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政治论文 > 列表页

高中政治论文有什么用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6-10-25  分类: 政治论文 手机版

篇一:高中政治中多媒体作用论文

谈高中政治中多媒体的作用

【摘要】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教学活动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它不仅扩展了教学的空间,改变了教学资源的形式和内容,而且也更新了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创设政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还有助于适时归纳总结、精讲巧练和探索政治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多媒体课堂高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进行重大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治教学的理念也得到了更新,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被引入了政治教学之中。多媒体计算机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教学工具.结合投影仪和合适的多媒体课件就可将教师的教学意图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可以创造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

高中政治网络教学的特点。高中政治网络教学是先进的网络技术与现代政治教育理念。政治教育思想不断融合的结果。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在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方面,网络中的政治教育信息非常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选取知识和信息,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上的政治教学资源优势,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个人的政治学习

篇二:高中政治论文

浅谈高中政治情景体验式教学 美国谚语有:“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做,我才懂得。”这说明亲身体验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课程改革与实施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尝试使用体验式有效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往能力,真正将道德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人的思想和素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古人云:志不强者知不达,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的求知欲望不强烈,掌握一定的知识是根难实现的,而人的情感体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营造教学情境,发挥心理暗示作用,让学生在情境中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去学习、思考、探索、感悟,体验学习的乐趣。因此,情境的创设对体验式教学的效果起着直接、关键的作用,创设好的情境更有利于学生去体验、去感悟。 创设情境,就是回归自然,回归生活。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是摆在我们每位政治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笔者运用情境活动体验式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此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同行交流探讨,抛砖引玉。

一、精心创设激发问题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情境

课堂教学情境是多维度、全时空的,包括心智、情意、氛围、交往各方面。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是通过设疑创设问题情境,旨在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皮亚杰曾指出:“孩子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尽量创设略高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与能力的疑难问题情境,使其处于一种知识上的“困窘”,唤起学生解开谜团的“求知欲望”,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原动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创设的问题情境主要有以下几种:

1、展现型问题情境。就是将现成的问题提供给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教师利用一个或几个典型事例,设计出具体问题让学生思考,以达到理解某个概念或观点的目的。这是教师常用的一种设疑方法,多用来理解某一知识、概念、观点等。例如,在学习“商品的概念”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教室里的电视机是不是商品?”这一疑问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迫不及待地查看教材,从中寻找理论依据,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学生们争论得面红耳赤,有了急于解决问题的愿望时,教师给予点拨:“判断一种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关键看什么呢?”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的讨论和探究。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结论:判断一种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关键看它用不用于交换。买回来的东西,只要不再用于交换,就不是商品,因为它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已经分离了。但是由于呈现型问题情境所提供的创造性思维空间有限,设疑不能只停留在这类问题情境上。

2、发现型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不是教师向学生提供问题。如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提出个人要学习的目的,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内在需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和学习后质疑、标新立异等。这类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深刻性。例如学习《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这一框内容时,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作为国有企业经营者,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请问,其他类型的企业经营者,要不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

治素质?”教师不要急于做出回答,可以把这样的好问题抛给全体学生,给予学生讨论探究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深刻性。

3、应用型问题情境。就是由教师或学生提出一些现实社会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或有目的地制造疑问,将学生置于疑问的“徘徊路口”,来激发求知欲望,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全面地、辩证地分析问题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应用型问题情境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例如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银行、货币、利率等方面知识,我组织学生在班里进行一次“银行利率的提高对温州房地产的影响”的实际操作,结果同学们的分析观点既切合实际又懂得国家宏观调控对市场经济的重大影响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变为实际的运用能力,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新型问题情境。这是指让学生不仅仅满足于教材中的问题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运用求异思维,做新的探索、补充新的见解,展开想象。例如在学完《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一框内容之后,教师可设计新的问题情境:如“某一皮鞋厂在20世纪80年代,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企业效益良好。9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同一行业的许多企业赶了上来,而该厂由于忽视采用先进技术等多种因素,致使产品逐渐失去了市场,企业连年亏损。如果你是该厂厂长,准备采取什么措施使皮鞋厂扭亏为盈?”等问题,这类问题情境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寻找现实的具有可行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构建多元互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习应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情境活动体验式教学就其本质特征来说是师生间多元互动,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过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组织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利用生活经验设计情境。把书本上的抽象知识还原为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情境, 可以改变知识给人的枯燥味、晦涩难懂的印象, 便于学生理解、领悟。

