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研究报告 > 列表页

什么是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06  分类: 研究报告 手机版

篇一:标准行业深度报告模板(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范 文 网:什么是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行业深度报告模板

(一.首页)

标题(一个判断句,说明对行业未来一段时间(年度/半年/季度等)的前景判断)

行业评级(推荐 谨慎推荐 中性 回避)

数据来源: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

核心观点

1.行业的增长前景判断

通过数据说明对行业增长趋势的判断(行业增长率,复合增长率变化),主要的判断依据。

2.报告中核心问题说明

简要说明报告中主要论述的问题/占有报告较大篇幅的问题,结论,判断依据。 3.行业估值的判断与评级说明

说明所论述行业的/跟踪公司整体的相对估值水平(PE等)及前景,对行业进行评级/调整评级。

4.行业中重点推荐公司的选择

说明所选择的重点公司盈利增长,估值(DCF PE),目标价位,评级调整,简单说明选择原因。通过不同估值防范说明,比如每用户企业价值、吨钢市值、单位面积市值等具有行业特点的估值方法。

(首页说明:

1. 首页主要由四部分组成,重点是核心观点

2. 核心观点主要包括四部分,四部分的标题根据内容确定 3. 需要关注的重点公司表格中金融业可以应用PB

4. 需要关注的重点公司表格中填写的主要是高评级公司和大市值公司,一般不超过5家。

分析师关注的全部股票在正文中列表阐述。

(二.次页)

投资概要

驱动因素、关键假设及主要预测:

驱动因素主要指供求、行业内部因素、宏观因素等。可用驱动因素模型,指驱动因素与结果间的定量关系,也是把驱动因素量化的过程;

主要假设条件是指进行行业/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的主要假设条件。

我们与市场不同的观点:

研究员自己认为报告的亮点所在,可以认为是撰写报告的主要目的。比如,预测的连续三年的每股收益与市场的不同,原因何在。

行业估值与投资建议:

行业整体估值水平及未来趋势判断。重点推荐公司目标价位,目标价位以PE表示的未来三年的相对估值水平等。

行业表现的催化剂:

影响行业及其行业内公司估值水平变化的重大事件性因素,这种因素具有脉冲性,有可能不能测量,需要判断其出现的时间、对公司估值变化的影响。

主要风险因素:

即针对关键性假设的不确定性,预测中不能把握的东西,不容易进行具体量化分析的重要因素。

(次页说明:

1. 该页是行业报告的五要素页,占用一整页 2. 五要素的标题是确定的,不要改动

(三.第三页)

目 录

(目录页说明: 1. 目录页占用整页

2. 目录页原则上不包含图表目录,除非内容目录与图表目录可以放到同一页 3. 目录包含四部分:正文内容目录 重点推荐公司目录 附录 免责声明

(四.正文部分) 1).行业发展现状综述

参考内容:

国家产业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政策内容、领导讲话等的促进作用)

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等因素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行业发展的原因与动力、外部发展的促进作用)

行业发展现状概述(行业定义与范围、行业结构与竞争格局、基本情况及特点、国内外所处的位置、重点发展的子行业)

市场容量

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率 产品的技术水平 产品品种

结论:

给出行业发展现状的整体判断,所处的周期,以及对文章中心内容的影响。比如,如果是策略报告,指明对策略判断的影响 2).行业市场结构及竞争状况分析

参考内容:

(行业市场结构) 供需关系 竞争者数量 各自市场份额 力量对比 行业集中度

(竞争状况)

行业的主要经营者和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主要经营者介绍与基本面分析、主要上市公司介绍与基本面分析)

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竞争方式(价格、质量、服务、品牌)激烈程度

新进入者的威胁进入壁垒(政策、特许、自然垄断、规模经济、资金、技术、资源供应)

供应链分析上游行业状况资源供应状况供应品可替代性及重要性供应者集中度 替代产品的威胁替代产品技术上的可替代性替代产品成本上的可替代性(盈利性)替代产品的转变费用

最新的产业政策动向,

国家宏观政策对于行业的影响(鼓励、限制、无影响) 结论:

