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列表页

创办学校可行性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9  分类: 可行性报告 手机版

篇一:关于创办一所民办学校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关于创办一所民办学校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市场分析

1、从中西和古今教育的对比,看中国民办教育现状

研究中外教育史的人都知道,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教育都是贵族式的、精英化的。即使是科举考试大行其道之后,中国古代的教育,理论上没有身份的选择性(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并参加考试,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但实际上,贫苦大众接受教育参加遴选人才的科举考试的机会还是少之又少。总之,教育不普及,是古代教育的一大特征。西方国家从17世纪开始(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中国则从19世纪初开始,教育从方式到内容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就是教育的近代化(或现代化)。教育逐渐从贵族化、精英化,向平民化和普及化转变。但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教育的另一个一以贯之的特征是:官方教育(公立教育)和民办教育(私立教育)并存。当然中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是例外的,在这四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教育被官方垄断,民办教育是非法的,不存在的。

因此,在西方,民办教育从来没有间断过,它们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在某些国家,它们甚至和公立教育并肩而立,分庭抗礼,而不只是后者的补充。在美国,甚至“先有哈佛,后有美国”。而在我国,民办教育的传统到了新中国后被中断,改革开放后虽然得到蓬勃发展,但至今却仍难摆脱公办教育的“补充”的附庸地位。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加之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国的民办教育都还有非常大的上升和发展的空间。

总之,中国现在民办教育的现状是:规模较小,质量不高,远未饱和,方兴未艾。

2、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宏观分析

正是基于以上分析的原因,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

《中入,国家开始对民办教育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在政策法规上,先后通过了

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200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2004年2月25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等。这些法律法规,

为民办教育的生存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为民办学校的发展起到了不断推进的作用。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建立名 牌民校,消灭公校择校风,在义务教育阶段,要积极推进民办学校教育,以此解决公办学校在择校问题上引发的乱收费问题。他说,“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校、名校办民校是一种很好的思路和做法。”周部长的讲话,是国家积极鼓励民办教育政策的明确阐释,更加坚定了人们对民办教育生存和发展的信心。

近年来,很多省市地方政府,也充分认识到了积极发展民办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政策引导等手段,鼓励和帮助民办教育扩大规模,加速发展。沿海省市走在前边,内陆省市则积极追赶。据《大河报》报道,郑州市二七区出台的《关于规范民办教育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以往一些因条件达不到验收标准的“黑户”学校,不再简单地取缔,而是逐步在教学、管理、待遇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权利,如在土地利用、改善办学条件、教师培训、配备课桌凳子等方面给予优惠或资金补贴。2007年10月30日,郑州市二七区委对辖区内10所民办学校进行了每校1万元的资金奖励,并对50名民办学校的优秀教师予以每人600元的表彰奖励。

另据报道,河北等地,坚决贯彻国家关于禁止公办学校录取择校生的规定,以此解决公办学校乱收费的问题,同时也为推进民办学校教育提供了契机。

总之,从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角度进行宏观分析,我们不难得到结论: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的政策,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法律环境已经比较完善。

3、从严峻的就业形势看民办基础教育的市场

众所周知,上个世纪末至今,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跨越式发展阶段,高校数量急剧增加,学校规模飞速扩张,整体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成数倍提高。相对于高校的扩张和发展,基础教育阶段的中等教育(初中和高中)则只是稳定中持续发展。无论学校规模和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较之高校,增幅都相对较低。

在民办教育的领域,情况也大体如此:民办高等院校的发展,快于民办中等学校的发展。换言之,民办中等学校(初中、高中)发展的空间尚很广阔,尤其是民办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内陆省份。

