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公共管理 > 列表页

公共管理知识点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30  分类: 公共管理 手机版

篇一:公共管理学重点

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治理: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治理是或公或私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互相冲突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善治: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合法法制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利的主要标准。 公共组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

首长制: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一个行政首长执掌的组织体制。网络治理: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

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政府间关系:政府之间以及它们的机构之间的联结、互动、相互依存以及公共官员之间的相互影响。

政府失败: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过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的这样一些情况。

公共政策:政府或其他权威人士所制定的计划、规划或所采取的行动

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管理层次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管理幅度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在一定规模的组织内成反比关系。管理层次越多,幅度越小。层越少,幅度越大。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差别:(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3、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根据行政组织中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可分为首长制和委员会制。行政组织构成单位的功能和性质可分为层级制和职能制。根据行政权力的使用特点可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根据行政组织中同一各部门所受的指挥和控制可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

①首长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归一个行政首长执掌的组织体制。

②委员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委员通过会议集体执掌的组织体制。

③层级制:是指行政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业务性质相同,有隶属关系,业务范围由上至下逐层缩小的组织体制。 ④职能制:是指行政组织横向依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职能而平行划分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小基本相同的组织体制。

⑤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机关,下级机关需依靠上级机关的指令办事的组织体制。 ⑥分权制:是指下级组织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较大的裁量权,上级组织不予干涉的组织体制。 ⑦完整:是指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机关或一位行政首长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 ⑧分离:是指同一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两个以上机关或行政首长的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

1、简述当代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1)政府职能的优化。当代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改革的重点之一是重新界定政府职能。在“新公共管理主义”的视野中,政府由大量社会事务中解脱出来,将这些职能交给或归还给社会,由社会经济组织或中介组织去承担,政府则制定法律规章制度,监督和执行法律和法规。当代西方各国政府优化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干预的基本途径是通过采取民营化、放松管制以及压缩式管理等途径将政府兴办和管理的大部分公共企业交给市场和社会,尽可能地将公共部门承担的社会服务出租和承包出去 。

(2)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在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趋势,即政府充分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具体说来,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在实践中主要采取以下形式:(1)政府业务合同出租。即利用合同承包的方式把政府的一些工作任务推向市场,其实质在于政府通过合同的形式在公共领域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投标者的竞争和制约行为完成公共服务提供的“准市场化”。(2)以私补公,打破政府垄断,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3)公共服务社会化。即政府授权社区并鼓励各社区建立各种公共事业如老人院、收容院、残疾人服务中心等,政府机构如社会工作部门、警察局出面组织邻里互助、街道联防等,以改进社会服务和控制犯罪活动。

(3)分权。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目标之一在于分散政府管理职能,缩小政府行政范围,因而必然要实行分权与权力下放。分权既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又涉及中央政府内部上下级关系。中央政府部门内部上下级关系的改革更是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热点。在西方政府的机构改革中,许多政府经济部门被改为准政府机构或独立出去。实践表明,实行合理分权,把公共服务让独立机构、社会和非政府组织去承担有很大的好处,这些组织比集

权的机构拥有更多的灵活性,它们对于情况和公共需求能迅速地作出反应,而且效率更高、责任性更强、更具有创新精神。

(4)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当代政府内部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最显著特征是公共行政中的管理主义倾向,即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尤其是私营部门的管理技术来“重塑政府”,实现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建立一个“市场化”、“企业化政府”。被广泛用于政府管理的工商管理方法有:战略管理、全面质量管理、顾客管理、成本管理、标杆管理等。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政府。电子政府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概念,而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政府治理新模式。西方各国的行政改革广泛应用了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

(5)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在公共人事管理改革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放松管制、增强灵活性。西方各国在录用、报酬、职位分类、培训等方面放松管制,增强灵活性,举措包括消除繁杂的规则,减少繁文缛节以及防止办事拖拉等。美国的做法是废除过多过滥的法律法规,欧洲大多数国家采用内部市场一类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层级控制。两者的做法不一样,但都是要增强灵活性。(2)公共管理者的非职业化。引入市场机制和工商管理技术以及强调顾客导向的管理主义改革,加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管理者之间的交流。合同雇用制和临时聘用已经成为公共部门以及政府机构用人的常见方式。(3)绩效评估以及灵活的付酬制度。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另一个基本取向是注重结果而非过程控制,重视绩效评估,并采取灵活的付酬与奖励措施。绩效评估、付酬的灵活性和业绩奖励同样成为最普遍的改革措施之一。

