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研究报告 > 列表页

美术读研究生的意义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18  分类: 研究报告 手机版

篇一:美术概论考研大全

美术概论考研(大全)

16年考研僧总结

(2013专插本考艺术概论,2015年考研美术概论,艺术概论和美术概论考得内容有很多相像的地方。) 一名词解释

1有意味的形式:

2艺术典型

3论述 4如何理解美术与宗教的关系?

5为什么说生活是提供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

6主体意识

7美术创作

8审美意象的二重性

9灵感

10艺术创作过程

11艺术美

12主体意识

13美术创作p172

14审美意象的二重性p176

15灵感p191

16艺术创作过程

17艺术批评

18寓教于乐

19审美态度

20空间错觉

21形态p323

22形式形态

23装饰写实形态

24延迟模仿

简答题(美术概论内容):

一,从创作主体结解释美术

美术是人创造的,在整个美术创造活动中,人___创作主体的作用是第一重要的.

(一)情感说:认为美术是情感的传达

代表人物,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二)表现说: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

法国反理性主义哲学家柏格森是直觉主义的代表.

(三)无意识说:认为美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

代表人物,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依德和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

(四)游戏说: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

最早由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由席勒系统化,由斯宾塞等进一步发展

(五)自娱说:认为美术是自我娱乐

中国传统美学画论中,宋代画家郭若虚,清代画家孔衍栻,元代文人花甲倪瓒.

二,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

(一)理念说: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中国六朝时期哲学家和画家宗炳.

(二)摹仿说: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摹仿

达芬奇.

(三)巫术说:认为美术是巫术摹仿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詹姆士.弗雷泽,法国考古学家萨蒙.雷纳克等.

三,从美术本体___形式解释美术

(一)"有意味的形式"说

英国美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提出的.开了视觉适于领域中形式主义的先河.并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实践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媒介说

本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艺术批评家棵莱门特.格林伯格首先对贝尔和弗莱的理论进行了清理,继承了他们的艺术本体论思想

(三)情感符号说

代表人物,德国恩斯特.卡西尔和美国的苏珊.朗格.

(四)"异质同构:说

代表人物,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 一,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1,美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2,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马克思提出四种方式:理论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实践——精神的方式。

哲学的掌握”世界的方式即是马克思说的“理论的方式”。

美术反应现实美。所谓“现实美“,即现实中的美的事物的美。

现实美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美与社会美。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即自然事物的美;

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中的美,即社会事物的美。至于人的美,则既有自然美的一面,又有社会美的一面,而美德就是社会美。

美术家的主体性:在创作过程中美术家说了算。他在全部的艺术思维中具有独立的,不受任何

外界干扰的识别,判断,理解,分析,吸收批判和趋势的能力和自由。尊重美术家的主体性即是

对美术家人格的维护。因此,对美术家来说,要保证自己的艺术主体性,首先要确立和保护自己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不可替代和不可侵犯的艺术地位。

1空间错觉美术作品必须占有一定的空间,即“虚幻的空间”。

2物象错觉及其他 知觉——“差异原理”与“陌生化”

三、高级阶段

四、(一)理解 1、理解和前理解

接受者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总是建立在他过去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甚至包括对人类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接受美学理论称此为“前理解”或“审美的期待视野”。

2、理解的循环

“整体只有通过理解它的部分才能得到理解它的部分才能得到理解,而对部分的理解又只能通过对整体的理解。”——狄尔泰 3、理解中的还原和误解

(二)体验

(三)(三)回味

? 三、美术审美教育的意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创作论

美术家的主体性

1.美术家在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美术家是美术生产全过程的主宰,是美术作品的创作者。美术家的主体性首先体现他作为艺术的主宰在实际创作中的地位。

2.美术家的主体意识和表现自我

①主体意识:既是美术家对自己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价值、地位等的觉悟,对自己作为创作主宰地位的确认。

②美术家树立明确的主体意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真诚的艺术意志得到充分的表达。美术家的创作过程就是表现自我的真诚、善良和美好的艺术意志和艺术愿望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术创作就是美术家“表现自我”的实践活动。

3.美术家的创造意识和创作个性

①美术中的所谓创造,既是运用全新的艺术语言和创作方法表达出全新的艺术情感、形象和境

界。

②创造即意味着超越,即在艺术的手法、风格、语言乃至材料上超越已有的东西。从美术家的角度讲,创造便是超越前人、同人和自己。 ③美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三、美术家的修养

四、

美术家的艺术生命在于不断的创造,而创造的根本条件在于其深厚的修养。 美术家的艺术天赋与专业技能。 美术家的审美观念与艺术情趣 。 美术家的文化素质与思想修养 。 美术家的生活体验与艺术实践 。美术创作的思维活:

1,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的唯一思维方式

2,形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3,形象思维与审美意象的创造。

2、美术作品中内容的构成因素 :

①题材(题材决定论·题材无差别论):题材是美术家在审美地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而在美术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一定的现实生活。题材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

②主题:主题是美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对题材及其意义的认识、评价、态度和情感等,属于作品内容的主观因素。主题是作品内容中最重要的东西,通常也被称为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

2. 美术作品的相关属性:

(一)意境与风格1,意境 :作为一个美学概念,大约形成于唐代,通过近代学者王国维。遂成为中国美学史中最有生命力的一个美学和艺术学范畴。

“思与境偕”是唐代的文艺理论家司空图提出来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风格:

时代风格,民族风格,个人风格。美术家个人风格的形成,从美术家的主观方面看,他的审美趣味,生活经验,文化教养,艺术修养和个性等都对风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格调与品位

1,格调:是美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属性。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

2,品位:从作品中再细分出差异,层次和等级的范畴,在中国绘画理论中,把绘画作品分为逸品,神品,妙品,能品。

(三)美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商品就是那些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美术作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艺术生产)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一)艺术美的来源(二)艺术美的特征。 黑格尔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

美术接受与美术的本质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隐含的读者”

