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公共管理 > 列表页

公共管理学硕士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07  分类: 公共管理 手机版

篇一:公共管理学研究生读书书目推荐

研究方法论

《社会学研究方法》,[法]迪尔凯姆著,胡伟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社会研究方法》,[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社会研究方法基础》,[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美]贝利著,许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政治学研究方法举隅》,[美]齐斯克著,沈明明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社会科学方法论》,[德]马克斯.韦伯著,李秋零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社会科学的比较方法》,[美]尼尔.J.斯梅尔塞,王宏周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一种对解释社会学的建设性批判》,[英]安东尼.吉登斯,田佑中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研究方法教程》,[英]马克.桑德斯 等著,杨晓燕等译,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年版

《发展的研究方法(第二版)》,S.A.米勒著,郭力平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美]罗伯特.K.殷著,周海涛 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第三版)》,[美]罗伯特.K.殷著,周海涛 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社会研究方法读本(第二版)》,[美]D.K.维索茨基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大众传播研究方法》,[英]安德斯.汉森 等著,崔保国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美]Yegidis. B.L.[美]Weinbach .R.W.,黄晨熹等译,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斯梅尔塞著, 《社会科学的比较方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美]艾尔·巴比, 《社会研究方法》(上,下), 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

政治学理论

[美]加里布埃尔·阿尔蒙德·小鲍威尔, 《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展望》, 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美]塞缪尔·亨廷顿,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三联书店,1989年版

[美]罗伯特.达尔, 《现代政治分析》,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美]加里布埃尔·阿尔蒙德,《公民文化——五国政治态度与民主》, 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德]克劳斯·冯·柏伊姆, 《当代政治理论》, 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美]安东尼·奥罗姆, 《政治社会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美]格林斯坦和波尔斯比, 《政治学手册》(上、下), 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 《政治人》,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美]詹姆斯·M·布坎南, 《自由、市场与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 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戴维·B·杜鲁门, 《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舆论》(上、下), (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美]罗伯特·诺奇克,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中国社科院出版社,1991年版

[美] 约翰·施特劳斯著, 《政治哲学史》(上、下),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美] 萨拜因著, 《政治思想史》(上、下), 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意大利]萨尔沃·马斯泰罗内著, 《欧洲政治思想史: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意大利]萨尔沃·马斯泰罗内著, 《当代欧洲政治思想》,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李强著, 《自由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李小兵,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主流》,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柏拉图, 《理想国》, 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霍布斯, 《利维坦》, 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卢梭, 《社会契约论》, 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版

汉密尔顿等, 《联邦党人文集》, 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柏克, 《法国革命论》, 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贡斯当,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密尔, 《论自由》, 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 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韦伯,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 三联书店,1997年版

《政治科学》,[美]罗斯金等著,林震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政治学》,[英]安德鲁·海伍德,张立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政治科学新手册(上下册)》,[美]罗伯特·古丁等主编,钟开斌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版;

《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美]拉斯维尔著,杨昌裕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学术与政治》,马克斯韦伯著,冯克利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

《友爱的政治学》,[法]得里达, 胡继华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友爱的政治学及其他》,[法]雅克·德里达, 胡继华译,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版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挪威]斯坦因?U·拉尔森著,任晓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美]W·菲利普斯·夏夫利著,新知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理性选择理论的病变:政治学应用批判》,[美]格林等著,徐湘林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政治社会学导论》,[美]安东尼·奥罗姆著,张华青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比较政治学》,[美]阿尔蒙德等著,曹沛霖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比较政治学导论》,[美]霍华德·威亚尔德 ,娄亚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英]约翰·麦克里兰著,彭淮栋译,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政治思想导读》,[英]彼得·斯特克等著,舒小昀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民主的经济理论》,[美]安东尼·唐斯著,姚洋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民主新论》,[美]乔·萨托利著,冯克利等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论美国的民主》,[法]托克维尔著,懂果良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民主的模式》,[美]赫尔德著,燕继容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民主与市场》,[美]亚当·普沃斯基著,包雅钧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民主与信任》,[美]马克·E·沃伦编,吴辉译,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民主及其批评者》,[美]达尔著,曹海军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参与和民主理论》,[美]卡罗尔·佩特曼著,陈尧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政治的概念》,[德]卡尔·施米特,刘宗坤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政治的回归》,[美]查特尔·墨菲著,王恒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政治的终结》,[美]卡尔·博格斯,陈家刚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寻找政治》,[英]齐格蒙·鲍曼著,洪涛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自然政治论》,[法]霍尔巴赫著,陈先太等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美]李普塞特著,张绍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美]戴维·伊斯顿著,王浦劬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著,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官僚政治》,[美]B·盖伊·彼得斯著,聂露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公共舆论》,[美]杜鲁门著,陈尧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政治和命运》,[英]安德鲁·甘布尔,胡晓进 罗珊珍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世界政治》,[英]詹姆斯·马亚尔,胡雨谭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版;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塞缪尔·亨廷顿,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美]林德布洛姆著,王逸舟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自由主义》,[英]约翰·格雷,曹海军 刘训练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自由论》,[英]以赛亚·伯林,胡传盛译, 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自由史论》,[英]约翰·阿克顿,胡传盛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自由的逻辑》,[英]迈克尔博兰尼著,冯银江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政治自由主义》,[美]罗尔斯,万俊人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西方政治传统:现代自由主义发展研究》,[美]沃特金斯著,黄辉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权力与繁荣》,[美]曼瑟·奥尔森著,苏长和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权力》,[德]尼克拉斯·卢曼著,瞿铁鹏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权力论》,[美]丹尼斯·朗著,陆震纶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市民社会》,[英]基恩,玲愉、魏国琳译,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版;