行业竞争格局前景,重点公司的竞争优势。 3).行业驱动因素分析:发展需要必备的条件与解决的问题

参考内容: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技术进步前景,技术发展原动力、方向与潜力。 影响行业发展的症结 行业发展需要的外部条件

行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问题后的前景 行业发展可带动的产业 结论:

驱动力是什么,是否具备,对未来行业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重点推荐公司的影响 4).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参考内容: 重要机遇的原因 机遇产生的条件 机遇对该行业的影响 机遇实现的条件 结论:

机遇出现的时点判断,对行业及推荐公司的影响。有点催化剂的意思。 5).行业的发展前景

参考内容:

行业前景分析(国外该行业的发展前景、可预测的国内前景、行业发展目标与重点领域、行业竞争战略)

主要经营者分析与投资价值展望(行业中各种业务对比分析、竞争能力分析、主要经营者投资价值建议、行业投资价值建议)

结论:

说明行业的发展前景,趋势判断,增长/下滑原因 6).行业的估值水平

参考内容:

相关行业之间的估值水平比较(所论述行业的相对/绝对估值地位) 可用绝对估值方法对行业未来进行估值,并说明估值水平变化 影响估值水平的因素分析。比如石油储量等。

行业内主要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公司估值水平、经营现状与展望、公司主要产品经营状况分析、财务状况分析、公司前景分析、公司投资价值建议等)

主要公司估值水平对比

(1.包括国际国内主要公司的对比

(2.可以运用具有行业特点的额估值方法进行相对估值,比如每用户企业价值、吨

钢市值、单位面积市值等

结论:

行业的相对估值水平判断,重要上市公司的估值分析,以及为何选择重点推荐的公司等。 7).风险分析

参考内容:

政策风险、经营风险、监管风险、利率汇率风险、市场变化、竞争格局等 结论:

预测中不能把握的东西,不容易进行具体量化分析的重要因素,对推荐公司的影响。 8).相关行业的发展前景展望

参考内容:

对上下游及相关的行业简短分析 结论:

上下游及相关行业发生变化对所论述行业的影响程度,时点,持续性、结果等。

(正文部分说明:

1. 这部分内容根据情况论述,无需撰写与说明全部的参考内容 2. 第5)、6)部分是重点内容,其他部分可以选择分析与撰写 3. 第5)、6)部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成几个章节撰写与分析 4. 这部分尽量图文并茂,图文标题建议用图文所表达内容的判断句

篇二:2015-2022年中国特效制作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5-2022年中国特效制作行业深度研究及产业链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中国产业信息网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2015-2022年中国特效制作行业深度研究及产业链投

资价值分析报告

【出版日期】2015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

【报告编号】R370398

报告目录:

前言

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信息已经是特效制作行业的重要的经济资源,信息资源的优先占有者胜,反之则处于劣势。中国每年有近100万家企业倒闭,对于企业经营而言,因为失误而出局,极有可能意味着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他们的失败、他们的经验教训,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转化为他们下一次的成功了。特效制作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随着特效制作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外优秀的特效制作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当前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以期提前占领市场,取得先发优势。

本特效制作行业研究报告共十四章是智研数据中心咨询公司的研

究成果,通过文字、图表向您详尽描述您所处的行业形势,为您提供详尽的内容。智研咨询在其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基础上建立起了完善的产业研究体系,一整套的产业研究方法一直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特效制作行业研究报告是2014-2015年度,目前国内最全面、研究最为深入、数据资源最为强大的研究报告产品,为您的投资带来极大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咨询报告由智研咨询公司领衔撰写,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海关总署、知识产权局、智研数据中心提供的最新行业运行数据为基础,验证于与我们建立联系的全国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组织的权威统计资料。

报告揭示了特效制作行业市场潜在需求与市场机会,报告对中国特效制作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并分析了中国特效制作发展前景预测。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第一章 特效制作行业发展综述

