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研究报告 > 列表页

语文课教学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研究结题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1  分类: 研究报告 手机版

篇一: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商

龙源期刊网 .cn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商

作者:郑秀琼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5年第01期

情商(ЕQ)是一个近几年才提出来相对智商(IQ)而言的心理学概念,它反映了一个人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是衡量人在非智力活动中的重要指标。科学研究表明,情商是比智商更重要的一个商数。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认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可见情商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这句话充分地强调了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塑造美的心灵,这是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涉及到自然、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等。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时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语文教学文道统一,既发展智商,又培养情商,达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感悟生活,激发道德情感

生活处处皆语文。美学家蒋孔阳先生说:“一个人在生活中发现不了乐趣,生活对这个人来说就没有意义;一个人在工作中发现不了乐趣,工作对他来说就是痛苦,他就不可能有所创造和发明。”所以我们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要使他们发现平凡生活中的乐趣,就必须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力,使他们感受自然的美、生活的美、艺术的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创设良好的契机和氛围,使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形象、感触情景,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中感悟生活,从而培养高雅的道德情操。在散文《海上日出》一文中,作者巴金用清新、优美的语言描述了海上日出这一奇观,把读者带入了美妙的意境。学习这样的课文,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意境,并用多媒体介入课堂,在舒缓、优雅的音乐声中重现海上日出的奇景。或亲自带学生到大海边,身临其境感受日出的壮观景象,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体会大自然的奇光异彩、千姿百态,体会社会的美好、温馨,并让学生明白作者之所以敏锐地捕捉到了生活中这些稍纵即逝的镜头,是因为他具有丰富细腻的感情,心中充满了对人类、对生活的挚爱。

当学生具备了对生活的感悟力后,就会“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自然美、生活美就会像空气一样包裹着他们,使他们“不知不觉而又自觉自愿地去感受、体会,吸进自己的肺腑,渗入自己的血液”,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净化、情趣高尚。

二、文道结合,塑造健康人格

篇二: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对儿童情商的培养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对儿童情商的培养

最新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诸智商的高低,80%则取决于情商。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不可或缺的动力因素,它包括影响学生学习的意志品质、态度心情、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在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组织学生的智力活动,完成接受和储存信息的任务,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因素,使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这样就可以高效率地进行课堂教学,同时也让学生的情商得到培养和提升。

一、提高教师情商,为情商教育树立榜样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商,是一种教学艺术,它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情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高情商的语文教师能创造性地组织语文教学活动,不仅能有效地传递认知信息和交流情感信息,确保师生知情系统的交互作用,而且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展示。因此,高情商的语文教师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证。语文教师的高情商首先表现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我们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真情的回报。在老师的身上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知识以外的东西,也就是情商教育。教师的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严谨治学,积极工作,为人处事等,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教身教,学生好的思想品德自然就形成了,情商教育也有个依托。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情商教育提供保证

创设能够体现教学内容的情境气氛、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情商教育。为此,师生可以互辩,学生可以反驳老师,纠正老师的错误。最初,我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常常故意把一些很简单的问题讲错,把一些字写错,然后提醒学生注意,看老师什么地方讲错、写错。久而久之,在我不小心讲错或写错,或我的观点与他们不同时,学生都会马上提出异议。这时教师不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融洽、团结、互帮互助的气氛中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欣赏学生细微进步。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恰到好处的

表扬,都能激起学生情感的火花。学生在这样的氛围里学习,心情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气氛就为情商教育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立足文本,为情商教育奠定的基石

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文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其他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作用。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和培养,正如课标所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爱的教育。

情商的培养和教育要以“爱”为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向。情商是一个中性词,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在我们看来,一个人的情商高,首先表现他爱的能力,爱国、爱校、爱他人、爱劳动等。有了“爱”的思想情感,他就会有爱憎分明的是非观念,就能遵守中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学会调控自己情绪,激励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应当把“爱”的基本精神,以滴水穿石的方法,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去。 例如在学习《难忘的一课》时,可让学生了解到台湾师生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又该如何爱自己祖国的呢?其实给学生以启示,教育学生爱国并非空洞遥远,它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爱国的行动。又如《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唯一的听众》《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等,教材有太多关于爱的教育的文章,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方方面面的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让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在学生的心灵当中绽放出灵性的光辉。让学生在语文科这个主阵地中淋漓尽致地得到情商教育。

2.生命意识教育。

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残、自杀、伤害他人等事件呈不断上升趋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重视,这说明学生对生命意识的淡薄。没有积极的人生观。针对这些现象,在授《生命 生命》一文时,我抓住“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重点进行讨论研究,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在“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我们该怎样 “好好使用生命”呢?我们怎样做才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哪?通过讨论,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学生懂得生命虽短暂,却可贵,懂得尊重生命,珍爱

生命。

3.谦虚上进教育。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阅读好文章,就是和大师对话,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阅历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在文中的深层含义,如《画家和牧童》《孔子拜师》《两小儿辩日》等都要求教师要适时准确地加以引导,并拓展开去,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人活到老学到老;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唯有如此,方能不断进步,受益无穷。

