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礼仪
当前位置:首页 > 礼仪范文 > 其他礼仪 > 列表页

论诗经中的饮食习俗与礼仪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17  分类: 其他礼仪 手机版

篇一:论中国餐桌礼仪文化

论中国餐桌礼仪文化

论中国餐桌礼仪文化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春秋时期的管仲更明确地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吃是一件人生大事,只有得到了衣食无忧的物质保障,礼义廉耻这些精神生活才会丰富和发展起来。通过吃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礼仪传统,而礼仪传统正是文化的一个表现方面。因此,吃将人类的一种生理需要,转换成了一种社交手段、一种精致的文化现象,这种说法并不夸张。

先说说餐桌摆设:我国的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客人用饭时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的菜肴。由于中国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长形餐桌。

入座的礼仪是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进餐时是很讲究的,要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夹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

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最后是离席,客人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自家人吃饭离席时要和长辈同桌说你吃好了,请剩下的人慢慢吃。

不仅如此餐桌文化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比如茶水。中国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为此,尽可能贮存不同品种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确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顾到。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该负责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岁,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菜肴,中式菜肴大多数不会只有一种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衬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猪肉,会以爽脆的绿色蔬菜做伴菜,如芹菜或青椒,衬托粉红色、柔软的猪肉。一顿饭不会只有一款菜肴,通常同时端上两款、甚至四款菜肴,且每款菜肴都要色香味俱全,端上次序则以菜肴的搭配为大前题,通常同类的菜肴会同时端上,不会前后分别端上,总之整顿饭都要讲求协调的搭配。

还有就是筷子。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筷子还不能长短不一,在汗多人看来是三长两短的意思,也不吉利。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当你用筷子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 还有供奉神灵,中国人不单止十分尊重吃的艺术及礼仪,甚至会敬拜由“火神”衍生而来的“灶君”,他们认为“灶君”能保佑厨房避开火灾及各种不幸事件之发生,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各家都准备一顿美味佳肴祀奉“灶君”,包括一只完整的鸡、烧猪、多样蔬菜、饭等,以多谢“灶君”对他们过去一年的保佑。他们通常会把餐桌放置在“灶居”的面前,把佳肴放在桌上左方,供奉数个小时后才拿走食物。客人与传统的中国家庭同桌用饭,须尊重他们的文化、礼仪及习俗,用饭时注意不要触犯多样的禁忌,因为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几乎是息息相关的,用饭时犯了禁忌,便会惹来衰

运。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着渔船会翻沉,这是由于香港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注船只的安全航行;此外,中国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饭的中央,因这样有点像在拜祭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饭了”,这意谓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止是不礼貌,亦意味着“无饭吃”;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余在饭碗,否则将来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脸”的,亦不尊重辛劳耕种的农夫。这些迷信的饮食习俗流传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为中国人的饮食礼仪。

当我们掀开那悠久的历史,深入那灿烂的文化,研读那深邃的思想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古代强国,领略到的是堪称世界奇葩的灿烂文化,惊叹的是凝聚着民族智慧的伟大发明。仅仅是餐桌文化都让我们细说不完,“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东方文明,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铸就的辉煌。

篇二:2016尔雅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答案

1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出自()。

1.0 分

? A、 《原道》

? B、 《逍遥游》

? C、 《中庸》

? D、 《春秋》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孔子最得意弟子,也是最好学的弟子是()。

1.0 分

? A、 子路

? B、 子思

? C、 颜回

? D、 冉求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中国人结婚的传统色彩是()。

1.0 分

? A、 黑色

? B、 纯白色

? C、 大红色

? D、 桃粉色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礼仪之始在于()。

1.0 分

? A、 正衣冠

? B、 梳容颜

? C、 顺言辞

? D、 端行为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5

现今梅毒感染率已经是90年代的多少倍 ?()

1.0 分

? A、

2

? B、 10

? C、 25

? D、 50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

关于周公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1.0 分

? A、

又称周文公

? B、

西周初期神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 C、 周公旦为周文王第四子

? D、 周朝历史上第一代周公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转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文网:论诗经中的饮食习俗与礼仪)

7

“君子与人之交,必须验行,不得以其言辞之善,则谓行之尽善”出自()。 1.0 分

? A、 孔颖达

? B、

孔子

? C、 孟子

? D、 郑玄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8

《弟子规》中“读书法 有三到”中的“三到”不包括()。 1.0 分

? A、 心

? B、 眼

? C、 耳

? D、 口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9

政论源于以下哪部经典著作?()

