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谚语 > 列表页

地理知识谚语.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22  分类: 谚语 手机版

篇一:地理诗句谚语例析

地理诗句谚语例析(一)

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谚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加深对诗句、谚语的理解,能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扩展地理知识面。

1.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

此诗句揭示了地球在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适用于赤道地区,由此可计算出赤道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赤道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为:40000千米÷24小时≈1670千米/小时(八万里即四万千米)。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40000千米÷360°≈111千米/l°。赤道是地球的一个大圆,因此地球上的大圆每1弧线的长度约为111千米(球的大圆是指通过球心的截面与球面的相交线)。

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由此可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3. “日似金丸,月似金盘”(乐钧《一翦梅》)

该诗句反映了日地月三者距离差异。月球虽然比较小,但由于月球离地球比较近,所以仍“似金盘”。诗中描写的月相应为满月,因为“月似金盘”。

4. “月形如白盘,完完上天东。忽然有物来啖之,不知是何虫。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狈凶。”(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此诗句描述了月食的情况。完完,月圆的样子。农历十五,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有可能全部或部分挡着太阳光,产生月食现象。农历初一,则可能产生日食现象。

5.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缪氏子《赋新月》)“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这一组诗句描述的都是上蛾眉月。“上蛾眉月”是指农历初三、四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

45°,当“一道残阳铺水中”后,即日落时,月亮出现在西南方低空,日落后2~3小时就落到地平线以下,月亮的亮面为月球正面西部边缘,形状为一反“C”字形。将以上各诗描写的月相判定为上蛾眉月的依据分别是“日暮”、“月近人”;“初三夜”、“月似弓”;“初月如弓未上弦”、“蛾眉小”;“凉月如眉”、“三日”(指农历三月初三日)。

6.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这组描述的都是上弦月。上弦月是农历初七、八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90°,日落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分别是中午和半夜,可见部位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状为一大写的“D”形。将以上两首诗中的月相判定为上弦月的主要依据分别是:“夜半”而“月落

地理知识谚语.

”;“月落正堪眠”(人们“正堪眠”,即睡意正浓,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应是上弦月,此乃用时间点月相)。

7.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春江月出大提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鹕啼。”(刘禹锡《踏歌行》)“白日沦河西,素月出东岭”(陶渊明《杂诗·其二》)“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中秋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这一组诗描述的都是满月。满月为农历十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东180°,升落时间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见,形状象个玉盘。第一首诗中的“元夜时”点出了日期为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是满月发生的日期;“黄昏后”月已升上“柳梢头”,正是满月时月亮升起后的情况。第二首诗中“红霞”说明此时日落,日落时“月出”,显然月相为满月。同样,第三首指明了日落(“白日沦河西”即日落)时月出,正是满月月出的时间。其他三首诗中的“明月”即满月。

8.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孤光照还没,转益伤离别。妾若是嫦娥,长圆不教缺。”(陆龟蒙《月成弦》) 这是一组描写下弦月的诗词。下弦月是农历廿二、三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90°,日出时月亮在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东半部,形状像个反“D”字形。第一首诗中“夜静”(夜深人静)而“月出”,乃指下弦月月出之时。民间常将月圆比团圆、月缺比离别。第二首诗即写思妇见缺月而感伤、恨夫妻不能常团圆,想象自己若是嫦娥,将让月亮长圆不缺即夫妻永不分离。诗中弦月当是下弦月,体现出思妇感伤而彻夜难寐的情景。

9.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水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李贸《南园》)“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李贸《马诗》)

这一组诗描写的是下蛾眉月(残月)。下蛾眉月是农历廿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约45°,日出前出现于东南方低空,仅在黎明前2~3小时内可见,形状像“C”字形。第一首中,由“晓风残月”知,早晨看到残月,即下蛾眉月。第二句诗中“晓月”指清晨的月亮,“玉弓”指下弦月后的残月即月末的娥眉月。“月似钩”是“一弯残月”,表明作者壮志未酬,彻夜难眠,于黎明前看到残月东升,见景生情写下此诗,这与整首诗的基调是一致的。作者坎坷的经历,矛盾的心情以及“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的创作精神等都可以作为是残月的旁证。所以,“月似钩”暗示作者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在秋天农历廿六、七的黎明前。“大漠沙如雪”还向我们展示了沙漠景观。

10.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岑参《碛中作》)