第一类可称之为社会学意义的”隐含的观众” 。

第二类”隐含的观众” 是美学意义上的。即本文结构的读者角色和构造活动的读者角色。

美术作品召唤结构的实现(美学)伊加登把它分为六个层次

1,语言现象层2,语义单位层3,表现的客体层4,图示化层面5,思想观点层6形而上性质层。

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的根据。

美术接受创造的无限性不仅表现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和历时性上,也表现在个体有限的生命过程中和社会群体接受的共时性组合上。(同一时期不同画家的表现,有共同,也有不同,不同时期画家,有共同,也有不同。

"美术世界"的构造

“艺术世界”的概念首先是由丹托在《艺术世界》中提出的。美术家,美术作品,批评家,美术理

论家,美学家,在各种美术机构中任职的工作人员,美术编辑,美术教师等。

美术接受的社会环节

(一)美术展览馆(二)新闻媒介(三)美术出版社(四)美术博物馆(五)美术市场(六)美术院校

美术审美教育的特点“寓教于乐”即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即不知不觉接受教育。

发生论 {具有人工性(美术发生的上限),形态性,审美性}

游戏说:美术是自由的游戏,游戏论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它的代表人物是席勒和斯宾塞。

巫术说:巫术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美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所以,可以说巫术论具有准艺术发生学的性质。 认为巫术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巫术活动。代表人物:爱德华泰勒、雷纳克、萨罗蒙赖纳许、吉德逊。

劳动论:1.人类艺术起源于劳动2、艺术本身是一种生产。劳动说揭示了终极根源。

3.马克思主义美术观:美术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美术是一种艺术生产。美术是审美意识形态。美术是交往和对话。

一。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是美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1.劳动实践促使人类从动物向人的体质形态转化,为原始美术的创造主体提供了生物学上的前提。

2.劳动实践使人类建立了新的关系,使美术发生成为可能。

①现实的、物质的生活层面。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②意识与精神观念层面。马克思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主体与自身的关系; 主体与自然界的关系;主体与主体的关系。美术发展的他律性

(一)经济与美术发展

要点:1,经济对美术发展的一般制约关系,美术的发展是决定于经济的发展的.2,美术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二)社会意识与美术发展

政治思想以及伦理道德观念是制约和影响美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篇二:美术概论

M 美术的含义:1、美术是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手段,创造出的占有空间形态的视觉艺术。2、美术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门艺术。

美术的本质:客观精神说(柏拉图、黑格尔),主观精神说(康德),模仿说(亚里士多德)。。

美术的特征:1、形象性(美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美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美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美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2、主体性(美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特点;美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特点;美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点3、审美性(1、美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2、美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3、美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

美术起源的学说起源于“模仿”“游戏”“表现”“巫术”“劳动”多元决定论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的美术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历程,美术呈现出多姿多态的流变,它表现出的规律是什么?):美术发展的他律性,美术发展的自律性,美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美术的形态流美术发展的他律性:所谓“美术发展的他律性”,就是社会制约性问题,美术必然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而发生变化。美术发展的自律性:继承借鉴与创造革新的辩证统一是美术自身绵延发展的内在机制;形式风格变化律是美术自律发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美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东西方两种传统文化在各自的道路上,无疑都创造了我们不能不为之永怀谢意的价值。——贡布里希美术的形态流变;所谓的“美术的形态流变”,就是对美术发展的规律性的动态把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层面:传统美学思想对美术发展的制约和影响;美术理论中的主要范畴和命题;对于美术发展自身所呈现出的丰富历史形态的了解

美学价值:该民族或文化所认可的终极宇宙价值 美术的三大功能分别怎么理解?

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 美术的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指人们通过美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美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指人们通过美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特征:①以情感人;②潜移默化;③寓教于乐) 美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指通过美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美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意义: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的冲突,在当代社会变得更加尖锐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艺术格外受到当代人的青睐。人们需要在艺术中恢复自身的全面发展,防止感性与理性的分裂,在艺术天地里恢复心理平衡与精神和谐,通过对艺术与美的追求,提高人的价值,达到个性的发展,实现人格的完善。

美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普及美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美术作品是指美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它是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美术构思和美术创作,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

美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美术鉴赏心理是完整统一的过程,各种心理要素相互交织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动态的艺术审美心理结构。 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美术创作: 就是美术家审美意识的表现,是美术家对于他生活的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审美情感的一种表现。

美术作品:是指美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它是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美术构思和美术创作,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

美术创作的整体性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三者有机融合,相互渗透,密不可分。体验和构思离不开特殊的传达方式,在传达中,美术家的体验和构思更加集中和深入。创作既有精神活动性质,又有实践活动性质,既有内心的体验与构思,又有外部的传达和表现,通过这一系列的复杂的创作活动,将美术家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美术作品和美术形象。 美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从美术作品的结构来看,任何美术作品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可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即:艺术语言、艺术形象、艺术意蕴。

艺术语言--材料 艺术语言--文学作品材料作为载体的物质材料有笔、墨、纸、石料、木材、音响等桑塔亚那:“材料效果是形式效果之基础,它把形式效果的力量提得更高了,给予事物的美以某种强烈性、彻底性、无限性,否则它就缺乏这些效果。假如雅典娜的神殿巴特农不是大理石筑成,王冠不是黄金制造,星星没有火光,它们将是平淡无力的东西。”艺术语言卡西尔:“外形化意味着不只是体现在看得见或摸得着的某种特殊的物质媒介如粘土、青铜、大理石中,而是体现在激发美感的形式中:韵律、色调、线条和布局以及具有立体感的造型。在艺术品中,正是这些形式的结构、平衡和秩序感染了我们”。

艺术形象是作品内在的结构,是艺术家的审美意象的物态化,不同的艺术作品可以分别具有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文学形象等。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形式,是作品的核心。艺术语言是为了塑造艺术形象,艺术意蕴深藏在艺术形象中。艺术形象具有形象性、概括性、情感性、思想性、审美性

艺术意蕴 深藏在艺术作品中的意义,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美术鉴赏”所谓美术鉴赏,是指受众凭借美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美术鉴赏的意义 美术家创作出来的美术品,必须通过欣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欣赏者在欣赏活动中,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美术鉴赏同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美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与提高美术鉴赏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美术鉴赏的审美过程美术鉴赏的审美心理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过程,这就使得美术鉴赏的审美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主要可以区分为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审美升华三个阶段。

