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列表页

中学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结题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3  分类: 结题报告 手机版

篇一:中学生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调查研究

中学生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调查研究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数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推动了重大的科学技术进步。数学为人类生产和生活 带来的不容忽视。进入二十世纪,尤其是到了二十世纪中叶以后,科学技术发展到这一步:数 学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时间差已大大缩短,特别是当前,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信息的数字化 和信息通道的大规模联网,依据数学所作的创造设想已经达到可即时试验、即时实施的地步。数学技术将是一种应用最广泛、最直接、最及时、最富创造力和重要的实用技术。在进入本世纪最后十年的时候,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公布了两份重要报告《人人关心数学 教育的未来》和《振兴美国数学—— 90 年代的计划》,是极有说服力的例证。加强数学研究与数学教育,提高全民族的 数学素质,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试用)指出:“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用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就是说,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性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近年来,中国在促进教育性别平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8年,男女童小学净入学率分别为99.50%和99.58%,女童高于男童0.08个百分点(教育部,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女生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机会也显著提高,2007年,普通初、高中在校女生的比例分别达到47.33%和47.26%,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女生的比例为49.12%,成人本专科在校女生比例为52.31%,已超过男生 (教育部,中国教育年鉴2008)。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差异现象,有不少学生有着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的困惑。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需要,也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俗话说:“男女有别”。男女不仅在生理上有明显差别而且在心理上也同样存在显著差异。那么,性别差异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有影响吗?这种差异是可以通过教学手段缩小差距吗? (性别差异是指不同性别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小学儿童的性别差异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差异)。

鉴于此,为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揭示性别差异对小学生数学教学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应对措施。为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开发非智力因素、启蒙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数学能力性别差异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一致认为数学学习上存在着性别差异。有关性别差异的研究与论述,现阶段主要涉及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方面,另外在有关妇女发展、女性运动方面也有所涉及。但是把这一差异缩小到数

学领域的数学能力上来,却不是很多见。研究者们对性别差异与数学学习的关系研究较多。似乎一致认为数学学习上存在着性别差异, 也有的甚至提出, 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 例如中学阶段) 逐渐增大, 特别是高认知水平上的数学学习, 男生的优势更加明显。[1]

贝勃拉对数学能力性别差异的研究。对数学能力性别差异的研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乔治 大学的心理学家贝勃拉等人进行的调查研究, 他们对参与1972 年到1979 年数学智能测验的 10 000人( 其中女生占43%) 的测验成绩进行了调查。在数学智能推理方面测验成绩优异的学 生中, 女生仅占2% ~ 5%。根据1976 年调查结果, 成绩在600 分以上( 总分是800 分) 的学生中,男生超过半数, 而女生多数在600 分以下。因此他们认为女生的数学能力逊于男生。[2]芬内玛对数学能力性别差异的研究。芬内玛等人一反从正面直接调查性别差异的具体表现的传统做法, 另辟蹊径, 从现象入手, 调查教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学习表现所作的原因 分析和基本信念, 以寻找差异产生、发展的原因。他们于1990 年在《Educat 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 ics》上公布了研究结果。他们认为,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在少年时期已很明显, 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 这种差异在中学阶段逐渐增大, 当测试内容超出课堂讲授范围时, 性别差异更加明显。[3]

桑代克等对数学能力和性别差异的研究。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实验表明, 女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短时记忆能力优于男生, 而男生的空间直觉、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观察、推理和历史知识的掌握方面优于女生。[4] 1974年美国斯坦福特大学心理学家埃利诺·麦克比 和卡罗尔·杰克林( Car ol Jacklin) 研究和阐述了从1 600多个研究中得到的数据, 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女生在语言上的能力较优, 而男生则在视觉——空间能力和数学能力上较佳。[5]

国外关于数学能力性别差异的研究比较多,由于研究的范围、角度、立场、方法各有不同, 便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和观点。研究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对数学学科知识性别化特征和历史文化成因的分析和批判; 在方法上, 注重质的研究方法;在差异和不足的成因分析上, 强调社会性别制度和文化的影响, 重视在数学能力方面男女生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林崇德对中学生数学能力性别差异的研究。1990 年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 中小学能力发展与培养”的研究认为: 男女生运算能力、空间想像能力的发展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为: 男生发展的快速期比女生来得快, 结束也快, 且发展速度快于女生; 从初二开始, 男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发展平均水平高于女生, 但到高一以后, 男生的快速期已结束,男女生的空间想像能力的平均水平又趋于接近。而且, 男女生逻辑思维能力水平差异不大,

