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财务管理 > 列表页

行业财务管理案例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12  分类: 财务管理 手机版

篇一:企业财务管理失败案例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失败案例分析

百富勤公司倒闭分析

摘要: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是一种价值管理主要利用资金,成本,收入,利润等价值指标,运用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运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手段来组织企业中价值的形成,实现和分配。它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本文以百富勤公司为例,分析其因财务管理有误导致失败的原因,最后谈谈此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百富勤,财务管理,失败案例

正文:

一 公司背景

在香港证券史上, 百富勤是港人推崇的白手起家、勇于进取的典范。1988年,被誉花旗“三剑客”中的杜辉廉和和梁伯韬携手创立百富勤公司,起始资本仅为3亿港元,两人各占35%的股权。梁伯韬的企业财务专长配合杜辉廉的证券买卖经验,使百富勤劳企业在港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发展相当活跃。1989年9月,百富勤用3亿港元资金以杠杆收购方式成功收购当时市值14亿港元的广生行,1990年2月再收购上市公司前泰顺国际,改名为百富勤投资,买壳上市,市值一度逾25亿港元,总资产达240亿港元,在

东南亚和欧美拥有28家分支机构。

作为投资银行, 百富勤率先涉足国内企业在香港上市业务,1992年安排海虹集团、中国海外、中旅香港在港上市,创下认购倍数和冻结资金的记录。1997年,百富勤安排百富勤北京控股在港上市,创1275亿美元筹资记录。作为香港第一大华资券商,百富勤有着辉煌的历史。

然而,由于现金流量不足,百富勤于1998年1月12日宣布清盘,正式结束了不到10年的创业生涯。1月13日,法院委任普华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百富勤公司的清盘人负责接管该公司。

二 百富勤倒闭的原因

1、亚洲金融风暴引起信贷风险导致资金短缺

导致百富勤倒闭的诱因是亚洲金融风险,主要的原因是公司在报告及会计程序、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上的基础系统性均不足,“反映了百富勤过于重视招揽生意,而忽略提供所需监管系统的公司文化。 2、缺乏基本制衡的经理阶层

和企业治理结构中对于经理阶层的制约和激励,是保证整个企业平稳运行的两个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依赖的方面。缺乏基本制衡的经理阶层必然会导致其做出损害投资者的行动,对于投资银行这样相对来说要求机制比较灵活的企业来说,投资者往往屈从于经理阶层给予更大自主权的要求,这可能会有利于一个阶段内的业务发展,但却肯定是长远发展的隐患。

百富勤先后在欧美和亚洲多个国家开设分行。杜梁二人之分工按区域划分的。杜辉廉主要负责欧美及东南亚,而梁伯韬主管大中华区。杜辉廉在主管的业务领域内独断专行,被称为国王。如果一个企业内有一个国王,那么,基本的制衡机制从何谈起?在这样的治理结构下,这些超然于制衡之外的经理人员才可能不顾基本的风险管理原则、摈弃内部可能的制衡机制和监控机制进行孤注一掷的冒险;这种冒险在特定的时候可能还会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但是,在巨额利润之后,是阴险地冷笑着的魔鬼,是负面影响不断扩大的治理结构方面的隐患。

百富勤作为一家东方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投资银行,在相当程度上带有家长式的色彩,对于主要决策人员缺乏基本的制约;反观中国内地的许多证券公司,主要的总经理何尝不是这样的家长式国王,基本的制衡机制无从谈起。 3、较弱的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

投资银行内部独立的风险控制体系远远没有有效运行。小型投资银行在风险防范和控制水平相对滞后的情况下还可以取得一定的发展,但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重要性就会日益显现出来。百富勤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香港投资银行界的佼佼者,但随着其规模的扩张,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却没有能够相应地得到提高 4、扩张带来的风险和回报不对称(如图)

58%

5、风险过于集中

在形势发生逆转的情况下没有及时调整策略,在不利的情况下继续扩张招致大量汇率风险。贬值货币所在国的紧缩政策、经营部门的违约行为和企业破产个案激增,面临的信用风险大为增加。