这一组诗写出了月相的月变化情况。诗中的“阴晴圆缺”指的是月相变化。在农历一个月中,月相由新月依次变为上蛾眉月、上弦月、上凸月、满月、下凸月、下弦月、下蛾眉月、新月。从初一到十五,月亮的亮面逐渐变大,月球的亮面朝西;十五那天亮面最大,为满月;从十五到月末,亮面逐渐变小,月球的亮面朝东。第二首诗中的“满月”指“十五、六的月亮”;“夜夜减清辉”指满月以后,月相依次变为凸月、弦月、蛾眉月,可见部分越来越瘦小;后两句是说“思念夫君使妾身如同满月后的月亮日渐消瘦、形容憔悴”。第三首诗中的“见月”即看到月亮,“两回圆”即圆过两次亦即两次满月,故第二句是告诉读者:作者离家已有一、两个月了。

11.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升春又来”(杜甫《冬至》)

“冬至阳升”这个纯科学结论通过艺术家天才的转换,巧妙地写进诗中。这句诗意境美丽、观点科学,非常难得。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地球的最南界线��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正午时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直射点以北各地正午时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逐渐变小,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即“冬至阳升”。

12. “过了冬,长一葱”

此谚语的意思是:过了冬至日,白昼就长一点点了,即冬至日后,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变长。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变长。

13. “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傅玄《歌》)

这句诗直观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有密切关系。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高度小,影子长;随着太阳高度的逐渐变大,影子逐渐变小,正午即“日中”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影子长度为一天中的最小值,对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来说,此时太阳在正南方,影子则在正北方,即“日中万影正”;以后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影子逐渐变长,影子偏离了正北方向。

14.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日出入行》)

此句诗意在说明四季运转是一种必然趋势,万物兴衰都有一定的自然规律,任何人也不能挥鞭命令停止。由于地球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地轴指向不变,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15. “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徐玑《夏日怀友》)

“月生林欲晓”,即月出的时候天要亮了,这是下蛾眉月出的时间。该地此时的降水是受冷锋影响形成的。冷锋过境时产生阴雨天气,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故“雨过夜如秋”。

16. “不知天多高,地多厚”

此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浅薄、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其实,“天多高”可以理解为大气层的高度,为2000~3000千米;“地多厚”可理解为地球的半径,平均为6371千米。

17.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眠》)

此句诗具体描绘当时的天气特征,而不是气候特征。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区别是: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具体状况,包括阴晴、风雨、冷热、风力等,一般有较大的变化。气候是对一个地方长期的、有规律性的天气特征加以概括总结,得到的大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此句诗具体说明了夜间的风雨等大气状况

及其变化,因而描述的是天气特征。

18.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阴不散”的多云天气,因夜间云层愈厚,大气逆辐射愈强,地面就能获得较多的热量补偿。故夜间降温较晴天慢得多,地面温度不易降到0℃以下。这就是秋季多云的夜晚不易形成霜冻的科学道理。而连续的阴天除使霜冻来得晚外,还会导致降水天气。诗人有声有色地描写了“秋阴不散”的两种结果。

19.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

深秋晴朗的夜晚,天空云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得到大气补偿的能量少,地面温度下降快,当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就会出现霜,即“山明水净夜来霜”。

20.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黄土高坡》)

这首歌唱出了我国东部地区一年中的主要风向。亚洲东部是典型季风气候分布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这就形成了季风。夏季北太平洋上高压的势力大大增强,亚欧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吹向亚洲东部,形成东南风。冬季相反,形成西北风,这就是歌词中所说的一年中的风向,“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21.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毛泽东《登庐山》)

此诗句说明夏季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夏天,登上庐山,面向太平洋(即“冷眼向洋”),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迎面吹来,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即“热风吹雨”)。

22. “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清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曾几《三衢道中》) 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类型主要为锋面雨。一般情况下,每年四、五月份,夏季风开始影响我国,来自大洋的暖气团和北方冷气团形成的锋面在南岭一带,故这里降水较多,即“清明时节雨纷纷”。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随着夏季风增强,锋面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时北方的冷空气势力虽已减弱,但仍可影响到江淮地区,两种气流在这里交锋,由于它们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形成准静止锋而产生连续性降水,雨带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徘徊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时正是梅子成熟的

