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理学论文 > 列表页

建筑心理学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8  分类: 理学论文 手机版

篇一:建筑心理学论文

建筑心理学

小论文

论文题目:景区居住区绿地对人行为影响 作者姓名:樊兆丰、包志坚、冯旭华 金家琛、王志勇、吴瀛峰学院名称:建工学院 专业班级:建筑1203 指导老师:戴晓玲

2014年6月

- 1 -

目录

摘要

……………

3

一、前期

………

3

1)研究

………

3

2)地块

………

4

3)确定

择因……

5

二、中期

………

7

1)观察

……

7

2)问卷

8

3)小

- 2 -

……

……

…13

……………………………

三、后结

…14

1)景同…2见

……

绿

人们

行为表现异

…14

14

四、附录

……

……

…17

1)问据

…17

2)行据… 五献

……

19

19

- 3 -

摘要:城市绿地是城市环境的肺腑,不同形式的城市绿地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它给我们带来休闲、娱乐的场所,也为我们提供了赏心悦目的风景以及交流的空间。目前世界各国对城市公园绿地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分类系统,很多国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确定了自己的分类系统。目前我国城市公园的分类系统有: 1)全市性公园;2)区域性公园;3)居住区公园;4)小区游园;5)儿童公园; 6)动物园;7)植物园;8)历史名园;9)风景名胜园;10)游乐公园;11)带状公园;12)街旁绿地 。

不同的绿地环境,到底会为人们的行为带来怎样不同的行为影响,有是基于何种的不同环境才造成了行为的不同,这将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城市绿地环境 行为影响

一、研究前期

1)研究方案

1、分析地块特征,熟悉地块环境。 2、选取观测点,记录观测点行人数据。

3、收集信息方法——调查相关资料,从有关部门获得相关的信息、实地调查,通过行人计数法以及访谈等方式获取资料。

4、观察绿地内不同地区的行人分布,以及不同分布地区间的绿地特征和空间特点。 5、发放问卷,搜集更多信息。 6、后期数据整理,对比得出结论

- 4 -

2)地块分析

六公园:

毗邻西湖,处于庆春路与环城西路交接处,周围商业发达,店铺林立,下有音乐喷泉,西湖天地,上有浙江省人民政府,交通便利,不远处有居民区,此处虽然没有不甚有名,但仍是游人常游览经历之处。

东新公园:

位于浙工大东北部,被居民楼环绕其中,是当地居民的小区绿地,基本没有游人使用,对外交通不甚便利。

- 5 -

篇二:建筑心理学论文

建筑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建筑发展日趋成熟,一方面,人们不再满足于对建筑的功能追求,另一方面,建筑的心理感受的优劣往往得不到建筑师的重视,虽然心理学早已被引入建筑设计,但往往只起到辅助作用,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建筑不仅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空间,而且是与人们的心理需求息息相关的一个建筑综合体。从建筑的尺度、节奏、体量、颜色以及它实用中的优缺点来体现建筑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感受,它应该符合艺术美学、人的情感和使用者的满意度。本文将从建筑的空间、建筑的形体、建筑的光线和建筑的色彩四个方面阐述建筑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心理学、建筑、建筑设计、空间

1.引言

建筑心理学是现代建筑学新概念中的重要一环,建筑心理学是围绕心理学研究与建筑学研究的一门边缘科学,它是建筑学、心理学、社会学的交叉,是环境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用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对建筑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做一般性描述,并将心理学、社会学的有用知识用于解决建筑设计与规划的实际问题。建筑师可以运用建筑心理学的原理于自己的工作中,以求进一步收到为人而设计的实效。 作为环境心理学的一部分,建筑心理学重点研究建筑环境中人的