另外,更重要的是,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日益加剧。很多学校和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到令人汗颜的程度。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终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在整个教育链条中迅速产生连动效应,已经、并将继续演变为高校招生生源的竞争,和高中、初中升学择校的竞争。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伴随着高校的扩招,高中升学率也大幅度的提高,而高考的竞争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更加急剧,并进而带来中招竞争的加剧。具体表现:一是初中和高中不仅更加追求升学率,而且追逐名牌和重点学校的升学率;二是家长在学生身上的教育投入增加,或让孩子读各种文化补习学校(尤其是寒假和暑假班),或平时就请家教,利用周末或者非周末的晚上,对学生进行家教辅导;三是由于名牌初高中资源有限,它们迅速扩张创办分校(包括“伪分校”),大量招收择校生,收取昂贵的择校费用,家长则不惜血本(尤其是广大农村学生家长和城市工薪阶层),甚至不顾学生实际,非理性的将学生推入名牌重点学校,以期孩子将来能考上好的大学。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中等教育学段(初中、高中),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高质量的重点中学数量有限,招生规模有限),民办学校大有可为。民办学校机制灵活和合理,它们拥有更加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在招生地域,收费方式,办学模式,教师的招聘、使用,管理者的责任心等诸多方面,都有公办学校难以比拟的优势。所以相对于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周期更短。加之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无不聚结了成千上万的流动人口和打工族大军,外来工子女的入学问题,仅凭政府和公立学校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因此民办学校的生源空间是非常广阔的。事实也证明,无论沿海省市,还是内陆省份,民办中学鲜有因生源问题而难以为继的。1997年以来,笔者曾先后在河北、江苏、浙江、广东、四川、河南的民办和公办学校任教或考察,到过的数十所民办学校,从其办学规模学生数量和缴费标准估算,有大赚的,有小赢的,鲜有大亏的。因生源不足而倒闭的,更是没有一家。

要之,民办中学的生源市场是充足的,这种状况起码还将持续十数年——因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高考和中考的剧烈竞争,显然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缓解;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问题,也只有借助民办教育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4、市场定位:从初级中学重点突破

应该说民办教育,从学前教育,到小学和中学教育,直至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的发展空间都是广阔的,但在中小城市甚至广大农村,初中的生源尤为充足,市场更为广阔,因此着眼初中,从初中突破,带动小学和高中,应该是新兴民办教育的重要战略,理由如次:

我国的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家长在学生的学校教育上的花费是很低的。除了外来工和追求特优教育的豪富阶层外,一般的工薪阶层要将小学的适龄孩童送入花费不菲民办学校还是很慎重的。他们更多的会在孩子的非文化教育上投资――如艺术教育等。即使是文化教育的投资,更多的也是奥数、作文或者英语等特殊教育。从社会心理上分析,一般的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聪明的,小学阶段的孩子,文化课相对较难拉开很大差距,而较小的差距,不会给家长造成危机感。

中学教育就不同了。其中,初中教育虽然也是义务教育,但由于优质重点高中资源的短缺,中招择校压力的加剧,使初中学生的家长有更多的危机感。而人的成长,初中阶段显然至关重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上处于易叛逆期;行为习惯上处于养成的最后阶段;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则处于形成期。孩子的文化课成绩更容易拉开巨大差距,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也容易走入歧途和极端,令非专职教育的父母束手无策。而应试教育的现状,使公立初中对成绩平平的学生采取漠视的态度,对“双差生”更是采取不负责任的放任或者敌视、鄙视的态度。因此即使是工薪阶层,如果学生成绩平平,甚或沦为“双差生”,家长都会考虑送孩子到班额小,更负责的民办学校去尝试。事实也证明民办学校更适合公办学校优生之外的学生群体就读。

高中教育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竞争同初中一样甚至更加激烈,因此家长会愿意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更多。但从教育的难度上看,办成一所教育教学质量高的初中,显然比高中容易。这主要是由初中、高中的知识难度有别和优质教师资

源的现状决定的。一般而言,“物美价廉”的合格、优秀的初中教师更容易招聘到,也更容易培养成。而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优质教育将无从谈起。所以,除非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投入,创办民办初中,要比创办民办高中更加现实。

二、学校的经营和管理

1、率先发展初中

如上一部分(市场定位)所分析的那样,在投入一般的情况下创办民办学校,笔者认为应该以初中为突破口,率先发展初中。一所中小规模的初中,只要管理者懂教学,懂管理,通常三年之内,即可在学校当地办出较好的成绩,赢得社会的肯定。5-6年的时间,将可以通过中招,创出在当地有影响的品牌。进而使学校进入生源和办学效益的良性循环。而当初中品牌完全创出之后,就可以抓住时机,创办高中部,并根据当地的生源状况和民办公办学校的竞争状况,考虑创办小学部和幼儿园。当然也可以选择集中精力办好一所初级中学,而不分散精力涉足其他学段的教育,一切视具体情况而定。