《公民与国家:民族、部落和族属身份》,[美]菲利克斯·格罗斯,王建娥译,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美国公民权:寻求接纳》,[美]茱迪·史珂拉著,刘满贵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少数的权利》,[加拿大]威尔·金里卡,邓双冈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政治论》,[荷]斯宾诺莎著,冯炳昆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政治家》,[古希腊]柏拉图著,原江译,云南出版社2004年版;

《君主论》,[意]马基亚维里著,张志伟、梁辰、李秋零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论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鸠著,孙立坚 孙丕强 樊瑞庆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政治哲学导论》,[英]亚当·斯威夫特著,萧韶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政治中的理性主义》,迈克尔·欧克肖特著,张汝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正义论》,[美]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社会正义原则》,[英]戴维·米勒著,应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社会正义要素》,[英]霍布豪斯著,孔兆政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论与实践)》,[美]罗纳德·德沃金著,冯克利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失衡的承诺》,[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端译, 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基督城》,[德]约翰·凡·安德里亚著, 黄宗汉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美国政治中的道德争论》,[美]雷蒙德·塔塔洛维奇等编,吴念等译,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希腊政治理论——柏拉图及其前人》,[英]厄奈斯特·巴克著,卢华萍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近代英国政治话语》,[英]尼古拉斯·菲利普森等著,潘金明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想象的共同体》,[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吴睿人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共和主义》,[澳]菲利普·佩迪特著,刘训练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德]卡尔曼·海姆著,黎鸣等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现代政治意识形态》,[澳]安德鲁·文森特著,袁久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第三条道路》;吉登斯;三联出版社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哈贝马斯;学林出版社

《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第二卷;哈贝马斯;重庆出版社

《公民与国家》格罗斯,新华出版社。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 《论犹太人问题》

马克思, 《神圣家族》

马克思,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马克思, 《法兰西内战》

马克思,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马克思, 《哥达纲领批判》

马克思, 《马克思关于古代社会历史的四篇笔记》

马克思和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恩格斯,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 《论权威》

列宁, 《怎么办?》

列宁, 《进一步,退两步》

列宁, 《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

列宁,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列宁,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列宁, 《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

列宁, 《国家与革命》

列宁, 《论“民主”和专政》

列宁, 《论国家》

列宁, 《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列宁,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列宁, 《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

斯大林, 《无产者阶级和无产者政党》

斯大林, 《论列宁主义基础》

斯大林, 《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

斯大林, 《关于苏联宪法草案》

斯大林,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策略问题》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 《〈共产党人〉发刊词》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 《整顿党的作风》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

邓小平, 《马列主义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邓小平, 《共产党要接受监督》

邓小平, 《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

邓小平, 《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邓小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邓小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邓小平, 《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

邓小平, 《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

邓小平, 《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邓小平, 《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邓小平, 《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

邓小平,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邓小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 《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

邓小平,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邓小平, 《怎样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

《第三条道路及其批判》;中共中央出版社

《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俞可平;社会科学出版社

《增量民主与善治》;俞可平;社会科学出版社

《全球化与全球治理》;俞可平;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俞可平,社会科学出版社。

《全球化与政治发展》;俞可平;社会科学出版社

《国家与市民社会》;邓正来;中国编译出版社

比较政府与政治

[美]罗纳德·H·奇尔科特著, 《比较政治学理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美]迈耶等著, 《比较政治学》, 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宁骚著, 《民族与国家》,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香港]郭少棠著, 《民族国家与国际秩序—西方政治现代化的路》,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美]阿尔蒙德、鲍威尔著,《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美]阿尔蒙德、维巴著, 《公民文化》, 华夏出版,1988年版