心理现象及行为特点。建筑心理学是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和社会生活实践的必然结果,它使建筑及环境真正能为人类所利用所欢迎,能在富于人情的方位上真正协调人的生活,引导人的生活和激发与培养人的情趣,从心理学的角度勾勒出人和建筑环境的较为完整的形象,用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考虑和塑造一个又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环境。下面从建筑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谈起,就建筑环境与人的行为关系处理的简单实例,探讨建筑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建筑设计与心理学的关系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有意识的来指导我们建筑设计工作,并且对我们的建筑理论研究有着新的启示作用,让我们从平面、立面的研究上跳出来,用另外一种思路来考量我们所设计的建筑是否符合心理学原理,甚至试图用来探究设计者自身设计过程的心理反应,有效指导设计过程,并形成理论指导实践。

2.1建筑空间

空间作为人类存在的度量,是连续的统一体。空间是以人为中心才富有意义。芦原义信认为,空间基本上是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建筑空间是存在空间的具体化,空间是建筑的主角。空间是建筑的灵魂,也是建筑艺术区别其它艺术门类的根本所在。我们塑造空间的方式反映了我们思考生活的方式。建筑心理学强调了我们为空间所包容的生活意识及生活方式,强调建筑师需要了解和体验建筑使用人的生活及其需求,让场地、空间与建筑以“设

计体验”来决定他们的形式。好的设计依赖于建立在建筑设计的空间秩序和使用人之间的空间交往上,建筑师需要探寻使用人的空间感受和体验,识别用户的生活目的。

苏州博物馆内部空间的布局采用了传统园林中常用的“欲扬先抑”的手法,实际上就是用空间大小的对比手法,这种手法是苏州传统园林最为常见的形式。在通往主体空间的前部,有意识的安排一个极小或极低的空间,通过这种空间时,人的视线被极度压缩,但走到高大的主题空间时,豁然开朗,从人引起人心理上的振奋。新馆内部空间,并非完全是矩形,也有八边形的展区,不同形状的空间之间也形成了对比。这种对比使单调的空间得以变化,同时也使空间变得丰富。 比例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形状都可以给人不同的心里感受,空间形状结合着功能和精神的要求可以给人特殊感受。中间高四周低的展厅空间,给人向心内聚的感觉。而八边形的展厅形成环状空间,给人一种向导感,诱导人们沿着空间轴线的方向前进,设计师在空间的中心位置放置了一个展品,更加加强了这种感觉。

2.2建筑形体 人们容易对新颖、特殊、变化、对比的形状等的刺激引起注视,并且产生心理反应,形成视觉心理。建筑的体量、轮廓、形状、工艺等,对人们的视觉都是刺激条件,成为客观的环境因素,影响视觉环境,形成规律。当熟悉视觉环境心里的理论以后,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建筑形式的设计,充分发挥出它的美观功能,在周围环境的陪衬下引人注目,满足心理要求。

沙里宁设计的纽约肯尼迪机场航站楼,外部似展翅欲飞的大鹏,而内部各屋顶曲面与楼梯曲面构成丰富变化而舒畅的流线,形成一种富于情感的空间。赖特设计的缪乐古根海姆美术馆,主体建筑是螺旋形多层倒置的圆塔,上大下小,具有旋转和不稳定的动感美。罗伯特 文丘里设计的母亲住宅,像一座古老的壁炉,给人温暖的家庭情趣。

2.3建筑光线

“光”在我们生活中至关重要,对人的影响十分奇妙,一方面具有强大的宗教性(感性),是宁谧的虚幻的蛊惑的;一方面又具有清晰的理性,是有力的澄澈的启蒙的。安藤忠雄说:“建筑设计就是要截取无处不在的光,并在特定场合去表现光的存在。建筑将光凝缩成最简约的存在。建筑空间的创造既是对光之力量的纯化和浓缩。”在一个空间场景中,光线对空间直觉的影响十分重要,我们可以利用光源作为空间感知的调节器来研究它的空间特性,从而深入理解空间。

安藤忠雄的光的教堂是很典型的例子。室内的通风不是靠开窗,而是靠墙和顶部的缝隙,然而这个缝隙又是通光口,光是贴着墙或者天顶进来。空间以坚实的混凝土墙所包围,创造出绝对黑暗空间,镂空的十字与外界之间由玻璃隔断,阳光从墙体上留出的十字开口渗透进来,从而形成著名的“光的十字架”——抽象、洗练和诚实的空间纯粹性,给人以心灵的强烈震撼,形成对神的完全屈服,摒弃所有杂念沉溺于安 藤神话的想象与忏悔。

