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范文 > 三个代表 > 列表页

名词解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2-28  分类: 三个代表 手机版

篇一: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第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实事求是: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理论精髓: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习题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官僚资本主义:指在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

和平赎买:即国家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代价地逐步地把以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从而使我国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总结革命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根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一国两制: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的,是指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和一开科技进步、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提高经济小雨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主要特征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路子。

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名词解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主题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立足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关键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其中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矛盾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社会主义和平发展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论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这些基本理论,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也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篇二: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 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 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实现具体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 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 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 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 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 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 础。

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 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 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 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 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 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 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自 相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 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 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 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党 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 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 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 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 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5.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 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 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 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 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6.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 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 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 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 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 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 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 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7.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 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 束缚,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解 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想符合,使 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8.《论十大关系》:为了以苏联 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4月,毛泽 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 题为《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为 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 服务,需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十个重 要问题,即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 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等十大关 系。 9.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 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 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由无产阶级及其知识分 子所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思想的,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 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的的新式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 10.“二次革命论”:是指第一次国 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的一 种右倾错误观点。以陈独秀为代表。 认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由资产阶级 领导,革命胜利是资产阶级掌握政 权,无产阶级只能站在消极被动的地 位,从中“获得若干自由及扩大自己能 力的机会”,等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 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 无产阶级再实行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 第二次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1.农村包围城市:农村包围城市 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 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这是 毛泽东研究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 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 合的产物,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 确道路,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的丰富和发展。 12.“一化三改”:“一化”就是社会 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 手工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 13.“四马分肥”:这是我国社会主 义改造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利 润分配形式的形象说法。1953年国家 规定,私营企业每年结算盈余,其利 润分配为“四马分肥”,即分为国家所 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 方红利四部分。 14.和平赎买:是指在无产阶级夺 取政权后,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 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 化的政策。

1/6

15.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 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是构 成社会主义社会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 系和固有属性,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 性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 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源。邓小平提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 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 到共同富裕。 16.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即是 消灭社会中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使生产力的发展不受束缚。通过坚持 不懈的努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 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为生产力的 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 17.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 作为兴国之基础的方略,是指全面落 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 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 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 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 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 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 家的繁荣强盛。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 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 指中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 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 特定阶段。 19.“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三 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出发,结 合邓小平1985年以来经过反复思考后 得出的发展战略结论,将十二大提出 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作了进一步丰富 和发展,规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部 署。具体为:第一步到本世纪(即20 世纪)八十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 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 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 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 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 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 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 代化。这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及全国 各族人民奋斗的总目标。 20.基本矛盾:确定一定事物内部 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21.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指在一 定区域内(通常为一个国家)制定并执 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

和。通常 是一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 式。是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 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或者说就 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 2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 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 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3.市场经济:由市场通过供求关 系和价格变动,对生产要素和资源配 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形式。在 这种经济形式下,价值规律调节社会 生产和流通,使生产和需求之间保持 平衡,推动科技和生产的发展。有资 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前者有极大的自发性和盲目

的区别。

性,并伴随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 化,经常出现经济危机。 24. 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 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 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 主要形成,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 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 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 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 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 度。

25.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一种生 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 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 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人们在生产资料 面前的平等,是由全体或部分社会成 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 式。 26.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所有制是 一个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基础,它 必然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实现。这个 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定性,但是又不是 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发展(生产 力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所有制的实 现形式”就是指社会一定的经济体制。 27.按生产要素分配:所谓按生产 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要 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 得报酬的经济行为,即按照进行物质 资料生产时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 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 28.社会保障体系:国家通过立法 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 系列制度的总称。现代国家最重要的 社

会经济制度之一。作用在于保障全 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特别 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 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 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由国家通过国 民收入分配和再分

2/6

由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

配实现。

会救助、社会优抚和安置等各项不同 性质、作用和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构 成整个社会保障体系。 29.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 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 信息化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 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 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 子。其核心就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 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 化 ;发挥后发优势 ,采取跨越式发展思 路 ,实现我们的工业化目标。 30.“两型社会”:两型社会指的 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 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 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 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 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 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 展。 31.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以资 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 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 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 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 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 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 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 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2.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 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 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 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 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 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 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 注意里的改变而改变。 33.国体:

篇三:什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什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指导

简单的说: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是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在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习,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落实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当前,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要真正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实现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是否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是衡量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学风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理论和实际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始终不忘记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运用是更重要的学习。只有同指导实践相结合,才能把理论学深学透。党的十七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因为他们都是指导我们事业走向胜利的科学。正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十七大强调要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首先,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发展城乡经济建设,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按照十七大的描绘,将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可以看出,这样一个宏伟目标,鲜明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全面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只有掌握三大规律,进一步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的理论高度,了解和掌握这三大规律,对我们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统领各项工作,将会起十分重大的作用。当我们面对繁重艰巨的任务、尖锐复杂的矛盾、急剧深刻的变化、严峻困难的挑战时,坚决按三大规律办事,就能够沉着应对,从容处置。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何而来?怎样提高?根本之点,就是要能深刻认识和把握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我们在工作中才不会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失去前进方向;又不会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理想,脱离实践。做到既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又立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

07计算机 周勇

2008-10-21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