男生的发展速度高于女生, 离散性大于女生; 在初中, 女生的平均水平略高于男生, 到高中,男生的平均水平略高于女生。[6]

唐盛强对数学能力性别差异的研究。唐盛强是我国研究数学能力性别差异的前辈, 他对“男女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差异”课题作了两年多的调查研究, 提出: 男生空间能力强, 但对数学学习成绩并无显著影响。初一时女生学习占优势,初二、初三时男生赶上来并超过女生, 整个初中阶段无显著差异。高一、二年级男女生有明显差异。他分析认为, 数学差异的产生原因是由于男女生记忆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差异。[2]

田中等对数学能力性别差异的研究。江苏常熟高等专科学校的田中、范叙保、汤炳兴做了有关数学能力性别差异的调查研究, 认为能力与性别存在一定联系, 但男、女生在不同的能力方面各有长短, 总体上差异不大; 男生在直观想像和联系实际能力方面, 占有一定优势; 社会环境的变化、家庭结构的变化等都会对男、女生差异产生影响。通过此项研究他们猜测: 在常规性的、带有技艺演练性的能力方面, 女生并不比男生差, 有时还占相当的优势; 而在创造性思维侧面上, 随着认知水平和复杂程度的提高, 男、女生差异则逐步显露出来, 从而导致数学创造型人才性别的明显差异。[7]

章毓光等人对数学能力性别差异的研究。章毓光、吴清弟、季云和通过对两类学校(重点中学、普通中学)不同基础的3346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对比,对男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差异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1.男女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差异,总趋势是:初中阶段女生占优势,高中阶段男生占优势;2.重点中学(拔尖学生)与普通中学(一般学生)的男女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差异没有明显的差别,具有一致性。对本研究结果的分析认为男女生在记忆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导致他们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差异的原因。但观念的转变、受教育环境的同化趋向、教材的改革和教法的改进等,都是影响这种差异的变量。[8]

在数学能力性别差异问题的研究上, 国内主 要有这样的特点: 更多地从中性的、客观的角度去研究男女生在数学能力方面的差异, 更多地从心理学的领域去探讨男女生在数学能力方面的差异; 在研究方法上, 更多地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 在男女生数学能力差异的归因上, 采用两分法, 既承认生物性的原因, 也承认后天和社会的原因, 但是, 对社会文化、制度的分析常常比较空泛, 缺少具体分析。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从研究结论上看,研究者对数学能力性别差异存在不同的看法。首先, 由于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着手, 从而得出不同层面上的结论, 其次, 由于各国历史背景、经济条件、道德观念的不同, 以及发展水平的不同造成了结论的不同;从研究方法上看,过去

学者们主要通过非定量的考察来研究性别差异这一问题, 现在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对统计分析中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从研究对象上看,对数学能力性能差异的研究主要是从心理 学角度来阐述的, 从社会学和教育学方面研究的较少;从归因分析上看,对数学能力性别差异的归因分析很不全面,往往只强调某一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先天论,一种是后天论。鉴于上述不足,笔者认为,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参考文献:

[ 1] 张奠宙等. 数学教育研究引导[ M] .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4.

[ 2] 叶一舵. 男女生的学习心理差异[ M] .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5.

[ 3] 李士琦. 数学教育心理学[ M] .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 4] 傅安球. 男女心理差异与教育[ M] . 郑州: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87.

[ 5] [ 美] 麦克比, 杰克林. 性别差异的心理学[ M]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出版社, 1974.

[ 6] 林崇德. 中学生能力发展与培养[ M] . 北京: 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6.

[ 7] 范叙保, 汤炳兴, 田中. 数学能力成分的性别差异测试分析[ J] . 数学教育学报, 1999( 4) .

[ 8]章毓光,吴清弟,季云和.中学生数学学习性别差异调查分析[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4).

