手机版

篇一:小学师德师风论文

我所理解的师德师风

陈秀华

有位名人说过,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儿童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是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那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人们没有一个很严格的定论。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孩子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孩子,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倾听孩子的意见和呼声,和孩子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孩子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渴望得到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著名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

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有强烈的责任心,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每一次导学案,认真对待每一堂讲课,想方设法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古人对教师的教书方面的职责要求:传道、授业、解惑。其实任何事情都是双向的,学生如果看到老师这么努力、这么认真,付出这么多来教他们,我想他们肯定会首先在思想上对这位老师予以肯定,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持有怀疑,真正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教师应该热爱学生,要经常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从心里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平时也就会主动和老师交流思想,遇到问题,也会主动征求老师的意见。同时老师遇事要冷静,不要随便发怒,以威压人,处事要尽量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不管是不是自己教过的,对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现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也好了,父母的期望也高了,再加上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现在一些学生负担很重,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容易形成孤僻、霸道的个性,使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出现了许多的不适应。优越感的失去,生活上的不顺心在心理上造成了阴影。这就更要求我们广大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每一位学生,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 。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

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上。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也肯定了我们教师在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让我们把师德师风彻底的发扬光大,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吧。

篇二:师德论文:浅析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

浅析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

摘 要:本文论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 并从师德的核心、关键、升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试图通过本文提醒教师们必须时刻以师德为标准来衡量自己, 加强道德修养, 使自己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明确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关键词:职业道德 师德建设 核心 关键 升华

职业道德主要是针对职业行为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它通过人们的职业活动、职业习惯、职业态度、职业作风以及它们的社会效果表现出来。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这就要求教师有更高的道德水准。“育苗有志闲逸少, 润物无声辛劳多。”

1 教师必须具有更高尚的职业道德

韩愈在《师说》中曾给教师下过这样的定义:“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墨翟也说过这样的两句话:“士虽有学, 而行为本焉。”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说:“教师要有两种人格, 一种是经师,是教学问的;一种是人师, 是教行为的。”这些都说明了教师不但要有学问, 更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自身的面貌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

其次, 从教师面对的特殊工作对象看,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从“孟母三迁”这典故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周围的人或事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 青少年学生模仿力强, 接受能力快, 但认识能力

差, 所以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这首先就要求教师注意自己的形象, 注重自己的言行, 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 不仅会引起学生注意, 而且会使学生受到熏陶, 并竞相效仿。所以说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 除了要教好书以外, 还要以自己高尚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影响、教育学生。

2 教师怎样才能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首先, 教师必须献身教育, 教书育人。回顾历史, 象海涅这样一位德国大诗人, 曾被老师斥为“对于诗一窍不通的德国山沟里出来的野蛮人”;象拿破仑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军事家, 在巴黎军事学校学习时成绩只得过42 名。这都说明了“差等生”以其特长往往可以成就人才。我们不能忽视对中下等生的培养和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拘一格育人才, 要因材施教。对优秀学生要为他们创造条件, 鼓励其发扬创造精神, 对“偏才”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对“歪才”要象“病梅”那样加以扶正, 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使之成为“正才”。只有这样, 才能体现出对全体学生负责, 对学生全面负责的精神。

对学生负责不仅要因材施教, 而且要做到有爱心, 诲人不倦。诲人不倦为我国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教师首先要深入切实地了解学生, 要知人知心, 俗话说:“种花需知百花异, 育人要懂百人心。”当一名好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 不只是“识其人”, 而且还要“知其心”。对学生诲人不倦, 还要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 不能急于求成, 简单从事。

其次, 要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师者,人之楷模也。”正人先正己。每一位教师只有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 才可能取得教育教学活动预期的满意效果。要做到“以身立教”, 首先要胸怀宽广, 做出表率;其次要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身教重于言教”。孔子也曾过:“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学生对老师既“听其言”, 也“观其行”,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以身作则固然重要, 为人师表更不容忽视。周总理曾有过这样的格言:“脸必净, 发必理、必整, 纽必结;头容正, 肩容平, 胸容宽, 背容直;气象勿做、勿怠, 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也就是说, 举止要端庄有气质, 仪表要整洁有风度。所以作为教师, 我们应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举止、仪表。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把师德建设落到实处呢?

