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列表页

世界经济论文

小草范文网  发布于:2017-02-08  分类: 经济论文 手机版

篇一:世界经济与中国论文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班级:11级工商管理类七班

姓名:杨林林

学号:11204090743

日期:2012年11月28日

论世界经济及中国经济地位提升对策 【摘要】众所周知,受美国经济减速和次级债务问题的波及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出现回落态势。在外部环境恶化、国内结构性政策调整以及经济内在周期的三重压力下,中国经济的内在矛盾全面激化,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出现逆转,宏观经济步入深度下滑的下行区间。笔者从现今世界经济状况分析,试对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对策方面做了一些研究探讨。

【关键词】世界经济 中国经济地位 提升 对策

引言: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全球化不仅在经济领域使商品和资金快速流动,也使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它使人们改善生活和增加财富的机会增多。经济全对化的效应是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疑都能从中获益。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使其有了发展空间,有利于其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对于发展一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可为它们的经济发展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及人才,并创造就业机会。

正文内容

国际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加剧等等,中国虽没有在此次经济危机遭受多大影响,但存在的问题还很多,通胀压力、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严峻挑战、国内需求不足等客观因素导致经济放缓增长,2008年,中国“出口——投资导向型增长模式”的内在矛盾全面激化,宏观经济急转直下,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急剧变化。然而此次经济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些体系要在此次危机中接受挑战,中国应抓住时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发展,加大国际分工协作力度,努力寻求国际间的货币合作??进而达到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目的。

一、世界贸易持续增长

2006年全球货物贸易额达到11.9万亿美元,几乎比2002年增长了一倍。世界贸易增长持续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使得世界贸易额与全球GDP之比持续上升,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传统制造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以及世界贸易体制的完善,给世界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贸增长持续超出预期,有力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扩大了贸易需求。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内需持续扩大是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根本性基础动力。近年来世界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特别是美日欧,以及澳大利亚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国际贸易增长注入了活力。

四年来,尽管总体上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高于预期,但是发达经济体增长逐渐

放慢,会使一些国家需求增长趋缓。从进口需求来看,2006年,美国以美元计价的货物进口额增长率为10.7%,继续成为促进世界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是2007年以来,美国进口增长明显放缓,上半年仅增长4.3%,7、8月份分别增长

4.8%和2.4%。欧元区2007年第一、二季度进口分别增长5.4%和4.1%,7月份增长11.7%,也比2006年13.4%的增长明显放慢。按照IMF的预测, 2008年世界贸易将增长 6.9%,比春季预测分别下调了0.8个百分点,增幅远低于2006年世界贸易9.3%的增长。

二、全球通胀压力依然存在

发达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得到控制,但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上升,原因是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美国核心通货膨胀率持续保持在低水平;欧元区2007年以来通货膨胀率基本保持在2%以下,但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导致9月通货膨胀率上升;日本的物价基本保持平稳。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原因是经济增长强劲,并且上涨的食品价格在其CPI中占有较大权重。

但是,最新数据显示,通胀压力依然存在。9月美国生产者价格(PPI)环比上涨1.1%,是自2月以来最大涨幅,同比上涨4.4%,是自6月以来最大涨幅。PPI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能源和食品价格的上涨。伴随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再次上升,9月美国汽油批发价格飙升8.4%,是自2006年11月以来最大涨幅;食品价格上涨1.5%,是自3月以来最大涨幅。欧元区9月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2.1%,自2006年8月以来首次突破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警戒线,这主要是由于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能源和粮食价格持续上涨。

通胀压力能否像预期那样得到缓解还需要继续关注。通胀的不确定因素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失业率依然偏低;其次是资源使用量较大可能促使通胀压力上升;再有就是不能排除能源价格因地缘政治局势动荡或自然灾害等重大变化而急剧上涨的可能性。受粮食和油价再次攀升影响,CPI存在继续较快上升的可能。近期美联储利率政策走向的关注点已经由通胀转移至金融市场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但是,通胀压力如果上升将会延缓继续降息的步伐,从而导致经济增长减缓。

政策选择在现阶段是合理的,但前提是通货膨胀风险依然得到控制。由于金融市场动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通货膨胀压力有所缓解,欧元区货币政策在近期内将会保持不变。由于欧元区经济形势稳定,加之欧洲央行一贯把通胀视为经济面临的主要威胁,未来欧洲央行和美联储在利率政策上可能会有所差别,不跟随美联储降息而降息,维持目前的利率水平。近期日本银行一直维持利率水平不变,原因一是日本银行担心美国经济放缓可能危及日本经济复苏前景。二是日本的物价水平仍然不高,核心通货膨胀率处于零水平,日本政府希望日本央行继续运用货币政策支持稳定的经济增长。全球金融市场的走势、日本CPI的走势以及美(转载自: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 范 文 网:世界经济论文)国经济的走势都将影响未来日本利率水平变化的时间表。