1.1 特效制作行业定义及分类

1.1.1 行业定义

1.1.2 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1.1.3 行业主要商业模式

篇三:农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农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农业发展的本质是产业链

投资要点:

农林牧渔行业上市公司赢利能力普遍较弱,这可从历年来行业内的市盈率一直大幅高于大盘平均水平的事实中有所体现,大农业板块的投资逻辑主要包括:农产品价格上涨预期、国家惠农政策支持、个股经营业绩超预期。目前我国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中,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产业链概念已成农业板块投资的重要逻辑。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关系国计民生,属于弱周期行业;农业占GDP比重逐年下降,从业人员不断减少;农产品具有周期性特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冲击;农产品长期供给富有弹性,短期供给弹性较小,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均较小。农业发展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因素、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国家政策、国际竞争。解决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是农业面临的第一要务;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要素;农产品价格支持和农业补贴政策长期利好农业。种植行业运行特征: 农产品总量平衡,农产品价格稳步提高,我国人多地少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必须提高单产,种子行业将受到国家重点政策扶持,登海种业业绩提升及政策利好应受重点关注。林业运行特征:林业产业属基础原材料型产业,生长周期长,林木资源匮乏,木材供求紧张的格局将进一步推高木材价格,林权制度改革为林业注入活力。畜牧业运行特征:畜牧业生产周期长、存在时间进入壁垒和高成本退出壁垒,容易造成行业的大幅波动;饲料行业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低、毛利率低;养殖业规模化水平低;重点关注进行产业链一体化经营的上市公司,如正邦科技、圣农发展、华英农业等。渔业行业运行特征:我国水产品产量全球第一。海洋捕捞量近乎饱和,海产品稀缺性对价格有支撑;水产品产量增长主要依赖人工养殖。獐子岛打造海珍品产业链受关注。农产品加工业运行特征: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偏小、设备工艺落后,没有形成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重点关注向上下游行业延展,并具有高附值加工能力的上市公司,如中粮屯河、高金食品。

1. 农业行业概述

1.1. 行业分类

一般农业行业分为大农业与小农业之分,大农业即包括农林牧渔业,属于三大产业之-的第一产业;小农业为种植业。本文所述之农业即为大农业,具体分类借鉴申银万国研究所行业分类标准,主要包括种植业、渔业、林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综合等子行业。农业各子行业之间是紧密相联的,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为农产品加工业、饲料行业提供种植产品(如玉米、大豆、小麦),而饲料为渔业提供养殖原料。饲料业、农产品加工业中的禽肉加工是同属于养殖产业链条。

1.2. 上下游行业关系农业的上游行业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等农资行业,这些行业主要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下游行业主要包括农产品物流、食品加工、饮料(酒、茶、果汁等)、造纸、纺织、建材等行业。农业为这些行业提供原料。而下游行业,尤其是农产品物流、食品饮料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1.3. 农业行业生命周期分析行业的生命周期指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增加值增速一直在3%-6%区间徘徊,并长期落后于GDP增速,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也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中,从理论上来说,我国农业处于成熟稳定期。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农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用各种指标所衡量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在不断下降, 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由于农业人口仍然是中国人口的主体, 中国依然是农业大国, 农业仍然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农业的各种贡献依然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4.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4.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农业作为解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产业,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尽管农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农业劳动力在社会劳动力总量中的比重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这种情况并不能说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在下降。应当明确,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与生俱来的, 是由农业的产业功能决定的。农业的最大功能是解决人们的吃饭等基本生活问题, 这是任何其它产业都无法替代的。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进而导致对农业的多种需求越来越高, 从而要求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1.4.2. 农业占GDP比重下降趋势难改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58%,同比去年下降了0.73个百分点。从近30 年来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走势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比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过程中,在从改革开放初期曾略有上升,1978年第一产业占比为27.94%,到1983 年达到最高点32.88%,主要原因是1978 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热情,第一产业的产值迅速增长,在GDP 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经济建设的重点缓慢向工业部门倾斜,国家对工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的比重开始持续下降,随着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不断兴起,产值不断增加,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进一步下降,并且基本保持每10 年下降10 个百分点的速度。