美术鉴赏的审美过程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审美升华

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批评离不开鉴赏,它只能在鉴赏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批评要在鉴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的美术理论指导下,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分析,并作出理论上的鉴别和论断。

美术批评及其作用美术批评:美术批评主体从一定的立场和观点出发,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行为主体、客体以及相关内容进行鉴别、评判、讨论。作用:首先,从某种意义上讲,美术批评是美术创作与美术鉴赏间的桥梁,对二者具有直接的指(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 网:美术读研究生的意义)导作用,即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美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水平;通过对作品的评价,形成对美术创作的反馈。其次,可以丰富和发展美术理论,推动本学科的繁荣发展。

美术批评的特征美术批评具有二重性的特征,即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美术批评的二重性的特征,决定了美术批评既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又具有客观的共同标准。

美术鉴赏中的心理现象第一,美术鉴赏中的多样性与一致性第二,美术鉴赏中的保守性与变异性

美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美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包含着复杂的审美心理因素和心理机制,审美心理中包含着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这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存在着微妙复杂的关系,从而共同构成了美术鉴赏中的审美心理结构。

美术与文化的关系一方面,美术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整个文化大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美术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和影响。

美术与哲学: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艺(美)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它们一道构成了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座高峰,二者通过美学发生联系。(黑格尔将美学称为“艺术哲学”)

美术与宗教的联系:美术与宗教在认识、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某些共同之处。感知、想象、联想、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在美术与宗教领域中都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审美感情与宗教感情一样,往往都是超脱日常生活的感情,追求精神愉悦而不是物质满足。宗教影响美术①宗教利用美术来宣传自身,为艺术提供题材和内容;②宗教具有促进美术发展和阻碍美术发展的双重作用。美术影响宗教①美术参与宗教活动;②美术宣扬宗教思想;③美术可以强化宗教氛围。美术与宗教的区别:宗教是人自我意识的丧失,美术是对人的自由创造本质的确证;宗教劝人到天国去寻求精神安慰,美术鼓励人们热爱并珍惜现实生活;宗教麻痹人的精神,美术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的必要手段之一。

美术与道德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

正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道德与其他精神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尤其与美术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道德影响美术①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美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意蕴等体现出来;②美术家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对创作有重大的影响。美术影响道德①美术作品对人民群众有道德教育作用;②美术能够对社会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改变产生一定的影响。美术与道德的区别①从范围来看,美术从更广泛的范围、来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②从方式来看,道德以概念、原则和规范来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美术以形象来具体地表现这种关系。③从评价标准来看,道德评价常常以“善”为唯一标准;美术往往以“真善美”的统一为标准。④并非一切美术作品都必须具有道德内容;对于具有道德内容的美术作品来说,也需要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对欣赏者产生影响。

美术与科学科技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在当代社会,科技革命和科技进步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人类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对美术与当代科技飞速发展之间的关系的探讨,已成为美术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美术与科学的对立①从本质上讲,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总和;美术是人类进行审美创造的最高形式之一。②从目的上讲,科学求真,它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美术求美,它的任务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审美需要。③从思维方式上讲,科学主要运用抽象思维,强调理性因素;美术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强调情感因素。④从具体操作上讲,科学应当客观冷静地对待事物,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艺术则是一种主观色彩很浓的创造活动,它除了反映生活外还应当评价生活与表现情感。⑤从成果上讲,科学理论应当具有普遍性;美术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现代科学技术对美术的渗透和影响①现代科技为美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美术种类和形式的产生;②现代科技为美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美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③美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与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促进了科技与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④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对美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已被运用到美术创作和美术研究中,成为某些美术理论和美术批评的观点和方法。同时,现代科技的进步也对美术产生了某些消极影响,成为当代社会和当代美术面临的问题,需认真对待。

美术的种类: 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绘画、雕塑、摄影、书法 l建筑: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或构筑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建筑在拉丁文中的涵义是“巨大的工艺” ,说明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密不可分。

l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世界三大园林体系① 东方园林(中国园林):重视人与自然的亲和,“自然式”② 欧洲园林(法国园林):强调几何图案,崇尚人工美,“几何式”③ 阿拉伯式园林:以十字形道路交叉处的水池为中心北方大型皇家园林:规模宏大,以真山真水为造园要素,手法近于写实;景区范围大,景点多,景观丰富;功能内容和活动规模丰富盛大;风格侧重于富丽,造型较庄重,渲染出一片皇家气象。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①重视自然美追求曲折多变崇尚意境 重视自然美 ② 追求曲折多变中国园林师法自然,追求多变的自由式构图,但其中又有着一定的章法。③ 崇尚意境

l工艺美术,一般是指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与人类的日常生活相关的一类美术品的总称。工艺美术直接受到物质材料和生产技术的制约,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民族特色。

工艺美术的范围:①经过艺术处理的日常生活实用品;②民间工艺美术品;③特种工艺美术品。

l现代设计是从传统的工艺美术事业中发展起来的。主要分三类: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设计。

l绘画艺术 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塑造出静态视觉形象的艺术。绘画的分类从体系划分:东方绘画、西方绘画。从使用材料、工具和技法来划分: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从题材内容来划分: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历史画、宗教画、动物画。从作品形式来划分: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成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

l“雕”(雕刻):雕塑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 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 物质与技艺的统一;(2) 造型与观念的融合

艺术生产理论;物质生活——物质生产——物质文明;精神生活——精神生产——精神文明;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生产理论的启示:1、它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2、它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3、它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语言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做艺术语言。艺术语言可以创造艺术形象,自身也具有审美价值,且与科技进步有密切的关系。

任何美术作品都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任何美术作品都必须具有审美价值;任何美术作品都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物艺术的特征

中国艺术的基本美学特色:感知方式;美学价值;对艺术的根本态度

感知方式:从某个民族、某种文化的主体心理结构方面去把握其在审美意识方面的特色

Y 意境 :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统一(或虚实相生),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 一。意境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意境的特点

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在中国传统艺术境界中,更多地将其分为虚与实两个部分。

意境是一种由有限到无限的超越美——“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画外之情”。

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错彩镂金,雕缋满眼;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意境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 L 灵感 :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在特殊精神状态下突然产生的一种顿悟式的飞跃的联想。