2、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教育要运行良好,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恰当的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比例,老中青应该是大约1:3:2。但如果从成本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现状考虑,近年来大量本科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走入社会,而公办学校师资趋向饱和,起点不高的民办初中,大量招聘优秀师范本科毕业生,师资队伍以中带青也是可行的选择。师范大学优秀的毕业生,担负初中的教学教育的任务,在有经验的中年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一般只需要几个月多至半年,即可胜任工作。可以说,只要招聘方(校方)有眼光,懂教育,招聘到并在较短时间内培训出一只称职的、乃至优秀教师队伍,不是多大的难题。

以青年教师为骨干,建设教师队伍,其好处起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物美价廉,聘用青年教师,工资支出相对较低;其次,青年教师没有经验,便也没有偏见,不会固执己见,可塑性强;再次,青年教师风华正茂,血气方刚,工作热情高,精力充沛,更适合民办学校全方位管理的工作模式和工作强度,更善于开创性的开展教研改革;最后,他们和初中生的心理层面也更接近,更容易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篇二:关于创办一所民办学校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关于创办一所民办职业学校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学校的经营和管理

1、率先发展职业教育

在投入一般的情况下创办民办学校,我认为应该以职业技术为突破口,率先发展职业技术。一所中小规模的职业技术学校,只要管理者懂教学,懂管理,通常三年之内,即可在学校当地办出较好的成绩,赢得社会的肯定。3-5年的时间,将可以通过定点招生,创出在当地有影响的品牌。进而使学校进入生源和办学效益的良性循环。而当品牌完全创出之后,就可以抓住时机,并根据当地的生源状况和民办公办学校的竞争状况,考虑创办分校。当然也可以选择集中精力办好一所学校,而不分散精力涉足其他学段的培训,一切视具体情况而定。

2、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教育要运行良好,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恰当的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比例,老中青应该是大约1:3:2。但如果从成本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现状考虑,近年来大量本科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走入社会,而公办学校师资趋向饱和,起点不高的民办学校,大量招聘优秀师范本科毕业生,师资队伍以中带青也是可行的选择。师范大学优秀的毕业生,担负初中的教学教育的任务,在有经验的中年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一般只需要几个月多至半年,即可胜任工作。可以说,只要招聘方(校方)有眼光,懂教育,招聘到并在较短时间内培训出一只称职的、乃至优秀教师队伍,不是多大的难题。

以青年教师为骨干,建设教师队伍,其好处起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物美价廉,聘用青年教师,工资支出相对较低;其次,青年教师没有经验,便也没有偏见,不会固执己见,可塑性强;再次,青年教师风华正茂,血气方刚,工作热情高,精力充沛,更适合民

办学校全方位管理的工作模式和工作强度,更善于开创性的开展教研改革;最后,他们和学生的心理层面也更接近,更容易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青年教师相对于中老年教师也有其不足。主要是教育教学的经验相对匮乏,工作的耐力和持久力和稳定性较差。所以校方在招聘个和使用的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尤其要重视其师德和品性。帮助他们扬长补短,成为合格的和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我有过多年在多家私立学校任教的经历,发现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一个通病,就是队伍变动太频繁,太缺乏稳定性。固然,稳定应该是相对的。民办学校由于其机制方面的优势,比公办学校有更多的用人自主权。这更有利于进行教师队伍的优化。但是过于频繁的教师队伍的变动,则使得多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长远的计划性,只顾眼前的成绩,不利于学生教育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稳定优质教师队伍,学校必须将“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很多学校都是这样提的,但鲜有落到实处的)的用人理念,落到实处。必须宽严相济,将科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结合起来。

3、教职工和学生的管理

基于民办学校的特殊性――学生寄宿,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甚至整体较差等,民办学校采取封闭式管理是合宜的。如果学校起点不高,则应实行全员管理,以缩小管理成本,避免公办学校人浮于事的不良的管理作风。