三、世界经济、贸易正在发生变化,经济逐步走向一体化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差异明显扩大,发展中和转轨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按照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3~2007年间增长了近30%,而同期以7国集团为代表的工业化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10%。目前,世界经济增长的差异仍然没有缩小的迹象。IMF秋季《世界经济展望》的最新预测将以美日欧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的增长预期普遍调低,而将中、印等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上调,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在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印等国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而以往扮演这一角色的基本都是美国。按照IMF预计,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三个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50%。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之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派主要奠基人亚当.斯密曾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第一篇第一章《论分工》中举过一个经典的例子,即一个粗工每天最多只能制造20枚针,甚至连一个针也制造不出来,而经过分工后,10个人每天可以制造48000枚针。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家财富,只要能以一种适当的方式参与分工,就可以获得利益。在国际贸易迅猛发展的今天,斯密的论断在一个国家如何参与国际分工以提升自身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方面依然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中国可以借鉴,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尤其是其加工贸易,以此来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加工贸易,即指一国企业开展对外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以及外商投资企业从事的加工贸易业务的总称,是指企业全部或部分进口境外原材料、零部件(包括深加工结转上游企业的成品或半成品)经加工增值后再出口境外的一种贸易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世界相对来说处在和平与发展的环境之中,这为大多数国家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各国生产力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国际分工加剧,加工贸易正是在这一国际背景下得到了迅速发展。

四、新经济形势下的中国经济及走向

根据国际分工的相关理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是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准则。以加工贸易方式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在相当一段时期,应集中发展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避免将资源用于不具比较优势、效率较低的行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通过加工贸易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有效地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促进本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但是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及海关加工贸易管理的现状迫切要求从指导思想、管理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进一步鼓励、规范和促进加工贸易的全面发展,并借此良好势头,更好地提升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中国在促进加工贸易良性发展过程中应做的努力:

(一)应积极鼓励加工贸易朝良性方向发展。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1999年12月在苏州的一次全国性加工贸易会议上,针对我国加工贸易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优化存量、控制总量、规范经营、提高水平”的十六字方针,并强调要进一步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开展好加工贸易业务。从长远看,我国必须不断创新加工贸易业务开展的形式,加大规范加工贸易管理模式的力度,从而确保加工贸易趋于良性方向发展。

(二)应不断提升加工贸易的层次。现状表明,我国加工贸易形式仍然主要以简单、初级加工为主,加工的总体附加价值不高,巴比娃娃在中国的加工附加值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因此,中国在发展加工贸易过程中,应注重形式的转向和层次的提高,主动和积极地参与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等项目和产品的加工和国际分工,通过OEM、ODM、分包等方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零部件生产与组装能力,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生产创造条件。可以说从长期看,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档次与附加值,扶持和鼓励发展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产业,是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方向。

(三)应有选择的发展加工贸易项目。因加工贸易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我国已变得日益明显,从国家长远规划出发,应积极鼓励健康、低污染的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限制生产落后、资源浪费、高污染的加工贸易合同的审批,引导加工贸易走上“绿色”之路,这同时也符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

(四)应进一步规范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漫山放羊”的格局严重制约了加工贸易的长足发展,也给管理带来了困难。要想使加工贸易走得好、走得远,就应当积极研究国际惯例做法,学习新加坡等国家将加工贸易由“漫山放羊”向“圈养”集中规范管理转变,划出一定的区域,做到内外有别,从事和不从事加工贸易有所不一样。

(五)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加工贸易管理效率。我国应加快海关等加工贸易监管部门计算机应用和网络的建设,充分发挥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的作用,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防止骗取出口退税和逃汇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常的外经贸经营秩序。

加工贸易的发展是以区域协作为基础的,友好的区域经济合作将加速世界经济的快速稳定向前发展,所以中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应做出更大的努力以促进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三大经济区域集团有可能形成鼎足对峙之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结成了区域经济集团;在广度与深度、外延与内涵方面有了新发展,突破了洲的限制,开始跨洲发展;自由贸易区成为建立经济区域集团比较流行的主要模式;区域经济集团相互之间、其内部各参加国及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其结构也是多层次的。

篇二:世界经济论文

论FDI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11级国贸1班 110701117 郝慧超

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引进和利用外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引资规模日益增加。根据商务部发布的统计资料, 截止到2008年7 月底, 我国已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3.4 万个,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达8204 亿美元, 中国已经成为外商直接投资最大的东道国。在吸收直接投资的结构中, 投入制造业的资金占多数, 达到了总投资额的60% -70%。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17568 亿美元,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17.5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总额的46.9%, 位居美国之后,排在世界第2位。

