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理学论文 > 列表页

实证管理学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8  分类: 理学论文 手机版

篇一:结构方程模型论文管理学实证论文

结构方程模型论文管理学实证论文

摘 要: 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统计工具,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近些年在国内也逐步开始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通过上一实例,可以看到结构方程模型在管理研究实证分析上的优势所在,通过将难以直接衡量的顾客信任以及其影响因素用调研打分的方式来对其中的测量变量给予概念化,并通过利用测量变量间的协方差的关系对其中的潜变量间关系进行研究。

一、结构方程基本概念

所谓的结构方程模型,是利用线性方程来表示观测变量与潜变量,以及潜变量自身关系的统计方法。该方法以其通用性、线性统计建模而被广泛的应用在多种不同学科领域进行研究。在管理学研究领域内,有时需要处理多个原因、多个结果的关系,或者遇到不可直接观测的变量,传统的统计方法,如路径分析或者是探索性因子分析等,都不能揭示出上述变量之间的关系,而通过运用结构方程则可克服上述分析的不足,既可分析出其中的测量误差,同时也可得出其中的变量关系。

结构方程当中的模型技术的核心,就是通过缩小样本和模型估算出来的协方差值的差异。而对其拟合的评判,则是同诺卡方和自由度之间的比值指标、RMSEM两指标来反应其拟合度,其中比值越小,并且RMSEM越小,则说明其模型也就越准确。

结构方程在其自身的形式上,其实质是反映出隐变量与显变量两者之间的关系的方程,而其目的则为通过对显变量的测量,从而推断

篇二:市政管理学论文

运用科学发展观加强城市运行管理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总结,是站在新的起点,从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城市运行管理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而且深远的意义。加强城市运行管理不仅是在城市管理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走在城市化进程十字路口的中国城市的必然选择。

一、重新发现城市运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成为当今中国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种种原因,城市化一度被异化为上工程建设项目、修大楼大桥、建大广场大马路这些最具“显示度”的、以钢筋水泥消耗量为重要指标的外延式城市发展之路。城市发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建更多的高楼大厦、广场桥梁,堆砌更多的钢筋水泥。城市发展最终还是为了通过更高效的城市运行更好的服务市民。随着城市运行工作逐步走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城市管理中长期所诟病的“重规划建设、轻运行管理”正在开始得到改善。

二、重新审视城市管理

要更好理解城市运行,有必要对我们所熟知的城市管理做进一步的审视。 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一切活动进行管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市政的管理。狭义的城市管理通常就是指市政管理,即与城市规划、建设及运行相关联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三、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运行

城市规划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前期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龙头。城市建设是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城市运行就是指与维持城市正常运作相关的各项事宜,主要包括对城市公共设施及其所承载服务的管理。城市规划和建设最终还是为了服务城市运行,服务市民。城市设施在规划、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后方能发挥功能,提供服务,真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如果说城市规划是一种专业设计及地方立法行为,城市建设是一种以质量竞争、价格竞争、技术竞争为主要手段的市场经济行为,城市运行则是政府、市场与社会围绕城市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各要素共同作用于城市而产生的所有动态过程。

城市中就每个具体建设项目而言,从规划到建设完工移交运行管理部门,其时间周期是有限的,管理对象和范围也相对明确和具体。而运行管理从时间上相

对较长;管理对象和范围也更加复杂,如水电气热及通讯的保障、城市交通的通达、环境卫生的保障、园林绿化与夜景照明、防灾防火防盗等无不是一个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再加上生活于城市建筑、设施之中的市民和社会组织,使得城市运行更加的复杂。

城市管理的内涵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也将经历着以城市规划建设为主到以城市运行为主的转变。当城市化进入起步阶段的时候,城市管理的主要矛盾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问题,城市管理的内涵也就是城市规划与建设,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城市化的象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重规划建设、轻运行管理的弊病也会日渐明显,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城市运行管理问题逐步被提出而且得到重视,做好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运行的全过程管理是处在城市化转型期城市的重要命题。经过长期的城市成长期的积累、发展和演化,如同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在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后,城市运行就成为了城市管理的主体内容。

