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情况报告 > 列表页

关于某某村的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2  分类: 情况报告 手机版

篇一:关于XX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研报告

选题:农民收入状况和农村基本状况调研

XX村农民收入状况调研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农民收入状况,包括收入水平、收入来源、收入结构等,并据以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供科学的依据。 调查时间:2014.8.2-8.9

调查地点: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陈瑶湖镇水圩村

调查对象: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陈瑶湖镇水圩村的农民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共25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为17份,还有一份与村委会书记座谈后的访问结果。

农民收入问题一直是一个关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严峻问题,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直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但农民的收入依然是增长缓慢。2014年的八月份,我就我们安徽省枞阳县里面的一个村子—水圩村展开了农民收入调查问卷和走访座谈,我们调查问卷和座谈的内容有以下方面:

1.每个家庭的总人口数、劳动力数、外出打工人数、受教育人数及程度;2.每个家庭拥有的农田亩数、是否出租或扭转给大农户;3.每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哪些,如外出务农、在家务农、在家做生意等等;4.每个家庭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满意度以及对于政府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满意度;5.影响每个家庭收入的原因有哪些,如资金、劳动力、农产品销售困难、技术、自身文化水平低等原因;6.每个家庭对于吃穿用住行以及医疗方面的保障政策的看法;7.每个家庭希望通过何种方式来增加农民收入,如发展大棚蔬菜、招商引资办农副产业等;8.每个家庭对家庭主要收入有何看法或者希望。

此次调查结果因农村主要劳动力不在家、调查范围不广而有些不全面,但还是可以由样本17户的调查问卷和走访座谈结果得出如下分析:

一、农民收入现状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样本17户(原材料见附带材料)

水圩村人均收入分布柱形图

由此表可以看出,农民家庭的年收入人均最多的分布在3000-5000元,次之5000-8000元,主要集中在人均几千元上,也有一年人均收入过万的,整体来说农民收入还是高不成低不就的。

本次共走访调查农户25户,有效数据为17户,其中:纯农业户2户,半农半外出务工5户,完全在外务工3户,半农半在家务工的有1户,在家做生意的有4户,依靠基本工资的2户。其中,2013年度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 1户;1万元(含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 0户;2万元(含)以上3万元以下8 户,3万元以上(含)8户;调查显示:当前,水圩村大部分村民家庭收入还是可以支出相关生活教育等费用的,生活水平质量还算良好,如果考虑较高的物价,生活水平应属于中下等,收入一般可以维持每年日常生活的支出。

二、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一些重要指标的比率

由此表可知,农民的收入来源大多数是以务农(包括在家务农和在外务农承包多数田地)为主,次之是外出打工和在家经商为主要收入来源,其中,扭转田地给大农户的农民占半数以上,说明农村的田地种植开始规模化、大范围化,最后,在城镇买房的仅占十分之一,农民在村子自己盖的新楼房占半数以上,说明农民在住方面的经济能力还是有限的。

在此次调查的17户中,总人口79人,其中,除老人和学生以后有劳动力53人,在所调查的劳动力中,外出务工23人。在农户的收入构成中,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始的生产模式,以种水稻、棉花、玉米、大豆等原始农作物为主,二是生产农副作物,三是外出务工,四是在家做点小生意。从收入构成可

以看出,农民来源于外出务工和原始的生产模式的收入一般,来源于经济作物的收入较多,其次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较好,如退耕还林、良种补贴等也在给一般家庭进行了贴补。

