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列表页

有效默读结题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3  分类: 结题报告 手机版

篇一:巧用教材结题报告魏兆芳

《巧用教材,有效提高初中生阅读与写作能

力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镇巴县泾洋初中 魏兆芳

提出缘由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读可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反之,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读的质量。通过调查,在新课程标准下,某些阅读教学过于注重人文性,教师在教学中重“阅读”而轻“写作”,阅读和写作出现某种程度的脱轨。本课题针对这些现象展开研究,主张把对学生的写作指导渗透到教材的阅读教学中去,在有限的空间有效的使用好教材,使“读”与“写”能够达到和谐统一,相互促进,既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又尽可能高效的促进写作教学。即结合初中语文学情,以教材为蓝本,有效阅读,利用现有的人教版初中语文阅读教材,通过仿写、续写、缩写、改写教材几个步骤,强化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学习,并多方位地研究教材,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达到提升初中生的阅读与写作的水平,故提出本课题研修。 研究思路:

以教材为依托,寻找语文阅读与写作的突破口,改变阅读教学方式,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颠覆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语文学习中重要的学习蓝本。以读导写,有效阅读,提高文章鉴赏能力和作文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指导学生建构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主动钻研的学习习惯。在实践的过程中,按计划完成阶段任务,进行分析、整理与总结。

研究目标

1、以教材为依托,寻找语文阅读与写作的突破口,改变阅读教学方式,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颠覆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语文学习中重要的学习蓝本。

2、以读导写,有效阅读,提高文章鉴赏能力和作文水平。

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指导学生建构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主动钻研的学习习惯。

4、在实践过程中,按计划完成阶段任务,进行分析、整理与总结。 研究背景

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尊重文本解读的多元性,这为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供了理论指导。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是课标对语文阅读的目标要求。针对学生课程冗杂,阅读空间有限的学业学情,以教材为蓝本,有效阅读,利用现有的人教版初中语文阅读教材,通过仿写、续写、缩写、改写教材几个步骤,强化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学习,并多方位地研究教材,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达到提升初中生的阅读与写作的水平。

研究意义:

阅读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在于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抓好语文阅读和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感悟生活,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要达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认真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分析本校乃至全县七年级语文教学情况,改变现实生活中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愿意思考阅读,作文素材匮乏,害怕作文,畏难语文学习等现状,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学生有效地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进一步明确有效开展语文教学促进阅读与写作教学课题探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文献资料法:查阅《语文新课标》等相关资料。

3、行动研究法:尝试以教材为蓝本、学教材用教材颠覆教材等形式来促进学生阅读的自然化、常态化、生活化,让学生情感体验与生活实际交融,促使学生养成关注周围现实生活的习惯,更好地生活。达到“寓情于教,以教育情”的目的。

4、案例研究法:运用激励手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创设交流平台,优化语感,提升语言积累,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9月至2015年10月:调查研究。

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师生调查表开展调查研究,实地调研七年级语文教学教学现状,撰写调查报告,分析初中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现状。 搜集资料、学习理论,制定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研修实践。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具体措施,不断实践探索,认真实施研究方案,逐步完成阶段目标,并作好个案记录、阶段成果小结。

第三阶段2016年4月至2016年6月:总结结题。整理归纳实践中积累的个案资料和相关记录,总结实践经验,撰写研究报告,呈现研究成果。

六、研究成果 课题历时一年,时间虽紧,但全体参与教师都以课题为载体,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并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形成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了教师对有效课堂教学的认识,比较

系统地总结了中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初步形成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学习案例,使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同时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成长,造就了一支有实验研究能力的教师,在教与学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教师的成长

1、专业理论不断提升

借课题研究的东风,课题组的成员系统地学习了有关指导学生自学的理论书籍和文献,对这种学习模式有了更深的认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的渗透,肖川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欧阳芬的《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问题》、王海燕的《如何上好每一堂课》、王吉明老师的《耕读笔记》,魏勇的《用思想点燃课堂》的相关内容,庞维国博士编著的《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江山野《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的相关内容在课题研讨中不断深入,课题组集中还集中解读《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课题组成员自主博览其他教学类杂志,如《人民教育》、《陕西教育》、《教育艺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语文教学通讯》等,学习跟本课题研究有关的观点、博采众长,汲取营养,丰厚了专业理论的积淀。