篇二:浅谈数学学习的性别差异及教学对策

浅谈数学学习的性别差异及教学对策

左脑半球偏侧性功能专门化上,较之男性更早,更强烈,优于男性,因而在语言表达、短时记忆上优于男性;而男性则相反,大脑的右半球比较发达,所以在空间知觉、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实验的观察、推理方面优于女性。男性通常对视觉的空间知觉比较敏感;女性通常对听觉为主导的语言有较敏感的知觉。反应在数学学习上,男性善于辨别判断类型,倾向于从全局与联系上处理问题,并且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女性喜欢模仿,并逐渐形成倾向于模式、注重细节的思维趋势。

在性格情感方面,女生好静,心思细腻,但也较脆弱,比男生依赖性

强.在数学学习上女生更专注于教师统一传授的知识。男生好动,相对比较独立自主,在课外能比女生更主动寻找学习的机会。这使得女生在课堂考试时成绩往往能优于男生,而在涉及课外知识较多的标准化考试和竞赛中就显得不如男生了。同时男生多数属外向型性格,对分数和成绩排名看得不是很重,暂时的名次下降不会对他们产生太大的压力,兴趣和爱好才是他们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浓者,独立钻研;兴趣差者,得过且过。这些原因也导致了男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女生的情况恰恰相反,她们的性格多具有内向性,面子观念强,感情色彩浓,对成绩的起落看得过重,因而学习中“循规蹈矩型”者较多,这也是女生中数学尖子较少,成绩比较平衡的原因之一。

在思维方式方面,目前的研究表明,男女思维能力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表现在男女思维能力的各自特色上,而从总体水平上看,则可能没有显著差异.。女性的思维属于形象型,而男性的思维则更具抽象特点;女生中模仿者居多,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处理问题时注意部分与细节,偏重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较弱,难以把握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男生中爱独立思考者较多,分析处理问题时比较注重抓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事物间的联系,擅长于抽象思维,爱好逻辑推理,但不重视细节;在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这两种思维方式并未产生显著的差异,但在运用这些基本知识与技能时,差异就出现了。在中小学初级阶段,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相对简单,解题基本都有明显的步骤可循,所以女生对这部分知识能较好地掌握。可是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综合性越来越强,抽象性也越来越强,灵活运用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模仿已经不够,要求学生善于判别问题的类型,具有相当的选择、判断、推理与空间想象能力。这时相当数量的女生还是习惯于原有的思维方式,对数学所提出的这些越来越高的要求适应得较慢,甚至无法适应。

在记忆能力方面,明显的性别差异在小学时就已显现出来了。许多研究表明,女性的记忆要强于男性。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女性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能力比男性强,如对无意义联系的人名、数字、地点等记得非常清楚;而男性虽然机械记忆不如女性,但其逻辑记忆却强于女性。有人推断,女性较强的机械记忆能力可能与她们大脑左半球功能成熟早,语言训练比较多有关。在小学阶段,只需机械记忆就可很好完成学习任务,女孩使用这种方法很容易得到好成绩,这使得她们忽视理解的重要作用,限制了其逻辑记忆的发展。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日趋复杂,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记忆材料组织能力时,女生就会感到学习上的困难。部分中学生学习成绩的结果表明,初一时女生的学习成绩尚高于男生;初二时男、女生的成绩基本无差异;到初三时男生的成绩就已超过了女生。这种情况并非表明女生的智力水平不如男生,而更可能是由于学习、记忆方法的原因所致。

同时社会环境因素,也对男、女生学习数学的差异性有很大的影响。男、女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受到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长期形成的对性别的偏见。传统观念认为,女生一般不会进入对数学要求较高的工作领域,因此女生不需要学习太多的数学知识;男生善于理性的逻辑思维,女生善于感性的形象思维,而数学是逻辑思维要求最高的学科,因此适合男生学,而不适合女生学;在对数学成绩的要求上,家长和教师通常也对女生的期望要比男生低得多。沿袭下来的社会文化模式、偏见、家庭和学校期望,都降低了女生学习数学的独立性和好胜心。

