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庆典 > 清明 > 列表页

清明上河图怎样打印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20  分类: 清明 手机版

篇一: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姜堰市张甸中学 吴辉

时间:一课时

教材分析:《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风俗长卷,展现了北宋时期社会的稳定和繁华,画中人物众多,情节繁杂,从各个层面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做了一个完整的记录。从风俗人情、桥梁建筑、道路交通、人际关系等方面给历史做了一份完整的档案。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现时的社会状况和北宋时期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相似之处,也有异同之处,衣食住行的差异为学生了解历史和分析社会现状提供了一份重要依据。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学会正确评介清明上河图的形式之美,内容之美

2、了解《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及其在我国绘画史和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感悟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成就.

3、了解《清明上河图》的文化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

《清明上河图》的内容、艺术成就和历史文化价值

教育功能: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具准备:

《清明上河图》卷轴画,有关插图,多媒体,《清明上河图》范文 课前准备:

*打印《清明上河图》范文并发给学生阅读

*布置学生上网查询北宋时期的相关衣、食、住、行图片并做摘录 *设问:1、《清明上河图》的的作者、社会历史背景

2、这幅作品的涉及了哪些人和物

3、衣食住行方面有哪些特色,和今天我们的生活状况有何异同

4、这幅作品具有什么样的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5、这幅作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给你带来哪些思考

(这些设问课前和范文一起交给学生研读和思考)

教学思路: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可以说是物富民丰,政通人和,举国上下,处处喜人,这种景象在历史的长河中比比皆是,但能够完整的保留下这种现象的资料那就太少了,<<清明上河图>>是极好的例证。本节课希望通过古今的对比,从政治、经济、文化、衣食住行等方面使学生领略到祖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情感。

教学过程:(全程课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播放满江红歌曲,同时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诵满江红诗词)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

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问题一:岳飞是什么人?

严父、孝子,南宋抗金英雄,民族英雄(为什么不能说是爱国主义英雄)

问题二:岳飞抗金的目的是什么?

直捣黄龙,营救二宗(徽宗佶,钦宗恒),还我河山,收复失地(主指北宋首都汴梁)(引出主题)

公元1127年,金人入侵,北宋沦亡,汴京被金人一把火焚为一片废墟.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消失了,但有一幅真实描绘汴京工商业繁荣景象的画卷却奇迹般地的被保存了下来.这就是《清明上河图》

导语: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作品是一幅用高度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它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升平时期的繁荣景象。这幅长卷为绢本,淡着色,画幅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是张择端在宋徽宗朝任朝翰林画院画史时所作。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今佚)。

设计意图:

1、让学生不忘靖康之耻,不忘北宋社会的繁荣升平,通过岳飞的满江红来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国家需要稳定、和平,和平稳定是发展经济,富国安民,强兵卫国的一切基础。高一的学生对这段历史基本上都有了解,所以,通过这段会更加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心,燃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2、由满江红引出北宋首都汴京,从而引出本课主题《清明上河图》

二、阅读,感知(配乐朗读课文<<清明上河图>>)

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和课前课文阅读,分组交流。问题是:这幅画到底画了些什么?它有些什么特点?

这幅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写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部分描写热闹的街市。绘画内容规模宏大,场面繁杂,而且状物画人,笔笔精到,一丝不苟,生动明确,惟妙惟肖。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阅读和课堂配乐朗读,一是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和熟悉《清明上河图》的文采之美;二是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这幅作品的史诗般的节奏韵律之美。)

三、品图,想象(配乐欣赏<<清明上河图>>画卷,学生分组排队依次上前观看) 观看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这幅作品的涉及了哪些人和物?2、衣食住行方面有哪些特色?