[美]李普塞特著, 《一致与冲突》,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美]塞缪尔·亨廷顿著,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三联书店,1989年版

[美]塞缪尔·亨廷顿著, 《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 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日]山口定著, 《政治体制》, 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

[日]冈泽宪芙著, 《政党》, 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

[英]J·C·亚历山大编, 《国家与市民社会— 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年版

[美]戴伊、齐格勒著, 《民主的嘲讽》,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

[美]阿伯巴奇、普特南、罗克曼著, 《两种人:官僚与政客》, 求实出版社,1990年版

[加拿大]弗兰克著, 《依附性积累与不发达》, 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

[美]沃勒斯坦著, 《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导言和第七章)、二卷(序言),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美]西里尔·E·布莱克编, 《比较现代化》,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

[美]杰里菲、怀曼编, 《制造奇迹—拉美与东亚工业化的道路》, 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政府与政治

篇二:2017考研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深度详解

2017考研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深度详解

跟着2016年考研的伊始,同学们首要面对的是专业挑选的疑问。对各位考生而言,考研专业的最终挑选决定着往后的工作及人生道路。所以同学们在专业和院校挑选上一定要谨慎!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设置计划

一、依据新形势下社会公共办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需求,为树立习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就事高效、工作和谐、行为规范的公共办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办理干部训练准则,建造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办理干部队伍,特设置公共办理硕士专业学位。

二、公共办理硕士专业学位培育目标是政府部分及非政府公共组织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公共办理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国际通行的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英文缩写为MPA.

三、公共办理硕士专业学位同办理类其他硕士学位比较,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一样,各有偏重。在培育目标、接收目标、课程设置、培育办法以及常识构造、才能构造等方面有特定需求和质量规范,差异于教学、科研型人才的培育需求,着重直接面向公共办理范畴施行专业学位教学。

四、公共办理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坚(本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文 网:公共管理学硕士)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德智体全面开展;较好地把握公共办理学科的根底理论和专门常识,具有较宽的常识面,可以归纳把握政治、经济、法令、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理论与常识以及定性和定量剖析办法;具有从事公共办理与公共政策剖析的才能,习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需求。

五、公共办理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目标主要为获得学土学位后、有四年以上实践工作经历的政府部分及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工作人员。

六、招生考试采纳全国授权单位联考的办法进行,一致出题,一致选取规范。

七、公共办理硕士专业学位具有跨学科、复合型、应用性的特色。其常识构造以公共办理学科为根底,依据培育方向和办理范畴不一样,触及其他有关学科。

八、学习办法以在职学习为主。教学办法采用讲堂教学、研讨、模拟训练、事例剖析及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教学内容要学以致用。

九、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含政府部分及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办理实践。论文方式可所以专题研究成果,也可所以高水平的调研陈述或事例剖析陈述。论文应表现学生运用公共办理学科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常识、办法剖析与处理公共办理实践疑问的才能。

十、课程考试合格并经过论文答辩者,授子公共办理硕士专业学位。

十一、公共办理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单位一致印制。

报考条件

全日制攻读

基本条件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造效劳,道德杰出,遵纪守法。

(三)年纪通常不超越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今后出生者),报考托付培育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纪不限。(四)身体健康状况契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则的体检需求。

(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托付培育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基本条件二:

大学本科结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供认的高职高专结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结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非全日制攻读

2008年7月31日前国民教学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结业并获得结业证书(通常应有学位证书)的在职人员。要点接收政府部分和非政府公共办理组织人员。

契合报考条件的政府部分办理人员须依照国家公务员局的一致需求,持省级人事部分的推荐定见进行资历检查。

非政府部分人员,资历检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分填写推荐定见,非政府部分人员选取份额通常不超越本校当年招生限额的20?