二、缩小差异的对策

通过对上述情况的分析,可以认为男、女生在数学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各有优势,也各有薄弱的方面。这是客观存在的,是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等交互作用的结果。试图消除差异把男、女生“拉平”是不切合实际的。面对这一差异,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自己,都要有正确的认识。这些差异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背景下也可以弥补男、女生各自的缺陷。熟知差异才能因“异”施教。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到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性别差异,而且要熟知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进而了解认识存在差异的原因,因“异”施教﹑因材施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并针对男女两性数学能力发展的特点实施差异性教学,弥补各自的缺点,就可能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性别差异观念。从本质上来说,性别差异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在发展的特色上各有千秋而已。男女的智力差异从总体上来说并不明显,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应自觉地消除“女不如男”的陈旧的性别观念,一视同仁地对待男、女生。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教育引导,消除学生的认知障碍,特别要注意消除一些女生自身存在的“女生不适合学数学”的错误观念和心理上对数学的恐惧感和自卑感。同时也应该教育男生克服心理上幼稚的“优越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要培养学生特别是女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兴趣是使数学能力得以更好发展的内在“激素”,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数学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数学本来应该是兴趣盎然的事情。但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数学太枯燥,缺乏趣味性”变成了很多女生的“共识”。怎么才能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教师。教师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上,而对教师的“期望值”也往往主导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教师的期望值高,教师就容易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欢迎,学生学习兴趣就浓,学生对这门课就喜欢,进步就快,教师对学生的热忱往往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长远兴趣;反之则相反。一个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期望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修养。一名有修养的数学教师必然能全面了解他的学生,知道每个学生的特点,并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第三,要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针对在数学学习中女生较男生自信心偏弱的特点,教师首先要对女生抱有信心,相信她们在数学学习方面能够取得好成绩,让她们体会到数学老师的鼓励和肯定,从而提高女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她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为避免女生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教师对女生的关注或过问应多一些,勤一些,不要将她们学不好数学的原因过多地归咎为

本人能力差等,应使女生感受到教师对她们的数学学习与男生一样,同样抱有较高的期望。尤其是对自信心较低、成绩较差的女生,要特别注意对她们的引导方式,应更多地鼓励她们。女生的情感和平稳度一般比男生高,一旦她们建立起信心,对数学产生兴趣,便会克服困难学习数学。

第四,要加强女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女生比较擅长形象记忆、情感记忆和运动记忆,男生则比较善于逻辑记忆。数学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运用课件、幻灯、投影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再者要不断创设有利于她们学习的各种教学情景,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女生独立思考,鼓励女生提出问题,通过变式、反思、系统化,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思维过程,检查得失,加深对数学原理、通法的认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建立横向联系,概括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事实上,数学学习中的差异性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我国于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应强调素质教育,改革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强调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重视个性的发展,重视能力的培养。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性别等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以思维品质的优化为目标,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手段,辅以必要的学法指导,这种差异性就会逐步弱化,不再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障碍,男、女生就能在数学学习中发挥各自特点,齐头并进。

篇三: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结题报告

篇一: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二: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课题调查报告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课题

调查报告

灵宝市焦村镇第一初级中学 屈北龙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它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有利于形成探究性学习的情景; 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的发展进程; 有利于提高学生开拓性学习的能力。而相对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机械重复的训练、“题海战术”,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多向思维,扼杀了孩子们个性,“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状况使学生成为盲目接受知识的机器。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成为课堂的主流。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合作学习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校数学组今年11月份对“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调研

一、调查目的

发现“自主学习”中的优点和缺点,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措施进行整改,使“自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调查对象

学校数学组分别对初一、初二年级4班级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

三、调查方式

采取随机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跟踪听课等方式进行调查。

四、调查内容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和学生存在那些困惑的问题。

五、调查结果

通过调研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习小组如何组建。2、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学习最有效。3、通过什么方式合作。4、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做什么。5、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多方调研后进行了例会研究,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1、自主学习小组 首先由班主任精心组织,全体科任教师参与,把学生编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兼顾学科,男女混编”的六人学习小组,这一编排既有利于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又(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文 网:中学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结题报告)有利于小组间的竞争;围坐一桌,既保证了每个成员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又能充分保证小组内产生各种有利于讨论的观点,提出解决富有挑战问题的

2、自主与合作的时机

(1)学生的自主思考不全面时

李秀新老师在学完正负数及相反数后的一节复习课上,设计了一个问题:-a表示什么数?生1:负数。生2:也可以正数。生3:也可以表示0。生4:-a表示有理数。王教师让各组讨论2分钟,然后以组为单位在班级交流意见,结果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2)学生自主学习有困难时

例如,若|a-2|+|b+3|=0,则a=( );b=( )。这道题难度较大,学生一时没有解题思路,这时老师让各组讨论解决,并阐述理由。教师要深入小组倾听,在适当时候再给予点拨、引导。有的小组先是试数,有的小组说绝对值都是大于等于零的数,相加不可能为零,就这样,在同学们的推理、探讨中,相互启发了思路,当时一个学生突然兴奋地大声说:只有零加零

得零。接着便有理有据地给本组成员讲了起来,大家听得认真,从学生的点头和脸上的微笑可以看出,学生懂了。这道题对初一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即使老师讲学生也不一定都能理解,而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则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3)学生解题思路有争议时。

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出现错误是不可能的,教师绝不要躲避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教师要悦纳错误、关注错误、研究错误,耀眼的教学亮点很多时候就蕴含在这样的错误里。

