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列表页

论绿化与经济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5  分类: 经济论文 手机版

篇一:浅谈城市园林绿化 论文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 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业、工农业、 交通业、 贸易业、文化教育业、旅游业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城市的规模、数量和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时期,园林城市也就油然而生了。

1.城市园林化的含义

园林城市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它的总目标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城中有乡,郊区有镇,城镇有森林,林中有城镇,总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共同提高。

2.建设城市园林的原因

2.1 保护生态与环境的要求

经过工业化、城市化急速的发展,人们猛回首,惊觉我们的环境已经变的如此恶劣,生态失去平衡,大自然饱受蹂躏,空气、水、土壤遭受污染,动植物灭绝,森林消失,水土流失,沙漠化,温室效应等使人类生活品质下降,各种“城市病”随之而起威胁人的健康。这些促使人类觉悟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我们必须从工业化的黑色道路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转折。建设园林城市可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

2.2 发展民族文化特色的要求

由于信息传播和网络化的发展,造成了文化国际化倾向的加剧。城市和建筑的标准化和商品化,使建筑和城市特色逐步消失,城市面貌千篇一律,文脉难以继承,这是一种文化的失落。文化是衡量经济和技术进步的真正尺度,只有文化的发展,才能进一步带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科技和经济国际化的时代,更加要求文化的民族化,地方化和多样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全球的。园林由于更贴近人的生活,承载着大量历史文化的积淀,反映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建造园林所用材料,如植物、山石等更具有地方特色,因而更有利于产生具有民族化、地方化的效果。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地方流派和民族风格,对东亚国家和欧洲的园林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这些传统特色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随着时代的前进,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现代人生活需要,又具有民族的、地方的文化特色的园林,是时代对园林工作者的呼唤。

2.3 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据联合国1995 年统计:全世界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 48.1%,我国1998 年城镇人口约占30%,据预测,到2030 年我国城镇人口可达60%。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将会使小城市增多,大城市扩大。城市是人口大量聚居的地方,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市民的身心健康影响至深。因此,园林城市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2.4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据统计,我国60 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3 亿,占总人口的10%;等到2020 年,这个比率将达到16%,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目前我国已有1/4 的省市率先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山东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老龄化社会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退休制度、劳保制度、社会福利政策、医疗保健及保险业,以及居住环境等。老龄化社会对园林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从公园、绿地的分布、服务半径,到园内的布局、设施,都要求能适合老年人散步、健身、娱乐、休闲和交往的需要,以创造一个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环境。

2.5 工作时间的缩短,闲暇时间的增多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使工作时间缩短,人们的闲暇

时间增多。紧张快节奏的工作,人们迫切需要很好地利用闲暇时间去放松一下身心,消除疲劳。从近年节假日七天长假期掀起的旅游热、假日经济等情况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在经济提高了以后,对大自然的热切渴求。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跳出小园林的围墙,扩展到风景名胜区的领域,去满足人对绿色、对自然环境的迫切需求。

3.园林城市发挥的作用

3.1 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能

园林城市是由各类形态各类功能的公园、绿地构成的总体,不管什么形态什么功能的公园、绿地都应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一项首要功能。它应该拥有很高的园林绿地率,其标准应以能够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为准 。要加快园林绿地的建设步伐,以适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不仅要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发展公园、绿地,同时还要大力发展郊区的公园、绿地、风景区和生态林地。在建造各类公园、绿地时,都应坚持以使用植物材料为主,以种植高大乔木为主,以复层种植结构为主,少搞硬质铺装,少搞大面积的纯草坪,以利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还要特别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植保方面要严格限制使用有污染的药物,大力推广无污染的综合防治办法 。