如果说光的教堂带给人的是强烈震撼,那么朗香教堂给人的感觉便是安静。朗香教堂被称为“高度思想集中与沉思的容器”。南面的

墙被称之为 “光墙”,这个墙体很厚,上面留有一些不规则的空洞,室外开口小而室内开口大,比例奇特,靠外墙的部分装上教堂里常用的彩色玻璃,来自顶部的彩色光影充满整个小祷告室。同时,墙体与屋顶的连接并不是无缝的,而是有一定间隙的。同时它的三个弧形塔把屋顶的自然光引入室内,这些做法使室内产生非常奇特的光线效果,而产生一种神秘感。这对于那些精神上本来就浮游于世外的信徒来说,起着加强他们的“唯神忘我”的作用。

2.4建筑色彩

心理学家吕舍尔分析了色彩与性格的关系:红色代表人的征服欲与男性气质;蓝色代表沉稳与女性气质;黄色代表活泼与温暖等等。虽然吕舍尔的色彩分析会有一定的偏差,而且每个人对于色彩的感知和认识各有不同,但是可以肯定色彩一定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刺激。建筑色彩是建筑本身的固有色,不管室内和室外,建筑色彩都会给人心理感受,不同处理后的环境在光的作用下产生丰富多变的色彩。了解了建筑色彩对于心理的影响,可以更有利于建筑师设计出令使用者舒适的建筑作品。

苏州博物馆立面用清淡的色彩,简单的线条与古典暗合。青砖黛瓦与周围环境相称,与此同时清淡的色彩与周围景色相得益彰。游客在这种颜色中观光时不易疲劳,低明度冷色系使游客视觉后退,给人庭院扩大的错觉。

又如世博会中国馆的外部色彩“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

篇三:建筑心理学论文

《建筑心理学》 课程论文

姓 名:

专 业:

学 号:

成 绩:

谌治臣 教 师:黄海静 建筑学 班 级: 2013 级 4 班 20135404 上课时间:2015年11月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建筑心理学的应用

——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为例

谌治臣

(建筑学2013级4班,20135404)

摘要:

本文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为案例分析,运用建筑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在心理学概述、格式塔心理学、建筑环境视觉原理、环境认知与个人空间、建筑环境心理与行为等五个学习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问卷调研分析的方法——观察研究、对空间使用者访谈和问卷发放等方法获取资料进行深入了解研究。从建筑形态、建筑平面布局、建筑尺度等方面阐述了建筑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心理影响,从而创造合适的空间尺度,进而发现建筑系学生和老师的行为心理及在建筑系馆设计中被忽视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从设计的角度提出了建筑系馆的空间设计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环境认知;建筑形态;建筑空间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as a case analysis, the use of architectural psycholog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psychology, the form of tower psychology,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personal space, building environment,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analysis of the five learning methods,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etc.. From the architectural form, architectural layout, building sca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of architectural

psychology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its psychological influence, thus creating a suitable spatial scale, and then found the behavior psychology of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 problem that is ignored.

Keywords: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Chongqing University;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cognition;Architectural form; Architecture space

引言:

建筑系馆作为建筑学专业教学的主要场所,不仅具有高校教育建筑的共性特征,同时因为建筑学专业的独特性而具有个性特征。建筑系馆应该符合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行为模式,并且通过设计优化系馆的空间环境有效地改变一些行为上的不足。环境始终离不开人的活动,人的行为心理受环境的影响,同时又对空间环境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场所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人的行为所赋予的;特定的场所必然与特定的行为发生关系。

正文:

1建筑心理学

在建筑心理学课程中,我们接触到了建筑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包括建筑环境知觉理论、环境认知与个人空间。其中又从格式塔心理学、环境视觉、环境错觉到空间的感知,理解人的心理实质,了解人的行为特点。例如一下三点:

一、人的行为心理受环境的影响,环境也离不开人的活动,同时又对空间环境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芦原义信说:“空间基本上是一个人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场所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人的行为所赋予(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建筑心理学论文)的;特定的场所必然与特定的行为发

