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范文 > 邓小平理论 > 列表页

邓小平理论的两个误区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07  分类: 邓小平理论 手机版

篇一: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

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态度认识到当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是前后相继的关系,而是相互交错的关系,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交错区中,认清楚当今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和发达资本主义所处的位置,才能正确解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新的情况,才能既坚信“两个必然”也不会忽视“两个决不会”;既看到资本主义发展有“半途夭折”,也会考虑到它还会有经过漫长的发展后才会“寿终正寝”走上社会主义

二、必须站在历史发展的制高点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理性思考,才能看清两个必然和两个不会的关系

历史经验表明,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必须植根于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在理想信念问题上过去存在着一个误区,似乎一强调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就必须坚信共产主义很快就会到来、资本主义很快就会灭亡。因而有的人认为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容光焕发,但已是晚期的绝症患者,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理解为会在不长的时间内灭亡,将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与其实现过程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对立起来。因此当看到当今资本主义还有较强的生命力的时候,这些人对“两个必然”就产生了动摇。资本主义是必然要灭亡的,当代资本主义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但是现在是否进入腐朽垂死阶段,让我们先来思考一下资本主义寿命究竟有多长。

封建社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尚能经历两千多年时间,而比专制的封建社会优越和进步得多的资本主义社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停留的时间恐怕不会比封建社会短吧。另外社会主义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指出:“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P379)】如果按照一代人30年计算,几十代人下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也需要两千年左右,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再到完全战胜取代资本主义,恐怕还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因此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停留的时间不会比封建社会短,至少也有两千多年。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经过充分发展走完它的各个发展进程,新的更高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依赖的物质存在条件在资本主义的胎胞里成熟了,瓜熟蒂落,进入社会主义,这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一般表现。另一方面,在资本义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垄断加剧导致了资本主义体系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了世界大战,进而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使一些体质不强、疾病缠身的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病入膏肓,先后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了无产阶级革命,使这些体弱多病的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国家没有走完它的历史进程半途夭折走上社会主义,这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特殊表现。因此,寿终正寝和半途夭折都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都是/两个必然的表现。但是不能认为资本主义出现的“半途夭折”表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再也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了。半途夭折,虽然并不表明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新的更高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后,通过政权的力量建立的,但是,半途夭折确实表明它不能容纳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了,需要建立的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为发展生产力开辟了道路。半途夭折是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的一种特殊表现,所以,半途夭折和两个决不会不是对立的,资本主义的半途夭折和寿终正寝表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一致的。两个必然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揭示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两个决不会既从历史发展的高度同时又从时代的角度提醒我们对两个必然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把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仅仅理解为很快灭亡。两个决不会是对两个必然的补充、丰富和完善。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看到有的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半途夭折,就认为整个资本主义就进入垂死腐朽阶段,也不能因为有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走完它的发展进程才寿终正寝,就否认资本主义会被社会主义代替。我们既不能用资本主义发展灭亡规律中半途夭折的特殊表现否认它寿终正寝的一般表现,也不能用这一规律中的寿终正寝的一般表现否认它半途夭折的特殊表现,同样也不

能把这一规律中的半途夭折的特殊表现当作寿终正寝的一般表现。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P275)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应地政治体制也得到完善。当今发达的资本主义已不再是早期血腥和危机四伏的资本主义,社会福利普遍推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阶级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国家政治生活中民主化和法制化程度不断提高,国家政权相对稳定。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般不再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战争导致革命,缺少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的外部条件,难以发生无产阶级革命。因此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主客观条件不具备,同时马克思主义政党在这些国家通过竞选方式掌握国家政权的可能性也不大,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在发达国家可能是通过漫长的、和平的、渐进的方式来完成,通过走完它的发展历程,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的寿命比我们预期的要长得多,因此我们认为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要灭亡,但不等于说就能在我们可见到的某一期限内灭亡。因此在社会形态更替的问题上,不能从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得出资本主义不会被社会主义代替的结论,同样也不能从社会主义在几个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变为现实,就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过程看得很短很快。如果我们用自己短暂的生命看不到通过漫长的历史时期才能看到的这种代替现象,就否认两个必然,这是目光短浅的表现。