1.4.3. 农业从业人员持续下降200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30654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39.6%;第二产业21109万人,占27.2%;第三产业25717万人,占33.2%。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14041万人。农业从业人数稳步下降,但从业人数占比仍居三大产业之首,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做出突出贡献。

1.5. 农业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我国农业第一要务是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主要为老百姓提供粮食、农副产品等,产品类型属于生活必需品。从农业增加值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相关性分析来看,两者之间相关性较小,在1978年-1990年这一区间,农业增加值与GDP增长的相关系数为0.1611,说明存在较小的正相关关系;但在1990年-2008年这一区间,农业增加值与GDP增长之间相关系数仅为-0.0433,可见农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农业并不会随经济周期的起落而相应变动,多年来农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增幅一直徘徊在3%-6%之间。

2. 农业行业特征

2.1. 自然垄断性农业特殊的生产资料决定了其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五谷丰登,始于土地,没有土地为依托,农业及其内部各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农业特殊的产出决定了其具有垄断的条件。农业是一切生产和人类生存的起点和先决条件,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是人类和其他产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因素。无论科技如何进步, 非农产业如何发展,都离不开农业为其提供必需的农产品满足其基本消费。

2.2. 与生俱来的基础性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与生俱来的, 是由农业的产业功能决定的。

(1)农业的最大功能是解决人们的吃饭等基本生活问题, 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品,这是任何其它产业都无法替代的。

(2)农业为其他产业如食品饮料、造纸、木材加工、纺织行业提供原材料,是这些相关产业链条的第一环。

(3)农业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种植业、林业生产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净化空气,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2.3. 周期性农业产品具有周期性特征。无论是农作物耕种、畜牧养殖还是水产品养殖和捕捞,都有一定的生产周期,其产品不能在短期内收获,例农作物有一年一熟制、一年两熟制、两年三熟制等;林木产品生产周期较长,最快的人造经济适用林也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才可以砍伐;而畜牧产品如生猪养殖周期为5个月左右;水产品养殖如海胆养殖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黄鱼生长周期一般经过二年左右;渔业捕捞有休渔期。

2.4. 弱质性首先,农业最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冲击。自然界不仅为农业提供基本的生产资料,而且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条件的变化直接决定了农业经营结果的利与失,风调雨顺,则五谷丰登;若有“天灾”,则农业歉收。即使是科技发达的美国、日本,一旦出现人为力量难以抵御的自然破坏力,一样会出现农业歉收的状况。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南涝北旱、台风、地震以及沙尘暴等多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例2008年,我国受灾面积为3999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5%,成灾面积为2228万公顷,占受灾面积的55%。

其次动物流行性疾病也会对禽畜业产生极大影响。这种影响是往往是突出性的或是局部性的。随着疾病得到控制,这种影响会慢慢消失。2004年初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疫区活鸡、鸭、鹅等畜产品全被宰杀,人们对家禽产品消费锐减,出口受阻。2005 年,全国先后有13个省份共发生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病16.31 万只,死亡15.46万只,扑杀2257.1 万只。其中,青海省发生一起候鸟疫情。内地共发生9 起亚洲I型口蹄疫疫情,发病牛612头,扑杀4232头。给养殖户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

2.5. 农产品供求弹性分析

2.5.1. 供给弹性

2.5.1.1. 农产品长期供给富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但从较长的时间周期来看,农产品品长期供给是富有弹性的,农民往往根据当年的农产品价格来决定下一年度的种植面积,从而引起农产品产量的周期性波动,由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农产品价格变动主要取决于供给产量的变动,供求的不平衡又导致价格也呈现周期性波动。