1.0 分

? A、

《尚书》

? B、

《礼记》

? C、

《诗经》

? D、

《周易》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0

影片《铁人》讲述的是什么地方的事?() 1.0 分

? A、 哈尔滨

? B、 北京

? C、 秦皇岛

? D、 大庆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1

哪朝人发明了三跪九叩?()

1.0 分

? A、 唐朝人

? B、 宋朝人

? C、 清朝人

? D、

篇三:论诗经所反映的婚俗习惯

论《诗经》中所反映的婚俗文化

摘 要

《诗经》中最有价值,最有生命力的作品就是大量的婚恋诗。《诗经》时期的婚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丰富多彩的,并不是固定的礼制。其中既有远古社会的遗风流韵,又有着时代性的改变;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限制,也有自由的婚恋方式;有繁琐的嫁娶程序,也有简便的婚姻方式;不仅有上流社会的奢华,还有平民百姓的朴素随意。《诗经》的婚俗婚制既有远古的历史遗留,又有新建封建王朝的创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文学,它不仅有着高超的艺术创作手法,而且我们还可以研究到当时的婚姻婚俗,真实的还原了《诗经》时期人民的情感生活,为我们学习感受古代的文化礼仪做出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诗经》;婚姻形态;封建礼制;自由恋爱

Abstract

The many love poems are the most valuable and energetic works in the " Book of songs ". The convention of marriage of that period is rich and colorful, not a single or fixed type. Both the traditions of ancient society and the changes along with time are among it. There are the restrains of marriage by parents’ order and matchmaker’s word, and the freedom to love and to form a couple. You can have a wedding with complex procedures, or just a brief one. There is not only the luxury nuptial among upper-class, but also simple ways by civilians. The marriage tradi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are from the ancient times, and from the feudal innovation. It has the rich connotation. As literature, it has a superb technique of art creation, and from it the marriage customs of that period can be studied. It presents to us people’s real emotional life back to that age. Also it provides us a reference to feel the culture and etiquette of ancient times.

Keywords: " Book of songs "; marriage form; the feudal etiquette; free love

目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

前言 ...................................................................... 3

一 文明的礼仪规范与远古风流遗韵共存 ....................................... 3

(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婚姻的限制 .................................................................... 3

(二)远古风流遗韵依然存在——自由恋爱制度 ........................................................ 2

二 《诗经》时代的婚姻形态 ................................................. 3

(一)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 ............................................................................................ 3

(二)一夫多妻的媵妾制度 ............................................................................................ 4

(三)贵族阶级的特殊婚姻——“血族的内婚制” .................................................... 4

三 丰富多彩的婚礼习俗 ..................................................... 5

(一)关于“六礼”之说 ................................................................................................ 5

(二)《诗经》中涉及到的聘礼 ...................................................................................... 6

(三)“合卺”之礼 .......................................................................................................... 6

四 《诗经》婚姻的流弊 ..................................................... 7

(一)弃妇的大量出现 .................................................................................................... 7

(二)女性婚姻的不自由 ................................................................................................ 8

结语 ...................................................................... 9

参考文献 .................................................................. 9

致谢 ..................................................................... 10

前言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的是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的极其高的,被儒家奉为经典。它作为文学,有着现实主义创作特色和高超的创作艺术,不仅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还原古代的文化礼仪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作为经学,它是历代文人们的登上仕途的必经之路,同时又是统治阶级进行政治和文化统治的有力工具。它生动的描绘了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面,我们通过阅读《诗经》不仅能看到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状况,还能了解上古人民的思想情感和民风民情。本文以《诗经》中的作品为依据,对当时的婚俗进行了一定的探究。

一 文明的礼仪规范与远古风流遗韵共存

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并未发展完善,封建王朝的统治也不是很成熟,所以在周朝时期既有远古社会的遗风流韵,又有时代文明的新变,原始婚俗在民间还有余波,但礼教也开始普遍建立,并通过道德规范干预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这种社会制度开化与未开化之间,就出现了两者共存的现象。

(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婚姻的限制

随着各种礼仪的制定和完善,婚姻嫁娶也逐步规范起来,在周朝时期,国家设有专门的机关来管理民间的婚姻嫁娶——媒氏。《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 [1]在文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时国家已经对婚姻的年龄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都将其登记在案,这与现代的婚姻制度有所相像。由此可见当时如果没有媒人的介绍和父母的承认而私定终身的,是为社会所不齿的,会被视为“淫奔”。

《卫风·氓》中就能很好的体现当时的婚恋制度,“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由此可看,即使当时是两情相悦的,没有“良媒”的话,女子也是不敢嫁给男子的。又如《齐风·南山》中“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充分的反映了当时的婚恋制度是极其森严的。在当时,单单是两情相

