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列表页

临床医学导论论文格式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4  分类: 论文格式 手机版

篇一:临床医学导论论文

临床医学学习体会

班级:临床医学(五年制)1011班 学号:2211101140姓名:周卫

关于医患关系的一些感悟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临床医学导论这门课程,虽然开学的时候由于军训而缺了三次课,但通过后面的四堂课,加之自己阅读了教材上的相关内容,使我对这门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尽管最终没有考试而是写学习体会,但我知道,这门课是学医道路上的理论基础与专业入门的桥梁。自己当初的理想虽不是学医,但自从来到了湘雅,感受到了医学的氛围,我想在医学的大海中遨游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作为一个医学初学者,这门课程无疑更加坚定了我学医的信念,也使得我对医学有了更多更新的了解和感悟。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那里没有医院而是小诊所,小时候经常生病去诊所。在那里,没有欢声笑语,没有嬉戏打闹,有的是病人脸上的痛苦和焦虑,还有医生忙碌的身影。诊所里时而安静时而吵闹,灯光是昏暗的,安静的时候令人害怕。所以以前我是很害怕看医生的,更害怕进医院。后来渐渐长大了,没怎么生病,对医院和医生的看法也只停留在小的时候并且都变得模糊了。高考之后,本来是没有填报医学类志愿的,结果是迷迷糊糊就被湘雅医学院录取了。虽说开始的确对医学没有兴趣,但是,学院良好的氛围逐渐树立起我的信心,我对医学的态度有了巨大的变化。以后我会是医生,而以前我是患者,这两个角色转变,就必须经过医学的学习。临床医学导论课程是医学的基础,下面就是我关于临床上医患关系学习的一些见解和感悟。医患关系,是以医生为主的群体(医者一方)与以病人为主的群体(患者一方)在医学活动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它是医疗活动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它是所有关系中最和谐的,因为这是唯一直接关乎人类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关系,它直接关乎

人的生命和幸福。它已成为当今医德和医院文化建设的重点。

前一段时间在网上看到很多医院里发生的惨案,大多数都是病人因治疗无效死去后,其家属要求医院给予赔偿从而引发矛盾,后果是医院被砸烂,医生被殴打致残甚至致死。这些悲剧所反映出来的医患关系的不和谐,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例如,2010年6月10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遭患者家属匕首刺胸,原因就是双方对医患关系的极端处理,虽然最后没有造成死亡,但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医患关系的讨论也日益激烈。

医患关系的关键是医患沟通,因医患沟通不够造成的医疗纠纷占到所有80%。记得一位老教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过他的经历,他的一位学生因为技术失误而给病人造成了更多的痛苦,虽然最后治好了,但其家属向医院索要高额的精神损失费。那个学生是老教授的爱徒,于是老教授与病人及其家属经过深入的沟通,最后事情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患者在医患关系中是处于相对的劣势,所以医患关系的矛盾,更多的是由于处于主动的医生所引起的。这之中,沟通的作用就凸显了出来。医生如何实际与病人沟通,成为了一个重点讨论的话题。 课本上关于医患沟通的方法作了一些叙述:及时提醒病人,整合病人的就医方向,对病情和诊断作必要说明,医生应该保持冷静,把病人当亲人。这些都是对病人病情变化所需要的沟通。除了这些之外,还应该关心病人的思想、生活和家庭,医生需要病人的心态是放松的,所以要让病人感觉医生是重视自己的;很多时候,还要了解病人的困难和顾虑,如经济状况和病情变化等,并尽可能地帮助病人克服困难,解除顾虑;医生还应该多与病人的家属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日常生活等利于治疗的因素,这也能治疗有一个良好的坏境。我认为,作为医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患关系的发展。医生要让病人感受到温暖和亲切,要让病人及其家属镇静。善意表达自己,认真倾心聆听,时刻关注病情。

许多实践已经证明,良好的医患关系,能对病人起到积极的心理治疗作用。它不仅能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客服消极心

理,而且促使病人积极地参与、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临床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现在只有打牢坚实的基础,才能在以后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既然选择了当一名医生,那么,医生,将会是我一生的职业。

篇二:临床医学导论期末论文

2010~2011学年度下半学期

临床医学导论期末论文

题目:医学教育之我见

姓名:黄韬

学号:106132

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二班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会觉得「医生」和「患者」仅仅代表着医疗与被医疗,病人藉由医生的帮助而维持健康,而医生则藉由当下的医疗制度获得回馈。

但是在我眼中的「医生」和「患者」,其实牵涉到了很多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牵绊,包括了相互的信任、医生为病人设想的同理心、以及驱动医生去了解病人的热诚、病人体谅医院以免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等等… ,当医生或病人其中有一方对对方失去了信赖时,往往会造成某一方的损失,更可能造成悲剧的发生。

还记得之前看了一部和医学有关的电视剧,让我目击了当医生不把病人当作是应该被帮助的人而是医院发展的绊脚石,而病人完全对医院失望的那种惨状,我并不知道目前在世界各地这样的情况是否普遍,但我由衷的希望我能够在我的医学生涯中永远站在正确的一方。