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外商直接投资( FDI) 功不可没。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来, 我国制造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制造业中的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协议金额及实际使用金额迅速扩张, FDI实际使用金额由2001年的3090747万美元快速增长到2008年的4989483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对我国制造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本文就FDI对我国制造业的集聚、污染排放、价格贸易条件以及产出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FDI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

产业集聚作为生产要素在区域流动的重要地缘现象,其形成对于产业竞争优势的发挥以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FDI的流入对我国制造业的集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中,谢里,曹清峰(2012)以1999 年至2008 年中国制造业20 个分行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FDI 渗透率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表明,FDI渗透率的上升仍然可以促进我国制造业集聚水平的提高。我国制造业大多数行业FDI 渗透率的水平仍然低于促进制造业集聚水平提高的门限水平,行业规模、劳动力成本因素并未明显阻碍FDI 渗透对制造业集聚促进作用的发挥。将全部行业按技术水平进行分类后发现,对中低、中高技术行业的集聚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高技术行业的促进作用会出现显著的下降;当行业规模超过门限值时,FDI 渗透率增加对中低技术和高技术行业的集聚水平有负向影响,但却促进了中高技术行业集聚水平的提

高;当劳动力成本超过门限值时,FDI 渗透率对低技术、中低技术以及中高技术行业集聚的促进作用会显著下降,但仍然可以促进高技术行业的集聚水平。

类似地,赵伟和张萃(2007)构建了FDI 与产业集聚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并利用20 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数据比较全面地实证分析了FDI 渗透率与制造业集聚的关系,结果表明,FDI 渗透率的提高会推动高集聚行业集聚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张宇和蒋殿春(2008)以21 个制造业(2 位数)行业为样本,采用双变量模型实证研究了FDI 对制造业集聚影响的行业差异。JIMMY (2007)等在对中国30 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分析研究后认为,FDI 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作用较为突出,对中西部地区的作用并不明显,整体来说,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正效应,但扩大了中国区域间的经济差距。

二、FDI对中国制造业污染排放的影响

对这一问题国内学者的看法不尽相同。其中,杨海生等( 2005) 认为FDI 与污染物排放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FDI 对环境有负效应,增加了中国越过EKC 顶点的难度; 郭红燕等( 2008) 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分别通过影响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和技术进步进而对环境产生作用,在中国,FDI 存量的增加导致经济总量的扩张,使污染排放增加,FDI 存量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和环境技术的提高,进而减少了污染排放,FDI 存量对环境产生的总效应是正面的。

然而上述学者的研究仅仅考虑了FDI 流入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直接效应,而忽视了间接效应。从产业投入产出角度分析FDI 和对外贸易对中国环境污染影响的研究较少,其中彭水军等( 2010) 认为中国存在污染顺差,对外贸易对中国环境的综合影响是负面的。

王文治(2012)基于投入产出方法,从FDI 直接和间接排污效应的角度更加全面地分析FDI 对我国制造业环境污染的全面影响。简单认为FDI 能有效减少制造业污染排放的结论存在片面性,因为某行业的污染排放不仅受到本行业FDI 流入的影响,还受到其他行业外资企业需求的影响,这种间接效应某种程度上导致行业的污染排放增加( 例如二氧化硫排放) ,所以要减少FDI 对制造业污染排放的负面影响,应尽可能减少或限制外资企业对我国污染密集行业的产品的本土化需求数量,将FDI 可能带来的间接污染排放效应。

三、FDI对中国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

中国制造业迅速崛起的同时其价格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如果任由价格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将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出口收益的下降,甚至出现“贫困化增长”。国内学者针对“FDI 作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大量流入的FDI 是否导致中国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王文治、扈涛(2013)通过建立SITC 五位数分类商品与制造业28 个行业的对照表,基于微观贸易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28 个行业的价格贸易条件,并采用动态面板GMM 估计从行业层面分析了FDI 对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他们认为,不是所有制造业行业的价格贸易条件都恶化,科技含量较高行业的价格贸易条件不断改善;实证研究证明FDI 与中国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正相关,FDI 不是造成中国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因素;另外,增加制造业各行业的资本和科技投入,实施规模生产是改善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的有效途径。

刘渝琳、杨小玲( 2007) ,冯晓玲、张凡( 2011) 运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中国收入贸易条件与实际利用FDI 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而价格贸易条件与FDI 流入呈现负相关关系。

王蔚(2008)认为FDI在一定程度恶化了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从中国加工贸易出口角度看, 外商投资企业80%以上的出口都是加工贸易出口, 其加工贸易进口额和出口额都在不断上升中, 但是却对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产生一定的影响。20 世纪90 年代后, 多数外资企业采用加工贸易的方式生产出口商品, 加工贸易出口额逐年上升, 但其增值率始终徘徊在1%~ 2 %之间, 尽管在2000 年后增值率有所提高, 但这种上升的趋势是小幅的、不明显的, 这表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尚处于典型的简单加工和组装的发展阶段, 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只是跨国公司的“ 生产车间”或“ 装配车间” 。