所以,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安徽省枞阳县水圩村整体农民收入相对去年有了较大增益,收入水平较其他村子为中等水平,水圩村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分为在家务农、在外承包农田、发展农副产业等,收入因承包农田数量、农副产业情况而异,一般来说,在家务农几亩田的年纯收入为几千元左右,在外承包农田的大农户年纯收入约为2~3万元/100亩,发展农副产业一般年纯收入在几千元左右。因为水圩村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是务农和在外务工,所以靠种植经济作物就成了收入来源的重中之重,故农产品的价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当年的收入情况。此外,从调查出的在家劳动人数占总劳力人数近57%的比率来说,农民不仅在家务农,在外打工的也居多,农民各自看法不一,大农户即承包多数农田的人们认为务农带来的收入大于务工,而更多的农民倾向于去大城市务工来增加收入,这也是为什么大城市里农民工增多的原因。1根据调查问卷和座谈了解的情况,我认为当前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不是很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农民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不相适 应。在农民素质方面,我觉得农民普遍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水圩村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几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7.8%,所以能写字的人也不是很多,问卷调查好大一部分都是我自己帮农民代写的。其次我还询问了农民有没有引进机器以及相关技术种植生产农作物,普遍都说没有,都是采用传统经验来进行农业生产,接触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不足十分之一。最后是问到农民对吃穿用住行等方面有没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因农民思想观念相对保守,缺乏进取精神,很多农民表示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别无所求,因此,很多农民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维持生计。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水圩村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这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一大障碍之一。

2. 农民绝对收入水平相对物价上涨来说较低。虽然被调查的17户中,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占大多数,但近年来农村家庭开支逐年加大,尤其是教育、住房等到方面支出更大,所以每年农民的纯收入几乎是没有剩余的。

3. 城乡差距加大,留守儿童教育受到制约。近几年来,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一些有利政策,农民增收速度可以超过5%,但是仍然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农民生活水平没有很大的提高。其次,因为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特别多,造成接受的教育文化知识不全,起步就远远落后于城市。

4.交通不发达。农村不如城市,交通是一个很大的因素,交通不发达的农村,没有机会去发展农业企业,就算可以发展各种小企业,也是无利可图的,所以,国家应该鼓励在农村里面招商引资,让农民发展农副产品企业或者扶持私营企业,让农村的各种小企业带动当地的交通和经济发展。

5.农民的生产技术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技术与生产严重脱离,农民学不到新技术,一味地采用传统技术生产,导致农业产品质量不高,增收渺茫。

6. 增收速度缓慢。农民受传统的生产模式左右,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通过此次调查发现,一是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其次,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民无法更新生产观念,无法提高生产技术。

7.农民对于增收的积极性和干劲不高。大多数农民没有得到国家的鼓励和扶1 此为与村委会书记交流后的总结

持,所以积极性总是不高,什么样的心态决定着增收不增收。

8.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产品比较单一,不会因地制宜,发展更多的特色产品和农副产品。水圩村农民种植的大多数农作物都是水稻,少部分人会种植其他各种农作物如棉花、玉米等,其次,农副产业很少。

9.干部阶层贿赂严重,国家拨下的粮补与修筑公路所用的资金总是被私用,造成了农村交通状况总是豆腐渣工程。其次,村官选举问题重重,村委服务不到位,在经济落后、没有乡镇企业的村庄,村干部选举很少有人问津,当选者为年龄较大、无力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素质偏低的村委会成员导致村委会发挥不了应有的职能。使其在引导种植结构、引导推进产业化经营、引导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引导加快劳动力转移等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这也是农民增收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10. 社会保障措施不力,致贫因素增加。水圩村农民只有一点农村合作医疗方面的医疗保障,由于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不足,农民生产和生活保障能力差,致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能力差,农民在住房、医疗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此外,国家出台的一些保障措施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在执行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农民收益不大,像农村合作医疗,仅从定点医疗机构的药价看,同一品牌的剂量和常用量,从定点医疗机构的,药价即使扣除报销部分,往往比从药店购买的还贵,因而最大受益者并非农民,而是医院,所以水圩村农民享受到的也只是很小一部分的医疗保障政策。

三、对策与建议

以上为此次调查的问题分析,针对农民增收的问题,结合农民的相关建议,我得出以下几点对策:

1.国家应该在农业方面加大培训农民,引导规模种植,考试上岗,自己以 股份制加入,收入和付出成正比,这样农民干劲更大,农民收入才会有很大提升的可能性;

2.国家对于私营农民企业应给予相应的鼓励政策与优惠政策,这样农民企业才有可能越做越大,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3.当地政府应支持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庭院循环经济和创办特色农副产品企业;

