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列表页

陶行知创造教育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17  分类: 教育论文 手机版

篇一: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的启示

(2011-04-10 09:51:43)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

陶行知被列为世界八大教育家之一,是当之无愧的。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是我的行动指南,为中国教育开辟了崭新的道路。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从他身上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受到了熏陶,得到了启示。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是为知识和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综合能力的学习操练;实施“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操作要求。

【关键词】

爱的教育生活教育 尊重学生 六大解放

一、实施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爱的教育是对学生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小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父爱、母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着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这是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在这种思想的认识下,我在班级管理工作实践中,把爱放在了首位。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和“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教师对“学困生、留守学生”应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学困生”“留守学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立起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平时,我在教育活动中不说粗话俗话,使用爱心用语,保护学生心灵不受到伤害,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他们。对“留守学生”多和他们交谈,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学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就产生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在爱的教育中,我着力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区做好少年”,“我为班集体增光彩”,“勤学苦练,回报父母”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尊师敬长、爱他人的情感。同时,开展“祖国需要我、真情回报祖国”,“学雷锋,做好事”,“家乡巨变”,“爱心捐款”,“当2008北京奥运志愿者”,“我为环保献计献策”等活动,使学生感受时代的脉搏,培育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操。

二、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传统教育的弱点是教人读书。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是摧残人才。过去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更是强化了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社会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

陶行知创造教育论文

意义。这就是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做到了教育、教学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能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建设、国家的发展、科技的成就和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知识也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活动中,我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自编作文集;自主办手抄报,自己写稿,自己出版报,自己设计版面;当小记者,采访家乡、祖国的变化;我为奥运行动等等。另外,我还在班级中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教育实践,为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会学习才能创造。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习是人生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得知识,人必须积极的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挥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们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教师灌溉花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

我在教育教学中学习并努力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近年来,我积极参加校本培训,阅读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积极参加公开课、研讨课,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转变自己的教育观点,树立新的教学思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认识到: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四、实施“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必须的操作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人首先必须有活力,但我国的传统教育恰恰就有扼杀人的活力之弊端,学生心理发展,尤其是是智力的发展是与肢体的活动连在一起的,它犹如活泼稚嫩的触角,敏感而脆弱,需要教育者珍爱、保护,并给以广阔的空间和自由。但传统教育往往以“塑造灵魂”“培养人才”的急切情绪,加以不适当的干预,或限制时空自由,或束缚手脚行动,或恶语直伤心灵,使其压抑、萎缩、扭曲。要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就需要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在我们的教育操作中,去探索并革除压抑、束缚学生个性的一切旧观念和旧做法。 陶行知先生对我国当时的旧教育进行过全面、猛烈的批评。他晚年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大脑,使之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

大自然和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可以说是他找准了旧教育操作中的问题,从而提出教育革新的扣作措施。为了借鉴此教育思想,我的做法是: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作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想”中解放出来,开放脑筋,积极思考,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除了课堂会学会讲,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放学生的时间——不用功课把他们的课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余十分钟和中午的时间还给他们,为他们创造社会实践环境。

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育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而不懈努力。

篇二: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

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

——学习如何做好教育工作者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大家,诗人,民主战士,被宋庆龄称为万世师表,在中国教育史上,他独树一帜,为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伟大的贡献。在中华民族危在旦夕的时刻,陶行知先生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来建立民主共和,使中国真正强大起来。他将自己伟大的胸襟、高远的志向和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感投入到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核心,民主教育是目标.他的教育思想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有重要的学习价值,身为师表应该认真学习、研究和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研究;实践

在中国民族危难之际,海外留学归来的陶行知怀着“教育救国”的思想,对中国现代教育进行深刻的探索,并建立了中国特色的平民教育、大众教育理论和生活教育理论,为中国现代教育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宣言。陶行知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在教育思想上极富创见,在教育实践上勇于探索,为培养国家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了解陶行知先生生平的教育历程,分析与研究他的主要教育思想,将其教育思想实践到中国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中。

1.陶行知的教育之路

陶行知于1891年出生在安徽歙县山乡的农家,他少年时受过私塾简单的启蒙教育,后经历几番坎坷,幸运的进入了南京金陵大学修完本科。在当时的中国没有专门的教育家或教育学这样的专业学科,因此陶行知选择出国留学,向国外借鉴和学习如何发展现代教育。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成归来之初,他倡导“新教育”理念。在五四运动后,陶行知开展平民教育,极大推动了平民教育运动。之后以晓庄师范学校为核心开展了乡村教育。这是陶行知独创的教育理论诞生地。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克伯屈参观后的演讲代表了人们的观感,他说:“这学校,是我这几年天天

