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范文 > 邓小平理论 > 列表页

1.试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06  分类: 邓小平理论 手机版

篇一:邓小平理论简答题论述题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简答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主要指什么?

主要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设计和领导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密集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并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新的实践经验,这些实践和实践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第三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第四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

第五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力量。

第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

第七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理论。

第八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

第九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

3、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者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4、中国共产党的80多年的历史实践有哪些经验最重要?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

第二、必须始终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第三、必须始终自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5、简述如何统筹城乡的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根据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相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6、简述如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7.简述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重要意义。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的意义在于:(1)保证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正确的思想路线对于制定和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意义;(3)保证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正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深入贯彻,我们才不断地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新政策。

8.为什么说解放思想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答:因为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实事求是的深度。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人的思想只有适应变化的情况而发展,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2)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指针和方向。解放思想的目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新的基础上使我们的认识符合新情况,做到实事求是。

(3)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9.如何理解“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答: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微型机和活 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和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0.建国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上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答:(1)对中国的国情缺乏全面的了解;(2)错误地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忽视发展生产力;(3)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11.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这种不发达,既表现在生产力上,也表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上,归根到底,生产力的落后是最基本的特征。

12.简述党的十五大“新三步走”战略。

答: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在21世纪前50年,我们的目标是:(1)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3)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13.怎样正确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

答: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1)发展是目的。发展首先指经济发展, 同时也包括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全面进步。中国解决自身内部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生产力 和国民经济的发展。(2)改革是动力。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改革是指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 在内的全面改革。只有广泛而深入的改革,才能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 阔的空间。一方面离开改革不可能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离开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改革,改革是改革 的目的。(3)稳定是前提。稳定是指国家政局的稳定和基本路线、基本政策的稳定不变。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都需 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4)我们要把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同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 B.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 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14.简述“三个有利于”标准。

答:1992 年邓小平南巡时,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是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 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它是判断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 的标准。

15.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 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2)把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 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两者都身的不足和缺陷,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 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 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4)把发展市 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 发展生产国的作用。

16.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关系如何。

答:(1)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2) 从法治和德治所属的领域看,它们同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 (3)从实践看,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都抓好,并使它们在

实际生活中紧密配合,才能保证社会的良好秩序,保 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17.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和方法是什么?

答:(1)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3)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4)必须要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确保国家的安 定团结。

18.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4)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是什么?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

(1)适时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科学部署,有利于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科学发展的各方面需要。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党要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20.十七大提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是:

(1)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2)社会就业更加充分;(3)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4)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5)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6)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21.“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1)民族的愿望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国两制”的出发点。(2)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的时代了前提条件。(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贯彻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结果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国两制”的力量所在。

22.为什么说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答:(1)一个中国具有不可动摇的事实和法理基础。(2)一个中国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事实和原则。

(3)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及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基础。

2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独立自主 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3)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24.简述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答: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概括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论述题

1、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

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等问题进行了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

3.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

1、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从全人类的角度看,发展是世界范围内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从中国的特殊国情看,发展则是一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发展观问题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当前,中国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中国的发展成就前所未有,中国的发展难题前所未有,中国处在一个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又处在一个发展的矛盾凸显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发展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要看到: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由缺乏财力难以兼顾解决长期积压的问题的阶段进入到了一个有较为充裕的财力开始能够解决长期积压问题的阶段。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23万亿美元的规模,一举赶上英国和法国,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经济体,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1999年,全国税收收入首次突破了1万亿大关,2003年突破了2万亿大关,2005年突破3万亿大关。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为我国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历史起点。

第二,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能够支撑我国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到了已无力支撑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阶段。靠粗放型增长方式我国可以实现“三步走”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但不可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我国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总量的5.5%,而我们消耗的能源占世界的15%,钢材占30%,水泥占54%。这些数字表明,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我国已经没有后续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势在必行。