4.国家应该大力落实对于农民的相关政策,严格监督政策实施,去除农村的贪污腐败,引导农村良好风气,引导农业的良性发展,另外,还要推进乡镇民主建设,切实提高村干部素质。对于村干部选举中出现的

关于某某村的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

不同问题,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对于出现“贿选”现象的村庄,可以在村内设置观察员,监督村里的选举行动。同时加强乡(镇)政府的行政干预,严厉打击“贿选”行为。而对经济落后的地区的村庄,政府应加大对其民主建设的突入力度,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一批有识、有才能的人选举,这样才能引领一个村子的经济良性发展;

5. 加快交通干线的建设工程,彻底改变农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交通现状,交通便利了,各种农业产业才能有条不紊地发展起来;

6. 立足农业特色,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城镇化进程。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这个问题,应立足特色,靠发展农业和相关农副产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据各乡镇的农业特色,建立与其相关的乡镇企业。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

篇二:关于XX村村民经济收入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XX村村民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



一、前言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及新中国成立了六十周年后,中国的农村已经有了全新的改变。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农民的生活条件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呈现出相对滞后、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难以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中,最为突出的依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并且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

为深入了解农民收入现状及分析农民收入增长因素,在2010年暑假期间,我走访了贵州省遵义市XX村,与当地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交谈,查阅相关资料,并深入到村民家中,通过访谈式问卷调查,对当地村民的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说明

(一)调查时间

本次调查从2010年7月14日开始,到2010年8月1日结束,历时19天

(二)调查地点

贵州省遵义市XX村

(三)调查对象

XX村18岁以上村民及XX村相关工作人员

(四)调查内容

XX村村村民收入现状,XX村概况

(五)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XX村村的概况和村民的收入现状,并对村民收入增长因素及成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提出建议。

(六)调查方法

基于调查对象的人数多,分布较广,年龄分布和跨度较大,村民文化程度有限的特点,我首先对XX村进行资料调查,即通过走访XX镇人民政府和XX村村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并咨询查阅相关资料,了解XX村的大致概况。然后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以家庭为单位实地走访了XX村100户人家,涵盖了不同收入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的村民。并采用入户访谈式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详细调查。在此基础上,对调查收集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XX村村村民的收入现状。问卷共发放100份,回收100份,全部是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三、调查状况分析

(一)、XX村概况

XX村位于遵义市西面,属城市近郊镇,距遵义市城区20公里,公路贯穿整个村落,并有河流穿过。下辖14个村民组,农户数1412户,总人口5857人,承包耕地面积3996.38

亩(其中田2975.5亩,土1020.88亩),人均耕地0.6772亩;有劳动力4100人,劳均耕地0.9747亩。村内有省级优质稻试验基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达35%,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31元。气候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70C—15.20C,极端最高气温38.70C,最低气温-6.50C;年平均陆地蒸发量63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日照1218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78天,年平均降雨量1250—1350mm,年平均气压93103毫米汞柱,气候宜人,主导风向为东风,最大风速11.8米/S,属于高原风静风区。

(二)、XX村村民收入基本状况

1、调查样本构成情况

1.1 受访村民年龄分布:18—30岁的受访者15人,30—50岁的受访者73人,50岁以上的12人。

1.2 受访村民家庭人口数分布:家庭人口数为三人及以下的有33户,四人的有43户,五人的有18户,六人的只有3户,七人及以上的也只有3户。受访者家庭平均人口数大概为4人。

1.3 受访村民家庭土地数量:土地数量2亩以下的为21户,2—3亩的为21户,3.1—4亩的为19户,4.1—5亩的为9户,5.1—6亩的为27户,6.1—7亩的为3户,7亩以上的为0户。受访者家庭平均土地数量大概为3.44亩。

1.4 受访村民家庭中最高的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的为48户,高中或中专的为28户,大学或大专的为21户,研究生或以上的仅为3户。

2、村民家庭收入情况

通过走访调查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我总结出XX村村民收入的基本状况,主要有:

2.1 外出务工经济收入已成为XX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如图1和图2调查数据表明,外出务工已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收入不再是村民的唯一收入来源,村民在农闲时会兼营一些服务或者到附近打工,还有部分村民主要以经商办企业作为家庭的收入来源,将土地出租给其他村民种。