三、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态度进行理性思考才能看清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有的人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提出我国的生产力比美国落后为什么生产关系比美国先进的疑问,产生了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怀疑。根据前面阐述的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发展规律有“半途夭折”和“寿终正寝”这两种表现,从历史发展的横坐标来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的关系就不是简单的前后相继的关系。由于每一个社会形态都是一个过程,所以每一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生产力有其起点和饱和点形成一个区间,相邻的两种性质不同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生产力的起点和饱和点所形成的两个区间是交错在一起的,形成一个交错区。交错区如同体育比赛中的400米接力跑中的接力区,在接力区的开端和末端之间交接接力棒都是符合比赛规则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交错区内,不管是在开端还是在末端走上社会主义,都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如果在交错区下限走上社会主义则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半途夭折的表现;如果在交错区上限走上社会主义,则是资本主义发展寿终正寝的表现,其一踏上社会主义则可能是社会主义的中级阶段或高级阶段。在交错区内,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虽然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生产关系,但是在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等许多方面已有相似或相同之处。从理论上和实际情况两方面来考察,从生产力这个角度来说,现实的社会主义在交错区内离下限较近,资本主义的半途夭折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走上社会主义。革命的跳跃式发展缩短了历史发展的进程,给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赶超先进赢得了制度上的优势,但在客观上又使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踏上一个比较落后的基点,这样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高难度的课题,就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会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而发达的资本主义在交错区内离下限较远,生产力较发达,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以从历史发展的坐标上看,这说明发达的资本主义比落后的社会主义更接近成熟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曾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正在向这个路上走。”【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P225)因此拿“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和发达的资本主义比,就难怪有许多老革命和学者到欧美等发达国家考察访问后说“人家的资本主义比我们的社会主义还要社会主义。”也难怪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学者到我国考察访问后说“按照你们的标准我们早就搞了社会主义。”这两种说法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其实并不令

人费解。列宁就曾说“聪明的唯心主义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接近聪明的唯物主义。”我们能否说,在生产的社会化和其它一些方面发达的资本主义比“不够格”的社会主义,更接近成熟的科学的社会主义。这种情况不仅没有否定“两个必然”,恰好说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在向着社会主义的方向演变,资本主义越向前发展离社会主义越近,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如果资本主义越发展越远离社会主义,说社会主义最终会变成资本主义的替代物,这反而是不可思议了。马克思曾指出:“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是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创造着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P466)马克思正像一个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产生以及朝着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他关于共产主义的学说丝毫不想制造乌托邦,不想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而是根据共产主义是历史地从资本主义中产生出来的材料,认为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所产生的那种社会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马克思还指出:“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P304)这说明社会主义的因素已经在资本主义的母体内孕育存在了,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归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放就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资本主义阶段,即包含有社会主义因素的资本主义。当年对美国总统罗斯福执政影响最深、最远、最有根本效应的干预政策,就是马克思开的治疗资本主义疾病的药方,即“高额累进所得税制”、“高额累进遗产税制”和“社会失业保障制”,罗斯福通过立法程序,把这三帖药方变成可操作、可执行的法律法规,并采取了凯恩斯关于政府干预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主张,吸取了当年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经验,采取一系列新措施,普遍强化了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的作用和功能。罗斯福实行新政之初,受到大垄断家庭财团的强烈反对,称罗斯福是“赤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当今发达国家又推行“雇员持股计划”,使股份制普遍化,股份公司的发展,推动和实现了从“私人资本”向“社会资本”的转变,突破了传统的纯粹私人占有和家庭占有制的狭隘界限,使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股份公司的成立。由此:1.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单个资本不可能建立的企业出现了。同时,这种以前由政府经营的企业,成了社会的企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P516)/在股份公司内,职能已经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因而劳动也已经完全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剩余劳动的所有权相分离。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这个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须的过渡点,不过这种财产不再是各个相互分离的生产者的私有财产,而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财产,即直接的社会财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P517)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都写道:“猛烈增长着的生产力对它的资本属性的这种反作用力,要求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本性的这种日益增长的压力,迫使资本家阶级本身在资本关系内部可能的限度内,越来越把生产力当作社会生产力看待。??都使大量生产资料不得不采取像我在各种股份公司中所遇见的那种社会化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P628)对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股份化小、股权扩散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做法,有的人总是戴着/左”的色彩的眼镜来评价,说其实质是造成劳资利益一致的假象,刺激工人尽力为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便于资本家加强对工人的剥削。而不实事求是地承认这一举措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否认它以社会共有的形式来显示生产资料的私有向社会所有过渡的必然趋势。他们忘掉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阐述“两个决不会”时所作的提醒“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P33)股份制虽然还不是马克思所说共产主的社会所有制,但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所导致的股份制的发展在不断解决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使私有制经过股份制这种共有的形式的不断发展逐渐向共产