对教职工的管理,应体现公平性、科学性和人性化的特点。公平性,就是唯才是举,在涉及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的各个方面都平等对待,不搞小团体和拉帮结派。科学性是公平性的保障,只有科学的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维护公平.科学性通常体现为量化管理和管理的透明度.量化管理的最大好处是具有可操作性,避免人为因素对公平的破坏;透明度则是上情下

达、下情上达的保障。作为学校的最高管理层,一定要保证信息渠道畅通,才可以保证政令畅通,提高工作和管理的效率。为了达到管理的科学化,一个学校,如同一个国家一样,必须制度健全,做什么事情都有章可循。当然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是一个过程,必然要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几次反复。人性化主要是一种管理理念,在管理过程和细节上体现出来。人性化和科学化表面上看起来是矛盾的对立的,但生活的本质就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高明的管理者必然既通过科学化使管理有效而有序,又能通过人性化使职工心情舒畅,达到建立和谐单位(校园)的目的。

就学校而言,管理的直接目标应该有两个。基本目标是保障学校的安全和教学秩序的正常。高级目标是提高效率,通过高效率的管理,换得高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将教育教学目标明细化、具体化,通过目标责任制,确保局部目标和整体目标的实现。

对学生的管理,其基本原则、方法和对教职工的管理是一致的。在操作上,可以实行分层级管理——管理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班级,其次是年级,再高一个层级是部门,最后是总校。在整体管理理念和原则确定和一致的前提下,上一层级的管理者可以鼓励下一层级的管理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创性的开展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益。

4、从理念和方法入手,抓好质量生命线

毫无疑问,质量是学校尤其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民办学校事业和产业的二重性,决定了它较之公办学校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和成长压力。要生存,要发展,只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就业率很重要--必须达到100%就业(包就业)。舍此别无它途。另外,民办职业技术学校招生的空间,要比公办学校狭窄的多,尤其是在初创时期。因此,毋庸讳言,整体而言,民办学校的生源素质要差于公办学校。将学习基础较弱,学习习惯不佳,但思想、观念、品质、性格等方面有问题的学生,转变过来,让他们短期内快速的掌握一门或多门技术,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这既是民办职业技术学校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是民办学校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也是它存在的真正价值所在。这就决定了民办学

校不可能像公办学校那样,对以上学生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虽然较之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但它决不会滥用这种权力,轻易的将难以转化的学生请出校门。 民办职业技术学校就是让学生快速的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拥有一份固定的工作。

由是,民办学校比公办学校应该具有更多的忧患意识,更强烈的责任感。它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追求更加执着和强烈。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所有学校,尤其是民办学校始终面临的第一课题。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是一句空话,它必然体现在日复一日细致具体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之中,但同时办学者和管理者还必须有明确的、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响亮的“政治口号”,这些理念和口号如何表述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必须体现教育的本质和核心价值: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项爱的系统工程;是一项以人格塑造、能力锻造和知识传授为主线的系统工程。我从事职业技术教育近10年,依个人的执教经验和对教育史、教育科学的研究,我坚信:只要从爱心入手,本着对学生的现在和未来负责的态度,本着真正爱教育办教育的精神,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办不好的教育。当然,教育要做到理想化的程度,必然要毕生竭尽全力才有可能。

5、对外关系和外部环境建设

对外关系的总和,构成学校的外部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民办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主要包括以下诸多方面:

政策环境。教育首先是一项事业,是千秋大业。它要运作良好,必然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作保障。目前就全国而言,整体的大的教育环境是好的。但具体到各地的政策环境,则必然会有所差异,所以创办者必须对创办地的政策环境予以考察。重点考察地方政府对民办教育所持的态度,以及现有政策是否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民办职业教育。比如创

办学校的许可条件,当地政府内部政策及优惠扶持,政府的团体培训政策,招生政策和学校管理等办学自主权的落实等。

地理环境。交通便利,风光优美,生活方便的地理环境,无疑更有利于创办学校。

治安环境。地方治安秩序良好,民风淳朴,地方政法系统清正廉洁,对教育重视,对教师尊重。学校安全保障成本低。

此外,学校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相处也很重要,因为外部环境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问题。如果学校与外部环境不和谐,和谐校园也无法创建,学校的各项工作就会被掣肘,其生存发展都将遇到障碍,甚至陷入危机。