图1 村民家庭类型分布

图2村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分布

据我从村委会得到的资料表明,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入到去发达城市打工的行列。近年来,XX村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热潮不减,据统计,2009年,XX村长期外出务工人数为1596人,这部分人口常年外出务工,月工资主要在1000元—2000元之间。全村长期外出务工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2.2

如图21%有9%在增多。

3、村民的支出流向相对集中

在调查过程中,我问及村民收入支出的流向情况,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有12户村民家庭选择将收入主要用于扩大和发展生产;有3户村民家庭选择购买耐用消费品;而有58户村民家庭是主要用于子女教育、防病养老和子女婚嫁;除此之外,还有27户村民用于建房。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XX村农民的支出流向较为集中,主要是用于子女的教育问题、防病养老和子女婚嫁以及建房。在访谈调查过程中,村民还反映,除了上述支出外,送礼也是村民一项大的支出,每个月都有近邻或亲朋请客办酒,每次礼金少则三五十,多则几百,一年下来,要送礼金千元。更有甚者,每年都办,村民不去又不好,苦不堪言。

图4村民收入主要支出流向

(三)、制约XX村村民家庭收入增长的因素及成因分析

通过对当地村民收入现状以及收入支出流向的访问调查,以及走访XX村村委相关工作人员,查阅相关文献等,我对村民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比以往更清醒的认识,对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村民的增收也产生了新的见解。

近几年来,全国农村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加大了支持力度。国家先后出台了两大惠农政策,对农民增收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一是废除已经延续千年的农业税;二是对农业采取直补政策。这两项政策的确起到了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民的收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 从我在XX村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民在增收的同时,支出部分并没有多大改观,甚至还有与农民收入一起上涨的趋势,所以农民增收的空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挤压,增收的潜力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农产品价格波动性大供求失衡(10%),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和产出效率低(14%),农业生产资金、信息、技术等保障不够(34%),文化程度、环境、优惠政策难以真正惠农(42%)。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经具体分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 1、农产品价格波动性大

据了解,当地村民没有好的售粮渠道,大部分农民是等收购粮食的小贩来到村里,以小贩给出的低价出售自己的粮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民增收带来影响。我还从农业部门的报告中获悉,今后农产品价格提高的空间将越来越小,目前一些主要农产品都已经高出国际市场价格,政府大幅度提高收购价格已经不可能,要想通过提高粮价来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实在有限。

2、农业结构不合理及农业产出效率低

XX村的地貌使得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人均耕地仅为0.667亩,还不到全

国人均耕地的一半,且土地大小不一、不平整,基本上没有进行机械化耕种,土地经营分散,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模式难以推行标准化生产,使得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难度大,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

种植结构雷同,品种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贮藏、保鲜、深加工及包装、运输等严重滞后。如果单单依靠初级产品的销售,其增值空间非常小,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也会随之减弱,进而非但不会增加收入,反而会使收入逐渐下降。农产品质量不高、初级产品多、加工品几乎没有的问题影响着收入的提高。

3、农业生产资金、信息、技术等保障不够

在走访中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信息和技术也没有保障,而难以实行。村民从当地政府获得的市场信息很少,村民主要是从小贩经销商中获得市场信息,村民也就得不到及时、可靠和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市场判断。信贷部门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贷款困难。村里有人在种植大棚蔬菜,也有人在搞特色养殖,养殖肉猪、肉牛、甚至是野猪,规模不大,但由于技术保障等原因,收入甚微。

4、文化教育程度低、环境、优惠政策难以真正惠农

在走访XX村村委会的过程中,我查阅到:XX村的农村人口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9.7%,初中的占48.4%,高中或中专的占13.7%,大专、大学及以上学历占8.2%。可见当地村民的文化程度普遍是在高中以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因为较低的文化程度造成了农民一方面难以有效接受一些适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导致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开拓市场的胆识和魄力;另一方面劳动力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外出务工人员在企业的劳作质量和收入水平。在我调查走访中也发现,村民家庭文化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庭收入普遍越高。