(左图)风险过分地集中于某一币种和某一国家 (右图)信用风险过度集中于某一债权人

投资风险过高是根本原因,但导致百富勤倒闭的直接导火线是其资产流动性的不足,即现金流量不足。按香港证监会有关交易规定,百富勤必须于1月9日交足6000万美元的交易保证金。百富勤曾经计划向瑞士苏黎士保险集团出让24.1%的股份以换取2亿美元现金,该项计划于1月9日宣告破产,加上往来银行对其中止放贷,使得以上注资事项失败。1月10日,香港证监会取消百富勤交易会籍。之后两天,百富勤四处奔波寻找买家未果,终于宣告清盘。

5、中介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约束作用

外部审计的职责是为客户提供独立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应当能为客户指出其潜在缺陷及风险。百富勤的会计师将工作范围仅局限于传统的审计工作,从未与百富勤的董事会面商计相关事务,也没有给百富勤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关于公司监控系统所存在的缺陷或潜在风险的意见。百富勤的法律顾问也未能确保及时跟进会计报表中的批评。 总结:

一位资深金融评论家说:百富勤的破产经过,就像一位精力旺盛的小伙子,由于一口痰恰在喉咙里,自己无法吐出,又没有别人帮助,最后窒息而死。而这口致命的痰就是不当的财务管理过程。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财务管理” 新浪,经济纵横

篇二:财务管理案例

财务管理股利分配案例

题目:万科股利分配案例

万科股利分配案例分析

公司简介: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2008年公司完成新开工面积523.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29.4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金额478.7亿元,结算收入404.9亿元,净利润40.3亿元。 万科认为,坚守价值底线、拒绝利益诱惑,坚持以专业能力从市场获取公平回报,是万科获得成功的基石。公司致力于通过规范、透明的企业文化和稳健、专注的发展模式,成为最受客户、最受投资者、最受员工、最受合作伙伴欢迎,最受社会尊重的企业。凭借公司治理和道德准则上的表现,公司连续六次获得“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2008年入选《华尔街日报》(亚洲版)“中国十大最受尊敬企业”。

万科1988年进入房地产行业,1993年将大众住宅开发确定为公司核心业务。至2008年末,业务覆盖到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圈为重点的31个城市。当年共销售住宅42500套,在全国商品住宅市场的占有率从2.07%提升到2.34%,其中市场占有率在深圳、上海、天津、佛山、厦门、沈阳、武汉、镇江、鞍山9个城市排名首位。

万科1991年成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二家上市公司,持续增长的业绩以及规范透明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公司赢得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可。过去二十年,万科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1.4.%,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36.2%;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入选《福布斯》“全球200家最佳中小企业”、“亚洲最佳小企业200强”、“亚洲最优50大上市公司”排行榜;多次获得《投资者关系》等国际权威媒体评出的最佳公司治理、最佳投资者关系等奖项。

经过多年努力,万科逐渐确立了在住宅行业的竞争优势:“万科”成为行业第一个全国驰名商标,旗下“四季花城”、“城市花园”、“金色家园”等品牌得到各地消费者的接受和喜爱;公司研发的“情景花园洋房”是中国住宅行业第一个专利产品和第一项发明专利;公司物业服务通过全国首批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公司创立的万客会是住宅行业的第一个客户关系组织。同时也是国内第一家聘请第三方机构,每年进行全方位客户满意度调查的住宅企业。 自创建以来,万科一贯主张“健康丰盛

行业财务管理案例

人生”,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为员工提供可持续发

展的空间和机会,鼓励员工和公司共同成长;倡导简单人际关系,致力于营造能充分发挥员工才干的工作氛围。2001年起,万科每年委托第三方顾问公司对全体职员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

公司致力于不断提升产品品质。至08年,万科共有15个项目获得“詹天佑大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其中天津公司水晶城、广州公司四季花城、中山公司城市风景项目先后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2008年,万科集团上海公司荣获由中国质量协会颁布的“2008年全国质量奖”,成为房地产行业内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公司努力实践企业公民行为。万科从2007年开始每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由公司出资建设的广州“万汇楼”项目被广东省建设厅列为“广东省企业投资面向低收入群体租赁住房试点项目”,并于08年年中正式实现入住。

案例分析

(一)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

公司可以采取现金或者股票方式分配股利。境内上市外资股股利的外汇折算 率的确定,按照股东大会决议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的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港币兑人民币的基准价计算。公司股东大会对利润分配方案作出决议后,公司董事会须在股东大会召开后两个月内完成股利(或股份)的派发事项。

根据本公司《公司章程》所规定的利润分配政策,本公司税后利润按下列顺 序和比例分配:

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 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 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