《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表达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回位后再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再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尽情地欣赏《清明上河图》中的美丽风光。

让学生看图、读文、想象。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实物图景,让学生真实领悟这幅作品的优美之处,使得学生身临其境,领略北宋年间清明节的热闹繁华。)

四、两次品图、诵读,升华想象(多媒体课件展开几种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供学生鉴赏,同时播放有关现代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图片)(宋版、明仇英、清乾隆版、辽宁省专职画家罗东平补全本)

(设计意图:本处让学生有意注意观察作品的构图方式与前面所讲的中国画的构图方式的区别,从而体会到这幅作品构图的韵律和节奏之美。同时与现代居住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感受时代的进步。)

五、设疑释疑,完善主题

《清明上河图》以全景散点式的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众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作品不仅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那么这幅作品在哪些方面,为我们研究宋代社会各方面情况提供了有价值的形象资料?

学生读书、思考、观图回答,老师纠正归纳总结:

A.风俗人情:

游戏活动,有野台戏、耍猴戏、僧侣拳击、说书、走钢丝走绳、打花鼓、和尚杂耍、斗百草、傀儡戏等;

清明活动,如打秋千、放断鸢、插柳、春游野宴、扫墓、军中射柳;

市招类,如特别标志(酒帘、饭铺晃子、接骨店、香蜡铺、笔墨店、鞋店、杂货店),又如饮食类市招(官盐、糖房、糟熏海味、蜜饯、羊肉、茶点、小吃店),又如公家机关市招(官厅、状元府)。

B.桥梁建筑:

茅屋、瓦屋、华屋、殿宇、庙、摊子、战台、桥(八字型、拱型、平板硬桥)、墙、牌坊。

篇二:《清明上河图》原文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课文原文 所属专题:课文原文专题 来源:互联网 要点: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收藏

超全课程学习内容,在线学习交流,马上注册吧!

本文相关应用

? 鼠标划词关闭划词

? 收藏

? 评论

? 打印

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这幅画长528厘米,高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年多年的历史了,现在保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里。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

清明上河图怎样打印

的功夫。光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得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在这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牧马人一下字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惊又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你看张择端的这幅画是多么传神啊!

《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场景。

篇三:打印的分层教学

历史课开展分层递进教学的尝试

桥山中学 九年级 张玉芳

一、问题的提出:

新学年开始,学校分配我担任九年级5班、15班、16班的历史教学。经过前三个月认真教学,学月考试普通班C班每个班才有不到10位学生及格。而实验班B班平均分才60分,面对这种现状,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现将我前三个月具体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推进的一点不成熟看法反思如下!

所谓“分层递进教学”,就是以总的教学要求为基础,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当学生达到了低一层的教学目标,就要让他们完成高一层次的目标。

本课题旨在总结出一些经验,为历史学科进行因材施教提供一些借鉴。

二、教学过程:

1、教学背景:

九年级(15)班学生共55人,第一学月历史成绩统计结果如下: 表一:九年级(15)班第一学月历史成绩统计

从表中看出:九年级(15)班历史成绩分化明显。

从第二学月开始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2、具体做法:

(1)确定“层次”

要教好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我以第一学月历史考试成绩为基础,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上课观察、任课教师处了解,结合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思辩能力、记忆能力和上课专心程度等,自己心中确定每个学生在高、中、低三个层次中各自的位置。但具体情况不告诉学生,只是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要掌握原因,即高层次的学生为什么会高?低层次的学生为什么会低?尤其对中、低层次的学生作了重点了解。

表二:全班学生情况

从表二中看出:历史成绩的高低与学生的行为、动力有关。

(2)备课到人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熟悉教材,掌握教学要求、分析学生接受能力的过程。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根据教学要求提三个有递进关系的教学目标:低层次的学生,以知识记忆为主,达到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成绩及格;中层次的学生,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并重,成绩良好;高层次的学生,以能力培养为主,成绩优秀。这样,低层次的学生历史知识就会丰富,高层次的学生就能了解史料收集的方法,学会如何分析史料和撰写历史小论文,能力会进一步提高。

