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结题报告 > 列表页

自主学习结题报告计算机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4-05  分类: 结题报告 手机版

篇一:中学体育自主学习结题报告

洪泽县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课题类别县级教学研究第十期课题

课题立项编号 18

课题立项时间2014-03-13

课题名称对洪泽地区中学开展体育保健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对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的思考

课题负责人 张 悦陈长义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洪泽外国语中学

结题时间 2014-11

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洪泽外国语中学 简正林

一、研究背景: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认识过程,而应该成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引导下,自主地参与学习,使知、情、意、行等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的过程。而我们在上体育课时,都有这种感觉: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活动课、“玩”课,他们喜欢我行我素,老师的说教总是徒劳无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学习时,学生总是很被动,缺乏积极性,即使在老师的高压下,也缺乏对学习热情。而老师呢,我们不说劳而无获,至少也是劳而少获。那么怎么来改变这种难堪的局面?怎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变“要我学”,要我练为“我要学”,“我要练”呢?我们认为,必须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针对常规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普遍现象,如老师教的累,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积极性不高等,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尝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二、关于自主学习的界定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是新课改实施中重要的学习手段。这是指狭义的“自主学习”。广义的“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

《新体育课程标准》指出,“自主学习”强调学生要以学校课内学习为主,同时强化学生在课余的选择性学习,给学生留有更多的选择性学习的机会和空间,逐步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并初步具有“终身体育” 的意识。

三、研究目标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的自觉自愿地学习,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并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使广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生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习惯,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四、研究内容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4.完成四个转变:

A、体育教学完成从“模仿”到“创造”的转变。

B、体育教学完成从“个体”到“集体”的转变。

C、体育教学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D、体育教学完成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

5.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五、研究过程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格局

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传统的课堂体育教学存在如下弊端:一是重知识轻方法;二是重技术轻素质;三是重应试轻应用;四是重继承轻创新。这些传统的教学弊端严重阻碍了当前的体育教学发展,因此必须打破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中心的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格局的束缚,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体育课堂教学格局,以确保学生“自主学习”。

1.教师实现角色变换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老师手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教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

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真正实现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教学手段要现代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的课堂教学格局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并必然会被现代的教学技术所取代。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象,将极大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又可以使体育课堂教学发生深刻的变化,它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它可以创造超时空的课堂,它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将是教学领域突破性的变革。

(二)、创建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中国两千余年封建历史源远流长的影响,“天、地、君、亲、师”森严的等级观念的余泽,给“师道尊严”罩上一层神圣的光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陈腐论调至今仍被某些为师者津津乐道,甚至成为“治学生”的法宝。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学生对教师必要的尊敬(这个“尊敬”也应当建立在教师对学生人格“尊重”的基础上)。我们反对的是“唯上、唯师、唯书”,反对的是“唯师命是从,唯师训是依”,不加选择,不辨是非的盲从,反对的是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尊心视而不见,动辄指责、训斥,甚至辱骂、殴打的错误做法。这些错误的观点和做法,对学生的人格是无情的摧残,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无情的扼杀。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与引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让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师。我想,如果我们真正能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的发挥,从而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

(三)、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包括教法与学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侵害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或者为了建立某种新的学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法。在教学中,我们努力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体育教学方法:坚持内因(学生)与外因(教师)的辩证统一;坚持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以教学策略为龙头;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选择,合理地组合,正确运用。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 所以体育教师要做到多一些参与,少一些灌输;多一些满足,少一些禁锢;多一些自主,少一些干预;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灌输;多一些激励,少一些批评;来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这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四)、认真开好研究课,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为了使学生尽快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们在开设研究课上花了比较大的力气,在开设研究课前,课题组每次都要集中分析、讨论本阶段课题研究的重点,找准本课进行“自主学习”的切入口,然后在制定教学实施计划进行教学,有目的、有计划、的针对的开设研究课。上课时,加强了对相关内容记录,并在课后进行探讨、交流、反思,从中提取经验,归纳成理性的材料。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融为一个整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通过开课,我们发现在自主学习中,不但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九、效果分析

通过近一年的实验研究,在平时的教学中研究前后有以下的特点:研究后对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上体育课的愿望;在课堂上表现欲强;自信心强;创新多;在教学过程中气氛好;参与性强;自主性强;探究性强;合作性强;上课时比较投入;学生天真活泼可爱;课余喜欢一些自己熟悉的体育活动;处世乐观等等。这所有的一切,正是我们进行这个研究的目的。

研究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现分析如下:

(一)、增进了师生情感

篇二:研究性学习《网络与生活》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实验记录

年 月 日

2011-2-23

目录: ????

开题报告表·······

自主学习结题报告计算机

···········1??

调查问卷分析·················1??

