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列表页

法治教育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06  分类: 教育论文 手机版

篇一:法制教育论文

法制教育征文

如何加强对小学生的法制教育

普定县补郎中心小学教师:方维伦

法制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青少年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教育,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而更重要的是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加强小学生的民主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民主法制素质,是把他们培养成为“四有”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长远方针和百年大计。同时,搞好了小学的民主法制教育,将会极大地促进千家万户乃至全社会民主法制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教师要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小学法制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把握好法制教育的心理目标:提高法制认识;形成法制情感;养成法制行为习惯。 法制教育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有不同的目标,例如:从内容的角度可有:了解、熟悉、掌握“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目标;从形式的角度可有:影响法制教育的方向和法制观念的形成。可见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一下法制教育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站在心理学的角度看,制定法制教育目标要考虑小学生心理内化和身心发展等诸多因素,确定相应的法制认识目标。例如:小学生对具体的法律条文可能难以理解,但我们完全可以把使学生认识到“法律”是每个人都必须无条件遵守的规矩作为法制认识的目标。从小形成基本的法制观念和法制评价能力:不偷窃、不伤害他人身体等等。根据法制认识的目标,提出相应的形成法制情感的目标,使小学生从小就忌罪如仇,并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有很强的内疚感。使学生最终能形成依法办事百折不挠,抵制犯罪毫不动摇的坚强的法制意志。法制教育最深层次目标应该是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形成有法必依,守法必严,执法必公(公正)的性格特征,使在他们的意识中形成的法制情感付诸于行动。

二、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阵地,二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引导

学以致用。

首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形式,因此,在学校养成教育工作中,要注意把法制教育渗透其中,进一步丰富法制教育基地。如在学校对小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基地的基础上,适当地带领学生参观看守所、少管所、劳教所等一些法律教育基地,以案析法,达到教育功效。又如学校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为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国旗意识,学校每学期都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国旗法》,让学生懂得升国旗是一项非常庄严的仪式,有法律规定,从而在升旗礼时能严肃认真,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再如对学生进行《中小学生守则》和校规、班规教育时,能与学习《交通安全法》、《刑法》等法规相结合,教育学生在校要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要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做个好公民的同时,又加强了对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其次,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的法律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思想意识和言行中。要经常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苗头,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法规并开展讨论,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与违反校规之间没有什么区别,小错不改就会酿成大错,“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使学生明辨是非,防微杜渐,自觉告别不文明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再次是要建立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如何加强内部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等等一系列机制,都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完善和健全。只有确保法制教育基地的正常运作,避免流于形式,才能真正为小学生法治实践提供一个长

效、有序的稳固平台。最后是开办法制学习园地,制作图文并茂的黑板报、墙报和宣传栏;利用每年的“12?4”法制宣传日,进行法制教育宣传。如组织学生观看“交通事故”、《青少年犯罪警示录》、《珍惜生命,拒绝毒品》等图片展览,聘请法制辅导员给学生作报告,帮助学生认清守法与违法、美好与丑陋、正义与邪恶,增强抵御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

三、充分挖掘渗透在学科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要初步了解公共生活的规则,中高年级要知道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法律常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社会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学校是教育学生的主阵地,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就应该从小培养学生懂规则、守礼仪,具有初步的法律意识。目前客观存在的教育体系中,学科课程总是居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学科课程及其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法制教育目标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实施法律教育同样不可逾越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也是实施法制教育的必由之路。

教育者一定要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开发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对学生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相融统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教育性,为实现法制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和保障。教材中很多亲情的描写无不都在暗示着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学生在充分体会亲情的同时,教育学生理解报答亲情,长大后更好的赡养父母。语文课上文质兼美的散文,展现了一幅幅自然、优美的画卷,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无不牵动着孩子们的心。教育者也可因时教育,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资源,破坏清洁的自然环境,同样这些美好的事物就会烟消云散,反而会给社会带来灾难和不幸。任何捕杀、捕捉动物的行为不仅可耻,而且违法;任何滥伐森林、滥采矿石就会造成资源的短缺,破坏生态的平衡。自然不允许这样做,社会不允许这样做,有了法的存在,人类才能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另外,《品德与社会》教材就是最好的法制教育课堂,在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中,《我和规则交朋友》一课中,教育者就应告诉学生什么是规则,规则就是法,法就是规则。规则可以方便人们的行为,有利于正常的生活秩序。家庭生活有规则,社会生活有规则,人人都离不开规则,社会是在一定的约束下运转的。从小我们都必须遵守规则,并要求学生自己给自己定规则:上课准时到,独立完成作业,上下楼梯靠右行,去超市排队付款等。在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中,一开始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荣八耻”,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好教材。各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都渗透有较多的德育因素,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如何找到切入点,充分挖掘其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因此,只有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恰当的把握尺寸,才会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加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

