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基础知识 > 列表页

奠定基础,同义词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1-13  分类: 基础知识 手机版

篇一:注重培养

数学教研组培训材料:

注重培养“四基”,提高数学素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总结2001年新课程实施以来的经验,分析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经过修订组几年的努力修改而成的。

《标准(2011年版)》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保持《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结构,对理念、目标、内容等做了一些重要的修订,力图更加体现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适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供依据。

一、《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与目标

近年来,国内外数学教育更加关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为进一步学习和走向社会打好知识、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基础。本次修订,研究和分析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的趋势以及课程实施的现状与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数学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1强调了数学的意义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性质。

关于数学的意义,《标准(2011年版)》强调了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数学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强调了随着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数学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数学在社会发展及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性质,《标准(2011年版)》表述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范 文 网:奠定基础,同义词)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个性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特征决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遵循“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义务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学生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积累独立思考和实践的经验。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把学习兴趣作为学习的不竭动力。同时,还应当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体现因材施教。

2重新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标准(实验稿)》中有6条基本理念,修订后将其中关于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的两条合并成一条,成为现在的5条基本理念。

关于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含义,是对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提出的目标,也是对数学教育者提出的要求。面对每一个人的数学教育既是一个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需的要求。义务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让所有适龄儿童接受良

好的教育,为成为合格的公民做准备。良好的数学教育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提出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运用一些数学概念,掌握一些数学方法,还应当包括使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一些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比如,应当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因为这些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为实现这一教育理念,必须确定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

关于课程内容,强调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的选择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实际生活的经验中提取教学素材,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感悟这些概念和规律是从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来的。要注意承载概念和规律的背景,使得学生能够感悟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死记硬背往往是造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因素。课程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结果,也要有数学结果形成的过程和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不仅要有基于间接经验的数学知识,也要有基于直接经验的数学知识;不仅要有抽象的概念和法则,也要有直观的说明和启迪。

关于教学活动,强调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注重启发式教学,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并且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他人交流,在独立思考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思考。

关于评价,强调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单纯地关注学生技能的熟练;要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关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强调要充分注重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使其在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质量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3明确提出“四基”是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目标。

《标准(2011年版)》中的课程目标注重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相结合。明确提出“四基”,即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数学教育中历来重视的传统优势,在数学课程改革中应当保持并赋予新意。

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教学中应当特别重视的,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它们不仅是学生当前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终身发展所必需的。

“四基”可以看做是对学生进行良好数学教育的集中体现,关系到学生的当前学习和长远发展。“四基”应当成为贯穿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一条主线。在不同学段和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中都应当体现“四基”;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和具体方式的呈现都应当考虑如何突出“四基”。基于“双基”的教学,注重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而侧重演绎推理(含计算)能力的培养;基于“四基”的教学,在注重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归纳推理(含类比)能力的培养。比如,基于“四基”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感悟:从一些结果出发得到一般结果的过程,从低维空间的结果推断高维空间

结果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思维的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合理的思维方法。这样的教育模式可能是全新的,既是一种挑战,也给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了施展智慧和才能的舞台。

总体目标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评价的组织等,都应遵循课程的总体目标,以实现总体目标为指向。

4梳理了10个重要的核心概念。

《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内容包括四个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为了更加突出课程内容的本质,《标准(2011年版)》又提出了与内容有关的10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且对每一个核心概念都给出了较为明确的解释。虽然这10个核心概念与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但在对核心概念的解释中可以体会到,核心概念与课程内容之间是有所侧重的。事实上,把上面那些词统称为“概念”并不确切,因为这些词所要表达的并不是客观存在,它们的内涵甚至很难清晰地表述,因此在《标准(2011年版)》中没有统一给出确切解释。之所以提出这些词,希望表达的是:要认识一类数学概念的思维模式,而正确地把握这些思维模式对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核心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教材编写者和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有利于广大教师整体把握数学教学的核心,合理而有效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