主义的社会所有的方向演变。邓小平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时没有提公有制的规定,这不是不要坚持公有制,而是他认为现在和今后要坚持的公有制不是传统的公有制形式,改革开放搞了十几年了还要继续深化改革,如果再简单地提坚持公有制,怕人误解为坚持传统的僵化的那种公有制形式。那么如何既要坚持公有制,又要摆脱过去僵化的公有制的束缚,提出新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这个任务由于受社会历史条件和改革开放发展程度所决定的人们认识发展程度的制约,他没有完成。十年后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公有制这一复杂的方程解,这就是/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人类社会化生产共同需要的形式,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向共产主义社会所有制发展过程中股份制这种共有的形式是其不可缺少的一个中间环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使用股份制,不仅不能说明我们抛弃社会主义倒向资本主义,恰恰相反说明资本主义在向着社会主义方向演变。量变引起质变,这是所有事物发展的辩证法,/物极必反”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后必然走上社会主义,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也就是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的交错区中,当今资本主义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前面,同时也远远没有走到它发展的历史尽头,还有较强的生命力,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邓小平曾指出:”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各国人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展的科学和技术,所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学习的。我们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P167-168) “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在全球化时代的意义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这就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主客观条件,使落后国家或民族能够缩短或跨越资本主义历史进程走向更高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制度首先在俄国、中国等东方国家确立,标志着“两个必然”以特殊表现形式,由一种历史趋势开始转变为现实进程。那么,苏东剧变是否表明全球化中断了“两个必然”的现实进程?我们的回答依然是否定的。全球化的趋势在根本上是与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完全一致的。但由于对全球化认识上的偏颇和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封锁、遏制的严酷现实,社会主 义国家走上了与世界经济发展相隔绝的道路,即关起门来搞建设对社会主义体系外的符合全球化的体制和机制持绝对批判和排斥的态度,一味地追求其自身封闭体系内的扩张,希望依靠自身的经济强大和革命输出挤垮对立的资本主义体系。尽管苏联式的经济政治体制曾经创造了撼世的辉煌,却依然没有形成一个不断将社会主义优越性体现出来的体制模式,这就使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仅与资本主义拉开距离,而且偏离了世界文明的主潮流。因此,苏东剧变并不是社会主义本身失败或与全球化相悖,而只是表明,它们所建立的体制模式既不适应全球化,更与社会主义本质相脱离。又表明,在剧变的国家内,随着资产阶级重新处于统治地位,已经解决了的矛盾由此重新开始,“两个必然”在改变了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起作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没有也不可能终结。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高度社会化为物质存在条件的。全球化带来了资本主义的发达,然而,资本主义越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存在条件就越趋于成熟。就生产力而言,它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这样的高度:科技型劳动者正在成为生产力的主体,由直接生产者向生产的监督者和调控者过渡;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智能机器体系成为最重要的劳动工具;再生型和扩展型资源已是主要劳动对象;生产组织管理也已日趋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国际化,现代生产力已是一个全面渗透着科技的物质力量。就生产关系而言,一方面,生产力质的飞跃迫使资本不得不沿着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向调整生产关系。国家垄断资本使国家超越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以社会代表的身份占有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国家调控和干预已由过去的战时需要和对付经济危机的临时手段,变成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常规现象,变成经济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股权法人化、分散化和经营管理的经理化,特别是跨国公司的严密组织性和科学管理化,不仅使资本的