三、创业成败要点分析

1、两种模式

自民办教育蓬勃兴起至今,职业技术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包括民办公助学校)的发展模式,大体可以归结为两种。

一种是“贵族化“模式,其特点是高投入、高收费、高产出,一步到位,迅猛发展。青岛最早的“贵族”职业学校——黄海学院,城阳的理工大,私立的远大未来学校,本色职业学校等,都属于这种模式。其投入资金来源,有主要靠收取家长教育储备金的;有主要靠投资创办人独资或者合资创办的。

这种模式的优势是资金投入总量大(至少数百万,),学校硬件规格高,辅以优厚待遇招聘的师资条件,和狂轰乱炸的广告宣传策略,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学校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在创办地区形成轰动效应,迅速招收到庞大的生源,形成规模效应。其不足是管理难度大,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检验,若经营不善,有导致后续发展乏力甚至生源萎缩、经营亏损的风险。

篇三:创办“重庆黄冈实验学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创办“重庆黄冈实验学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有利于拓宽和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改进公共教育服务提供方式,提供多样的教育选择机会;有利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育人模式创新,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12号)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完善独立学院管理和运行机制。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指出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教育和社会培训事业。支持民间资本兴办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指出民办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拓宽教育投入渠道、推动教育大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创新教育竞争机制、增强教育发展活力、扩大教育总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实现重庆新时期新阶段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建设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的重要保障。《重庆市江津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综合考虑我区对民办教育的实际需求,我区的民办教育还有非常大的上升和发展的空间,现将创办“重庆黄冈实验学校”的可行性条件综述如下:

一、江津区基础教育概况

江津历史悠久、政通人和,有帅乡之称,开国元勋聂荣臻、明代工部尚书江渊、“天下第一长联”作者钟云舫、白屋诗人吴芳吉等名人辈出。基础教育阶段拥有重庆市市级重点校、示范校8所。江津立足于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坚持教育是实现“加快”和“率先”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以不断改革创新为突破口,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可喜的变化。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江津的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迅速发展,整体教育事业已经具有较好的基础和实力,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再发展过程中逐步

加以解决,例如:教育发展不够平衡。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和教育水平差距较大;基本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多数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和生均校舍面积离标准要求尚有一定距离;民办教育发展尚有欠缺,在江津仅5所民办中小学,在校生仅1024人,尚不能为政府财政教育经费提供有效的缓解作用等等。

二、建设“重庆黄冈实验学校”的必要性

江津区人民历来尊教尚学,政府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投入,基础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江津基础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区基础教育正从“普及型”向“优质型”转变,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并初步建立起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重庆市江津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鼓励社会各行业、企业和有识之士参与民办教育投资,扩大民办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良好、现代化功能齐全的骨干示范校,到201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具有江津特色的民办教育格局。

同样处于我市规划建设区域性中心的合川、永川积极发展民办教育事业,合川将民办教育作为该区教育的补充,用于缓解政府财政教育经费紧张,并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永川对民办教育申办者简化工作程序,提供便捷服务,并为民办教育申报者积极提供咨询等相关服务工作。

“重庆黄冈实验学校”所具备的10大办学特色恰好与江津区民办教育规划不谋而合,不但能为政府缓解财政教育经费紧张的状况,更能立足江津、辐射西南,为今后“重庆黄冈实验学校”将致力于成为江津民办教育的“名片”而努力。

三、“重庆黄冈实验学校”申办的优越条件

(一)市场分析

区域经济分析:重庆市江津区是我市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区位优越,地处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核心圈层,江津到重庆主城实现了半小时车程,进入了重庆外环时代江津大发展的新时期。江津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商贸、交通和信息发展迅猛,2012年将实现“千亿工业”,要打造与区域性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教育事业,推进城市经营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这给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消费观念分析: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导致整个教育链条中迅速产生了连动效应,高考的竞争已经逐渐延续到高中、初中升学择校的竞争。家长也越来越注重对孩子初中、高中的教育和投资。