(一) 体例与结构的变化。

本次修订,在保持《标准(实验稿)》基本体例不变的基础上,在结构和体例上有以下调整。

1重新撰写“前言”。

在“前言”部分除了修改了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数学教育的功能、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数学课程设计思路的表述外,增加了“数学课程的性质”,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在提高公民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2整合三个学段的“实施建议”。

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进一步突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完整性,《标准(2011年版)》将原来分三个学段撰写的“实施建议”进行了整合,三个学段统一撰写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并增加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3将“行为动词”和“案例”等统一放入附录。

《标准(2011年版)》增加了课程目标中有关“行为动词”的解释。这些行为动词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另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标准(2011年版)》将这些行为动词和相关的同义词的解释统一列入附录。同时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中的“案例”也统一列入附录中,分别成为附录1和附录2。与《标准(实验稿)》相比,案例增加了详细的说明和解答,能够更好地阐释课程内容的含义,实现对教师实施过程的必要指导。此外,还对案例进行统一编号,便于查找和使用。

(二)课程内容结构上的变化。

“数与代数”部分在内容结构上没有变化。

“图形与几何”部分第一、二学段,内容结构没有变化。第三学段,将原来的四个部分调整为三个部分,即将原来的“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修改为三个部分,即“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图形的性质”基本上是整合了《标准(实验稿)》中的第一和第四部分,而其他两个部分与原来的两部分对应。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结构做了较大调整,使三个学段内容学习的层次性更加明确。强调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

“综合与实践”内容做了较大修改。进一步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和要求,明确“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其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 第一学段具体内容的修改。

第一学段内容总体上修改不大,增删内容大致相当,“数与代数”内容略有增加,“统计与概率”内容有明显减少。

1“统计与概率”等内容适当降低难度。

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大幅减少,由原来的11条具体要求,减少为现在的3条。全部删除了有关概率内容的“不确定现象”的3条,其中部分内容移到第二学段。实践表明,第一学段学生理解不确定现象有难度,不容易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一学段学生应主要学习和掌握确定的量,开始理解和掌握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因此,将不确定现象的描述后移。对于统计内容也降低了难度,平均数、条形统计图等内容也移到第二学段学习。

2增加或进一步明确一些具体内容。

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及实验和调研的反馈意见,第一学段增加或调整了一些内容。

增加的内容包括:

“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这一要求考虑中国文化的因素以及许多专家学者和第一线教师对珠算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问题提出的建议。

“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使学生能较准确把握有关小数的问题,也为后续的学习做准备,但这一学段只要求同分母的小数比较。

在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这一条,与第二学段(认识中括号)形成一个连续的、渐进的对于混合运算的要求。

调整的内容包括:

估算的要求改为“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使估算的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有助于教师清楚地认识和理解估算的价值与意义。强调了“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明确估算的重点:一是要有具体的情境,二是在一个确定的情境中,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估算。例6做了具体说明。

“能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从第二学段移到第一学段。在第一学段数的认识和相关运算的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掌握这一内容。原来在第二学段出现明显滞后。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增加了分米2的认识,将千米2、公顷的认识移到第二学段,并降低了要求。

(四) 第二学段具体内容的修改。

第二学段课程内容总的数量没有变化,但具体的内容做了一些重要的调整。主要包括:

1“统计与概率”等内容适当降低难度。

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内容,删除了中数、中位数内容和“能设计统计活动,检验某些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还有一些在表述方式和具体要求上做了一些调整。

一是强调了在搜集数据中运用适当的方法。“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数据,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用比较科学合理的方法,收集有效的数据。在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中,逐步使学生了解数据的重要性。

二是调整了对“可能性”学习的要求。原来的要求是:“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并阐述自己的理由。”修改后的要求是“列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大大降低了要求。同时使这部分内容更具可操作性,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

删除“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这一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不是很紧密,要求学生了解意义不大,而“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放到第三学段作为进行演绎证明的基本事实之一。 2增加了部分内容。

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

增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对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了解,特别是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是小学阶段问题解决的核心。而“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是小学阶段最常用的数量关系,绝大多数实际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这两类数量关系。《标准(2011年版)》中增加了这一要求,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

