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句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下一句 > 列表页

流血不流泪下一句是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27  分类: 下一句 手机版

篇一:中国人流血不流泪

中国人流血不流泪

新昌县觉苑希望小学五年级 王馨怡

“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抗击日寇的民族英雄赵一曼说的名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她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

1935年11月,她率领150多名战士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敌人6次进攻,击毙日寇30多人,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她的口中得到抗日联军的活动情报,逼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连夜进行了严刑审讯。残忍的日本宪兵先把竹签一根一根地扎进赵一曼的手指甲、脚趾甲内,再一根一根拔出来。还用铁签烧红后扎进赵一曼的指甲缝内??人们都说“十指连心痛”,赵一曼咬紧牙关,豆大的汗珠布满额头。敌人又用烧红的烙铁反复烧烫她的皮肉??赵一曼脸色灰白,冷汗涔涔而下,但她仍然狠狠地瞪着审讯她的人,不发出一声呻吟??

1936年4月末,无计可施的日本宪兵对赵一曼实施了惨绝人寰的电刑??但她仍一言不发,两眼怒视着敌人。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和韩勇义帮助赵一曼逃离了日军的魔掌,辗转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再次被捕。 7月26日,日本宪兵对赵一曼实施第二次电刑。提审途中,赵一曼从容地抬起头怒视着敌人,双手推开敌人的搀扶,任沉重的脚镣磨出血来,昂首挺胸,虽然一步一瘸,却是无比坚定。残忍的电刑下,难以名状的痛苦一次比一次难受。终于,赵一曼无力地摇着散乱的、被汗水湿透了的短发,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喊声。 就义前,赵一曼视死如归,高唱《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看了这篇《热血沃中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记忆女先锋。”是啊,赵一曼阿姨,我和她虽不是同一时代的人,可我和她却是

同一个大家庭中的人。她在日军几十种残忍的酷刑中并没有被打败,她为了自己的任务,中国使命,勇敢地撑到了最后,为了天底下像宁儿一样的人不再受苦,为了像她一样的人不再失去儿女,不再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这位伟大的英雄,可亲可敬的母亲选择了牺牲。共产党赵一曼,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所以我们中国人要流血不流泪!

点评: 作者在文章开头就引用了赵一曼的名句:“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点明了自己要叙述的内容。如果作者在“感”这部分内容上联系实际发表感想再具体些,语句表达上能再细细斟酌些,那么文章会更顺畅。

指导老师 徐岳英

篇二:血

《血》阅读答案

⑴那天下午,正躺在床上闭目假寐,不料,放在床头柜上的一头瓷器公鸡,竟坠了下来,猛力砸在我额头上。我只感到一疼,仿佛晕了过去似的一片空白;等到恢复知觉,阵痛的感觉又浮了上来,一抽一抽的,好像神经在发颤。

⑵倚在我身旁的四岁的孩子,一骨碌爬起来,望着我失声惊叫:“爸爸,流血了,好多好多!” ⑶我一愣,伸手摸了一把,赫然是鲜红的血。孩子爬下床去,跌跌撞撞地拿了一面小镜来,我接过一看,只见左眉中间陷了一个小洞,那血就从洞口溢出。

⑷孩子伸手打那瓷公鸡,嘴里喃喃骂道:“打死你!打死你!这么黑心,打伤爸爸!”

⑸看到他稚气的动作,我不禁笑了起来,心里却暗自庆幸,好在是打在我的眉头,假如打正眼睛,那该如何是好?转念一想,又不免捏了一把汗:假如它砸在小孩的头上,不更糟糕?我怎么说都是成人,受一点伤,也算不了什么;但我的孩子呢,毕竟皮脆肉嫩,那后果,实在不堪设想。孩子并不知道我在沉思,他把小脸凑了过来,朝我的伤口吹气,还频频问道:“疼不疼?疼不疼?”一会又爬下床去,拿来药水胶布,命令我道:“贴胶布啦!我都说过啦,要小心嘛,你都不听的!”

流血不流泪下一句是

⑹我依言让他贴上胶布,心想,现在的孩子机灵多了。我四岁的时候如何,实在没有印象了,但我总以为我一定比较迟钝。

⑺我的眉头渗出的血,又红又稠。多少年没有这样出血了,我怎么也记不清楚。但有几次,我却印象深刻,那流出来的血水,至今仿佛仍汩汩在眼前。

⑻那年,我还在读小学一年级。我们上课用的是铅笔和刀片,我在削铅笔时,不慎将食指削破,一时之间鲜血直冒,我手忙脚乱地撕了许多纸张,拼命去擦那血水。下了课,妈妈来接我,一眼看到破损的手指,惊问:“你怎么不用手巾包起来?”我讪讪地答道:“忘了。”其实哪里是忘记?舍不得那条白手巾才是真的。我总以为,雪白的手巾一旦沾上斑斑的血迹,那就再也还不了我的清白了。

⑼那时,也还没有纸巾,不像我那四岁的孩子,一见我流血,便献计献策:“拿纸巾啦,用纸巾包住,就不会痛了,知道吗?”

