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范文 > 邓小平理论 > 列表页

邓小平理论观点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10  分类: 邓小平理论 手机版

篇一:邓小平理论概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邓小平理论概论”期末复习大纲

说 明

一、本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

二、期末考试涉及的内容范围是本课程光盘教材的全部章节。

三、本学期“邓小平理论概论”期末考试的题型全部为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两种。单项选择题约占全部题量的70%,多项选择题约占30%。

四、复习大纲中所列复习参考题共120题,也可视为期末考试的模拟试题。这些题目绝大部分源自本课的课件内容,有个别涉及到课程教科书里的相关内容。

五、请特别注意,每一复习参考题,都涉及到相关的具体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也是应当重点掌握的内容。例如:“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这一单项选择题,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客观条件,除题目本身的“理论基础”条件外,还具体包括时代背景、历史背景、实践基础等,其具体答案也应当掌握。

六、涉及复习题本身的具体问题,请通过答疑系统向本课答疑教师提出。

复习参考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项)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 C )

A.同中国现代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B.同当今世界政治思潮相结合的产物

C.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D.同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2.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 A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是( B )

A.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理论 B.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C.民主社会主义学说D.亚非拉社会主义思潮

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特征是( A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建设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任务

C.战争与革命的形势不复存在 D.改革开放成为时代的潮流

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是( B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性成果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性成果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理论成果

6.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 B )

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B.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指导思想

C.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思想 D.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7.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确立时期是( B )

A.从中共十二大到十三大B.从中共十三大到十四大

C.从中共十四大到十五大D.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十二大

8.邓小平著作中被誉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

的宣言书”是( B )

A.《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9.“邓小平理论”概念正式提出并被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 A )

A.十五大B.十四大

C.十三大D.十二大

10.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 A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1.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 B )

A.政治路线 B.思想路线

C.群众路线 D.组织路线

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B )

A.一切从实际经验出发,在实际经验中寻求答案

B.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分析把握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

C.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道路

D.一切从科学理论出发,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13.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标准表述是在党的( B )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五大

14.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具体针对的错误观点是( A )

A.“两个凡是”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斯大林模式” D.“包产到户”

15.邓小平对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是( D )

A.明确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 B.首先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

C.创立了新的思想路线 D.重新确立并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16.解放思想的对象是( B )

A.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 B.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

C.“两个凡是”论 D.姓“资”姓“社”的争论

17.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正式提出是在中共( D )

A.十五大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18.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认为,社会主义的目的是( A )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实现共产主义

C.实现社会的现代化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9.邓小平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 D )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过程

C.现代化的过程 D.动态的过程

20.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句话( D )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说明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1.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C )

A. 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 B.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 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D. 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2.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 B )

A.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 D )

A. 社会主义社会的起始阶段

B. 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C. 不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 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发展阶段

2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是( C )

A.新的世界科技革命兴起

B.初步建立起社会化大生产体系

C.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生产力水平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D.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25.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 D )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的特征是( A )

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历史阶段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B )

A.工人阶段与资产阶段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8.判断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是( C )

A.四项基本原则 B.生产力标准

C.“三个有利于”标准 D.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标准

29.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C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D.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30.邓小平理论认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B )

A.民主B.发展

C.改革D.开放

31.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A )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 “实现四化”

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 A )

A.立国之本 B.强国之路

C.执政之基 D.力量之源

3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是( D )

A.按劳分配 B.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C.按劳分配为主,按生产要素分配为辅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 A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政策D.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规律

35.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C )

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D.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36.按劳分配是按( B )

A.劳动者的实际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

B.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C.劳动能力领取个人消费品

D.劳动力价值分配个人消费品

37.发展生产力是( A )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C.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D.社会主义的基本目的

38.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是( B )

A、国民生产总值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篇二:邓小平理论概论(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项)

1.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A)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是(B)

A.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理论B.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C.民主社会主义学说D.亚非拉社会主义思潮

3.邓小平理论认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D)

A.改革与开放 B.民主与人权

C.战争与革命 D.和平与发展

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B)