增加“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了解数量关系是学习“字母表示数”的主要目的,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了解数量关系,也为学习简易方程做准备。

增加“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强调学生在探索周长与直径比的过程中认识圆周率。

(五) 第三学段具体内容的调整。

第三学段四个领域中一些具体内容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删除了一些条目,二是新增了一些内容(包括必学和选学内容),三是对相同内容的要求不同。删减和增加内容时主要考虑这样几个方面的因素:① 与前后学段的知识内容的衔接;② 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未来生活实践的联系;③ 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接受能力和水平;④ 对学科本质以及核心思想的体现。

1第三学段删除的主要内容。

篇二:第二单元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测试题

第二单元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测试题

一、多音字

强————( )模———()缝————()校———( ) ————( ) _______( ) ————( )————( ) ————( )

冠———( )号———() 扁————( ) 埋——() ————( ) ———( )————( )——()

二、近义词

温暖( )舒适( )顾惜( )抱怨( )忧虑( )汹涌澎湃( ) 感动( )拒绝( )安置( )接受( )羡慕( )体会() 故意( )簇拥( )骤然( )仿佛( )淳朴( )巡视( ) 惦记( )搅乱( )丢弃( )犹豫()渴求( )经常() 竟然( )惦记( )怔住( )旺盛( )轮流( )团聚() 羞愧( )追悼( )惊异( )恍然大悟()

三、反义词

温暖( )嘶哑( )健康( )僵硬( )潮湿( )魁梧( ) 严肃( )自愿( )放心( )拒绝( )希望( )喜悦( ) 分散( )收敛( )喧闹( )拘谨( )幼稚( )批评( ) 壮实( )旺盛( )枯萎( )犹豫( )复杂( )细小( ) 慈祥( )低微( )深奥( )详细( )马马虎虎( )

第二单元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测试题

一、多音字

折——()转——()扎——()参——( )薄——()

——() ——() ——( ) ——( ) ——()

——() ——() ——( ) ——( ) ——()

盛——() 铺——()乘——()载——()教——()

——()——() ——() ——() ——()

二、近义词

神秘( )依然( )认真( )启发( )计策( )议论( ) 偏僻( )遥远( )嘲笑( )教导( )偶尔( )欣赏( ) 鄙夷( )晶莹( )环顾( )融合( )静默( )清楚( ) 也许( )熟悉( )辽阔( )究竟( )聚精会神( )

豪迈( )奠定( )快乐( )情趣()真挚( )奥秘( ) 流畅( )倾注( )广阔()巡视( )疑惑( )气氛( ) 震动( )接近( )参加( )庄重()掩埋( )希望( ) 有限( )生动( )腼腆( )漆黑()疲劳( )提高( ) 认真( )狂奔( )鄙夷( )嘲笑() 晶莹( ) 偏僻( ) 偶尔( )美丽( )高兴( )盛开() 忠实()静寂( ) 辽阔( )高大( ) 清楚( )肯定() 消失( ) 熟悉 ( )笔直( )贡献() 广阔()快乐( ) 真挚() 美好( )消极( )认真()兴奋()庄重()喜欢( )无意( )

篇三:人才培训

是什么造就了150多年的辉煌——的人才培训

是什么造就了150多年的辉煌——的人才培训

为发展,而不是为工作而培训。

——公司培训宗旨

150多年的辉煌

1997年,股份公司出版发行了一本公司自传性质的书,名叫《——150年的辉煌》,该书的封二上印了一段开场白,其中有这样一句话:“1997年,翻开了她历史中的第150页篇章,这是一个值得特别庆祝的历史时刻。纵观世界,在具有类似规模的工业公司中,能够享有如此悠久和成功历史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