灵感思维——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联想心理学上的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可以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控制联想等。通过联想,不仅使得艺术形象更鲜明生动,而且能使感知的形象内容更丰富深刻,从而使鉴赏活动不只是停留在对感性形式的直接感受上,而且能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形式中蕴含的内在意义。 鉴赏中的联想必须以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为依据,不能离开作品的内容和情绪。

理解是鉴赏心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品不仅具有感性的形式和生动的形象,而且还有内在的寓意和深刻的意蕴,并且常常具有朦胧性和多义性的特点,大多是一些说不清道不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理,因此,在鉴赏中,必然是情感体验与欣赏判断的结合,是感性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结合。

Y 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创作的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的特点,是由艺术家的主观方面的特点和作品的客观特征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貌。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艺术家的创作见解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的表现,是一个艺术家在全部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基本特色和创作个性。风格,是一个艺术家创作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艺术传播?艺术传播就是艺术的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迁徙、变动、蔓延,达到公共化或社会化的过程。艺术信息、受传者、传播主体和传播媒介(或加上传播效果),就是艺术传播得以构成和运行的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艺术流派: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艺术作品的内容:艺术作品的内容,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艺术中的幽默: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它把内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

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是能够产生共鸣;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绪,净化他们的灵魂;其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

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即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态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S 审美直觉——人们在审美活动或美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美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它具有直观性和直接性的特点,它使人刹那间忘记一切,聚精会神的观赏,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中。人的审美直觉能力并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后天教育训练和艺术实践的结果。审美体验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调动想象力和联想力,激起情感,设身处地地生活到艺术作品之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把外在作品中的美术形象转化为鉴赏者自身的生命活动。

审美升华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通过美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在美术作品和美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审美”的四个特点:1、实践性和主体性2、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3、形象性4、情感性

书法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 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 线条与组合; (2 ) 具象与抽象; (3 ) 情感与象征。

J 解衣盘礴:就是强调创作者主观情思在创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主张人的情感在创作活动中的无拘无束的抒发。

Z 召唤结构:指艺术作品因布满空白点和未定点,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都在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再创造将其充实、确定,使其得到具体化。

注意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注意的产生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鉴赏的最初阶段,就需要主体的整个心理机制进入一种特殊的审美注意或审美期待状态,从日常生活的意识状态进入到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状态中,使主体从实用功利态度转变为审美态度。

G 共鸣: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以称作共鸣。

希腊式的美学价值:希腊人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完满的神圣秩序;希腊人认为人体是宇宙这一大秩序中的小宇宙和小秩序;希腊式的古典美学价值还表现为一种强调多样统一的形式观念。

基督教的美学价值:希伯来的超绝宇宙观和上帝的绝对美;基督的“道成肉身”和基督教的象征主义;光和色彩作为上帝神圣力量的象征表现。

西方艺术理论中的主要范畴与命题:再现与表现再现是指创作主体对于对象世界的摹写,它是一种外在的、客观的方法。表现是指创作主体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情绪化的把握,它是一种内在的、主观的方法。

具象与抽象具象——艺术中可辨识的、和外在世界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它是外在世界的直接反映。抽象——艺术中不可辨识的、与外在世界无直接关系的内容,它是外在世界的主观化、情绪化的反映,是点线面色的有意味的组合。

情感与形式情感——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心理上的主观的反映。形式——凝结在艺术作品中的东西,包括点、线、面、色等因素。

优美与崇高优美——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中显现出来的自由,它在形态上体现为小、光滑、柔和、妩媚等。崇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在矛盾冲突中克服矛盾所呈现出的自由,它在形态上体现为巨大、坚硬、突兀等。

美术创作的主体美术家美术创作过程美术创作心理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

美术创作的主体——美术家是美术生产的创造者美术家与社会生活美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美术家是美术生产的创造者1、美术家内部有多种的职业和分工;2、真正的美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3、美术家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4、美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5、美术家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

美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艺术才能:指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的能力,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训练培养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创造力。文化修养:深刻的思想修养、深厚的艺术修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广博知识。美术创作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它是指美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美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美术作品。审美表象——审美意象——审美形象江馆清秋,郑板桥① 美术体验活动(眼中之竹)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美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美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体验活动可看成是创作的准备阶段。② 美术构思活动(胸中之竹)美术家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将各种素材加以选择、加工、提炼、组合,并融会美术家的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形成主体和客体统一、现象与本质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审美意象。③ 美术传达活动(手中之竹)指美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他人欣赏的美术作品和美术形象。

在美术创作中,感知、直觉、联想、想象、情感、理性等多种心理形式和谐融合,有意识活动,也有无意识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又离不开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它们之间构成一种辩证关系① 形象思维——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抽象思维——运用一定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灵感思维——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② 意识与无意识在普通心理学中,无意识是指人的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在弗洛伊德的观点中,主要是指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个部分。

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艺术风格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民族特色根源于本民族的经济基础、社会生活和文化心理结构;时代特色指同一时代的艺术作品常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体现出这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

在艺术创作上,主要有两种艺术风格:艺术潮流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艺术思潮世纪以来,在艺术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艺术思潮主要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等。

在美术生产活动中,美术作品处于中心的地位与中心的环节。一方面,它是美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美术生产的产品;另一方面,它又是欣赏者完成美术鉴赏的基础和起点,是美术鉴赏的对象从美术作品的结构来看,任何美术作品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可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即:艺术语言、艺术形象、艺术意蕴。 “意境”的意蕴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一方面超越有限的“象”,另一方面“意”也就从对于某个具体事物、场景的感受上升为对于整个人生的感受。这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就是“意境”的意蕴。 “意境”的意蕴“意境”与“意象”的关系——“意境”是“意象”当中的一种:“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的规定性(情景交融)之外,还有特殊的规定性。这种象外之象所蕴涵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的意蕴,就是“意境”的特殊的规定性。中国园林的意境:突破小空间,进入无限的大空间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物,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物本身,而在于它们可以引导游览者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从而丰富游览者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中国园林的意境:建筑物的命名中国园林中建筑物的命名,都表明这些建筑物的价值在于把自然界的风、雨、日、月、山、水引到游览者的面前来观赏。