(6)机构的重组。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采用市场机制或者将大量集权的官僚组织分解为更多的小型、独立的机构来实现机构的重组。

2、简述网络治理的有效性问题及其对策。治理能力与治理需求之间的差距是产生有效性问题的直接原因。从需求来看,不断变动的治理环境和日益增多的社会团体产生了层出不穷的公共需求,可能向合作网络提出不尽相同甚至是相互对立的政策主张,并强烈要求合作网络予以解决,这无疑向网络是施加了重负;从能力来看,合作网络不是全能的,其解决问题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况且影响网络运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某一方面或者某种条件的缺失都可能影响网络管理的效果,甚至使合作网络面临解体的危险。对策:(1)明确网络的能力限度。使合作网络承担的职能与其能力相符合,所采取的行动与其权力相一致(2)开发新的管理工具,如战略性会谈、公共论坛、电子布告栏、合同管理、绩效管理、内部市场和公共哲学。(3)培养网络的管理者(4)相互尊重与理解

3、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1)政府业务合同出租。即利用合同承包的方式把政府的一些工作任务推向市场,其实质在于政府通过合同的形式在公共领域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投标者的竞争和制约行为完成公共服务提供的“准市场化”。(2)以私补公,打破政府垄断,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3)公共服务社会化。即政府授权社区并鼓励各社区建立各种公共事业如老人院、收容院、残疾人服务中心等,政府机构如社会工作部门、警察局出面组织邻里互助、街道联防等,以改进社会服务和控制犯罪活动。

1、国内学者如何理解政府间关系?(1)政府间关系——林尚立 各级政府间和各地区政府间的关系,包含纵向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地方各级政府间关系和横向的各地区政府间关系。(2)府际关系——谢庆奎 包括以上的主体,而且政府部门也是府际关系中十分重要的主体。 2、简述政府间关系网络模式的主要特征 (1)行动者的多样化与等级制色彩的弱化

①政府间网络是由多样化的行动者组成的,它们具有平等的地位和各自的目标。

②网络行动者的平等要求降低了传统行政等级制下的政府组织的一体化。网络关系的多向度、交织性使政府组织由尖形结构向扁形结构转化(即扁平化趋势) (2)互相依赖与分权

①互相依赖是网络的本质特征。在网络中,各个政府之间因为彼此的资源和目标而需要互相依赖。高度的互相依赖有助于政府之间的相互约束,一方面避免了中央对地方的单方控制,另一方面避免了地方对中央的抵制行为。讨价还价和相互妥协是一般的手段。

②互相依赖需要实现分权,这样才能使资源在各个政府之间均衡分配。网络是一种“多中心的制度安排”,一方面行动者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资源,但同时又必须依赖其他行动者的资源。 (3)策略活动与合作

①策略活动的展开以相互依赖为前提。

②网络中的行动者不是互相孤立的,当其无法依靠自身资源获取目标时,他们的策略是合作而非竞争。

简而言之:互相依赖是网络模式的本质特征,互相依赖才能实现多样化行动者的平等,互相依赖才需要采取合作的策略活动。网络模式下的IGR要求降低一体化程度以弱化等级色彩,政府分权以提高地方自主性,彼此合作以实现各方共赢。

1、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作用是什么?P187(1)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公共物品最显著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