生关系。

二、美学与建筑物理学中,涉及到的心理、视觉、听觉及

感受都反应出建筑是与人的心理产生关系的,而人的不同心理

又会产生出不同的行为特征,这种行为特征则是人在建筑中外

观表现。人的心理实质表现为人所感官的客观现实作

为人的心理源泉。

三、心理学调查发现 ,人置身于良好的建筑环境中会产生一种共鸣 。好的环境令人愉悦并产生美感。反之,会产生厌恶,不想逗留。举例体会一下,如纽约五六十年代建造的一所学校没有窗户,家长认为这会将孩子与环境隔离而引发了抗议。此外,像学校建筑中考虑小学生“一拥而上”的行为特点,大学校园的营造应重视场所感、文化氛

围的营造等都是从建筑心理学角度给予了考虑。既然环境影响人,人

是有目的性和主动性的,就可以通过研究人的心理、行为以及与建筑

环境的关系,创造出行为需要的环境,使它们共处于相互作用的动态

平衡系统中,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承受环境。

2 问卷调查分析 通过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分别从空间、空间感知、环境认知和交往空间方面设计问题。调查内容:学生认可的空间以及对于这些空间的感受、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的主要差别、对空间组织的满意程度、对周边和室内绿化环境的感触、对人文环境的感触、交往空间是否满足需求、你所向往的交往空间是怎么样的、建筑内的空间设计引发的行为是否来自你的心里感知。

调查结果显示:人群对于物质空间、心理空间、行为空间和象征空间都有明确的个人定义,对于自己在建筑环境中的定位都有自己的定位,他们对于建筑空间里的感触也是多方面的,自然、感知、文化、认知或是抽象的空间都会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面对空间的开与合、大小与深度、实体与虚体、体的尺度以及群体的空间序列都会在他们心理定义这些空间为积极空间或是消极空间、向心空间或是离心空间。

建筑空间给人的不仅仅是一个庇护场所更是一种精神意义空间的需求,人们把记忆、文

化等方面的因素作为衡量一个地方是否具有精神意义的重要元素,也即我们所说的精神场所。精神场所包含着人的生活习俗、记忆、文化等多方面的心理因素,所以建筑空间是一个时间上的延续、传承并且具有特征的空间,新游的建筑必须要承载旧建筑所表现的精神,才能给使用者一归属感。