中国美学与中国艺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有着巨大的、全方位的影响。对中国艺术影响最为巨大的主要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禅宗美学。三者融汇,影响和决定了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审美趣味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精神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中国传统美学用“气”来说明美的本原,提倡艺术要表现宇宙天地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元气流动的韵律与和谐。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一开始就重视人的主体性,认为艺术为心之表、心为物之君,主张心乐一元、心物一元。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精神道的精神——气的生命——舞的形态,这就是中国传统艺术精 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由技达道、技中见道,从而实现技道相通、以道驭技,离不开工夫,离

不开修养,更离不开悟性。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中国传统美学和传统艺术主张“中和为美” 。

美术生产的全部过程包括美术创作、美术作品和美术鉴赏这三个部分,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美术系统。内容提要美术鉴赏的一般规律美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美术鉴赏的审美过程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

艺术形象,其实,不过就是借有限的但也就是有力的诱导物,让欣赏者利用他们的那些和特定的艺术形象有联系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接受以至“丰富”或“提炼”着既成的艺术形象??这种精神活动,姑且把它叫做“再创造”吧。

“期待视野”由尧斯提出,是指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的各种经验、素养、审美趣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水平和欣赏要求,在具体阅读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空白”由伊塞尔提出,是指文本中未写出来的部分,只是文本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东西,需要读者运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补。伊塞尔认为,任何文学文本都具有未确定性,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召唤结构”,具有很多“空白”,当读者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想象置入文本,将作品中的这些“空白”填充起来时,作品才真正成了读者的作品,作品的艺术世界才成为读者的世界,作品中的未定性才得以确定,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才得以实现。

感知=感觉+知觉。鉴赏活动的真正开始,应当是从感知作品算起。因为作品首先是以特殊的感性形象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的。审美感知的背后隐藏着主体的全部生活经验、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经验,还有着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因素的参与。

想象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美术鉴赏是一种审美在创造活动,鉴赏主体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运用想象和其他心理功能对美术形象进行积极主动的再创造。创作离不开想象,鉴赏也离不开想象,鉴赏者的想象要以美术家的想象为前提 情感美术鉴赏中的情感活动,以注意和感知为基础,与联想、想象密不可分,并通过理解因素在感性里表现理性,在理性中积淀感性。准确、深刻、细致地体验美术作品的感情内涵,是鉴赏的基本要求。

三、简答。

1、谈谈你对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珠”“手中之竹”创作过程的理解 答:“眼中之竹”是视觉印象,艺术体验 “胸中之珠”是内心视象,艺术构思并包含了审美意象,“眼中之竹”“胸中之珠”都处于审美认识阶段,即构思; “手中之竹”是审美表现阶段,即传达。艺术表现 2、试论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答: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最根本的要求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它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特征 艺术描绘的客观性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3.简述表现发生说。

表现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与交流的需要,故此说又称“情感表现说”或“心灵表现说”。这种说法曾受到西方许多文艺家和心理学家的拥戴。如托尔斯泰主张“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厨川白村把文艺看做“苦闷的象征”等。影响较大的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他认为艺术只不过是人的心理变化的表现,把文艺的起源归根于人的潜意识活动,是人的本能和**的变相满足,是一种“白日梦”。 持这类观点的还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和美国学者苏珊·朗格等。克罗齐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因此,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特别是抒情的表现。科林伍德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表现情感。因此,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像和情感的表现。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 术晶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性形式。 这些说法虽然强调丁人的主体意识、主观感情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但割断了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排斥了理性因素在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显然也是片面的。 5、简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要点)

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进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但由于宗教反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与艺术的本质不同。6、简述艺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要点)

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艺术主体和艺术客体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它们之间的运动形式,决定着艺术创造的总体趋势;艺术主体是指在艺术活动中的社会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与审美对象相对应的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认识和实践者,艺术客体是与艺术主体相对立的诸客观审美事物,是艺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艺术主体具有能动的创造性;艺术主体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和艺术创造能力;艺术创造主体与艺术客体的相互交流运动与相互作用,是艺术活动的核心,二者的相互交流运动是双向的,同时主体应处于矛盾统一体的主要方面。7、简述艺术活动中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和意念,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具有很强的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和整体性,它以具体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主要材料,以情感作为思维的中介和动力,并体现出浓烈的创造色彩和艺术家对事物的整体把握。

8、简述艺术创造中的崇高。(要点)

崇高是在实践主体提出了理解、征服和掌握现实客体的历史要求,并且已经或必将趋于实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崇高以现实客体压倒实践主体为其外表特征;而其实质在于受到压抑的实践主体,充分激发起人的本质力量,转而征服、掌握(或趋向于征服、掌握)客体。崇高不是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的静态美,而是双方在对立、冲突中趋向统一的动态美。在这里,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呈现为实践主体迫使现实客体与之趋向统一的过程。9、简述艺术家应具有的修养和能力(要点)

艺术家应具有的修养 :(1) 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2) 广博的知识;(3) 深邃的思想;(4) 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艺术家应具有的审美创造能力: (1) 敏锐的感知能力;(2) 丰富的想象能力;

(3) 精湛的艺术技能。

四论述题

1、试述书法艺术的特征 (1)线条与组合。

书法是以线条的组合、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 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人的审美情操。

书法用的毛笔用兽毛制成,有软毫、硬毫和兼毫诸种,它们能够表现出粗细、浓淡、虚实、方圆、厚薄、刚柔等种种线条。书写在吸水性渗化性很强的宣纸上,能够创造出晕化的趣味和墨色的美感,从而具有图画的美,使书法艺术更韵味无穷。

书法的组合包括结构与章法两种。书法的“结构”。包括字的结构,以及每个字的大小、疏密、斜正等。书法的“章法”,是指作品的总体布局,即整幅字从总体上看应当错综变化、疏密相问、具有节奏和气势,从而体现出整幅作品内在的神韵。

