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句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上一句 > 列表页

古来征战几人回的上一句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29  分类: 上一句 手机版

篇一:唐诗名句赏析之一一八: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诗名句赏析之一一八: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王翰《凉州词》中的句子。全诗如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是唐代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调谨献给玄宗。玄宗把这些曲调交给教坊重新配词演唱。后来就以这些曲调产生的地方加以命名。凉州词在唐代影响甚大,尤其对于唐诗中边塞诗风的丰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许多著名诗人都写作过《凉州词》,名气比较大的有王之涣、王翰、张籍的《凉州词》。

凉州位于现在的甘肃武威市。诗歌前两句的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的特产。夜光杯也具有西域特色。据说最早的夜光杯是周穆王时西胡所进献。相传用白玉精制作而成,因为“光明夜照”得名。

这首诗通过描写大军饮酒出征的场景,反映出将士乐观豪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前两句写将军战罢归营,设酒庆功,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氛围,定下了基调。后两句主要抒情。征战的将士相互斟酌劝饮,酣畅淋漓,尽情痛饮,一醉方休,这种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与壮烈,颇具盛唐气象。“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发问抒发的不是战争的残酷可怕,而是报国轻生的铮铮誓言与雄壮高昂的沙场豪情。

篇二: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来征战几人回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mù)止。靡室靡家,玁(xiǎn)狁(yǔn)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mǐ)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四牡翼翼,象弭(mǐ)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小雅·采薇》

周文王渭水访贤,吕尚辅佐周武王平定天下,分封天下诸侯建立西周。虽说一统中原,可北方强悍的游牧民族常常侵扰边境,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于是周王朝派出卫戍军队镇守边陲。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雪花落在他的脸上、脖颈里,冰凉冰凉的。漫天大雪中,他一个人孤独的身影,更显得落寞苍凉。道路崎岖坎坷,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想到家的温暖,亲人的期盼,他忘记了饥饿寒冷,不由得加紧了脚步。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当年离开家乡的时候,是轻风送暖,杨柳依依的春天,而今回家已是雨雪纷纷的寒冬。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这首诗的大意是:

山薇啊,你发芽了,出生了,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是一年,我们都顾不上家室,这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我们需要攻战!

又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忧伤如此炽烈,为战事奔波,我们戍期未定,谁难替我们带回家信!

山薇长得粗壮刚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忧伤的心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

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是将士的军车,兵车既已驾起,战马高大雄健,战事频繁,军队又要迁徙,岂敢定居?

驾着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马,军将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战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鱼皮箭袋时时佩在身边,猃狁的侵战如此强大猖狂,怎能不日日加强戒备?

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能体会!

全诗共分六章,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

这位戍边战士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北方大漠气候寒冷干燥,中原人离家万里,难以适应那里的自然条件,更何况,他是远赴漠北驻守边关的呢?军旅生活是艰苦的,驻守地转移不定,还要时刻关注边境的敌情。王室公事无休无止,战士们无暇休息,有时连粮草都难以保证,他们生活艰苦,还得采薇充饥。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

这样艰苦的情况下,久别的征人怎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思念故乡的亲人,思念家的温馨。他们渴望返回故乡,但为了抵御敌人的侵扰,为了实现边境早日安定,战士们坚持下来,恰当地处理了个人忧伤痛苦与保卫疆土的矛盾。

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写道: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首《渔家傲》体现的和《采薇》是一样的情感。边境的自然条件的恶劣,军旅生活的艰苦,长期戍守边关,将士们难免不思念家乡。但是,没有打退敌人的侵犯,边关没有平定,怎能想着回家的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国难当头,为了边境的安宁,将士们誓死守卫边关,即使回家,也要打败敌人凯旋而归。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互相交织,这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构成了全诗悲伤的情感基调。

四、五两章笔锋陡转,描写边防将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为激昂的战斗之情。先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流露出出征将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

自豪感。我们可以想象出,将士们出征前沙场秋点兵的慷慨与豪迈。在遥远的大漠边关,寒冷的月光下,将士们整装待发,透过字面,我们似乎看见了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情景。

接下来对战车以及弓箭的描写,显示出将士们装备的精良和高度警惕的精神状态,使主人公的爱国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据考证,这首诗写的大概是周宣王时期的事,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关,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末章忆昔伤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两句以乐景写哀;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以哀景写乐。古来征战几人回?值得庆幸的是,九死一生中,自己终于能结束戍边征战的噩梦,安全归来。庆幸之余,难免痛定思痛,加之归途艰难,又饥又渴,怎不悲从中来呢?少小回家老大回,多年不见,音讯难通,家中的亲人还好吗?遥望前路相关在何方?