办学的地域及生源分析:学校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几江镇原“重庆市江津中山外语学校”,校园占地40余亩、各种建筑12000 ㎡、各种办学设施设备及活动场地配备齐全;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花团簇拥,是一所园林式学校;学校交通十分便利、具有较好的办学区位优势。

(二)办学资源分析

资金优势:学校由云南华利灿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举办,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计划五年后的注册资金不少于5000万元、八年后注册资金超过亿元,公司前期对学校投入前期计划投入600万元用于校舍改造等工作,并拟与“在重庆发展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国有大企业、明星乡镇企业”等三大类企业的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新型互利共赢的捐物、捐资模式,使其成为学校发展保障之的必要补充。

人才优势:与云南华利灿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昆明光华学校由上海光华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光华教育集团,光华集团自1992年开始在全国还相继创办有洛阳光华学校、无锡光华学校、宁波光华学校、合肥光华学校、新疆光华学校等十余所民办学校)于1996年投资创办。昆明光华学校拥有超前的、先进的的办学思想和理念,一流的设施设备、一流的师资和管理、一流的办学质量,中考成绩在官渡区始终名列前茅,高考成绩连续获昆明市“高考质量进步奖”,每年都有光华学子成为当地高考状元、昂首走进北大清华,教师和学生在省、市、区各种赛课及竞赛中获奖超过1000人次,获国家级奖达260人次,2012年昆明光华学校正式申报云南省省级示范学校(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创办学校可行性报告)。

(三)教育理念的优势

云南华利灿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从事教育投资和管理,公司法人何利兵、总经理何元宗从事民办教育及管理二十余年,他们熟悉民办教育、热爱民办教育并致力于发展民办教育,针对江津基础教育的特色,“重庆黄冈实验学校”将教学理念定位为: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1)以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2)以发展人、成全人、造就人为学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2、坚持“育人为本、服务为先”

(1)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育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兴趣爱好、特长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全校教职工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先。

3、坚持“整体严、个体爱”的“从严治校”方略

(1)通过“制度管校”把“从严治校”落到实处;

(2)实施“准军校化内务管理、教职工全员合同聘任制、师生全员寄宿制”;

(3)坚持科学管理、不断创新。

4、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实行“国设课程与校本课程并举、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并行、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并重”。

5、坚持“制度管校、专家治校、名师兴校、质量立校、创新强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学条件现代化、教学手段信息化、人才培养国际化、办学层次多样化”,全面实现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教育目标。

6、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教职工的文化生活,使学校成为广大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家园、乐园。

(四)组织机构

1、学校最高决策机构为学校董事会、管理机构为校委会,学校董事会设董事长一人、董事若干名,学校校委会由校长、副校长及学校教学、行政和后勤主要负责人组成。

2、学校校长及副校长由学校董事会根据有关条件和资质聘任。

3、学校决策机构和管理机构必须运用现代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学校决策和管理。

4、健全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及学校党支部、工会等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5、学校坚持“整体严、个体爱”的“从严治校”方略,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6、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干部及教职工全员合同聘用制”、实行“学生及教职工全员寄宿制”。

7、学校全面接受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管理、监督和指导。

(五)学校的经营管理

1、学校的发展规划

2、学校办学目标

“重庆黄冈实验学校”本着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一流的设施设备、一流的师资和管理、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高端精品学校;将学生培养成为初步具有“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会(会做人、会学习、会实践、会创造)”和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将学校办为地区民办教育的领头羊、同类学校的示范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逐步实现“学生个个成才、家长人人满意”;力争小考、中考成绩在本地区名列前茅;确保普通高中部重点大学入学率不低于70%;力争特色高中部学生参加国内高考,通过特长考入国内大学;力争国际高中部学生学习GIA中、美高中双文凭课程项目,获中、美高中文凭,全部申请进入海外(美国、欧洲)大学。

3、学校办学规模

4、办学特色规划

特色一:“双语特色”。聘请专职外教,实行真正的“双语教学”,为培养新型国际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