管理和使用日益社会化和国际化,而且使资本的所有权日趋社会化和国际化;社会福利从单纯的“济贫”变成了具有社会规模的公民应享的权利,收入分配制度也在社会化。另一方面,以掠夺全球为条件的富裕,不仅拉大了穷人和富人、穷国和富国之间的技术鸿沟和数字鸿沟,而且也导致了社会腐朽的加深,理想失落、道德沦丧、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登峰造极,使整个社会处于“价值危机”和“道德危机”之中;科技的资本主义使用方式和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造成了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新殖民主义政策使发展中国家民族的、种族的、宗教的、社会的矛盾错综复杂。这一切表明,资本主义仍然有较为宽阔的发展余地,同时也越来越难以驾驭现代生产力这匹烈马。突破资本主义的狭小外壳,诞生更高级的社会形态的基础性工作,现在正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的矛盾运动加紧准备着和实施着,资本主义发展的极限日益逼近。尽管这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曲折的斗争历程,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篇二:邓小平理论综合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必考题)

1. 搞好党的建设的最根本基础是( )

A. 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B. 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C. .加强党风建设,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D. 实现干部四化

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B.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C. 发展生产力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

3. 下列两者实质上是一致的是:( )

A.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C.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D.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表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1402批次B卷2

A. 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自己的事情 B. 无需借鉴别国的经验

C. 可以照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D. 不能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

5.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C. 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之间的矛盾 D.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6. 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的南方谈话,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突出解决了我们思想认识中的( )

A. “两个凡是”的误区B. “开放”、“封闭”的问题

C. 姓“资”姓“社”的问题 D. 姓“公”姓“私”的问题

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的、首要的理论问题是( )

A. 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搞清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D. 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模式

8. 世界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是:( )

A. 列宁主义形成的历史依据 B.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D.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

9.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A.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 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10. 股份制是:( )

A. 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B. 一种行业自律形式 C.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D. 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

11.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以及受聘于民营、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 )。

A. 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力量 B.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织者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2.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由( )

A. 党的宗旨决定的 B. 党的性质决定的 C. 党的路线决定的 D. 党纲党章规定的

13. 我国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

A. 公有制资产占优势B. 国有资产占优势 C. 控制力上 D. 发展集体经济

14. 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努力( )

A. 改善党的领导 B. 统一党的领导C. 服从党的领导 D. 坚持党的领导

15. 台湾问题不同于香港、澳门问题,其本质是因为台湾问题是 ( )。

A. 历史遗留问题 B. 殖民统治问题 C. 外国干涉问题D. 国际问题

16.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 )。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增强全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C.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D. 引导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17.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 )

A. 统一、开放、竞争、自由的市场体系 B.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 统一、垄断、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 D. 统一、垄断、开放、自由的市场体系

18.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是:( )

A.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B. 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

C. 先工业化后信息化 D. 先信息化后工业化

19.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 )。

A. 放松思想工作 B. 脱离群众 C. 忽视民主D. 组织涣散

20. 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 )

A. 《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1. 我国在对外发展贸易,吸收利用外资,对外技术交流工作中,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条原则是(D )

A. 四项基本原则B. 和平共处原则C. 自力更生原则D. 平等互利原则

2.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们对生产资料的( B)---1402批次B卷1

A. 法律上的归属关系B. 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的经济关系

C. 组织形式D. 经营和运作方式

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C)

A. 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结合的体制 B. 建立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建立完全由市场调节的经济体制

5. 我国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的目的是(B )

A. 让这些地区实行特殊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进行不同社会制度的试验

B. 让这些地区在开放中发挥基地和窗口作用

C. 由这些地区专搞开放,保证其他地区专搞建设D. 根据“一国两制”方针,在这里设立特别行政区

6.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B )

A.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矛盾B.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 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D.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7. 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 (C )---1402批次B卷3

A. 港澳台享有高度的自治权B. 中国坚持社会主义

C. 国家的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D. 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8. 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D )

A. 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 资本主义性质经济

C. 社会主义性质经济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9. 判断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股份制企业( B)---1402批次B卷4

A. 所在社会的性质B. 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C. 股东的成分D. 管理者的身份

10. 正确处理先富和后富的关系,实际上体现了(A )

A.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B. 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C.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D.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

11.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B )

A. 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B. 民主集中制原则

C. 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D. 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16.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D )

A. 制度建设B. 组织建设C. 作风建设D. 思想建设

17. 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是(C )。

A. 一心一意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B.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

C.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 领导全国人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18. 一个社会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归根到底是由( B)