2、教学模式悄然转变

老师们通过学习,有了相关的专业知识,转变了观念,曾经的“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慢慢消失,在课堂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这样的主导思想,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始终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了第一位。在“三课”活动中各位教师积极参与大显身手,将课题研究落在实处。

3、教学成果大量呈现

本着学好教材,用好教材,让教材发挥最大化作用,让语文教学走实,真正贯彻落实以本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有了课题研究的实践,有了专业理论的支撑,教师在研究中有了思考,并能主动地去探索、去解决。把这一过程写下来,一个个有质量的教学成果便诞生了。老师们积极反思,认真总结,内容涵盖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有教师对新课标的解读,有对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总结,有老师的下水作文,有学生的优秀作品。《教师研修手册》达到每人二册共32篇/人、《听课记录》每人二册不少于30篇/人,撰写了教学札记、教学课例若干,每位参与教师认真撰写了阶段总结。老师们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也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水平,增强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养成了教学反思的习惯,为课题研究也积累了很多研究素材。

4、 通过公开课、示范课、听课、评课等活动,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迁移式阅读写作指导模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5、促使教师彻底转变观念 ,有效合理的学教材、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性,指导学生建构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主动钻研的学习习惯,真正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6、通过课题研究的分析、整理与总结,在全县推广研究成果,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

(二)学生的进步

篇二:个人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

个人结题报告

六枝特区岩脚镇羊场小学江爽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课题负责人罗钦的安排下,我负责我校小学语文中段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从问卷调查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缺乏阅读兴趣,不爱看书,阅读很少。他(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有效默读结题报告)们看书是在老师和父母的监督下,完成的。如果离开老师和父母的监管,他们一般都不会主动拿起书本读。即使捧起书,总是表现得心不在焉。这种消沉的态度上呈现出阅读能力低下、阅读质量不高的现象。因而,我认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势在必行。缺乏阅读兴趣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大障碍。

其次,在选择书籍方面,阅读内容单一。有些学生家长因为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内容过于单一,只给孩子买《作文大全》、《创优100分》、《英材教程》等书,阅读带着明显功利色彩,缺少真正的心灵自由,难以见到学生洋溢个性的思想火花;或是顺从孩子的意见听之任之,选择一些要求不切实际的书籍,比如动漫、卡通之类或者鬼怪、邪魔之类的书籍。这样就造成阅读面狭窄,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别说习惯的养成了。

再次,受考试分数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只要期末考试分数考得高就行,其他方面就可以不用去管。所以,家长不是给孩子买什么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等书籍,而是给孩子购买语文练习册、语文冲刺考试100分等。这样为了考试分数给孩子施压,整天进行题

海战术,占据了孩子阅读的空间。

结合以上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开展课题研究,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开展课题研究,能够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开展课题研究,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能扩展学生的发展空间,能转变家长的狭隘观念。

(3)、当今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更新,需要学生自主阅读才能获取。

二、课题界定。

阅读,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由感觉、知觉、想象、记忆等组成。本课题重在从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调查和提升策略两方面入手。只有从现状调查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即提升策略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我们申报的子课题,我们研究的内容是:其一是对我们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作调查,结合调查资料分析存在的问题,再对存在的问题作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其二是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的对象

我校中年级段学生,即三至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调查阶段(2012年1月至6月):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了解他们对语文的阅读现状,为今后的课题研究寻找方向。

2、实施阶段(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根据调查发现的问题,采用对应的策略与方法,开展诗歌金典朗诵、小小读书会、群文阅读、师生共读一本书等书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3、总结阶段(2014年7月至2010年11月):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归纳实验情况,总结经验。

