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基础知识 > 列表页

中国天主教基础知识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7  分类: 基础知识 手机版

篇一:基督教基础知识

1.“士师”

一词,希伯来原文是“审判官”的意思。这些人为神所选派,有真神的灵赐予独特的能力,奉命作百姓的领袖。他们的工作不仅是裁判案件,最重要的是拯救以色列国民脱离外邦仇敌之手。

2.活祭

活祭的意思是信徒出于内心地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神,遵行神的话,是基督徒生活的一个基本原则。旧约是以牛羊为祭物献给神,是把祭牲杀死献在祭坛上,而新约信徒有基督的替死,不必再杀牛羊为祭牲献

3细拉

它原来的意思一般认为是表示停顿,相当于今天的休止符,但也有人认为是表示在吟唱时要特别留意的地方。

4.《米兰敕令》

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米兰发布的宽容基督教的敕令。313 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中国天主教基础知识)尼合力征服罗马帝国东部,并与李锡尼在米兰达成协议,签署《米兰敕令》,停止迫害基督教。宣布罗马帝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要求各地归还被没收的教产。至此,初步奠定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5.景教碑

景教碑又称《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由一个名叫景净的波斯传教士撰刻树立,刻于唐建中二年(781年),高279厘米。碑文记载了基督教在唐代贞观年间传入中国及其以后100多年流传中土的情况。后埋于地下,明天启三年(1623年)出土,

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

6. 三位一体:

只有一位神,在神的本体中存在三个位格,分别是父、子、圣灵。三位同存同尊同荣。

7. 马丁路德:

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的着名领袖,德国神学家,基督教路德宗的创始人。提出《九十五条》引发宗教改革的浪潮,注重因信称义、救赎恩典、唯独圣经等重要真理。

8. 圣徒:

源于圣洁,是指神将信自己的人分别为圣,使他们在地位上成圣,更在实际生活行为上追求圣洁以致完全。

9.耶和华:

神的名字,在出埃及记3章启示给摩西,中文译为“我是自有永有”,表明神的永恒和自存。

10. 道成肉身:

是神的作为,圣子受父的差遣为成就父神的救赎计划而甘愿降卑,取了人的身体,成为人的样式,并死在十字架上成就了救恩。

11. 神学思想建设:

自1998年开始在丁光训主教提出加强神学思想建设之后开始的活动,为了在我国基督教里面建立积极的、更符合圣经整体信息的神学思想,以回归基督教的真意,更好的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的相适应。

12. 先知:

原意是涌出,是神所拣选的人成为传达神话语和信息的出口,在以色列人的历史中不断的出现,并在圣经中留下了先知书的着作。

13. 信经:

源于拉丁文“我信”,是基督教权威性的基本信仰纲要,从初期教会开始就逐渐形成三大信经:《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和亚他那修信经。

14.三自爱国运动:

是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摆脱教会的半殖民地洋教形象,实现自治、自养、自传,团结全国基督徒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积极参加国家建设的爱国爱教运动。

15. 宗教改革:

1517年发起的基督教改革活动。在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的带领下,产生了基督教新教,脱离了天主教的垄断,回归到了教会原本的信仰中,并带来了社会思想的巨大变革。

16.上行之诗: 在一百五十篇的诗里面,从一百二十篇至一百三十四篇,这十五篇特别称为「上行之诗」. 是指犹太人在节期内上耶路撒冷的圣殿朝拜时,在往圣殿上行的阶梯时所唱的诗歌。意思就是「往上走」的.这里有一段路,好像楼梯台阶一样,需要一步一步的走上去.所以这十五首诗,就称为「上行之诗」.换句话说:这十五首诗乃是一步一步,一级一级往上去的.

