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列表页

2016中国经济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9  分类: 经济论文 手机版

篇一: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经济蓝皮书: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2015年12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6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在京举行。

蓝皮书指出,201(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2016中国经济论文)5年全球经济总体温和复苏,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全球贸易增速依然处于金融危机以来的较低水平。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物价保持基本稳定。面对下行压力加大,及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挑战,预计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7%左右,消费增速总体平稳,进出口增速下降,贸易顺差持续扩大,CPI与PPI背离的剪刀差扩大,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政府应把“稳增长、增效益”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适当加大政府投资力度,适度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加快构建新的地方税体系,认真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015~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在新常态下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物价保持基本稳定,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当前我国的宏观调控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有效化解各种风险,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要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

机制,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妥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6%~6.8%,应继续实施结构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5年初以来,全球经济总体保持了温和复苏态势,但经济增速不及此前预期,2015年全球贸易增速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较低水平。

蓝皮书预计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7%左右,继续保持在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预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投资逐步向更加可持续的增速水平回归,消费增速总体平稳,进出口增速下降,贸易顺差持续扩大,CPI与PPI背离的剪刀差扩大,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6%~6.8%,主要考虑是: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在加快,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全球贸易低速增长,外部需求疲弱态势仍将持续;国内投资基数已经很大,投资增速将回归常态;消费总体仍将保持平稳。预计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3.7%,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1.9%。

2015~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在新常态下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物价保持基本稳定,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剧。在此形势下,2016年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十分必要。当前应把“稳增长、增效益”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适当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基建投资方面的先导作用和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适度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加快构建新的地方税体系,适度扩大地方财政税源;做好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工作,认真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2016年应继续实施结构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合理适度加速。推动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金融改革,加快利率传导机制和资金市场化定价机制建设,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管。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建立健康有序的资本市场,改善金融结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快金融机构治理体制改革,改善金融宏观审慎风险管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要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妥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曾经被视为经济过热源头的房地产业,再次成为稳定经济增速的调节器

蓝皮书指出,2015年6月以来,随着央行降准降息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房地产销售形势持续回暖,1~9月城镇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7.5%,增速较前8个月加快0.3个百分点。从长期趋势看,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持续较快推进,使城镇住房需求,特别是大中城市住房需求持续增长。房地产销售回暖迹象显现,带动投资出现筑底企稳迹象。专家认为,大城市存量住房消化任务完成后,住宅开发投资活动必然会逐步增加。与房地产市场相关度较高的建材家具、装修装饰及家电等消费也会逐步反弹。曾经被视为经济过热源头的房地产业,再次成为稳定经济增速的调节器。 新的政策探索期“四期叠加”

蓝皮书指出,要把握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中线,防止经济增速一路下行,需要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更高层面来解决,也就是要从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新的顶层设计层面来解决,寻找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层面的重大创新和突破,从而寻找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的力量。2015年党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编制,以及2016年初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启动和实施,将会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情况下,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将会形成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作用的力量。其中,特别是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这三大国家战略的布局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在空间格局上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将会充分利用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凝聚起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作用的力量。同时,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贯

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使制造业转型升级,也将成为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作用的力量。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所经历的3次上升过程来考察可知,相关的五年计划或规划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在第一次上升过程中,1982~1984年,正值“六五”时期的第2、3、4年;在第二次上升过程中,1991~1992年,正值“八五”时期的第1、2年;在第三次上升过程中,2000~2007年,正值整个“十五”时期,以及“十一五”时期的第1、2年。参考这种情况,“十三五”规划的启动和实施,有可能积蓄起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向上的力量,有可能使经济增速止跌企稳,并适度回升。这样,2015年经济增速的回落有望触底,即有望完成阶段性探底过程,“十三五”时期有可能进入新常态下的新一轮上升周期。新一轮上升周期不是单纯地让经济增速适度回升起来,更不是要重回过去两位数的高增长状态,而是要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回升。要借回升之势,营造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更好地实现稳增长与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奋斗目标。

以上分析只是一种可能性,历史不会简单地重演。“十三五”时期,我们还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新问题,还需要付出艰辛的探索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5月25~27日在浙江调研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刚刚起步,有的方面还没有破题,需要广泛探索。

篇二:2016中国经济形势

OECD预言:中国经济2016称霸全球

时间:2012-11-11 09:48:58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9日发布预测说,全球经济势力在未来半个世纪会出现大洗牌,中国最快将在2016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而2025年前中国和印度的经济产值合计可能超越7大工业国(G7)的总和,并在2060年前超越所有已开发国家加总。