2.5.1.2. 农产品短期供给弹性较小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农产品产量对价格的变动反应不敏感,产量难以增加或减少,所以说农产品的短期供给某种程度上具有刚性,短期供给价格弹性较小是农业生产不同于其它产业的一大特点。一旦供求关系失衡,调整需要一个较长周期。2.5.2. 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经济学理论上来讲,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表现为随着价格的上涨,需求量下降幅度较小。而奢侈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表现为随价格的上涨,需求量下降幅度较大。农产品大多属于生活必需品和低档消费品。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且基本为负值或接近于零。我国粮食、蔬菜人均需求量连年下降,肉、蛋、水产品人均消费基本稳定。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粮食、蔬菜、鲜蛋、肉类需求价格弹性较稳定,水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波动较大。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粮食、禽蛋、蔬菜的需求价格弹性较稳定,而肉类、水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波动较大。

2.5.3. 需求收入弹性较小理论上来讲,一般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正,体现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量也随之提高。但人们随收入不断增长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缓慢甚至下降,农产品需求收入弹性较小。粮食的需求收入弹性大多情况下为负值,粮食需求收入弹性在-0.5-0之间徘徊。肉、蛋、奶、食用油等农产品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波动较大。

3. 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3.1. 人口因素

3.1.1. 民以食为天我国是人口第一大国,占世界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据国家统计

局数据显示,2009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3亿人,世界总人口为67.7亿人,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9.6%。解决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一直是农业面临的第一要务。 面对粮食安全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 年实施新粮食政策,200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除继续坚持并加强原有的政策外,重点在于增加投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粮食政策;2006 年、2007 年又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通过这近几年“三农”政策的正确引导,我国粮食供给已经连续6年增产,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为43070万吨,2008年粮食产量增至52871万吨,增幅达22.7%。人均粮食占有量由334公斤/人增至399公斤/人,增幅为19.4%。 尽管近年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但粮食安全这根弦丝毫不能放松。一方面我国的土地流失比较严重,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一方面人们虽然对粮食数量直接需求相对稳定,但人们对肉类、蛋、奶等需求不断增加,进而间接导致对原粮需求大幅增加。具体品种上对外依存度较高,如大豆消费对外依存度达70%,棉花、白糖进口量占国内消费比重越来越大,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玉米供求非常紧张导致今年价格大幅飙升。长期来看,我们粮食供求将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问题将一直是农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3.1.2. 农业解决了农村大多数人口就业我国人口众多,其中农村人口7.1亿,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这就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农业为解决这么多的就业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截止2008年末,我国就业人口总数为7.75亿,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产业)就业人数为3.06亿,占就业总人数的39.6%,占农村总人口的43%,居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及比重之首。

3.1.3. 从业人数下降的趋势难以改变从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历史来看,农业从业人数下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随着农业生产效率、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粮食生产中劳动力使用的密集程度下降,大量农业人口从农业领域解放出来,逐渐转移至工业领域和服务业领域,1978年我国农业从业人口比重为70%,2008年比重已下降至39.6%,降幅达43%;服务业比重从1978年的12.2%上升至2008年的33.2%,上涨了2.7倍。

3.2.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与农业相关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

3.2.1. 土地资源耕地资源 耕地资源是不可代替的农业生产资料,据统计,2008年末我国耕地面积为18.25亿亩,仅占国土面积的12.7%左右,而人均可耕地面积仅为1.4亩,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左右,相当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的1/8。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国家、集体和个人每年要占用900万亩左右公顷的土地(主要是耕地)。另外, 由于乱砍森林、草原过牧、盲目开垦等原因,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而由于投入不足, 土壤肥力下降又影响了耕地质量。我国耕地资源面临问题非常严重。 林木资源据全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林地面积30378.19万公顷,森林面积1933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06年18.21%提高到20.36%,上升了2.15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145.54亿立方米,比上一次清查结果净增11.28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3.63亿立方米,比上一次清查净增11.23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11969.2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114.02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但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 位;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全国乔木林生态功能指数0.54,生态功能好的仅占11.31%,生态脆弱状况没有根本扭转。生态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生态差距依然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最主要的差距之一。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2008年末,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743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2071立方米/人。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量的26% ,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属于人均水资源最少的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淡水有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等五大水系