话语中无处不透露出近乎自大的自信。的确,这些描述恐怕只有才能当之无愧。1847年10月,普鲁士在役少尉韦尔纳·冯·与机械师约翰·乔治·哈尔斯克一起,在柏林创建了电报制造公司。该公司当时还是一个小作坊,雇工仅3人,生产针式电报机,但其发展十分迅速,到年底时已经拥有员工10名,并且开发出了其他产品。新公司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于是韦尔纳弃伍从商,专心开拓他的事业。这家电报公司铺建了柏林到法兰克福之间长达500公里的通讯线路,并被俄国政府指定为“沙皇俄国电报系统建造与维修承包商”,英国和奥地利的电报系统也主要依靠该公司,连接伦敦和加尔各达的印欧电报线也出自该公司之手,该线路长达11000公里。

真正走上“电器帝国”之路是在1866年,它发现了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开始批量生产,并成功地将其推向市场,这一伟大的成就为今天的电气工程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电气工程的同义词,甚至德文“Elektrotechnik”(电气)一词也是韦尔纳·冯·博士创造的。到1890年韦尔纳退休时,公司员工已达4500名,其中德意志帝国以外的员工为2000人,实现了从小作坊到跨国公司的飞跃。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它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主要电气公司之

现在,不仅在电气工程领域独树一帜,而且在微电子、能源、工业、通讯、交通、医疗、元器件和照明等诸多领域从事广泛的生产经营活动,业务遍布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和澳洲190多个国家,其中海外员工占40%。1997年,全球销售额为637.54亿美元,列《财富》98世界500强第24位,在全球电子电器设备制造商中位居第4位。

最早在中国开展经营活动是在1872年,当时的-哈尔斯克公司向中国出口了第一台针式电报机,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后来,又向中国出口了它的发电机。1922年,进一步在上海建立了占70%股份的“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在全国设立了7个办事处,雇员共275人(其中人44名,中国人209名,其他国家人员22名),成为最大的海外子公司。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对中国也有一些出口业务,但营业额极为有限。改革开放使又燃起了在中国开展经营活动的欲望,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著名跨国公司之一。1982年~1983年,先后在北京、广州、上海、沈阳开设了4个办事处,1984年,公司总裁卡斯克博士到中国访问,决定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与中国建立长期关系。

进入90年代,开始全面在中国建立合资独资企业,到1994年10月,(中国)有限公司成立时,在华企业已有20多家,是在华企业数目最多的跨国公司之一。(中国)有限公司作为控股公司,管理在华全部合资独资企业和业务。早在1992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就达到4.2亿马克,预计到2000年,对中国的投资将超过10亿美元,销售额达100亿美元,员工人数超过3万。

是什么造就了150多年的辉煌?高质量的产品、完善的售后服务、不断创业和创新以及高效的人才培训被认为是成功的关键。

在人才培训方面,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培训体系。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根本目标,是使他们能够从容应付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为此,为员工设计了各种各样高效的培训,这些培训从内容上看,主要分为三种:(1)新员工培训;(2)大学精英培训;(3)员工在职培训。

新员工培训

新员工培训又称第一职业培训。在,一般15岁到20岁的年轻人,如果中学毕业后没能进入大学,要想工作,必须先在企业接受3年左右的第一职业培训。在第一职业培训期间,学生要接受双轨制教育:一周工作5天,其中3天在企业接受工作培训,另外2天在职业学校学习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工厂学到基本的熟练技巧和技术,和伙伴们一起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学到很多东西,而且可以在职业学校受到相关基础知识教育。通过接近真刀实枪的作业,他们的职业能力及操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由于企业内部的培训设施基本上使用的是技术最先进的培训设施,保证了第一职业培训的高水平,因此第一职业教育证书在经济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由于第一职业培训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年轻人进入企业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也深受年轻人欢迎。在,中学毕业生中有60%~70%接受第一职业培训,20%~30%选择上大学。

早在1922年就拨专款设立了专门用于培训工人的“学徒基金”。现在公司在全球拥有60多个培训场所,如在公司总部慕尼黑设有韦尔纳·冯·学院,在爱尔兰设有技术助理学院,它们都配备了最先进的设备,每年培训经费近8亿马克。目前共有10000名学徒在接受第一职业培训,大约占员工总数的5%,他们学习工商知识和技术,毕业后可以直接到生产一线工作。

