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基础知识 > 列表页

公共基础知识笔试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25  分类: 基础知识 手机版

篇一: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2.划分哲学两大阵营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同一性 B.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C.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D.对意识有无能动性的不同回答

3.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4.“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5.“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7.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选择论 B.反映论 C.建构论 D.创造论

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是

A.实践观 B.物质观 C.运动观 D.发展观

9.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这段话包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

A.非理性因素是人的重要认识能力

B.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

C.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

D.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0.宋代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

1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12.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念,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

A.社会意识及其载体都是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3.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思想上层建筑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D.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

14.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其最突出表现是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5.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16.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解决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A.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商品交换的实现

C.能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的出现 D.价值规律发挥作用

17.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18.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商品的效率,它特指的是

A.具体劳动的生产率 B.抽象劳动的生产率

C.个别劳动的生产率 D.社会劳动的生产率

19.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20.最早提出要研究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去解决中国

公共基础知识笔试

实际问题的早期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陈独秀 C.李大钊 D.瞿秋白

21.1938年,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

A.《论联合政府》 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论新阶段》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22.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形成全党共识是在

A.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B.1935年遵义会议后

C.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后 D.1942年延安整风后

2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C.坚持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不动摇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4.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

A.马克思主义 B.社会主义 C.改革开放 D.科学发展观

25.1941年3月,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第一次使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要领的理论工作者是

A.刘少奇 B.张如心 C.王稼祥 D.邓小平

26.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的领导人是

A.陈独秀 B.王稼祥 C.毛泽东 D.刘少奇

27.思想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D.在实践中检验并发展真理

28.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是在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C.延安整风时期 D.中共七大后

29.1939年12月,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A.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社会

C.中国是一个封建性大国 D.中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

30.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近代中国社会存在着各种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31.近代中国革命的最根本任务是

A.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B.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

C.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D.解放生产力

32.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从属于

A.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B.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C.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D.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33.中国的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是在

A.鸦片战争以后 B.俄国十月革命后

C.五四运动以后 D.洋务运动以后

34.1925年,中共四大召开,这次会议最主要的历史功绩在于

A.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C.提出了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

D.制定了土地革命与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35.1925年11月,毛泽东对党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的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进行了集中概括,其主要标志是

A.提出了“革命民众的统治”的思想

B.论述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

C.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

D.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

36.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A.独立的社会形态 B.半社会主义

C.过渡性质的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37.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建国目标是

A.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使中国成为独立富强的国家

B.使中国由传统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使中国成为现代化国家

D.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38.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是

A.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B.没收民族资本

C.没收官僚资本 D.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39.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后,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B.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C.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D.开展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决战 40.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后,毛泽东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

4

A.要实行一边倒政策,全面向苏联学习

B.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C.要坚决维护斯大林的历史地位和形象

D.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1.毛泽东开始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反思和探索的代表作是

A.《工作方法十六条》 B.《论十大关系》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

42.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43.最早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一方针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大D.十三大

44.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

次提出的新概念是

A.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C.国家调节市场,市场调节企业

D.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45.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是

A.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特有的需要

B.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产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有的需要

D.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46.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应该是

A.计划 B.金融 C.市场 D.财政

47.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A.建立能够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

B.保障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C.组织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D.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8.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

A.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行方式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

4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A.人民当家作主 B.健全民主制度

C.丰富民主形式 D.拓宽民主渠道

50.中国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实行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1.我国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制度是在

A.1949年 B.1954年 C. 1956年 D.1966年

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坚持民主法治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科学发展D.坚持改革开放

5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六条基本原则,其中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方针的是

A.改革开放 B.民主法治

C.科学发展 D.以人为本

54.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A.南北问题 B.维护世界和平问题

C.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问题 D.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问题

55.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外交的中心任务就是

篇二:事业单位考试之公共基础知识试题

基础知识试题库

试题1: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A: 人民的利益 B: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C: 党的利益 D: 国家的利益

