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列表页

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9  分类: 可行性报告 手机版

篇一: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格式与内容

附件1:

农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般格式和要求

一、项目摘要。项目内容的摘要性说明,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点、建设年限、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投资估算、运行费用与效益分析等。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申报要求详细说明符合选项要求的情况,不得将本行业(品种、业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代替本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市场(产品或服务)供求分析及预测(量化分析)。主要包括本项目区本行业(或主导产品)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现有生产(业务)能力调查与分析、市场需求调查与预测等。

四、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原则上应是具有相应承担能力和条件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包括人员状况(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范 文 网: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固定资产状况,现有建筑设施与配套仪器设备状况,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体制等。项目建设单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须具备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并取得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

五、项目地点选择分析。项目建设地点选址注意与当地建设规划、资源约束条件衔接一致,要直观准确描述地址情

况及选址原则,要落实具体地块位臵,并对与项目建设内容相关的基础状况、建设条件加以描述,不可以项目所在区域代替项目建设地点。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具体地址位臵(要有平面图)、项目占地范围、项目资源及公用设施情况,地点比较选择等。要求在附件中提供项目建设总体布局现状图和规划图、项目建设地点现状照片等。

六、生产(检测)等工艺技术方案分析。主要包括项目技术来源及技术水平、主要技术工艺流程与技术工艺参数、技术工艺和主要设备选型方案比较,技术依托单位等。

七、项目建设目标。主要包括项目的建设任务、总体布局及总体规模,建成后要达到的生产能力目标或业务能力目标,项目建设的工程技术、工艺技术、质量水平、功能结构等目标。

八、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建工程(水工工程)、田间工程、配套仪器设备等。要逐项详细列明各项建设内容及相应规模(分类量化)。

土建工程(水工工程):详细说明土建工程名称、规模及数量、单位、建筑结构及造价。建设内容、规模及建设标准应与项目建设属性与功能相匹配,属于分期建设及有特殊原因的,应加以说明。水、暖、电等公用工程和场区工程要有工程量和造价说明。

田间工程:建设地点相关工程现状应加以详细描述,在此基础上,说明新(续)建工程名称、规模及数量、单位、

工程做法、造价估算。

配套仪器设备:说明规格型号、数量及单位、价格、来源,不得将低值易耗品列入购臵范围。对于单台(套)估价高于5万元的仪器设备,应说明购臵原因及理由和用途。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仪器设备,需说明是否具备使用能力和条件。

配套农(牧、渔)机具:说明规格型号、数量及单位、价格、来源及适用范围。大型农(牧、渔)机具,应说明购臵原因及理由和用途。

如有进口仪器设备须加以说明。

九、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依据建设内容及有关建设标准或规范,分类详细估算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并汇总,明确中央投资、地方配套及自筹资金投资筹措方案。

十、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根据确定的建设工期和勘察设计、仪器设备采购、工程施工、安装、试运行所需时间与进度要求,选择整个工程项目最佳实施计划方案和进度。

十一、土地、规划和环保。落实项目用地作为项目安排的前提条件,相关支出不得在项目中安排,也不得抵顶地方配套和自筹资金。需征地的建设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必须附国土资源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证明或项目用地预审意见。需要办理建设规划报建以及环评审批的,附规划部门规划意见书以及环保部门环评批复。租赁土地的,附有关

租赁合同。

十二、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期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能,项目建成后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能、运行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人员配臵等;同时要对运行费用进行分析,估算项目建成后维持项目正常运行的成本费用,并提出解决所需费用的合理方式方法。

十三、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测算与分析(量化分析)。特别是对项目建成后的新增固定资产和开发、生产能力,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如社会供种量,带动多少农户、多大区域经济发展等)等进行量化分析,并列附表,且从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竣工验收及项目运转三年内各环节均通过农业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http://ac.agri.gov.cn)填报此内容。

十四、招标方案。按照《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编制招标方案。

十五、有关证明材料。上报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附带相应材料复印件或说明材料,包括: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证明(项目建设单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须具备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并取得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现有土地使用证明或协议;项目建设所需土地使用证明、项目用地预审意见或30年期租用协议;规划部门规划意见书以及环保部门环评批复;申报项目在拟建地点的规划

设计平面图;有关配套条件或技术成果证明,承担项目的条件证明。有关证明材料应真实、齐全。

十六、应附表格。包括通过农业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http://ac.agri.gov.cn)填报生成的建设单位基本情况表、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一览表、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表、招标投标事项申请表以及其它相关表格,提供可研报告文字描述的工程量、设备清单等表格,提供建安工程、田间工程、建设地址等图示。

篇二: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报单位:xxx

联系人:xxx

电话:xxx

传真:xxx

编写时间:xxx

主管部门:xxx

撰稿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撰稿时间:2013年9月2日

第一章、生态农业项目概述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作为“石油农业”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概念,被认为是继石油农业之后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生物研究性学习其优越性。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

的农业生产体系。

第二章、生态农业模式

(1)北方“四位一体”能源生态农业模式

在一个150平方米的塑膜日光温室一侧,建一个约8~10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平方米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它把厌氧消化的沼气技术和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组合起来,充分利用太阳辐照和生物能资源。