篇二:地理学常见谚语

地理学常见谚语 2014年12月17日 20:57 新浪博客

一、风的谚语

关于北风的谚语:“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方干到底。”(立秋节气)“北风不欠南风债,北风不受南风欺(南霜北雪)。”(春秋季节的冷暖气团相互交替,来回移动)

描写南风的:“小暑南风十八天,夏季南风似火炎。”(小暑节气和三伏天)“九月南风二日半,十月南风当日转。”(农历九月和立冬时节)“秋季南风雨淋淋,冬季南风天不晴。”(秋冬季刮南风会有降水)“五月南风涨大水,六月南风干露水。”(农历五月的梅雨和六月的伏旱)“冬至南风夏至雨,冬至南风短,夏至主干旱。”(根据冬至南风推测来年夏至天气状况)“腊月南风正月雪,正月南风雨湿脚。”(腊月和正月的南风会带来丰富的降水)

描写西风的:“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西风在晴雨之间起的作用) 描写东风的:“春发东风,雨水跟淙。”(春季南方的暖气团与北方的冷气团相遇形成锋面雨)“春天东风雨涟涟,夏天东风无云烟,秋季东风禾生芽,冬天东风雪满天。”(四季中东风会带来不一样的天气)“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雨更凶。”(东风持续时间的长短对降水时间的影响)

二、云的谚语

“天上花花云,地上晒死人。”(云稀薄,水汽含量少)“天上起了鲤鱼斑,地上晒谷不用翻。”(夏收时节,云像鲤鱼斑一片一片时,无降水)“清早城堡云,下午雨淋淋。”(堡状高积云—夏季雷阵雨的标志)“天上炮台云,来日雨淋淋。”(暴风雨前的浓黑云,底平而阔,上部隆起)“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钩卷云)“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春夏季,丘陵山地地区,根据云在山的不同位置判断是否降水)“云向东,车马通,云向西,雨凄凄。”(通过云运动的方向判断风向,从而判断天气)“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乌云遮住了西坠的太阳叫做乌云接日)

三、雾、露、霜的谚语

雾:“大雾不过三,重雾过三必有大雨。”(通过雾持续时间的长短判断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春雾晴,夏雾雨,秋雾茫茫晒死鬼。”(雾的发生时间不同所预示的天气也不同)

霜:“早上出门一片白,今日一定晴到黑。”(大气的保温效应比较弱意味着天气晴朗)“冬至打了霜,夏至引湖江。”(根据冬至是否出现霜,预测来年夏至前后的天气)

露:“露水起晴天,天干无露水。”(晴天大气的逆辐射比较弱,夜晚温度低,容易出现露)

四、晴、阴、雨、雪

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春雨意味着暖湿的夏季风越来越强,气温越来越高,秋雨意味着干冷的冬季风越来越强,气温越来越低)“发尽桃花水,黄梅干渴肚。”(春雨偏多将会导致梅雨时节降水偏少)

雪:“冬雪兆丰年,春雪讨人嫌。”(立春前为冬雪,后为春雪,冬雪一可杀死病虫害,二科改良土壤,春雪会带来倒春寒,给农作物带来严重的危害,减产甚至绝收)“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三九四九是最冷的时期,很容易出现降雪)

阴:“早晨阴一阴,午时晒断背脊筋。”(夏季早上的云层很快会消散) 晴:“春无三日晴,夏无三日雨。”(长江流域,春季冷暖气团频频汇合形成锋面带来降水,夏季气团相对比较稳定,降水时间短)“夜晴不是好晴天,天亮又将雨绵绵。”(春季多雨季节)

五、雷电

雷声:“先雷后雨不必慌,雨后闻雷无处藏。”(根据雷声的发生时间判断降水的大小)“春天久雨闻雷声,雨停马上要转晴。”(春季多绵绵细雨,如闻雷声,意味着转晴)

闪电:“东方在闪电,必是太阳现,西方在闪电,起风吹瓦檐,南北闪电雨相连。”(初夏时节,闪电的方位预示不同的天气)

六、天空景象

霞:“早晨红霞要下雨,傍晚红霞晴到底。”(彩霞出现的时间判断天气) 彩虹:“彩虹出在东,有雨也不凶,彩虹出在西,屋沟里淹死鸡。”(彩虹的方位判断天气)