⑽我记忆中流血较多的一次,大约是在十岁左右。那天下午,我们赤足下水去摸鱼。起先只是在河畔用竹网捕,后来越走越深,水已及膝,犹不知回头。我一脚踩下去,蓦地一阵剧痛,低头仔细一瞧,鲜红的血水缓缓从水底冒出,我连忙一脚高一脚低地奔回岸上,这才看到,右脚的大脚趾给拉破了很深的一道口子,血流了一地。

⑾孩子这次装成一副老成的模样,眼波一横,用教训的语气:“我都说过了,要小心一点,你就是不听话!”孩子,这回实在是飞来横祸,与我是否大意无关;我想这样对他说,但怕他无法理解,只好苦笑着不言不语。那时下水去捞鱼,倒真是不听话的后果,我强忍着疼痛,一拐一拐地往家赶去,沿路留下斑斑的血迹;想要瞒住妈妈,偏偏妈妈眼睛锐利,立刻惊呼:“怎么搞的呀你?那么多血!”但她并没有责骂我的淘气,只是一味找红药水找纱布找剪刀,为我包扎创口。如今也是有人替我歪歪斜斜地涂上药水贴上胶布,但这孩子已经老气横秋地向我训话了。

⑿回想起流血的往事,感觉到时光的流逝,心里微微泛起惆怅之情。孩子见我泪光闪烁,也许竟以为我痛得受不住,奶声奶气地安慰我:“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

⒀说起来,我记忆中有关血的故事,还是我儿时生活在赤道山城的经历;年深日久,渐渐也就湮没在人事倥偬之中。假如不是这件偶发事件的牵引,我哪里还会忆起?

⒁而那鲜红的热血,竟在顷刻之间使我体味了亲情的温暖,那过去了的,是妈妈的关切;在眼前的,是稚子的天真。

16.文中第⑻段和第⑽段,分别写了两件什么事?作者是用什么记叙顺序来写这两件事?(5分)

17.本文几次写作者流血的经历,为什么当中要交代他的母亲及孩子对他流血的反应?(3分)

18.文中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请分析一下这一处描写的作用。(4分)

19.文章以“血”为标题,令人印象深刻。请你说说以此为标题的好处。(3分)

16.六七岁时削铅笔削破手指。(2分)十岁时摸鱼割伤右脚大脚趾。(2分)插叙。(1分)

17.写出母亲对他的关切和孩子对他天真的爱意,反映三代人的亲情。

18.心理描写。(1分)我暗自庆幸瓷公鸡砸在自己的头上而不是孩子身上,表现作为父亲的我对孩子的爱。(3分)

19.本文几件小事都是写我流血的经历,一个“血”字串起了全文;(1分)我流血的经历又表现出家人血浓于水的亲情。(2分)

篇三:和平区历年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试题

和平区历年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试题

一、【02——03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检测】

愿母亲的微笑永驻

我爱哭。委屈时哭,高兴时哭;取得一点点成绩时快乐地哭,偶遇挫折时伤心地哭。妈妈常无可奈何地说:“你这孩子简直就是用泪水喂大的。真没办法。”

是呀,没办法。我真是佩服妈妈,因为妈妈从来不哭。

妈妈的胳膊骨折了,钻心的疼痛使她双眉紧蹙(cù),但她没有哭;那年闹旱灾,家里种的庄稼一大半绝收,妈妈双眼直直地盯着天空,但她没哭。我轻轻地说:“妈妈,哭了您心里会好受些。”可妈妈缓缓地摇了摇头说:“大人流汗,流血,不流泪。”

是的,妈妈流汗、流血,却不流泪。

不常流泪的人流泪是痛苦的,那是她的心在流血呀!我爱妈妈,我不愿让她流泪、流汗、流血。可是,哎??

妈妈看着成绩单,不相信地说:“考得这么差?”我低下头,默认了。“为什么?”妈妈的声音提高了。为什么?因为上课没听讲,那时我在玩随身带的小物件;因为作业没有做,自习时我在看小说;因为??可是我能这样说吗?一霎时,我像又看到了炎炎烈日下妈妈额头的汗珠,如墨的夜里妈妈浇地时的孤独身影??“我,我??”我多想找个充分的理由啊,可我怎么能欺骗妈妈!“妈妈!”惭愧吞噬着我的心。泪,如断了线的珠子纷纷落下。“哎,你一点也不体谅父母啊!”妈妈哽咽了。我抬起头,(A)第一次看见妈妈清瘦的脸上挂着两颗晶莹的泪珠!啊,妈妈哭了!我怕了,抱着妈妈的胳膊,哭得更凶了。妈妈啊,原谅女儿吧,愿这泪能抚平您心的伤痕!女儿会努力的??

