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列表页

中学生书写习惯结题报告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3-04  分类: 结题报告 手机版

篇一:《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的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

寺庄小学 丁艳侠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写字教育又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最佳途径之一,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坐姿、执笔姿势正确,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作业本整洁等。然而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不良的书写习惯: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不正确,过分依赖橡皮,字迹潦草,作业本不整洁,涂涂改改等。这些问题如果在低年级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将会延续下去,以后就难以改正。不仅写不好字,而且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成长不利。还有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于书写时的姿势等习惯很少关心,即使发现了也只是顺口带上一句,并不引起足够的重视。由此,我认为在低年级阶段的写字教育中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课题的界定

1、小学一年级学生。

2、书写习惯指的是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逐步达到自然而然地认真、规范书写的行为。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指学生拥有强烈的书写兴趣,规范的书写姿势,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作业本

整洁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识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2、书写姿势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学生的书写速度和书写质量,还影响学习质量和学生的身体健康。低年级学生可塑性强,又刚开始

学写字,教师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强化性的严格训练。

3、《习惯决定命运——孙晓云儿童教育十二讲》(新世纪出版社出版)。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

四、 课题研究的内容

1、培养学生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

2、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

3、培养学生规范、端正、整洁书写的习惯。

4、培养学生书写时专心、细心习惯。

5、培养学生对书写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通过理论学习,对课题界定确定研究方案。

2、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 通过调查先找出学生在书写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析,再采取不同的方法教

育。另外还运用观察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反思研究法针对学生没有形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在学习上加以指导与督促,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

三、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进行理论学习,确定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问卷调查 了解、分析学生的“双姿”情况。通过研讨,归纳、总结出学生在“双姿”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不良的书写习惯对学生的身体和写字带来的害处。

2、纠正不良的书写姿势

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教师采用编(驼背鸟、近视眼等)故事、讲(书法家的)故事、摆事实、讲道理、家长配合等方法,使学生深(原文来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 草 范 文 网:中学生书写习惯结题报告)刻地认识到不良书写习惯带来的严重后果,产生“我一定要改”的强烈愿望,从而形成纠正不良书写习惯的内在动机。第二及时教给学生正确的动作要领和矫正的方法,并利用写字时进行系统的训练。采取的措施是:(1)矫正不良的坐姿;矫正时我先教给学生正确的坐姿要领。正确坐姿的要领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头正,就是头部端正,不要左右歪斜,使眼睛离纸约一尺;身直,就是坐端正,腰挺直,身子稍向前倾,胸部离桌沿一拳左右;臂开,就是两肩齐平,两臂张开,肩部放松,一手执笔,一手按纸;足安,就是两脚自然下垂,分开平放地上,不要一前一后或叠在一起。这些动作要领,学生掌握并不难,但要长时间坚持却不容易。训练初期,家长、科任老师

都应注意及时提醒,反复强调。与此同时,还着重培养孩子的自我调控意识和互相提醒意识,即让孩子在写字的过程中经常用要领来自我检查、自我矫正。在学校里学生之间要互相检查、互相提醒,最终形成良好的坐姿习惯。(2)矫正不良的执笔姿势:由于学生写字时主要是靠手指发力,相比之下,矫正不良的执笔姿势要比矫正不良的坐姿难得多。又因为学生已形成各种不同的执笔姿势,所以矫正时最好要求学生彻底摒弃原来的不良执笔姿势,重新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正确的执笔方法是:食指与拇指的端部轻捏笔杆,离笔尖约一寸处,中指的第一指节处顶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垫在下面,笔杆上部靠在食指根部的关节处,笔杆与纸面保持45至50度角。执笔时除拇指外的四个手指一个挨一个自然地叠在一起,不疏松拉开,掌心尽可能虚,即做到“指实、掌虚”。教学时先结合讲解、示范,让学生逐句理解、领悟动作要领,练习执笔。讲解时应着重强调如下几点:a、手指不能用力挤压笔杆。b、手指不能收得太紧。要注意拇指和食指之间(即虎口)应留空2厘米左右,同时,无名指和小指不能贴近掌心,相距应有2厘米以上。c、笔杆上端应靠在食指根部的关节处(不少学生把笔杆靠在虎口上,容易造成手指紧捏笔杆)。在学生练习执笔的过程中,家长、老师应检查,对于未能掌握要领的,要及时指出并帮其纠正。在学生都掌握要领的基础上再要求其结合运用正确的坐姿进行书写练习。这样持之以恒,学生就能养成正确的坐姿和正确的握笔姿势。