在听课时,我们发现两位同学计算:-1÷1/3×3=?一个结果得-1,一个结果得-9。出现了两种答案,老师说,你俩答案不一样,解题一定有问题,把你们的解答思路,说给对方,相互校对,查找错误。一个同学刚说:这是同级运算,逐一运算。另一个学生一下就明白了,说:自己的错了。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上不少见,学生合作学习不但能发现错误,而且能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4)多角度思考,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最好途径。 在王密园老师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展示解决课上,学生对一道数学题的解法产生了分歧,针对这一问题,牛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推荐一人到台前为全班同学展示本组讨论的结果,令人惊喜的是学生居然展示了三种解题方法,有的解法出乎老师的意料。

(5)学生独立操作时间和条件不充足时

如分组实验、调查、测量及其他操作实验等。例如,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

第五节活动课——“测量物体的高度”,各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有测倾斜角的,有测距离的,有做记录的,这样通过小组合作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又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又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自主学习与合作的意义。

3、方式

自主学习是合作的基础,没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是流于形式,我们既要关注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又要注重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习惯。

能自主解决,就不用同伴解决,能同伴解决,就不用小组解决,能小组内解决,就不用组间解决,能组建内解决,就不用全班集中解决。有了这种理念,用哪种方式,自然在课堂中就生成了,合作多长时间教师也自然把握了。

4、教师注意

无论是学生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教师都是一位引导者、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激发者。教师走进小组,走进每一位学生,倾听他们在说什么,看他们在做什么,及时疏通思路,安排任务,指导方法,进行评价,调解情绪,疏通关系等,同时教师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收集共性信息,准备集中指导。真正落实分层施教,40位学生进行n个层次指导。这就是面向全体的具体体现。绝不是向老百姓所说的那样,教师教还不会,学生自己学就更不会了。这种“教”是“有针对性地指导”,效果自然是理想的了。以“导”为主,就是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时间与空间。学生要做到 “五用”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得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概括地说: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师要做到“五让”即,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能让学生自己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思考,能让学生自己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5、提高自主与合作学习效益的五点行动策略

(1)坚持“一个面向”

“一个面向”是指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如反馈、汇报和展示要在小组交流、分享学习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反馈和汇报的是小组的意见,展示的是小组的学习成果,教师绝不能顾此失彼,忽略了全体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学习之中,评价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讨论各自的学习感悟。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升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交流分享中得到情感发展。

(2)确保“两个基础”

“两个基础”,即“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小组交流”是全班汇报交流(展示)的基础。也就是说,小组交流(讨论)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讨论)要在小组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各种独立、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做好合作交流的准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操作,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合作交流的质量,否则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如“自主预习,通读教材,理解定理、定义,完成预习检测”,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学习,有了自己的阅读感受,生成了新的问题,为小组交流打下了基础。 “小组交流”,即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这里有对话,有倾听,有追问,有比较,有分析,有疑惑??在交流中质疑、补充、修正,彼此分享学习成果,在交流分享中形成结论,获取知识和技能。学生交流后,每个人都有了较为成熟的问题思考、问题结论,为展示汇报打下了基础。在汇报展示时,每个展示者都能在展示中获得不同的新收获。

(3)采用“三种形式”

“三种形式”,即同伴交流形式、小组交流讨论形式、全班交流讨论形式。巴西教育家佛莱雷认为:“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就是说,教育的本质是对话、交流,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对话交流情境,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使问题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破解。

有困惑便有交流产生,不是所有的学习都要进行合作学习和小组交流讨论,教师要根据学生需要确定交流形式。能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要自主完成;能同伴解决的,要同伴交流解决;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合作学习采用三种不同的形式,即,同伴交往、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如何选择交流的方式呢?一般情况下,概念性、原理性的问题适合自主学习或同伴交流,如理科中的概念、公式、定理的学习,文科中的阅读、字词理解、单词记

忆等。而拓展性、探究性、开放性问题,一般适合小组交流讨论,如理科中的观察思考、需要多人协作的动手操作、制定方案、综合归纳等,文科中的阅读理解、词句品悟、评价归纳等。

(4)采取“四个措施”

“四个措施”,即“一个声音措施”、“两分钟措施”、“互不干扰措施”、“学科长轮流坐庄措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步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习惯,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和技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一个声音措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发言时一个人发言,其他人注意倾听,与自己的见解进行比较,分析、修正、补充、质疑。避免乱嚷嚷、走形式,确保合作的有效性。