如国防、公共交通、治安等。政府必须通过国家预算开支,担负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给的主要责任。(2)宏观经济的调控者。首先,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经济总量或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问题;其次,必须通过政府的指导性经济计划来解决经济的长期发展问题,这也是某些市场经济国家如法国在战后的实际做法。再次,市场机制难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3)外在效应的消除者。外部性是这样一种状况,即个人的效应函数或企业的成本函数不仅依存于其自身所能控制的变量,而且依赖于其他人所能控制的变量,这种依存关系又不受市场交易的影响;(4)收入及财政的再分配者。政府力图通过再分配政策及社会保障制度来调节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解决公平以及社会经济战略发展问题。(5)市场秩序的维护者。通过立法保证市场运转,为市场公平竞争创造和维护必要的制度环境。 政府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确立干预的范 围以及力度从而避免政府失败。

2、我国应该如何避免政府失败?(1)必须高度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及限度问题。补充而非取代(2)必须随市场经济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及时进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尤其是转变政府职能)。政治制度是经济过程的内生变量。(3)必须在政府机构中引入竞争机制,用市场的力量来改进政府的工作效率。(4)必须加强公共决策和政府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尽快实现依法行政,依法治国。(5)反腐败必须釜底抽薪,从体制及制度创新上下功夫,从根本上消除寻租及腐败滋生的土壤与条件。

1、简述公共政策主体的构成p249指直接或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1)立法机关。在西方指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在我国则指全国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行政机关。不仅是政策执行的主导机构,而且在当代日益参与政策制定的事务。在西方政府的效能从根本上取决于行政领导尤其是总统。在中国:国务院享有行政立法权、提案权、人事权等职权,统一领导全国的内政、外交事务。(3)政党。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表现为政党政治。政党尤其是执政党是政策主体的一种核心力量,公共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执政党的政策。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来实现。(4)利益团体利益团体是非官方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它在公共政策过程中起着显著作用。利益团体是由具有共同立场、观点和利益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性组织,它以履行团体利益聚合功能为职责,以保障或增进成员利益为目标。如美国的"院外活动集团",中国的人民团体。(5)思想库。指由各种专家学者和社会贤达所构成的跨学科、综合性的政策研究组织。(6)大众传播媒介。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另一个重要中介。(7)公民。是公共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而又广泛的构成因素。

2、试论治理理论的研究途径(1)“政府管理”的途径。这一途径将治理等同于政府管理,侧重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理解市场化条件下的公共管理改革,主要包括“最小国家的治理”、“新公共管理”和“善治”等 用法。 (2)“公民社会”的途径。这一途径认为治理是公民社会的“自组织网络”,是公民社会部门(或称第三部门)在自主追求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造的秩序,在公共资源管理、社区服务与发展、同业协会和跨国性的问题网络中普通存在。

(3)合作网络的途径。这一途径试图在“网络管理”的框架内整合上述两种研究途径,认为治理是政府与社会力量通过面对面的合作方式组成的网状管理系统。

我们现在主流的研究方向就是第三种,即网络治理,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

3、试论政府失败的成因。

I公共政策失效:主要原因来自于公共决策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和困难以及现有公共决策体制和方式的缺陷(1)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决策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阿罗悖论。(2)即使现实社会中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公共利益,但现有的公共决策机制却因其各自的缺陷难以达到最优化或最理想的政策。多数原则不可能是完全民主的,它将出现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强制。(3)信息的不完全、公共政策议程的偏差、投票人的近视效应、沉淀成本、先例等对合理决策的制约。决策信息的获取困难而且需要成本,选民和政治家拥有的信息都是有限的,因而大部分公共决策是在信息不充分的基础上作出的,这就很容易导致决策失误。(4)政策执行上的障碍。政策的有效执行依赖于各种因素或条件。政策、执行机构、目标团体、环境四者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例如执行机构不健全,各部门不协调合作,执行人员不力,必将引起政策失效。

II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1)估价或评价上的困难(2)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垄断了公共物品的供给,缺乏竞争机制(3)政府机构及官员缺乏追求利润的动机。(4)监督机制的缺陷

III内部性与政府扩张(1)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和外在效应的消除者导致扩张(2)政府作为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者导致扩张(3)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扩张(4)官僚机构的存在导致扩张(5)财政幻觉导致扩张 IV寻租及腐败 寻租是政府对自由市场经济干预的必然产物 4、试论如何优化我国的政策运行?