答案: B

试题2:不属于家长制管理方式特征的是:()

A: 终身制 B: 组织内部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中

C: 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D: 有明确的分工和明确规定的职权等级

答案: D

试题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不同点是:()

A: 自然规律是由客观物质力量决定的,社会规律是由人们的思想动机决定的 B: 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C: 自然规律是自发实现的,社会规律要通过人们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 D:

自然规律存在于自然界,社会规律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人类社会之后才产生的,它存在于人类实践活动之中

答案: CD

试题4:马克思指出,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追加资本,“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它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价值原子不是由别人的无酬劳动产生的”。这句话表明:() A: 追加资本来源于资本家的劳动积累 B: 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C: 资本主义生产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 D: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答案: D

试题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 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 B: 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C: 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D: 资本各部分的流通速度不同

答案: B

试题6:资本家竞相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因是:() A: 降低劳动力价值 B: 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 求得绝对剩余价值 D: 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答案: B

试题7: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是:()

A: 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 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中国共产党要切实代表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答案: ABC

试题8:在下列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 政治法律制度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答案: BCD

试题9:“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 A: 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 B: 真理木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C: 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D: 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

史的统一

答案: BCD

试题10: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是:()

A: 真理具有相对性,价值没有相对性 B: 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目标

C: 真理本身具有价值,实现价值以把握真理为前提 D: 实现价值是认识真理的动力,认识真理促使价值目标的实现

答案: BCD

试题11:建立在广泛的社会分工基础上的真正独立的业缘关系是:()

A: 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B: 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

C: 在原始社会就存在的 D: 人类社会俱来的

答案: A

试题12: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A: 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 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 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 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答案: A

试题13:《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答案: D

试题14: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因为:()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运动和物质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C: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 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

答案: AC

试题1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C: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D: 对立统一的观点

答案: A

试题16: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价格的变化()

A: 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成正比 B: 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成反比

C: 直接受市场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 D: 与货币价值量的变化成反比

答案: ACD

试题17:商品流通客观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的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水平以及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有关,这种关系是:()

A: 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正比 B: 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C: 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D: 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正比

答案: B

试题18:社会群体的共同特征有:()

A: 任何一群人都可以称之为社会群体 B: 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C: 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D: 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答案: BCD

试题19: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

值”。这句话表明:()

A: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 有价值的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C: 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D: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答案: D

试题20:度是指:()

A: 事物的规模、程度和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B: 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C: 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质和量的统一 D: 事物保持自己存在的方面

答案: C

试题2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A: 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 B: 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C: 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 D: 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答案: B

试题22:因果联系指:()

A: 一切先后相继的联系 B: 一切互相制约的关系

C: 一切必然联系 D: 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答案: D

试题23:阶级是:()

A: 一个历史范畴 B: 一个经济范畴

C: 一个政治范畴 D: 一个思想范畴

答案: AB

试题24:构成一个社区的基本要素有:()

A: 一定的地域空间 B: 一定数量的人群

C: 在特定地域的特定人群中存有的某些共同利益 D: 在特定地域的特定人群中存在的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答案: ABCD

试题25:从约束力的强弱角度上社会规范可分为:()

A: 成文规范和不成文规范 B: 一般性规范和社会设置

C: 常规、原则、惯例、律令 D: 习俗、道德、宗教、法律

答案: C

试题26: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 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 B: 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结果

C: 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 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答案: D

试题2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是加强学习的有力保证。

A: 讲学习 B: 学习制度化

C: 学习理论化 D: 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试题28:组织目标的制定过程基本上是()过程,它是不同利益集团争夺的结果。 A: 经济活动 B: 协商活动

C: 政治活动 D: 妥协

答案: C

试题29:本质和现象的区别在于:()

A: 现象是表面的,本质是深刻的 B: 现象是易逝的,本质是稳定的

C: 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同类现象的共性 D: 现象可直接感知,本质要靠思维来把握 答案: ABCD