四、实践运用,为学生搭建情商教育的舞台

儿童情商的提升是一项长效的工作,而教学时间极为有限,所以需要适时为孩子搭建舞台,让孩子们走进生活,多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所以应当充分利用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情商。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有综合性学习:开展读书活动,进一步感受读书的快乐。先在小组里商量一下,准备开展哪些活动,订好计划,然后分头行动。让学生学会搜集、访问、阅读、记录的能力,团队合作、协调,人际交往的能力,确保情商得到培养。还可以定期举行郊游野炊活动,参观访问活动,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社会,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自身的价值所在。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说活动的见闻和感受。从而增强观察能力,情感表达、是非对错辨别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明白知识和情商的重要性。实践证明,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语文课程实践机会,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对情商培养与提高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应当尽量为学生创造课程实践的机会。

语文课渗透情商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找准机会,随时都可以进行情商教育。一篇文章、一段讲话都可以给学生以启迪。因此,教师不必拘泥于何时何地,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适时点拨,不可错过时机。

篇三:《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倾听能力的

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辉县市实验学校 刘素云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九条指出:具有日常口语

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倾听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能力。倾听,可以使说话者会因为对方聆听的态度而感到心情舒畅,为进一步的沟通打好了基础;倾听,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赖,表露内心的事,可以消除两人之间的误会、隔阂、不信任与敌对,使两人之间关系更为密切;倾听,可以改善周围环境的气氛,有利于获得身心健康与成功。倾听也是学生课堂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的途径。

然而,当我们聚焦课堂时,却发现课堂现状不容乐观。往往是教师明明指出这样说是不可以的,可学生发言时却是我行我素,照说不误;一个同学发言结束,让别人复述时他却是不知所以然,只好硬着头皮另起炉灶乱说一通;有时老师苦口婆心说上个三五遍,问大家是否明白时,大家是异口同声说明白,但当老师叫起其中的某位同学问他明白了什么时,他却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即使回答了,也是胡编乱造,前言不对后语。以上种种现象,在我们的课堂是屡见不

鲜,纠其原因,都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专注地倾听惹的祸。可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显得是那么的重要。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语文课教学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研究结题报告)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良好的倾听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倾听能力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本功。美国青年研究中心将“注意听他人讲话”当作学生合作学习成效的决定因素——社交技能之一。在如今活跃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光会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只有这样,学习效果才能最优化。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既能帮助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的不足,又能让学生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他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的今天,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有效的倾听,使我们的学生拥有“倾听能力”,真正 掌握“倾听”这种金钥匙,从而深切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无穷乐趣,真正地爱上语文。倾听是我们接受社会、学习,取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正确的语言表达,更需要人们用心地倾听。它也曾给人类感情的沟通产生了巨大的魅力。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占据了人们生活的一半的时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向的互动过程,学生要学会文明地进行沟通和社会交往,首先要学会倾听。听与说同样重要。在新课程大潮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孩子会表达了,课堂热闹了,但我们也该清醒地看到:在经历了这么一场深刻的改革之后,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和水平是否达到了预想的要求吗?是否给课堂教学、课堂效应、教学效果产生了下面的影响吗?是否给孩子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带来了良好的时机吗?我想其实不然。纵观如今课堂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归结:孩子们很活泼,胆子很大,课堂非常地活跃。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趣了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当指名一个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因为他们没有得到老师的赏识.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在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当老师布臵作业时,学生往往审错题意,没有按要求做.更让人担忧和伤心的是:有些课堂还存在着乱班现象,即使老师敲破了讲台,也还是无济于事.一个没有倾听质量的课堂,不是好课堂;一个不能让孩子们用心倾听的课堂,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不会很理想.同一个班的学生刚入学,学校提供了两样的师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贫富"差距之大,倾听是一个重要的

因素.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对策,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不倾听或不会倾听的不良习惯.必然影响他的学习,甚至终身的发展.所以提高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势在必行,义不容辞。

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当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时,学生们有的总爱插话,抢着说自己的想法,有的不甘示弱,在下面悄悄说自己的想法,有的表情沮丧,在唉声叹气中遗憾,有的好像与自己无关,在那玩弄文具、学具等,有的端端正正的坐着却从不发言,还有的站起来发言的内容是重复的。这些不正确的倾听方式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因此,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迫在眉睫。一个会倾听的学生能在瞬间捕捉 、筛选信息,并随即展开联想、想象,形成个人评价。这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均需在瞬间完成,这种能力也是必须经过训练的。学生听力理解、记忆方面的能力差别,教者应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生听说差异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培养其倾听能力,从而缩短这一集体环境下的学生之间倾听水平的差距,促其懂得倾听、乐于倾听,最终善于倾听,提高倾听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国外研究者认为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它还包含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听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国内研究者把新课程改革与倾听习惯教育实验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进

行教学方式的变革,形成了许多相关的理论,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借鉴。从本质上讲,本课题的研究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是一脉相通的。根本目的都是培养具有独立思维能力、有创造性的人。不同之处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学科、内容、方法具有个体性。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小学生课堂上倾听能力的现状与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听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教师的语言魅力研究。教师的语言魅力是影响学生倾听的十分重要的因素,教师要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语调的变化等引起学生倾听。幽默风趣的教师语言,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表达能力;语调的变化既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变化,也应有琅琅上口韵脚等。

(三)探索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专项训练策略。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4.5至2014.7))

确立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和实验,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设计课题研究方案,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