17. 洗礼 基督教的一个很重要的仪式。表示洗净原有的罪恶,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来更新自己的生命。接受洗礼,就是进入基督的生命,和他一起受死和复活。借着洗礼,基督徒就像主进入经历死亡的过程,把罪恶埋葬了,因此受洗的人冲破罪的奴役而得自由。

18.五旬节:

又称为七七节、初熟节或收成节。是犹太人的三大节期之一。从逾越节开始算起的第50天(一旬为10天),所以称之为五旬节。据《新约》称,耶稣“复活”后第四十日“升天”,第五十日差遣“圣灵”降临,门徒领受圣灵后开始传教。

18. 加尔文:

是法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学家、法国宗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的重要派别加尔文教派(在法国称胡格诺派)创始人。

19. 八福

《新约?马太福音》第五章耶稣“登山宝训”中论“福”有一段说教,提到八种有福的人。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20. 伊甸园 根据《圣经》旧约创世纪记载,耶和华 上帝照自己的形像造了人类的袓先,男的称亚当,女的称夏娃,安置第一对男女住在伊甸园中。伊甸园在圣经的原文中含有快乐,愉快的园子的意思(或称乐园)。圣经记载伊甸园在东方,有四条河从伊甸流出滋润园子。这四条河分别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基训河和比逊河。现存的只有前两条。

21. 教会:

教会是指蒙神呼召被神拣选的圣徒所组成的群体,因此教会是人来构成的;教会的希腊文为 意蒙召。这二个字放在一起,意思是蒙召出来的会众,或蒙召者的会集。

22. 祷告

祷告是人和神说话,与神交通,向神求告。祷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向 神感恩,求神赦罪,为人代求等。

23.礼仪之争

“礼仪之争”是史上的大事,在文化上也是有代表性的事件。这一事件几乎危机到了天主教在中国的存在。所谓礼仪之争,就是在天主教向中国传播时,围绕一系列问题的争论。这些问题包括:对孔子和祖先的崇拜,对天的祭祀,关于天主的名称及内涵问题。

24.圣经

圣经又称为《新旧约全书》,共66卷,其中旧约为39卷,原文是希伯来文,新约为27卷,原文是希腊文,圣经的前五卷被称为摩西五经。

25.基督教新教

基督新教是于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新宗派,或其中不断分化出的派系的统称。简称新教,或译为更正教、反对教,也经常被直接称为基督教,是与天主教、东正教并列,为广义上的基督宗教的三大派别之一。

26.拿细耳人

拿细耳人就是分别为圣归神的人,他们的一生不可喝酒,不能用剃头刀剃头,不可接触死的不洁净的东西。

27.因信称义

是指神所应许的福,因信耶稣基督,归给那信的人。按照人的本性,他本是忿怒之子,应受地狱之刑,但神因他的慈爱和恩典,在基督耶稣里彰显了另一条出路,即罪人可以靠着基督之功德,用信心领受他的义,以致被神宣称为义人。就是,神通过罪人对耶稣基督的信,就算这些罪人为义人。

28.耶路撒冷会议

公元50年左右,基督教使徒们在耶路撒冷举行的会议。会议决定,非犹太人的基督徒不必遵守犹太教的摩西律法。这次会议是因争论非犹太人改信基督教後是否必须行割礼而召开。由使徒彼得和雅各领导的这次会议作出了有利于保罗和非犹太人基督徒的决定,这有助于早期基督教脱离犹太教。

29.耶稣会

为天主教的主要修会之一,又称耶稣连队 ,1535年8月15日由西班牙罗耀拉的依纳爵( Ignace de Loyola )为适应当时基督新教的宗教改革成立,获得罗马教廷教宗的许可。耶稣会最主要的任务是教育与传教,在欧洲兴办许多大学,培养出的学生除是耶稣会人才外,也活跃于政界与知识份子阶级。它改變策略,向東方發展,尋找新的地盤,爭取新的教徒,以恢復中世紀天主教的威勢。

30.保罗

原名扫罗。保罗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属于便雅悯支派的以色列人,帝国的直属领具有罗马公民的身份。他的家在基利家的大数城,这里是当时罗马帝国的主要学术中心之一。他进行三次的传道之旅,使福音从亚洲传到欧洲。后被罗马皇帝尼禄处死,为主殉道。

篇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基本知识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基本知识

(一)党的民族政策:1、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4、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5、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各民族 的全面进步。6、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8、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

1、处理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核心是政治平等。 民族团结,核心是思想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核心是经济繁荣。

2、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的核心、优越性:(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重点) 是指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照宪法规定,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实现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2)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 共七大内容:地位;自治机关;自治权;一律平等;语言文字自由;管理财政、经济;组织公安部队。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重点) 有利于祖国的独立和统一;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平