四、城市运行的复杂性

现代城市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信息中心,是劳动力、资本、各类经济、生活基础设施高度聚集,人流、资金流、物资流、能量流和信息流高度交汇。现代城市的复杂性决定了城市运行的复杂性。从参与角色上,城市运行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从运行层次上,城市运行包括市级、区级、街道、社区、网格等多个层次;从专业维度上,城市运行管理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交通管理、废弃物管理、市容景观管理、生态环境管理等众多子系统,而每个子系统又包含许多子系统,整个系统呈现出多维度、多结构、多层次、多要素间关联关系高度繁杂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城市运行的复杂巨系统特性使得传统的分解、叠加方法在城市运行与管理中失效。

城市的日益繁复与发展推动了城市运行管理的专业化分工,由专业的城市运行管理部门来对城市运行各个专业子系统进行科学的管理。而随着城市系统的日趋复杂,现代城市运行及其管理日益表现出相互交错渗透、非匀质、非线形、非定常性复杂巨系统特性。以强调分解和简化的还原论,将城市系统分割成若干子系统,以专业运行部门为基本单位强化专业的运行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为城市运行各子系统之间的复杂交错性使其难以切割,而切开来的小系统已不是原来的系统了,对这个系统的点滴研究也很难进行综合。就城市水务系统的运行管理而言,它与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城市河湖生态系统、公用事业系统、甚至是随供排水一起铺设的各类电力、通讯、热力等地下管线及其之上的道路交通都是交融在一起。仅通过分解、简化来解决城市运行管理这个复杂性问题越来越显得徒劳。

如何加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综合协调,如何处理好城市运行管理中分权与集权、专业运行部门与系统整体运行的关系成为城市管理者案头难题。从建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到对建立高层次城市综合协调管理机构的探讨都充分反映了城市运行管理研究和实践中对专业化与整体性之间辨证关系的进一步认识。如何发挥城市运行的整体优势、聚集效应,使整个城市系统高效和有序的协调运行成为现代城市管理者思考的问题。而复杂性科学的发展无疑为作为复杂系统的城市运行管理提供新的机遇。

五、加强城市运行管理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加强城市运行管理,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城市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对作为复杂巨系统的城市运行的科学研究基础上,通过城市运行指标体系的输理、数据模型的建立、城市运行系统的建设,及时、准确掌握城市运行总体情况、并按照城市发展的规律加强对城市运行各类问题的监测和预警。这不仅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对城市这个复杂巨系统进行动态、科学、系统管理,为生活其中的人提供更好服务,实现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科学发展已经呈现出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两种趋势,我们在加强对城市运行各子系统的专业化研究和管理的同时,还应对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同作用加强研究和管理。现代城市管理者需要以科学发展观点为指导,充分利用复杂性科学的最新成果,充分综合集成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城市交通、环境卫生、市容景观、环境保护等城市管理众多领域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系统科学、数学科学、地理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等各类知识,充分统筹区域、统筹城乡等关系,充分培育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强对城市运行的科学管理。

篇三:市政管理学论文

从朱利安尼市长的案例中浅析新公共管理理论

邵佳禹

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新公共管理理论不再仅仅局限在西方与美国,而是对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和政权都存在着广泛的影响。本篇论文主要就课文中朱利安尼市长拥抱新公共管理理论模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背景介绍,再到理论分析从而分析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缺陷以及它对我国公共管理方面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理论分析借鉴意义

一.案例背景介绍

在学习城市管理学(美国视角)这本书时,我发现这本不仅仅是以紧扣美国的城市管理现状为特点,还有一个更加值得我们关注的创新,那就是在每一章节中都有这一栏—政策与实践专栏。这个专栏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更是开拓了我们的事野,也培养了我们善于思考的能力。这个专栏的案例有很多,在这里我主要分析一下朱利安尼市长拥抱新公共管理模型这个案例。此案例主要讲诉的是林恩维卡特教授分析了前纽约市长朱利安尼——一位新公共管理议程的积极倡导者,试图“在政治化环境中实施抽象的给个原则”并获得成功的事件。