A. 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B. 生产

邓小平理论的两个误区

力发展状况决定的C. 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决定的D. 党的政策决定的

19.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C )---1402批次B卷5

A. 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B.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各级党委领导制

C. 民主集中制D. 少数服从多数,多数照顾少数

20. 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 D)---1402批次B卷6

A. 实行公有制B. 实行按劳分配C.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 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21. 我国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这是因为( A)---1402批次B卷7

A. 统一战线中大多数成员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B. 我国国家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 C. 统一战线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的

D. 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

23.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的,是中共(A )

A. 十二大B. 十二届六中全会C. 十三大D. 十四大

24. 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A )

A. 本质B. 特征C. 目标D. 原则

25. 现阶段我国知识分子是(C )

A. 小资产阶级B. 中产阶级C. 工人阶级的一部分D. 一个独立的阶级

26.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D)。---1402批次B卷8

A.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B.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 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D. 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2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都是(A )。

A. 实事求是 B. 群众路线 C. 改革开放 D. 为人民服务

28. 当前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作用的是(D )---1402批次B卷9

A. 劳动资料B. 劳动对象C. 劳动者D. 科学技术

2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C )---1402批次B卷10

A. 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 中国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C. 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D. 时代主题新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3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C )

A.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B.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C.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D.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31. 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

A. 公有制经济B. 股份制经济C. 国有经济D. 集体经济

32. 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 )

A. 社会保险B. 社会救济C. 社会福利D. 社会优抚

33. 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最基本的观点是坚持(A )

A. 民族平等B. 民族团结等C. 民族区域自治D. 民族发展

34. 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A )。

A. 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B. 更要注重结构的优化 C. 更要注重领域的广泛 D. 更要注重比重的扩大

35.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效率和公平等关系方面,能够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和更有成效.这是因为(C )

A. 我国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和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我国既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和鼓励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D.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同四项基本原则结合在一起的

36.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D)。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B.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 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D.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37. 我国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长期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 (D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性质 B. 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C. 发展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 D. 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38. 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在 (D )。

A. 国有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 B. 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D. 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

3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D )。

A.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 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 D.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40. 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 C)。

A.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 B. 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

C. 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D. 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

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C )。

A、对原有体制的修修补补B、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D )

A、 解放思想B、 实事求是C、 开拓创新D、 与时俱进

3、邓小平说:“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 B)。

A、是发展的前提B、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才能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4、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 ( A)

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B、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C、努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按劳分配作为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存在于(B )

A、 社会主义社会B、 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C、 市场经济社会D、 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

6、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D )

A、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B、人口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A )

A、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 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8、我们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下列选项不是原因的是 (C )

A、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期的、独立的社会形态B、 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C、 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资本主义进行补课D、 要防止急躁、冒进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9、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国际经济的通行规则,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将逐步实行国民待遇.这意味着在税收负担上,对外资企业将(D )

A、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B、 继续实行现有的优惠政策

C、 课以比民族经济更高的税负,以保护民族工业D、与国内其他经济成分一样,公平税负,平等竞争

10、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C )。

A、股份合作制B、全民所有制C、股份制D、集体所有制

11、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关键是(D )

A、 加强对职工的培训B、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C、 搞好下岗分流再就业工程D、 维护和加强全体职工的国家主人翁地位

12、我们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是为了(B )

A、 合理拉开收入差距B、 实现共同富裕C、 鼓励先进,鞭策后进D、 发展某种分配方式

13、民主集中制是:(D )

A、 当代世界各国政党都实行的组织制度B、 集中基础上的民主和民主指导下的集中相结合的制度

C、 小事实行民主、大事实行集中的党和国家的管理制度

D、 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是在党的(D )

A、 十三大 B、 十四大 C、 十五大 D、 十六大

15、我国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是 ( D)

A、 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B、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C、 实行规模经营D、 发展科技和教育

16、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C )

A、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B、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运行方式D、 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体系

17、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C )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C、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 增强综合国力

18、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 )

A、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B、 铲除民族压迫,消除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C、 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D、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

19、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实质是 (C )

A、 以尽可能少的资本,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B、 以尽可能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C、 以尽可能少的投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符合人民需要的产品

D、 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劳动占用的比较

20、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A )

A、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B、 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C、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D、 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1、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在 (D )。

A、国有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B、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D、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

22、我党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B )。

A、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B、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C、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D、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23、下列对 “ 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 ” 这一论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 )

A、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B、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C、 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 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24、下列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企业的分配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 按劳分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B、 按劳分配能按统一标准实现