篇三: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招收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简章

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招收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简章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优化的步伐,努力提高研究生选拔培养质量,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我院2015年继续招收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研究生,专业代码为:125200。

2015年我校公共管理学院拟招收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40人,其中校本部100人,苏州国际学院40人。

一、专业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素有“中国公共管理人才摇篮”之称,在全国首批开展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第一批获得公共管理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在2013年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公布的最新一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人民大学是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MPA)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地,是全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MPA培养基地之一, 2001年成为全国首批招收、培养MPA研究生试点院校之一,在2006年全国首批24所MPA试点院校教育评估中25项指标全优(获此殊荣的仅有两所大学),是2010年全国七家MPA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全国共146家培养单位),并已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验收。

中国人民大学于2007年在全国率先独家试点招收培养全日制(双证)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2009年开始招收在职双证MPA研究生,目前已累计招收双证MPA研究生737人,其中315人顺利毕业并获得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

多年来,我校集全校之力打造中国MPA品牌,与公安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卫生部、国家税务总局等中央部委展开合作,开设了政府治理与领导、城市建设与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卫生政策与管理、财政与税收管理等十多个各具特色的专业方向,建设了100多门MPA专业课程,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在全国首屈一指,为MPA研究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我校还利用各种资源,大力推进双证MPA研究生的国际交流活动。已有30余位研究生参与了学院的中短期国际交流计划,前往英国、挪威、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知名高校学习和深造。

二、招生信息发布

我校硕士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发布,考生须随时登录研究生院网站查询有关信息公告。 考生须自行从教育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下载打印《准考证》,从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http:// pgs.ruc.edu.cn)下载初试成绩通知、复试通知等。

三、招生方式

2、网上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

教育网网址:http://yz.chsi.cn

公众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3、报名点选择“中国人民大学”,报考费缴纳方式及标准等信息,届时请登陆研招网及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查看“报名公告”。

4、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的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时须仔细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考生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参加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2)考生提交报考信息后,不论是否已支付报考费,所填报的“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等信息将不得修改。网上支付报考费前,请务必核准信息,因错选上述三项信息而误缴的报考费,将不予退还;此时,考生若要更正报名信息,必须在网上报名截止时间前,重新注册、报名、缴费,逾期不再补报。

(3)除“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以外的其它报名信息,考生可在网上报名起止时间内,使用已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修改。

(4)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考生以报名时填报的信息为准,之后不得更改。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6)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我校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2015年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7)现役军人报考硕士生,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我校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

(三)现场确认

1、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须携带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按报考点指定的时间及地点配合采集电子信息、现场确认报名信息。报考点工作人员发现伪造证件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2、现场确认日期:2014年11月10日-14日。逾期不再补办。

3、现场确认地点:

所有报考我校的公共管理硕士必须在中国人民大学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请届时登录我校网站查看具体地点。

4、现场确认注意事项:

(1)考生错选报考点、报考单位、考试方式,或未按规定时间到报考点确认网上报名信息,报名无效,已支付的报考费不退还。

(2)在2015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3)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4)在校研究生报考,现场信息确认时应提交在读学校研究生培养管理部门同意报考的函件(有工作人员签字、联系方式、部门盖章的原件),否则不予确认。

(5)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四)其他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和报名材料,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交的报考信息不真实,我校将取消其报考资格和录取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

2、我校部分通知将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请正确填写手机号并保持手机畅通(考试时间除外)。

3、考生身份证和户口本上的姓名、出生日期、民族、性别等信息必须一致,如不一致,须在报名前去公安部门更正,否则不予确认。

4、考生报名时不再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在职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我校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我校不承担责任。

六、资格审查、发放准考证

我校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和现场提交的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发现伪造证件情况时,我校将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伪造证件,取消报考资格,情节严重的,通报考生所在单位。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请于2014年12月1日前将报考2015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邮寄至我校相应招生院系,方可准考。

准考证发放:2014年12月15日—27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

(http://yz.chsi.com.cn)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写字。

七、考核程序

(一)初试

1、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2、考生初试使用文具要求在《准考证》上做具体规定。其中,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所用文具如有特殊要求,考生按《准考证》上要求自行携带,并接受监考人员的检查。

3、初试时间:2014年12月27日

4、初试地点

在中国人民大学报名的考生的初试地点为中国人民大学,具体考场由我校在准考证上通知考生。

5、初试科目:

科目一: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200分)

科目二:英语二(满分100分)

6、初试成绩查询: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自行查询。

7、关于初试考试的特别说明:

对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违规或作弊的考生,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同时,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有关部门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注: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卷、不指定参考书目。

(二)复试:包括复试和体检

我校实行差额复试,包括提前批复试、正常批复试两种形式。

1、提前批复试。

关于提前复试的基本要求详见我校公共管理学院MPA招生栏的公示说明。

提前复试结果分为两种,即“有条件录取资格”和“递补资格”。获得“有条件录取资格”考生人数为50人,“递补资格”考生人数视复试情况而定,一般不超过30人。

(1)获得“有条件录取资格”的考生,只要MPA联考成绩达到国家分数线,且政治理论考试合格,即可获得预录取资格。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