OECD表示,只要有正确的政策,全球经济可望维持相对强劲的成长达半个世纪,预估每年平均扩张3%,但全球经济产值的分配将剧烈重组。

OECD预测,目前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的中国,到2030年之前每年平均将扩张6.6%,2030年到2060年扩张2.3%;现为全球第10大经济体的印度,在前述两个时期将分别扩张

6.7%、4%。

相较之下,2030年之前,由34国组成的OECD平均每年将扩张2.3%,2030年到2060年间扩张1.7%。

OECD表示:「中国和印度更快速的成长,代表在2025年来临前,两者的国内生产毛额(GDP)合计将超越G7的总和。令人吃惊的是,从目前的组成分析,2060年前中、印的GDP总和将超过OECD。」根据2010年的数据,中、印经济产值总和不及G7的一半,也仅占OECD国家的三分之一。

OECD还做出其他大胆的预测,包括中国将在「几年内」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最快可能发生在2016年,而且今年就会超越欧元区。不过到2020年,工作人力更年轻的印度和印尼,将取代中国,跃居最快速成长的经济体。OECD经济学家、报告作者之一的约翰森说:「在中国,我们将看到一胎化政策造成相对快速的人口老化。」

拜经济成长加速之赐,直到2060年,中国和印度的人均所得可望增逾7倍。两国、尤其是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准可望大幅提升,但大体上仍不高,2060年的中国只赶上先进国家的60%。

篇三:2016中国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学号:1503140214

班级:机电1521

任课教师:张彬

时间:2016年6月4日星期六

2016中国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

内容提要:

关键词:世界经济环境,经济、2016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内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日前提醒,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令人失望且不平稳”。世界银行也预测,面对多项周期性和结构性不利因素,全球经济增速在2016—2017年将只有“小幅度改善”

总体判断 复苏乏力 态势难改

2016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复苏乏力态势。发达经济体总需求不足和长期增长率不高现象并存,新兴经济体总体增长率下滑趋势难以得到有效遏制。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方向不一致,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外汇与金融市场动荡,地缘政治变化和自然灾变等,都可能对世界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干扰。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预计2016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可能仅为3.0%左右。

全球物价形势也将持续低迷。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总需求不足,是2015年主要国家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原因。大宗商品价格在2016年仍将低位震荡,总体来看可能只有小幅度上行,难以推动全球物价水平上涨。美联储加息不仅抑制本国需求扩张,而且将降低欧元区、日本和其他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放缓局面仍将持续,经济金融风险加大还将进一步抑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需求扩张。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还有陷入通货紧缩的风险。当然,巴西和俄罗斯等少部分新兴经济体处于物价高涨和GDP负增长并存的滞胀阶段,这些国家需要付出较大代价调整,较长时间后才能恢复到物价和经济增长同时稳定的局面。

全球贸易低增长局面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货物出口增长率曾于2010年—2011年间恢复到20%左右。2012年开始,世界货物出口增长率急剧下跌,2012年—2014年间,基本保持在3%左右。2015年全球贸易低迷状况进一步恶化,全球货物出口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全球贸易低迷主要因为全球需求不旺、世界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制造业转向主要依靠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扩张趋势放慢,国际贸易谈判进展缓慢。这几个因素在2016年仍将继续抑制国际贸易增长。全球贸易增长持续低迷,将提高贸易保护和竞争性汇率贬值的风险。同时,也应看到,在全球贸易增长下降的情况下,服务贸易增长趋势可能得到加强。需要强调的是,美国等12个国家签署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意味着区域贸易谈判和新型国际贸易规则谈判取得重要进展。不过,由于该协定最早于2017年生效,它对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的正面效果极其有限。

国际直接投资将保持基本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将更为活跃。国际直接投资至今没有恢复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前的高峰。2015年全球并购活动开始增加,国际直接投资有企稳趋势。2016年国际直接投资仍将继续稳定增长,但难有大幅扩张。与此同时,跨境资本流

动将更为活跃。跨境资本活跃程度主要受三大因素推动:一是欧元区、日本等量化宽松给全球市场持续注入流动性;二是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的时间、力度与速度不确定,使跨国资本更倾向于短期化配置;三是国际货币多元化程度提高,跨国资本币种配置空间加大,发行国际货币经济体的宏观形势、政策变动以及外汇市场的变动引起跨国资本重新配置的规模和频率会加大。