心得体会···················4??

结题报告···················1??

成员自评,互评及导师评价···········4????

课题名称

网络与生活

调查目的、意义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甚至教学思想、观念、理论,乃至体制的根本变革。同时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国际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调查内容

能够明确网络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利与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对我们思想认识的提高。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无疑在提高学生思考方式、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树立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信念以及学会合作、交流等方面乃致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将起到无法预测的促进作用。

调查对象

在校高中学生

调查时间、地点

2011-2-23——2011-6-29

校内

互联网

调查方法与手段

调查法、文献资料法

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

组长 :李昂 王元戎

组员 :马廷辉 韩旭

导师 :王若仪

调查结果

一、同学们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约80%的同学们从2003年或2005年开始使用互联网,网龄大都不长。具体分布如下:2000年以前占6.3%;2001年占14.0%;2003年占36.20%;2005年占43.50%。

二、上网地点:58.8%的同学们在家里上网,31.5%的同学们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占10.8%。

三、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估计:同学们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同学们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同学们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同学们认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同学们认为“太少了”。也就是说,50%的同学们对上网时间并不满足。

四、互联网功能的使用: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网上寻呼占14.3%;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务器占2.3%。

五、同学们对互联网的需求:同学们选择“获得更多的新闻”为最重要的需求的比例最高,其均值为3.81(满分为5分,以下同)。以下依次是:“满足个人爱好”为3.74;“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为3.71;“课外学习和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为3.67;“结交新朋友”为

3.65。最不重要的需求是“享受成年人的自由”,均值为2.8l

结题报告

网络对生活的影响

社会是进步的,发展的,前进的。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由奴隶社会再发展到封建社会,由封建社会再前进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文明进步。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人们更是生活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而它更为我们

多姿多彩的生活锦上添花,增趣不少,它便是神通广大的电脑。

电脑是个伟大的产物,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好的证明。电脑如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又无时无刻不在,大公司、小公司、医院、学校、银行等等,你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它活跃的身影,今天电脑更是走进了普通老百姓的家里。我们绝对可以说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

网络是神奇的,是有益的。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大的方便。你是不是想要找资料,想用时少,而资料全?你不用再埋头工作在图书馆里了,你只要在电脑里输入你要查询的资料,就可以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网络,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帮你大功告成,是不是很神奇呢?当你有什么烦恼的问题时,可千万别忘了它 。喔!试试让网络来帮助你,相信它一定可以帮你排忧解难,成为你工作和学习的好助手。

网络不但可以在工作和学习方面帮助你,更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你是不是经常因为时间的关系而不能准时地收看到新闻,因此不能了解国家大事和社会新闻。你不用忧愁,网络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从此你不用在赶时间了,你只要简简单单地上网,各种各样的新闻消息就尽在你的掌握之中了。是不是很方便呢?你是不是一位大忙人,是不是没有时间烧饭和买东西,网络也可以帮你。你只要轻松地上网点击,上门服务肯定让你称心如意。

网络不仅有以上二个优点,它更是一个通讯的好工具。你是否有远在异地的好朋友,你是不是很想与他联系。网络可以帮你!你可以通过上网与他交谈,倾诉你的肺腑之言,仿佛你们就在面对面地聊天。无论你们相处多远,相信网络可以使你们感觉近在咫尺。如果你有许多话要说,又找不到倾诉的对象,你也可以上网向一位你不认识的朋友说出你的心声,说不定你也会多一位好朋友呢。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网络有许多优点,但是利用网络干坏事的事例还是存在的,有的人利用网络散发病毒,破坏电脑的正常工作。对于这些,我们要严格地禁止,让网络真正地服务人类。

网络,像一根很长的绳子,它把一个很大的世界连接在一起;网络,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让你的梦想成真;网络,像一片汪洋大海,有无穷的奥秘等你去探索。

网络,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得方便,更加得丰富多彩,也使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我们也希望网络能更好地服务人们,变得更多姿多彩。

备注:网络的社会性作用

1.网络通过传播人类新文化和社会信仰促使社会成员开始新一轮的社会化活动。

由于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个人社会化也必然是贯穿于一个人整个生命周期的过程。社会成员只有调整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社会生活。

由于网络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实时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使得民族和地区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传统、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对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产生冲击。同时,网络技术本身也要求建立与之相应的新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规范。因此,社会成员只有继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目标及行为模式,开始新一轮的社会化活动,才能适应随之而来的信息社会发展要求,否则个人将不可避免的"OUt"(落伍)了。

2.网络所创造的“网络群体”环境,有助于社会成员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

人类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结成符合一定社会关系的社会群体,以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传统的社会群体构成一般制约于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等因素。因此,人际交往范围也基本限于权力、地位、职业和利益相近的社会阶层,以会面、书信和电话交流作为常用的交往方式。网络技术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传输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更方便且