从那至今,我再没有流过泪;我要像妈妈一样,流汗、流血、不流泪。我要用辛勤的汗水,用滚烫的血织成一条彩带,一头连着妈妈,一头连着我。

现在,妈妈又在为我缝棉衣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轻轻地走到妈妈跟前,悄悄递上一杯热茶。妈妈抬起头,(B)脸上绽开了春晖似的笑容。啊,妈妈好美!

一霎时,我心中升起一个渴望:我愿以终生的努力换取这微笑,愿它永驻妈妈脸上。

2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吞噬( ) 哽咽( )晶莹() ...

26、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是对妈妈的描写,A处表现了妈妈 的心情,B处表现了妈妈的心情。(3分)

27、妈妈流泪是因为( )(2分)

A 自己骨折以后钻心的疼痛。

B女儿学习不用功,不体谅家长的艰辛。

C女儿考试成绩不佳,还欺骗家长。

28、对“我要用辛勤的汗水,用滚烫的血织成一条彩带,一头连着妈妈,一头连着我。”这句

话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 我要把辛勤劳动换来的成果作为礼物送给妈妈。

B 我要努力奋斗,做一个和妈妈一样的人。

C 我要像妈妈一样做个坚强的人,用自己的付出来回报妈妈的深情。

29、文章最后一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

二、【02——03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母亲节的礼物

①红灯,公交车缓缓停下,全车人都欣赏着窗外的流光溢彩,忽然一声清脆的童音响起:“母亲节!妈,是你的节日。”

②母亲节?糟糕,我还没买礼物,该死,如此重要的节日我竟忘了,好在为时未晚,来得

及弥补。只是,该买什么礼物呢?

③第一次过母亲节是在别人指导下,买了最最标准的礼物——康乃馨。平生头一次买花,

花送给母亲。她的惊讶和激动在我意料之外,更让我不安:仅仅一束花,母亲就那么高兴.她的易满足使我醒悟平日的疏忽,愧疚慢慢袭上心头:明年,明年一定买件特别的礼物!

④第二年。我找了好几条街巷,才买回了母亲时常提及却难以购到的特色糕点。看到这件

“礼物”的一刹那,母亲额头细细的皱纹似乎熨平了:糕点,我和姐姐分享完了,那漾着笑意的眼睛却始终在记忆里浮动。触动之下,我暗暗思索:明年,明年我要让母亲大吃一惊。⑤可是,买什么样的礼物能使母亲所有的皱纹全熨平呢?正想着,童音忽然又响起:“妈,

你要我送你什么——我没有钱,什么都买不了??”声音渐趋沮丧。做母亲的于是笑着逗儿子:“怎么办呢?你没有钱,那我的礼物不是得不到了?”“有了!“童音兴奋起来,“今晚我不睡觉,给你当保镖送你上班。”这种郑重其事令众人哑然失笑。那母亲的声音格外轻柔:“好儿子,妈不用你当保镖。”“为什么?那是我的礼物!”母亲的声音一定一顿地响起:“你的礼物,妈已收下!”

⑥“收下了?”几乎同时,车上的每一个人除了小男孩外,都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几分

钟前还在困扰我的难题也在这母子的对话中忽地解决了,心头顿时一松:其实母亲节的礼物是最好、最容易送出的。

27、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弥补() 熨平( )

28、摘录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2分)

29、本文的线索是()。(1分)

A 母亲 B母亲节 C母亲节的礼物 D 礼物

30、本文使用的最为主要的描写手法是 。(1分)

31、第⑥自然段的开头句是个问句,提出疑问的人是( )。(1分)

A “我”B小男孩 C 车上的乘客D 孩子的母亲

32、.为什么说“母亲节的礼物是最好、最容易送出的”?(3分)

33、本文共六个自然段,从记叙顺序上看,第③④属于 。(1分)

三、【02——03第二学期阶段检测】

秘密

那是我在百货店玩具柜台工作时遇到的一件一生都难以忘记的事情。

“对不起,您能听一下这孩子的话吗?”我被一个三十多岁的母亲叫住。有一个七八岁光景的男孩子站在她旁边。那男孩像贝壳一样闭着嘴,眼睛只是向下看着地面。

他母亲以严厉的语气说:“快点,这位阿姨很忙!”我感到空气骤然紧张起来,到底是什么事呢?我一边猜想着,一边仔细打量这母子俩。我发现男孩手中握着什么东西,他那双小手还有点颤抖——那是件当时很受孩子们欢迎的玩具,这种玩具每次进货都被抢购一空,而且被盗窃的数量不亚于销售量。款,突然感到眼前有什么东西在晃动,我一抬头,老头儿不知何时已来到我们面前,

(A)一只枯黑得像老松树皮的手(chàn)抖着递过来一元钱!