第三,我国贫富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状况由可以为社会所承受的阶段进入到了社会越来越难以承受的阶段。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大量增加,规模趋于扩大,手段趋于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展不协调已到了非下大力气解决不可的时候。

第四,我国社会矛盾关系由不突出抓好主要矛盾就无法解决非主要矛盾的阶段进入到了不兼顾解决好某些非主要矛盾就难以继续抓好主要矛盾的阶段。虽然,社会事业发展、政治体制改革、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问题,相对于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而言不是主要矛盾,但是这些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在不断激化,成为了严重制约我国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如不投入更大的力量去解决,我们已经难以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当前我国发展的这些阶段性特征和出现的新矛盾新课题,决定了我们必须自觉地、坚定地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也决定了我们能够凭借20多年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贯彻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才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巩固已有的发展成就,破解面临的发展难题,创新发展的方式,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4.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为:

(1)发展是硬道理。只有推动生产不断发展,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解决好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才能接受时代挑战,尽快缩短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差距,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2)能否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

1.试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进伯全面发展。

5.如何正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

答:(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内在于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规定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动力,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改革开放要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四项基本原则要在改革开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的基础,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它们都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目的是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6.试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答:(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3)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4)发挥社会顺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和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7.如何正确处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答:(1)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重要体现。 (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 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这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解 结果;这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这是我国各地 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造成的必然结果。 (3)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愈大愈好,要防止产生两极

篇二:西南大学网络学院2013邓小平理论作业及答案

2013年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邓小平理论作业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论述题

1.简述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

2.简述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内容。

答案:1.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有:教育的战略性;教育的时代性;教育的务实性;教育的阶级性;教育的适应性。

2.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基本内容是:①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②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③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单选题

1.邓小平教育思想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

A:邓小平理论B:毛泽东思想C:马列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A

2.邓小平抓政治上拨乱反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 )

A:推翻“两个估计” B:批判“两个凡是” C:强调实事求是 D:坚持调查研究

正确答案:B

3.邓小平抓教育上拨乱反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 )

A:批判“两个凡是” B:推翻“两个估计” C:强调实事求是 D:坚持调查研究

正确答案:B

4.恢复高考制度是( )

A:1976年B:1977年C:1978年C:1978年

正确答案:B

5.1985年5月19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 ),人力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可的。

A:经济搞上去了 B:生产发展了 C:教育搞上去了 D:人民富裕了

正确答案:C

6.邓小平指出,知识分子是( )的一部分

A:劳动人民 B:人民群众 C:工人阶级 D:无产阶级

正确答案:C

7.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 )改革的决定

A:经济体制 B:教育体制 C:科技体制 D:政治体制

正确答案:A

8.邓小平提出( )是第一生产力

A:科学技术 B:.经济建设 C:教育卫生 D:生产劳动

正确答案:A

9.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改革开放 B:发展才是硬道理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正确答案:D

10.1929年,邓小平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 )

A:百色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南昌起义

正确答案:A

11.1997年9月12日,召开了中国共产党( )全国代表大会

A:第十四次 B:第十五次 C:第十四届五中全会 D:第十三次

正确答案:B

12.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根本方法是( )

A:历史分析法 B:调查研究法 C:理论联系实际法 D:总结经验法

正确答案:C

第二次作业

一、论述题

1.简述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内涵;

2.简述 "四有”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1."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内涵是:其一,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其二,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其三,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关键是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2."四有”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理想,就是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道德,就是要树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共产主义道德风尚;有文化,就是指社会主义新人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纪律,就是指自觉遵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和各项纪律。在"四有”中,理想和纪律是社会主义新人基本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而道德和文化则是建立理想和遵守纪律的前提和基础。

二、多选题

1.邓小平教育思想根植于中国土壤,有其形成与发展的( )

A:实践基础 B:理论条件 C:历史条件 D:阶级根源

正确答案:ABC

2."两个凡是”的内容是指( )