A.第一次飞跃性成果 B.第二次飞跃性成果

C.最新理论成果 D.主要理论成果

5.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确立时期是(B)

A.从中共十二大到十三大B.从中共十三大到十四大

C.从中共十四大到十五大D.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十二大

6.邓小平理论开创了(D)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B.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道路

C.实现科学发展的道路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7.邓小平著作中被誉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 的宣言书”是(C)

A.《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8.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B)

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B.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指导思想

C.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思想 D.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9.判断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是(C)

A.四项基本原则 B.生产力标准

C.“三个有利于”标准 D.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标准

10.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标准表述是在党的(A)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五大

11.邓小平对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是(D)

A.明确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 B.首先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

C.创立了新的思想路线 D.重新确立并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12.解放思想的对象是(B)

A.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 B.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

C.“两个凡是”论 D.姓“资”姓“社”的争论

13.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是(B)

A.社会主义从空想学说变为科学理论 B.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从一国变为多国 D.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1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是(C)

A.新的世界科技革命兴起

B.初步建立起社会化大生产体系

C.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生产力水平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D.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5.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认为,社会主义的目的是(AD)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实现共产主义

C.实现社会的现代化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邓小平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B)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过程

C.现代化的过程 D.动态的过程

17.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D)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的特征是(A)

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历史阶段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

A.工人阶段与资产阶段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C)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D.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21.邓小平理论认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B)

A.民主B.发展

C.改革D.开放

22.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C)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 “实现四化”

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A)

A.立国之本 B.强国之路

C.执政之基 D.力量之源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是(D)

A.按劳分配 B.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想结合

C.按劳分配为主,按生产要素分配为辅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5.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B)

A.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主义改革

C.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D.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26.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A)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政策

D.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规律

27.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A)

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28.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B)

A.无产阶级专政 B.人民当家作主

C.多数人的统治 D.共产党的领导

29.按劳分配是按(B)

A.劳动者的实际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

B.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C.劳动能力领取个人消费品

D.劳动力价值分配个人消费品

30.发展生产力是(A)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C.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D.社会主义的基本目的

31.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是(B)

A、国民生产总值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C、人均国民收入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D、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32.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B)

A.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3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制度

34.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B)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原则

35.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是(C)

A.加快发展的战略地位 B.适度发展的基础地位

C.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D.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地位

3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D)

A.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的轨道上来

B.引进技术,吸引人才的轨道上来

C.科学研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轨道上来

D.科技进步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要使市场(B)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38.我党在市场经济问题的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C)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39.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D.深化科技、教育和文化体制的改革

40.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重点是(A)

A. 开展反腐败斗争B. 开展思想路线教育

C. 开展整党工作 D.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41.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B)

A. 基本目标B. 基本原则

C. 基本任务D.基本要求

42.“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A)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港、澳、台地区保持繁荣稳定 D.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4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C)

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44.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B.维护国家利益,反对霸权主义

C.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共同发展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45.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D)

A.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B.处理好国家和企业的关系

C.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政企职责分开

46.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B)

A. 政治革命 B. 社会主义改革

C. 科技革命 D. 阶级斗争

47.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是看其能否(C)

A. 消除剥削现象B.实现社会公正

C. 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D. 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

48.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归根到底是由(B)

A. 社会形态决定的 B.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

C. 意识形态决定的 D. 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49.我国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C)

A.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B.职业和身份比较固定的弱势群体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50.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是(C)

A.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B.使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

C.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D.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开采并满足经济建设需要的发展

5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B)

A.相对于社会主义革命而言的B.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

C.相对于社会主义改造而言的D.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的

52.邓小平理论提出,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B)

A.加快发展的首要地位B.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C.国民经济的先导地位D.重点建设的关键地位

53.我国的对外开放是(C)

A.经济领域的开放B.全部领域的开放

C.经济文化社会宽领域的开放 D.经济科技文化重点领域的开放

54.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A)

A.必要条件B.首要条件

C.基本条件D.决定性条件

55.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 C)

A.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科学技术 B. 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外资