四、FDI对中国制造业产出增长的影响

李丹、黄锐(2012)借鉴C-D生产函数, 对中国制造业1995 -2008年的行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FDI对我国三类制造业产出的增长起着积极的正面作用, 但在不同类型制造业中存在差异, 其中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最大。陈磊(2012)通过对1985—2009 年制造业总产值和FDI 数据建立双变量的VAR 模型,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在短期之内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脉冲响应的分析表明,FDI在短期内对国内制造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反过来讲,国内制造业规模扩张

也对FDI 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影响幅度较小。中国的制造业扩张和FDI 增加具有双向因果关系: FDI 对制造业产值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制造业产值对FDI 也有促进作用,但是作用幅度较小。

五、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FDI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其中制造业是FDI流入后的主要去向之一。因此,国内对于FDI对制造业的影响的研究也分为几个主要方面。本文从产业集聚,污染排放、价格贸易条件以及产出增长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关文献的阐述并提出相关建议。首先,政府应该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水平来制定相应的政策。保持引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强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但合理引进外资、利用外资也是非常必要的。进一步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导向,将规模与效率两方面结合起来考虑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

参考文献:

[1] 谢里,曹清峰. FDI 渗透与产业集聚———中国制造业行业差异研究[J]. 山西财政大学学报, 2012.34(4) : 48-57

[2]赵伟,张萃. FDI 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 基于20 个行业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 2007(11) : 82-90.

[3]张 宇,蒋殿春. FDI、产业集聚与产业技术进步—— —基于中国制造行业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 2008(1) : 72-82.

[4] 王文治,扈涛. FDI 导致中国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恶化了吗? ———基于微观贸易数据的GMM方法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 2013,(1) : 47-66

[5] 刘渝琳,杨小玲. 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条件与政策选择[J]. 国际贸易问题, 2007 (7) : 111-113

[6] 冯晓玲,张凡.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收入贸易条件的影响分析[J]. 世界经济研究, 2011(4) : 69-74.

[7]李丹,黄锐.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产出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6(128) : 99-102

[8]陈磊. FDI、要素收入分配和制造业增长[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29(2) : 26-31

[9]王蔚. FDI 对中国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研究[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

(8) : 49-51

[10]郭红燕,韩立岩. 外商直接投资、环境管制与环境污染[J]. 国际贸易问题. 2008( 8) : 111-118.

[11]杨海生,贾佳. 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15( 3):99-103

[12]彭水军,刘安平. 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影响效应: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模型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 , 2010( 5) : 140 -160

[14]王文治,陆建明. FDI对中国制造业污染排放影响的经验分析[J].经济经纬.2012(1):52-56

[15] JIMMY R, JAN P V, LI G Z.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a spatial econometric study [J]. The World Economy, 2007( 23) : 1-23

篇三:论文-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现状

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现状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世界经济从出现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8世纪中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明显地表现为未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东方从属于西方,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存在极度不平等的国际经济贸易关系。

第二个时期从20世纪初期俄国十月革命到20世纪80年代,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打破,形成两个对立的经济体系。

第三个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之后,世界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和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各国经济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向全球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形势是极为复杂的。2010年开始,世界经济出现明显减速,但发展中国家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进一步显现。

经济多极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与世界经济格局发展变动密切相关的。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经济格局,既是南北两方、多极类型构成的且两极分化的格局又是几大国、经济中心构成的且多极化的格局。金融危机加快了世界经济重心由大西洋向亚洲地区转移的速度。而在新兴经济体中,中、印、巴、俄凭借其国土面积、人口、经济规模和增长状况显示出明显的重要性。

当前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过程中迅速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

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主要表现在世界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更加频繁。各国贸易使世界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而贸易量的扩大和逐步统一又使得各国经济对贸易的依存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它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得到优化配置,降低了生产陈本,提高生产效率,为不同的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等等。但是,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又带来了许多问题。南北发展差距加大,贫富分化更加明显,发展中国家得及的利益受到了侵害。但是,经济全球化已经作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无论各国愿意与否,都被卷入这一客观过程。

一般而言,区域经济一体化始于二战后。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的大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为: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根本特征是“对内自由贸易,对外保护贸易”。因此,它对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经济的影响必然是双重的,既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区域内奉行自由贸易原则,清除各种贸易壁垒。自由贸易政策实施所带来的各种好处将有助于成员国增强自由贸易意识,同时区域内部保护贸易的约束机制对于成员国内部贸易保护主张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虽然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但是当前全球性经济问题仍十分突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实力大国,更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文已影响