3.2 把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作为一项重大功能

城市里高楼林立,车行如梭,烟尘弥漫,工作节奏很快,缺乏自然美,易使人产生压抑感、疲劳感、缺乏宁静感,因而城里人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已是城里人的一项重要追求。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就能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 。中国园林的一大特点就是师法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其指导思想是天人合一,最适合人群需要。美好的园林景色,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由于它能产生负氧离子,因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有益于身心健康,人们到了美好的园林景色中,不仅感到赏心悦目,而且感到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正是由于园林有此作用,所以都盼望把自己的居住场所和学习工作场所绿化美化得更好。道路立交桥的绿化搞好了,会使人感到市容很美好,美好的市容风貌,是映入来到该市所有人眼帘的第一印象,而且会长记在心,影响很大。美好的市容风貌,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利于经济、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为能创造美好的人居环境和美好的市容,仅仅依靠有限的公园是很不够的,必须把居住区绿地、单位庭院绿地、道路河道绿地以及隔离防护绿地等处都加以园林化。

3.3 要把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作为一项独特功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要求满足其物质上的需求外,还要求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当整个社会处于温饱型阶段时,精神生活需求还不那么强烈,到了小康阶段后就变得日益强烈了,这是个规律。例如目前,每天清晨都有大量人员涌入公园、绿地,有的爬山,有的打拳、舞剑,有的跑步,有的歌咏。不少公园仅进园晨练的就数以万计。在其他时间里进园赏景、观花,从事露天跳舞和开展拉琴、唱戏、打扑克、下棋等自娱自乐活动的人也是络绎不绝。特别是老人和康复中的人竟把公园视为每天必到之处,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处场地 。目前的问题是现有的公园的数量和所能提供的活动项目都已不能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解决之道一是要尽快增建新的公园;二是要在居住小区绿地、单位庭院绿地中适当增加些文化设施,以便于就近参与活动;三是要适应群众特别是青年人的需要,如建体育公园、音乐绘画公园、科技公园等。

3.4 在郊区发展园林,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

仅在城市中心地区发展园林,不能很好地解决城市生态问题,也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此园林的建设势必要扩展到郊区。郊区的农田和山地是归农民所有的,是农民赖以为生的,

简单地让农民改种粮为种树种草以获取生态效益是行不通的,惟一可行之法就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使之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3.5 要把园林绿地明确定为防灾避灾的场所

城市里楼房林立,人烟密集,一旦出现大地震、大火灾之类的灾害,必须有就近可疏散的防灾场所,不然想躲都无处躲,这是对人民群众负责的城市建设者必须设法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城市中的公园和绿地就是防灾避灾的场所,平常时期公园和绿地供人游 ,非常时期就是绝好的避灾场所。

3.6 要发挥保持城市可持续利用功能

城市是用大量物化劳动建成的载体,应该想方设法使之能够永续利用,使之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重大作用。一个城市能否永续利用,环境的好坏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而园林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又是环境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城市如果能拥有足够的公园和绿地创造出优美的景观,不仅能起到净化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市民素质的作用,起到激发群众热爱家园、共建美好家园的作用,还能使城市房地产增值,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这些有形和无形的作用,是使城市永葆青春、永续利用所必不可缺的。

4.创建园林城市的几项措施

4.1 园林绿地规划

根据国家绿地规划要求,借鉴国外城市绿化成功经验,改变过去那种用绿化点缀城市,见缝插针、小打小闹的城市绿化模式,着重于整体城市大环境建设和整体规划,在结合大规模市政建设和旧城区改造的同时,同步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园林城市。

4.2 设计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大力搞好创新

中国传统园林凝聚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其风格、技艺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的。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继承,将其引入现代园林,使之发扬光大。要继承中国传统园林,绝不能简单地模拟仿建,必须大力创新,否则就没有了生命。为要实现创新,很重要的一点是园林设计师要转变认识、放开眼界。说转变认识,就是要从狭隘的园的圈子中摆脱出来。不仅点能成园,线也能成园,面也能成园。放开眼界,则是要把眼界扩展到环境的全部,搞好景观环境设计。园林是环境的主体,环境中除有由植被、山石、水体、建筑构成的园林外,还有雕塑、道路、灯光、游乐设施以及标志物等物体,并且还要联系每一个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要将环境中的诸多因素从位置、体量到色彩,处理得和谐,与园林浑然一体。放开眼界,就是不仅要注重平面绿化,还要注重立体绿化;不仅要进行地面绿化,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力争搞好屋顶和阳台的绿化。这样做不仅增加了景观,扩大了观赏面,更重要的是由于覆盖率的提高,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状况,能够更好地发挥大园林的作用。园林城市的设计要讲求风格。风格是由地理的、