[1]所思而想要看到的一所学校。”以后他还进行了大众教育、普及教育、民主教育等。

虽然在归国前两段对欧美新教育模式简单的模拟,但其后都在为他的“生活教育”宗旨而进行探索实践。他在晓庄师范学校的探索,试验出了适合中国的教育模式,也诞生了“生活教育”理论。同时,晓庄师范学校的实践发起了在中国的乡村教育运动,使得中国历史上最难解决的教育难题找到一个出路。陶行知在晓庄师范学校倾注自己的心血,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当时被抓后就没有再回到晓庄师范,他没想到那是他最后一次在晓庄师范。陶行知始终不变地为改变中国底层民众的教育努力着,在中国乡村教育问题上,应该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理解得更深刻了。

2.陶行知核心教育思想

在近代教育史上,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探讨较多的应首推杜威,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教育主张;而陶行知师承杜威的教育思想,深受杜威教育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结合中国的国情,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进行超越和创新,二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批判地吸收杜威的学说,并且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

综观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可从十个方面进行归纳认识:中国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理论、幼儿教育、儿童教育、普及教育、师范教育、女子教育、职业教育与社会大学、小先生制、学做人与其

[2]它。其核心内容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

2.1 “生活即教育”教育思想

2.1.1“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对比

杜威与陶行知都非常重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打破了教育与生活脱离的状态。杜威强调教育是

在与他人共同生活中获得的,对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则更倾向于一种“大众教育”,他提出要让民众在生活中接受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与“教育即生活”是统一的。他们认为教育应该在生活中学习,即使离开了学校也要在生活中不断学习,这些思想隐含着终生教育的思想。由于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从不同国家国情、不同社会背景环境产生的,二者教育的目的并不同。虽然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但是杜威的教育目的是很明确的,把教育作为巩固和发展美国社会制度的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美国社会生活的人。陶行知则站在中国广大人民当中,推行的是大众教育,他强调生活就是教育。而且要随

[3] 着人民生活需要的变化而变化,人民需要什么就要行什么教育。

2.1.2解读“生活即教育”思想

陶行知认为: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如果教育只是书面上的,那么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将生活作为教育内容,才不会使得教育的内容狭隘,才会广阔丰富,将好的生活改造不良的生活。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

[4]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陶行知所说的生活是包含生活实践的意义。有怎样的生

活就有怎样的教育,生活决定教育,而教育可以改造生活。他所说的生活即教育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是人类本来就有的,随着人类的生活而改变,在各种生活中学习、教育,并且应该是终身的教育、活的教育,这个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不谋而合。

当代中国教育中,学校教育应该将生活更好的融入学校中,融入学习中,尤其在学前教育阶段,更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将儿童已有经验融入新的教学中,贴近儿童生活,更好的促进儿童的发展。将终身教育意识灌输进儿童思维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热爱学习。

2.2“社会即学校”教育思想

2.2.1“学校即社会”与“社会即学校”对比

与“教育即生活”相联系,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也就是说学校本身就是社会生活。他

[5]认为“社会环境能通过个体的种种活动。塑造个人行为的智力和感情的倾向。”教育不能离开环

境,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环境,利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进行教育。杜威认为,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社会生活的,如果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脱离,那么学校教育将失去作用。因此,学校应提供一种微小的社会生环境,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把学校看作一个简化的社会环境,为学生未来融入社会环境做准备。但杜威所提出的“学校即社会”只是将一些社会生活放在学校里让学生模仿。而陶行知所提出的“社会即学校”是真正把学校摆进社会里,使学校真正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因此他鼓励人们在社会中学习,通过社会的大学校来接受教育。在谈到与杜威“学校即社会”这一观点的区别时,陶行知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

[6]笼里一样”,而“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去”。因此他主张扩大教

育的范围,提倡“社会即学校”,要把学校办成符合社会实际情况,使广大人民都能受到教育,在实践和总结经验中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思想。

2.2.2解读“社会即学校”思想

“社会即学校”与“生活即教育”的主张紧密相联,这是对杜威“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的批判与继承。陶行知对教育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社会即学校是要将小鸟放飞到天空中,使学校延伸到社会去,而不应把他们关在鸟笼里,把鸟笼做的像整个社会一样。整个社会才是教育的范围,各个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

[7] 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要这样的学校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他结合

合中国只有少数人能得到教育的国情,提出了要根据社会需要办学的思想。他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在于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在学校里的学习内容太少了,应该把教育放到社会中去,使更多人能接受到教育,无论在校外校内,都有师生的角色,都可以学习,同时学习更加符合生活,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对于坏的环境也应该学会辨识,将好的环境改造不好的环境。学校不可以与社会脱离。