2016年将是全球金融市场比较动荡的一年。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债务状态虽然有所好转,但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政府债务负担持续加大。同时,全球非金融企业债务水平进一步升高,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新的脆弱点。非金融部门的债务违约可能通过降低金融部门的资产质量和增加政府部门的债务负担引起全球金融市场新的动荡。另外,跨国资本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外汇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也可能成为引发金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2016年世界经济将有较大概率爆发金融危机。如果金融危机真的爆发,且具有较强传染性,世界GDP增长率可能降至2.0%。(姚枝仲)

新兴市场 改革调整 重塑动力

近年来,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对发达经济体的赶超势头有所弱化。据IMF数据,2015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为4.0%,创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仅较发达经济体高2.0个百分点,而2009年这一差距为6.6个百分点。这表明支撑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些中长期因素已发生周期性改变,并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展望2016年,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仍将面临多重考验。其中,以下几个因素尤其值得关注:一是美联储启动加息进程。2015年12月,美联储启动近10年来的首次加息。尽管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在加息预期下已释放部分风险,但随着美联储在加息通道上不断前行,新兴市场国家因此面临的资本外流、货币贬值和股市动荡等诸多挑战将会日益加大。二是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2015年11月原油价格为43.13美元/桶,较2008年7月的最高点下降67.4%;铁矿石、铜、铅以及粮食等其他大宗商品价格都处于近年低位。这已使经济严重依赖于石油等能源资源和原材料出口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遭受重创。2016年大宗商品价格能否触底反弹,将对这些国家经济走势产生直接影响。

三是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由于金融危机以及疲弱的经济复苏,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债务水平不断上升。据2015年4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一项报告,2007年以来全球新增的债务近一半出现在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这将侵蚀新兴市场国家财政的可持续性,并减小财政政策空间,进而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发达国家 低位徘徊 两难抉择

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波幅相对平稳,经济增长中枢水平更低。二战以来,发达国家潜在经济增速呈台阶式下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重建和工业化进程中,平均经济增速接近5%;70至90年代下了一个台阶,平均经济增速接近3%;新世纪以来又下了一个台阶,平均经济增速不足2%。制度和技术进步瓶颈、人口老龄化、收入分配恶化、债务高企等一系列因素,把发达经济体的潜在经济增速拉到较低水平。近年来,发达国家是否陷入长期经济增长停滞引发各界热议。

发达经济体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充分就业和资产价格泡沫之间的两难选择。采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帮助缓解就业和经济增长压力,代价是超乎寻常的低利率会带来超乎

寻常的金融资产价格,孕育新的金融市场泡沫。从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中退出,有利于纠正金融资产价格高估,有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代价是需求不足和失业加剧。这些是主要发达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美国经济处于宽松政策退出阶段,政策环境对短期经济增长形成压力。日本和欧元区则仍在宽松政策轨迹上,政策环境支持短期经济增长。

美国政策环境发生转折性变化,经济增长面临新的不确定性。美国在金融危机后采取了最坚决、彻底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些政策成为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的关键依托。美联储去年12月宣布加息,结束了7年的零利率,这标志着美国经济所处的政策环境发生了转折性变化。这一变化对未来几年的美国经济至关重要。尽管美联储一再强调加息过程是渐进的,将依据经济形势而定,但加息预期改变了美国金融资产价格和长端利率预期,势必影响消费和投资。美国经济能否在加息预期环境下继续保持经济增速有很大疑问。很多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对美国经济依靠市场自发力量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表示怀疑。预计2016年美国经济增速接近其2%左右的经济潜在增速。

欧元区经济在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弱势复苏。几经波折后,欧洲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步伐更坚定,各国在处理主权债务纠纷方面达成了中期内的妥协方案。欧元区政策环境对经济增长更友好,金融市场环境和投资者信心逐步改善,欧元区经济景气程度持续小幅爬升。经理人采购指数、就业和消费者信心都在持续小幅改善,产能利用率持续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出口增长仍处于低位,主要是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尽管欧元区经济处于上升通道,但欧元区的经济基本面并不乐观,欧元区经济上升空间有限。欧元区经济潜在增速为1%左右,预计2016年欧元区经济增速稍高于潜在增速。

日本经济状况与欧元区情况接近。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仍在加码,对日本经济形成支持。2015年下半年日本经济增长有望由负转正,这主要得益于出口、消费和住宅投资改善,但企业投资仍保持在低位。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日元贬值,再加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非金融企业利润持续增长,2015年第二季度非金融企业利润曾一度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企业利润改善有望改善企业投资增长。日本经济潜在增速0.5%左右,预计2016年日本经济增速显著高于潜在增速。