论绿化与经济论文

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艺术的及造园所使用的材料等诸多因素构成的,而且是经过较长的时间积淀形成的。其中地理气候条件是最大限制因素,而文化艺术则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

4.3 要把发动群众参与园林绿化和加强法制相结合

建园林城市是一项公益事业,具有社会性、群众性,离开社会和群众的支持参与是不可能办好的。为使群众能热爱并积极参与,应以多种方式广泛地进行有关园林绿化和人类关系的宣传教育,进行有关树木花草种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其认识,培育其兴趣,力争把爱护园林绿化形成社会风气,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相应政策,大力倡导社会、单位及个人出资搞好各个单位绿的园林化,或投资兴建各种类型的公园和风景区。没有社会单位及个人多渠道投资,光靠政府拨款是不可能建成大园林的。 同时要大力加强园林绿化的法制力度,使各项事业行之有效。

4.4 要面向社会需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园林城市的成败得失,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的有无和多少,因此要把人才培养工作当

作一项根本大事来抓,根据全社会的需要,采取多渠道多方设法加大培养力度。园林绿化事业所需人才是多类型、多档次的,要按所需类型、档次分别加以培养。既要注重通过学校的培养,也要注重通过实践自学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除了进行知识性、业务性教育外,更要重视品德教育,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有强烈的事业心,纵有知识懂业务,也成不了对人民有用的优秀人才。

4.5 搞好园林事业的改革开放

多年来,园林系统都是按事业单位加以管理,这种局面、这种管法很不适应大园林的需要,应该根据政事分离、政企分离、重心下移的原则进行体制改革,从体制上、机制上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应该从政策上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兴办园林事业,从事园林设计施工和苗木经营等活动。可以预期,通过改革开放定会进发出巨大活力,定会使园林城市蓬勃发展。创建园林城市,即建成适合人们高质量生活、工作、游憩的生态环境,也称为绿色城市。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群众需求的唯一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走进世界先进行列。

[参考文献]:

1 姚景权 谈西宁的生态园林建设 生态园林论文集续集

2 王寿 城市绿化事业发展政策的再思考 生态园林论文集续集

3 罗蒙 深圳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策略 中国园林2000/4

4 杜桂祥 大力推进绿化建设 实施可持续发展 园林2001/1

5 杨文悦 城市发展 规划在前 环保为先 园林2001/4

6 曲格平 我们需要一场变革 吉林出版社1997

7 马海鹰 欧阳东 以创建园林城市为突破口 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 城乡建设1999/4 8 张宏 强化生态观念 建设生态城市 城乡建设1999/2

9 陈为邦 张希 奔向21 世纪的中国城市 山西经济出版社1991

10 世行 城市规划新概念新方法 商务印书馆1993

篇二:绿色经济学论文

对GDP的崇拜束缚着绿色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一、绿色经济的基本概念

“绿色经济”一词源自于英国环境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图》一书。所谓绿色经济学,是以生态经济和知识经济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绿色经济的本质是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能源以及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平衡式经济。发展绿色经济,是对工业革命以来几个世纪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否定,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绿色经济日益受重视

至今,绿色经济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在经济危机背景之下,全球寻找经济复苏的“引擎”,以助推经济的新一轮增长,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大家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能够实现双赢的“绿色经济”,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期待,成为了当今国际政治经济舞台的热点话题。而且随着各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的争吵,绿色能源等概念被世界认识得愈加清楚。“绿色”、“低碳”、“减排”等经济学概念或将成为日后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汇。

“我们面对的实际上是金融危机和环境危机两个危机,而绿色增长将会是化解双重危机的重要方式。”美国LRN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赛德曼如是说,并且有人预言绿色经济很有可能会吹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号角,就像当初信息技术对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样。