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应走向社会,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扩展其见识,丰富其社会经验,为其进入社会做好准备,不脱离社会生活,才是只真正好的教育。

2.3“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

2.3.1“做中学”与“教学做合一”

杜威的“做中学”的思想就是从经验中学习,他主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动手、多动脑、多用心。使儿童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更好地了解社会和培养社会习惯以及应付新的环境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但杜威主张的“从做中学”过分强调了工作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而杜威指出的“做”主要是儿童自己尝试的工作和活动,仅仅是获得个人经验。而陶行知所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并不是死读书,应该是活的教育,学生应该主动学习而不是教师将知识塞给学生,做到“教”、“学”、“做”三者合一,寓教于乐。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8]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他强调教学做三者不可分

割,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中的主体,都应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才能真正做到“教”、“学”、“做”三者合一。这一教育思想对目前我国的教育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但是他对杜威的教育思想不仅仅单纯的继承,更多的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2.3.2解读“教学做合一”思想

陶行知在反思、探索和批判中,在前两大主张基础上又创立“教学做合一”学说。从哲学上讲,这一思想的形成,是对王阳明哲学思想的批判,也是对自己早年哲学崇拜的否定;从教学规律上讲,

[9]又是对其师杜威“从做中学”教育思想的继承和改造。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而

教师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来。不仅教师要教学同时也应该学习。也就是说教师教的与学生学的是联系的,相关连的。同样的,教师所教与自己所学的也要联系在一起。如果教师做好了,教育的关键所在也就解决了。在当时所处的时代里,陶行知勇于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理论真正应用到教育实践中。他发表了许多著名论文和讲话,比如《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行是知之始》等。他否认了王阳明所说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言论,并在其基础上认为应该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将自己的思想注入中国教育事业中,为中国现代教育作出巨大的贡献,并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良好的借鉴。

中国当代的教育中,学生仍然缺乏实、做是融合在一起的,并不是分开做的。学生应学以致用,应用于实践中,不是停留在知识层面上,才能更好地将知识应用起来,使得学有所用。

3. 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实价值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史上出现的一致奇葩,他的主张和思想是鲜活的、亲切的、有用的,但是我们仅仅学习和研究还不够,应该真正实践起来。

纵观中国教育三千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教育被改革了多次,从孔子等圣人的席地而坐的教育开始,私塾,政府学堂的兴起,科举制度的形成发展到废除,洋务运动学堂的兴起,一直到中国现代教育。自实行科举考试制度开始,中国教育几经改革和创新,却一直沉浸在应试教育里。我们既传承了中国传统优良的教育思想又学习、借鉴和吸收了外国教育思想和模式。但是素质教育却一直难以实现,如今学生的学习负担非常沉重,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他们的负担而不是他们的快乐,为什么?而学校的教育与社会是脱节的,大学的教学质量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却逐年下降,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象?我们的教育缺少了什么?当代中国教育中,学校不能只停留在形式的表面,为了应试教育而学习而教授,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授给学生什么。应该将社会生活更好的融入学校教育,并将终身教育的思想灌输进学生意识里。作为教师,让学生学习丰富的文化知识,同时应该走向社会中去,不仅增长见识而且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使学校不脱离社会。学生将学习的文化知识学以致用,使得学有所用。

陶行知的教育主张把我们思考的、没思考的都想到了并且实践了,他所创造的思想既符合中国农业大国的国情又吸收和批判国外先进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将它付诸实践。

如何使大众都能接受到教育,开拓现代教育新路,陶行知无疑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如何使现代教育改革创新,剔除中国教育应试中的弊病,是中国教育工作者要深深思考的一大问题。如何才能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实,让教育变得更加人性化、更符合社会要求,而不是让学校在梦中,教育在梦中。

参考文献:

[1] 陈平原.生活的教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7

[2]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3] 泄菲.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之比较[J].科教文汇,2008.12

[5][8] 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 赵祥麟,王承绪,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6]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4][7]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9] 华丹,何兴楚.研究与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实价值[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篇三: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

上饶师院高教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专业名称:教育管理

作者姓名:陈常文

准考证号:236610100043

指导教师姓名:童腮军

考生单位:上饶师范学院

联系电话:15180355346

EMAIL:yigehuzi1990@qq.com

上饶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年 月 日

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陈常文(上饶师范学院,江西上饶)