(2)具象与抽象相统一。

中国历史上有书画同源的说法,汉文字确实是从象形起源的。因此。不仅爷法文字的点画具有形象性,而且文字的字形结构也具有形象性的特征。这使书法带有一定的具象性。但实际上书法中的具象又不同于绘画中的具象,即使是象形字,也早巳脱离·了事物的具体形象。书法主要是以线条点画为艺术语言,只能抽象地表现出书法家的思想情感。体现了一种抽象的形式的美, (3)情感性与象征性,

书法艺术,历来被人誉为“有情的图画,无声的乐章”。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它最适宜表露主观意念、情趣、感受和理想,带有浓厚的抒情意味, 建构了一个性灵世界。 书法又常常富于象征性。

俗话说:“书如其人”,书法艺术往往凝聚着笔者的心力和精神,反映出作者的性格;气质和审美情趣,诱发出一种独特的神韵气势和风格。成为书法家人格、品性的象征。

2、中国画同西洋画

中国画同西洋画由于在工具材料、构图视角以及艺术观念各方面的不同,形成了明显的审

美差异,主要可归结为四方面: (1)所用工具材料不同。

中国画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因此“笔墨”成为中国画技法和理论中的重要术语,有时甚至成为中国画技法的总称。油画是西方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因而也被称为西洋画。油画是以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油画的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能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使描绘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同时·,油画颜料又有较强的覆盖力,易于修改,为画家提供了艺术创作的便荆条件。 (2)构图视角方式不同。

中国画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即可移动的远近法,这样就能打破时空的局限,使构图灵活自由。例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可以将北宋都城汴河两岸的风光民俗全部包罗进来,使人一览无余。这对于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理想更为方便。

西洋画则严格遵照焦点透视的物理学原理,遵守时空界限,只能从某一固定视角去审视、描绘所能见到的景物,更重视科学性、真实性。 (3)“传神”与“尚真”的不同。

中国画最重视的是物象内在精神的传达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所以,中国画非常注重“立意”与“传神”。元代以后,从“传神”进一步发展到“写意”,更强调了主观情感与意趣的表现。这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与艺术特色,体现出植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审美理想。 西方绘画追求对象的真实和环境的真实。为了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在绘画中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色度、色性等科学法则,运用光学、几何学、解剖学、色彩学等作为科学依据。因而与中·国画相比较,可以说中国画尚意,西方画尚形;中国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画重再现、重理性;概括地说,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 (4)综合与单一的不同。

中国画一般都是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四者的有机结合。传统国画都有题画诗、款书。题画诗或指明画意,或增加画趣,或抒发观感,或晶论画艺,使诗情画意交相辉映,诗中有画,圃中有诗。款书,一般包括作画的时间、地点与画家的姓名、字号,以及标题、诗文、印章等,形成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民族形式。 故观赏中国画实际是一种诗、书、画、印多种艺术的综合享受。西方油画则比较单纯,除了画面形象外很少其他点缀。 3、论述艺术生产的意义与特征(要点)

艺术生产,既不像一般物质生产那样,完全基于实用的目的,生产人类必需的生活用品,也不像一般精神生产那样,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演绎和概念论证,而是将自己的主体精神和审美意识渗透于生产过程,并物化为审美产品的活动。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统一。

艺术生产,就是以审美思维和审美物化为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和制作的活动。艺术生产,是艺术掌握方式的重要方面,是艺术创制的精神实践和物质实践的统

一。艺术生产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艺术生产涵盖艺术思维的过程,但不能取代艺术思维的方式,艺术思维方式主要是对客体世界的认知和反映,艺术生产则主要是对客体世界的变革与创造。

由于艺术生产同时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特性,因而在生产过程中就要既遵循精神生产的一般规律,也要遵循物质生产的一般规律;由于艺术生产具有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许多不同的特点,因而艺术生产就不能完全遵循一般精神生产或物质生产的规律,而要在此基础上,遵循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属于艺术生产特有的规律。艺术生产的规律,是艺术整体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活动多种规律中的一种。艺术生产的规律,就是在艺术规律的规范和制导下,遵循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原则,按照美的规律和艺术特性的要求,创制审美产品的一般性规律。艺术生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 第二,审美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并重; 第三,创造性与工艺性的结合。第四,个体生产与集体生产的交叉。 4、论述艺术意境的审美特征(要点)

第一,情景交融。又可分作两个类型,其一,景中有情,即景生情;其二,情中见景,即“情生景”。(6分)

第二,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人们对于和谐美意境的创造和追求。意境,应是实境和虚境相互转化和融合的结果。(6分)

第三,意与境谐。即指主体在艺术活动中得以升华的审美精神和生命意识与作品中建构而成的具有浓郁美感氛围的交融与和谐。(6分)

第四,韵味无穷。是指意境中那种使人得到美的感染的韵致、情趣和滋味。又可具体从空灵、飞动、含蓄等方面来阐述。(7分)

篇三:艺术研究生理论资料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为了解除工业化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艺的威胁,为了复兴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和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为了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二发起的一个具有很大实验性质的设计运动。它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夜,后发展成为一场国际运动。工艺美术运动主张“美术与技术结合”的原则,要求美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反对“纯艺术”,在工业设计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它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是艺术家、诗人威廉·莫里斯。这场运动收到日本艺术的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等方面。

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下半叶,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又称作艺术与手工艺运动。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运动主要实践人物是艺术家、诗人威廉·莫里斯。在美国,“工艺美术运动”对芝加哥建筑学派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其代表人物路易斯·沙里文和弗兰克·赖特受到运动影响很大。同时工艺美术运动还广泛影响了欧洲大陆的部分国家。工艺美术运动是当时对工业化的巨大反思,并为之后的设计运动奠定了基础。

主要特征: ①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②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③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④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向。⑤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特点。

工艺美术运动的优点

①在一派维多利亚的风气之中,这些涉及县区能采用中世纪纯朴风格,吸收日本的和自然的装饰冬季,创造出有声有色的新设计风格来,而同时又完全与各种历史复兴的风格大相径庭,的确难能可贵。 ②在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高潮之中,表现出一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出世感,也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情感,强调手工艺的重要,强调中世纪的行会兄弟精神,都是非常特殊的。 ③反对设计只为少数贵族服务,强调要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④给后来的设计家门提供了新设计风格的参与,提供了与以往所有设计运动不同的新的尝试典范