3、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矫正不良书写习惯是一项枯燥乏味的

工作,加上收效的时间较长,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和畏难心理,因此, 在系统训练的同时我注意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采取的方法是:读故事激趣。我抓住孩子的特点在写字课中有重点地介绍书法家勤学苦练书法的事迹。如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了洗笔方便,索性就到庭院的池塘边去写,在池塘边洗笔。天长日久,那水塘里的水就变成黑的了,成了后人传为美谈的“墨池”。注重评价激趣。设立“优秀作业栏”、“进步作业栏”等,每周进行一次作业展览,由学生评出周写字之星、进步之星,再评出月写字之星、进步之星,学期末评出班级写字之星、进步之星并颁发奖状。巧用教材激趣。如:教学《怀素写字》和《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两课,学生懂得怀素和邓小平虽然是不同时代人,可他们从小学习都非常认真,所以他们一位成了书法家,一位成了伟人。再如:学生学习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认真写铅笔字,懂得了习惯的重要,也受到了美的熏陶。这样既教育学生学习书法家勤学苦练的精神,又激发了学生书写的乐趣。

5、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1)训练基本技能。学生学习写字,应先学会“点、横、竖、撇、捺、提”六种基本笔画。我充分利用了小学写字教材。例:写“横”,明确起和收“起笔稍重,收笔要轻按,笔画平正,稍向右翘”的要求。在刚学写字的一周内,利用每天的15分钟写字课,练习六种基本笔画。在教写笔顺时,先是一笔一画分析,然后结构单位分析。在分析时教师写好板书,并且要求学生书空和书写练习相结合,还把这些笔顺规则编成顺口溜、儿歌让学生熟记。(2)书写规范、整洁,做到专心、细心。教材中的

篇二: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写的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写的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英语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新课标对初中写作的要求是:

1.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4.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5.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显然,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写作更强调交际性。英语写作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能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然而,经过了初中三年的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不少学生试卷最后一项写作题空着不写,或三两行草草完事,有的甚至把试卷前面的完型填空题、阅读理解题抄下来当写作题,导致英语作文失分严重。初中学生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少思想,难于下笔;汉语倾向,生硬翻译;盲目落笔,东拼西凑;拒

绝修改,厌烦推敲;不讲规范,轻视书法;忽视审题,忽略格式等。这与新课改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势在必行。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学好英语,离不开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四项能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语言学家的研究证明:写作教学有助于词汇、语法、句型、课文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并能够促进听、说、读和思维能力的潜在性发展,同时,听、说、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写的能力的培养。写作教学对于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思维的方式,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大有益处。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寻求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发展学生从口头表达转向书面表达的能力

4、让学生逐步学会整合所学的语法、句型等知识点,把它们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解决学生语法知识薄弱,自身缺乏对语法知识的总结的问题;

2、解决对写作缺乏兴趣,作文内容空洞的问题;

3、解决写作时不进行构思,作文缺乏条理性的问题;

4.解决前后时态不一致的问题;

5、解决易受母语干扰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结果和体会

(一)、加强写作训练

写作是一个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训练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高度重视英语写作,引导学生树立提高英语写作的信心,并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写作策略,学生的写作能力定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二)、务实基础。练好内功

1.扩大词汇量,熟练掌握单词及词组用法。单词是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词汇量,写作就无从谈起。一方面要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一些词的不同用法。