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 配。股东大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

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润。

面对严峻的楼市调控政策,2011房地产行业净利润率出现下降迹象。而国内龙头房企万科2011年净资产收益率却创造公司历史新高,迎来连续三年增长。2011年万科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较2010年上升1.7个百分点至18.17%,自2008年以来已连续第三年上升,并创造出历史新高。

净资产收益率的上升对万科意味着什么?昨日,万科总裁郁亮对外表示,公司自2008年以来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的努力已见成效。随着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下半场,未来更加专注于提升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在业内人士看来,万科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得益于公司近年来坚持快速周转的战略,严格控制成本,提升资金利用率。对于处于楼市寒冬的房企来说,扩大规模也意味着各种成本的增加,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将从规模增长向效益增长转变。

扩张速度放缓

年报还显示,2011年,万科实现新开工面积1448万平方米,相比年初计划

的1329万平方米仅增长9%。这主要是由于公司部分2011年新获取的项目在年内开工所致。

二.营业利润分析

从上表可知,万科公司营业利润率2010年比2009年提高了5.68个百分点万科公司营业利润率本期比上期提高了0.31个百分点,这一变动是由于营业利润额和主营业务收入两个因素变动引起的。其中,由于营业利润额的提高使营业利润率提高了6.57%;由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使营业利润率降低0.89%。主营业务收入增加而营业利润率下降的原因无疑是成本、费用的增加引起的,对此应当进一步做出分析,以寻求提高企业获利能力的途径.营业利润率的比较分析主要是指营业利润率的结构比较和同业比较分析。

三、资产收益率分析

1、总资产收益率分析

从上表可知,万科公司总资产收益率逞上升趋势,主要是其主观努力的结果,该公司应该总结经验。由于利润总额中包含偶然性.波动性较大的营业外收支净额和投资收益,使该指标年际之间的变化相对较大,企业短期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主要体现在当期,他们更关心当期企业的总获利能力的大小,所以他们通常可以直接使用这一指标.而对于企业管理者及所有者来说,则要将该指标与利润总额的内部构成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企业的长期.正常获利能力.

2、长期资本收益率分析

篇三:几个非常经典的财务案例分析

几个经典的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兰陵借壳上市

中国人有句骂人的话:披着羊皮的狼.虽是骂人的话,但用在本案例中说明兰

陵借壳上市却有入骨三分之妙,.整个案例讲是山东环宇股份有限公司自1992年

上市以来虽逐年有盈利,但呈下滑趋势,到1997年中期已亏损441万,公司面临破

产,与环宇同处一地的兰陵集团发展呈现一片大好形势,经济效益连续6年居中

国500家最好工业企业之列,并连续6年居山东省同行业第一.公司为谋求更大发

展,吸收更多更广泛的股份融资有上市的需要,而考虑到不浪费壳资源,避免花费

巨额上市费用,当地政府积极撮合下,兰陵集团借环宇公司上市的成功事件.

以下来分析兰陵借壳上市的必要条件:

一,谋求更大发展,吸收更多更广泛的融资,提高知名度.

二,壳资源的存在.作为上市公司的山东环宇股份有限公司自92年上市以来

虽说有盈利,但到97年中期已有441万元亏损,有面临破产的趋势,为兰陵集团提

供了宝贵的壳资源.

三,直接上市巨额费用,以及上市对公司的条件要求.

四,当地政府的积极撮合.

借壳上市的优势:

首先,节约巨额的上市费用,为公司提供了更多流动资金.

其次,与直接上市相比,借壳上市同样达到了上市的目的—提高企业知名度,

吸收更多股份投资.

再次,保证了壳资源的不浪费.使面临破产的企业有了更广泛的途径.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第一,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合理生产经营,否则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第二,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企业充分合理利用市场资源.

第三,企业的经济效益下滑时,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分析总结生产经营的决策,

更好的完成资本收益的最大化,破产不是唯一的路.