缺点

①它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机械的否定,对大量批评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主流的风格。②过于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费用,也没有可能为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所享有,因此,它依然是象牙塔的产品,是知识分子的一厢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③从意识形态上讲,这场运动是消极的,也绝不可能会有出路,因为它是在轰轰烈烈的大工业革命之中,企图逃避革命洪流的一个知识分子的乌托邦幻想而已。

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

①工艺美术运动是世界上现代设计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运动,虽然范围较小,但是影响深远,在美国影响了芝加哥学派,在欧洲促使掀起了一个规模更加宏大,影响范围更加广泛、试验程度更加深刻的“新艺术”运动。虽然工艺美术运动在20世纪开始失去势头,但是对于精致、合理的设计,对手工艺的完好保存迄今还有相当强的作用。 ②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新的设计风格参与,提供了与以往所有设计运动不同的新的尝试典范。 ③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直接影响到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也对下一代的平面设计家和插图画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④工艺美术运动对工业化的反对,对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对于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费

用,也就没有可能成为低收入平民百姓所享用,因此,他依然是象牙塔的产品,是指十分之一厢情愿的理想的结晶。

水晶宫博览会

1851年英国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由于博览会是在“水晶宫”展览馆中举行的,故称之为“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这次博览会在工业设计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一方面较全面地展示了欧洲和美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工业设计中的各种问题,从反面刺激了设计的改革。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是一次内容广泛的、设计上的形式主义运动,涉及十多个国家,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画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延续长达十余年,是设计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形式主义运动。这场运动实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与传播。在思想理论上并没有超越“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以此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主要特征:①强调手工艺,反对工业化。②完全放弃传统装饰风格,开创全新的自然装饰风格③倡导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风格。④装饰上手东方风格的影响,尤其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装饰风格与浮世绘的影响。⑤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带来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

装饰艺术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展开的一次设计艺术运动。这次艺术运动的风格追求华丽的装饰,以满足人们对产品的形式美感的需求,但其性质仍是一场形式主义的运动,是一场承上启下、具有国际性的设计运动,其风格首先表现在法国的奢侈品上,随后波及到建筑装饰、室内设计、陶瓷、玻璃、家具、产品造型、平面设计等领域。

装饰艺术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艺术家们掌握的手工艺和设计,以适应批量生产的需要来结束艺术与工业之间旧有的冲突,以及艺术家和手工业艺人之间旧有的势力差别。

风格特征:主张采用新材料(如钢铁和玻璃),主张机械美,采用大量的新的装饰手法使机械形式及现代特征变得更加自然华贵。其造型语言表现为大量的几何形。绚丽的色彩,以及表现这些效果的高档材料。

风格来源:①埃及等古代装饰风格的实用性借鉴。②从原始艺术获得的创作灵感。③简单的几何外形。④舞台艺术的影响。⑤汽车式样的影响。⑥形成自己独特的色彩系列。

好莱坞风格

好莱坞风格是装饰艺术运动在美国的延伸与发展。1929至1933年席卷欧美的经济危机使市场崩溃,成千上万的人失业,社会动荡不安,而电影成为人们心灵的安慰剂,电影院被称为“梦的天堂”,进而刺激了电影院的设计发展。好莱坞的电影院设计都具有大胆的想象成分在内,运用富于幻想的色彩设计及各种装饰动机,形式夸张。如“埃及剧院”采用大量古埃及的装饰动机,创造了一个古典的梦幻世界。“中国剧院”则被设计成浪漫而充满东方神秘感的宫殿。

美国这些电影院的设计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好莱坞风格,影响了欧洲电影院的设计风格,逐渐形成大西洋两岸设计风格的交流,而美国所赋予“装饰艺术”风格最重要的因素是民主

化的特征,它表现在电影院、百货公司等这些新的设计手段和设计目的已经跨越看单纯的为上层阶级的服务层面,转向更为大众化的立场。好莱坞风格这种原先是针对电影院的设计,很快变成一种典型的美国风格,在30年代的时候逐渐影响到北美和欧洲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和平面设计上。

现代主义的形式及特征

现代主义设计由于最初发端于建筑领域,所以其设计形式的最终形成,在建筑设计中表现的最为充分。在总体上,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坚持面向大众的设计立场,改变传统的、昂贵的建筑材料和建设方法,通过采用新兴的工业材料来降低成本,同时还改变了建筑的基本结构和建筑方法,采用大量预制件、现场组装等方式,完全取消多余的装饰。在建筑外观设计上,多用梁柱支撑,全部采用所谓的玻璃幕墙。因而,整个建筑体现出鲜明的功能主义原则,成为一种单纯到极点、少则多、冷漠而理性、立体主义的新建筑形式。

特征反应四个方面:1.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而不再仅以形式为设计的出发点,讲究设计的科学性,重视设计实施时的科学性、方便性、经济效益性和效率。 2 .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受到艺术上的立体主义影响。具体建筑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六面建筑。②有次发展起来的以柱支撑整个建筑的结构特征,其必然结果就是幕墙架构的产生。③标准化原则。④反装饰主义立场。⑤中性色彩计划。

3.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特别强调整体设计考虑,基本反对在图版上、在预想图上设计,而强调以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 4.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把经济问题放到设计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从而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

德国工业同盟

全称“德意志工业同盟”,简称“DWB”,1907年由赫尔曼?穆特休斯在德国倡议成立的指在促进设计的半官司方机构,其成员包括了制造商、建筑家和工艺家。得到政府在自尽、资料、活动安排等各方面的支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官办的设计促进中心。后逐步转变为一个非官方的设计行会,在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组织旨在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公开追求商业目的,奠定了德国产品重质量的传统,可以说标志着德国现代主义运动的发轫。中心人物,实践者是彼得?贝伦斯。

构成主义设计运动

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在俄罗斯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和设计运动,是在立体主义影响下派生出来的艺术流派。最早出现在雕塑领域,二后发展到回话、戏剧、音乐、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等广泛领域。他们的探索带有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政治色彩,俄国的现代设计探索被称为“构成主义运动”。代表人物有马列维奇、李西斯基和塔特林等。