XX村虽然距遵义市区不远,且交通还算便利,村民也有一些小企业,主要是主要集中在层次较低的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饮食业,而对于一些层次较高的产业如农副产品加工根本没有,但是其处于遵义市边缘村落,经济效益有限,吸纳的村民十分有限,对村民影响不大。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政府也实行了一些惠农政策,但农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村民对政府实行的一些政策都不太了解,如图5所示,购置农机补贴(51%的村民了解),农村信用小额贷款(21%),农业技术服务(9%)。

图5村民对惠农政策的了解情况

这与政府的宣传不到位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是村民自身的原因,农民的观念相对落后,小农意识严重,重“劳”轻“农”思想严重,认为出门打工赚钱比种地务农划算,由此

篇三:关于农村经济状况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以某某村经济状况调查为例

关于农村经济状况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以******经济状况调查为例

化学化工学院 2010131152 李 平

调查单位:曲靖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调查时间:8月2日——8月8日

调查对象:勐统镇勐统村

调查目的:通过对勐统镇勐统村经济状况的调查,了解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并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大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十分萧条,农村市场发育滞后,农产品商品率低下,产供销体系不完善,资源配置不够优化;农村人口众多,劳动力严重过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经济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可见,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严重束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此次暑假期间,我们勐统镇对整个镇的经济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作为家乡勐统村的一名村民,我积极地参与到了这次调查工作当中,并且还协助村干部做了一些相关工作。在这次调查过程中,通过较深入的调查,然后经过细致整理,将自己在这次调查工作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所想较详细地记录下来并进行总结。现在根据这些事实和客观数据对家乡勐统村的经济状况调查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农业农村经济经济发展

一、村落基本概况:

勐统镇勐统村,属于坝区。距离村委会0.00公里,距离镇0.50公里, 国土面积29.06平方公里,海拔1118.00米,年平均气温19.00℃,年降水量1200.00毫米,适宜种植粮、烟、蔗、茶等农作物。有耕地4054.45亩,其中人均耕地0.83亩;有林地12472.97亩。全村辖20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183户,有乡村人口4920人,其中农业人口4788人,劳动力299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1778人。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190.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05.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二、村民基本情况:

1.村民住房主要有三种:两层的新式小楼房、老式的古青砖楼和一般的木质、土著结构的平房。沿街新盖了不少的铺面房,商主两用,但都还在空置中。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冰箱、彩电、VCD等现代家电都已配备齐全,许多的家庭还购置了电脑。不少的年轻人都用上了等离子液晶设备,几乎家家至少都有一辆摩托车,有的一家二三辆。个别先富起来的家庭还有了私家小轿车,有的跑货运的大卡车也是自己买的。

2 .一般的家里有4--7口人,多为:“2-2”、“2-3-2”、“2-2-2”结构。不少的家庭因子女外出上学,父母外出打工等实际家中的人数较少。

3.村民的收支明细。村民多数是在市里、镇上村里干活或者在全国各地跑货运,农忙时间回到地里劳动。村中的主要产业为:粮、烟、蔗、茶。水稻种植主要在水田开展,一年一季。村中的水稻种植范围广,但相对分散。 三、勐统村的现经济收入状况

2011年4月——2012年5月,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9896.5万元,同比增长807万元,增合8.9%;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404元,同比增272元,增合12.8%。

粮食产业:完成小春粮食播种面积0.65万亩,完成大春粮食栽种2.71万亩,其中水稻1.03万亩、包谷1.16万亩、其它作物0.52万亩,预计可实现粮食总产1109.56万公斤,占镇政府下达任务1070万公斤的103.7%。

香料烟产业:2011年度,完成种植面积10106.6亩,实现“万亩香料烟基地” 建设目标,完成产量1538.9吨,占镇政府下达考核指标1650吨的93.27%,同比增209.1吨、增合15.7%;实现烟农收入2121万元,同比增623.7万元、增合41.7%。2012年度,镇政府下达我镇指令性收购产量1650吨,我村计划种植面积11270亩、实现产量1668吨,截止目前,全村共落实种植面积11138.5亩(其中田烟8362.5亩、地烟2776亩)、占计划的98.3%,完成育苗655.6亩、占计划的107.7%。