范围更大的社会交往机会,使人的社会性得到空前的延伸和发展。网络技术拓宽了社会环境。创新了社会关系。

人们随着网络信息的流动将自己融入到“无限”的网络群体之中,社会接触范围成倍增大,思想和感情也随着网络跨越时空地延伸到世界每个角落,网络社会关系逐步形成。由于网络技术借助计算机为媒介创造了一个大众可以任意选择并同时共享又彼此分离的宽松社会交往环境,缓解了传统的面对面交往方式给人的心理压力。因此,网络空间为个人的社会化提供了更加平等的“虚拟社会”环境,有助于人们在比较轻松的状态下学习社会交往,解决人际冲突,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在开心农场里,员工和领导是平等的“菜友”,员工可以去“偷”一下的领导菜地里的菜,想必领导也不会为此大动肝火,说不定还会很开心地帮你除草、杀虫。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它塑造出一种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不同的社会文明形态———网络社会文明形态。网络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的经济、政治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网络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期,网络整体环境良好,而且会越来越好。当今社会进入网络社会,计算机网络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节奏。从网上游戏到网络课堂,从网上购物到网上炒股,都可以在计算机前完成。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正进入人们的生活。电脑录取新生的做法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区已经应用多年,从1996年广西高考初试网上录取,发展到2002年近1600所高校在网络录取320万新生。非典时期,网络保障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视频会议改变了面对面开会的传统习惯,及时方便。网络课堂进行高考辅导、答疑和试卷分析,中小学师生免费学习浏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网络影响广度的增大是以影响群体的增多为标志的,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接触和使用网络的个体本身的发展上,也反映出接触和使用网络的家庭的增多、不接触和使用网络者受网民的影响增多等方面。从网络影响深度来看,网络对人们的语言、价值观、行为方式、文化等深层次影响也在不断增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整修世界经济的格局以及产业的组合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网络对经济的影响,体现在对传统产业的履行和技术深化上。它使得人们有可能以较低的价格,得到有用的商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通过网络和电子商务,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要的商品。从生产者角度来说,网络的应用养活了企业的监督成本,缩短了生产的决策者和生产人员之间的距离,并使企业管理模式从金字塔型向扁平型转变,降低了企业的成本。网络的应用,更有助于政府对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行使,通过网络,政府能够及时地了解公民对于公共产品的需求和对于公共服务的要求,有利于政府按照公民的要求为公民提供适合他们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网络使政府机构工作人员数量逐渐减少,从而有助于精简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形成科学、民主的决策系统和管理系统。网络降低了政府运作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更加及时,并且能够有效减少信息传递的失真现象。—————节选于《光明日报》

篇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结题报告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结题报告

张家口市怀安县左卫中学 孙慧兵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三、课题的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五、课题的研究的步骤

六、研究的主要工作

七、研究的主要成效

八、课题的结题成果

九、研究反思

十、课题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十一、课题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十二、参考资料:

课题的研究背景

现代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领域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因素之一。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改变教材的观念和形式,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紧迫的。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两大技术,成为学校信息化时代转变的两个重要支撑,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学模式的探讨丰富多样。在网络环境下构建的教育学习环境,不仅为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实施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主体性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并且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毫无疑问,这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是教学整体改革的突破口。它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革,同时还促进课程体系及教材的观念与形式的变革,促进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推动21世纪的教育革新。

课题的研究目标

1、以中学生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为出发点,利有信息技术探索

适合中学生发展的自主学习方法,包括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各科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打造一支信息化教师,让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学生能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使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将来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学会使用计算机通过Internet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具体地说即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对Internet网上教学资源的分析,利用与再开发,从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了无痕迹的结合在课程之中,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制作简单适用教学课件的能力。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

4、通过让学生访问“中国未成年人网”、“中国校外教育网”、“中国文明网”、“未来网”、“中国家庭教育网”的研究,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让初中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本课题提出的“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知识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其他课程学习的能力。探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课题的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是以网络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探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形成以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

1、形成学校师德、师风优良,教师勤奋敬业、积极进取的职业氛围,并使之成为学校教育文化的核心。

2、要求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课堂教学实践,并成为一个 “反思实践者”,让“反思与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使教师人人成为反思型和研究型专家,积极培养优秀的骨干教师。

3、探究和形成以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操作模式。形成一批研究成果,争取研究教师人人有文章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获奖。

4、探究和培养学生探索知识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其他课程学习的能力。

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法:搜集国内外的相关教育理论,与本校实践相结合,用以指导本课题研究。

2、个案研究法:教师搜集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说课、评课活动,撰写教学反思并作相关的理性分析。