风格派运动

风格派是1917年-1928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现代艺术流派,成员包括画家、设计师、建筑师,是一个松散的集体,其中主要的促进者是杜斯伯格,而维系这个集体的中心是这段时间出版的一份《风格》的杂志,这份杂志的编辑者也是杜斯伯格。风格派的核心人物还有画家蒙德里安、设计师里特维特等人。

包豪斯

包豪斯是1919年德国创办的一所建筑及产品设计学院,它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设计学院,创始人是德国著名的建筑家格罗佩斯。包豪斯学院在教学思想

上强调集体工作方式,强调标准化,强调科学的、逻辑的工作方法和艺术表现的结合,试图将教学的中心从比较个人的艺术型教育体系转移到理工型体系的方向上来,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艺术与技术双重才能的设计人才。包豪斯学派在建筑设计乃至整个工业设计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包豪斯宣言

1。强调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的写作,共同建立艺术殿堂(三位一体)。 2.纯艺术应当转向应用艺术。 3.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艺术家与工程师的合作。

包豪斯的设计思想

1、主张艺术与设计的新统一 2、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3、人为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包豪斯的历史作用及影响

1、尽管包豪斯存在仅14年,但它为欧洲近现代艺术设计所做出的一系列重大的创造性贡献却被永远载入史册,尤其是包豪斯的教育体系所形成的全球性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当纳粹政权放逐了包豪斯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教育家后,康定斯基来到了巴黎、克里前往瑞士,其余多去美国,再度从事艺术教育。他们把现代设计带到了美国,并通过美国传到了全世界,把现代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

2、在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建立、传播和设计实践方面,①包豪斯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原则,为现代设计指出了正确的方向;②使机械成为艺术家和设计师创造工具,开创了适应现代工业的设计方法,实现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业与工业的结合。

3、包豪斯的一系列教学实践对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体系的建立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给后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后来设计艺术领域,从平面设计到产品设计,以及建筑设计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①包豪斯的课程已经形成了现代设计艺术教育平面、立体、色彩三大构成课程的主题框架;②主张教学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够付诸实践;③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体系,奠定了现代设计艺术的教育基础。

4、由于包豪斯在德国经历了魏玛、德绍、柏林三个时期,为德国培养了一批设计师。因此,影响了当时和以后德国的工业设计面貌和特征。从现代德国设计那种高度理性化和功能化严谨、冷静的产品上隐约就能看到包豪斯的影子。

5、由于历史原因,包豪斯也有其局限性。①过于强调理性、功能造成冷漠的风格,忽视了人的心理需求,影响了人与产品之间的情感和谐,显得机械、呆板、缺乏人情味和历史感,收到“后现代主义”的批判;②由于教员组成复杂,特别是“先锋派”艺术家占了主导地位,教学中的“工艺”成分超过了“技术”成分,所关注的领域还是传统产品设计,对现代化产品少有问津,对工业与传统工业之间的关系,仍然带有乌托邦色彩,对时代条件、机械化批量生产方式和经济概念趋向一种抽象的美学追求,而很少与实际生活需要进行考察;③他的许多思想、主张、设计活动大多停留在“实验室”里,与实际生活需求结合的不够紧密,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了其在美国的发展和传播,才完成其历史使命。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是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它以大胆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符合工业化的时代精神的设计理念,在设计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高层建筑的发展上作出了卓越贡献。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路易斯?沙利文。

有计划废止制度

有计划废止制度是由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斯隆和设计师厄尔提出的汽车设计新模式。他们主张在设计新的汽车式样的时候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之间不断地更换部分设计,基本造成一种制度,形成有计划的试样老化过程,称为有计划的废止制度。

这是一种通过不断改变设计式样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过程,其目的是促使消费者为了追逐新的式样潮流,而放弃旧式样、改换新式样的积极市场促销方式。此方式是非常典型的美国市场竞争的产物。

主要特征有三:

1、功能型废止--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更新的功能,从而替代老产品。

2、款式型废止--不断推出新的流行风格式样和款式,致使原来的产品过时而遭消费者丢弃。

3、质量型废止--在设计和生产中预先限定使用寿命,使其在一定时间后无法再使用。

样式主义

美国设计历年来奉行“样式追随市场”的设计理念,样式主义设计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危机时期发展起来的设计艺术潮流。美国的汽车产业是这次样式主义设计艺术运动的最集中代表。样式主义是指在产品结构、功能等因素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对产品的造型、色彩、外部装饰等视觉因素进行更新和变化,是企业吸引消费者购买“新产品”的有效手段。

流线型运动

流线型运动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一种式样设计运动,从交通工具外形设计开始,波及几乎所有的产品外形都以圆滑流畅的流线体为主要形式,形成了以流线型风格为主的工业设计特征。流线型本是空气动力学中的一个术语,指在高速运动时具有降低风阻特点的圆滑流畅的形状。由于它的形式会使人联想到速度感和机器的活力感,便成为一种现代精神的象征,从而受到美国设计是美的青睐,成为产品外形设计的重要源泉。

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是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对于传统实用工艺的重大发展,它将技术活动与审美活动有机的统一到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实践中,并通过市场推广和扩展到人类生产与生活的许多领域。工业设计产生于20世纪30至40年代,是一种代替实用艺术的新兴工业艺术创作。凡是按照工业模型来完成的、同事能满足人的实用需要以及审美需要的成批产品,都是工业艺术的作品。

波普设计运动

波普设计运动是一场前卫而又面向大众的设运动,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英国并波及欧美。它产生的背景与战后日益形成的西方丰裕社会、青少年消费市场、翻盘力场,特别是对现代主义设计和国际主义设计的反感有密切关系。

波普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任何视觉源泉,从最常见的工业产品和生活垃圾,如罐头盒、汽水瓶、包装纸,直到电影明星的形象等都作为绘画和设计的素材和模仿形式,然后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运用到产品式样的设计之中。这些产品形象诙谐、轻松,常常是象征性图案,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色彩艳俗,强调色彩和图案的平面效果,忽视三维,摆脱正统和强调实用的设计形式,表现出强烈的通俗、乐观的可消费性。

设计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