I公共决策的科学化。科学化的决策是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遵循决策原则和程序,应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各种方案的选择,达到方案最优化。实现决策科学化的要求是建立完善的决策系统,提高决策参与人员素质,按照科学的决策原则进行决策。(1)建立健全公共决策系统。现代化的公共决策系统是由以决断子系统为核心,以信息、参谋、监控子系统为支持而组成的有机整体。建立健全决策系统,一要合理设置各子系统。二要充实参谋咨询机构和信息工作机构。(2)遵循科学的决策原则。决策原则是决策过程中一些固有的运行规律的概括和反映,是决策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条件。它主要包括如下五项原则:一是信息原则。二是预测原则。三是程序原则。四是可行性原则。五是民主集中制原则。(3)提高决策者和参与者的素质。决策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决策的水平,提高决策人员素质是决策系统改进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要加强决策者集体的班子建设;其次,要提高参谋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再次,要提高信息人员素质。 II民主化 III法制化

篇二:公共管理学重点

公共管理复习

考试题型及分数

1、单选题 10题,10分

2、判断题 10题,10分

3、名词解释 4题,20分

4、简答题 4题,40分

5、论述/案例题 1题,2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

A.计划性B.单一性C.效率性D.公共性

2、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3、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4、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5、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D.怀特

6、“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7、从经济性质看,基础设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一种()

a、混合产品 b、私人产品

c、纯公共产品 d、排他性产品

8、那些较为健康的人不愿投保,而相对病弱的人纷纷投保,使保险公司的平均成本提高风险增大,这叫做保险的()

a、道德风险问题 b、逆向选择问题

c、优值品问题d、风险概率问题

9、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的基础为( )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 C.合理--合法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0、对科层制组织中的行政管理人员资格的一个基本要求是( )

A.知识性原则 B.职业化原则 C.非人格化原则D.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11、对公职人员在科层制组织中所从事的活动及其性质的一个基本要求是( )

A.知识性原则 B.职业化原则 C.非人格化原则D.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12、新公共管理运动肇始于()

A.英国 B.美国 C.德国D.新西兰

13、新公共管理范式建立的学科基础为( )

A.政治学 B.行政学C.经济学D.行政法学

14、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建立的学科基础为( )

A.政治学 B.行政学C.经济学D.社会学

15、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为( )

A.詹森B.麦克林 C.布坎南D.林德布罗姆

16、公共选择理论实际上提出的是一种( )

A.政府万能理论 B.政府失败理论 C.市场万能理论 D.市场失败理论

17、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行为假定为( )

A.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 B.无限理性和机会主义

C.有限理性和决定成本 D.无限理性和决定成本

18、假定人的动机是“意欲合理,但只能有限地做到”这是指( )

A.“有限理性”假定 B.“无限理性”假定C.“非理性”假定D.“超理性”假定

19、有些投资一旦形成某种资产就很难再重新配置使用,因为它们的转换成本很高,在重新配置中将遭受重大的经济价值损失,这被称为()

A.成本固定性 B.资产专用性C.不确定性 D.交易重复出现的频率

20、科斯定理成立的前提条件是()

A. 交易费用为零的完全竞争市场 B.交易费用为零的非完全竞争市场

C.交易费用大于零的非完全竞争市场D.交易费用小于零的非完全竞争市场

21、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关于政府职能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政府的( )

A.政治职能B.经济社会职能 C.法律职能D.行政职能

22、政府运用供应这个手段,所针对的对象是( )

A.公共产品B.私人产品 C.半公共产品 D.半私人产品

23、与私人产品相比较,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为( )

A.竞争性和排他性 B.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C.排他性和非竞争性D.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24、某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排斥和不妨碍他人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减少他人消费该种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这是指公共产品的()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D.非排他性

25、在技术上无法将那些不愿意为消费行为付款的人排除在某种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在技术上虽然可以排除,但排除的成本很高,以至于在经济上不可行,这是指公共产品的()

A.竞争性B.排他性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26、下列产品中,最为典型的公共产品为( )