C、 按劳分配是主体,但也存在其它分配方式D、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但也存在按劳分配因素

25、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 C)。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

C、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上D、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

26、社会主义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指(D )

A、 各国同步地实现共同富裕B、 先是共同贫穷,经过努力进入共同富裕

C、 先通过两极分化来刺激经济发展,最后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D、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27、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他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B )

A、 实事求是的重要性B、 解放思想的重要性C、 改革开放的重要性D、 实践标准的重要性

28、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 A)上是统一的

A、 本质B、 性质C、 特征D、 功能

2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C )

A、 发展先进的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30、当代世界的和平问题是指(A )

A、 在较长时期内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B、 人类消灭了包括局部战争在内的一切战争

C、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

D、 实现国际社会广泛的、公正的和平合作

31、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是(B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 社会主义本质论

32、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 C)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 社会主义的本质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D、 “三个有利于”标准

33、民主是(B )

A、社会主义的外在属性B、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C、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D、人类社会的共同属性

34、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D )

A、 注重效率B、 收入均等C、 对外开放D、 社会稳定

35、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A)

A、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B、 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

C、 引进外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首位D、 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6、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因为只有这种价格机制,才能(A )

A、 反映价值和供求的变化,引导资源合理配置B、 适应市场供求变化,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C、 保持价格与价值一致,实行等价交换D、 促进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应有的权益

37、1978 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的方针,是基于下列哪一个判断 (A )

A、 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B、世界大战是不可避免的

C、 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环境是不可能的D、世界大战是迫在眉睫的

38、邓小平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是(D )

A、 工业现代化B、 农业现代化C、 国防现代化D、 科学技术现代化

39、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B )

A、 物质文明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B、 整个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

C、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保证问题D、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问题

4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形成机制是(D )

A、计划形成价格为主B、国家控制价格为主C、计划和市场共同形成价格D、市场形成价格为主

41、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2020年力争比2000年(B )

A、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B、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D、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4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D )

A、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B、 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C、 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 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43、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B )

A、以人权高于生存权的原则为基础B、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C、 以不结盟原则为基础 D、 以自由平等原则为基础

篇三:邓小平理论试题答案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主题的明确提出是在党的( B )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 C、十三大D、十四大

2.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D)

A、改革与开放 B、民主与人权C、战争与革命 D、和平与发展

3.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 B )历史性飞跃成果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D、第四次

4.我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称为“邓小平理论”,是因为( C )

A、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B、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C、邓小平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D、邓小平是伟大的政治家和理论家

5.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两者之间是( D )

A、替代关系B、继承关系 C、发展关系D、继承和发展关系

6.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B)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7.“邓小平理论”概念正式提出并被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 A )

A、十五大 B、十四大C、十三大 D、十二大

8.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 A )

A、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B、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C、毛泽东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D、当代世界的主题相结合的产物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是( ABC)

A、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C、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基本原理

2.邓小平作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其主要依据是( BC)

A、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已经解决

B、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C、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D、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南北国家获得了平等发展的机会

3.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ABCD)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点

B、实行改革开放的观点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观点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4.从十二大到十三大,在全面改革初步展开的过程中,我们党提出了(AC)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5.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化形成科学体系的时期,这一时期提出了(ABC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C、“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6.邓小平理论是一个( ABD )

A、比较完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B、开放性的理论体系

C、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基本理论体系

D、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

7.党的十五大强调高举邓小理论伟大旗帜,是因为(ACD )

A、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B、邓小平理论高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是实践证明了的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理论

8.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体现在(ABCD)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第二章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C )。

A、阶级斗争B、群众路线 C、实事求是D、无产阶级专政

2.首先对“实事求是”概念做出马克思主义解释并将其作为中共的思想路线的是( B )。

A、李大钊 B、毛泽东C、刘少奇D、邓小平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的( B )。

A、政治路线B、思想路线 C、群众路线 D、组织路线

4.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突出贡献在于( D )。

A、提出实事求是

B、提出理论联系实际

C、提出检验真理的标准

D、强调解放思想

5.检验真理的标准是(C )。

A、科学经典著作

B、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C、社会实践

D、科学研究

6.邓小平著作中被誉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 C )。

A、《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7.1978年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具体针对的错误观点是(A)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