“两分钟措施”,在小组交流或全班展示时,学生要提前组织语言,发言时简明、有条理,尽量不要超过两分钟。这样既有助于规范学生用语精炼,又能让更多的同学有参与讨论的机会。 “互不干扰措施”,在组内交流时,学生交流发言的声音要适中,以本组同学能够听清为标准,不能影响其他组同学的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对学生发言的一般要求是合作学习畅所欲言,

展示学习简洁凝炼。

“学科长轮流坐庄“学科长坐庄措施措施”。在每个小组内设置学科长在每个小组内安排学科长,每节课中都有各学科长来组织学习每节课中都由学科长主持本组的学习工作,主持本学科的学习工作,包括预习、讨论、展示、评价等环节。这样做意在给每一个学生都要有展示和成长的机会,逐步缩小学生间的发展差异,促进小组学生的全面发展。

(5)落实“五点明确”

一是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对象。这里的“对象”是指“小组”,不是个人,每个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学习任务要在小组内分配和完成,小组成员要做到人人完成。

二是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这里的“目标”要有明确的指向,并且每节课都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节,学习目标是: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2.能利用判定定理判定平行四边形;3.体验判定定理的推理过程。

三是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内容。这里的“内容”是指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一定要让学生在明确具体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教给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四是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这里的“方式”是交流分享、讨论生疑、问题评价和拓展训练等方式。交流分享要有一定的次序,交流讨论要聚焦;问题评价要规范;拓展训练要层次。

五是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这里的“时间”是指完成规定任务的时间。有条件的小组,可以设置“组表”,在学科长的督促和评价下,确保每位成员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措施充分保障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有效营造出一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氛围,真正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积极进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篇三: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法课题报告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法”教改实验报告

致远中学 巩靖赟

一、 实验的背景

《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方 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劝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探究式学习即是主动学习,在此更注重的是一种过程性学习,是一种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和实现多元目标的,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改革的重要特征,同时倡导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标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目前,探究式学习便成了一个教学的亮点展现在课堂上,已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尝试,其效果可以说利弊兼备,优点在于:

1、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

2、通过探究式学习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当然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任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

1、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

2、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才能有效的培养?

3、只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他们就在探究吗?

4、学生的探究过程如何评价?为响应新课程的精神,带着这些问题,如何有效在我校数学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方式学习,很有必要进行探究和实践。

二、 实验现状

实行《新课标》以来,我校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每人已形成各自

的教学风格,特别是这项课题研究的教师,又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市区级骨干教师,有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这是一只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善于学习的师资队伍。学校自主探索法课题的开设,正好可以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从学生整体素质看,我们招收的大多是县城内的学生,这些学校课改较早,学生各方面能力比较强,特别是动手实践能力。

三、 实验对象

实验班:七年级(5、6)班

对比班:七年级(1、2、3、4、7、8)班

四、 实验目标

1、让学生紧密结合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在把数学服务于生活的实践能力。

五、实验准备(后面附:课堂教学法设计)

1、成立小探索者课外活动小组。

2、成立自主探究法实验的组织机构。

3、拟定实验的实施方案。

4、按制定的步骤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

六、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 课题确定后提交教研室审核,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编写《分组式全程评价学生教学策略》,做到“目标明确、内容细化、互助协作、共同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5月底)培养动手实验能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七年级(5)班和(6)班的学生为主要研究实验对象。研究期间学习有关案例,有关理论,以指导教学实践。深入教学第一线,参加观摩课,公开教学课,并随时总结,改进存在的问题,补充完善方案。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4年6月)培养分析和综合能力。

召开课题研究经验总结交流会,收集有关研究与实验资料,举行研究实验成果汇报会,并撰写《紧密结合生活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报告

七、实验操作结果

1、通过小探索者课外活动,激发探究是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兴趣和 欲望。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熏陶,初步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4、通过自主探究,受到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熏陶,初步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

八、实验的结果分析

实验总结阶段,我们做了多项调查,结果如下:

1. 问卷调查:

2、测试 (卷面测试:县教研室试卷):

2、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发展。

经过课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面扩大了,活动的机会更多了,交流表达的能力比以前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一次活动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探究能力。

九、实验的思考与体会

经过半年的实验,学生对数学自主学习的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我们的实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的实践环视初步的,还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和重点实验。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我们应该更深入、细致的工作,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主要的思考和体会有:

(一) 本教学法得到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