A:凡是真理都要坚持 B: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都坚决拥护

C:凡是毛主席的指示都始终不渝遵守 D:凡是文件都要学习

正确答案:BC

3.1985年,邓小平强调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 )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正确答案:ABCD

4.邓小平教育思想不同于传统教育理论主要体现在( )

A:提出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 B:提出引进外国智力,使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

C:提出自力更生 D:提出培养目标

正确答案:AB

5.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 )是敌后的三大任务

A:战争 B:生产 C:教育 D:斗争

正确答案:ABC

6.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主要方法有( )

A:理论联系实际法 B:历史分析法 C:调查研究法 D:总结经验法

正确答案:ABCD

7.邓小平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关系时的基本观点是( )

A: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 B: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开放 C:经济要发展,教育要适合国情 D:经济要发展,教育要稳定

正确答案:ABC

8.1978年4月22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 )不断有新的发展 A:内容上 B:途径上 C:原则上 D:方法上

正确答案:AD

9.邓小平认为( )与( )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A:政治 B:红 B:红 D:业务

正确答案:BC

10.邓小平的辩证思想对其教育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具体体现在( )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红与专的辩证关系 C:利用外国智力,走教育开放之路 D: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正确答案:ABC

第三次作业

一、单选题

1、毛泽东教育思想是( )在中国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A:马克思主义 B:民主主义 C: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 D: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C

2、邓小平同志认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把知识分子真正作为一支()的力量

A:团结 B:联合 C:依靠 D:统一

正确答案:C

3、毛泽东同志除了强调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外,还更加全面、完整地提出教育要同社会实践和( )相结合。 A:生产劳动 B:经济建设 C:社会发展 D:科学实验

正确答案:D

4、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教育改革,并把改革( )作为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A:旧社会 B:旧教育 C:旧观念 D:旧中国

正确答案:B

5、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是( )的教育思想。

A:毛泽东 B:邓小平 C:马克思 D:列宁

正确答案:A

6、邓小平认为,(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和劳动后备军。

A:劳动 B:科技 C:教育 D:思想

正确答案:C

7、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坚持与( )相结合的方针。

A:生产劳动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生产资料

正确答案:A

8、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是( )的重要思想。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恩格斯 D:列宁

正确答案:B

9、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 )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A:小资产阶级 B:农民 C:知识阶层 D:知识分子

正确答案:D

10、邓小平同志认为,要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进行()

A:教育发展 B:教育联合 C:教育改革 D:教育开放

正确答案:C

第四次作业

一、论述题

1.论"教育应面向世界”;

2.试述教育对于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作用。

答案:1.①正确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西方国家"西化”、"分化”我国图谋依然存在。②吸取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放在世界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广阔背景中来认识和思考;教育必须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对外交流;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具有面向世界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2.教育对于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作用主要在于:①教育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知识积累②教育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所需人才③教育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创造条件。

二、单选题

1.江泽民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 )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科学社会主义 D:无产阶级思想

正确答案:A

2.党的七大把(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马列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正确答案:B

3.党的十五大把(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科学社会主义 D:邓小平理论

正确答案:D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深化改革 B:扩大开放 C:发展生产力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

正确答案:C

5.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 )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B

6.邓小平指出教育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和现代化建设的( )

A:基础 B:前提 C:重点 C:重点

正确答案:C

7.检验真理的标准是( )

A:马克思主义著作 B:四项基本原则 C:党中央文件 D:实践

正确答案:D

8.邓小平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

A:放在第一位 B:放在重要地位 C:放在战略地位 D:放在发展地位

正确答案:A

9.当今世界的主题是( )

A:战争与反战争 B:和平与发展 C:生产与发展 D:改革与开放

正确答案:B

10.邓小平自告奋勇当教育的( )

A:参谋 B:领导 C:后勤部长 D:助手

正确答案:C

第五次作业

一、论述题

1.简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2.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答案:1.答: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和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和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

2.答: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人才方面,

篇三:政治答案1

简答题:

1、简述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特点。

答:“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特点:(1)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2)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3)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4)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有什么特点?