问卷调查结果所显示的人在不同空间环境下产生的心理感受和行为需求都将对建筑系馆进行深度分析,从而探讨空间环境与人为心理间的联系关系。

3建筑城规学院主建筑分析

建筑系馆位于学校正门处。是位于街道到学校过渡空

间的节点上。建筑系馆是建筑学学生学习、交流的地方,

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也能够创造出适应学生心理需求的交

往空间。从本质说,建筑造型就是立体空间的三维造型。作

为艺术,建筑不能不对其造型形式做出特别的处理而使之

包容相当丰富的精神性的内容。建筑造型给人的更多的是

视觉感受 ,它对于满足人们正常的视觉心理需求是相当重

要的。了解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后 ,可结合它处理建筑物的

尺度 、体量、比例 、形状 、细部等,既满足单纯的审美

需求 ,又满足人的心理方面的需求。

3.1公共空间

爱德华?T?霍尔在《隐藏的维度》一书中阐释了边界效应产生的缘由。他指出,处于森林的边缘或背靠建筑物的里面有助于个人或者团体与他人

保持距离。空间的边界能够提供给人们该有的安全感和私密

性,人们喜欢在空间的边界停留,这样既可以看清一切,自

己又暴露得不多,个人领域减少至前面的一个半圆。当人的

背后受到保护时,他人只能从面前走过,观察与反应就容易

多了。

建筑系馆中庭及3楼平台是系馆公共空间的高潮部分。

种植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形成屏障将大尺度空间进行了二次划分,在美化环境的

同时,丰富 了空间层次,增加了 “边界”的长度。

仅仅创造让出师生进出的公共空间是远远不够的,还必

须为他们在公共空间中活动、流连创造适宜的条件。公共服

务设施的设置可以增加在公共空间停留的几率。在调研中也

发现大多数对系馆公共空间不满意的同学都表示,希望在公

共空间中增加的座位等公共服务设施。座椅的合理选择和设

置可以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增加交流等活动发生的可能

性。在公共空间中座位应置于如凹处,转角处等能提供亲切、

安全的地点。座椅的安排不仅要考虑到让人停留,还要保证在停留的同时能促进交流。

同时,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求简律和完形律,虽说东门厅和中庭的边界都有一些变化,但人会自动将空间简化和形式补完整,所以,这两个空间在学生眼中仍是两个近似于矩形的大空间。

与系馆中庭相联系的东西门厅因为功能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尺度,西门厅主要给学生用所以尺度较小宜人,东门厅对外开放尺度较大,且为通高空间,显得比较气派。

3.2个人空间

在系馆专业教室中的行为模式体现了学生行为模式的多样性和社会性。所以在为适应建筑教学的多功能特点就要求设计教室空间需要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适应性。不仅要保证每个同学都拥有较大的个人领域之外,还要保证彼此之间拥有一定的交流,这就要求教室内的空间划分需要进行一定的设计,教室与外部的边界也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

领域是人占有、控制的一定空间范围,是为个人

或群体提供的可控制空间。研究表明,当人们在认定

是自己领域的空间中工作效率最高。专属的绘图桌椅

是设计教室内个人领域空间的限定要素。学生的课桌

椅所组成的空间因为不同的学生的个性及学习方式

不同而不同。围合和半围合的空间形式有助于使部分

空间领域化,调整桌椅的摆放形式,或者利用隔板对

个人空间分隔都能达到围合或半围合的空间形式。如

哈佛大学建筑系大设计教室运用大台阶落差形成空间的划分并利用隔板围合出个

人的领域。

在不同的空间密度中工作学习效率也有所不同,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中等复杂程度或适中强度刺激的环境中效率最高,所以合适的空间尺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高密度的环境中工作学习会引起烦躁、混乱,最终可导致分裂行为,研究发现,增加密度可降低协作行为和增加侵略行为。这个问题在专业教室里也不例外。但是过于开敞的教学环境会造成使用不均衡。里夫林和罗森伯等人研究发现:对于过于开敞的教室,曾看到几乎一半的人集中在不到教室总面积的1/10范围之内。教师在教室的某个区域度过了72%的时间,对许多学生根本未曾过问。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自己学习。罗伯特斯特宾斯的相关研究报告也指出:过于宽松的教室环境通常秩序较为混乱,并影响

课堂行为;容易受外面事件干扰,学生之间更喜欢说话,

更容易分散课堂注意力。

专业课教室采用6000X7000的开间和进深,使用面积

约为42m2,一般一班30人,平均每人所站面积1.4m2。在

对学生的访谈中,90%的学生都反映觉得教室空间狭小拥

挤。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大部分同学觉得以班级为单位

的小班教学效果最好。但是小班教学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

碍交流的缺点。

对于专业教室来说,学生更为关注自己的个人领域而

不是教学区域,缺乏教学气氛,这种心理因素也直接导致

在专业教室中的教学没有在传统教室中的效率高。建议能

根据建筑教育的特点在专业教室中增设固定的教学区。通

高部分为平时上课讨论、做模型的地方通过半身的隔断,座椅等设施的设置,通过设计将大空间中营造小尺度的感觉可以满足人们对安全感、私密性等心理

要求,从而达到有效利用空间的效果。

3.3场所精神

建筑系馆的场所精神更多的通过学生在建筑系馆中的活动中凸显。如李道增先生在回忆梁思成先生的文章《一代宗师的光和热》中曾经说过,几十年后令他至今回味的是上学时教学楼里“点点赶图的灯火”和“一个同学画错图全班上下都帮他想办法”的场景,这些场景在建筑学习中非常普遍,但是却构成了建筑系馆的场所精神。

许多学校的建筑系馆在设计时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