试题3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时空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答案: D

试题3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从下列关系界定的:()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C: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D: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案: B

试题3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A: 各种实物的总和 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 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D: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答案: C

试题3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有:()

A: 增进人的平等 B: 维护社会公正

C: 保持社会稳定 D: 推动社会发展

答案: ABCD

试题34: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

A: 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 唯心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答案: D

试题3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体系,因为它是:()

A: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 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D: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答案: ABC

试题36:哲学的党性是指:()

A: 哲学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为一定阶级服务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D: 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答案: A

试题37: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

A: 加强宏观调控 B: 完善市场体系

C: 实行政企分开 D: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答案: C

试题38:“脱离了身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

A: 部分依赖于整体 B: 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C: 整体是部分相加之和 D: 整体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连结起来

答案: ABD

试题39:()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

A: 勤政为民,真抓实干 B: 体察民情

C: 了解民意 D: 倾听群众呼声

答案: A

试题40: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增长过热时,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其

主要措施有:()

A: 提高法定准备金 B: 提高贴现率

C: 在金融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 D: 在金融市场上抛售政府债券

答案: ABD

试题4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

A: 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做准备 B: 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C: 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答案: C

试题42: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A: 延长工人工作时间而获得的 B: 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 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D: 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答案: D

试题43: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

A: 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 提高党员的思想水平和学习能力

C: 发挥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作用 D: 培养年轻干部

答案: A

试题44:下列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选项中,正确的是:()

A: 它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它通过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克服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C: 它反映了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 D: 它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深化的必然结果

答案: ACD

试题45: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D: 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答案: B

试题4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其意是说:()

A: 它是物质形态的直接生产力 B: 它是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

C: 它是生产力的独立的要素 D: 它是渗透到生产力三要素之中的并能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答案: BD

试题47: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 它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B: 它的内容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主体和不依赖人类

C: 它是自然界规律 D: 它是社会规律。

答案: B

试题48: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A: 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 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 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 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答案: C

试题49: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

A: 是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B: 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篇三: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字母符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哲学的党性是指(B )。

A.哲学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为一定阶级服务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2.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3.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发展趋势是(D )。

A.必然性

B.可能性

C.现实性

D.偶然性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A)。

A.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

B.前后二者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C.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D.前后二者都是诡辩论的观点

5.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是( D)发展水平。

A.政治

B.科学

C.文化

D.生产力

6.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质,这主要是由于( D)。

A.不同的事物内部有其不同的否定方面

B.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发展规律

C.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特殊的联系

D.不同的事物内部有其特殊的矛盾

7.以(C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陈云

8.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产权清晰的要求,企业应该拥有( C)。

A.资产所有权

B.经营自主权

C.法人财产权

D.重大决策权

9.有关财政,错误的说法是( C)。

A.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权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

B.财政投资的多少和分配于不同部门直接制约着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产业结构

C.根据财政收入的划分,债务收入属于预算外收入

D.财政政策的目标体现出简明,集中和相对稳定的特点

10.我国国民经济自1978年以来发展很快,这期间之所以能够保持长时期的快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D)。

A.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相结合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C.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1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A.国有企业改革

B.培育市场体系

C.加强宏观调控体系

D.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12.(D )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基本纲领。

A.社会福利

B.社会优抚

C.社会救助

D.社会保险

13.著作财产权包括(B )。

A.发表权

B.演绎权

C.修改权

D.署名权

14.自动放弃犯罪行为,从而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这种行为属于(D )。

A.犯罪预备

B.犯罪表示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15.我国刑法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应理解为(C )。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16.转继承适用的范围是( D)。

A.遗嘱继承

B.法定继承

C.遗赠抚养协议

D.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17.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 B)。

A.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B.10年

C.15年

D.10年以上15年以下

18.关于行政诉讼的范围和行政复议范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A.能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也一定能提起复议