例1: 高一《经济生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师: 请同桌的同伴互换穿鞋子, 站起来活动一下,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学生换鞋穿的真实经历以及有效的问题设置,让学生在可能遭遇的认识冲突中茅塞顿开, 真切体验到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抽象的经济道理, 这是属于以身验为主的原体验, 符合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原有经验。

2、适时扮演角色体验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编排小节目,让学生或检验现实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扮演案例中不同角色,使其通过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如讲市场交易原则时,让学生扮演郑板桥和店小二的对话等,使学生深刻理解平等原则知识内容。这样既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知识,又要让学生锻炼了能力。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现实生活,学生可从角色扮演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和内心的体验。即主体在实践中暂时把自己当作现实的客体, 不仅按照客体的立场、观点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而且作为客体中的一份子去生活。

例2: 高一《政治生活》“民主监督”。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编排小节目, 让学生或检验现实生活, 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 或扮演案例中不同角色, 使其通过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 通过对角色的体验, 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对这一角色的要求,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

一个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而且对知识还有一个再理解的过程;另外, 还可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提高。

3.模拟情境设计。模拟情境是让学生处在一个虚拟的情境中体会知识, 获得感悟。在这种被简化了同时又被赋予了感情的情境中, 学生很容易发生“感同身受” 的移情作用。

例3: 高一《经济生活》“股票债券与保险”。师: 学生小A 的父母是双职工, 均在事业单位工作,家中共有储蓄人民币10 万元。如果你是小A, 请帮助家庭设计一个理财方案, 方案一方面要考虑家庭的实际情况, 另一方面要考虑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大环境, 并说明设计理由。

生: 我设计的理财方案是这样的: 1 万元用于活期储蓄, 其随存随取的特点可以保证急需, 也是最安全的投资; 2 万元用于教育储蓄, 其特点是收益高, 专款专用,可以为日后上大学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 3 万元用于购买国债, 其特点是收益高, 安全性最好, 流通性也最强,可以带来稳定收入; 1 万元用于购买商业保险, 这是针对风险本身的一种投资; 3 万元用于购买股票,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股票市场逐渐成熟。但其高收益高风险, 不能投入过多。

此种模拟情境, 首先学生觉得有一笔10 万元的巨款由自己说了算, 非常过瘾; 其次, 学生觉得应该想一个让10 万元增值最大化的方案, 所以积极地查找教材和参考书, 对各种投资方式进行优劣比较, 并热烈讨论, 学习热情得到极大的释放。由此, 学生不仅轻松掌握了储蓄、股票、债券、保险等投资方式, 拓宽了知识面, 还深深懂得“你不理财, 财不理你” 的道理, 从而提高了理财意识。

4.动手操作型情境设计。实践体验是促进学生知行统一的重要途径, 而课堂实验活动是学生实践体验学习的形式之一。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在“做中学”, 让知识与学生的动手操作交织在一起。只有实践才能把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明理、激情、导行都离不开实践。

例5: 高二《生活与哲学》“主次矛盾原理”