A.教育 B.国防C.社会基础设施 D.社会福利计划

27、为了获取某些具有重要的公共利益或战略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以实现政府特定的政策目标,或由于正外部性的存在,政府运用财政收入来资助私人部门进行生产,此种方法称为( )

A.供应 B.补贴 C.生产D.管制

28、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称为()

A.外部性 B.内部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29、政府运用法律或政策手段来影响私人部门和市场的运行,此种方法称为( )

A.供应 B.补贴 C.生产D.管制

30、在经济衰退时期,税收自动减少,( )自动增加,就会出现预算赤字。

a、公共支出 b、公共收入 c、转移支出d、经常性支出

31、取消最低限价属于( )

a、放松规制b、实行规制 c、加强规制 d、取消规制

32、新公共管理阶段的理念基础为()

A.“大而弱的政府是好的政府”B.“大而强的政府是好的政府”

C.“小而弱的政府是好的政府”D.“小而强的政府是好的政府”

33、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公共组织变革的方向为打破科层制结构的刚性,引进更具灵活性的(b)

A.锥形结构 B.扁平结构 C.塔形结构D.柱形结构

34、自然垄断行业不具有的特点是()

a、规模经济效益明显 b、存在大量的沉没成本

c、产品供给不具有地域性 d、生产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

35、产权归政府所以或受政府直接控制的企业的总和称( )

a、公共事业部门b、公共部门c、私人企业部门 d、公共企业部门

36、某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其他企业,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获得应有的报酬,这种情况称为( )

a、违法行为 b、外部性 c、违纪行为 d、信息不对称

37、企业生产产品排污影响下游居民饮用水属于( )

a、正外部性b、不道德行为 c、负外部性d、违纪行为

38、公共企业一般局限于( )

a、私人部门 b、中小企业c、垄断行业d、竞争性行业

39、帕累托最优只有在哪种市场条件下才能出现( )

a、完全竞争 b、不完全竞争 c、垄断 d、计划经济

40、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意味着每新增一个消费者的( )等于零。

a、社会成本 b、边际成本 c、社会效益 d、边际收益

41、应由地方政府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不包括()

a、社会保险 b、稳定经济 c、义务教育 d、卫生保健

42、下面关于公共产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公共产品的效用可以分割成若干部分b、提供公共产品的目的不是为了营利

c、享用公共产品无须采用竞争方式 d、公共产品的受益具有非排他性

43、公共产品是供()共同消费的商品或劳务。

a、特殊人群 b、入选者c、全体成员 d、部分成员

44、公共产品的特征决定了公共产品不能由()提供。

a、竞争性的市场b、公共部门 c、政府d、国家

45、确保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是( )

a、收费 b、定价c、募集捐赠d、征税

46、政府给那些从事教育服务、卫生服务、高新技术开发的私人机构以一定数量的补助是因为教育服务、卫生服务、高新技术开发都具有( )

a、负外部性 b、正外部性c、竞争性 d、排他性

47、混合产品中初始投资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选用( )比较合适。

a、授权经营b、政府参股 c、政府经营d、政府补助

48、社会公众在公共产品面前不一定真实地显示( )

a、看法 b、爱好 c、偏爱 d、偏好

49、公共选择是指政治市场上各参与者依据一定的规则共同确定()的过程。

a、集体行动方案 b、公共产品生产 c、公共项目 d、法律条文

50、公共利益论主张,哪里有( ),哪里就要实行政府规制。

a、处理失误b、竞争行为

c、国家利益受损 d、市场缺陷

二、判断题

1、公共性是指超越个人和特定私人组织的特殊利益而追求社会共同利益。

2、公共管理活动的目标是单一的,目标的表达也是不明确的。

3、公共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度量相对容易。

4、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组织管理的改革是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

5、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应该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而不是管理的基础上。

6、“政治与行政二分”虽然解决了行政系统应该如何组织以保证行政效率的问题,但却没有解决行政系统和行政领域的独立性问题。

7、韦伯科层制组织的本质在于以非人格化的制度取代人格化的制度,使组织本身及其规定比组织中任何个人更重要。

8、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直接动因,来自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公共行政范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日益面临严重的反常和危机。