B.能提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也一定能提起行政诉讼

C.有些案件只能提起行政诉讼,有些案件只能提起行政复议

D.两者的范围是相同的

19.离职学习超过一年的国家公务员应办理的手续是(B )。

A.免职手续

B.辞职手续

C.调任手续

D.转任手续

20.下面哪种社会关系,公务员可以不用回避?( B)

A.夫妻

B.密友

C.甥子女

D.祖父母

2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的任职,( C)人以下,在该级人大闭会期间由该级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

A.3

B.4

C.2

D.5

22.我国唯一国家级的培训高级公务员机构是(B )。

A.中央党校

B.国家行政学院

C.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

D.中国人民大学

23.规范性公文的一致性表现为(A )。

A.与其他文件、作者权利具有高度统一的一致关系

B.文件结构的周密有效

C.文件的文字条理清楚

D.文件的语言简约不繁

24.以下标题哪一个符合通报的撰写要求?( D)

A.《关于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活动的通报》

B.《国务院关于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报》

C.《国务院关于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通报》

D.《国务院关于部分地区违反国家购销政策的通报》

2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

A.指示具有强制约束作用,要求下级机关必须遵守和执行

B.决定具有指导性,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政策性,是指导工作的准则

C.任免通知落款处由任免机关领导人亲笔签署(或代以签名章)

D.迁移、更改电话号码等可使用通告

26.应立卷归档的公文是( A)。

A.具有查考价值的已处理完毕的公文

B.明令撤销的公文

C.秘密公文

D.未经本人审阅的领导人讲话稿 来源:考试大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否定之否定的实质是对立面的统一,体现了事物自己运动的深刻内容,包括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

( ABCD)。

A.对肯定的否定

B.对否定的否定

C.否定之否定

D;否定

2.“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观点表明( AB)。

A.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

B.人是历史的主体,历史规律存在并实现于人的活动之中

C.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起点

D.人决定着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

3.大兴安岭火灾区用人工降雨获得成功,对扑灭大火起了重要作用。这一事实说明(CD )。

A.人们要认识和改造世界,就要认识和改造规律

B.人们只要认识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就可以把规律创造出来

C.人们只能老老实实地服从规律

D.人们完全可以能动地利用规律

4.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是( ABC)。

A.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B.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

C.二者互相作用,辩证统一

D.物质文明不决定精神文明

5.下列属于辩证否定的有( BCD)。

A.我国必须全盘西化

B.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

C.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

D.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

6.割裂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会导致( ABCD)。

A.“左”倾错误

B.右倾错误

C.教条主义错误

D.经验主义错误

7.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功能是( ABC)。

A.团结的功能

B.沟通的功能

C.协调的功能

D.学习的功能

8.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是( AB)。

A。以公有制为主体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以下几个含义:(AB )。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D.需要补资本主义的课

10.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形式有(ABC )。

A.福利性分配

B.资产性分配

C.经营性分配

D.保障性分配

11.精神文明建设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ABCD )。

A.理论指导

B.精神动力

C.思想保证

D.智力支持

12.中国共产党处理党际关系的准则是( ABC)。

A.求同存异

B.完全平等

C.独立自主

D.互相尊重

责编:zlj 【纠错】

2011年公共基础知识预测试卷及答案一

来源:中公【考试大:你最佳的考试选择】2010年12月9日

13.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和实施可能( AC)。

A.适应经济规律,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B.改变经济规律

C.不适应经济规律,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D.创造经济规律

14.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下列亲属中属于法定继承人范围的有( ABCD)。

A.配偶

B.父母

C.子女、兄弟姐妹

D.祖父母、外祖父母

15.我国民法调节的对象包括( AC)。

A.财产关系

B.人际关系

C.人身关系

D.思想关系

16.下列有关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CD)。

A.审查的主体是人民法院

B.只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理

C.只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不对抽象行为进行审查

D.原则上只作合法性审查,不作合理性审查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