教师可以通过往固定瓶子里采用不同的方法放沙子和水,大石块的事列, 请将前后几种放法进行比较, 看它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活动后, 教师归纳总结, 引出教学主题。教师: 人总有许多事情要做, 但事情总有大小之分。如果先做小事, 就像先放沙子, 结果必然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最终失去抓大事, 取得大成就的机会。这个道理在哲学上就叫做主次矛盾关系原理。由学生活动、分析、总结, 再到教师归纳讲解, 学生从被“灌输” 的角色中解脱出来, 有了平等参与教学的机会, 既获得了感性的体验又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从被动的地位转变为主动的参与教学的地位, 由此构筑起师生交往对话的平台, 创设了情趣盎然的教学情境, 加强了师生互动, 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三、注重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关键因素是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激励性评价。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主要应做好以下两点:

1、确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师评价要因人而宜,不能搞一刀切。教师要为学生体验成功确定切合实际、能够通过努力达到的评价目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品尝成功的“滋味”的体验,然后再加大难度,让学生拾级而上,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

在评价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教学的不同内容情况,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1)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评价点。(2)依据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3)依据教学情景确定评价策略。具体而言,或语言评语(包括口头评语、班队会评语、晨会评语等)、或表情激励(包括使用人称要亲切、劝导等)、或书面评语(包括阶段操行评语、卷面和作业评语、特长生培养评语、通信评语等)等,教师应做到因人而异,随境而生,随情而发,适个体、顾全局,全面提高,去创造性地使用。

但在情境设计时我们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情境设计必须符合实际。体验式教学的最大目标,是通过情感教学,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并转化为实际行动。所以, 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必须把课本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需要, 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学只有触动了学生的心灵, 才能使学生真正动情, 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2.情境设计要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最重要的一点是, 便于他人模仿使用该情境。这就意味着教师设计的情境在教学辅助条件的要求上不是很高, 材料易得或者可以替代, 整个设计具有吸引力, 比较容易控制。例如前文所提“主次矛盾原理” 教学中, 所需教具仅为一只广口瓶、一些大小石块和沙子, 此种情境利于操作, 既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

3.避免情境设计的“泛化” 和“神化”。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在情境中体验一番, 如果学生认知水平较高或者学习内容较容易, 过多的情境设计可能会带来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体验教学的理念应一以贯之, 但并不要求时时体验、事事体验, 将体验“ 泛化” 和“ 神化”。

总之,运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法, 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把要求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新理念落到实处, 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教育的实效性,值得我们用心尝试。情境活动体验是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撑点,是构成素质创新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正是在凸现问题的情境中, 在构成自主学习交往的活动中, 在成功的学习体验中, 学生的个体才能发展、发现, 创新的品格和能力才得以弘扬和提升。情境活动体验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应界定为一种教学思想、境界。其依据是主体性原则、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及政治学科的特点要求。这种模式的基本理念要求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和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与学习行为。

篇三:高中政治论文

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差异

赵艳霞

邯郸市第二十八中学

摘要:高中学段与初中学段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上了一个较大的台阶。做好初高中学段的过渡,分析清楚初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的不同,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帮助学生顺利的适应高中的学习与生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塑造出高素质的个体。

关键词:初中;高中;政治课;差异

高中学段与初中学段相比,在学习目标、知识结构、思维特点、学法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分析清楚初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的不同,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帮助学生顺利的适应高中的学习与生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塑造出高素质的个体。

政治这门学科具有特殊性。许多学生因为不了解高中学段与初中学段的特点,而遭到重挫。在此,我就初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差异问题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初高中阶段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比较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征。初中三年的思想政治课的知识结构分为三大板块:初一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初二为法律常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公民个人的生活还是国家的治理都离不开法律;初三为国情教育,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国情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理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原因,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因,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总之,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在学生所熟悉的学校生活、家庭和社区生活以及更宽广的社会生活情景中进行公民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国情和社会责任教育,以及健康心理品质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高中政治的课程设置是从人的发展需要角度出发,从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生活情景,或者所应了解的社会生活情景中提炼出主题,构建教学内容体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强调对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改变过去强调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式,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I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这四个课程模块的建构,贯彻了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