想起自己出征时,杨柳青青,而自己也正当青春年少。景物虽然美好,但想到从此要离别亲人,离开家乡,不知战场上还能否有命归来,所以征人的内心是哀苦的。这是以乐景写哀。归途时,大雪纷飞,天气虽恶劣,但和那些马革裹尸,身葬异乡的战友相比,自己能活着回来已经很幸运了。可以想象得出,征人尘满面,鬓染霜的凄苦样子,但他能够保全性命与家人团聚,心情是愉快的。这是以哀景写乐。

《采薇》是《诗经》中的名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也是《诗经》中的名句之一。这首诗写的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虽然情调忧伤,但并不降低它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正是因为合情合理的真实思想情感,才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也正是这种纯朴真实,才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读罢全诗,我们仿佛又回到了三千年前的边关,看见戍守边关将士们的艰苦生活;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艰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

篇三: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来征战几人回

《集结号》主题意蕴解读

摘要: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引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生命个体的关注出发,抛开战争本身的价值认定而重视生命存在的意义。或者说重视个体生命行为的理由,是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留给我们深入思考的本质意义。

关键词: 战争 证明 兄弟 英雄

正文:

张涵予实验的主角谷子地率领着他仅存的“47颗脑袋“共同要完成一个阻击敌军大部队的任务。集结号是他们可以撤退的信号,只是这个号声一直没有想起。他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兄弟一个个死去,而他也捍卫着这份因战争培植起来却不愿被战争玷污的兄弟情感,亲手把它们全部埋葬在煤窑下。可是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却没有人记得他们的牺牲。47名英烈没有人记得。唯一存活下来的谷子地感到不解\不服\不平。谷子地一人的行为确实让人感动唏嘘,可是冯小刚还是有大局意识的交给了公正的党,刚毅的人民解放军,来给委屈的英魂证明,为影片化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滚滚硝烟 弥散不了的悲伤

影片开头两段战役场面用阴暗阴郁的影调来表现解放战争的场景,表现我军英雄杀敌场面的镜头画面,色彩影调大(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 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上一句)多被营造为一种暖调,因为在传统战争史观中,战场是英雄人物获得生命价值升华的圣地,而不是造成生命毁灭和恐惧焦虑等精神困境的威胁性价值场域。 我国五六十年代的战争片也是如此,我们似乎战胜了所有的敌人,举国上下对未来信心满满,绝大多数人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士们冲锋陷阵,确实要牺牲小部分人的幸福来换取大多数人的幸福、但那时的政府是否为那些牺牲的人有所交代。让他们觉得死得其所,无人能够说清楚,在这个光电实际的每一个镜头之外,有多少真实的历史,在为之默默无闻的做着注解。

一将功成万骨枯。《集结号》片尾终于吹响集结号,是对那些具体鲜活的生命的慰藉。战争逼问人性。生命本身的价值避而不谈,光谈死后的荣誉追认,这是现实的一种。谷子地的努力,为他们祭奠,为他们证明,为他们活过,为了新中国而牺牲。

二\生生不息 永不磨灭的信念

战争们在战争中对责任的坚守,只有服从命令,服从指挥,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枪林弹雨,从容不迫。想活下去的念头并不可耻,但他们毕竟是军人,服从命令是他们的天职,在执行命令而死和违抗命令而活的选择中,他们选择了前者。他们用鲜血告诉世人,他们是真正的男子汉,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和平中对英灵的寻找。《集结号》是中国自有战争以来,真正能面对战争中个体命运的电影。它既让我们看到每一处牺牲时的光度和热度,也让我们看到牺牲后引发多的巨大的荒凉。那一望无际的烈士碑,那煤山下可能掩埋的残骸,都向我们透露战争本身所具有的非人性,对人的生命带来的持久性伤害。所以,他寻找着,这种寻找也表现出谷子地的信念坚守。一个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平民,居然有博大的胸怀,让人感动。那时的人民军队是一支怀有想象的队伍,这是毋庸置疑的。否则你很难解释在人员,装备,军事素质远低于对手的情况下,能在极短的时间里,获得胜利。

三\战争年代 无从选择的悲哀

有人说战争就是失去,对于政治家来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战争就是战争。它让母亲失去儿子,孩子失去父亲,妻子失去丈夫。战争的逻辑和人的逻辑总是相对的,它意味着死亡和杀戮。不管存在的必要,他也是一个必要的恶魔平,绝非是什么好事。在滑铁卢战胜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曾说过:对于战争而言,胜利只是比失败稍好一点的悲剧。

他们有对生存的渴望,对死亡的恐惧。在集结号里,看不到那些高喊口号赴死的英雄,也看不到临终钱念念不忘交党费的烈士。剩下的只是普通人,一群同你我一样的普通士兵,他会在战场上,在冲锋号吹响之后,被炮火吓得尿了裤子,他会为了替连长弄块表,冒着生命危险区翻敌人尸体,最后送掉了自己的性命,他会为了让九连有存活,明明没有听到,却说号声吹响了。。。。

他们也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对生存的渴望,死亡的恐惧,完全合情合理。生命,在战争面前,脆弱的仿佛是玻璃,经不起打击。。。

四\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

革命为了平等而不是为了不平等。电影背景选择了内战时期,让人看得没有那么痛快,毕竟就像是手足相残。只不过是跟的组织不一样。他们心里也想着为自己所谓的国家战争。他们如果要祭奠,就应该祭奠所有的生命,而我们应该做的更应该是反思,而不是颂扬,包容的历史观,唯有如此,和平的景象才有曙光。

这是一个反战时代,但我们的历史从未离开过战争。一个战争片可以看出国家和民族对战争和生命的态度。从电影中认识历史,反思历史,珍惜历史才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