⑥ 我惊讶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回过神来时,(B)他已把钱放在桌上,摆摆手,像完成一个 “怎么了,你说点什么呀!”他母亲很生气,眼眶里充满了泪水。这时,男孩已经抽抽噎噎地哭了起来。

我的心脏仿佛被猛戳了一下,我又一次面向孩子。我想我必须要听他说句话,我甚至感到这个瞬间可能会左右孩子今后的人生。

这时,他的手不自然地伸开,被揉搓得破烂的包装中露出了玩具。

“我没想拿??”他费了很大力气才说出这句话。我现在还记得,孩子最后泣不成声地说了一句“对不起。”母亲那时的表情难以形容,我感到她好像放心似的深叹了一口气。

然后,他母亲干脆地对我说:“请叫你们负责人来,我来跟他说。”这时,我第一次懂得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和教育子女的不易,我被母亲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

“不用了,我收下这玩具钱,这件事就作为我们三个人的秘密吧,孩子也明白了自己做错了事,这就够了。”我觉得自己只道出了心情的一半,眼泪就已经流到了面颊上。

那位母亲几次向我鞠躬表示歉意的身影,我现在还记着,而且永远也忘不掉。

23.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骤然( ) 歉意( ) ..

24. 联系上下文,为加点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有一个七八岁光景的男孩子站在她旁边。( ) ..

A 时光景物 B 表示估计C 境况,状况 D 情景

25.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这句话的含义。

“我想我必须要听他说句话,我甚至感到这个瞬间可能会左右孩子今后的人生。”

26.下面的文字是对文中三个人物的特点的概括,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母亲:爱子愈深,责子愈切。

B 男孩:能改正自己的错误。

C “我”:服务周到,息事宁人。

27.从文中找出与画“——”的句子相照应的一句话,抄写在横线上。(1分)

28.短文以“秘密”为题,对其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男孩所做的这件事很不光彩,不能让人知道。

B、 “我”认为男孩已经承认了错误,就没有必要再张扬,那样会伤害他的自尊心。

C、 “我”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还懂得了成功教育子女的“秘密”,那就是严格要求他们。

四、【03——04第一学期阶段检测】

最后的苹果

书房里有一扇朝南的窗户,站在那儿向外看,约三里处是一座小山,翻过山就是一片苹果园。写作之余,我散步的终点,就是这片栽满果树的地方。

深秋的一天,我又来到这里。果农的窝棚已空,夕阳下,几只小鸟在上面整理着羽毛;苹果树的叶子稀疏金黄,微风吹来,不时地飘向我脚下的小路。就在我沉醉于眼前的这片世界时,我发现了一只苹果,它挂地一个树杈的中间,大小如我的拳头。

显然,这是一只被遗忘了采摘的苹果,因为它所在的位置非常隐蔽。( )我不是在抬起头的时候,恰好向它那个方向看去,根本( )发现不了它。

要不要摘下那只苹果?我犹豫了好一会儿。最后,我还是决定不去动它,因为这样能给我一个理由,在下一次散步的时候不再半路折回;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想看看,一只苹果,在没有人提前摘的情况下,会是怎样一种结果。

立冬、小雪、冬至,日子一天天过去。就在我第五次去看它的时候,这只苹果不见了。也许是它已不愿呆在枝头,总之,在我寻找它的时候,它正躺在树下的一堆枯叶里。

自从搬到郊外居住以后,我无数次来这里散步。从果农摘下的第一批青涩的果子,到收获结束、果农运走最后一批,我都购买和品尝过。然而,像我眼前的这只苹果,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它的外形是那样饱满而圆润,它的色泽是那样金黄厚重。

这只苹果被我带回家后,在我的书房里又呆了近两个月。直到有一天,儿子问我:“妈妈,你在哪儿弄的那只苹果,怎么那么甜呀?”我这才知道,果园里最后成熟的那只苹果已被儿子吃掉了。

不过,从那天起,我再也不为儿子的顽皮、无知和不懂事而苦恼;也是从那天起,对那些年纪轻轻就已经功成名就的人,我也不再羡慕。我变得更加内敛、更加专注,因为那只苹果让我明白

了: 。

2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青涩( )内敛() ..

27.在文中的括号一 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28 面对那个最后的苹果,“我”决定不去动它的原因是什么?(2分)

29.那个苹果被“我”带回家后“放在书房里近两个月”的原因是()。(填序号)(2分)

A 这是家里的最后一个苹果,“我”十分珍惜,不舍得吃掉。

B 这个苹果因为放得太久,已经不能再食用了。

C这个苹果的外形饱满而圆润、色泽金黄厚重,“我”非常喜欢。

30.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的空白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 )。(填序号)(2分)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