摘要:陶行知是教育界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教育事业。他在教育观念、教育方针、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独特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更是给现代教师以启示,本文将从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则和基本途径以及理论根源、特点等方面具体剖析生活教育的科学价值和对当今的教育目的和实践活动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生活教育;目的;原理;原则;措施;特点

目 录

一 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形成的根源的探究??????????????1

二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1

(一) 生活教育的目的 ???????????????????????1

(二) 生活教育三大原理 ??????????????????????2

1 生活即教育 ?????????????????????????2 2 社会即学校 ?????????????????????????2 3 教学做合一 ?????????????????????????2

(三) 生活教育七大原则 ??????????????????????3

1 实践性原则 ?????????????????????????3 2 科学性原则 ?????????????????????????3 3 前进性原则 ?????????????????????????3 4 全民性原则 ?????????????????????????3 5 终生性原则 ?????????????????????????3 6 创造性原则 ?????????????????????????3 7 全面性原则 ?????????????????????????4

(四) 生活教育七项措施 ??????????????????????4

三 陶行生活教育理论特点??????????????????????4

(一)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教育历史遗产批判和继承 ????????4

(二) 陶行知“生活教育”与现代“素质教育”关系 ??????????5

1 教育目的相通 ????????????????????????5 2 以人为本教育观相通 ?????????????????????5 3 从教育内容看二者有一致相通性 ????????????????5 4 从教育方法看二者符合认识论思想 ???????????????5

(三) 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的区别 ??????????????????5

1 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 ????????????????????6 2 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完全相反 ?????????????????6

四 生活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6 参考文献 ?????????????????????????????7 致 谢 ?????????????????????????????8

陶行知,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大众诗人、革命战士。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儿童。从青年时代起便立志献身于中国的教育事业。他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奋斗终身。他的教育思想理论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作用,特别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无论是在当时其所处的时代,还是现在对我国乃至世界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突出的贡献。“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

一 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形成的根源的探析

追述其理论形成的根源,应该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思想的诞生,是和他的幼年的生活环境,以及教育经历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一个人幼年时代生活对他未来人格的形成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自幼在农村的生活,使得他产生了对农村生活的美好印象,继而也为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精神的建立打下见识的基础,也为他生活教育理论的产生打下了伏笔。

1912年在金大《金陵光》学报担任中文编辑时,他深信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唯心主义学说,并改名为“知行”。这一时期的思想变化为其以后理论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陶行知回国后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渐认识到王阳明的理论公式是错误的。

1914年到美国留学,师承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并深受其影响。1917年,他学成归来后,经过长期的教育工作实践,由于现实的体验和观察,使他有所觉悟转变,他终于同传统的观念进行彻底的决裂,成为一个卓越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向杜威学习的这一段时间里,他的教育思想起了很大的变化,开始由“知行”向“行知”的方向转变。

杜威的教育哲学反映了现代资产阶级的特点,由于美国的民主主义传统及其民主之传播,使得其教育哲学有不少积累因素。如重视生活经验,主张教育之普及,强调的发展过程之意义,儿童在课堂上学习情绪的生动活泼、勇于提问等等。以上这些积极因素,都被陶行知继承下来了。

与此同时,陶行知在其回国后的多年实践,总觉得自己老师杜威的教育思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决意把杜威的教育主张变通一下,从而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的主张。陶行知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实践种勇敢地对杜威的思想进行改造,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

二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一个由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则和基本途径构成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表现为一个目的、三大原理,七条原则,七项措施。

(一) 生活教育的目的

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为“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 是“教民造富”、“教民均富”、“教民用富”、“教民知富”,“教民拿民权以遂民生而保民族”;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是对学生进行“心、脑、手并用”、“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的“全面教育”。

所以说:生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指向社会的、民族的、整体的、为人民生活

向前、向上需要的、为民族、为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培养“生活力”的教育;其次是指向社会个体的,即培养人的多方面的人格道德素质的教育。

总之,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同时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与教育对象的不同规定了具体培养目标,其核心就是启发儿童、青年、人民大众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手脑结合的实践创造能力,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

(二) 生活教育三大原理

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无目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

所以说“生活教育”包含主要精神有:

①、是生活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

②、是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③、是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④、是“生活即教育”主张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批判 2 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第二基本原理,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陶行知为什么主张“社会即学校”呢? 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 他说,“社会即学校”这一原则,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而“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

所以说“社会即学校”反映了:

①学校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即社会决定学校,学校为社会服务。

②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为了改革学校脱离社会实际的弊病,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

③陶行知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范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大教育体系即当今讲社会终身教育体系。

3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也是陶行知先生最早提出生活教育中基本原理和校训、什么是“教学做合一”呢?陶行知认为: “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