高年级小学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接触外界事物较多,他们正处于童年向青少年的过渡时期,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较差,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黄色书刊、影视等暴力文化的影响,容易使他们误入歧途。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抓青少年法制教育,更好地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法制宣传教育是贯彻江泽民同志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思想,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和手段,也是贯穿始终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学校应多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知识讲座(或知识抢答赛);“交通安全事故”图片展览;“禁毒教育”图片展览等。一是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在学校、在社区、在农村广泛开展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做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营造氛围;二是充分争取社会支持,依靠宣传、司法、教育、新闻等各职能部门,设计有效活动载体、用事实来说话、用活动来宣传、实现全方位宣传教育

效果;三是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通过开辟法律专栏,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主题座谈会、法律宣传咨询、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增强青少年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和全社会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意识。

2.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组织开展了大型的法律咨询宣传活动,以营造青少年维权氛围。通过活动推动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深化。公安部门应联同工商文化部门集中时间对校园周边环境和文化娱乐场所、电子游戏厅、网吧等进行专项整治,为学生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环境等。

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

学校要尽最大努力,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使用和管理,为在校中小学生提供课外学习、娱乐的场所,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助学活动,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和村民委员会以及其他一切基层组织要整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活动场所,利用寒暑假和其他节假日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体活动,真正使中小学生“离校不离教”。同时,加强联系,明确责任,切实落实对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在校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和有劣迹的社会人员的帮教、监管工作。

总之,在少年儿童中开展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曾经有位名人这样说过:“道德能弥补智慧的缺陷,但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是“人”是“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是“人”不是“才”,不会对社会造成太大的危害,是“才”不是“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育“人”才是根本,因此把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这一课程深入到小学教育中,是社会的需要、是家长的需要、更是学生自己的迫切需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篇二:浅谈学校法制教育论文1

浅谈学校法制教育

沛县汉源中学 朱新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是法制经济,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法律素质是一个人对法律的认识、态度、知法守法、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管理,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陈腐、有害思想的侵蚀,预防青少年犯罪发生。因此,法制教育作为实现这一治国方略的重要途径而被吸纳到现代学校教育系统当中,成为现代学校教育内容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法制教育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法制教育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现代学校法制教育的功能决定的。我们认为,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对建立法治国家、造就法治人才和培养守法公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现代学校法制教育是弘扬法治精神,彻底摒弃“人治”思想的基本途径。法治精神是指尊崇法律、维护法律的勇气和毅力。“假定人人都有这种勇气和毅力,经过相当时间,便可形成一种风气。风行既久,便会变成习惯。这种习惯一日不形成,法治之实现便一日靠不住,真正的法治是把这种习惯作为条件的”。法治精神是推动法治化进程的源动力,是一种可以沉积的民族文化。中国有着几千年的专制传统,却没有民主法治的文化遗产,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演绎下来的中国现代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重人治轻法治的封建残余,如果再不强化法制教育,法治精神就无从谈起,法治国家就难以实现。

其次,现代学校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学生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途径。青少年犯罪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从数量上看,青少年作案成员占全部刑事犯罪作案成员的比例逐年增长,在九十年代一个时期以来曾经高达73%.他们以“财”、“色”、“霸”为作案目的,以暴力型、故意型、团伙型为主要方式,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同时,犯罪趋于低龄化,在校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比例大有增长之势,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初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所举的几个实例,更让我们对在校学生的法律素质充满忧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社会变革的原因固然有之,但更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我国学校多年来忽视甚至放弃法制教育的结果。

二、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除大学有专门的法律教材外,各级各类学校的法制教育内容不仅少得可怜,而且全部散见于德育类教材中,作为学校德育内容的一个相

对次要的组成部分,不系统、不全面、无规律,缺乏内在连续性。孰不知,“道德人”与“法律人”尽管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有道德的人会因为不懂法而触犯法律,而不道德的人却会因为了解法律而不敢犯法。邓小平同志在讲到“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人才时,也是把有道德和有纪律(合理理解就是有法纪)并提的,而且特别强调纪律的重要性,丝毫没有把纪律纳入道德范畴之意。2、.把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法制教育是指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形式,使学生知法、守法并学会用法,培养和提高法律素质,形成良好的守法用法和护法习惯,自觉树立法律权威。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实践,绝大多数仅仅停留在“知法”这一层次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当然,法律知识教学是法制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两者有着重要区别,法律知识教学不能代替法制教育,知法者并不一定是守法者,知法是前提和手段,守法、用法和护法才是法制教育的目的和归宿。现在知法犯法青少年大有人在,有两点可以说明,一是模仿犯罪,不少青少年模仿影视小说中罪犯的犯罪方法和手段实施犯罪;二是反侦查,比如作案时带手套,伪造证件,破坏现场等等。所以,把传统学校德育中的法律知识教学转变为法律素质养成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