悦是不可以的,礼教的束缚是非常强大的,所以在《诗经》又有好多男女有所爱恋却又不敢大胆结合在一起的矛盾、苦闷的抒发。《郑风·将仲子》中,男女之间互相喜欢,却又因为礼教的限制不能在一起,主人公在《诗经》中唱到“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在后文中,不仅父母是“可畏”的,“诸兄之言、人之多言”都是不可不畏的,也是不能不考虑的。《鄘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本来女子已经有了喜欢的对象,心有所属,却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女子只能被迫放弃,这首诗歌就是女子反抗的声音,在礼教通过婚俗和社会舆论干预生活的时代,能发出这样的反抗声音实属不易,可是,也仅仅是反抗的声音了,在行动上还是不得不服从的,否则很可能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由此观之封建礼教在几千年前对人们的荼毒之深,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从思想上让人民绝对的服从,就只能在思想上开始干预,制定法律不一定能很快的收到效果,但是社会的舆论压力是很大的,这在几千年前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反过来看,不得不佩服统治者的高明之处,暴力的压制是没有作用的,思想上的服从才是绝对的服从,这从侧面证实了在当时的周朝封建社会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

(二)远古的风流遗韵依然存在——自由恋爱制度

在《诗经》时期,当时的婚姻制度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自由恋爱制度并存的状况,这是由当时的社会发展的程度决定的,一方面,统治者希望以礼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及思想,另一方面,由于封建社会制度的不成熟,原始婚俗在民间尚有余波,这两种文明的碰撞,在一方完全胜利之前,必定会共存一个阶段的,《诗经》中就有这么一个时期的共存。《周礼·地官·媒氏》中记载曰“媒氏掌万民之判??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这里说的是,只要你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就可以相对自由的选择自己的对象了。[2]这里也是统治者所表现的人性化的一面,不能用暴力可以的压制,那就给他时间,并且采取一定措施来弱化它,使其渐渐消失。

《召南·野有死麕》中“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这首诗曾被人们认为是艳情诗,因为在诗中描写了极其“淫秽”的场面,男女私会,私定终身,这是封建文人所不能接受的,如此正统的《诗经》里居然有这么艳情的场面,是封建社会所不容的,所以封建文人就用自己“正统”的思想扭曲了这首诗几千年。其实这在当时因该是比较正常

的可接受的。

又比如《郑风·溱洧》中“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裥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这是一幅典型的男女相会图:春天到来,小河的水清晰无比,春心荡漾,男男女女相会在一起,趁机来寻找自己的心上人,互相赠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当我们读到此处的时候,耳边仿佛就真的响起了男男女女快乐相会的笑声。《鲁说》曰:“郑国淫辟,男女私会于溱洧之上,有洵訏之乐。勺药之和。”这就说明这首诗是描写当时青年男女热情奔放的抒情诗。[3]

在《诗经》中反映类似的男女自由恋爱还有很多,比如说《郑风·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在这里女子就在抱怨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小伙子不应该不理她,让这位姑娘寝食难安;《卫风·木瓜》男女“投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借互送物品来表明相互倾慕,厮守到老;《郑风·子衿》中还发出了“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感叹。

周朝奴隶主阶级的宗法制,是从原始社会的仪式演变而来的。原始社会的一些习惯风俗在周朝尚有遗存,诸如女子地位较高,自由婚恋还较普遍这些事实,都是这一点的体现。因此,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受到的钳制还没有封建制度确立并成熟后的朝代那样严厉。这一时期的恋爱方式,从大的方面讲,基本上有两类:自由恋爱或他人撮合。《氓》中男女主人公的恋爱方式是哪一类呢?且看女主人公追忆的一段前尘往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女子的叙述,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是“氓”主动大胆地向她示爱,他们是自由恋爱的。不仅如此,从“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来看,女主人公与氓还是青梅竹马,从小就已经打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这一时期的青年男女由对异性的审美而到心灵的触动,从而相互深深吸引,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事例,在《诗经》里多有出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周南·关雎》赫然放在《诗经》开篇第一首的位置上,颇能说明问题。另一首诗《陈风·东门之池》与《关雎》异曲同工,俱为男子思慕意中人的心声。而怀春女子思慕男子之诗,在《诗经》中亦多见。《郑风·子衿》、《郑风·溱洧》等篇即属此类。这些自由恋爱的恋人们有时还私赠情物,以表心志,并形之于歌咏。“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邶风·静女》)相赠的情物中寄寓的感情是美好而深厚的。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