03会本组员:杨建章 德央 桑吉白玛 郭泱娥 朱莉婉

许乃忠 次仁群培 王旭 程翼 徐元龙

合资失败教训深刻

用一句话说:企业存在的价值是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即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

组织,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盈利二字展开。企业的活动分为供、产、销活动和财务活动,

本文从这两方面分析湖南某有限责任公司失败的原因。

一、财务管理方面。完整的财务活动分为筹资活动、资本运作和资本收益分配活动。

(一)完整的企业要有系统的行政管理机构,机构管理人员严守职责。案例中企业机构不

健全,管理涣散。

(二)筹资活动方面。1、企业在成立之前未对市场进行分析,在招商引资的引诱下草率

成立,使企业的存在性大打折扣。2、企业合法成立必须有一定的注册资本,而按照合同规

定三方必须同时将资金到位,可直到企业破产时,丙方还有28万美金的股本没到位。3、现

代化的企业在企业融资问题上通常有两种方式,即所有权融资和负摘3融资,而在案例中企

业完全采用所有权融资

(三)资本运作方面。1、企业在引进资产和设备上存在盲目性以及资产的不真实性。2、

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过猛,造成企业巨额负债。3、企业没有对本身的财务管理进行全面系统

的管理。在企业连续2年都亏损的情况下企业应当从财务上控制企业的财务活动,但企业却

没有,不得不在第三年面临破产。

二、生产管理方面。一个以生产为主的企业,生产是企业的命脉,但企业的生产管

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1、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仅靠自身从农村招收的劳动力操作机械

设备,造成企业生产效率低下和不可估量的损失。2、企业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机制,导致

产品废品率高达15%。3、企业劳动纪律松弛。

以上是从财务管理和生产两方面分析案例存在的问题,可以了解到我国90年代企业制

度存在严重弊端,我们也从中得到了教训:

1、企业的生产依赖于市场,企业只有在进行了严格的市场分析调研下进行合理的生产

和经营,才能实现企业资本收益最大化。

2、一个完整的企业要有完整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在这样的前提下设立相配套的行政

管理机构,进行合理引资,运用专业人员进行正常的资本运作。才能实现企业的价值。

组员:杨建章 德央 桑吉白玛 郭泱娥 朱莉婉

许乃忠 次仁群培 王旭 程翼 徐元龙

2005年10月 03会本

合资失败之我见

湖南某有限责任公司由一个镇人民政府(甲)与湖南一进口总公司(乙)、香港一贸易

公司(丙)三方合资。该公司筹建于1992年8月,历经两年,由于该公司经营不善,乙方、

丙方的资本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甲方过于迁就不及时追讨索赔,不注意掌握控制权,导致

高价从国外买进设备闲置;且丙方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购买环节中饱私囊等原因,该

公司无法继续经营下去,只得宣告破产。

该公司合资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一)甲方在合资前太盲目,没有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

也没有调查合资伙伴的背景,很草率的就实行合资;(二)甲方没有法律意识,没有依法维

护合法权益;(三)有名无实。甲方轻易的放弃掉控制权,使得丙方在购置固定资产时为所

欲为,使大量集体资金流出企业,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四)该公司的财务制度紊乱,

管理机构涣散,管理人员贪图享受,大肆挥霍,至使企业背负繁多利息。

从此案例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慎重选择合资伙伴。合资伙伴的正确选择是企业成功的前提条件。所有者之间的地

位平等、相互信任、遵守合同、互惠互利对创办企业及以后共事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在实际

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许多企业对外来合资者来而不拒,过于迁就,把他们当成太上皇对待,

许多事情不讲原则。这种做法的后果是本企业遭受巨额损失。从我国众多合资企业的实践来

看,理想合资伙伴的标准应该是:拥有较先进的技术、较雄厚的资本、具有较强的销售能力

和诚实的合作意愿。在选择之前,要仔细观察,详细调查,认真分析,稳妥谨慎。

二、树立法律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合约经济。作为合资中的任何一

方应对其他投资者的违法、失信、弃约行为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维护自身和企业

的合法权益,不能无原则地迁就、退让、退却。在本案例中,丙方资本迟迟不到位,中方投

资者按理应进行敦促,要求丙方赔偿损失。而中方代表却协助外方作假,欺骗政府管理部门。

这种为虎作伥、助纣为虐之事只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产权不明晰,反正损失是国家的、集体