等权利和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促进少数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共同繁荣和发展;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的发展。

3、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二)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政府对待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权利,得到了宪法和法律的保障。1949年9月29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权。1954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全面正确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方面要求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对不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损害宗教界合法权益的错误行为,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另一方面要求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要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承担遵守宪法、法律、

法规和政策的义务。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宗教活动不得妨碍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信教群众的信仰,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放弃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弃在他们中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工作。(1)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中国不论信仰宗教还是不信仰宗教的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在多数群众不信仰宗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信教群众,互相团结、和睦相处。在多数群众信仰宗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群众不信仰宗教的权利,使全体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各民族群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2)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干预司法、干预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绝不允许强迫任何人,特别是18岁以下少年儿童入教、出家到寺庙学经,绝不允许利用宗教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

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3)保护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信徒活动场所内所进行的正常的宗教生活,按照宗教习惯自愿的布施、乜贴、献仪、奉献以及在自己家里进行修持、念经、祷告、守斋等,均受国家法律保护。同时,宗教团体按照宪法、法律和政策的有关规定,可以开办宗教院校,出版宗教书刊,销售宗教用品和宗教艺术品,开展宗教方面的国际友好往来,进行宗教学术文化交流等。公民在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时候,必须履行自己的应尽义务。?(4)中国各种宗教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治、自养、自传的原则。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宗教的一个显著特色。各爱国宗教团体和爱国宗教界人士要自觉地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坚持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挫败其推行“和平演变”的图谋。同时,也要坚决抵制境外宗教团体和个人对中国宗教事务的干涉,不得在中国境内建立宗教组织或其他办事机构,建立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传教活动。

2、宗教和政治、教育分离的原则:公民和宗教团体或组织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民教育,不得以任

何形式在学校宣扬宗教;要鼓励广大爱国宗教人士在信教群众中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调动信教群众支持办好国民教育方面的积极性。国家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但公民也必须坚持不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教育、婚姻等,履行国民义务教育的责任。

3、党处理同宗教界人士之间关系的原则:在我国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党同爱国宗教人士的关系不因世界观的不同而排斥他们,与他们“求同存异”,并建立了共同政治基础上的统一战线。广大宗教界人士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士是爱国守法的,与党和政府长期团结合作,同心同德,荣辱与共,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1991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邀请各全国性宗教团体领导人到中南海作客时,提出了党同宗教界人士之间关系的原则,即“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这是几十年来我们党处理同宗教界人士关系实践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是新时期我们党处理同宗教界人士关系的原则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践证明,只有在政治上真诚团结合作,才能真正做到在信仰上互相尊重;而只有在信仰上互相尊重,才能有效巩固和加强政治上的团结合作。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要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个原则,就一定能够团结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不断巩固和扩大

篇三:2016国考公共基础: 中国宗教概况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对于中国的宗教,你了解多少呢?中公选调生考试网今天为大家讲解有关中国宗教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好好掌握,做好选调生备考工作。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 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所。

在中国,全国性的宗教团体有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等。各宗教团体按照各自的章程选举、产生领导人和领导机构。

佛教在中国已有二千年历史。现在中国有佛教寺院1.3万余座,出家僧尼约20万人,其中藏语系佛教的喇嘛、尼姑约12万人,活佛1700余人,寺院3000余座;巴利语系佛教的比丘、长老近万人,寺院1600余座。

道教发源于中国,已有1700多年历史。中国现有道教宫观1500余座,乾道、坤道2.5万余人。

伊斯兰教于公元七世纪传入中国。伊斯兰教为中国回、维吾尔等10个少数民族中的群众信仰。有2000多万人信奉伊斯兰教,现有清真寺3万余座,伊玛目、阿訇4万余人。

天主教自公元七世纪起几度传入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规模传入。中国现有天主教徒约500万人,教职人员约4000人,教堂、会所4600余座。

基督教(新教)于公元十九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在鸦片战争后大规模传入。中国现有基督徒约1600万人,教牧传道人员1. 8万余人,教堂1. 2万余座,简易活动场所(聚会点)2. 5万余处。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