整体而言,发达经济体2016年的经济增速将在低位徘徊。由于货币政策取向的差异,美国经济增速面临向下调整压力,欧元区和日本有望保持弱势向上复苏。鉴于绝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潜在经济增速低于2%,目前发达经济体的低速增长是常态。随着更多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发达经济体平均经济增速还有进一步下降空间。——张 斌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目前来看,中国经济至少有四大亮点。

首先一个亮点是,宏观经济的结构调整已经取得诸多进展。根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的测算,消费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开始逐年上升,目前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已达到46%左右。到2020年,也就是“十三五”收官时,这个比例能够达到甚至超过50%,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亮点。消费仍然托着中国的经济,跟这个相关的是,目前就业形势是非常好的,登记失业率及统计失业率基本处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最低位。

第二个亮点是,金融领域内的改革有很多进展,比如存款保险机制,比如利率基本上实现市场化,比如人民币已经进入SDR成了一揽子货币的成员,这些都为中国金融领域的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此基础上,中国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大幅度提升。比如,人民币加入SDR一揽子货币,金砖国家投资银行已在上海选址,很快就会正式开张、搞建设。中国领导力也彰显出来了,在各种各样的多边经济外交场合,中国领导人都被放在非常重要甚至最重要的位置上。中国领导人发言以及中国相关的各个部门的发言在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

第三个亮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仍然是非常巨大的。这体现在中国的大国优势正在凸显。讲一个例子,紧邻浙江、江苏的安徽省人均GDP全国排名靠后,而江苏人均GDP则居前列,两省人均GDP差这么远,当然是不好的事情,但这恰恰是安徽省下一步上升的理由。一旦跨省之间的资源流动、人口流动、资金流动形成,大国优势能够形成。

根据我们的测算,“十三五”末期,中国省与省之间的最大经济差距将由目前的4倍缩小到2倍,从而进一步拉动人均GDP增长。

从经济增长潜力的角度来看,尽管中国现有劳动力总数基本上处于峰顶,但是受教育水平和寿命在提高,每一个人有效的可以健康工作、健康生活的年限比前辈长多了。而且每一位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目前大学毛入学率大约在40%,相当于英国30年前的水平。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有效劳动供给,也就是劳动力人数乘以受教育水平乘以健康水平所得到的有效劳动供给仍然在提高。这是第四个亮点。

专业人士深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分析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

基本面好工具充足 增速目标能实现

3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吹风会,邀请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黄守宏,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堂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就如何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经济预期目标、宏观调控政策等问题与中外记者进行了交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只做减法,也要同时做加法

“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们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黄守宏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非常丰富,不是单纯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还包括降成本、补短板,要正确理解,不能只突出“三去”,还要关注“一降一补”。

那么,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呢?黄守宏从体制、产业等层面进行了解读:

从体制层面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放松管制、促进竞争、支持创新、扩大开放”,也就是政府要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为市场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从产业层面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做减法,就是要通过市场竞争、以市场倒逼的方式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做加法,就是培育促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即加快新经济的发展。如果只做减法,单纯地去产能、去库存,经济发展就会产生收缩效应;只有有减有加,才能保证经济在转型升级中持续稳定增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通过重大改革让企业更活、市场更有效、政府管理更科学。”对此,马建堂阐释道:在企业层面,就是生产能够按照市场需求“能多能少”、使用的资源包括用工“能出能进”、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生能死”;在市场层面,一是进一步培育配置资源所需要的要素市场;二是进一步推动价格改革,让价格这一重要的市场信号更好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的稀缺程度;在政府层面,要进一步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审核、许可,同时改进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提高监管的水平。

供给侧改革与扩大需求不是“非此即彼”,两者应有效结合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需求侧管理?

“从供求关系层面看,与西方经济学供给学派只关心供给、强调减税不同,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对于一些“矮化”投资的观点,黄守宏并不认同,他表示,目前我国基础设施、民生等方面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发展相对滞后,产业也亟须转型升级,在这种情况下保持经济增长,离不开投资,“供给和需求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需求对立起来、非此即彼。”

黄守宏表示,从宏观调控层面看,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宏观调控的两个基本方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降税、减费等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结构优化都需要一个过程;为了防止经济在调整中失速,要同时适度地扩大有效需求。”在他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长期可持续,而运用政策工具适度扩大总需求是为稳住当前,“长短结合,中国经济才能更加健康强劲地发展。”

“需求管理过去是、现在也是政府短期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在供给侧培育新动力、改造传统动力也不能忽视需求侧管理。”马建堂表示,在适当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推进结构性改革,使供给结构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中国经济就可以实现稳中有进。

GDP预期目标稳妥合理,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民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为6.5%—7%的区间。实现这一目标难度大不大?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