C. 吸收和借鉴国外文明成果D.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6. 邓小平理论认为,我国改革的性质是(C )

A.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局部质变

B. 改革是一个阶级改变一个阶级的地位的政治斗争

C.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改革就是改良主义

57.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C)

A. 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 B.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 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D. 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58.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A)

A.公有制经济 B.国有经济

C.民营经济D.三资经济

59.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A)

A. 社会保险 B. 社会救济

C. 社会福利 D. 社会优抚

6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由(B)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所决定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制度所决定的

C.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所决定的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决定的

61.“邓小平理论”概念正式提出并被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A)

A.十五大B.十四大

C.十三大D.十二大

62.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B)

A.政治路线 B.思想路线

C.群众路线 D.组织路线

6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BCD)

A.一切从实际经验出发,在实际经验中寻求答案

B.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分析把握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

C.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需要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道路

D.一切从科学理论出发,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64.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句话(D )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说明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65.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B)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D)

A. 社会主义社会的起始阶段

B. 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C. 不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 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发展阶段

67.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A)

A.基本国策B.基本路线

C.基本策略D.基本目标

68.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B)

A.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

B.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C.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

D.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6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A)

A.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我国的基本政治体制

C.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 D.我国的首要政党制度

7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A)

A.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B.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C.我国处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D.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

71.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A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力量均势原则

C.国家利益原则D.不结盟原则

7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B)

A.诚实守信 B.为人民服务C.爱国主义 D.集体主义

73.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最基本的观点是坚持(A)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74.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B)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B.

邓小平理论观点

劳动还存在差别且仍然是谋生的手段

C.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 D.社会成员中存在着不同阶层

75.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A)

A. 国体 B. 政体C. 根本政治制度 D. 经济基础

篇三:《邓小平理论概论》读后感

读《邓小平理论概论》有感

当代大学生是新世纪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并指导行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对此,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有自觉性、责任心、紧迫感。该书分十二章介绍了邓小平理论及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首先介绍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然后介绍了将邓小平理论的思想运用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各个阶段,将邓小平理论与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起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向前推进。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指导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精神支柱。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特别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时期,邓小平理论对于指导改革和对外开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邓小平根据马克思和毛泽东的相关思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建立起来的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某种历史条件下,也可能产生对生产力束缚的观点,因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容,以更好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因此,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前景的内在要求,旧体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人民贫困、国家落后的事实,迫使我们必须改革,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也要求必须进行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以及与此相应的政治体制和科技、教育等其他体制,深刻总结历史经验,认真研究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同时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对已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各种体制特别是经济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现在,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改革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在这段时间里,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发展成就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程度令世界为之惊叹。改革这三十多年,人民生活告别了“大锅饭”,告别了凭票供应,告别了缺衣少食的贫困年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邓小平在谈到改革的深远意义时说:“改革的意义,是为下一个10年和下世纪的前50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所以,改革不只看3年5年,而是要看20年,要看下世纪的前50年。这件事必须坚持干下去。”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需要改革旧体制,解放生产力,还要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总结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依据当代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方针,并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对外开放的理论和政策。

经过三十多年的对外开放历程,实行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不仅对发达国家,而且也对发展中国家,对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国家开放,在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已经形成全国性的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以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实行多渠道、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改革的这三十多年中,外贸发展迅速,利用外国资金成效显著,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也取得了很大成就,我国的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规模和档次有明显提高,大项目增多;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走出去,请进来,扩大了了解,加快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增长了6.7倍,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6年的11759元,增长了34.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5.8元提高到2006年的3587元,增长了26.4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78年末的210亿元增加到2006年末的166627亿元。收入水平的增长有效地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水平。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都在57%以上,农村居民则高于60%;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农村居民家庭为43%。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3.4辆,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41辆、彩色电视机84台;每百户城镇居民移动电话拥有量达137部,每百户城镇居民接入互联网计算机和移动电话数达32.2台(部);农民每百部拥有电话机58.3部,移动电话50.2部。

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社,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必须长期坚定不移的坚持改革开放。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