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思想政治课还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学习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还要学会做人。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人生观的问题随之产生。学生也在思考哪些行为和想法是高尚的,哪些行为和想法是 卑劣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解决学生内在知识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学生外在行为的问题,实现知识和行为的统一,

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道德认识,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另外还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培养学习知识与情感的认同。

二、初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比较

初高中政治课在知识结构上的总体特点是:高中阶段政治课理论性更强、更为抽象、对同学们来说是不是太难了?其实知识结构之所以变化是因为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发生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的心理和思维与初中阶段相比有不同特点,具备了学习抽象复杂知识的内在基础。

由于还处在由初中到高中过渡期的同学,对自己了解不够,还习惯用初中生的能力来衡量自己,对自己潜在的能力不去挖掘,学习能力不能提高,学习任务也不能很好的完成。因此,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负面心理,表现在:

(1) 挫折心理:重点中学的学生集中了各初中学校的优等生,学习成绩都非常好。考入高中后,显得不那么优秀了,使他们的挫折心理不断递增,容易对高中生活产生抵触情绪。

(2)自卑心理:一部分学生完全是侥幸考入高中或者是通过其他途径进来的,他们知道自己的底细,心理压力特别大。

(3)心理不稳定:不适应新的集体生活,情绪不稳定,经常为一些琐碎的小事而烦恼,甚至影响学习。

了解处于初高中过渡期的学生的心理、思维发展特点,帮助他们顺利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初中学生处于少年期,正是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过度的时期,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变期,其主要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冲动性与自觉性交错等。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少年半幼稚、半成熟向成熟过度。高中阶段,前期与青少年期相接,后期与青年中期相近,在身心发(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网:高中政治论文有什么用)育和社会成熟方面互有交叉。所以将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归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1)兴趣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性格特征趋向成熟。

(2)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峰状态,注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较长时间地注意与自己兴趣有关的事物,并能分配注意。

(3)学习的主动性也会随之增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依赖性逐步减少。这都为高中抽象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抽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性,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 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到了高中阶段,思维具有更多的抽象性、概括性,辩证思维开始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更加鲜明,思维的片面性有所改善,注重理论依据。

三、初高中阶段政治课的学法特点比较

初高中政治课作为同一学科其学法特点具有相同的一面,但由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目标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所以其学法特点也不同。

初中学生思想认识、学习动机只注重知识的学习,学习的目标是考高分,为老师、家长而学,为考试而学。而忽略把所学知识与自身的行为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没有把学习思想政治课作为修身养性的具体环节和过程。而高中阶段,由于年龄的增长,认识的提高,对问题的看法比较成熟,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

初中知识相对来讲,属于较低层面,比较简单、直观、形象,要求理解的程度低,思维能力要求也不高,学法侧重于记忆。而高中知识相对属于较高层次,比较抽象,重在理解、运用。如高一经济常识,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常识,其中很多知识离学生生活较远,很难找到浅显的例子加以说明,尤其是高一上册第一课《商品 价值 价值规律》,几乎是纯马克思主义理论,抽象深奥,对于初学者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

初中知识容量不大,教学课时相对宽松,教学节奏慢,教师有较充裕的时间对疑难问题、对重难点反复强调。高中教学课时相对紧张,教学节奏快,教师只能进行重点点拨,很多问题需要学生课下思考解决。

初中学习相对被动,需要靠老师牵着走,学生对老师过分依赖,凡是靠老师,要求老师分要点、划重点,甚至要求老师领着复习,领着背诵。离开了老师这个拐棍就无所适从。高中学生的“学习自理”能力增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梳理知识、总结归纳。

总之,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旨在通过对初高中政治课差异的比较,建立一座沟通的桥梁,使老师了解学生,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顺利的完成初高中学段的过渡,全身心地、愉快地投入到高中阶段的学习。

参考文献: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4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4年3月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4年3月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