晕:“日晕而雨,月晕而风。”(晕是太阳、月亮光线照射到卷层云、卷积云上而形成的光的现象,卷层云的出现意味着有暖湿气流侵入高空)

月:“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中秋和元宵天气的对应现象)

七、物象

烟:“烟不出屋,晴不到吃粥。”(烟混合雨前空气中水汽,不易扩散) 桂花:“桂花花飘香,六十天可见霜。”(江南地区)

螃蟹:“螃蟹爬上岸,必有大雨降。”(夏秋季节,雨来临前,水中氧气不足)

鸟:“鸟飞高叫不停,天气马上要转晴。”“燕子飞高是晴天,燕子低飞雨涟涟。”(下雨前,空气湿度增大,小虫普遍飞低,鸟低飞捕食)

知了:“雨后知了叫,预报晴天到。”(雨后空气湿度减少,知了的叶翼变干,开始鸣叫)

蜘蛛:“蜘蛛织网在活动,久雨必晴捉昆虫。”(蜘蛛网受潮后不容易粘住昆虫,所以根据蜘蛛织网的情况可以判断天气)

蛇:“大蛇出洞,大雨咚咚。”(秋末冬初,经常出现闷热天气) 蚯蚓:“蚯蚓路上爬,风雨乱如麻。”(地下比较闷热)

蚂蚁:“蚂蚁上树,大水盖路,蚂蚁爬下地,路上尘土飞。”(蚂蚁喜欢干燥的环境)

猫狗:“狗吃草雨必到,猫啃草雨滔滔。”(猫狗正常天气很少喝水,吃草解渴意味着天气比较闷热)

鸡:“鸡晒翅,雨凄凄,鸡打窝,雨必多,鸡落脚,有雨落。”(鸡喜欢干燥环境,怕潮湿)

篇三:地理谚语收集

地理谚语

1.天文地理方面

(1) 上下四方曰宇, 古往今来曰宙”。(宇宙时间、空间性)

(2) 斗转星移”。(地球运动)

(3) 日中万影正, 夕中万影倾”。(太阳高度周日变化规律)

(4) 斗柄指东, 天下皆春; 斗柄指南, 天下皆夏; 斗柄指西,天下皆秋; 斗柄指北, 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与四季变化)

(5) 坐地日行八万里”。(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

(6) 月盈则亏,日中则昃”。(月相变化及太阳东升西落规律)

2.气象方面

(1) 东风急, 备斗笠”;“风急云起, 愈急必雨”;“一日东风三日雨, 三日东风无米煮”。( 风)

(2) 十雾九晴”;“天上鲤鱼斑, 明日晒谷不用翻”。(云雾)

(3) 瑞雨兆丰年”;“雪打高山, 霜打平地”。(雨雪露霜)

(4) 雷打惊蛰前, 高山好种田”;“当头雷无雨, 卯前雷有雨”( 雷电)

(5) 虹低日头高, 明朝晒断腰”。(天空景象)

(6)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江淮梅雨)

(7) 春寒雨绵绵, 夏热火烧天”。(长江流域春寒、伏旱天气)

(8) 古龙晒太阳, 不久台风狂”。(台风)

(9) 霜后暖, 雪后寒”;“热生风, 冷生雨”;“一场春雨一场暖, 一场秋雨一场寒”。( 气象关系)

(10) 雨后青山分外青”。(大气散热作用)

(11) 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温带大陆性气候)

(12) 一年无四季, 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13) 一年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横断山区垂直气候明显)

(14) 春雨贵如油”。(华北平原春旱严重)

(15) 天无三日晴”。(云贵高原东部冬季天气)

3.农业方面

(1) 人误地一时, 地误人一年”。(农业季节性)

(2) 伏里有雨多种麦”。(气象与农业关系)

(3) 槐树不开花, 晚田不归家”。(农业气象预测)

(4) 豌豆开花, 最怕风打”。(农业气象灾害)

(5) 秦岭山脉一条线, 南吃大米北吃面”。(秦岭南北差异)

(6) 八百里秦川好地方, 人杰地灵大粮仓”。(关中地区农耕发达)

(7) 近水全收, 远水半收, 无水难收”。(水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8) 湖广熟,天下足”。(湖南湖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耕作区)

4.交通方面

(1) 要想富, 先修路”;“火车一响, 黄金万两”;“一人修路,万人安步”。( 交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 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蜀道崎岖、险峻, 交通不便)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