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事迹材料 > 列表页

读赵久富事迹有感600字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24  分类: 事迹材料 手机版

篇一: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赵久富学习资料

心有清泉:赵久富

赵久富,男,1954年生,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为无数为南水北调工程奉献牺牲的移民缩影。2015年2月27日,赵久富被评为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感动中国颁奖词

【人物经历】

1965年前,南水北调一期移民开始时,七岁的赵久富跟随父母搬迁到了余嘴村。

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中带领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2010年,他成了村里移民的第一责任人。这里有61户要外迁到千里之外的黄冈。按照住房标准,赵久富可以选择留下,但他还是主动选择了外迁黄冈。

2010年的4月30日,移民搬迁队伍出发。

2013年,余嘴村变成蓄满清水的库区。外迁到团风县黄湖新区后,担任移民安置点总支书的他带领移民在新的家园也走上了致富路。

2014年,带领着移民新村的村民找到比过去更多的致富出路。

【人物事迹】

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成为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作好移民工作,代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2014年,跨世纪工程南水北调正式通水。此时,南水北调移民第一村十堰郧县余嘴村支书赵久富带领着移民新村的村民早已安定下来,大家也都找到比过去更多的致富出路。

50年前,南水北调一期移民开始时,七岁的赵久富跟随父母搬迁到了余嘴村,2010年,他成了村里移民的第一责任人。这里有61户要外迁到千里之外的黄冈。家园难舍,故土难离,移民工作最难张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按照住房在海拔172米以下需要外迁的标准,赵久富可以选择留下,但他还是主动选择了外迁黄冈。赵久富80多岁的父母亲决定不跟儿子外迁到黄冈,但他们支持儿子带头外迁。

村支书带头外迁,61户村民陆续签了搬迁协议,2010年的4月30日,移民搬迁对队伍就要出发了,家家户户开始收拾家当装车。赵久富党旗挂在了自家外墙上,这是他在

余嘴村当村支书的第26个年头,也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最后一天。赵久富的母亲拄着拐杖步行了5公里,来到了移民现场。母子遥望,赵久富不敢流泪,怕耽误了移民的行程。

2013年,余嘴村变成蓄满清水的库区。而移民们在赵久富的带领下,在新的家园也走上了致富路。

【人物介绍】

郧县任职时间第一的村支书

1981年,赵久富从北京当兵复员回村,半年后,前任村支部书记找到他说,村里的林场办了多年,一直搞不好,希望赵久富能把林场搞起来。可是, 700多亩的林场,人心涣散,收成低,短短几年内,换了好几任场长,村里没有人愿意接手,面对这个烂摊子,尽管他顾虑很大,怕不懂生产,怕搞不好,但是,部队七年的磨练,他选择了面对,选择担任起村林场场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赵久富分工组织得当,当年的柑橘总产从头一年的7万斤增长到17万斤,是原来的50多倍,翻了一番还拐了个弯,收获的南瓜堆满了村头,红薯个头赛南瓜,县里、镇上作为先进经验推广,组织很多人来参观学习。

1983年,赵久富开始担任村官,这一当就当了31年,成为了郧县任职时长第一的村支书。期间,赵久富创造了郧县 (现已更名为郧阳区)的三个第一:担任村支部书记的时

间最长;修建了第一条4.2米宽的通村公路;带领村民首个搬迁,还筹资建起了村委会办公楼、混凝土水塘,改善村里的灌溉条件等等。

正是这样三十多年如一日,赵久富困难面前冲锋带头,作风正派没有私心,威信格外的高。

带头第一个签字搬迁的村干部

十堰市郧县(现已改为郧阳区)余咀村是赵久富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因为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扩容蓄水,早在2009年,余咀村就被定为郧县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需要整村移民400多人,全村一大半村民都要外迁到600公里之外的团风农场,一小半可以留在本地后撤内安。

搬迁意味着告别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水土,放弃了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生计。可是,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赵书记不搬,我就不搬。”一说外迁,村民们就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村支书赵久富。

当了二十多年村支书的赵久富是村里移民的第一责任人。按照住房在海拔172米以下需要外迁的标准,赵久富可以选择留下,但要搬到人生地不熟的黄冈,需要有人站出来带头走。“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我不带头,谁愿意搬呢?”赵久富首先说服了自己。