维卡特教授首先回顾了一下新公共管理模型的五项基本原则,它们分别是精简,管理主义,分权,去官僚化以及私有化。在对于朱利安尼市长对于新公共管理议程的实施状况,维卡特给出了一个毁誉参半的评价。他认为朱利安尼市长在削减税收,削减福利开支等几项工作取得了成功,但是在私有化方面却是功过参半的,在分权和去官僚化却是最不成功的。维卡特教授认为朱利安尼市长的领导方式却使他在分权与去官僚化两个方面走到了与原则相反的方向。在最后的分析中,维卡特教授更是指出:当符合他的政治议程时,朱利安尼市长就拥抱新公共管理,当在政治上不合适时则抛弃它,朱利安尼市长选择了妥协,但却帮他赢得了连任。

在看到这个案例时,我很为新公共管理模型感到遗憾。倘若它有感情的话,对于朱利安尼市长对它的有用则用,无用则弃的行为该多么令它伤心啊。鉴于此,我便想要更加清楚彻底地了解分析一下新公共管理模型,了解它的内容,特点,作用,更要理解它存在的意义。

二.分析框架

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于英国、美国、新西兰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理论思潮,也是近年来深刻影响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行政革新的主导性思想之一。到目前为止,新公共管理并不是一个严格界定的概念或统一明确的范式,在宽泛的意义上,它既指一种试图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学的政府治理理论,又指一种不同于传统官僚制的新型公共行政模式,还指在当代西方公共行政领域进行的政府改革运动。新公共管理是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首先,新公共管理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如从“理性人”(人的理性都是为自己的利益,都希望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利益)的假定中获得绩效管理的依据;从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中获得政府应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效率、质量和有效性的依据;从成本—效益分析中

获得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和评估的依据等等。其次,新公共管理又从私营管理方法中汲取营养。新公共行政管理认为,私营部门许多管理方式和手段都可为公共部门所借用。新公共管理认为,那些已经和正在为私营部门所成功地运用着的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并非为私营部门所独有,它们完全可以运用到公有部门的管理中。

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从形成到发展至今,出现了很多研究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学派,他们的理论思想各异,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在研究新公共管理方面取得很大成就的研究者。他们

在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与新管理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不同方向的新公共管理的理论。

(一)、弗里德曼和哈耶克的“小政府理论”。在“政府失灵论”蔓延的背景下,这两位学者指出,政府应缩小管辖的空间范围,其活动内容只是提供那些市场做不了也做不好的服务,即提供具有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当然,政府的“小”只是空间范围上的小,并不意味着政府能力以及竞争力的弱小。

(二)、哈默和钱皮则发展出“流程再造”理论,主要针对官僚制,强调对官僚制进行重新改造和超越。其

实证管理学论文

理论内容主要有:1、对工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以提高效率,效能和质量。

2、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顾客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组织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

(三)、霍哲把政府绩效作为切入点,提出把绩效评估作为改进绩效的一种管理工具。他强调,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要提高公民的参与度。因为这样的绩效评估结果和绩效信息将会对政府政策和项目管理有更大的意义。霍哲还提出了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于回应性的政府全面质量管理。即建立起一套在以顾客为中心,持续改进,强调授权和协作基础上的全面质量管理。其目的在于通过引入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消除由于官僚制、利益集团以及专业化的结构所带来的回应性障碍,建立更具回应性以及以顾客为中心的公共机构。

(四)、奥斯本和盖布勒的“重塑政府”理论,他们在《改革政府》中将“新公共管理”看做单一的模式概念,并指出“新公共管理”模式包含以下十大基本原则或基本内容:1、掌舵而不是划桨2、授权而不是服务3、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提供服务中去4、转变规则导向型政府5、结果导向型的政府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需要7、企业化政府8、预知的政府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