3、行动研究法:集体学习(教研组、备课组学习、研讨、培训活动)、自主学习(教师个体的自学等)。

4、访谈法:对教师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加以指点,对课题小段的总结关注并通过对话指引后期课题研究。

5、观察法:对教师的研究过程加以观察并记录,与研究效果进行比较。 课题的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0年2月~2011年6月):主要是确定课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搜集相关资料,明确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课题申报及举行开题认证会,落实子课题,完成子课题的实施方案等。

2、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2年6月):主要是按方案进行课题研究,做好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分析等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组织中期评估,并调整课题研究方案,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课题研究资料。这个阶段重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3、总结阶段(2012年7月~2013年4月):按调整后的方案进行相关研究,继续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和提炼分析工作,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形成以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操作模式,撰写实验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研究的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从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出发,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需要不断提升,学校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与信息技术有关内容的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到校讲学或和外派学习,作为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途径。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促进了广大教师理论修养的提高。学校还固定了每周学习时间,加强教师自我学习研讨,定期学习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并做好学习笔记。

2、构建网络交流平台。 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全校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修养,学校努力构建交流平台,如:青年教师“教科论坛”活动、教师博客论坛等等,这不仅提高了教师们教育教学的能力,促进他们专业的发展,也从这些交流活动中了解到他们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思考、要求,了解到他们对自己工作、生活的愿望,为学校如何促进他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料和信息。

3、开展课题教学研讨。学校严格执行教师听课、评课制度,建立了教师随堂听课制和领导调研活动制。每学期组织骨干教师观摩课、青年教师评优课、新上岗教师汇报课。教师必须将多媒体教学溶入课堂。各备课组、教研组长组织了“一个课例,三次研讨”的教学研究活动,提高了活动的实效性,使备课组、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

4、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通过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学习,作为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的必要

手段。通过规范教师常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培养教师专业品质。通过专业培训,以此更新教师知识,培养教学能力,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及管理水平。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专业能力。通过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如听课、评课、教学评优等,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帮助教师努力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评优,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能力以及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使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了锤炼。2010年以来,我校骨干教师的比例迅速提高,由原来的12%,提高到了现在的23%;教师还积极参与教科研究,如今,一大批青年教师也迅速成长起来。

5、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教材使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应用的普及,随着现代化的深入进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借以更好地提升育人质量,促成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的大势。

信息技术与新教材教学整合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有机统一在一个时空平台上,借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教学,要应用于教学,使之既能增加教学良性效应,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信息技术一样,教学也是一种手段,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结果也仍然是一种手段,使用这一手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使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显然,这种整合模式,应该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也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力支撑。其作用主要有:

1、教学演示的工具。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最初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层次。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以便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影片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等。

2、主体交流的媒体。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交流过程。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的硬件环境,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专题质疑、问题研讨、个别辅导和感情交流,以及师生与外校外地外界的链接,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目的,实现知识获取和能力训练的最大效益。这种整合模式可以实现个别辅导式的

教学,既能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如出题、评定等,还能较好地实现

因材施教,解决因主体个别差异导致的质量失衡问题,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自觉性。

3、资源环境的生成。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突破书本知识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而不断优化生成新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环境。囊括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无限丰富的资源。这样的资源被开发利用,使语文教学的手段和条件都将发生巨大变化。类似于尺幅千里、留声致远、异步对话、心游万仞、思接千载、时空隧道等种种原来属于夸张想象范畴的东西,一旦在语文教学中成为现实,就会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而且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新的知识的构建。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新知识构建的载体,缘于它与教学整合时,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这种整合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时,对信息进行重新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因而能将大量知识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这样一来,它不仅能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打好扎实、全面的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利用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教学资源的平台。我校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起步较早,1996年就形成了校园网,搬入新校区后,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多媒体设备的配置,每个教室、每个教师都拥有一台电脑 ,使我校教师都能参与资源建设,可以说我校资源建设参与者众,资源丰富,形成了系统,每位老师都能自觉的制作课件、音像资料,熟练的运用多媒体完成教学任务。

研究的主要成效

1、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思想。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课题》的研究,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不仅通过网络收集到更专业的知识、同时丰富了文化知识和教育学理论素养。教师们有职业理想和追求,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学校始终以正确的职业思想引领教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锤炼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课题组采用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校本教研模式,通过教学研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通过组织听课、评课、教学评优等教学研讨活动,帮助教师努力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还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使教师在练中学、学中练,积极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能力以及驾驭课堂的本领,使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了锤炼。实践证明,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使教师平凡的工作得以升华,教师通过对已有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审视、反思和辨析,经过自己的潜心研究,形成自己成熟的教育信念。教学评优活动使更多的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