在中国,与北京市国际技术合作中心合作,共同建立了北京技术培训中心,投资4000万马克。合同规定,中心在合同期内负责为在华建立的合资企业提供人员培训,目前该中心每年可以对800人进行培训。

第一职业培训(新员工培训)保证了员工一正式进入公司就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精英培训

计划每年在全球接收3000名左右的大学生,为了利用这些宝贵的人才,也制定了专门的计划。

注意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公司同各国高校建立了密切联系,为学生和老师安排活动,并无偿提供实习场所和教学场所,举办报告会等。1995年4月,在北京成立了“高校联络处”,开始与高校建立稳定而持久的伙伴关系,加强与高校教师、学生及各院系、研究所的联系和沟通。每年在重点院校颁发300多项奖学金,并为优秀学生提供毕业后在求职的指导和帮助,“高校联络处”也因而被称为和高校沟通的桥梁。

进入的大学毕业生首先要接受综合考核,考核内容既包括专业知识,也包括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公司根据考核的结果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此外,还从大学生中选出30名尖子进行专门培训,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培训时间为10个月,分3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让他们全面熟悉企业的情况,学会从INTERNET上获取信息;第二阶段,让他们进入一些商务领域工作,全面熟悉本企业的产品,并加强他们的团队精神;第三阶段,将他们安排到下属企业(包括境外企业)承担具体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获取实践经验和知识技能。目前,

共有400多名这种“精英”,其中四分之一在接受海外培训或在国外工作。

大学精英培训计划为储备了大量管理人员。

员工在职培训

人才培训的第三个部分是员工在职培训。公司认为,在世界性的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在革新、颇具灵活性和长期性的商务活动中,人是最主要的力量,知识和技术必须不断更新、换代,才能跟上商业环境以及新兴技术的发展步伐,所以公司正在努力走上一个“学习型企业”之路。为此,特别重视员工的在职培训,在公司每年投入的8亿马克培训费中,有60%用于员工在职培训。员工的在职培训和进修主要有两种形式:管理教程和员工再培训计划,其中管理教程培训尤以独特和有效闻名。

员工管理教程分五个级别,各级培训分别以前一级别培训为基础,从第五级别到第一级别所获技能依次提高,其具体培训内容大致如下:

第五级别:管理理论教程

培训对象:具有管理潜能的员工

培训目的:提高参与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建设能力

培训内容:企业文化、自我管理能力、个人发展计划、项目管理、了解及满足客户需求的团队协调技能

培训日程:与工作同步的一年培训;分别为期3天的两次研讨会和一次开课讨论会

第四级别:基础管理教程

培训对象:具有较高潜力的初级管理人员

培训目的:让参与者准备好进行初级管理工作

培训内容:综合项目的完成、质量及生产效率管理、财务管理、流程管理、组织建设及团队行为、有效的交流和网络化

培训日程:与工作同步的一年培训、为期五天的研讨会两次和为期两天的开课讨论会一次

第三级别:高级管理教程

培训对象:负责核心流程或多项职能的管理人员

培训目的:开发参与者的企业家潜能

培训内容:公司管理方法,业务拓展及市场发展策略、技术革新管理、全球机构、多元文化间的交流、改革管理、企业家行为及责任感

培训日程:一年半与工作同步的培训;为期5天的研讨会两次

第二级别:总体管理教程

培训对象: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管理业务或项目并对其业绩全权负责者;(2)负责全球性、地区性的服务者;(3)至少负责两个职能部门者;(4)在某些产品、服务方面是全球性、地区性业务的管理人员

培训目的:塑造领导能力

培训内容:企业价值、前景与公司业绩间的相互关系、高级战略管理技术、知识管理、识别全球趋势、调整公司业务、管理全球性合作

培训日程:与工作同步的培训两年;每次为期6天的研讨会两次

第一级别:执行教程

培训对象:已经或者有可能担任重要职位的管理人员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