2.背诵佳句,灵活应用。要写出几个漂亮的句子,就要在平时大量积累课内外一切有用的习惯表达和典型句子。我要求学生背诵,做到脱口而出。在写作时运用得心应手,学生的造句能力就会有极大的提高。

3.掌握应用文体的格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格式,帮助学生收集、整理相应的固定短语、句型和习惯表达法,供他们参考、记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三)、参考范文。借鉴方法

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可把自己的作文写在黑板上或用屏幕放映出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借鉴教师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教师也可把试题参考答案中的范文汇集起来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模仿借鉴,这能迅速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改写课文

课文体裁广泛,内容丰富,难易适度,适合初中学生进行改写、缩写等训练。这些练习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又可以巩固已学的课本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考虑问题。

(五)、敢于实践,勤于实践

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写作时间,并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多写,不要怕出错,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只有反复练习,才能粗中取精。学生写对了一个完整的英文句子,教师就应在恰当的时机给予表扬或鼓励,学生才会对写作充满信心。

(六)、激励为主。走出误区

学生怕写是因为怕错,怕错是因为怕挨批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应从寻找学生的写作闪光点人手,充分运用激励机制,自始至终把评价放在发现亮点和可学习、可借鉴之处,把评语放在挖掘可圈可点之处,充满激励。这样,学生会从遭遇失败到尝试成功,从怕写到乐写并善于写,真正走出英语写作的误区,全面提高自身的英语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也是一项艰巨的劳动。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加强写的教学,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不仅需要教师要有计划,更要有耐心。同时,学生的自我要求、自我努力尤为重要。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遵循一定的规律,掌握一定的方法,持之以恒,不断积累,长此以往,作文时就会得心应手,取得预期效果。

篇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学校健康教育是整个健康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素质教育论者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学习过程一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之后,又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其中也强调这个目标“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也告诉我们,学生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就必须“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而要能够“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就必须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更需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开拓和竞争意识,健全开放的人格,能够独立自主接纳他人,友爱宽容,健康文明,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目标的实现最基础的根源在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应把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的教育应与之相适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我校在2001年就确立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研究课题。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定向、连续、有序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深感对此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更加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1.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素质教育还没有能完全真正落到实处,“应试教育”的阴影并没能彻底摆脱。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这一课题而言,各地教科研部门开展的研究,还缺乏系统而深层次的探索,这正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并由此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3.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

三、研究内容

1.常规学习习惯。

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方法的习惯。

2.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

3.合作性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堂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学习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

4.自信的学习习惯。自信心是创新者不可缺少的良好心理素质。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

以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归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习惯培养的统一。以素质教育的培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超越和拓展了传统的学习习惯的内涵。围绕这些培养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训练学生,注意扩展到课外家庭、社会,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习惯,是适应时代发展,创新的培养策略与培养方法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1.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对教师进行全面培训。为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我校及时组建了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全面负责,教导主任***具体负责课题管理,少先队辅导员***负责团队活动和主题教育,形成了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建立健全心理教育有关机制。

教书育人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课题研究能否顺利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而教育科研又是更新教育观念、永葆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的有效载体,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的必由之路和必经过程。因此在实施研究前,我们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教师深入学习。一方面集中学习有关习惯培养方面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步骤,组织教师仔细研读,认真琢磨,在级组里交流心得,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相关理论经验;一方面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科研经验;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珍惜每一次与专业教研员的交流和研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能力。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掌握第一手材料。

为了掌握学生的情况,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我校为实验班全体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学习兴趣、课外阅读、家庭学习、交往、爱好等)和问卷调查。通过认真分析综合,在掌握学生在校表现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和生活环境。另外各班还建立了“知心信箱”、“悄悄话”等心理教育信箱,以便及时把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生活心理。一系列的操作使得我们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实验的实践奠定了基础。