三、现代学校法制教育构建

建立科学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能够接受到系统的法制教育。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之所以没有地位,得不到应有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没有法制教育课程,没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使法制教育成了可有可无的“软任务”。比如,许多学校仅仅是每一学期或学年请校外的“法制辅导员”举办一至二次法制讲座。其实,法制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一样,具有自身的认知规律和结构体系,没有相应的课程就难有法制教育实效。因此,教育决策部门应当及时修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建立法制教育课程体系,让法制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学科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当中,使法制教育在学年编制、课时分配、学周安排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加以明确,把“软任务”变成“硬任务”。这不仅是法制教育地位使然,也是课程现代化的一个客观要求。同时,要加快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法学院校开设一定比重的教育学科,在师范院校增加一定比重的法律课程,从而使法律专业人员能够有机会进入教师队伍,使师资队伍具有相应的法律素质,最终使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具有可靠的智力资源保证。

总之,实行依法治校,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章办事,就能在校园内形成讲求民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自觉维护校规校纪的良好氛围,这是一种强大的隐性课程,它能使置身于其中的全体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勇于护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使法制教育事半功倍,最终实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培养目标。

篇三:法制教育论文

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浅析

南乐县第一实验小学张树勋 小学生对具体的法律条文可能难以理解,但我们完全可以把使学生认识到法律是每个人都必须无条件遵守的规矩作为法制认识的目标。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而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尤其是未成年人法制观念的强弱,更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尺。目前在校的中小学生,正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预备队和生力军,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法制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教育他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进而增强他们的法律素养,深化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不仅是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遏制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发展态势的现实要求,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更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百年大计。

一 立法现状及有关政策

我国关于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主要有:199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85年国家教委、司法部联合颁布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司法部关于加强小学法制教育的意见》;199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央综合办、司法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等。这些文件从不同角度强调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是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的指南。

二 学校法制教育课程设置概况

小学阶段法制教育的主题是思想品德教育,主要穿插、渗透在思想品德课、社会课中进行;每所学校都聘请了法制副校长,为学生进行每学期不少于两次的专题讲座。此外,为培养学生的自护能力,每所学校还要求配备固定的兼职老师对学生进行自护教育,承担自护教育的老师须先经过培训,然后才能上岗。现在,学校基本上都达到了这个最低标准。而一些法制教育先进学校,还开展(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法治教育论文)了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

三 法制教育实际效果分析

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呼声较高,方法不少,但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呢?

为了对未成年人接受法制教育的渠道、掌握法律知识的状况以及具有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的情况有更直接更务实的了解,我们最近对学校1500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分析显示,接受调查的学生绝大多数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和自护意识,其接受教育的渠道包括学校、家庭、新闻媒体等。

1、被调查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大多表现出对学习法律知识的渴望。81%的学生认为法律知识很重要;58%的学生感觉自己的法律知识很欠缺,表达出对法律知识的求知欲望或对没有太多时间学习法律知识的遗憾;仅有6%的学生认为"不做坏事就行了,学不学法没关系",14%的学生虽承认自己的法律知识欠缺,但坦言没兴趣学习。

2、被调查学生大都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由于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传力度比较大,被调查学生对这两个法律了解得比较多,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变相赌博、强索财物"等行为属于不良行为,"结伙闹事、吸食毒品、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等属于严重不良行为;对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内容,被调查学生也有基本的了解,分别有78%、79%、92%、91%的学生选出了"隐匿毁弃他人电报或邮件、谎报险情,制造混乱、结伙抢劫或打架斗殴、擅自移动路牌等交通标志"等为违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但同学们对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的掌握不容乐观,仅有27%的学生选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而有30%、25%、18%的学生分别选择了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这为我们的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被调查的学生大都具有一定的自护意识,面对不法行为时能够作出较为正确的选择。在发现犯罪行为或坏人坏事时,81%的学生选择报警或告诉老师、家长,还有9%的学生选择了上前制止这种见义勇为的作法,只有10%的学生坦露出不管闲事、赶快躲开的心态。并且面对近年来较为复杂的社会环境,22%的学生称曾经受到非法侵害,而主要侵害行为涉及到被抢劫、被无辜殴打等;那么,面对抢劫等侵害,同学们会怎么做呢?48%的学生选择打"110"报警,23%的选择赶快跑并呼救,17%的学生认为被抢时应先交钱,事后告诉大人,还有2%的学生选择哭,认为事后也不敢告诉别人。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同时,也应加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的能动性。

4、从接受法制教育的渠道来看,学校、家长和新闻媒体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85%的学生表示学校近半年举行过一定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62%的学生表示家长曾对其讲过法律方面的知识,65%的学生表示经常收看有关法律的电视节目或经常阅读报纸杂志中的法律内容。