答:全方位,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是面向全球的;多层次: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多层次的,各开放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与人文条件不同,以及开展对外经济活动侧重地区不同,在对外开放经济中表现了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显示出层次性:宽领域:就其内容和领域来说,就是从扩大商品进出口出发,在大力引进国外资金、技术、智力的同时,也在扩大对外投资、技术输出和劳务出口以及土地批租、共同开发等。

辨析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是不发达阶段。

答:此命题有错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但并不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基本路线制度已经形成,共产党领导,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已经确立,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消灭;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因此说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还很不成熟,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还处于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论述题:

1.试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答:邓小平理沦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局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和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以及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了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战略、党的建设等方面,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新的建设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答: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无论在何种社会经济制度下,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和一般规定性。第一,经济关系市场化。所有经济活动主体都通过市场发生联系,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中,全部生产要素都进入市场,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第二,企业行为自主化: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具有进行商品生产和经营所拥有的全部权力,能自觉地面对市场,自主地开展市场经营活动;第三,宏观调控间接化:在现代市场经济运作中,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具体事务,而是根据市场发展的状况,在不同程度上运用财政、税收等政策和各种经济杠杆,按既定的社会目标,调节、规范和引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克服市场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保证

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第四、市场运行法制化:一切经济活动方式和关系部以法律形式来规范,所有经营活动都按照 法规体系来进行,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和科学的法制基础。第五,保障制度社会化,这是现代市场经济运作的支撑和保障体系,生产竞争,市场竞争的规则要求对市场竞争的失败者和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给予社会保障,这种保障制度不是企业或单位的,而应该是社会化的,为此,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着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开始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的理论问题,并在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第二阶段,从中共十二大到十三大,在全面改革逐步展开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也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特别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更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基础;

第三阶段,从中共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特别是十四大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出了新的科学概括,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2、简述我国外交战略的基本目标。

答(1)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2)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利益放在第一位(3)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

二、辨析题: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答:此命题正确,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第一,领导力量相同;第二,政权基础相同:第三,政权内容相同:第四,历史使命相同。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无产阶级专政形式,它具有中国的特色:(1)阶级结构有特色(2)政党关系有特色(3)政权组织形式有特色(4)概念表述有特色。

三、论述题:

试析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

答:“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特点:(1)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2)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3)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4)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结合教材和实际再详细阐述)。 试析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因。

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由公有制的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具体说,是由于:(1)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方向一致;(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它能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3)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是国家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4)公有制经济占主体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切实保证;(5)公有制经济占主体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总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基本前提和根本出发点,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1、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简述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

答:第一,经济计划(计划手段)。第二,经济手段包括经济杠杆、经济政策。第三,法律手段。第四。行政手段。

二、辨析题: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答:邓小平提出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论断,科学的提出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社会主义的是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为基础,它反映在政治上主必然要求人们群众校友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力。因此,民主是社会主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外在于社会主义的东西。

(2)、建设社会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单纯经济范畴,而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自身的现代在内的庞大系统工程,其中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奋斗目标是富强,民主,和文明,包含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这三个方面是个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仅仅理解为经济建设,是片面的,完整意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当是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协调推进的,以实现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和文化现代化为目标。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支持。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正确的集中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是各项事业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意志和要求;才能增强人民群众主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所创造的成果真正属于人民,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论述题:

1、试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有哪些新特点?

答:特点:(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3)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4)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结合教材和实际再详细阐述)。

2、试论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坚持对外开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1)只有实现对外开放,才能使中国走向世界,并为世界所了解,破除外部世界对中国的种种误解,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与合作。

(2)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便于我们在与世界各国交往中以国际水平的尺度衡量自己,找出政治新秩序有多作贡献。

因此,我们不仅要坚持对外开放,而且要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坚决贯彻执行(结合教材和实际再详细阐述)。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