以辽宁省为例,其主要的技术特点是:① 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为禽畜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使猪的生长期从10~12个月下降到5~6个月,存栏猪8~10头,而年出栏量可达到18~20头。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② 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年产沼气提高了20~30%,总量超过300立方米以上,高效有机肥也增加了60%以上,年提供16立方米。③ 猪呼出大量的CO2 ,使日光温室内的CO2 浓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再考虑到使用优质沼肥,因而蔬菜产量可增加20~~30%,质量也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

(2)南方“猪-沼-果”能源生态农业模式

其模式的基本内容是“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

好一亩果”。通过沼气的综合利用,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大量的实践表明,用沼液加饲料喂猪,毛光皮嫩,增重快,猪可提前出栏,节省饲料约20%,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激发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施用沼肥的脐橙等果树,要比未施沼肥的年生长量高0.2米,多长5~10个枝梢,而且植株抗旱、抗寒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生长的脐橙等水果的品质提高1~2个等级。另外,每个沼气池每年还可节约砍柴工150个。作为南方“猪-沼-果”能源生态农业模式的发源地,江西省赣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县给全国提供了发展小型能源生态农业,特别是庭院式能源生态农业模式的思路。

(3)西北“五配套”能源生态农业摸式

“五配套”能源生态农业模式是解决西北干旱地区的用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模式。其主要内容是,每户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圈、一个蓄水窖和一个看营房。“五配套”模式以农户庭院为中心,以节水农业、设施农业与沼气池和太阳能的综合利用作为解决当地农业生产、农业用水和日常生活所需能源的主要途径,并以发展农户房前屋后的园地为重点,以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等为手段,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土地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带牧(副)、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结合的配套发展和良性循环体系。据陕西省的调查统计,推广使用“五配套”模式技术以后,可使农户从每公顷的果园中获得增收节支3万元左右的效益。多年的实践证明,各种能源

生态农业模式为各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广泛的综合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繁荣了城乡市场,日益恶化的农业环境得到改善。

第三章、市场问题分析

一、组织建设存在着不足

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组织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正如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所指出的那样,新的挑战和问题的综合与相互依赖的特征,与当前的组织机构的特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这些机构往往是独立而片面的,与某些狭隘决策过程密切相关。中国当前的生态农业,也同样存在这种组织建设的不足。

二、技术体系不够完善

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例如,为了在鱼塘中饲养鸭子,就要考虑鸭子的饲养数量,而鸭子的数量将受到水的交换速度、水塘容积、水体质量、鱼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水温、鸭子的年龄和大小等众多条件的制约。在一般情况下,农民们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也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并不能取得成功。但目前在生态农业实践中,还缺乏技术措施的深入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如何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等问题。

篇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名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

申报单位:xxx

联系人:xxx

电话:xxx

传真:xxx

编写时间:xxx

主管部门:xxx

撰稿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撰稿时间:2013年9月2日

第一章摘要

农业综合开发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政支农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有效形式。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对进一步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作用创造了机遇。积极探索,认真研究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不但是做好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自身的需要,而且是贯彻好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的实际行动,对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不断深化内涵,积极拓展外延,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服从服务好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必要性分析

一、农业综合开发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投入是关键因素;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国家引导、地方配套、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按照以政府为引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原则,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创新了农业综合开发多元化投入机制,确

保各级财政资金不断增长,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农业综合开发坚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基本任务,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综合开发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相结合的综合效益。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农业科技进步,采取以项目为载体,以培训农民为基础,以科研院校为依托,以推行良种良法为手段,以提高项目区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的推广方式,造就新型农民,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农业综合开发的这些特点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和新任务,体现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部署和新举措,符合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二、农业综合开发对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农业综合开发担负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强化劳动者技能培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任务,由此决定农业综合开发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一)增加投入,注入活力。农业综合开发是以公共财政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农业支持项目,是当前国家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投资来源可靠,专项投资量大,投入稳定增长的特点,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注入了资金投入活力。丽水市从1996年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到2006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不断增加。1996年总投入为206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76万元、省财政资金472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229万元、村群自筹资金690万元;2007年总投入达到1.5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773万元、省财政资金5241万元,市、县(市、区)财政配套资金1426万元,村群、企业自筹资金5700万元,银行贷款840万元;1996-2007年累计总投入

8.15亿元,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82亿元,省财政资金2.31亿元,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0.77亿元,吸引信贷资金0.61亿元,引导乡镇、村、农民、企业投入资金2.64亿元。

(二)加强建设,改善条件。农业综合开发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把解决一家一户想办要办而办不了的事;办实办好办出成效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农业生产主要制约因素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得到整治,农村交通更加便捷,农民居住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强了物质装备能力。丽水市1996-2007年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5.09亿元,完成治理面积95万亩,建成山塘、水库、堰坝等工程700

座,排灌站150座,衬砌渠道1700公里,埋设地下管道170公里,输变电线路配套30公里,桥、涵、渡槽、隧洞等渠系建筑物12000处,防洪堤160公里,机耕路1600公里,购置农机具1700台(套),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60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3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2万亩,新增机耕面积15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00万亩。

(三)调整结构,提升产业。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以土地治理项目为主,积极培育和发展产业化经营项目,把资源开发与产业开发相结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了农业现代产业体系。近年来,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大力推进,丽水市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产业优化升级。种植种类多样,种植品种调优,耕作制度变革,产业链条延长,带动能力增强,建立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业基地,培育了一批优质、高效、生态的品牌产品,出现了一批“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四)科技兴农,造就人才。农业综合开发着力创新科技推广费使用机制,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多渠道、多层次、多种方法培训农民,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丽水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