9、新公共管理运动,其矛头直接指向公共行政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

10、新公共管理范式不是要彻底扬弃公共行政范式,而是要补充和修缮公共行政范式,实现范式改良而不是革命。

11、布坎南指出,市场与政治之间的重要差异在于人们追求的价值或利益不同。

12、公共选择理论采用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来自于经济学,因而从方法论上看,公共选择理论同样具有价值观上的个人主义倾向。

13、构成公共选择理论核心内容之一的宪政理论,部分体现了一种对18世纪自由时期古典经济和政治理论观点的回归。

14、如果市场交易费用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安排如何,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使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地驱使人们谈判,使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

15、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都强调作为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市场失败而不是科层制失败,在公共服务中引入严格的等级制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16、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关于政府职能争论的焦点,不在于政府的经济社会职能,而主要集中于政府的政治职能。

17、要界定一种产品或服务是否是公共产品,关键在于确定受益者人数以及能否把这些受益者排除在享用这种产品或服务之外。

18、政府运用补贴这个手段,所针对的对象仅限于公共产品。

19、政府运用生产这个手段,所针对的是公共物品。

20、政府运用管制这个手段,所针对的主要是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对称问题和内部性问题。

21、对于正外部性,政府往往运用征税等手段予以逆向激励;而对于负外部性,政府往往用补贴手段予以正向激励。

22、从根本上说,政府的管制手段是对市场机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的一种矫正,其目的是维护市场竞争和市场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而绝对不是要取代市场。

23、经济因素并非只对私人部门组织产生影响,公共组织的决策和发展同样要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

24、一个组织要与之打交道的供应者、顾客、竞争者、管制机构等越少,组织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就越多。

25、公共组织在信息化时代要比在工业化时代面临着成倍增长的不确定性,这也就对公共组织面向环境变化的及时响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6、利益集团和政策团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三、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2、公共管理研究的B途径:

3、公共组织:

4、公共管理职能:

5、公共政策:

6、政府:

7、非营利组织:

8、公共物品:

9、拥挤性的公共物品:

10、价格排他性的公共物品:

四、简答题

如何理解公共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

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

公共权力及其内涵?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4E”取向的内容?

公共政策具有哪些性质?

政府与社会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才能彼此良性互动?

非营利组织有哪些特征?

篇三:公共管理学重点整理

公共管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讲 导论

1.公共管理的基本要素

Who?——谁来管理?

公共管理者——人(公务员、公共事业举办者、公共事业工作人员等)

政务性管理人员:上级考核选派,民主选举的决策型高级管理人员

业务性管理人员:通过考试招聘等途径任用的执行型专业管理人员

公共管理者——机构

政府机构

非政府公共机构(事业单位)

非营利组织(公共事业组织、企业化的公益性组织)

What?——管什么?

从管理领域来看,要管经济、管社会、管政治

从具体公共事务内容来看,要管理10个方面的公共事务:国家发展战略、公共政策与决策、法律和行政程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公职人员、公共财政(公共预算、政府采购等)、国土和其他公共资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公共项目、公共信息、各项公共事业、政府绩效

从与私人部门的比较来看,要根据公共管理的要求和特点管理公共部门自身:

(1)不同的结构——权利责任的清楚与模糊:公共机构组织效率的管理

(2)不同的激励——客户和资金:公共激励机制的管理

(3)不同的背景——长期连续性与届内任期短期性:决策体制管理

(4)不同的目的:利润与大众福祉:公共部门的公共性管理

Why?——为什么管?

市场失灵:看不见的手看不见了路

政府失灵:看得见的手只看自己的手指

外生性失灵——不完全信息决策

内生性失灵——非公共利益行为

体制性失灵——投票悖论、组织间关系、时滞

传媒和舆论失灵:非正式组织行为、无政府主义行为、奴隶思想

How?——怎样管?