四 未成年人犯罪发展态势严峻

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看,接受调查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学校、家庭对学生加强普法教育的意识也逐渐增强,但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势依然很严峻,已被公认为是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公害,主要呈现为急剧上升的犯罪态势、不断恶化的犯罪性质、成人化的犯罪手段、团伙化的犯罪方式、偶发性的犯罪动机、低龄化倾向的犯罪结构等特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市、区重点学校也发生了犯罪。究其原因,既有未成年人主观因素,又有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

首先,未成年人的生理与心理尚不成熟,辨别善恶、美丑、是非的能力差、自我约束力较弱,情绪不稳定,易受暗示,多盲从,并且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模仿,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

其次,社会中各种不健康因素直接毒害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一些充斥淫秽、暴力内容的文化垃圾屡禁不止,起着某种意义的直观示范作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攀比之风、哥们义气等不良思潮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未成年人不成熟的心灵;而一些非法游戏厅、网吧则更是滋生犯罪的土壤,为部分未成年人提供了偏离正轨、走向犯罪的温床。

再次,学校教育的失误以及管理和教育的不到位,没能起到正确引导和有效防范作用:一些学校的法制教育方法、内容、形式比较枯燥、呆板,难以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使得部分未成年人法制观念淡漠;一些学校对学生管理重视不够,规章制度不落实,出现组织纪律失控现象;还有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根本忽视对未成年人进行遵纪守法观念的培养。

其四,家庭原因也不可忽视,父母行为失当或家庭教育失控都会在未成人犯罪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的父母对孩子对于溺爱,放任自流,致使子女小

错不改,一步步发展到违法犯罪;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当,简单粗暴,动不动就拳脚相加,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父母只管自己拼命挣钱,对子女物质要求尽量满足,但疏于管教,部分子女物欲日渐膨胀,精神日渐空虚,最终走上歧路。除了上述已被社会公众基本认同的因素之外,一些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极为贫乏,法律意识极为淡漠,不知法、不懂法、犯罪后而不自知的状况,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尤其是在校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自觉守法的法制观念和良好品行,是一项保障未成年人的远离违法犯罪,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五、加强小学法制教育的尝试

如前所述,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是个包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环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实践操作上,一方面要注意各个环节的法制教育工作向纵深推进,另一方面要加强各环节间的配合,增强法制教育的系统性,实践性和持久性。

1.学校教育是保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学校的法制教育,要从素质教育高度出发,明确教育目标、提高教师素质、调整课程设置、建立法治环境,使法制教育产生明显实效。首先,必须纠正重智育轻德育,注重思想教育,淡化法制教育的错误思想,而要从培养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用科学的知识和法制的观念来教育其做人的道理,明确树立以培养纪律观念、增强法制意识、讲解法律知识为内容的法制教育目标。其次,注意对老师加强《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学习,并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教育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再次,调整课时设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单设法制教育课,内容集中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重要性紧迫性教育、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公民权利与义务等;暂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广播站,每周安排一次法律法规学习活动,广播有关法律知识。其四,加强学校行政管理,建设依法治校的校园环境。学校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历史重托,因此应注意加强行政管理,建设依法治校的校园环境,必将对学生遵纪守法观念的

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五,有条件的教育部门,应当在本地建立法制教育基地。其六,建立家长学校,针对有问题学生的家长和部分认为教育只是学校责任的家长进行个别谈心,必要时可以成立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时间给家长进行法制讲座,以提高家长法制教育的责任心,使法制教育在学校、家长之间形成良好的循环。

2.家庭教育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基础环节。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是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生活习惯的开端,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首先要从家庭抓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庭是第一道防线。因此,家长应当深刻认识到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切实履行自己的监护职责,认真承担起法制教育的义务,采取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不能"只重生理、不顾心理"、"只讲智育,不讲德育",或采取溺爱、放任或者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要从其刚刚懂事起,培养其知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思想,并教育其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防止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侵害。

3.社会教育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社会教育包含丰富的内容。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行政部门、司法机关、新闻媒体等都应各自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各级未委会应当成为未成年人保护的统领部门,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工作应当有更为具体的要求和检查。同时,司法机关应当继续与教育部门联手,通过开展检学共建、法学共建、警学共建活动,充分发挥校外法制副校长和校外法制辅导员的作用,结合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深入学校进行有的放矢面对面的法制宣传,帮助未成年人知法、懂法、守法,牢固树立法制观念;此外,学校素质教育负责人还应当和法制副校长加强联系,通过电话、召开座谈会等途径,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和违法趋势,针对某段时期内学生的思想状况,共同研究法制教育对策,以便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总之,应当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