和众多的河流、湖泊,内陆水域总面积1747万公顷;海水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四大海域,海域总面积47300万公顷,海岸线总长32647公里。 我国淡水资源中可用于人工养殖的面积675万公顷,到2008年底已养殖面积467万公顷,利用比例已经达到70%,利用程度较高;我国海岸带面积宽阔,有2882万公顷,其中可养殖面积260.01万公顷,已养殖面积109.49万公顷,利用程度已达42%。近几年,海水资源人工养殖利用程度增长很快,不过绝对值仍很低,海水养殖仍有很大的发展前景。3.2.3. 气候资源光能资源丰富农作物生长需要光能才能完成光合作用,昼夜长短影响着植物开花、结实、落叶、休眠以及地下块根、块茎等营养器官的形成。从全国来看,我国是太阳能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绝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4kWh /m2 天以上,西藏最高达7kWh /m2 天。全国太阳年总辐射量在( 33—83 ) ×103焦 /平方米 之间,除川、黔地区外,太阳能资源大都相当或超过国外同纬度地区。东部主要农业区,作物生长期的光合有效辐射量相当丰富,具有较高的光合生产潜力。 热能资源丰富多样 热量资源是农业生物生存和生长发育所需的外界环境因子和能量。大多数农作物在日平均温度10℃以上才能活跃生长,故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0℃以上的持续期,称为农作物生长活跃期。我国生长活跃期,从东北吉林、黑龙江两省向西包括内蒙古、宁夏、陇东到川西,向南到云南、西藏交界处以西,除塔里木盆地起始于4月1日前外,其余均始于5月1日以后,终于10月1日以前,长约5个月。 我国热量资源丰富多样,夏季温度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高,高温和雨季基本同时出现的特点为农、林、牧各业的发展和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适宜的热量条件,形成了中国农业类型、种植制度和作物分布的多样性。东部地区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发挥,获得较多生物量。但是,由于冬、夏季风年际间进退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的不同,导致中国温度、降水年际变化较大,热量资源不稳定,冬季寒冷,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低温冷害、霜冻、寒害等农业气象灾害,水热组合有时也不够协调,这些都限制了热量资源的利用,对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不利。

3.3. 自然灾害农业具有周期性特征,一般来说,农业从投入到生产整个生产过程要比工业生产时间长,必须经历一个连续的生长周期。这使得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及自然灾害的威胁较大。与农业相关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三大类:气象灾害、生态灾害和生物灾害。

3.3.1. 气象灾害越来越频繁气候始终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决定因素,到目前为止,农业还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我国的气象灾害包括洪涝、干旱、低温冷害、冰雹、沙尘暴等。在下图中我们发现,气象灾害中发生旱灾的比例相对较大,2008年我国因旱灾受灾面积达1213.7万公顷,占气象灾害受面积的73.7%;无论旱灾还是水灾的成灾率都比较高,水灾成灾率一直稳定在50%以上,2008年水灾成灾率为55%,旱灾成灾率波动较大且有趋升的趋势,1997年旱灾成灾率为35%,2008年旱灾成灾率为56%。

受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影响,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时有发生,使全球和中国农业生产尤其是种植业的不稳定性增大。例如2009年11月份太平洋地区厄尔尼诺现象开始出现,导致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发生严重干旱,造成国内棕榈油大幅减产,同时我国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出现历史罕见的干旱,受旱面积达6567万亩,92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20亿元以上。

3.3.2. 生态灾害令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灾害显见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南方丘陵山地,这些地区生态条件比较恶劣,易受自然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据了解,黄土丘陵地区的灾害性水土流失面积达5万平方千米,我国现有的水土流失总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且水土流失面积和速度居世界各国之首。仅肥力损失每年就多达70多亿元。石漠化则以我国的云、贵、桂三省区最为严重。其中以贵州省的面积最大。此外,海洋带发生的赤潮、海岸侵蚀也是我国不可忽视的几大生态问题。在我国,造成生态灾害有自然原因,如气象、地质和地貌等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不合理的人为活动,表现在四个方面:过量放牧、滥樵、滥挖、滥采、滥垦、滥用水资源等。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