角色与知识的运用,三个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两类知识,新问题

2.案例教学法在公共管理学的作用

作为管理学科,案例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案例教学法中,知识是双向流动的,通过双方的沟通交流,不仅学生能够获得知识、真理和智慧,教师也能获得教学经验,开拓教学视野,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以及联系案例运用理论的能力

3.公共部门管理和私人部门管理的区别

政治权威——经济权威

多元制衡——自主性

公共利益——私人利益

法的支配——意志支配

政府——市场

多元合理——经济合理

4.什么是公共管理的策略

5.什么是公共事务,它的特征

公共事务是提供公共物品的社会活动,它决定全体社会公众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提高 特征:公益性、非营利性、规模性、政治性、责任性

6.什么是公共权力,如何理解它的作用

公共权力是用于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是公共组织实现自身职能的前提条件,它属于公众,为公共利益服务。

作用:

维持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克服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与冲突

引导社会秩序向某一定方向发展

7.简述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

主体:公共机构中的各种管理者;政府执行机关中的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

内容:根据公众需要提供公共服务;执行政治家制定的政策和法律

行为:生产和供给公共产品;为公众提供服务活动

关注的焦点:效果,以最低成本取得目标,为取得结果负责和管理者个人责任;行政过程、程序和政策转变为实际行动,定向机构、人员和办公室管理

实践:管理者、理事长、经理;官员头衔的称呼

8.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基础:更少的政府、更多的治理(governance)

趋势:公共管理科学化、公共管理民主化、公共管理法制化

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政府的作用: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外部效应的消除者;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 ;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第二讲 公共管理的基本环节

1.计划的内容(重点)

(1)计划内涵:计划是实现既定目标的行动方案和系统措施,制定计划是一个组织如何达到目标的逻辑过程。

(2)特征:未来性、行动性、管理职能性

(3)计划的主要类型:远景计划、城市和地区计划、应急计划

2.决策

决策的内涵:是在一系列可选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

决策的程序:发现问题或机会、收集事实、作出决定、实施和评价决策

3.组织(设计:紧密松散结构)

组织的五种类型:领导者-追随者类型、合伙型、金字塔型、矩阵型、团队型

4.领导(方式方法:激励&沟通)

激励:人类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本主义倾向

沟通:组织中的正式沟通(群体、专门的工作小组、委员会会议)、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人际交往、非正式接触)

5.简要说明政策,计划,规划,决策,预测的联系与区别

政策:为实现既定目标制定的方针路线和行为规则(城市居民安全和改善住房优先的政策) 计划:根据政策制定的目的性数量指标和系统的实施方案(犯罪率和事故率降低25%,增加1万套公共住宅)

规划:依据计划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增加1千名警力,向建筑公司提供政府支持的长期贷款)

决策:在一系列可供挑选的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增加警力的方法、提供贷款的替代方案等) 预测:对未来事件的估计与预报(犯罪率和事故率预测、住房需求预测等)

6.城市和地区计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计划——城市规划

城市管理的根本机制;全面协调解决城市问题的基本职能;与东欧失败的计划经济之间没有联系;越是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工业化国家越是有最严格的城市计划

交通体系——交通规划

地区计划——土地利用规划

地区的观念;尽可能地集中发展;最大化地使用现有场地建设“城市村”

7.什么是战略计划

战略计划是一个一体化决策系统产生并发出连贯协调结果的正规化程序,其目的在于识别组织的适应性挑战并指导组织作出反应,以获得更长期的竞争优势

8.简要分析公共决策程序的重要性

9.决策实际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五种决策错误倾向:

仅仅只看到问题的一两个方面就做出决策;

过分倚重现有的或最近的信息

盲目自信,将自信与能力混为一谈,高估自己的准确性

忽视事物变化的随机性,轻易地从单个随机事件的发生来推断整个事件的发展趋势; 不愿审查和改进决策,不善于总结以前的相关重要的决策经验和教训

第三讲 政府的作用

1.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

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宏观经济的调控者

外部效应的消除者

公共管理知识点

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

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2.政府和企业,社会,事业单位的关系

与企业:规制和服从的关系;催化和反应的关系;示范和跟从的关系;认同和归依的关系;合作伙伴关系

与社会:政府来源于社会又高于社会,政府管理要依赖社会,政府与社会彼此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