三、绿色经济在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

现在国外企业界,政府和社会组织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已经非常深刻,甚至经济将其上升为“绿色革命”的高度了,世界主要国家都在争当“绿巨人”,世界三大经济体美国,欧盟,日本都已经将其视作是未来经济主引擎。

美国奥巴马政府一开始就将“绿色”作为其政策核心,奥巴马新政甚至被媒体称为“绿色新政”。奥巴马政府加大对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制定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使得“清洁能源”成为这场绿色新政的核心。在未来的3年里,美国计划将可替代能源的产量翻一番。而在未来的10年,美国在可替代能源的投入将达到1500亿美元。美国政府还提出将美国传统的制造中心转变为绿色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心,在2015年前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量提高到100万辆……

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保持欧盟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英国已经将绿色经济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最近又公布了以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为目标的的绿色计划。英国前首相布朗不仅推出了低碳经济战略,而且将其定位为英国迎接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核心应对策略。

日本环境省公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欲通过实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绿色经济”,并提出到2015年将“环境产业”市场规模扩大到100万亿日元,并将该领域就业人员增至220万人。

印度已明确表示要致力于打造“绿色经济”大国。印度能源部正在起草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草案,规定到2010所有发电量中的10%必须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这一比例需提高到20%,一家国际金融机构发布的印度气候投资机会的报告中指出,印度清洁能源部门在2008至2017年间将吸引1500亿美元。

韩国政府提出加速发展污水处理,绿色汽车,气候变化应对,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净化,生物资源利用及还原,环保,高效资源回收,温室气体替代物,生物共识环保产品等十大绿色技术,在2012年前向“绿色经济”投入350亿美元。

……

四、绿色经济在我国地位的提升

的确,在目前世界经济全球性转变,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的过程中,“绿色”不再是时髦的口号,而是世界各主要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摆脱经济低靡,重振经济最重要的“武器”。当我国以其20多年来的努力转型为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之际,也越来越重视绿色经济在我国日后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依宪治国,依法行政,和平崛起”等观点与“绿色经济”似乎有着完美的配合。

中共十六届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温总理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明确说过:“城乡发展不平衡,就如同一个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走路一定会摔跤的。”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09年9月11日提出中国在经历了一场金融危机之后,要坚持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技术。“推动绿色能源,推动生物技术,推动信息技术,推动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将会为我们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们年轻的企业家和科学技术人员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奋斗方向。”他说,“我想这可能是我们在全体经历了一场金融危机以后大家达成的共识,也是我们今后奋斗的目标。”更有人认为,未来在中国投资以及GDP当中,“绿色经济”将至少会占据三分天下。

五、GDP在我国的“至尊地位”

然而,回首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我国现今的经济发展情况,却让人堪忧,绿色经济在我国发展起来似乎阻力重重。最突出的便是对GDP的崇拜,给绿色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洒了一大泼的冷水。

在中国,最近的十几二十年,有一个重要的数字频频出现:GDP。对国家来说它叫国内生产总值,对地区来说它叫地区生产总值或本地生产总值。作为全球范围内衡量经济发展最通用的标准,在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国,GDP无疑享有着所有数字中的至尊地位。她

的增长,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光荣和梦想。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似乎都没有比中国更关注GDP增长的了。GDP 和中国人的“球籍”挂上了钩,和中国20世纪“翻两番”,到2020年再“翻两番”的奋斗目标挂上了钩。GDP增长率实实在在地成为了衡量中国经济的第一指标。

六、对GDP的过度崇拜束缚着绿色经济的发展

但必须提出的是,GDP不是上帝,他不是万能的。当它惟我独尊,当它被当做根本,那么,GDP增长的异化就会发生:从重视GDP,到追逐GDP,到唯GDP,最后到直接在GDP上做手脚,污染GDP。在GDP“压倒一切”的同时,被它毁灭,掠夺,扭曲,过度消耗和牺牲的东西或许更多。