在近代,世界对于医学的目的已经有了进步的共识,新的健康指标从生理健康的范围拓展到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全方位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换句话说,人类对医学所提出的要求,已经不容许恶劣的「医患关系」,目前家庭医学、支持医学等重视医患关系的医学模式的

出现和蓬勃发展,正印证了这一点。

随着进代社会发展的速度持续性的增快,社会上各阶层的族群承受的压力也是有增无减,学生要为自己未来的成就和社会地位担忧,一般的上班族要承受养家餬口的责任,基层医疗必须面对的精神问题和精神崩溃的患者相较于过去比重是越来越大,所以医生在治疗的同时,也必须表现的更能让患者信赖,才能让患者们能够全方位的从治疗中恢复,有时候我会想:一个就读于医学院的学生,要如何才能培养出上述的这种特质?因为我不认为每一个人都能在现有的实习系统下体会到这个医生特质的必要性,我想许多的医学院学生在实习期间相较于培育正确的面对病人的心态,会更把自己的重心摆在增进技术和知识以争取更好的机会和地位,毕竟由于竞争我们常常会迷失自我;劝导、启发、鼓励、支持、同情、说服、消除疑虑、保证等…乍看之下是人人能够很自然做到的,但是放眼看去,无数的医闹、医疗疏失、医疗诉讼一次又一次的增加了我的疑虑,到底…真正成为医疗人员后的我们会被这个社会和这个医疗制度及体系影响到什么程度?是不是还是能带着和当初踏入这块领域时一样的心境継续当一个医生?

緃然未来我会遇到一个怎么样看待医学的社会我并不知道,但我认为先不提学术上的教育,一个可以将学生们引向并实践这个新时代的医疗关念的教育体系对于新时代的病人们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总归来说,与其说

医疗教育是为了未来的医生们开设还不如说是为了病人们开设。

那么应该要如何才能逹到上述的目的呢?答案是品德教育;在我的心目中品德教育的地位是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地位比学术还有技术的都还要高出许多,医疗工作因涉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生命价值的判断等严肃问题,简单的说,医疗工作者对他人的生命可说「操生杀大权」,因而医学生(医、药、护…)的人格养成(品德)教育之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识教育是品德教育的第一步,通识课程中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课程,皆强调人格的陶冶、心性的涵养、精神生活的提升,是人格养成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人文教育亦即心灵教育、情感教育与思维教育,也可说是种「同理心」的教育。但是在我来到中国之后,学校在这方面的课程并不是没有,而是教授们教这类课程的方式让我很有意见,因为我不认为把这些和人格养成有关的内容死板的一条条写在教科书上能够给学生们什么启发,我觉得学院方面应该用更灵活、更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方式来教授这类课程,比如说,加重平日实践课程的比重,与其整个学期都坐在教室里面呆滞的看着教授的投影片,还不如多多到医院里去做一些与义工相似、更能亲近患者、为患者服务的工作;或着平日指定学生多去接触和品格养成有关的书籍或影片,再定期要求口头或书面上的心得分享,这样不仅可以省去平时冗长没有效率的频繁课程,还可以让学生有必须主动去自行在心灵上求进步的自觉。或许有些人会说:既然已有假期中为学

生安排的实践课程,为何要选择动用平日学期中学生们的时间呢?教科书都读不完了,怎么还有时间去做去写那些报告、论文、甚至是读教科书以外的读物?就我平日对中国本地生们的观察…我想一定会有人如此的抱怨,我无意冒犯也不想批评任何人,但我认为针对我的第一个建议,我为它辨护的理由是:将平时以投影片授课的

临床医学导论论文格式

课程时数调降,把实践课程安排到平日的课程中,一来同学们能够真正的学到如何去贴近病人、关怀病人、培育「同理心」,二来也不须再花费宝贵的假期再特别去医院进行己在学期中进行过的实践课程,可以利用时间自行进修;而我支持我的第二个建议的理由是:当一个人自己专心的阅读一本书或看一部电影的时候,相较于在课堂上上课,我相信前者更能让学生吸收并消化,变成自己将来成长所伴随的信念,留学生也好,中国本地生也好,大家都已经是大学生了,对于人格培养、品德培养多多少少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定见,所以我想教授所必须要提供的:就是理念上的分享和传递,基于这些想法,足够改变目前课堂授课的现状,我理想中的医疗品格教育,已经由死板的大班授课,变成了时数更少、自主学习性更多、教授能用最短的时间逹到最确实的效果的模式,以上是我对医学品憄教育方面的想法。

至于学术方面,对于目前既有的医学基础知识教育,我认为能够去修改和革新的空间有些狭小,毕竟这是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发展的最长时间的领域之一,所以,我在这方面的建议就是确保医学基础知识教育的优秀师

篇三:医学导论论文

医学是一门需要博学的人道职业

上了一学期的医学导论课后,我对医生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自己也有了医学心得体会。我认为医学是一门需要博学的人道职业,首先我先来阐述博学这个方面。

随着当今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职业对就业者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的看来,它要求医学毕业生必须具备以下三种知识技能。