与事业单位:

3.论述:为什么实施“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区域公共管理

主体多元化与社会治理的精细化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 ,应努力协调政府 、企业 、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 ,这就需要将传统的科层统治模式转变为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现实的区域公共管理过程中更加强调政府 、企业 、公民等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 。区域公共管理是以区域内部或者区域外部公共事务为主要对象的管理活动。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公共事务本身的层次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公共管理主体的多样性。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建立政府与私营部门、非政府的公共部门以及公民的合作伙伴关系 ,对于提高区域的公共管理水平、实现公共物品的多元提供等都不无裨益 ,而且多元主体参与区域公共管理可以实现良性互动, 是实现网络化治理和协同治理的有效途径 。

第四讲 政府间关系

1.概念

政府间关系是指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

2.未来趋势:网络模式以及如何建立

概念:中央政府及各级政府是网络的平等行动者,他们因为资源的相互依赖而彼此联结在一起,并且采取合作的策略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表现:网络模式初见端倪,表现为:(1) 政府间结构关系的变化(扁平化)(2) 地方分权改革(3) 横向联系的扩展

策略:简化政府间的层级结构(由五级制向三级制转变 );地方的合理分权 ;建立网络模式

第五讲 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它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它是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

(2)它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它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

(3)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它总是在一定时期起作用)

(4)它是一个政治过程。(它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

(5)它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

2.选择事例说明公共政策的作用和地位

(1) 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的起点 公共管理就是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再决策、再执行、再评估的循环过程。

(2) 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履行各项功能的基础公共管理过程中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各项基本功能都是以公共决策为基础的。

(3) 公共政策贯穿于整个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 公共管理的各环节或阶段都包含着决策的活动,公共管理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

3.公共政策的功能

(1)它是执政党、国家或政府进行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或手段。

(2)它是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3)它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4.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以及每一个的作用

信息子系统

咨询(参谋)子系统

决断子系统

执行子系统

监控子系统

5.公共政策过程

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控——政策终结

第六讲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概念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指:在公共部门就业的人员,主要包括政府机关公务员和非营利组织中的雇员(在我国指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中介组织和某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公共部门就业人员特别是政府公务员从招聘、录用、培训、

晋升、调动、考核、评价、工资福利分配、离退休以及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规划和开发的一系列活动所实施的管理。

3.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进口”环节

(1)职位分类(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2)考试录用(将不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录用为公务员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管理”环节

(1)考核(2)奖惩(3)纪律(4)职务升降(5)职务任免(6)交流与回避(7)培训(8)工资保险福利

转任:转任,是指国家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在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平级调动(包括跨地区、跨部门调动)

离任:是一种官方的说法,可以作为离职的概念,也可以说离开现有的职务,后续有其他的用途和岗位待定,有别于离职的是,它只是离开工作岗位并不是离开公务员队伍 “出口”环节

(l)辞职辞退(2)退休(3)调出

离休:离休是中国针对已退出工作岗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设立的一种较优越的社会保障措施,也是涉及干部政策的一项制度。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为充分、科学、合理、有效地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的作用,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进行的有效管理与配置过程。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的主要内容

(1) 预测与规划

(2) 教育与培训

(3) 选拔与使用

(4) 配置与管理

第七讲 公共财政管理

1.公共财政及其特征

公共财政是指: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

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1)以弥补市场失效为行为准则(2)为市场活动提供同质的服务(3)非营利性(4)法制性。

2.公共财政管理的概念

公共财政管理是公共部门为保证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而对财政收支所进行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活动的总和。

3.公共财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公共预算管理、公共收入管理、公共支出管理

4.公共预算,公共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

公共预算反映政府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它是政府提高公共财政收支效率、促进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公共财政手段,也是政府对经济社会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和控制的重要杠杆。

公共预算管理:政府依据法律对预算计划进行编制、执行和决策的管理活动

基本模式包括:分项排列预算模式;规划――计划――预算模式;目标管理模式;零基预算模式;绩效预算模式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