2. 1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古语云:“爱人者, 兼其屋上之鸟。”特级教师霍懋征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 这种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 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 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而“乐其道”, 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 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这一切, 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赞可夫说:“ 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 就

是要热爱儿童。”英国教育家罗素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 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 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可见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 实际上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 由于教的主体是教师, 客体是学生, 学的主体是学生, 客体是老师, 只有主客体感情和谐一致的时候, 教与学的任务才能很好的完成, 才能形成课堂上的教与学的良好的互动佳境。由于教师热爱学生, 就容易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 这时, 教师就能深入准确地了解学生, 有针对性地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就会把教师的表扬看作鼓励, 把批评当作爱护, 表扬和批评就会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2. 2 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 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 一粒泥沙, 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 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 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 风雨无阻, 无怨无悔。

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有这样一个始料未及的小插曲, 让刚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我终身难忘。那还是1995 年12 月, 我在教学《猫》这课时发现学生学起来愉快, 我教起来也很轻松, 感觉渐入佳境。在教学最后一

小学师德教育论文

个自然段时, 我开始范读课文, 当我读到“枝折花落”这个词语时, 一只胖胖的小手高高地举起来, 我停下来, 问道:“有什么疑问?”那学生马上站起来说:“彭老师, 你刚才的词语读错了,‘枝折花落’中的‘折’应读‘s hé’, 不是读‘zhé’”

我一时间哑口无言, 停顿了一会后, 问那学生:“你有什么根据?查过字典了吗?”那学生点了点头, 说道:“我昨晚查过字典的!”我马上请有字典的学生查阅了一下, 结果这个“折”字是一个多音字, 里面有三个读音, s hé的读音是“断了”的意思, 与课文中的枝折花落的解释相符,顿时, 我满脸通红, 连忙解释:“同学们, 对不起, 老师读错了, 都怪老师没有课前预习。以后, 你们也要象这个同学那样, 遇到疑问要多查字典, 多查阅资料, 有问题要大胆说出来。”这样, 他的脸上才略显满意的神情。

课堂上这个小小的插曲给了我不小的感触。这使我想到“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名言。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这“一桶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应该是新鲜的活水源。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内容做到“取之左右皆逢源”, 而且还要阅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专业和科普知识, 捕捉新的科学教育信息。保持源源不断的长流水, 做一位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 下至海洋生物, 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知道, 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 教师应珍惜它, 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 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 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 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 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篇三: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三(3)班学生望俊巧,学习一直很落后,每次考试都在40分左右。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当然很着急,我索性去该生家看看,原来,该生患过中耳焱,耳朵不是很灵便,父母在外地务工,奶奶腿有残疾,该生就是一个缺少关爱的孩子。于是,我就找该生谈心,将座位换到了前排,课间进行一些作业辅导,平时拉拉他的手,偶尔还表扬一下,就这样,他进步了,有时发言还很积极,连续三次单元考试还打了六十多分。其实,有爱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收获。类似的情况何止该例。

二、 尊重家长,当好家长的参谋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三(3)班催智政一直不完成家庭作业,后来,我给该生的家长打了几次电话,建议家长应该怎样管理学生。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该生改掉了不做家庭作业的习惯,并成为一名优秀生。其实,家长是一支蕴藏

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要与家长沟通,当好家长的参谋,还要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家长参与管理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三、爱岗敬业,当学生满意的老师

通过师德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的关于老师劳动有“三重收获”的观念非常正确。他认为老师的劳动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科研成果。正是这“三重收获”的观念,指引我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潜心钻研学与教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细细地体会着教书育人带给我的乐趣。

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只有乐教敬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只有勤奋工作,才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

总而言之,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塑造教师形象、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当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老师。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