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知识结构的根基。我们千万不能有“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就行了”的这种思想,我记得一位老师给我们上导论课的时候说过: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系统结构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我们不能只知道某个部位所发生的问题,还要想到会不会有其他部位的问题,这对医生诊断和治疗结果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医学生求职无论选择本专业或相关专业,都少不了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近年来医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加快,这里的知识更新是在基础知识上的更新。今天医学生的就业、择业已不可能“从一而终”,职业岗位随时会发生变化,要工作,就必须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在校医学生要扩大知识面,把基础知识的面拓得越宽越好。

二是精深的专业知识。医学毕业生毕竟是高等医学院培养出来的、从事医学专业很强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医学专业知识应是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也是医学科技人才知识结构的特色之所在,而专博相济,以博促精已成为当前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重要要求。美国曾对 1311 位科学家作了 5 年的调查,结果发现,有成就的很少是仅通一门的专才,而是以通才取胜,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多是进行综合性研究的通才。我们的大学生要为获得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和其它证书而努力学习。现在,仅凭一张毕业证就业是不行的。

三是有一定的其它知识技能。现代各类职业都要求从业者的知识“程度高(知识量大面宽)、内容新(以新知识、新信息为主)、实用强(所学知识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因此,在校大学生要面对整个社会,要不断地与社会“市场”打交道,因此,应根据“市场”这张晴雨表来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位大二的学生的观点是:就业能够用到什么,我在大学里就学什么。除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之外,掌握一技之长,如书法、绘画、驾驶、公关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大学生求职更易成功。可以说面试表现,是一名医学生十几年 自身修养、文化底蕴 的厚积薄发,是一名医学生将自己全方位展示给社会的第一次,是一名医学生走向职业之路的第一关。面试的时候:要有备而来、有证而来。“你有什么特长?”“你还会做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你要做好准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能被动的等它发光,要主动的让它发光,把优势、亮点一一展现出来。

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宽厚的知识、过硬的本领、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医德,下面我来阐述关于人道的这个方面。

曾有一个爱滋病病人这样说过“医生是上帝伸向这个世界的唯一的手”。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可见医生是患者心目中顶天柱。同时,这句话体现了一种人文主义精神,即医德。所以,做一个好医生就不能愧对这句话。我们时刻要以其为参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每个人,不论贫穷富贵都有追求生存的权利,我们在面对任何一个患者时都应竭尽所能。

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其他职业者相比,似乎具有更特殊的重要性。因为,在医疗问题上,病人虽然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医院,寻找自己信任的医生,同意或拒绝接受某种治疗等。但是,由于他们自己的医学知识不多,对某些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不了解,对一些手术的必要性和危险性不了解,对经治医师在医疗他那种病的实际能力甚至医疗作风不了解,对自身的病变情况以及它的后果不很了解, 都可能导致病人及其家属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在一些急重症情况下就更不用说了,往往病人和家属都已根本没有了商量和选择的余地,甚至病人已丧失了判断的能力。从以上简单的论证就可以看出医德和其他职业道德相比的特殊性。

医疗工作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一切临床医务人员必须时刻自觉地以高尚的医德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对每一个直接和间接与病人有关的细微环节,都应该极端负责,认真对待。要做到这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古代,无论中国或外国,医师往往都要借助神的力量来监督自己的一切行动。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开始就说“抑赖医神阿波罗·埃斯克雷彼斯及天地诸神为证??”。中国古代医师在选择徒弟时,除先要对他的品德进行严格的考试外,正式收徒时往往还要举行隆重庄严的宣誓祭神仪式。几十年前,卖丸散膏丹的中药店除了一般性地标明自己是“地道药材”外,有的还挂上一副对联:“合药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警语或誓言。的确,许多中药丸都是黑乎乎,它含有多少人参、鹿茸、羚羊、熊胆,有谁知其真假? 因而,古时的医药都只有用道德良心来约束自己,威慑自己,并以此取信于人。

作为一个临床医师,单独工作的机会是很多的,时时处处都应该自觉地用医德规范来要求自己。比如,对新入院的患者收集病史时是否做到了系统全面,重点深入;查体时是否认真细致,不漏掉任何重要体征;开医嘱时是否仔细考虑如何最有效地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一旦发现医嘱不恰当时能否勇于改正;进行诊治处理时皮肤消毒是否确实达到无菌要求,是否千方百计减轻病人痛苦和注意操作准确性;平日巡视病人时是走过场搞形式,还是一丝不苟地注意病情改变,考虑对策,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遇到危重病人抢救时是设法躲开还是自觉

积极参与;在做心肺复苏时,是装模做样只图省劲,还是真正把每个动作都做得确实到位。总之,这些都不仅是技术问题,它无时无刻不是对自己医德水平的检验。

医生这一职业之所以神圣,就是因为他们在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即发扬一切为人民服务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全部的临床疗工作中,无条件地维护病人的利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每一件事,治疗病人疾病,增进病人的健康。同时,每个医生还必须承担对他人、社会的责任,增进公众的健康,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对于医生这样神圣而光荣的职业,我会因为它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