甘蔗产业:2011年度榨季入榨甘蔗7.03万吨,占镇政府下达考核指标7万吨的100.4%,实现蔗农收入1800万元。完成新植蔗2960.7亩,占镇政府下达考核指标4500亩的65.8%,总面积达到2.02万亩。2012榨季预计可实现农业产量7.5万吨、入榨7万吨、蔗农收入1800多万元。

茶叶产业:完成新植803.8亩,茶叶总面积12354.8亩,完成干茶产量805吨,占镇政府下达任务820吨的98.2%,同比增103吨、增合14.7%。

畜牧产业:完成大牲畜存栏9003头、生猪存栏44563头、山羊存栏7474头、禽类存栏77681羽,完成肥猪出栏数37636头、实现肉类总产2965吨,畜牧收入1850万元;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密度达85%。

林业产业:完成核桃种植2000亩,占镇政府下达任务8000亩的25%,核桃总面积达44519亩;新植竹子5740亩,总面积38340亩,其中甜龙竹23240亩。实现林业收入1200万元。

蚕桑产业:2008/2009年度,完成新植桑园3500亩,总面积达6187亩。目前全镇共饲养蚕种514.28张,交售鲜茧19.34吨、张产量37.6公斤,产值40.04万元、张产值785.6元,综合均价20.9元/公斤;全村现正在饲养晚秋蚕164.66张,预计全年可养蚕678.94张、完成蚕茧总产量25.93吨。

2012年外来投资810万元,同比增180万元,增长28.6%,占年初计划1500万元的54%。农业经济开局良好。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出新,小春生产实现增产增收,高效农业规模化初见成效,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又有新的重大进展,有力促进了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五是二、三产业形势平稳。第二产业收入完成140万元,同比减21万元、减13%;第三产业收入完成420.7万元,同比增52.7万元,增长14.3%。

四、村民生活情况具体调查

勐统村农村农户的生活水平,近几年在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支持下,增加了收入,生活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农户住上了楼房,家中添置了现代化的设备。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表一、农户家庭住房情况(样本容量:155)

表二、农户家庭现代化设备购置情况(样本容量:155)

表三、农户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样本容量:155)

表四、农户家庭年经济收入情况(样本容量:155)

表五、家庭支出中最大的项目(样本容量:155)

从上面的一些数据可看出大多数家庭基本生活费占总收入比例中的最大部分,说明农民离小康生活确有很大的距离。虽然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当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经济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生活条件差。多年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以几近成倍的速度增长,但受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加之村财力紧张、前期成本过高,全村生产生活条件依然较差,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生产生活用水难。“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尽管实施了山区微水治旱、人畜饮水工程,广修水利,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田地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二是道路交通困难。自实施“交通大会战”、“公路村村通”以来,农村交通得到较大改善,但道路交通网络还未真正形成,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资料运输和农副产品对外销售。三是住房条件差。虽然大部分农户建起了楼房,改善了居住条件。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高山、深山区农户,因经济困难,至今还居住在破败的土墙房里,居住条件较为恶劣,甚至有的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四是就医条件差。随着镇卫生院的改造升级及村级卫生站的成立,一般的感冒等小微病症可就近医疗外,但稍有些难度的病症还得到县级医院就医。

2.农民创收增收机制缺乏。经过近几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以及不懈地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群众收入得到稳步提高,但农民创收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未真正建立。主要原因有:一是增收方式单一。除了农业生产和部分从事经营服务、外出务工收入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渠道。二是农业生产效益不高。由于受生产条件的制约,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不高,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能力差,农业产出效益低。三是农技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尽管上级相关部门也到镇村举办一些如科技赶场、结带帮扶等形式的培训活动,但缺少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和配套政策,尤其是山区农业,更加需要加强示范带动。四是农副产品市场商品性差。部分群众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农副产品产销不对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生产积极性。五是农业资金贫乏。在村干部的引导和帮助下,有的群众逐步树立了市场经济意识和发展意识,也寻找到了一些致富项目,但就是手头缺乏资金,无法实施发展规划,失去了致富先机。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