虽说要带头搬迁,但是赵久富心里最放心不下的就是80多岁的父母亲。两位老人说快落地的叶子不能离了根,决定

不跟儿子外迁到黄冈,选择留下内安,这意味着已经和儿子在一个院里住了几十年的老两口,从此就要自己照顾自己了。

“你不带头,谁都不会去。”深明大义的母亲支持儿子带头搬迁的决定。

在赵久富的带头下,陆续有61户村民在移民干部的动员下签了搬迁协议。

仅有的移民人大代表之一

目前,除去黄湖新区,武汉市东西湖区、荆门沙洋等地都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外迁移民。

“国家对于移民内安的都有对口帮扶政策,对于外迁的支持力度,我还要继续呼吁。”赵久富说,自己可能是湖北省仅有的移民人大代表之一了。不只在黄冈,不少外地移民都会找到赵久富来反映问题。“代表全省移民,也要反映好全省移民的心声。”赵久富说自己义不容辞。

最后的誓言——带领移民安好家

2010年4月30日,这是余咀村搬迁的日子。

搬迁的前一天,家家户户开始收拾家当装车。赵久富不忍父母看到离别的场景,便让妹妹接走了父母。

安顿好家里的一切,赵久富就去村部整理转交全部工作记录和档案,最后一样需要转交的是村支部的党旗。神圣的党旗不能随便转交,赵久富在村里举办了一个简单而又庄严的交接仪式。

篇二:学习赵久富争当扶贫标兵

学习赵久富争当扶贫标兵

赵久富同志是一名普通的村党支部书记,但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舍小家,顾大家,在可以选择安逸的情况下,率先垂范,带领群众踏上了搬迁移民之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团风县黄湖新区,他又带领移民新村的村民奔富路,因此光荣入选“感动中国2014年度十大人物”。

作为扶贫系统的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学习赵久富什么呢?

一是学习他忠诚于党,严以律己,信念坚定的政治品质,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党的扶贫事业。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扶贫开发、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扶贫开发是党的一项伟大事业,是党的“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之基。作为一名扶贫干部,要坚定信念,忠于党的扶贫事业,秉承“一切为了贫困的父老乡亲”的工作理念,强化“甘当扶贫人,终事扶贫业”的理想信念。认真学习习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坚决执行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开发的政策和决策,把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播撒到贫困群众的心田。

二是学习他敢于担当,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实干作风,做到广接地气勤政务实开展精准扶贫。作为扶贫干部,服务对象在基层在偏远农村,必须要勤政务实广接地气经常开展

扶贫调研,摸清贫困人口底数,致贫原因,找准脱贫方法,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坚持“产业第一、能力至上”,扶志、扶智、扶业多管齐下,做到扶贫到村到户到人,让贫困村贫困户贫困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扶持,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是学习他一心为民、服务群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做到坚持原则廉洁自律监管扶贫资金。扶贫资金是贫困父老乡亲的“保命钱”,是一条“高压线”。要牢记“扶贫资金在我手上,父老乡亲在我心中,脱贫致富在我肩上”的服务宗旨,坚持从严治党,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做到遵守党章规定不打折,落实上(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 网:读赵久富事迹有感600字)级决策不变通,落实党建主体责任不缺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不走过场,加强党性修养不动摇,敢于担当不懈怠。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扶贫项目资金监管,严格落实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项目审批制、合同制、公示制和验收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确保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干部成长安全。

总之,学习赵久富同志就是要坚持“三严三实”,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坚定“一切为了贫困的父老乡亲”的理念,全心全意为贫困群众服务,把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确保贫困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的扶持,为建设“四个大别山”实现“双强双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三:读《孝顺“美”少年—赵书涵事迹材料》有感

读《孝顺美少年赵书涵事迹材料》有感

读了《孝顺美少年赵书涵事迹材料》这篇文章,让我感触很深。

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记得有这样一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也是做儿女天经地义的事情。

赵书涵是个孝顺的孩子,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她每天回家都会帮父母做家务,向父母说一句问候的语言。当节假日时,她就会和父母谈心,为父母捶背、洗脚。当父母过生日时,她都会为他们精心准备一件小礼物,让他们开心&&

记得有一次,赵书涵妈妈的胆囊炎犯了,赵书涵每天放学回家,都会放下书包,赶快写作业,写完作业,就会帮妈妈收拾卫生,然后把菜摘好,等爸爸回来炒。吃晚饭前,她都会给妈妈按时吃药。

赵书涵不觉得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从我们呱呱坠地时起,我们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不能忘记。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行动起来,搬一把椅子给父母歇歇;说一句真诚温暖的话给父母听&&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一个好人呢?因此,我要用优异的成绩来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