本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一)、学生阅读现状调查的分析研究

在进行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时,我们研究的方法主要是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首先是向各位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阅读情况。从调查表中我就发现,学生阅读的书籍十分少,知识视野狭窄。调查表中要求学生写出自己读过的书籍有哪些?我一看,写得出来的同学甚少。阅读量真是少啊。接着我又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调查。在读的方面,对中段学生来说,应该是能把教材内容读通顺,可是,从阅读调查情况看出,多数学生没有一定的阅读方法,表现出的情况有:句子读不通顺,读得断断续续;读不出情感意味,甚至有出息唱读的现象;口头表达能力较差。

根据阅读调查现状,我采取了以下策略:

(1)、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如:《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

《三毛流浪记》、《爱的教育》等。在阅读时对学生作出一些的阅读方法指导:如浏览法、略读法、精读法、对比法等进行阅读。为提升阅读能力,我要求学生读后要写读书笔记,摘抄好词佳句,写心得体会

(2)、在班上建设图书角。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的书籍捐献出来放在图书柜里,在班上选举一位图书管理员,由其负责图书的借还。为扩展阅读面,我又与其他班老师协商,把我班的图书和他们班交换阅读,经常都有新书读,他们阅读兴趣较浓,一方面增长了知识,另一方面了实现资源共享,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3)、阅读检测法。为检测学生阅读质量,我向中段年级的学生统一检测。即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理解题。然后批阅,从各种题型得分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分析错因,为下一步研究找准方向。

(二)、交给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去实践。

阅读常见的方法主要有:精读法、浏览法、速读法、选读法、批注阅读法。

1、精读法:即对重点内容精细地阅读。老师要指导学生全身心阅读,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

2、浏览法: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内容较多的书籍。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3、速读法:即以较少的时间阅读获取较多的知识。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读得快、理解快。

4、选读法:指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选择阅读篇章或部分来读,

迅速扑捉所需的信息。

5、批注阅读法:指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作批注的方法。阅读时,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写上读书所获。

(三)、阅读应立足于课堂教学,抓住关键词句阅读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作为老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作好指导。语文阅读方法,不仅只是引导学生朗读,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浏览、略读、默读、精读、诵读、探索性阅读等多种读书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读书方法,学生才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按照自己所掌握的读书方法进行阅读,才会真正领悟文章的情感和内涵。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培养他们从细微处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某个细节,某个动作,某种心理或者某个贴切传神的用词,理解文章的某种思想或某种情感。比如在教学小学西施版三年级下册第28课《花是种给别人看的》一文中句子:“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首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再结合重点词“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含义,引导学生说说从这个句子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阅读方法,而且还深入透析了这个句子的含义。

(四)、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能有效提升阅读能力。

个性化阅读是指对所阅读的文本涉及到的人生、自然现象等有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能形成富有创意的思想认识的阅读。感悟即

篇三:教师有效进行朗读指导课题结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进行朗读指导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太谷师范附小秦志亮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朗读的重要作用

注重朗读是我国母语教育传统经验的精华,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朗读依然发挥多重教育功能。正确的朗读能使学生真正领会语言文字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及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旨趣;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意,提高表达能力;能大量的增加词汇,体会语感;可以做到“不待解说,自晓其文”的功效。在现实生活中,朗读还是一项基本的技能,在语言交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朗读教学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将朗读和课文理解割裂开,片面地、急切地追求对文章的深入分析,而忽视朗读在理解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高,仅把朗读作为感知课文内容的手段,不能把朗读和课文的分析理解结合到一起。此外,一些教师对朗读缺乏方法上的指导,朗读教学只停留在教师或媒体范读,学生自由练习这个层面上,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缓慢。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进行朗读指导的研究》确定为小课题,共同研究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这样写道:“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

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强调。”这既是对朗读教学提出的明确的教学目标,又是我们小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及具体方法

为能将小课题研究顺利开展,首先召开课题组会议,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商讨课题研究的步骤,途径和方法,最终将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初始阶段:课题组成员查阅关于朗读和朗读指导的相关书籍,学习借鉴优秀教学成果,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和指导能力。将过去有效的朗读指导经验和方法与新学的方法相结合,应有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本校教师之间进行相互听评课。利用课题研究群“书声琅琅”(群号:142192002)交流学习心得和个体实践经验。