1968年,美国参议员罗伯特·肯尼德竞选总统时,曾这样批评——“GDP并没有考虑到我们孩子的健康,他们的教育质量,或者他们游戏的快乐。它也没有包括我们的诗歌之美或者婚姻的稳定,没有包括我们关于公共问题争论的智慧或者我们公务员的廉正。它既没有衡量我们的勇气,我们的智慧,也没有衡量我们对祖国的热爱。简言之,它衡量了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它可以告诉我们关于美国人的一切,但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以作为一个美国人而骄傲。”;罗伯特·肯尼迪的这番话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论,经济学家们也承认:GDP不能衡量一切,更不能为了GDP而不顾一切。

抛开对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情况的衡量不讲,GDP实际上存在很多的局限和不足,它与绿色经济学所倡导的很多理论都相

篇三:毕业论文浅谈 城市绿化建设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林业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 浅谈城市绿化建设

学生姓名:

系别班级:

指导教师:

2011年06月02日

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园林系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卡

浅谈城市绿化建设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国道107线郑州段改建工程绿化植物现状的调查,探讨了城乡绿化树种选择原则及道路绿化树种选择的发展对策,从树种、当地土壤条件、植物观赏性配比、等方面分析了在栽植绿化树种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绿化树种栽植的技术措施,对进一步改善道路绿化树种现状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促进绿化树种的成活率,加强植物观赏性配比,提高绿化景观效果。

关键词:城市绿化;城市建设;城市绿化建设

目录

1 前言 ................................................................. 1

2 城市绿化基本概念 ..................................................... 1

3 城市绿化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 ..................................... 1

3.1净化空气 .................................................................................................................. 1

3.2吸收有害气体 .......................................................................................................... 1

3.3滞尘降尘作用 .......................................................................................................... 1

3.4杀菌作用 .................................................................................................................. 2

3.5降低噪音 .................................................................................................................. 2

3.6调节和改善城市气候 .............................................................................................. 2

4城市绿化存在的意义 .................................................... 2

5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 .................................................... 3

5.1建设资金不足 .......................................................................................................... 3

5.2绿化用地难以保障 .................................................................................................. 3

5.3城市绿化在层次与结构上没有大的突破 .............................................................. 3

5.4管理粗放 .................................................................................................................. 3

5.5群众绿化意识薄弱 .................................................................................................. 3

7 解决方法与措施 ....................................................... 4

7.1扩大园林绿化资金的来源渠道 .............................................................................. 4

7.2加强绿化工作的法制建设 ...................................................................................... 4

7.3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应有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 ...................................................... 4

7.4按照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原则 .......................................... 4

7.5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工作 ...................................................................................... 4

7.6大力推广立体绿化 .................................................................................................. 4

7.7重视道路绿化 .......................................................................................................... 4

7.8重视商业区绿化 ...................................................................................................... 5

7.9园林事业的发展应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 .............................................................. 5

小结 ................................................................... 5

参考文献 ............................................................... 5

致谢 ................................................................... 6

1 前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环境成为目前重大的问题,城市的发展和扩大,使自然环境锐减,特别是使自然界绿色空间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21世纪是生态的世纪,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酸雨和有毒化学品污染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是个发展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到人类社会文明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在各项工作中都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的环境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城市绿化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城市绿化基本概念

城市绿化是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

3 城市绿化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

植物在保护正常生命活动的同时,通过吸收同化,吸附阻滞等形式消纳在量的污染物质。

3.1净化空气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碳氧平衡,避免了因城市人口多,工厂集中,排放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这是任何先进科学手段都不能替代的。每亩绿地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900kg,生产氧气600kg,可供1000人的需要量,即每个城市居民要有10平方米树林面积或25平方米的草坪面积才能满足必须的生存环境 [1]。

3.2吸收有害气体

植物通过呼吸有毒气体,降低大气中有毒气体的浓度,避免有害气体积累到有害的程度,从而达到净化大气的目的。

3.3滞尘降尘作用

树木具有降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的减慢,空气中携带的大量烟尘也会随之下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