在了解了新公共管理理论模型的发展背景与理论依据以及已经形成的一些重要的思想理论,我就可以对维卡特介绍的朱利安尼市长的新公共管理模型做一个新的分析评价,从中或许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在理论支持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朱利安尼市长在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时取得了哪些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有存在哪些问题以及不足之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要在深刻分析朱利安尼市长的成功和教训的同时找出其中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可以运用到中国的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理论与思想。

三.具体分析过程

在这个案例中,维卡特教授已经清楚的指出了朱利安尼市长的成功之处以及最不成功之处。我是非常赞同维卡特教授的评价的。在奥斯本和盖布勒的“重塑

政府”理论中提到的十大原则中有这一条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提供服务中去,朱利安尼市长却始终抵制使用绩效评价,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提供服务中去。而且,“重塑政府”理论还强调,政府不仅仅是企业型的政府,更是分权的政府以及受顾客驱使的政府而不是官僚化的政府。在这几个方面,朱利安尼市长很显然做的不好。首先,他在与一些工会进行谈判时,没能抓住机会来提高生产力,其次,朱利安尼市长用的是集权化的领导方式,这样根本就不能保证在他领导的政府下,这个政府还是一个分权的政府。同时还有很多部门机构也在实行中央集权,这就导致他领导下的政府完全走上了与分权化政府道路相反的集权化政府道路。

在读完维卡特对朱利安尼市长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模型的分析评价之后,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认为朱利安尼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在他的心里新公共管理理论模型只是他实现政治生涯理想的工具,只是一个有用则用,无用则弃的理论工具,至于此理论的发展以及改进则与他的关系不大。虽然他借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模型成功的帮助他连任,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讲,朱利安尼市长则是个不择不扣的失败者。他在解决城市运行中的具体问题时,很多时候并没有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模型的一些工具,而是采取了他的前任市长们的传统战略,通常在开始任期时标榜自己是改革者,但最终都为了保留权利会撕毁与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议。他在面临权利的诱惑时,妥协了,放弃了新公共管理理论模型,这也就使得他成为一个失败者。

四.分析结果

(一)新公共管理模型存在的缺陷

在我分析这个案例时,我们不难发现新公共管理理论模型同样存在着一些理论上或者是机制上的缺陷。它把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领域,并主张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方式改造公共部门,却忽视了市场的自身缺陷,忽视了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根本区别,忽视了公共部门的特殊价值追求,不但难以取得私营部门的绩效成果,而且会带来新问题和麻烦。其理论缺陷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1)新公共管理价值取向偏离公共管理的目标。新公共管理认为,公共部门的价值取向应是“三E”(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然而,这种对经济绩效的关注却忽视了人们争取绩效背后的真实目的。公共行政在本质上是以民主宪政为基础,追求人民主权、公民权利、社会公正、公共利益等多元价值。公共部门的价值追求不是绩效,而是,公民的整体利益,它不仅指经济利益,而且在于保证平等、公正、民主、权利、自由等公民所珍视的价值的实现。

(2)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的不当假设。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公共选择理,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它们共同的理论假设是人都是自利的“经济人”。这种假设是不符合公共部门的,应该变经济人为社会人,将人看做是一社会人,认为人一般具有一定的责任心与道德感,具有为社会,为他人,最终为自己服务的动机。

(3)对市场的盲目崇拜。新公共管理主张削减政府规模,由市场来提供公共财货和公共服务,并且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共部门内部,对提高公共服务的绩效会有一定效果。然而新公共管理忽略了市场本身的缺陷,而这就导致了市场神话主义,这是不可取的。应该变市场神话主义为市场理性主义,不能过度的崇拜市场,而是要理性的认识市场。市场同样存在有局限性,同样会失败。政府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政府与市场等组织之间的选择与替代。