3.围绕课题,狠抓实验工作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集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开发自身潜能,取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格健全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课题在内容上侧重于学生学习习惯的背景调查、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帮助全体学生获得适应与发展,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矫治的能力。在途径和方法上,侧重于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优化个案者家庭教育的辅导研究,并辅之一次定期教育、适时矫治和过程评价等多种方法。

4.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心理教育活动课,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我校实验班开设每两周一次的心理活动课。课的内容有的选用指导书上的范例,有的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及近期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即兴而定,在认真编写教案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如: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辩论心理陈述等,使心理教育不受传统学科教学的干扰,以期收到更好效果。

把心理教育渗透到各科课堂教学中。课堂40分钟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宝贵时间,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渠道。因此,充分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抓住学科教学这个关键,适时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不仅在备课中列出心理素质培养目标,而且在授课中得到体现。学校在评课中将是否合理渗透心理教育,是否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评课的重要标准之一,有的放矢的教学管理也为我们在课堂中全方位渗透心理教育奠定了基础。

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实际,文道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习惯,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不仅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无穷。

5.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很大,根据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在对我校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心理辅导时,发现一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良习惯往往根源于家庭的不良教育或家长的不良行为的影响,我们发现要帮助他们克服、矫治这些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习惯,必须取得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开办《家长报》。使家长掌握了大量教育孩子及培养孩子好习惯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们认识到要改变以往把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的错误想法和做法,从而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习惯培养工作,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

启动“走进家庭、同育新人”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全校上下进行集体家访,特别是对后进生、学困生、家庭生活贫困、有残疾的学生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对于那些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我们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他们进行心理调整、心理训练、行为训练,在进行个别辅导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建立一种平等自由的辅导关系,在和谐的辅导关系中,引导学生自我探讨,发现并了解自我,纠正不良习惯,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为了将问题生尽快转化,我们还进行问题生跟踪教育,进行个案分析,让孩子们与快乐共存,与幸福有约。

6.将学习习惯的培养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丰富多彩活动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载体,它具有现实生活中所不及的凝练和精神,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校各学科设立兴趣小组,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同时学校也组织了相关系列活动:如勤奋学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晨读、学生作业展评观摩、朗诵会、百题口算大赛、学习习惯童谣创编大赛等等。学校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并根据自身的不足和学校师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出总结,并动员学生们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入生活情景拍成小品、相声、短剧等,在主题班会、中队活动、校本课程、心理培育课上进行表演,使同学们对学习习惯的要求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透彻,提高了师生的规则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了善于对自己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与反省,善于及时调控自己不正确行为的习惯。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同学们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原有的一些不良的学习惯得到了改正,逐步养成了多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坚持每天20分钟练字,书写清楚、规范、美观;在学习过程中已能够熟练使用工具书,自行扫除阅读理解上的文字障碍,成为一种基本技能;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记好听课笔记,写好读书笔记,切实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和读书的质量;养成了朗读背诵的习惯,能有表情的诵读课文,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坚持课外阅读,既拓展了视野,吸收了大量的信息、知识,又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养成了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了创新思维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思维活跃,不人云亦云,不偏激武断,实事求是,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个人看法,并尽可能做到自圆其说??

2.实验班各学科考试成绩较前有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了明显进步。在全镇每学期末的统考中,各学科成绩都居同年级第一名,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和校领导的表扬。

3.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会学,而且善学。

关于学习中的行为习惯,我们根据学校制定的“良好学习习惯评估细则”要求进行了调查测试,在前测中,全校学生中学习习惯良好的占32.7%,一般的占40%,较好的占27.3%,在后测中,学习习惯良好的占70.5%,一般的占18.5%,较差的占11%。

4.学生素质方面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5.教师会教、善教、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我校是一所镇直农村小学,在研究中,全体教师通过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生变化,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一个科研性的教师群体正在我校形成。

六、问题分析与思考

经过几年的深入系统研究,我校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操作模式,以供同行参考借鉴,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同时,希冀得到专家、领导的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臻于完美,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