2. 提升阶段:课题组成员在前期学习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一份自己最满意的教学设计,成员之间相互点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组内选出教师,进行课题实践汇报课,检验并修正总结出的方法。

3. 总结阶段:汇总资料,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结题报告。

在整个课题研究期间,小组成员运用了文献研究,交流研讨,教学实践等常用的课题研究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研究成果

(一)认识成果

通过小课题研究,全体课题组成员提高了对朗读在语文教学中重

要性的认识,在朗读指导方面形成了以下共识:

1.朗读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吸引力,增强语文教学的感染力。精彩的朗读,可以迅速地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体会到人物或作者的感情。课堂中有感情地朗读,可以使教室中的每个人相互感染,提高教学的感染力。

2.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朗读时间。“朗读不误理解功”学生充分地朗读,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要不惜时间,为朗读提供时间保障。

3.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信,敢于示范。教师的范读对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是巨大的,教师要通过学习训练,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同时不要害怕读不好,要敢于和学生一起练习,共同进步。

4.朗读要与课文分析结合在一起。朗读可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理解了文章又可以更好地朗读,二者相辅相成,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二者结合到一起。

5.要多开展与朗读相关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热情和欣赏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朗读的重视程度降低,影响到学生对朗读的认识。教师要把朗读作为一种高雅艺术介绍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朗读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热情和审美情趣。

(二)操作成果

1.朗读指导类型分为:单纯朗读技法指导和阅读课中的朗读指导。在起始学年,如果学生整体朗读水平不高,可以安排单纯地朗读技法指导课,教师从语速、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等方面对朗读技法进行系统的介绍。所选朗读素材尽可能出自课文。此后,在平时阅读课中,根据实际需要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2.文体不同,侧重点不同:诗歌、散文教学中要把朗读作为重点,通过朗读体会诗文的意境美,语言美。小说等记叙类文章重点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分析时进行朗读,通过朗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说明文、议论文只要朗读准确流畅即可,朗读作为感知内容的手段,不作为教学重点。

3.朗读指导的时机:朗读指导要根据需要而定,朗读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要把技法强加给学生。可以选择以下时机进行朗读指导:学生朗读语调、停顿等发生错误时;文章理解遇到难点时;文章描写最为细腻时;文章抒情达到高潮时等。

4.朗读前的准备:读准生字,介绍背景,创设情境,这些都可以为朗读做好准备。

5.具体朗读指导方法:

示范法,教师或媒体范读,教师本人示范效果更好。

比较法,两种读法进行比较,从中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语境分析法,结合语句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如何准确、有感情地朗读。

角色扮演法,分角色朗读课文,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

6.朗读的评价:好的评价就是一次好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要体现激励性和针对性的原则,不要空谈,要具体指出好在哪里,问题在哪里,怎样读可以更好,起到激励,纠错,引路的作用。

7.关于朗读的语文活动:

朗读欣赏活动,比如播放每年中央电视台的新年新诗会的录像等优秀朗读作品。朗读比赛活动,学生参赛,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

比。朗诵表演活动,艺术节,联欢会的朗诵表演能提高学生对朗读的热情。

(三)效果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在教学中对朗读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加强了朗读训练,自身的朗读能力和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把朗读和课文分析结合在一起,使朗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学生的朗读热情被激发,课堂中愿意朗读,敢于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四、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思考

小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不足。由于全体成员都是第一次进行小课题研究,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研究的高度不够。此外,各校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大家多为网上交流,集中在一起面对面地交流次数少,彼此间交流的深度不够。在今后小课题研究中,我们一定改进不足,提高研究水平。

普通话教学专家徐世英先生曾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通过小课题研究,我们对这段话有了深切地体会,愿把这句话作为我们小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束语,来表达我们对朗读的认识和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此次研究成果发扬的决心。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