(4)不恰当的“顾客隐喻”。新公共管理把公民比作顾客,主张为顾客提供回应性,及时性的服务。然而这种顾客的隐喻是不正确的,因为公民不仅是公共服务的接受者而且是公共服务的合伙人,参与者,监督者,政府的唯一所有者。将公民贬低为消费者,降低了公民作为作为与国家相对的权利和合法地位的拥有者的作用。而且,政府由于其公正性,权威性,强制性,不可能为每个公民也就是顾客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所有公共服务。相反,在很多情况下,政府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必须抑制公民的某些需求。

(5)绩效测评引发公共部门目标扭曲。由于公共部门有着多元的价值追求,且难以甚至不可能定量化,而公共部门绩效指标试图详细说明模糊的问题,难免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公共部门为推行绩效管理会采用以经验为基础的测量方法,把注意力只放在可量化的事情上而导致所做的事情发生扭曲。这样,公共部门会因为难以测评而放弃一些组织的核心价值目标。

(6)新公共管理理论忽视了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的差异。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差异会导致成功的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在公共部门变得很拙劣。

(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新公共管理思想是西方社会特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的产物,体现了西方公共行政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新公共管理改革浪潮在西方国家的普遍展开,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了西方国家的公共管理水平,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满足了更多的公共服务需求,同时也增强了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中国市场经济建设虽起步时间不长,却已获得了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举世公认的成就。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如何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政府如何运用市场的方法来管理公共事务,提高公共行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公共行政管理的现代化,这是摆在国人面前的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显然可以为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改革提供一定的经验,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的企业化管理,强调管理的高效率。我国政府机构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效率低下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造成权力过分集中;由于组织机构不合理,机构重叠,从而使得职责不清,互相掣肘;由于行政法规不健全,任意增加编制,从而造成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公共管理应该像企业管理那样,将效率放在首要地位,这一思想是值得借鉴的。我国政府管理人员要树立效率意识,增强活力,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公共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

2.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领域,这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有促进作用的。尽管政府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或私营部门的管理在各自的目的、对象和方法上有种种差异,完全采用企业管理特别是私营企业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公共事务并不完全合适,但企业管理的科学性、重视市场需求和顾客的反馈这些方面则可以为公共管理所借鉴。通过将企业管理的讲求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政府公共管理之中,可以提高政府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更为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

3.新公共管理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打破了政府独家提供公共服务的垄断地位。这一方面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为了提高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特别是基础设施行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在加强对提供公共服务的宏观管制的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开放一些公共服务的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和鼓励私营部门进入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

4.新公共管理从注重遵守既定的法律规章制度,向注重实际工作绩效,注重提供优质服务的方向发展。我国目前尚处于法制不健全,制度供给不足的阶段,不用说,建立健全法制,完善规章制度仍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行政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在制定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时,还应该同时考虑如何将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而这一点恰是目前我国行政管理工作尤其应该加强的一个方面。如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即使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再完善,依法行政也是一句空话。

5.新公共管理重视政治对行政、对公务员的影响,而且公务员不必保持中立。在看待公务员与政务官员关系的问题上,新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传统公共行政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强调公务员保持政治中立,不参与党派斗争,不得以党派偏见影响决策等。新公共管理则认为,鉴于行政所具有的浓厚的政治色彩,公务员与政务官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基于这种看法,我国政府可以根据新公共管理主张,对部分高级公务员实行政治任命,让他们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保持他们的政治敏感性。这一点给我们的启发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需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其他方面结合起来进行。尽管政府机构改革的直接目标可以是改善行政绩效,但也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结合起来。要让行政人员认识到行政工作所负有的政治责任,增强对政治的敏感性,保持对政策的自觉响应性,从而达到忠实地履行行政职责的目的。 在分析完这个案例,了解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缺陷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我们同样也不能忘记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这个启示主要体现在:培育培育多元主体共治;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三个方面。这也就与我们学习的这门城市管理学相结合。

五.参考文献:

[1]贺新宇.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借鉴意义[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部.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评述,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4]张庆东. “重塑政府”改革去向何方?[J],中国行政管理,2002(4)

[5]张成福,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1)

[6]《城市管理学》(美国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六版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