(3)分层授课

课堂教学是落实教学要求的主渠道,我在上课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要求。如在复习《两宋的经济》一节时,请学生仔细观看《清明上河图》,我提出了三个问题:①此图是哪个朝代哪个画家画的?②有人说算盘是日本人发明的,你认为对吗?为什么?③请你谈谈北宋时期社会经济情况怎样?这三个问题全班都允许回答,但第一个问题课本中有现成答案,低层次的学生回答是不难的。第二个问题,因图中有算盘,只要思考一下,就可答出算盘在我国古代已在经济领域广泛使用,怎么会是日本人发明的呢?中层次的学生是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的。第三个问题就需要综合分析能力,才能回答得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只要讲得有道理都应得到赞扬。这对提高高层次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会有帮助的。

对学生的分层,我心里有具体名单,但绝对没有界限。不管哪个学生,都可回答任何问题。当然抽答时,针对性强一些,尤其是上课不专心、基础较差、对历史无兴趣的学生,抽答一下也是对他的教育。

(4)完成作业

作业是巩固已学知识的一种手段。我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有两种:

A、书面作业。它多数选自练习册,少数由我提供。题目分为必做题(约70%),应做题(约20%),选做题(约10%)。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但有困难的学

生应做题与选做题可以少做或不做。对于作业中的典型错误,第二堂课一定及时讲解,其他错误,必须及时订正。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层次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

B、开放性作业。每学月我都组织一、二次历史讨论或历史探索。全体学生必须参加活动的全过程,如史料收集、对史料的整理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撰写历史小论文等。但对高层次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质量,这样可保证其能力的提高。

三、取得成效:

1、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制订分层递进教学时,最低目标必须达到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这样提高全班历史教学质量就有了保证,中、高层次学生的学业会更好。

表三:九年级(15)班第三学月历史成绩统计

从表三中看出:与第一学期相比,全班及格人数增加,说明班级历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2、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后,我们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注入了更多的热情与希望,使每个学生对历史学习充满了信心,在原有基础上都会有所收获。

3、形成“证由史出,史论一致”的意识。历史是一门科学,不可以想怎样就怎样。我们在教学中,论述某个问题时,层次低的学生可以从教材中找依据,层次高的学生可从其他史料中找论据,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4、体验历史学习的过程。在完成开放性作业时,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尽自己的能力和可能参与活动,亲身体验了历史学习过程,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必然会有促进作用。

四、理性分析:

开展分层递进教学法后,教学质量为什么会明显提高呢?

1、前苏联教学论专家达尼洛夫说:“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动力,当两者之间矛盾的统一性被破坏时,教学过程就不能有效进行,各种类型的学业不良就会发生。”学习可能性是由兴趣爱好、习惯养成、

原有基础、思维记忆等各种因素综合形成的。学生的“学习可能”是有差异的。既然学生的“学”有区别,教师的“教”也应不同。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之间的矛盾尽可能缩小,教学质量自然会提高。

2、《教育心理学》指出:“有意义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认知能力,只能循序渐进,不能跳跃”。众所周知: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知识落实是历史学科的三大功能,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又是以知识落实为基础,没有基础知识,思想教育与能力培养也是空的。低层次的学生主要“低”在掌握的历史知识不多,因此对他们重在落实基础知识。高层次的学生“高”在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他们就应在能力培养上多下功夫。中层次的学生二者兼顾。当中、低层次的学生有了进步,就可向高一层次递进。这样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有了保证。

3、古人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在考虑每个学生应处在什么层次的同时,还注意了这个学生处在这个层次的原因。如上课不专心、对历史学习无兴趣等。并针对原因给予适当的关爱。“药”到“病”也除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就顺理顺章了。

五、几点思考:

1、分层递进教学,重在教学,但不能忘记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历史学科是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就不应分层。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德育提高。

2、分层递进教学,更要注意递进。学生是“活”的机体,教师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有上进的愿望,当学生有了进步,就应随时调整层次,使学生随时处在前进的状态之中。

3、分层递进教学中应渗透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落实教学目标。二期课改确立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能引导学生掌握收集、甄别史料和提取信息的技能,学会分析综合运用史科,理解、解释与评价历史及有关问题,并促使学生形成在学习与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