的,又不是他个人的,而且又无人对他实施有效而严厉的监督。二是有关当事人接受了外方

的贿赂或得到了一些好处。因此,必须明晰国有资本的产权主体,使之人格化,并加强对基

层国有资本经营的财务监控,应加快立法工作,使国有资本的经营者在法律的约束下工作。

三、注意掌握控制权,对企业全面负责。企业的控制权对所有者来说始终是十分关心的。

而拥有控制权的所有者有时会通过决策获得实际利益却损害企业和其他所有者的利益。在这

个案例中,丙方利用对合资企业的控制权,在设备进口、设备购买时大捞好处,而其他的所

有者的权益却遭受莫大的损害。因此,控制权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否则要在合资合

作中遭受更多的损失。

四、肃清管理组织,先吃苦,后享受。案例中的公司管理涣散,没有一个牢固的组织框

架,致使管理十分混乱。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所有者贪图享受,挥霍浪费成风,创业初期,

除了会享受,其他的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却没有,眼看着大量的集体利益流失,却不思

改进,一步一步的将企业推向破产。

03会本:赵荷瑛李连炜 尼卓 旦增拉姆普布曲珍

次仁琼达 张灵德青卓嘎 次吉卓玛其美旺姆

2005年9月14号

借壳上市——时代的产物

兰陵集团由于受到上市额度的限制,没能通过正常的审批渠道获得上市资格,而是另辟

蹊径,通过买壳实现了上市的宿愿。这是我国资本市场中较早也较为著名的借壳上市案例,

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借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控股重组上市公司,因而取得上市地位。这与正规的获取

额度而后发行上市的途径相比,应该说是非上市公司成为上市公司的一条捷径。借壳上市可

谓是牛年走牛,虎年呈威。借壳个股在市场上的优异表现,成为股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引起投资者万众瞩目和热烈追捧。有眼光的企业家和为数极多的大企业,也将借壳上市做为

企业步入资本市场的一条捷径,因此对其产生了极大兴趣和热情。而各地政府部门也越来越

认识到,企业上市地位是一项极为宝贵的资源,于是纷纷采取对策和措施,实施借壳上市。

对此,《证券时报》记者称,各地政府部门已启动了“再上市工程”。政府、企业、投资者八

仙过海,各显神通,从而使借壳上市成为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一个经济热点和热门话题。借

壳上市的优势就是上市成本低,时间快,而且欲上市企业采取此途径可以100%保证上市,

避免了直接的高昂费用与上市流产的风险。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品牌效应。并购重组的戏剧性和改朝换代的变革远比正常的上市运作更能吸引

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关注。

2、提升公司价值。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仍是需求远远小于供给,缺乏投资工具,股市的

市盈率均高于国际市场,借壳上市应获得特殊的资本溢价。

3、加速地方化。并购重组剥离不良资产后,上市公司维系多年的客户关系、金融关系、

营销体系、管理层等软性资产会立即承接到并购者的经营管理链上。

由上可见,借壳上市的现实意义和影响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社会对其本身也有意见和看法的分歧。鉴于它所具有的双面性,企业要借壳上市,首先得挑

选合适的壳资源。壳之所以成为壳是有原因的,无论是因为战略不明、管理不善还是外部市

场和竞争环境的恶化,企业沦为壳的过程往往就是企业为了生存顽强挣扎以至无所不用其极

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财务黑洞、隐含债务乃至法律诉讼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因此

市场上真正干净的壳寥若晨星。在这种情况下,借壳的企业如果没有经过专业、严谨、详尽

的调查就贸然进入,很有可能会陷入一个精心设计的财务陷阱。到发现时再想脱身,已经是

难上加难,悔之晚也。好的壳资源应该具有以下的特点:

1、价格便宜。能够顺利地获得公司实际控制权,且无明显的潜在"政变"威胁;

2、保住上市资格不太难,最好能有机会尽快获得再融资资格;

3、资产变现能力强、质量不太差,债务不太多,历史包袱不重;

4、没有或较少违法违规记录,最好没有受到过有关部门的调查;

5、财务清楚,会计账目方面问题不大。国内上市公司虽然真实业绩差,但财务报表的"

制作技巧"却堪称一流,尤其是在某些会计师事务所的帮助和配合之下,完全可以倒转乾坤,

变黑为白。借壳者若不明就里,很可能会在迷账重重之中咽下苦果;

6、地方政府、原有控股股东、债权人等均支持重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

借壳上市是时代大前提下产生的一把双刃剑,作为企业就应该在利益的诱惑下从负面角

度多想想借壳上市的运作,从而让我们保持一份清醒,实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美好愿望。

03会本-成员:赵荷瑛 李连炜 尼卓 旦增拉姆 普布曲珍

次仁琼达 德青卓嘎 次吉卓玛 其美旺姆

2005年10月18日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